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疾病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上醫治未病,下醫治已病
營養醫師+心靈醫師,是最好的醫師
健康的免疫系統,是戰勝疾病最好的方法
直入疾病根源.審視當代醫療困境.道破現代醫療問題
使用軍事手段(手術、化療、電療)並不能贏得抗癌戰爭。
相反的,恢復身體的免疫系統以控制惡性腫瘤,將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科學期刊《自然》(Nature, 2013)
歷經一個多世紀、主宰人類健康的西式對抗醫藥已經面臨困境,現代科學研究已經證明了身心靈整體健康的重要,當身心靈得到平衡發展,抵抗力一定會提高,疾病就不易侵襲!未來,人類將會重新反思「對抗式醫療」的失策,全面回歸「尊重自然」的整合醫學道路。
本書融合呂應鐘教授多年來孜孜研究的自然醫學、營養醫學、細胞分子矯正醫學、基因營養學等學理,以及佛經與榮格心理學,並集合來自宇宙高靈的指導,從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阿賴耶識等八個面向進行深度剖析,將疾病與心識的關聯做了整體性、簡易性的詮釋,為「零疾病」的境界提供了劃時代的健康新路線,讓人人都可輕鬆實現無藥的奇蹟!
本書特色
◎針對當代西式醫療的困境與問題,作者大膽提出創見,認為未來將會是以預防醫學為主流、以「對症下營養」取代「對症下藥」、以提升免疫系統能力來取代化療電療等治療手段,為未來醫療方向提供劃時代的見解。
◎書中由作者親身動作示範,從眼、耳、鼻、舌、身等五識著手,以簡單的動作來改善身體健康。
◎本書並教導讀者,如何透過正面信念與思維來調整細胞的內環境,增強生物能場的能量,從身、心雙管齊下,達成身心靈的全然健康之境。
營養醫師+心靈醫師,是最好的醫師
健康的免疫系統,是戰勝疾病最好的方法
直入疾病根源.審視當代醫療困境.道破現代醫療問題
使用軍事手段(手術、化療、電療)並不能贏得抗癌戰爭。
相反的,恢復身體的免疫系統以控制惡性腫瘤,將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科學期刊《自然》(Nature, 2013)
歷經一個多世紀、主宰人類健康的西式對抗醫藥已經面臨困境,現代科學研究已經證明了身心靈整體健康的重要,當身心靈得到平衡發展,抵抗力一定會提高,疾病就不易侵襲!未來,人類將會重新反思「對抗式醫療」的失策,全面回歸「尊重自然」的整合醫學道路。
本書融合呂應鐘教授多年來孜孜研究的自然醫學、營養醫學、細胞分子矯正醫學、基因營養學等學理,以及佛經與榮格心理學,並集合來自宇宙高靈的指導,從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阿賴耶識等八個面向進行深度剖析,將疾病與心識的關聯做了整體性、簡易性的詮釋,為「零疾病」的境界提供了劃時代的健康新路線,讓人人都可輕鬆實現無藥的奇蹟!
本書特色
◎針對當代西式醫療的困境與問題,作者大膽提出創見,認為未來將會是以預防醫學為主流、以「對症下營養」取代「對症下藥」、以提升免疫系統能力來取代化療電療等治療手段,為未來醫療方向提供劃時代的見解。
◎書中由作者親身動作示範,從眼、耳、鼻、舌、身等五識著手,以簡單的動作來改善身體健康。
◎本書並教導讀者,如何透過正面信念與思維來調整細胞的內環境,增強生物能場的能量,從身、心雙管齊下,達成身心靈的全然健康之境。
名人推薦
稻江大學心理諮商學系副教授 陳芳玲博士
真原中醫診所 郭榮宗醫師
全力推薦
書評與推薦:
本書能為處於疾病所苦的人或其家屬,帶來一道痊癒的曙光。
對一般尚稱健康的人,也可從中發現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維持健康、延遲老化及降低疾病罹患機會的方法。--稻江大學心理諮商學系副教授 陳芳玲博士
真原中醫診所 郭榮宗醫師
全力推薦
書評與推薦:
本書能為處於疾病所苦的人或其家屬,帶來一道痊癒的曙光。
對一般尚稱健康的人,也可從中發現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維持健康、延遲老化及降低疾病罹患機會的方法。--稻江大學心理諮商學系副教授 陳芳玲博士
目錄
推薦序--生命重建與成長的歷程 陳芳玲 8
--提倡中醫現代化的老中醫感言 郭榮宗 11
自序--開卷三故事 14
序曲:宇宙的傳訊 19
從宇宙落回肉身為何醫學愈發達,病人愈多?
要補身體,先補腦袋正確健康知識比治病重要
疾病與心識的緣起佛教的心身健康觀
達到零疾病的境界
無藥的奇蹟第一法:眼識健康法 65
眼部運動,強化眼球能力
觀想健康,全身充滿能量
眼界增進法,改善思維
無藥的奇蹟第二法:耳識健康法 73
耳朵按摩增強記憶
聽好音樂可以改善健康
醫院引進日本音樂療法
芬多精音樂與五行音樂
音樂療法不是萬能
無藥的奇蹟第三法:鼻識健康法 83
按摩鼻部,消除鼻病辦公室空氣品質差
精油芳香療法存在一些問題花精健康法與靈有關
頭臉部健康法正確洗臉方法
有效頭部運動
無藥的奇蹟第四法:舌識健康法 103
口部健康法
病從口入,營養不良導致疾病
衛生署營養攝取量解析
深入解析,就知真相
治療癌症時不宜吃生機飲食
抗生素與化學藥,能不吃就不吃
大家習於盲目食用營養保健品
要先學會看懂營養品添加物
要看懂常用化學元素名詞不難
化學和天然原料差異舉例
真正重要的是無形的共振頻率
肉眼看不到的輻射場
一個震驚的研究揭示營養品真相
下肢運動,不要老化
年紀大不要慢跑,改用健走
腳底按摩,不能愈痛愈按
氣功多氧,有益健康
水也能感知能量
我的小實驗與延伸研究
素食與葷食的真義
有益身體的日常飲食法
下肢運動,不要老化
年紀大不要慢跑,改用健走
腳底按摩,不能愈痛愈按
氣功多氧,有益健康
水也能感知能量
我的小實驗與延伸研究
素食與葷食的真義
有益身體的日常飲食法
無藥的奇蹟第五法:身識健康法 141
甩手運動,簡單又有效果
腰常動,緩解身體疲痛
腹部運動,幫助消化
無藥的奇蹟第六法:意識健康法 167
心靈平靜有益健康
靜坐冥想提升腦波
要靜心不要傻坐
精神療法愈被重視
期待好事,增強免疫力
善念與惡念,頻率大不同
心存善念,身體自然健康
無際大師的心藥方
與大家分享身心靈健康的重要觀念
無藥的奇蹟第七法:末那識健康法 189
末那識就是潛意識有關潛意識的具體說明
潛意識健康法人人可以做到末那識健康
無藥的奇蹟第八法:阿賴耶識健康法 207
阿賴耶識就是集體無意識
集體未知意識就是靈界
阿賴耶識健康法就是靈性療癒
靈性療癒的做法
靈性療癒的科學人士實證
一切皆是能量
終曲:只要相信,就能成功 237
審視當代醫療困境道破現代醫療問題
醫學是仁術,不是技術前瞻觀念,請大家深思
--提倡中醫現代化的老中醫感言 郭榮宗 11
自序--開卷三故事 14
序曲:宇宙的傳訊 19
從宇宙落回肉身為何醫學愈發達,病人愈多?
要補身體,先補腦袋正確健康知識比治病重要
疾病與心識的緣起佛教的心身健康觀
達到零疾病的境界
無藥的奇蹟第一法:眼識健康法 65
眼部運動,強化眼球能力
觀想健康,全身充滿能量
眼界增進法,改善思維
無藥的奇蹟第二法:耳識健康法 73
耳朵按摩增強記憶
聽好音樂可以改善健康
醫院引進日本音樂療法
芬多精音樂與五行音樂
音樂療法不是萬能
無藥的奇蹟第三法:鼻識健康法 83
按摩鼻部,消除鼻病辦公室空氣品質差
精油芳香療法存在一些問題花精健康法與靈有關
頭臉部健康法正確洗臉方法
有效頭部運動
無藥的奇蹟第四法:舌識健康法 103
口部健康法
病從口入,營養不良導致疾病
衛生署營養攝取量解析
深入解析,就知真相
治療癌症時不宜吃生機飲食
抗生素與化學藥,能不吃就不吃
大家習於盲目食用營養保健品
要先學會看懂營養品添加物
要看懂常用化學元素名詞不難
化學和天然原料差異舉例
真正重要的是無形的共振頻率
肉眼看不到的輻射場
一個震驚的研究揭示營養品真相
下肢運動,不要老化
年紀大不要慢跑,改用健走
腳底按摩,不能愈痛愈按
氣功多氧,有益健康
水也能感知能量
我的小實驗與延伸研究
素食與葷食的真義
有益身體的日常飲食法
下肢運動,不要老化
年紀大不要慢跑,改用健走
腳底按摩,不能愈痛愈按
氣功多氧,有益健康
水也能感知能量
我的小實驗與延伸研究
素食與葷食的真義
有益身體的日常飲食法
無藥的奇蹟第五法:身識健康法 141
甩手運動,簡單又有效果
腰常動,緩解身體疲痛
腹部運動,幫助消化
無藥的奇蹟第六法:意識健康法 167
心靈平靜有益健康
靜坐冥想提升腦波
要靜心不要傻坐
精神療法愈被重視
期待好事,增強免疫力
善念與惡念,頻率大不同
心存善念,身體自然健康
無際大師的心藥方
與大家分享身心靈健康的重要觀念
無藥的奇蹟第七法:末那識健康法 189
末那識就是潛意識有關潛意識的具體說明
潛意識健康法人人可以做到末那識健康
無藥的奇蹟第八法:阿賴耶識健康法 207
阿賴耶識就是集體無意識
集體未知意識就是靈界
阿賴耶識健康法就是靈性療癒
靈性療癒的做法
靈性療癒的科學人士實證
一切皆是能量
終曲:只要相信,就能成功 237
審視當代醫療困境道破現代醫療問題
醫學是仁術,不是技術前瞻觀念,請大家深思
序/導讀
推薦序1
生命重建與成長的歷程 稻江大學心理諮商學系副教授 陳芳玲博士
我個人從事多年生死教育與悲慟輔導工作,有機會遇到一些與死亡有交會經驗的人,特別是癌症患者及其家屬,我們一起學習。而我發現,不論是患者或家屬在面對死亡威脅的疾病時,其反應有多種型態,從怨言、怒吼、對生命發出質疑,到以勇氣面對自身疾病、以實際行動尋求痊癒之道者都有。
在這過程中,停留於前三種狀態的人,經常是處於「為什麼是我?」、「我到底做錯了什麼?」、「生命是何其的荒謬?」的痛苦之中。而能轉化成後兩種反應的人,除了提升身體病痛的忍受度及治療效果外,在遭受身體病痛的折磨與死亡威脅中,他們仍能維持著生命的成長,特別是靈性層面的成長。
本書作者呂應鐘教授從罹患癌症到身體痊癒,並將自身面對癌症的各種身心調適之道轉化為文字出版成書,他期望能對處於相似情境的人有所幫助。他所展現出面對自身疾病的態度,我認為是人類面對疾病的極致表現。
我與呂教授相識十幾年。記得他化療後回宿舍休養,我與一位學生前去探望他,當時我們準備一些相關的調養方式想與他分享,然而他卻向我們兩人介紹比我們所了解更多的調養及養生之道,並一再告訴我們,他要將心得出版成書,介紹給需要的人。此種精神令我非常地佩服。
每次見到呂教授,或聽共同認識的友人提起他時,總會讓我聯想起國外的一篇相關的研究報告:「個體害怕生命無意義,遠甚於對死亡的害怕;而對生命品質的需求遠高於長壽的需求;死亡恐懼的產生,不僅是因沒有能力去完成個人生命目標,更因無法發現個人生命存在的意義與(或)實踐的機會。」我常想,呂教授是一位已超越死亡並擁有個人生命目的與意義的人。
全人健康運動的理念基礎,是個人為自己的健康和疾病負責,沒有所謂的受害者。互補性的醫療理念則是除了施以傳統性的治療之外,也關注如何協助患者找到製造、參與和支援疾病的原因,協助病人走上痊癒之路。
呂教授調合了此兩種對立性的健康理念於他的著作中,每一本出版都立即受到廣大的迴響。記得有幾次與呂教授和他的朋友一起吃飯聊天時,他的行動電話總響個不停,我發現其中有許多電話都是病人在詢問他如何調養,而他的回應態度總是關懷之情溢於言表,且事後並常與詢問者維持聯繫,非常令人感動。
得知呂教授將出版《零疾病》一書,我非常感動,我想呂教授的新書一定會再次為處於疾病所苦的人或其家屬,帶來一道可能痊癒的曙光。而一般尚稱健康的人在研讀之後,也可能從中發現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維持健康、延遲老化及降低疾病罹患機會的方法。
這本書可謂是濟世良書,謹欣以為序。
推薦序2
提倡中醫現代化的老中醫感言 真原中醫診所 郭榮宗醫師
認識呂教授,說來非常偶然,是因為拜讀了他的大作《癌症是一份偉大的禮物》,拜託我的同事碧雲打了一通電話給出版社,沒想到竟然把教授給請到診所來。那天下午兩點半,初次見面竟彼此覺得投緣,話題立即導入各種醫療專業及兩人的臨床經驗,聊到晚上九點,連晚餐都忘了吃。
我大半輩子從事中醫醫療,從二十年前開始,總覺得中醫學浩瀚如海,但好像也少了些什麼?自己也說不上來,直到接觸大陸的幾位名教授醫生的著作,才忽然領悟出大環境改變甚大,中醫除了要繼承傳統,更要追求「現代化」,然而「中醫現代化」在兩岸喊了很多年,似乎沒有什麼進展。
中醫甚多「形而上」的理論,不易以科學化加以闡述,雖無法科學化,但可以應用中藥的科學化而達到現代化。只要是以病人的福祉為判斷的準則,在疾病的預防與治療確實能獲得可觀的療效,沒道理不去用它,何況天然的草本植物本來就是中醫的治療材料,不能因為它有更科學化的產品而拋棄使用,那會阻礙中醫的發展與前途。身為中醫的一份子,我認為有創新發展的必要,這是我們應有的使命感。
呂教授因為自己患了癌症而一頭栽進醫學的領域,以一位理工出身的學者,潛心研究細胞分子營養矯正醫學及能量醫學,不但治癒了自己的癌症,十二年來也出版八本抗癌健康書籍,幫助了無以數計的癌友。
之後我又拜讀了他的另一本大作《零癌症》,發現他對於發病原因的研究極為深入,也提出健康本源的學理與做法,竟然與我所追求與推行的「中醫現代化」的理念完全一致。這幾個月來多次與呂教授見面切磋,他又提出結合美國國家輔助暨替代醫學中心(NCCAM)的學理,以及東方傳統中醫與印度阿育吠陀醫學核心思想,整合成具體的中醫現代化精萃方案,以及身心靈全然健康的具體做法,實在令人欽佩。
時值呂教授新大作《零疾病》出版前夕,有此榮幸發表我內心的感言,並為之序文,期盼這本書能幫助更多人回復健康。
生命重建與成長的歷程 稻江大學心理諮商學系副教授 陳芳玲博士
我個人從事多年生死教育與悲慟輔導工作,有機會遇到一些與死亡有交會經驗的人,特別是癌症患者及其家屬,我們一起學習。而我發現,不論是患者或家屬在面對死亡威脅的疾病時,其反應有多種型態,從怨言、怒吼、對生命發出質疑,到以勇氣面對自身疾病、以實際行動尋求痊癒之道者都有。
在這過程中,停留於前三種狀態的人,經常是處於「為什麼是我?」、「我到底做錯了什麼?」、「生命是何其的荒謬?」的痛苦之中。而能轉化成後兩種反應的人,除了提升身體病痛的忍受度及治療效果外,在遭受身體病痛的折磨與死亡威脅中,他們仍能維持著生命的成長,特別是靈性層面的成長。
本書作者呂應鐘教授從罹患癌症到身體痊癒,並將自身面對癌症的各種身心調適之道轉化為文字出版成書,他期望能對處於相似情境的人有所幫助。他所展現出面對自身疾病的態度,我認為是人類面對疾病的極致表現。
我與呂教授相識十幾年。記得他化療後回宿舍休養,我與一位學生前去探望他,當時我們準備一些相關的調養方式想與他分享,然而他卻向我們兩人介紹比我們所了解更多的調養及養生之道,並一再告訴我們,他要將心得出版成書,介紹給需要的人。此種精神令我非常地佩服。
每次見到呂教授,或聽共同認識的友人提起他時,總會讓我聯想起國外的一篇相關的研究報告:「個體害怕生命無意義,遠甚於對死亡的害怕;而對生命品質的需求遠高於長壽的需求;死亡恐懼的產生,不僅是因沒有能力去完成個人生命目標,更因無法發現個人生命存在的意義與(或)實踐的機會。」我常想,呂教授是一位已超越死亡並擁有個人生命目的與意義的人。
全人健康運動的理念基礎,是個人為自己的健康和疾病負責,沒有所謂的受害者。互補性的醫療理念則是除了施以傳統性的治療之外,也關注如何協助患者找到製造、參與和支援疾病的原因,協助病人走上痊癒之路。
呂教授調合了此兩種對立性的健康理念於他的著作中,每一本出版都立即受到廣大的迴響。記得有幾次與呂教授和他的朋友一起吃飯聊天時,他的行動電話總響個不停,我發現其中有許多電話都是病人在詢問他如何調養,而他的回應態度總是關懷之情溢於言表,且事後並常與詢問者維持聯繫,非常令人感動。
得知呂教授將出版《零疾病》一書,我非常感動,我想呂教授的新書一定會再次為處於疾病所苦的人或其家屬,帶來一道可能痊癒的曙光。而一般尚稱健康的人在研讀之後,也可能從中發現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維持健康、延遲老化及降低疾病罹患機會的方法。
這本書可謂是濟世良書,謹欣以為序。
推薦序2
提倡中醫現代化的老中醫感言 真原中醫診所 郭榮宗醫師
認識呂教授,說來非常偶然,是因為拜讀了他的大作《癌症是一份偉大的禮物》,拜託我的同事碧雲打了一通電話給出版社,沒想到竟然把教授給請到診所來。那天下午兩點半,初次見面竟彼此覺得投緣,話題立即導入各種醫療專業及兩人的臨床經驗,聊到晚上九點,連晚餐都忘了吃。
我大半輩子從事中醫醫療,從二十年前開始,總覺得中醫學浩瀚如海,但好像也少了些什麼?自己也說不上來,直到接觸大陸的幾位名教授醫生的著作,才忽然領悟出大環境改變甚大,中醫除了要繼承傳統,更要追求「現代化」,然而「中醫現代化」在兩岸喊了很多年,似乎沒有什麼進展。
中醫甚多「形而上」的理論,不易以科學化加以闡述,雖無法科學化,但可以應用中藥的科學化而達到現代化。只要是以病人的福祉為判斷的準則,在疾病的預防與治療確實能獲得可觀的療效,沒道理不去用它,何況天然的草本植物本來就是中醫的治療材料,不能因為它有更科學化的產品而拋棄使用,那會阻礙中醫的發展與前途。身為中醫的一份子,我認為有創新發展的必要,這是我們應有的使命感。
呂教授因為自己患了癌症而一頭栽進醫學的領域,以一位理工出身的學者,潛心研究細胞分子營養矯正醫學及能量醫學,不但治癒了自己的癌症,十二年來也出版八本抗癌健康書籍,幫助了無以數計的癌友。
之後我又拜讀了他的另一本大作《零癌症》,發現他對於發病原因的研究極為深入,也提出健康本源的學理與做法,竟然與我所追求與推行的「中醫現代化」的理念完全一致。這幾個月來多次與呂教授見面切磋,他又提出結合美國國家輔助暨替代醫學中心(NCCAM)的學理,以及東方傳統中醫與印度阿育吠陀醫學核心思想,整合成具體的中醫現代化精萃方案,以及身心靈全然健康的具體做法,實在令人欽佩。
時值呂教授新大作《零疾病》出版前夕,有此榮幸發表我內心的感言,並為之序文,期盼這本書能幫助更多人回復健康。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