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合奏(增訂版)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中西醫結合=1+1的治療?
究竟中西醫理論之間有沒有衝突?
中醫和西醫是兩種不同的思維哲學,兩者的醫學理念更可謂南轅北轍。簡單概括的話,西醫以去除病因作治療,中醫則因勢利導回復身體平衡。西醫認為症狀都是因病所致,應該要處理;對中醫來說,症狀可以是病所引起的,亦可以是身體好轉的反應,必須結合整體情況來考慮和識別。
余秋良醫生是先取得西醫資格再獲取中醫資格;蘇子謙醫生則是先取得中醫資格再獲得西醫資格,所以每當治療病人時,他們都會以中西醫互相啟發的思維,去診治不同的疑難雜症,名副其實「醫徹中西」!
增訂版新增文章十四篇,分布於不同章節,涵蓋不同範疇,尤其多加篇幅探討中西醫治癌的方案和康復調理,以及一些病徵不明顯的「周身唔妥」等。
不少人認為中醫依靠「望聞問切」,有別於西醫的科學判斷,事實上現代中醫和西醫同樣重視科學性和嚴謹性。書中分享的不同個案,展示了中西醫協作治療,能為病人提供最佳及最妥善的治療方法。
究竟中西醫理論之間有沒有衝突?
中醫和西醫是兩種不同的思維哲學,兩者的醫學理念更可謂南轅北轍。簡單概括的話,西醫以去除病因作治療,中醫則因勢利導回復身體平衡。西醫認為症狀都是因病所致,應該要處理;對中醫來說,症狀可以是病所引起的,亦可以是身體好轉的反應,必須結合整體情況來考慮和識別。
余秋良醫生是先取得西醫資格再獲取中醫資格;蘇子謙醫生則是先取得中醫資格再獲得西醫資格,所以每當治療病人時,他們都會以中西醫互相啟發的思維,去診治不同的疑難雜症,名副其實「醫徹中西」!
增訂版新增文章十四篇,分布於不同章節,涵蓋不同範疇,尤其多加篇幅探討中西醫治癌的方案和康復調理,以及一些病徵不明顯的「周身唔妥」等。
不少人認為中醫依靠「望聞問切」,有別於西醫的科學判斷,事實上現代中醫和西醫同樣重視科學性和嚴謹性。書中分享的不同個案,展示了中西醫協作治療,能為病人提供最佳及最妥善的治療方法。
目錄
代序 高永文醫生(GBS、BBS、JP)
代序 周肇平醫生(香港中西醫結合學會創會會長、香港大學榮休教授)
自序 余秋良醫生
自序 蘇子謙醫生
第一章︰中醫西醫基礎概念異同
中西醫學觀念異同
辨證,循證
中醫臟腑與西醫臟器
用中西醫智慧重新了解身體
西醫不能說的「身體唔好」
人體隱藏的通道
中西醫的衝突
西醫診「症」,中醫斷「証」
中西醫化學物理偏重不同
「重主輕次」影響長遠健康
第二章︰中醫西醫看癌症
為何會生癌?
癌症要戒糖嗎?(上)
癌症要戒糖嗎?(中)
癌症要戒糖嗎?(下)
大腸癌 = 濕熱?
致癌食物中醫觀
乳癌病人可以飲豆漿嗎?
與癌共存,停止化療?
重新思考腫瘤的中醫病因
中西醫審病辨証
電療可刺激免疫力?
不同癌症,康復調理大不同
中藥調理,扭轉體質抗癌
中藥古方解腸癌治療後遺症
中西藥夾攻癌症會否傷肝?
中西醫合力尋最佳治癌方案
第三章︰常見都市病
一、濕熱
何謂濕熱?
濕熱之來源和去路
濕熱的治療
生暗瘡未必是熱氣
熱氣與皮膚病
二、感冒
春季感冒,中西醫不同看
感冒的中成藥治療(上)
感冒的中成藥治療(下)
三、腸胃不適
腸胃為第二腦(上)
腸胃為第二腦(中)
腸胃為第二腦(下)
整體治療腸道發炎
積滯可以影響肺痰
四、腎病
生理性腎虛和病理性腎虛
中醫看耳鳴:腎虛出事
食得唔食得——論「迎糧」
五、皮膚病
自由用類固醇,濕疹必治癒?
中醫治療皮膚病可以很有效
六、筋骨及關節痛
治療痛症根本問題
中西醫治療筋骨勞損
肌腱撕裂偶有不作手術之考慮
古「風」今「風」
亂學拉筋,小心愈拉愈緊
簡易被窩鬆筋健體法
第四章:疑難雜症
周身唔舒服
點解瞓極都咁攰?(上)
點解瞓極都咁攰?(下)
疲勞可能是問題
何為虛勞?
五勞七傷
中耳炎需分緩急
中西醫看水腫(上)
中西醫看水腫(下)
重症肌無力用中藥醫?
西醫找不到病因的疑難雜症
身體感覺與病患沒有絕對的先後關係
寒者更寒
臨床把脈找出奇難雜症
病人左右不對稱
抽絲剝繭救治「無徵無証」
中醫治情緒病由臟腑入手
八把半鎖與供力系統
拇趾外翻如何回歸原位?
氣血不足會致頸痛和脾氣差?
第五章︰中醫治病與養生
兵法與治病
糧餉不妥
身體與房屋
養生簡單DIY
中藥可美容?
「戒」不在「補」之下
用「周公」對抗高血壓
中醫用藥的理論和智慧
分辨主因和導因的整體治療
斷証不能單憑直覺和檢查
再談病因
預防哮喘,環境和體質皆重要
健康紊亂循中醫証候看
內治和外治配合治療
分清病勢主次,令身體復正為治療重點
傳統醫學觀察與經驗深厚的智慧
老而不衰最緊要郁
新冠疫苗與中藥會否相沖?
第六章︰中西醫合作
中西醫合作障礙,病人無所適從
增進中醫西醫協調
中西醫學的合作空間
牙醫學中醫有什麼用?
中醫西醫齊向前
中醫醫院的未來發展及願景
代序 周肇平醫生(香港中西醫結合學會創會會長、香港大學榮休教授)
自序 余秋良醫生
自序 蘇子謙醫生
第一章︰中醫西醫基礎概念異同
中西醫學觀念異同
辨證,循證
中醫臟腑與西醫臟器
用中西醫智慧重新了解身體
西醫不能說的「身體唔好」
人體隱藏的通道
中西醫的衝突
西醫診「症」,中醫斷「証」
中西醫化學物理偏重不同
「重主輕次」影響長遠健康
第二章︰中醫西醫看癌症
為何會生癌?
癌症要戒糖嗎?(上)
癌症要戒糖嗎?(中)
癌症要戒糖嗎?(下)
大腸癌 = 濕熱?
致癌食物中醫觀
乳癌病人可以飲豆漿嗎?
與癌共存,停止化療?
重新思考腫瘤的中醫病因
中西醫審病辨証
電療可刺激免疫力?
不同癌症,康復調理大不同
中藥調理,扭轉體質抗癌
中藥古方解腸癌治療後遺症
中西藥夾攻癌症會否傷肝?
中西醫合力尋最佳治癌方案
第三章︰常見都市病
一、濕熱
何謂濕熱?
濕熱之來源和去路
濕熱的治療
生暗瘡未必是熱氣
熱氣與皮膚病
二、感冒
春季感冒,中西醫不同看
感冒的中成藥治療(上)
感冒的中成藥治療(下)
三、腸胃不適
腸胃為第二腦(上)
腸胃為第二腦(中)
腸胃為第二腦(下)
整體治療腸道發炎
積滯可以影響肺痰
四、腎病
生理性腎虛和病理性腎虛
中醫看耳鳴:腎虛出事
食得唔食得——論「迎糧」
五、皮膚病
自由用類固醇,濕疹必治癒?
中醫治療皮膚病可以很有效
六、筋骨及關節痛
治療痛症根本問題
中西醫治療筋骨勞損
肌腱撕裂偶有不作手術之考慮
古「風」今「風」
亂學拉筋,小心愈拉愈緊
簡易被窩鬆筋健體法
第四章:疑難雜症
周身唔舒服
點解瞓極都咁攰?(上)
點解瞓極都咁攰?(下)
疲勞可能是問題
何為虛勞?
五勞七傷
中耳炎需分緩急
中西醫看水腫(上)
中西醫看水腫(下)
重症肌無力用中藥醫?
西醫找不到病因的疑難雜症
身體感覺與病患沒有絕對的先後關係
寒者更寒
臨床把脈找出奇難雜症
病人左右不對稱
抽絲剝繭救治「無徵無証」
中醫治情緒病由臟腑入手
八把半鎖與供力系統
拇趾外翻如何回歸原位?
氣血不足會致頸痛和脾氣差?
第五章︰中醫治病與養生
兵法與治病
糧餉不妥
身體與房屋
養生簡單DIY
中藥可美容?
「戒」不在「補」之下
用「周公」對抗高血壓
中醫用藥的理論和智慧
分辨主因和導因的整體治療
斷証不能單憑直覺和檢查
再談病因
預防哮喘,環境和體質皆重要
健康紊亂循中醫証候看
內治和外治配合治療
分清病勢主次,令身體復正為治療重點
傳統醫學觀察與經驗深厚的智慧
老而不衰最緊要郁
新冠疫苗與中藥會否相沖?
第六章︰中西醫合作
中西醫合作障礙,病人無所適從
增進中醫西醫協調
中西醫學的合作空間
牙醫學中醫有什麼用?
中醫西醫齊向前
中醫醫院的未來發展及願景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