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焦不慮好自在:和醫師一起改善焦慮症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結合醫學知識與臨床經驗,化為深入淺出的文字搭配趣味插圖,協助你改善焦慮症
焦慮疾患是世界上常見的心智疾病,但由於不了解或偏見,讓許多人常羞於就醫或甚至不知道自己得病,導致生活品質因此受到嚴重影響。
本書由林子堯醫師主寫,在醫院中,林子堯醫師親切的看病態度,以及細心照顧病患的身影,常讓病患及家屬讚賞,也因此被新聞媒體報導表揚過。
林子堯醫師有鑑於焦慮疾患讓許多人受苦,林醫師特別花費將近一年多的時間,與另外兩位醫師一起撰寫這本書籍《不焦不慮好自在:和醫師一起改善焦慮症》。
本書以醫師專業的角度,來講授醫學專業知識,再聘請到專業插畫家來插圖,介紹各種焦慮疾患(強迫症、恐慌症、社交恐懼症、特定恐懼症、廣泛性焦慮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內容深入淺出,希望能讓民眾有更多認識。
本書特色
◎以醫師角度講解焦慮疾患:本書以醫學專業角度及臨床經驗撰寫而成,閱讀過本書將會讓您對焦慮疾患(強迫症、恐慌症、社交恐懼症、特定恐懼症、廣泛性焦慮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有更深入的瞭解。
◎介紹焦慮症常見的治療方式:如藥物、放鬆訓練與認知行為治療等,讓您了解如何改善症狀和尋求協助。
◎趣味插圖、深入淺出:本書配合趣味插圖,讓內深入淺出,容易閱讀、了解。
焦慮疾患是世界上常見的心智疾病,但由於不了解或偏見,讓許多人常羞於就醫或甚至不知道自己得病,導致生活品質因此受到嚴重影響。
本書由林子堯醫師主寫,在醫院中,林子堯醫師親切的看病態度,以及細心照顧病患的身影,常讓病患及家屬讚賞,也因此被新聞媒體報導表揚過。
林子堯醫師有鑑於焦慮疾患讓許多人受苦,林醫師特別花費將近一年多的時間,與另外兩位醫師一起撰寫這本書籍《不焦不慮好自在:和醫師一起改善焦慮症》。
本書以醫師專業的角度,來講授醫學專業知識,再聘請到專業插畫家來插圖,介紹各種焦慮疾患(強迫症、恐慌症、社交恐懼症、特定恐懼症、廣泛性焦慮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內容深入淺出,希望能讓民眾有更多認識。
本書特色
◎以醫師角度講解焦慮疾患:本書以醫學專業角度及臨床經驗撰寫而成,閱讀過本書將會讓您對焦慮疾患(強迫症、恐慌症、社交恐懼症、特定恐懼症、廣泛性焦慮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有更深入的瞭解。
◎介紹焦慮症常見的治療方式:如藥物、放鬆訓練與認知行為治療等,讓您了解如何改善症狀和尋求協助。
◎趣味插圖、深入淺出:本書配合趣味插圖,讓內深入淺出,容易閱讀、了解。
目錄
作者介紹
推薦序 陳快樂院長
推薦序 黃榮村校長
推薦序 朱振輝先生
自序
第01 章 強迫症
強迫症的症狀
強迫症的診斷準則
強迫症與強迫性人格疾患相同嗎?
強迫性人格疾患
強迫症的治療
藥物治療
非藥物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
連續顱內磁性脈衝術
深部腦部刺激
第02 章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診斷準則
兒童青少年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性侵害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病程與結果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治療
藥物治療
非藥物治療
支持性心理治療
肌肉放鬆技巧
生理回饋法
團體治療法
眼動身心重建法
認知行為治療
第03 章 恐慌症
恐慌發作與恐慌症
恐慌發作的診斷準則
恐慌發作的分類
恐慌症的定義
恐慌症的影響
恐慌症的病因學
恐慌症會痊癒嗎?
藥物治療 (104)
暴露法
呼吸訓練
放鬆訓練
認知行為治療
第04 章 多重人格/ 解離性身份疾患
症狀
解離性身份疾患的診斷準則
病因學
治療
第05 章 恐懼症/ 畏懼症
特定恐懼症
特定恐懼症的診斷準則
特定恐懼症的治療
行為治療
系統減敏法( 階層暴露法)
洪水治療法
眼動身心重建法
認知治療
藥物治療
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的診斷準則
社交恐懼症的治療
認知治療
系統減敏法( 階層暴露法)
洪水治療法
藥物治療
團體治療法
呼吸與肌肉放鬆訓練
第06 章 廣泛性焦慮症
廣泛性焦慮症的診斷準則
廣泛性焦慮症的治療
非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
台灣的治療生態
第07 章 慮病症
症狀
慮病症的診斷準則
治療
病程與結果
第08 章 睡眠
睡眠週期
快速動眼期(REM)
非快速動眼期(NREM)
失眠
治療失眠
非藥物治療
睡眠衛生教育
放鬆訓練
睡眠限制
藥物治療
第09 章 消除焦慮自己來
呼吸訓練
何謂過度換氣
腹式呼吸
放鬆訓練
一般性放鬆
漸進式肌肉放鬆
簡短版漸進式肌肉放鬆
分散注意力
運動
重新聚焦外在事物
轉向內在心智活動
改變焦慮認知
第10 章 藥物
安眠鎮定藥物簡介
抗憂鬱藥物簡介
服藥的危險因子
安眠鎮定藥物
BZD 藥物
Non-BZD 藥物
安眠鎮定藥物的副作用
如何停用安眠鎮定藥物?
安眠鎮定藥物吃多會不會變笨?
抗憂鬱藥物
推薦序 陳快樂院長
推薦序 黃榮村校長
推薦序 朱振輝先生
自序
第01 章 強迫症
強迫症的症狀
強迫症的診斷準則
強迫症與強迫性人格疾患相同嗎?
強迫性人格疾患
強迫症的治療
藥物治療
非藥物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
連續顱內磁性脈衝術
深部腦部刺激
第02 章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診斷準則
兒童青少年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性侵害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病程與結果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治療
藥物治療
非藥物治療
支持性心理治療
肌肉放鬆技巧
生理回饋法
團體治療法
眼動身心重建法
認知行為治療
第03 章 恐慌症
恐慌發作與恐慌症
恐慌發作的診斷準則
恐慌發作的分類
恐慌症的定義
恐慌症的影響
恐慌症的病因學
恐慌症會痊癒嗎?
藥物治療 (104)
暴露法
呼吸訓練
放鬆訓練
認知行為治療
第04 章 多重人格/ 解離性身份疾患
症狀
解離性身份疾患的診斷準則
病因學
治療
第05 章 恐懼症/ 畏懼症
特定恐懼症
特定恐懼症的診斷準則
特定恐懼症的治療
行為治療
系統減敏法( 階層暴露法)
洪水治療法
眼動身心重建法
認知治療
藥物治療
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的診斷準則
社交恐懼症的治療
認知治療
系統減敏法( 階層暴露法)
洪水治療法
藥物治療
團體治療法
呼吸與肌肉放鬆訓練
第06 章 廣泛性焦慮症
廣泛性焦慮症的診斷準則
廣泛性焦慮症的治療
非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
台灣的治療生態
第07 章 慮病症
症狀
慮病症的診斷準則
治療
病程與結果
第08 章 睡眠
睡眠週期
快速動眼期(REM)
非快速動眼期(NREM)
失眠
治療失眠
非藥物治療
睡眠衛生教育
放鬆訓練
睡眠限制
藥物治療
第09 章 消除焦慮自己來
呼吸訓練
何謂過度換氣
腹式呼吸
放鬆訓練
一般性放鬆
漸進式肌肉放鬆
簡短版漸進式肌肉放鬆
分散注意力
運動
重新聚焦外在事物
轉向內在心智活動
改變焦慮認知
第10 章 藥物
安眠鎮定藥物簡介
抗憂鬱藥物簡介
服藥的危險因子
安眠鎮定藥物
BZD 藥物
Non-BZD 藥物
安眠鎮定藥物的副作用
如何停用安眠鎮定藥物?
安眠鎮定藥物吃多會不會變笨?
抗憂鬱藥物
序/導讀
作者序
林子堯
人類文明發展迅速,物質生活一日千里,但卻容易忽略精神健康的品質。近年來許多民眾受焦慮疾患所苦,但由於不了解,導致民眾常難以啟齒或羞於就醫,讓生活品質受到嚴重影響。因此了解焦慮疾患,是重要的健康課題。
焦慮疾患(Anxiety disorder)是心智疾患中常見的疾病。古人的「杞人憂天」和「人生不滿百、常懷千年憂」,都是焦慮的一種表現。但其實焦慮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情緒之一,對部分事物焦慮是正常的現象,但如果對於小事情總是放不下心,儘管再三確認仍無法釋懷,導致自己心理感受到極大痛苦,甚至影響到人際關係或生活,那要小心可能已經罹患焦慮疾患。部分人士認為焦慮疾患比起精神分裂症或躁鬱症等疾病還來得「輕」,筆者認為此言有待商榷,因為焦慮疾患個案發病時,通常處於意識清醒的狀態,因此患者往往會清楚地記得這些痛苦與不適。
因此有病人說過:「得到焦慮症不會死,但會讓你生不如死!」所以對於焦慮疾患絕對不能輕忽。本書主要為大家介紹心智疾患中的焦慮疾患,內容包含了強迫症、恐慌症、創傷後壓力症候。
筆者有幸能於桃園療養院、台大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草屯療養院、聖保祿修女會醫院與靜和醫院學習,結合了醫學知識及臨床經驗,與曾醫師共同撰寫成這本書籍。
本書有幸邀請到陳家如醫師(亮亮)撰寫小故事、神獸插畫、以及朱振輝先生題詩,相當感謝他們。
本書若有可取之處,要感謝眾人的鼓勵與指導。內容如有缺失,則是本人才疏學淺所致,也希望諸位賢達不吝指正。感謝您的支持。
推薦序
陳快樂院長
衛生署桃園療養院院長
追求身心健康是人類共同的夢想,而近年來健康的定義,已經由過去狹隘的生理健康,發展至今「身、心、社、靈」的全方位定義。其中精神醫學領域部份,這幾年來更是發展迅速、日新月異,相關書籍及研究,近年來也不斷推陳出新。
在這資訊爆炸的年代,如何有效率的汲取知識是相當重要的。林醫師擔任本院醫師期間表現優異,其於公務繁忙之餘,利用空暇時間,將臨床經驗與醫學知識統整成冊,內容精簡扼要、深入淺出,無疑為精神醫學領域多敞開了一扇大門、多立了一座燈塔,點亮更多的知識之光。
推薦序
黃榮村校長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
隨著社會變遷,人們的生活壓力與日俱增,罹患焦慮疾患的民眾也越來越多,過去民眾少有機會接受這方面的教育和衛教,而現在,很高興能看到這本書問世。
林醫師是本校畢業的學生,同時也是該屆醫學系模範生,在校時就表現優異,其行醫之餘仍筆耕不輟,撰寫了這本「不焦不慮好自在: 和醫師一起改善焦慮症」,書中不僅對於焦慮相關疾患作了專業說明,而且還聘請了插畫家和文學家來繪圖和題詩,讓內容更豐富與多元。希望本書能讓民眾了解焦慮疾患的相關知識,也知道如何改善症狀與尋求專業協助。
我經常會想到以前當學生與教授時,常與一些有志於精神醫學發展的朋友一齊討論研究,他們都是一群聰明又用心的醫生與教授,時至今日還在發揮影響力。現在又看到有年輕一代的醫生積極投入,心情愉快,故樂為之序。
推薦序
朱振輝先生
天書在線簽約作家
與雷亞兄( 林子堯醫師) 的相識,是在雷亞兄創辦的舞劍壇文學獎中結識。由於彼此對文學的愛好,進而有了來往而成為朋友。振輝本身是位慢性病患者,家中經濟狀況也不甚理想,雷亞兄得知之後便四處張羅,為振輝尋求可協助的資源,讓振輝相當感激。
雷亞兄為了讓民眾對精神疾病有更多了解,撰寫了這本書,同一時間向振輝邀稿,由於本身立志成為終生文學創作者,便欣然接受雷亞兄的邀請,斗膽獻上詩作兩首。
振輝相信這本書的問世會造福許多人,也期望善心人士的推廣,讓更多有精神疾病的人及家庭,能夠早日走出疾病所帶來的無力及失落感。振輝透過文學的藝術治療及按時服藥,已逐漸在文學的領域日日增進。給一個精神病患十年藝術治療的機會,讓他們也能像約翰納許(John Nash) 般,擁有不一樣的人生。
林子堯
人類文明發展迅速,物質生活一日千里,但卻容易忽略精神健康的品質。近年來許多民眾受焦慮疾患所苦,但由於不了解,導致民眾常難以啟齒或羞於就醫,讓生活品質受到嚴重影響。因此了解焦慮疾患,是重要的健康課題。
焦慮疾患(Anxiety disorder)是心智疾患中常見的疾病。古人的「杞人憂天」和「人生不滿百、常懷千年憂」,都是焦慮的一種表現。但其實焦慮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情緒之一,對部分事物焦慮是正常的現象,但如果對於小事情總是放不下心,儘管再三確認仍無法釋懷,導致自己心理感受到極大痛苦,甚至影響到人際關係或生活,那要小心可能已經罹患焦慮疾患。部分人士認為焦慮疾患比起精神分裂症或躁鬱症等疾病還來得「輕」,筆者認為此言有待商榷,因為焦慮疾患個案發病時,通常處於意識清醒的狀態,因此患者往往會清楚地記得這些痛苦與不適。
因此有病人說過:「得到焦慮症不會死,但會讓你生不如死!」所以對於焦慮疾患絕對不能輕忽。本書主要為大家介紹心智疾患中的焦慮疾患,內容包含了強迫症、恐慌症、創傷後壓力症候。
筆者有幸能於桃園療養院、台大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草屯療養院、聖保祿修女會醫院與靜和醫院學習,結合了醫學知識及臨床經驗,與曾醫師共同撰寫成這本書籍。
本書有幸邀請到陳家如醫師(亮亮)撰寫小故事、神獸插畫、以及朱振輝先生題詩,相當感謝他們。
本書若有可取之處,要感謝眾人的鼓勵與指導。內容如有缺失,則是本人才疏學淺所致,也希望諸位賢達不吝指正。感謝您的支持。
推薦序
陳快樂院長
衛生署桃園療養院院長
追求身心健康是人類共同的夢想,而近年來健康的定義,已經由過去狹隘的生理健康,發展至今「身、心、社、靈」的全方位定義。其中精神醫學領域部份,這幾年來更是發展迅速、日新月異,相關書籍及研究,近年來也不斷推陳出新。
在這資訊爆炸的年代,如何有效率的汲取知識是相當重要的。林醫師擔任本院醫師期間表現優異,其於公務繁忙之餘,利用空暇時間,將臨床經驗與醫學知識統整成冊,內容精簡扼要、深入淺出,無疑為精神醫學領域多敞開了一扇大門、多立了一座燈塔,點亮更多的知識之光。
推薦序
黃榮村校長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
隨著社會變遷,人們的生活壓力與日俱增,罹患焦慮疾患的民眾也越來越多,過去民眾少有機會接受這方面的教育和衛教,而現在,很高興能看到這本書問世。
林醫師是本校畢業的學生,同時也是該屆醫學系模範生,在校時就表現優異,其行醫之餘仍筆耕不輟,撰寫了這本「不焦不慮好自在: 和醫師一起改善焦慮症」,書中不僅對於焦慮相關疾患作了專業說明,而且還聘請了插畫家和文學家來繪圖和題詩,讓內容更豐富與多元。希望本書能讓民眾了解焦慮疾患的相關知識,也知道如何改善症狀與尋求專業協助。
我經常會想到以前當學生與教授時,常與一些有志於精神醫學發展的朋友一齊討論研究,他們都是一群聰明又用心的醫生與教授,時至今日還在發揮影響力。現在又看到有年輕一代的醫生積極投入,心情愉快,故樂為之序。
推薦序
朱振輝先生
天書在線簽約作家
與雷亞兄( 林子堯醫師) 的相識,是在雷亞兄創辦的舞劍壇文學獎中結識。由於彼此對文學的愛好,進而有了來往而成為朋友。振輝本身是位慢性病患者,家中經濟狀況也不甚理想,雷亞兄得知之後便四處張羅,為振輝尋求可協助的資源,讓振輝相當感激。
雷亞兄為了讓民眾對精神疾病有更多了解,撰寫了這本書,同一時間向振輝邀稿,由於本身立志成為終生文學創作者,便欣然接受雷亞兄的邀請,斗膽獻上詩作兩首。
振輝相信這本書的問世會造福許多人,也期望善心人士的推廣,讓更多有精神疾病的人及家庭,能夠早日走出疾病所帶來的無力及失落感。振輝透過文學的藝術治療及按時服藥,已逐漸在文學的領域日日增進。給一個精神病患十年藝術治療的機會,讓他們也能像約翰納許(John Nash) 般,擁有不一樣的人生。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