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勞死」一詞最早出現在日本,初期稱為Karoshi,意指長期面對壓力過大、時間過長的工作,由於身心太過疲勞又無法有效放鬆,不能充分休息,疲勞長期積累加上生活習慣不良,而誘發慢性病,或高血壓、血管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甚至導致原有的病情惡化,最後發生「猝死」的現象。
過勞與過勞死的來源與定義
所謂「猝死」,是指:沒有消耗性、致命疾病的正常人,在非意外的情況下,突然出現症狀,且很快惡化、死亡;簡單說就是發病後突然死亡或者很快過世之意。根據日本學者的研究,「猝死」的定義為:從發病到被判定死亡,時間上應少於二十四小時。
過勞其實就是慢性疲勞症候群
一般而言,「疲勞」在生活中十分常見,只要活動或工作較久,一段時間沒有休息就會出現倦怠感,如果是身體虛弱或有病的人那就更容易感到疲倦了。根據醫學期刊的報導,高達二十%的英國男性與二十五%的英國女性認為自己經常存在疲勞狀態;流行病學的調查也發現,經常到醫院看病的美國人中,高達五分之一其實是「長期疲勞」所致。這種現象在先進國家非常普遍,患者往往不知道從根本著手治療、改善,只是經常去醫院看診,希望快速獲得緩解,結果非但無濟於事,還大大浪費了社會資源。
工作、生活與房事過勞最常見
現代社會生活緊張、壓力大,加上親子、婆媳與夫妻相處問題,孩子的課業與交友、投資等諸多生活瑣事都可能造成生活壓力,並因失眠或睡眠不足而引起生活過勞:由於主要出現在家庭之中,所以又名之為家庭過勞。
現在大家都已經知道,從晚上十一時至凌晨三時為「美容時間」,或稱為人體自動修復五臟損傷、給自己「充電」的時間,如果這個時段不休息,即使連睡三個白天也難以彌補一夜不睡的損失。日本曾有學者研究證實,即使身強力壯的年輕人,若每晚僅睡三至四小時,連續一週,則身體處理碳水化合物、壓力,維持荷爾蒙平衡及抵抗傳染病的能力都會大幅降低,因而容易感冒、頭痛頭暈,感覺頸部僵硬、腰痠背痛,甚至月經失調等不適。這些因為生活壓力、三餐不正常所引起的疲勞,或因「自作孽」而過晝夜顛倒的生活,以致睡眠不足、精神不濟,及其所引起的不適症狀,就是所謂的生活過勞。
疲倦、頭暈、頸部與下背痛都不是過勞
一、疲倦不一定是過勞、「積勞成疾」引起的肝病,所以不會過勞死。
在他的臨床經驗中,大約九成的門診患者都是職業倦怠引起,五%可能是前一天晚上或這幾天玩得太累,只有不到五%的人才可能真的有病。如果充分休息過後依然沒有改善容易疲勞症狀,本身喜歡喝兩杯,又是B型、C型肝炎帶原者,那就真的可能肝有問題。如果女性的皮膚白皙、身材苗條,那容易疲勞可能是貧血的緣故。其他如甲狀腺功能低下、心臟或腎臟問題也都有可能容易疲累,但都不可能導致過勞死。
二、頭暈、頭痛或頸部僵硬不一定是過勞引起,不會因此中風、過勞死。
容易頭暈、感覺頭重腳輕,走路飄飄的不踏實,最可能的原因是熬夜或失眠,其次要考慮是不是眩暈發作,最好找耳鼻喉科檢查一下內耳或小腦,或請眩暈專科醫師診治。如果暈到站立不穩、幾乎要昏倒,可能是貧血、中暑脫水、低血壓,或心律不整。經常感覺倦怠、失眠、胸悶就要提高警覺
具體而言,就是生理上(身體方面)常出現:頭暈、頭痛、肩頸肌肉僵硬、失眠、胸悶、食慾不佳或消化不良等症狀;生活或工作上則常出現:健忘(容易忘東忘西)、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常弄錯事、嗜睡等現象,並因而降低工作效率、影響工作品質,那就可能是過勞現象。
生活習慣欠佳
根據統計,我國四成以上的上班族體脂肪超過標準值,尤其三十歲左右的上班族,因為愛吃速食與含糖飲料,體脂肪的超標率高達五成,最為嚴重;尤其每天工作超過十二小時以上者,因為沒有足夠的時間選擇健康飲食,太過依賴速食者「過勞肥」的情況愈嚴重。
久坐
久坐、常坐而少動可能是大多數上班族的「過勞肥」主因之一。現在絕大部份的工作都已經電腦化,一切都有電腦代勞,上班族只要整天坐在電腦前面,運用幾根手指打鍵盤就可以搞定一切,很少起來走動,沒有耗費什麼體力;若下班後又未從事規律運動,不但很容易肥胖,體力也會變差。
可能導致過勞肥的因素
根據作者的多年門診與教學經驗,國人的「過勞肥」現象有愈來愈嚴重的趨勢,其原因不外:
(1)工作忙碌,久坐而沒有時間運動,或運量不足,導致既過勞又肥胖。
(2)生活習慣不佳。因為生活緊張、壓力大,習慣以飲食紓壓,尤其喜歡「喝兩杯」,甚至吃消夜,更容易發胖。
(3)罹患慢性病(也就是「生活習慣病」)。生活習慣不佳就容易罹患生活習慣病,最明顯的就是飲酒過量加上工作過勞所引起的「酒精性肝炎」與火氣大,因肝機能代謝異常而逐漸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更容易提早出現糖尿病症狀;生活習慣不佳還可能導致「三高」,出現過勞肥。
(4)精神、情緒因素。主要是壓力誘發生理與心理症狀,特別好發於中年人。因為這個年齡層的人急於「求成」,有時間上的壓力;加上中年以後新陳代謝的速度本來就比較慢,因而更容易過勞肥。
一、工作疲勞最為常見
每一個人對工作的熟悉度、投入心力、成就動機與抗壓性各有不同,因此對同一種工作所獲得的成就感與挫折感也會有所不同;通常工作時間愈長、工作性質愈單調、工作環境愈惡劣者,愈容易產生倦怠感與工作疲勞。如果需要專注力、體力,又是晝夜顛倒的工作,則出現工作疲勞或過勞的情況就更常見了。
二、個人與外在因素
由於每個人的個性不同,同樣的事情反應在不同人身上,結果往往有很大差別;其關鍵在人格特質。若對工作的容忍度差、對自己的情緒壓力具有低耐受性,或具有要求完美、無法放鬆、爆發力大等人格特質者,只要碰到時間急迫、敏感緊張、具高挑戰性與競爭性強的工作,就容易將工作的過程與結果誇張化,並因此給自己增加了許多壓力,也特別容易感覺疲勞。
三、生活習慣不佳
研究結果顯示「睡眠不足者較容易變胖」。那是因為睡眠時數較少時,人體分泌的食慾抑制激素(瘦素)也會跟著減少;實際的測試發現,若以每晚睡八個小時為標準(睡飽),則每晚只睡五小時者,其血液中的瘦素含量會降低十六%;而增進食慾的生長素則上升十五%。也就是說睡眠不足者食慾更好、更想吃,因此較容易變胖。若讓身體質量指數較高者每晚睡足八小時,結果發現當其睡眠時間達到七點七小時時,BMI值即降到最低。可見生活習慣不佳、睡眠不足,確實會影響兩種激素的分泌量之消長,兩者相差達三十一%,當然很容易使人發胖。喝酒最傷肝又加重身體疲勞
許多過勞者的肝機能指數都偏高,過勞肥者甚至有輕微至嚴重的脂肪肝現象;這是因為過勞者都喜歡在工作之後喝兩杯紓壓,而酒精含有空熱量,更易讓人肥胖之故。
四、精神、情緒因素
人體的內分泌系統會受到身心狀態的影響。當我們的身心承受壓力時,大腦就會傳遞訊息至視丘下方的腦下垂體,命身體啟動一連串對抵抗壓力的荷爾蒙機制,例如分泌腎上激素,產生大量的葡萄糖與氧氣,並利用肝臟與肺臟的轉化功能,將這些營養素送入血液中,以增強活力,足以應付突如其來的緊張狀態。不過這種「救急措施」只能偶爾為之,否則抵抗壓力的荷爾蒙分泌機制也會出現疲勞狀態,不但無法及時提供緊急危難協助,還可能因此流失更多鹽分,降低血糖濃度,讓人飢餓感大增、食慾大開,因而吃得更多、胖得更快。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壓力過後往往想與三五好友去「犒賞自己」、大吃一頓的原因,也是壓力(過勞)過後反而會讓人肥胖的作用機轉。
過勞肥的防治與改善之道
除此之外,最有效的改善過勞肥之道莫過於(1)適度休息、充足睡眠(2)盡量少喝酒以免傷肝,更易疲累。(3)增強免疫力的中藥與飲食,包括養生餐。(4)四季保健秘訣等。
長期過勞者試試中藥
中醫對於過勞的看法,可分為幾個方面來談:1.先天稟賦不足:先天體質孱弱,當然不堪過勞,短期的勞心勞力都可能百病叢生。2.情志因素:長期的精神創傷或突如其來的壓力刺激,可導致氣血陰陽紊亂失調;其中以肝鬱氣滯日久不解,或化火傷陰,或耗氣耗血,或兼夾痰濁、瘀血,以至長期削弱,正氣日益消磨者最為常見。3.勞倦過度:持久勞作,超出體力所能負荷,則形氣受傷,過度勞心,則營陰暗耗。若是房室不節,性生活無節制,則精氣枯竭,五臟虛損。4.飲食不當:飲食為人體氣、血、津、液、精的重要來源,如果缺少飲食,不能補充生命活動所必須的營養;或飲食失節,損傷脾胃,皆可導致五臟失養,偏偏過勞的人多半忽略飲食,故造成屋漏偏逢連夜雨的窘況。
有助於改善過勞中藥方
現代醫學認為,適當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對消除疲勞和增強體力均有助益;茶和咖啡也有消除疲勞和維持工作能力的短暫治標效果,當然,若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才是治本之道。依照中醫觀點則認為,長期過度操勞的患者,多半有臟腑虧虛、陰陽氣血失調的問題,但由於體質複雜,往往是「虛不受補」,不是一般的補藥可以處理的,若一味進補,常會造成口乾舌燥、便秘或腹瀉、失眠多夢、煩躁、長青春痘等不適。
維持免疫力正常預防過勞
坊間常有人主張提升或增強免疫力,在日常藥食中,有這種功效者很多,較常見的有:人參、靈芝、銀杏、蜂王乳…等。
四季進補補之有道
人們習慣於冬令進補,而盛夏酷暑可以服用補品嗎?其實,只要補藥適應人體的需要,一年四季皆可服用,但卻需配合個別體質(寒、熱、虛、實)季節(春、夏、秋、冬)地域(高原乾燥、低地卑濕)甚至個人精神因素,才能適當化裁。
傳統中醫強調「致中和」,故對於「虛證」者,如抵抗力低下、臟腑功能衰退、神經內分泌調節系統功能紊亂、貧血、營養不良、容易感冒的人,要用溫補的藥味調理。
對於「實證」者,如病邪太過、發炎反應、臟腑功能亢奮、代謝增強的人,則用寒性、涼性藥物以治其熱性病證。舉例來說,如肝火旺的病人,表現出煩躁失眠、面赤頭痛易怒、口乾口苦口臭、大便秘結、小便腥臭黃赤等,若給服溫補方藥,無異「火上加油」,如能服用清熱瀉火之劑,反有「寓瀉於補」的功效。因此,辨明體質,是進補的前提。
過勞與過勞死的來源與定義
所謂「猝死」,是指:沒有消耗性、致命疾病的正常人,在非意外的情況下,突然出現症狀,且很快惡化、死亡;簡單說就是發病後突然死亡或者很快過世之意。根據日本學者的研究,「猝死」的定義為:從發病到被判定死亡,時間上應少於二十四小時。
過勞其實就是慢性疲勞症候群
一般而言,「疲勞」在生活中十分常見,只要活動或工作較久,一段時間沒有休息就會出現倦怠感,如果是身體虛弱或有病的人那就更容易感到疲倦了。根據醫學期刊的報導,高達二十%的英國男性與二十五%的英國女性認為自己經常存在疲勞狀態;流行病學的調查也發現,經常到醫院看病的美國人中,高達五分之一其實是「長期疲勞」所致。這種現象在先進國家非常普遍,患者往往不知道從根本著手治療、改善,只是經常去醫院看診,希望快速獲得緩解,結果非但無濟於事,還大大浪費了社會資源。
工作、生活與房事過勞最常見
現代社會生活緊張、壓力大,加上親子、婆媳與夫妻相處問題,孩子的課業與交友、投資等諸多生活瑣事都可能造成生活壓力,並因失眠或睡眠不足而引起生活過勞:由於主要出現在家庭之中,所以又名之為家庭過勞。
現在大家都已經知道,從晚上十一時至凌晨三時為「美容時間」,或稱為人體自動修復五臟損傷、給自己「充電」的時間,如果這個時段不休息,即使連睡三個白天也難以彌補一夜不睡的損失。日本曾有學者研究證實,即使身強力壯的年輕人,若每晚僅睡三至四小時,連續一週,則身體處理碳水化合物、壓力,維持荷爾蒙平衡及抵抗傳染病的能力都會大幅降低,因而容易感冒、頭痛頭暈,感覺頸部僵硬、腰痠背痛,甚至月經失調等不適。這些因為生活壓力、三餐不正常所引起的疲勞,或因「自作孽」而過晝夜顛倒的生活,以致睡眠不足、精神不濟,及其所引起的不適症狀,就是所謂的生活過勞。
疲倦、頭暈、頸部與下背痛都不是過勞
一、疲倦不一定是過勞、「積勞成疾」引起的肝病,所以不會過勞死。
在他的臨床經驗中,大約九成的門診患者都是職業倦怠引起,五%可能是前一天晚上或這幾天玩得太累,只有不到五%的人才可能真的有病。如果充分休息過後依然沒有改善容易疲勞症狀,本身喜歡喝兩杯,又是B型、C型肝炎帶原者,那就真的可能肝有問題。如果女性的皮膚白皙、身材苗條,那容易疲勞可能是貧血的緣故。其他如甲狀腺功能低下、心臟或腎臟問題也都有可能容易疲累,但都不可能導致過勞死。
二、頭暈、頭痛或頸部僵硬不一定是過勞引起,不會因此中風、過勞死。
容易頭暈、感覺頭重腳輕,走路飄飄的不踏實,最可能的原因是熬夜或失眠,其次要考慮是不是眩暈發作,最好找耳鼻喉科檢查一下內耳或小腦,或請眩暈專科醫師診治。如果暈到站立不穩、幾乎要昏倒,可能是貧血、中暑脫水、低血壓,或心律不整。經常感覺倦怠、失眠、胸悶就要提高警覺
具體而言,就是生理上(身體方面)常出現:頭暈、頭痛、肩頸肌肉僵硬、失眠、胸悶、食慾不佳或消化不良等症狀;生活或工作上則常出現:健忘(容易忘東忘西)、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常弄錯事、嗜睡等現象,並因而降低工作效率、影響工作品質,那就可能是過勞現象。
生活習慣欠佳
根據統計,我國四成以上的上班族體脂肪超過標準值,尤其三十歲左右的上班族,因為愛吃速食與含糖飲料,體脂肪的超標率高達五成,最為嚴重;尤其每天工作超過十二小時以上者,因為沒有足夠的時間選擇健康飲食,太過依賴速食者「過勞肥」的情況愈嚴重。
久坐
久坐、常坐而少動可能是大多數上班族的「過勞肥」主因之一。現在絕大部份的工作都已經電腦化,一切都有電腦代勞,上班族只要整天坐在電腦前面,運用幾根手指打鍵盤就可以搞定一切,很少起來走動,沒有耗費什麼體力;若下班後又未從事規律運動,不但很容易肥胖,體力也會變差。
可能導致過勞肥的因素
根據作者的多年門診與教學經驗,國人的「過勞肥」現象有愈來愈嚴重的趨勢,其原因不外:
(1)工作忙碌,久坐而沒有時間運動,或運量不足,導致既過勞又肥胖。
(2)生活習慣不佳。因為生活緊張、壓力大,習慣以飲食紓壓,尤其喜歡「喝兩杯」,甚至吃消夜,更容易發胖。
(3)罹患慢性病(也就是「生活習慣病」)。生活習慣不佳就容易罹患生活習慣病,最明顯的就是飲酒過量加上工作過勞所引起的「酒精性肝炎」與火氣大,因肝機能代謝異常而逐漸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更容易提早出現糖尿病症狀;生活習慣不佳還可能導致「三高」,出現過勞肥。
(4)精神、情緒因素。主要是壓力誘發生理與心理症狀,特別好發於中年人。因為這個年齡層的人急於「求成」,有時間上的壓力;加上中年以後新陳代謝的速度本來就比較慢,因而更容易過勞肥。
一、工作疲勞最為常見
每一個人對工作的熟悉度、投入心力、成就動機與抗壓性各有不同,因此對同一種工作所獲得的成就感與挫折感也會有所不同;通常工作時間愈長、工作性質愈單調、工作環境愈惡劣者,愈容易產生倦怠感與工作疲勞。如果需要專注力、體力,又是晝夜顛倒的工作,則出現工作疲勞或過勞的情況就更常見了。
二、個人與外在因素
由於每個人的個性不同,同樣的事情反應在不同人身上,結果往往有很大差別;其關鍵在人格特質。若對工作的容忍度差、對自己的情緒壓力具有低耐受性,或具有要求完美、無法放鬆、爆發力大等人格特質者,只要碰到時間急迫、敏感緊張、具高挑戰性與競爭性強的工作,就容易將工作的過程與結果誇張化,並因此給自己增加了許多壓力,也特別容易感覺疲勞。
三、生活習慣不佳
研究結果顯示「睡眠不足者較容易變胖」。那是因為睡眠時數較少時,人體分泌的食慾抑制激素(瘦素)也會跟著減少;實際的測試發現,若以每晚睡八個小時為標準(睡飽),則每晚只睡五小時者,其血液中的瘦素含量會降低十六%;而增進食慾的生長素則上升十五%。也就是說睡眠不足者食慾更好、更想吃,因此較容易變胖。若讓身體質量指數較高者每晚睡足八小時,結果發現當其睡眠時間達到七點七小時時,BMI值即降到最低。可見生活習慣不佳、睡眠不足,確實會影響兩種激素的分泌量之消長,兩者相差達三十一%,當然很容易使人發胖。喝酒最傷肝又加重身體疲勞
許多過勞者的肝機能指數都偏高,過勞肥者甚至有輕微至嚴重的脂肪肝現象;這是因為過勞者都喜歡在工作之後喝兩杯紓壓,而酒精含有空熱量,更易讓人肥胖之故。
四、精神、情緒因素
人體的內分泌系統會受到身心狀態的影響。當我們的身心承受壓力時,大腦就會傳遞訊息至視丘下方的腦下垂體,命身體啟動一連串對抵抗壓力的荷爾蒙機制,例如分泌腎上激素,產生大量的葡萄糖與氧氣,並利用肝臟與肺臟的轉化功能,將這些營養素送入血液中,以增強活力,足以應付突如其來的緊張狀態。不過這種「救急措施」只能偶爾為之,否則抵抗壓力的荷爾蒙分泌機制也會出現疲勞狀態,不但無法及時提供緊急危難協助,還可能因此流失更多鹽分,降低血糖濃度,讓人飢餓感大增、食慾大開,因而吃得更多、胖得更快。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壓力過後往往想與三五好友去「犒賞自己」、大吃一頓的原因,也是壓力(過勞)過後反而會讓人肥胖的作用機轉。
過勞肥的防治與改善之道
除此之外,最有效的改善過勞肥之道莫過於(1)適度休息、充足睡眠(2)盡量少喝酒以免傷肝,更易疲累。(3)增強免疫力的中藥與飲食,包括養生餐。(4)四季保健秘訣等。
長期過勞者試試中藥
中醫對於過勞的看法,可分為幾個方面來談:1.先天稟賦不足:先天體質孱弱,當然不堪過勞,短期的勞心勞力都可能百病叢生。2.情志因素:長期的精神創傷或突如其來的壓力刺激,可導致氣血陰陽紊亂失調;其中以肝鬱氣滯日久不解,或化火傷陰,或耗氣耗血,或兼夾痰濁、瘀血,以至長期削弱,正氣日益消磨者最為常見。3.勞倦過度:持久勞作,超出體力所能負荷,則形氣受傷,過度勞心,則營陰暗耗。若是房室不節,性生活無節制,則精氣枯竭,五臟虛損。4.飲食不當:飲食為人體氣、血、津、液、精的重要來源,如果缺少飲食,不能補充生命活動所必須的營養;或飲食失節,損傷脾胃,皆可導致五臟失養,偏偏過勞的人多半忽略飲食,故造成屋漏偏逢連夜雨的窘況。
有助於改善過勞中藥方
現代醫學認為,適當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對消除疲勞和增強體力均有助益;茶和咖啡也有消除疲勞和維持工作能力的短暫治標效果,當然,若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才是治本之道。依照中醫觀點則認為,長期過度操勞的患者,多半有臟腑虧虛、陰陽氣血失調的問題,但由於體質複雜,往往是「虛不受補」,不是一般的補藥可以處理的,若一味進補,常會造成口乾舌燥、便秘或腹瀉、失眠多夢、煩躁、長青春痘等不適。
維持免疫力正常預防過勞
坊間常有人主張提升或增強免疫力,在日常藥食中,有這種功效者很多,較常見的有:人參、靈芝、銀杏、蜂王乳…等。
四季進補補之有道
人們習慣於冬令進補,而盛夏酷暑可以服用補品嗎?其實,只要補藥適應人體的需要,一年四季皆可服用,但卻需配合個別體質(寒、熱、虛、實)季節(春、夏、秋、冬)地域(高原乾燥、低地卑濕)甚至個人精神因素,才能適當化裁。
傳統中醫強調「致中和」,故對於「虛證」者,如抵抗力低下、臟腑功能衰退、神經內分泌調節系統功能紊亂、貧血、營養不良、容易感冒的人,要用溫補的藥味調理。
對於「實證」者,如病邪太過、發炎反應、臟腑功能亢奮、代謝增強的人,則用寒性、涼性藥物以治其熱性病證。舉例來說,如肝火旺的病人,表現出煩躁失眠、面赤頭痛易怒、口乾口苦口臭、大便秘結、小便腥臭黃赤等,若給服溫補方藥,無異「火上加油」,如能服用清熱瀉火之劑,反有「寓瀉於補」的功效。因此,辨明體質,是進補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