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過勞肥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工作、生活壓力與房事為慢性疲勞原因,
但因此累死者極少;多數都是久坐不動、生活習慣不佳、
睡眠不足又以吃喝紓壓,導致「過勞肥」!
情況非常嚴重,務必及早預防!
幾年前日本人提出「過勞死」一說,引起全球恐慌;後來發現不管國內外,
真正因「慢性疲勞症候群」過世者少之又少。反而是久坐、多吃、少動
引發「過勞肥」症狀,情況愈來愈嚴重。
現在勞工意識抬頭,勞基法又相當嚴苛,太累、太苦、太危險、錢太少的
工作已沒人願做,連天氣太熱、下大雨都可放假(如颱風假),因此幾乎沒有
過勞死病例。頂多是以吃喝紓壓,又沒時間運動而爆肥。
其實除了工作過勞之外,生活壓力與房事太頻繁也可能過勞、誘發肥胖。
本書提出全方位的防治之道,上班族一定要照著做才行。
但因此累死者極少;多數都是久坐不動、生活習慣不佳、
睡眠不足又以吃喝紓壓,導致「過勞肥」!
情況非常嚴重,務必及早預防!
幾年前日本人提出「過勞死」一說,引起全球恐慌;後來發現不管國內外,
真正因「慢性疲勞症候群」過世者少之又少。反而是久坐、多吃、少動
引發「過勞肥」症狀,情況愈來愈嚴重。
現在勞工意識抬頭,勞基法又相當嚴苛,太累、太苦、太危險、錢太少的
工作已沒人願做,連天氣太熱、下大雨都可放假(如颱風假),因此幾乎沒有
過勞死病例。頂多是以吃喝紓壓,又沒時間運動而爆肥。
其實除了工作過勞之外,生活壓力與房事太頻繁也可能過勞、誘發肥胖。
本書提出全方位的防治之道,上班族一定要照著做才行。
目錄
自序:過勞肥比過勞死更值得關注 葉慧昌
第一章 少見過勞死,多有過勞肥──過勞定義及其嚴重程度
過勞與過勞死的來源與定義 海峽兩岸都有過勞例證
過勞認定標準:過勞其實就是慢性疲勞症候群
過勞的種類:工作、生活與房事過勞最常見
還有急、慢性及週期性疲勞
生活(家庭)過勞 房事過勞 工作過勞
經常感覺倦怠、失眠、胸悶就要提高警覺
少見過勞死多有過勞肥 生活習慣不佳、久坐不動最常見
第二章 可能導致過勞肥的因素
也有人依照個人因素分類
一、工作疲勞最為常見 常見的職業疲勞傷害
二、個人與外在因素
三、生活習慣不佳──睡眠不足又熬夜喝酒、刺激食慾分泌激素
喝酒最傷肝又加重身體疲勞 怒易傷肝
四、精神、情緒因素──壓力誘發身體化症狀
壓力也會誘發身體化症狀
第三章 過勞肥的防治與改善之道
好發於中年人,要設法紓壓 紓解壓力消除疲勞
因應壓力的對策
一、好好休息第一重要
依工作選擇休息方式 疲勞休息法
「睡個好覺」才是休息上策─睡姿與健康的關係
能否一覺到天亮就看怎麼吃 慎選寢具一夜好眠
二、少應酬喝酒以免加重疲勞症狀
喝酒最傷肝不喝傷心 年節飲酒莫貪杯 喝到假酒要人命
酗酒讓人生由彩色變黑白 居家醉酒緩解法
三、盡量不宜動怒以免傷肝
易怒小心有病 動肝火、煩躁易怒怎麼辦?
火氣大的現代醫學觀 火氣大怎麼辦? 消熾熱心火
四、長期過勞者試試中藥
(一)有助於改善過勞中藥方 肥胖致冠心病才可能過勞死
過勞肥的中醫減重法 中醫減肥處方因人體質而異
(二)過勞肥又血壓高的養生法
(三)可以試試養生餐 養成在外應酬不傷身的飲食習慣
酗酒解壓小心食道癌上身 怎樣才算肥胖
補充五種營養就可對抗疲勞 有助於控制體重的七種飲食
吃地瓜不發胖 試試養生餐 男性吃蛋補蛋抗勞的迷思
五、維持免疫力正常預防過勞
有助於保持免疫力正常的藥食
1.六味地黃丸頗受中醫肯定 2.人參已用了幾千年
3. 靈芝號稱蕈中之王 4.巴西蘑菇也曾大受歡迎
5.銀杏葉效用看得見 6.虎骨現在已經禁止買賣
7.蜂王乳為高級滋補品 8. 胡桃通潤血脈、補腎益精
9.茶能解毒抗勞
六、注意四季保健
四季進補要先認識食物屬性
從現代觀點看寒熱體質 煎煮中藥學問大
四季進補補之有道
(一)首先要防治感冒:推介幾種偏方
(二)春季養生不宜辛辣燥熱 春末夏初梅雨季該怎麼吃最健康
從端午習俗談養生保健 喝雄黃酒要留意
(三)疰夏論治重在攝食養生
夏季以涼補為主 夏天的「四食」與「五清」 中醫幫您安度暑熱考季
(四)中秋飲食與養生保健 秋季養生六防
(五)冬季養生基本守則
冬季養生八點 冬天進補先看體質
七、上班族如何健康迎新春
中藥最好有醫師處方 擅服中草藥之副作用
結語:一點良心建議
附錄
第一章 少見過勞死,多有過勞肥──過勞定義及其嚴重程度
過勞與過勞死的來源與定義 海峽兩岸都有過勞例證
過勞認定標準:過勞其實就是慢性疲勞症候群
過勞的種類:工作、生活與房事過勞最常見
還有急、慢性及週期性疲勞
生活(家庭)過勞 房事過勞 工作過勞
經常感覺倦怠、失眠、胸悶就要提高警覺
少見過勞死多有過勞肥 生活習慣不佳、久坐不動最常見
第二章 可能導致過勞肥的因素
也有人依照個人因素分類
一、工作疲勞最為常見 常見的職業疲勞傷害
二、個人與外在因素
三、生活習慣不佳──睡眠不足又熬夜喝酒、刺激食慾分泌激素
喝酒最傷肝又加重身體疲勞 怒易傷肝
四、精神、情緒因素──壓力誘發身體化症狀
壓力也會誘發身體化症狀
第三章 過勞肥的防治與改善之道
好發於中年人,要設法紓壓 紓解壓力消除疲勞
因應壓力的對策
一、好好休息第一重要
依工作選擇休息方式 疲勞休息法
「睡個好覺」才是休息上策─睡姿與健康的關係
能否一覺到天亮就看怎麼吃 慎選寢具一夜好眠
二、少應酬喝酒以免加重疲勞症狀
喝酒最傷肝不喝傷心 年節飲酒莫貪杯 喝到假酒要人命
酗酒讓人生由彩色變黑白 居家醉酒緩解法
三、盡量不宜動怒以免傷肝
易怒小心有病 動肝火、煩躁易怒怎麼辦?
火氣大的現代醫學觀 火氣大怎麼辦? 消熾熱心火
四、長期過勞者試試中藥
(一)有助於改善過勞中藥方 肥胖致冠心病才可能過勞死
過勞肥的中醫減重法 中醫減肥處方因人體質而異
(二)過勞肥又血壓高的養生法
(三)可以試試養生餐 養成在外應酬不傷身的飲食習慣
酗酒解壓小心食道癌上身 怎樣才算肥胖
補充五種營養就可對抗疲勞 有助於控制體重的七種飲食
吃地瓜不發胖 試試養生餐 男性吃蛋補蛋抗勞的迷思
五、維持免疫力正常預防過勞
有助於保持免疫力正常的藥食
1.六味地黃丸頗受中醫肯定 2.人參已用了幾千年
3. 靈芝號稱蕈中之王 4.巴西蘑菇也曾大受歡迎
5.銀杏葉效用看得見 6.虎骨現在已經禁止買賣
7.蜂王乳為高級滋補品 8. 胡桃通潤血脈、補腎益精
9.茶能解毒抗勞
六、注意四季保健
四季進補要先認識食物屬性
從現代觀點看寒熱體質 煎煮中藥學問大
四季進補補之有道
(一)首先要防治感冒:推介幾種偏方
(二)春季養生不宜辛辣燥熱 春末夏初梅雨季該怎麼吃最健康
從端午習俗談養生保健 喝雄黃酒要留意
(三)疰夏論治重在攝食養生
夏季以涼補為主 夏天的「四食」與「五清」 中醫幫您安度暑熱考季
(四)中秋飲食與養生保健 秋季養生六防
(五)冬季養生基本守則
冬季養生八點 冬天進補先看體質
七、上班族如何健康迎新春
中藥最好有醫師處方 擅服中草藥之副作用
結語:一點良心建議
附錄
序/導讀
自序
過勞肥比過勞死更值得關注
葉慧昌 醫師
大家都聽過「過勞死」,知道工作過勞、生活過勞與房事過勞都可能生病、身體虛弱、憂鬱,嚴重者甚至因而死亡。
但你可能沒有聽過「過勞肥」之說。根據新聞報導,國人的過勞死病例並不多,尤其勞基法普遍實施,勞委會動不動就對中小企業祭出「勞動檢查」之後,太累、太苦、太危險、錢太少的工作已沒人願做,連天氣太熱、下大雨都有人提議放假,因此幾乎沒有過勞死。頂多只有因工作累、壓力大而以吃紓壓,飲食不當而爆肥。防治之道在紓壓、減肥。
然而過勞與過勞肥的病例畢竟不多,其誘因主要與生活習慣有關,因此本書從生活中著手,強調適度休息、睡眠充足與運動的重要性,再以適當的食物、中藥保健。此外,主張保持免疫力正常與平衡,重視四季「順時」養生,尤其不宜過量飲酒或隨便生氣(發怒)以免傷肝、動肝火,如此身心兼顧、多管齊下,相信應有助於避免過勞,同時防範過勞肥或過勞死發生,也才能真正保障讀者的健康。
這是本人在元氣齋出版的第三本書,之前二本都是剛出版就有人搶著要簡體字版權,可見受歡迎之一斑;希望本書之出版也一樣能受到大家的青睞。但必須說明的是,過勞肥是個很新的題材,真正投入研究的學者、同道還不多,書中有一小段引述台大醫院家庭醫學科陳皇光醫師在「科技人與過勞死」演講中的資料,謹在此致謝;希望未來能有人投入這個領域,做本土、適用於國人的研究,而不是隨著日本人數年前的過勞死之說而人云亦云。其次,本書在匆忙中整理而成,謝謝元氣齋出版社編輯群的辛勞。書中內容或觀點如有不夠周延之處,還請專家指正,以便於再版時補充。
過勞肥比過勞死更值得關注
葉慧昌 醫師
大家都聽過「過勞死」,知道工作過勞、生活過勞與房事過勞都可能生病、身體虛弱、憂鬱,嚴重者甚至因而死亡。
但你可能沒有聽過「過勞肥」之說。根據新聞報導,國人的過勞死病例並不多,尤其勞基法普遍實施,勞委會動不動就對中小企業祭出「勞動檢查」之後,太累、太苦、太危險、錢太少的工作已沒人願做,連天氣太熱、下大雨都有人提議放假,因此幾乎沒有過勞死。頂多只有因工作累、壓力大而以吃紓壓,飲食不當而爆肥。防治之道在紓壓、減肥。
然而過勞與過勞肥的病例畢竟不多,其誘因主要與生活習慣有關,因此本書從生活中著手,強調適度休息、睡眠充足與運動的重要性,再以適當的食物、中藥保健。此外,主張保持免疫力正常與平衡,重視四季「順時」養生,尤其不宜過量飲酒或隨便生氣(發怒)以免傷肝、動肝火,如此身心兼顧、多管齊下,相信應有助於避免過勞,同時防範過勞肥或過勞死發生,也才能真正保障讀者的健康。
這是本人在元氣齋出版的第三本書,之前二本都是剛出版就有人搶著要簡體字版權,可見受歡迎之一斑;希望本書之出版也一樣能受到大家的青睞。但必須說明的是,過勞肥是個很新的題材,真正投入研究的學者、同道還不多,書中有一小段引述台大醫院家庭醫學科陳皇光醫師在「科技人與過勞死」演講中的資料,謹在此致謝;希望未來能有人投入這個領域,做本土、適用於國人的研究,而不是隨著日本人數年前的過勞死之說而人云亦云。其次,本書在匆忙中整理而成,謝謝元氣齋出版社編輯群的辛勞。書中內容或觀點如有不夠周延之處,還請專家指正,以便於再版時補充。
試閱
「過勞死」一詞最早出現在日本,初期稱為Karoshi,意指長期面對壓力過大、時間過長的工作,由於身心太過疲勞又無法有效放鬆,不能充分休息,疲勞長期積累加上生活習慣不良,而誘發慢性病,或高血壓、血管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甚至導致原有的病情惡化,最後發生「猝死」的現象。
過勞與過勞死的來源與定義
所謂「猝死」,是指:沒有消耗性、致命疾病的正常人,在非意外的情況下,突然出現症狀,且很快惡化、死亡;簡單說就是發病後突然死亡或者很快過世之意。根據日本學者的研究,「猝死」的定義為:從發病到被判定死亡,時間上應少於二十四小時。
過勞其實就是慢性疲勞症候群
一般而言,「疲勞」在生活中十分常見,只要活動或工作較久,一段時間沒有休息就會出現倦怠感,如果是身體虛弱或有病的人那就更容易感到疲倦了。根據醫學期刊的報導,高達二十%的英國男性與二十五%的英國女性認為自己經常存在疲勞狀態;流行病學的調查也發現,經常到醫院看病的美國人中,高達五分之一其實是「長期疲勞」所致。這種現象在先進國家非常普遍,患者往往不知道從根本著手治療、改善,只是經常去醫院看診,希望快速獲得緩解,結果非但無濟於事,還大大浪費了社會資源。
工作、生活與房事過勞最常見
現代社會生活緊張、壓力大,加上親子、婆媳與夫妻相處問題,孩子的課業與交友、投資等諸多生活瑣事都可能造成生活壓力,並因失眠或睡眠不足而引起生活過勞:由於主要出現在家庭之中,所以又名之為家庭過勞。
現在大家都已經知道,從晚上十一時至凌晨三時為「美容時間」,或稱為人體自動修復五臟損傷、給自己「充電」的時間,如果這個時段不休息,即使連睡三個白天也難以彌補一夜不睡的損失。日本曾有學者研究證實,即使身強力壯的年輕人,若每晚僅睡三至四小時,連續一週,則身體處理碳水化合物、壓力,維持荷爾蒙平衡及抵抗傳染病的能力都會大幅降低,因而容易感冒、頭痛頭暈,感覺頸部僵硬、腰痠背痛,甚至月經失調等不適。這些因為生活壓力、三餐不正常所引起的疲勞,或因「自作孽」而過晝夜顛倒的生活,以致睡眠不足、精神不濟,及其所引起的不適症狀,就是所謂的生活過勞。
疲倦、頭暈、頸部與下背痛都不是過勞
一、疲倦不一定是過勞、「積勞成疾」引起的肝病,所以不會過勞死。
在他的臨床經驗中,大約九成的門診患者都是職業倦怠引起,五%可能是前一天晚上或這幾天玩得太累,只有不到五%的人才可能真的有病。如果充分休息過後依然沒有改善容易疲勞症狀,本身喜歡喝兩杯,又是B型、C型肝炎帶原者,那就真的可能肝有問題。如果女性的皮膚白皙、身材苗條,那容易疲勞可能是貧血的緣故。其他如甲狀腺功能低下、心臟或腎臟問題也都有可能容易疲累,但都不可能導致過勞死。
二、頭暈、頭痛或頸部僵硬不一定是過勞引起,不會因此中風、過勞死。
容易頭暈、感覺頭重腳輕,走路飄飄的不踏實,最可能的原因是熬夜或失眠,其次要考慮是不是眩暈發作,最好找耳鼻喉科檢查一下內耳或小腦,或請眩暈專科醫師診治。如果暈到站立不穩、幾乎要昏倒,可能是貧血、中暑脫水、低血壓,或心律不整。經常感覺倦怠、失眠、胸悶就要提高警覺
具體而言,就是生理上(身體方面)常出現:頭暈、頭痛、肩頸肌肉僵硬、失眠、胸悶、食慾不佳或消化不良等症狀;生活或工作上則常出現:健忘(容易忘東忘西)、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常弄錯事、嗜睡等現象,並因而降低工作效率、影響工作品質,那就可能是過勞現象。
生活習慣欠佳
根據統計,我國四成以上的上班族體脂肪超過標準值,尤其三十歲左右的上班族,因為愛吃速食與含糖飲料,體脂肪的超標率高達五成,最為嚴重;尤其每天工作超過十二小時以上者,因為沒有足夠的時間選擇健康飲食,太過依賴速食者「過勞肥」的情況愈嚴重。
久坐
久坐、常坐而少動可能是大多數上班族的「過勞肥」主因之一。現在絕大部份的工作都已經電腦化,一切都有電腦代勞,上班族只要整天坐在電腦前面,運用幾根手指打鍵盤就可以搞定一切,很少起來走動,沒有耗費什麼體力;若下班後又未從事規律運動,不但很容易肥胖,體力也會變差。
可能導致過勞肥的因素
根據作者的多年門診與教學經驗,國人的「過勞肥」現象有愈來愈嚴重的趨勢,其原因不外:
(1)工作忙碌,久坐而沒有時間運動,或運量不足,導致既過勞又肥胖。
(2)生活習慣不佳。因為生活緊張、壓力大,習慣以飲食紓壓,尤其喜歡「喝兩杯」,甚至吃消夜,更容易發胖。
(3)罹患慢性病(也就是「生活習慣病」)。生活習慣不佳就容易罹患生活習慣病,最明顯的就是飲酒過量加上工作過勞所引起的「酒精性肝炎」與火氣大,因肝機能代謝異常而逐漸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更容易提早出現糖尿病症狀;生活習慣不佳還可能導致「三高」,出現過勞肥。
(4)精神、情緒因素。主要是壓力誘發生理與心理症狀,特別好發於中年人。因為這個年齡層的人急於「求成」,有時間上的壓力;加上中年以後新陳代謝的速度本來就比較慢,因而更容易過勞肥。
一、工作疲勞最為常見
每一個人對工作的熟悉度、投入心力、成就動機與抗壓性各有不同,因此對同一種工作所獲得的成就感與挫折感也會有所不同;通常工作時間愈長、工作性質愈單調、工作環境愈惡劣者,愈容易產生倦怠感與工作疲勞。如果需要專注力、體力,又是晝夜顛倒的工作,則出現工作疲勞或過勞的情況就更常見了。
二、個人與外在因素
由於每個人的個性不同,同樣的事情反應在不同人身上,結果往往有很大差別;其關鍵在人格特質。若對工作的容忍度差、對自己的情緒壓力具有低耐受性,或具有要求完美、無法放鬆、爆發力大等人格特質者,只要碰到時間急迫、敏感緊張、具高挑戰性與競爭性強的工作,就容易將工作的過程與結果誇張化,並因此給自己增加了許多壓力,也特別容易感覺疲勞。
三、生活習慣不佳
研究結果顯示「睡眠不足者較容易變胖」。那是因為睡眠時數較少時,人體分泌的食慾抑制激素(瘦素)也會跟著減少;實際的測試發現,若以每晚睡八個小時為標準(睡飽),則每晚只睡五小時者,其血液中的瘦素含量會降低十六%;而增進食慾的生長素則上升十五%。也就是說睡眠不足者食慾更好、更想吃,因此較容易變胖。若讓身體質量指數較高者每晚睡足八小時,結果發現當其睡眠時間達到七點七小時時,BMI值即降到最低。可見生活習慣不佳、睡眠不足,確實會影響兩種激素的分泌量之消長,兩者相差達三十一%,當然很容易使人發胖。喝酒最傷肝又加重身體疲勞
許多過勞者的肝機能指數都偏高,過勞肥者甚至有輕微至嚴重的脂肪肝現象;這是因為過勞者都喜歡在工作之後喝兩杯紓壓,而酒精含有空熱量,更易讓人肥胖之故。
四、精神、情緒因素
人體的內分泌系統會受到身心狀態的影響。當我們的身心承受壓力時,大腦就會傳遞訊息至視丘下方的腦下垂體,命身體啟動一連串對抵抗壓力的荷爾蒙機制,例如分泌腎上激素,產生大量的葡萄糖與氧氣,並利用肝臟與肺臟的轉化功能,將這些營養素送入血液中,以增強活力,足以應付突如其來的緊張狀態。不過這種「救急措施」只能偶爾為之,否則抵抗壓力的荷爾蒙分泌機制也會出現疲勞狀態,不但無法及時提供緊急危難協助,還可能因此流失更多鹽分,降低血糖濃度,讓人飢餓感大增、食慾大開,因而吃得更多、胖得更快。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壓力過後往往想與三五好友去「犒賞自己」、大吃一頓的原因,也是壓力(過勞)過後反而會讓人肥胖的作用機轉。
過勞肥的防治與改善之道
除此之外,最有效的改善過勞肥之道莫過於(1)適度休息、充足睡眠(2)盡量少喝酒以免傷肝,更易疲累。(3)增強免疫力的中藥與飲食,包括養生餐。(4)四季保健秘訣等。
長期過勞者試試中藥
中醫對於過勞的看法,可分為幾個方面來談:1.先天稟賦不足:先天體質孱弱,當然不堪過勞,短期的勞心勞力都可能百病叢生。2.情志因素:長期的精神創傷或突如其來的壓力刺激,可導致氣血陰陽紊亂失調;其中以肝鬱氣滯日久不解,或化火傷陰,或耗氣耗血,或兼夾痰濁、瘀血,以至長期削弱,正氣日益消磨者最為常見。3.勞倦過度:持久勞作,超出體力所能負荷,則形氣受傷,過度勞心,則營陰暗耗。若是房室不節,性生活無節制,則精氣枯竭,五臟虛損。4.飲食不當:飲食為人體氣、血、津、液、精的重要來源,如果缺少飲食,不能補充生命活動所必須的營養;或飲食失節,損傷脾胃,皆可導致五臟失養,偏偏過勞的人多半忽略飲食,故造成屋漏偏逢連夜雨的窘況。
有助於改善過勞中藥方
現代醫學認為,適當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對消除疲勞和增強體力均有助益;茶和咖啡也有消除疲勞和維持工作能力的短暫治標效果,當然,若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才是治本之道。依照中醫觀點則認為,長期過度操勞的患者,多半有臟腑虧虛、陰陽氣血失調的問題,但由於體質複雜,往往是「虛不受補」,不是一般的補藥可以處理的,若一味進補,常會造成口乾舌燥、便秘或腹瀉、失眠多夢、煩躁、長青春痘等不適。
維持免疫力正常預防過勞
坊間常有人主張提升或增強免疫力,在日常藥食中,有這種功效者很多,較常見的有:人參、靈芝、銀杏、蜂王乳…等。
四季進補補之有道
人們習慣於冬令進補,而盛夏酷暑可以服用補品嗎?其實,只要補藥適應人體的需要,一年四季皆可服用,但卻需配合個別體質(寒、熱、虛、實)季節(春、夏、秋、冬)地域(高原乾燥、低地卑濕)甚至個人精神因素,才能適當化裁。
傳統中醫強調「致中和」,故對於「虛證」者,如抵抗力低下、臟腑功能衰退、神經內分泌調節系統功能紊亂、貧血、營養不良、容易感冒的人,要用溫補的藥味調理。
對於「實證」者,如病邪太過、發炎反應、臟腑功能亢奮、代謝增強的人,則用寒性、涼性藥物以治其熱性病證。舉例來說,如肝火旺的病人,表現出煩躁失眠、面赤頭痛易怒、口乾口苦口臭、大便秘結、小便腥臭黃赤等,若給服溫補方藥,無異「火上加油」,如能服用清熱瀉火之劑,反有「寓瀉於補」的功效。因此,辨明體質,是進補的前提。
過勞與過勞死的來源與定義
所謂「猝死」,是指:沒有消耗性、致命疾病的正常人,在非意外的情況下,突然出現症狀,且很快惡化、死亡;簡單說就是發病後突然死亡或者很快過世之意。根據日本學者的研究,「猝死」的定義為:從發病到被判定死亡,時間上應少於二十四小時。
過勞其實就是慢性疲勞症候群
一般而言,「疲勞」在生活中十分常見,只要活動或工作較久,一段時間沒有休息就會出現倦怠感,如果是身體虛弱或有病的人那就更容易感到疲倦了。根據醫學期刊的報導,高達二十%的英國男性與二十五%的英國女性認為自己經常存在疲勞狀態;流行病學的調查也發現,經常到醫院看病的美國人中,高達五分之一其實是「長期疲勞」所致。這種現象在先進國家非常普遍,患者往往不知道從根本著手治療、改善,只是經常去醫院看診,希望快速獲得緩解,結果非但無濟於事,還大大浪費了社會資源。
工作、生活與房事過勞最常見
現代社會生活緊張、壓力大,加上親子、婆媳與夫妻相處問題,孩子的課業與交友、投資等諸多生活瑣事都可能造成生活壓力,並因失眠或睡眠不足而引起生活過勞:由於主要出現在家庭之中,所以又名之為家庭過勞。
現在大家都已經知道,從晚上十一時至凌晨三時為「美容時間」,或稱為人體自動修復五臟損傷、給自己「充電」的時間,如果這個時段不休息,即使連睡三個白天也難以彌補一夜不睡的損失。日本曾有學者研究證實,即使身強力壯的年輕人,若每晚僅睡三至四小時,連續一週,則身體處理碳水化合物、壓力,維持荷爾蒙平衡及抵抗傳染病的能力都會大幅降低,因而容易感冒、頭痛頭暈,感覺頸部僵硬、腰痠背痛,甚至月經失調等不適。這些因為生活壓力、三餐不正常所引起的疲勞,或因「自作孽」而過晝夜顛倒的生活,以致睡眠不足、精神不濟,及其所引起的不適症狀,就是所謂的生活過勞。
疲倦、頭暈、頸部與下背痛都不是過勞
一、疲倦不一定是過勞、「積勞成疾」引起的肝病,所以不會過勞死。
在他的臨床經驗中,大約九成的門診患者都是職業倦怠引起,五%可能是前一天晚上或這幾天玩得太累,只有不到五%的人才可能真的有病。如果充分休息過後依然沒有改善容易疲勞症狀,本身喜歡喝兩杯,又是B型、C型肝炎帶原者,那就真的可能肝有問題。如果女性的皮膚白皙、身材苗條,那容易疲勞可能是貧血的緣故。其他如甲狀腺功能低下、心臟或腎臟問題也都有可能容易疲累,但都不可能導致過勞死。
二、頭暈、頭痛或頸部僵硬不一定是過勞引起,不會因此中風、過勞死。
容易頭暈、感覺頭重腳輕,走路飄飄的不踏實,最可能的原因是熬夜或失眠,其次要考慮是不是眩暈發作,最好找耳鼻喉科檢查一下內耳或小腦,或請眩暈專科醫師診治。如果暈到站立不穩、幾乎要昏倒,可能是貧血、中暑脫水、低血壓,或心律不整。經常感覺倦怠、失眠、胸悶就要提高警覺
具體而言,就是生理上(身體方面)常出現:頭暈、頭痛、肩頸肌肉僵硬、失眠、胸悶、食慾不佳或消化不良等症狀;生活或工作上則常出現:健忘(容易忘東忘西)、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常弄錯事、嗜睡等現象,並因而降低工作效率、影響工作品質,那就可能是過勞現象。
生活習慣欠佳
根據統計,我國四成以上的上班族體脂肪超過標準值,尤其三十歲左右的上班族,因為愛吃速食與含糖飲料,體脂肪的超標率高達五成,最為嚴重;尤其每天工作超過十二小時以上者,因為沒有足夠的時間選擇健康飲食,太過依賴速食者「過勞肥」的情況愈嚴重。
久坐
久坐、常坐而少動可能是大多數上班族的「過勞肥」主因之一。現在絕大部份的工作都已經電腦化,一切都有電腦代勞,上班族只要整天坐在電腦前面,運用幾根手指打鍵盤就可以搞定一切,很少起來走動,沒有耗費什麼體力;若下班後又未從事規律運動,不但很容易肥胖,體力也會變差。
可能導致過勞肥的因素
根據作者的多年門診與教學經驗,國人的「過勞肥」現象有愈來愈嚴重的趨勢,其原因不外:
(1)工作忙碌,久坐而沒有時間運動,或運量不足,導致既過勞又肥胖。
(2)生活習慣不佳。因為生活緊張、壓力大,習慣以飲食紓壓,尤其喜歡「喝兩杯」,甚至吃消夜,更容易發胖。
(3)罹患慢性病(也就是「生活習慣病」)。生活習慣不佳就容易罹患生活習慣病,最明顯的就是飲酒過量加上工作過勞所引起的「酒精性肝炎」與火氣大,因肝機能代謝異常而逐漸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更容易提早出現糖尿病症狀;生活習慣不佳還可能導致「三高」,出現過勞肥。
(4)精神、情緒因素。主要是壓力誘發生理與心理症狀,特別好發於中年人。因為這個年齡層的人急於「求成」,有時間上的壓力;加上中年以後新陳代謝的速度本來就比較慢,因而更容易過勞肥。
一、工作疲勞最為常見
每一個人對工作的熟悉度、投入心力、成就動機與抗壓性各有不同,因此對同一種工作所獲得的成就感與挫折感也會有所不同;通常工作時間愈長、工作性質愈單調、工作環境愈惡劣者,愈容易產生倦怠感與工作疲勞。如果需要專注力、體力,又是晝夜顛倒的工作,則出現工作疲勞或過勞的情況就更常見了。
二、個人與外在因素
由於每個人的個性不同,同樣的事情反應在不同人身上,結果往往有很大差別;其關鍵在人格特質。若對工作的容忍度差、對自己的情緒壓力具有低耐受性,或具有要求完美、無法放鬆、爆發力大等人格特質者,只要碰到時間急迫、敏感緊張、具高挑戰性與競爭性強的工作,就容易將工作的過程與結果誇張化,並因此給自己增加了許多壓力,也特別容易感覺疲勞。
三、生活習慣不佳
研究結果顯示「睡眠不足者較容易變胖」。那是因為睡眠時數較少時,人體分泌的食慾抑制激素(瘦素)也會跟著減少;實際的測試發現,若以每晚睡八個小時為標準(睡飽),則每晚只睡五小時者,其血液中的瘦素含量會降低十六%;而增進食慾的生長素則上升十五%。也就是說睡眠不足者食慾更好、更想吃,因此較容易變胖。若讓身體質量指數較高者每晚睡足八小時,結果發現當其睡眠時間達到七點七小時時,BMI值即降到最低。可見生活習慣不佳、睡眠不足,確實會影響兩種激素的分泌量之消長,兩者相差達三十一%,當然很容易使人發胖。喝酒最傷肝又加重身體疲勞
許多過勞者的肝機能指數都偏高,過勞肥者甚至有輕微至嚴重的脂肪肝現象;這是因為過勞者都喜歡在工作之後喝兩杯紓壓,而酒精含有空熱量,更易讓人肥胖之故。
四、精神、情緒因素
人體的內分泌系統會受到身心狀態的影響。當我們的身心承受壓力時,大腦就會傳遞訊息至視丘下方的腦下垂體,命身體啟動一連串對抵抗壓力的荷爾蒙機制,例如分泌腎上激素,產生大量的葡萄糖與氧氣,並利用肝臟與肺臟的轉化功能,將這些營養素送入血液中,以增強活力,足以應付突如其來的緊張狀態。不過這種「救急措施」只能偶爾為之,否則抵抗壓力的荷爾蒙分泌機制也會出現疲勞狀態,不但無法及時提供緊急危難協助,還可能因此流失更多鹽分,降低血糖濃度,讓人飢餓感大增、食慾大開,因而吃得更多、胖得更快。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壓力過後往往想與三五好友去「犒賞自己」、大吃一頓的原因,也是壓力(過勞)過後反而會讓人肥胖的作用機轉。
過勞肥的防治與改善之道
除此之外,最有效的改善過勞肥之道莫過於(1)適度休息、充足睡眠(2)盡量少喝酒以免傷肝,更易疲累。(3)增強免疫力的中藥與飲食,包括養生餐。(4)四季保健秘訣等。
長期過勞者試試中藥
中醫對於過勞的看法,可分為幾個方面來談:1.先天稟賦不足:先天體質孱弱,當然不堪過勞,短期的勞心勞力都可能百病叢生。2.情志因素:長期的精神創傷或突如其來的壓力刺激,可導致氣血陰陽紊亂失調;其中以肝鬱氣滯日久不解,或化火傷陰,或耗氣耗血,或兼夾痰濁、瘀血,以至長期削弱,正氣日益消磨者最為常見。3.勞倦過度:持久勞作,超出體力所能負荷,則形氣受傷,過度勞心,則營陰暗耗。若是房室不節,性生活無節制,則精氣枯竭,五臟虛損。4.飲食不當:飲食為人體氣、血、津、液、精的重要來源,如果缺少飲食,不能補充生命活動所必須的營養;或飲食失節,損傷脾胃,皆可導致五臟失養,偏偏過勞的人多半忽略飲食,故造成屋漏偏逢連夜雨的窘況。
有助於改善過勞中藥方
現代醫學認為,適當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對消除疲勞和增強體力均有助益;茶和咖啡也有消除疲勞和維持工作能力的短暫治標效果,當然,若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才是治本之道。依照中醫觀點則認為,長期過度操勞的患者,多半有臟腑虧虛、陰陽氣血失調的問題,但由於體質複雜,往往是「虛不受補」,不是一般的補藥可以處理的,若一味進補,常會造成口乾舌燥、便秘或腹瀉、失眠多夢、煩躁、長青春痘等不適。
維持免疫力正常預防過勞
坊間常有人主張提升或增強免疫力,在日常藥食中,有這種功效者很多,較常見的有:人參、靈芝、銀杏、蜂王乳…等。
四季進補補之有道
人們習慣於冬令進補,而盛夏酷暑可以服用補品嗎?其實,只要補藥適應人體的需要,一年四季皆可服用,但卻需配合個別體質(寒、熱、虛、實)季節(春、夏、秋、冬)地域(高原乾燥、低地卑濕)甚至個人精神因素,才能適當化裁。
傳統中醫強調「致中和」,故對於「虛證」者,如抵抗力低下、臟腑功能衰退、神經內分泌調節系統功能紊亂、貧血、營養不良、容易感冒的人,要用溫補的藥味調理。
對於「實證」者,如病邪太過、發炎反應、臟腑功能亢奮、代謝增強的人,則用寒性、涼性藥物以治其熱性病證。舉例來說,如肝火旺的病人,表現出煩躁失眠、面赤頭痛易怒、口乾口苦口臭、大便秘結、小便腥臭黃赤等,若給服溫補方藥,無異「火上加油」,如能服用清熱瀉火之劑,反有「寓瀉於補」的功效。因此,辨明體質,是進補的前提。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