『中醫抗衰老寶典』套書(金網獨家)
百歲時代來臨,活得健康比活得久更重要!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現在真的人生七十才開始「活過百歲不稀奇」,重點是怎樣抗老防衰、保持健康有活力?尤其要身心愉悅、絕對不能老年癡呆。中醫抗衰老協會特別請數十位中醫師就其專長,分別撰寫飲食、運動、針灸、氣功諸法,分成上中下三大冊,精裝本。
目錄
〈中醫抗衰老寶典(上)〉
序:最圓滿、實用的養生、抗老寶典---鄭歲宗理事長 004
前言:養「生」就是從注意日常生活做起---鄭歲宗醫師 026
第一章 中醫養生抗衰老醫學發展簡史---郭祥筠醫師 043
一、宋元以前
上古時期:已知用火灸、燜、熨
先秦時期
‧《易經》為最古老的養生典籍 ‧道家養生思想以老、莊為代表
‧管子主張虛其欲以存精 ‧儒家以孔子「君子三戒」為代表
‧先秦雜家主張畢其數 ‧《黃帝內經》奠定了養生學理論基礎
漢唐時期
‧張仲景以《金匱要略》、《傷寒雜病論》為代表
‧華佗主張「動形養生」 ‧王充提出先天秉賦說
道家學說與養生術
‧魏伯陽為道家代表之一 ‧葛洪推崇導引、吐納養生 ‧陶弘景《養性延命錄》
佛家思想影響養生觀
道、儒、佛、醫融匯貫通
‧孫思邈以《千金要方》傳世
二、宋元明清
宋元時期
‧劉完素主張「養生重在養氣」 ‧張子和提倡「袪邪扶正」
‧李東垣注重「調理脾胃」 ‧朱丹溪強調「陰氣保養」
明清時期
1、養生重命門、治形寶精
‧趙獻可認為命門真火乃人身至寶 ‧張景岳主張陽強則壽,陽衰則夭
2、注重綜合調養與發展
‧藥餌、飲食保健法 ‧綜合調理法
3、防病保健強調動靜結合
4、以導引、武術動形養生
5、重視頤養
三、近代與現代
‧傳統文化與中醫養生黑暗期 ‧中醫藥發展露出一線曙光
‧抗老方法千百種,各取所需
第二章 養生學家與養生學派---盧菊昭醫師 096
一、養生學派以儒、釋、道、醫四家為代表
儒家養生學派
1.注重精神調攝
‧養心重於養身 ‧從日常生活中做起 ‧精神修養注重寡慾
‧將吃苦當作吃補 ‧養心可以長壽 ‧著重於心性的陶冶
2.身體養護也不能忽略
‧習靜養氣、六藝養身 ‧曾國藩養身修心有獨到見解
‧練氣可以形具而神生 ‧靜坐也是養生功夫
3.已經注意到飲食衛生
道家與道教養生學派
思想層次與修煉目標有異同之處
1.精神調攝以「靜」為原則
2.形體養護可練內外功
‧內功以靜坐調息為主 ‧呼吸吐納胎息
‧外功即導引、按摩等 ‧內外功動靜相配更宜養生
3.還要注意飲食起居
佛家養生學派
1、參禪修慈悲喜捨心 2、持戒
3、節制飲食並勤修寤瑜伽 4、重視禮儀與衛生
醫家養生學派
1.精神修養重恬淡虛無
‧志閒而少欲 ‧喜怒不過度
2.形體保健重呼吸吐納與肢體運動
‧養氣行氣 ‧肢體運動與導引 ‧散步按摩以養生
3.飲食與藥餌
‧饑而後食,渴而後飲 ‧保持愉快心情 ‧藥餌
二、著名養生學家
.老子 扁鵲 華佗 孫思邈 葛洪 陶弘景 嵇康 李東垣
朱震亨 張景岳 庭棟 李時珍 龔廷賢 萬密齋
三、養生學專著
《養老奉親書》 《養性延命錄》 《老老恆言》 《養生類要》
《飲膳正要》 《遵生八箋》 《南海寄歸內法傳》
四、結語
第三章 古代對老、壽、天年的認識---呂文智醫師 178
‧老、壽與天年有什麼不同 ‧古人以凍梨、鮐背形容「老」
‧心態影響對老的感覺 ‧敬老、養老乃固有傳統
‧敬老是一種社會風氣 ‧國人本來就有孝悌觀念
‧早就有良好的養老制度
古代對「壽」的定義:人們普遍嚮往長壽
‧上中下「三壽」的定義略有不同 ‧「仁者壽」的壽指名聲而非年紀
‧作壽與祝壽目的在祈求長命 ‧初期藉口感念父母之恩
「天年」就是自然的限制
‧盡量以正性養生抗老延年 ‧儒家重中庸
‧道家主張內外兼修 ‧《黃帝內經》主張順應陰陽、四時
‧中醫取百家的抗老之長
第四章 中醫對老化的認識---黃碧松醫師 214
‧生長壯病老是生命的自然規律
‧中醫認為老化有七個原因
1、腎氣虛衰 2、脾胃虛衰 3、其他臟腑虛衰 4、陰陽失調
5、起居無節,妄於作勞 6、七情內傷 7、四時與地域的影響
‧西醫學認為老化有四大原因
與遺傳基因(DNA)有關 細胞中蛋白質老化
自由基破壞 人類染色體尖端老化
‧注意衰老的特徵與規律 ‧怎樣判斷是否已經開始老化
‧人類衰老的全身變化概況
體表與外形變化 身體組成分發生變化 生理機能變化
‧基因缺陷也會導致早衰 ‧了解評估衰老的指標
結論:健康又長壽才有意義
第五章 養「生」就是從生活做起---細說中醫抗衰老原則 吳忠澤醫師248
淺介具有代表性的養生理論
‧《黃帝內經》以「天人合一」為養生之首 ‧開始重視「長生」不老
‧稽康《養生論》首重休閒 ‧顏之推重視服餌與叩齒
‧陶弘景認為不宜早婚縱欲 ‧蘇軾養生之道四味藥
‧《坐忘銘》建議盡量少說話 ‧順時而為才可抗老防衰
‧生活起居都應注意順時而為
1.生活起居 2.住房風水與環境衛生 3.飲食之道 4、菸酒茶各有利弊
5、性生活 6. 日常生活的情緒調攝 7、睡眠為精力之本
第六章 向古今中外長壽者學習---陳素蟬醫師 279
一、古代長壽翁
彭祖 陶弘景 梁武帝蕭衍 孫思邈 陸游 冷謙 乾隆皇帝
二、今人之長壽經驗
近代名人:虛雲大師 楊森 張群 郎靜山 蘇雪林 宋美齡
陳立夫 張學良 王永慶 許哲
外國人的長壽經驗:琉球人 美國百歲人瑞
結論:後天努力比遺傳重要
第七章 抗衰老中藥---林政煌醫師 330
一、衰老可分為腎氣和脾胃的虛衰
腎氣虛衰 脾胃虛衰
二、了解藥物的抗衰老機理
三、抗衰老中藥介紹
人參 川七 川芎 大黃 大棗 女貞子 山楂 山茱萸 山藥
丹參 天麻 牛膝 五味子 石菖蒲 石斛 甘草 冬蟲夏草
玉竹 白芍 石朮 生薑 地黃 百合 西洋參 肉蓯蓉 肉桂
赤芍 杜仲 沙苑子 決明子 何首烏 杏仁 金銀花 阿膠
刺五加 枸杞 珍珠 胡桃 馬齒莧 茶 茵陳蒿 茯苓 桑寄生
海馬 桂枝 補骨脂 淫羊藿 黃連 黃精 黃耆 黃柏 鹿茸
陳皮 門冬 蛤蚧 絞股藍 菟絲子 紫河車 菊花 蜂蜜 當歸
葛根 遠志 酸棗仁 蓮子 蒲公英 銀杏葉 豬苓 澤瀉 龜板
龍眼肉 雞血藤 黨參 靈芝
四、抗衰老方藥的使用原則
(一)要顧護脾胃 (二)要因時進補 (三)要適可而止
(四)要辨證進補 (五)要選擇適宜的劑型
(六)要注意用量與忌口 (七)注意煎服法 (八)要注意儲存
第八章 抗老益壽食療---吳柏誼醫師 498
一、常見食物介紹
(一)五穀類
粳米 秈米 糯米 小麥 粟米 苡仁 玉蜀黍 番薯 黃豆
黑豆 紅豆 綠豆 芝麻
(二)蔬菜類
韭菜 蔥 蒜 薑 芹菜 蘿蔔 胡蘿蔔 白菜 百合 山藥
莧菜 空心菜 洋白菜 花椰菜 葫蘆 黃瓜 冬瓜 絲瓜
苦瓜 南瓜 海帶 紫菜 藕 木耳 香菇
(三)水果類
桃 櫻桃 葡萄 李 杮 蕃茄 蘋果 梨 木瓜 西瓜 甜瓜
枇杷 橘 橙 金橘 檸檬 荔枝 龍眼 桑椹 奇異果 楊桃
香蕉 草莓 番石榴 鳳梨
(四)禽獸類
豬 牛 羊 雞 鴨 鵝 鴿
(五)水產類
黃魚 鯧魚 烏魚 鱸魚 草魚 青魚 鯖魚 鮪魚 石斑魚
鱈魚 鮭魚 鰆魚 鯽魚 鱔魚 鰻魚 鮑魚 牡蠣 蜆
蛤蜊 蝦 蟹 烏賊 海參 鱉 青蛙
二、各類體質與疾病之食療
各類體質的調養
寒性體質 熱性體質 虛性體質
常見疾病的食療
咳嗽 感冒 哮喘 消化性潰瘍 便秘 腹瀉 失眠 眩暈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