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開學季特談價惠JBL耳機68折起、溫控快煮杯結帳驚喜價↓點我去逛逛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我們都習慣以成就、學歷、證照去評斷一個人,甚至每個人都被標以數字來作高低的評價。但是,對於這些「星星的孩子」們來說,這些世俗的東西並不能證明他們的價值。施慧玲老師是個星媽─她擁有一個充滿幽默感的自閉症兒子,並且以她的「高大師」為驕傲。本書並非一本教導如何教育自閉症的孩子或是與自閉症孩子如何相處的育兒指導書,相反的,是告訴大家如何去看待自己孩子的分享。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無論性別、種族、宗教,也無論是否健全或是不完美,都是特別的存在。但是我們總是看到不完美的那一面,去忽略了孩子美好的那一塊。本書用溫柔敦厚的口吻,細細描述這個一家三口是如何的開心生活著。媽媽是用一個加分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兒子─開口說話了,加分;正確的執行動作,加分;對於班上的活動狀況外到「獲選大隊接力」,加分。對於人生的每一個意外或是每一個突發狀況,只要可以陪著孩子成長,走著的又是不一樣的風景。面對這個不按牌理出牌的孩子,媽媽突然發現人生不是0或100的選擇題,反而是可以在自己舒服的區間快樂的跳舞。
世界需要不同的思考,孩子需要不同的角度去肯定。
這是媽媽經,一個不一樣的媽媽的育兒經。
本書特色
每位媽媽都該擁有的一本書!
用輕鬆的語調,記錄陪伴高功能自閉兒的成長過程。
陪伴孩子走出自己,攜手邁向友善社會!
目錄
自序 3
推薦序 7
Part 1 媽媽經
Take 1 自閉兒父母的「擔心」 23
Take 2 不一樣的自閉兒 27
Take 3 在札幌想兒子的碎碎念 29
Take 4 在札幌思念兒子的再碎碎念 31
Take 5 走幽默路線的自閉兒 33
Take 6 有特異功能的自閉兒 36
Take 7 孩子的健全發展需要我們共同營造友善社會 39
Take 8 在馬來西亞想兒子的碎碎念 43
Take 9 一起為孩子們編織天羅地網的愛 47
Take 10 Why Me 為什麼是我? 49
Take 11 孩子擁有許多我們不知道也不了解的能力 53
Take 12 「子女最佳利益」的「應該」與「不應該」之間 56
Take 13 轉眼之間兒子就自己長大了! 60
Take 14 從變形金剛窺探自閉兒的多彩世界 65
Take 15 為了孩子我們應該做什麼 69
Take 16 陪著孩子在上學與混日子之間隨緣成長 76
Take 17 「憤怒鳥」一家三口的情緒管理與不理 83
Take 18 讓孩子在「優點(強項)」的帶領下拋開「缺(弱)點」 92
Take 19 父母的無助與軟弱也可以激勵孩子的成長 99
Take 20 專業框框中的孩子只是一時一地一事的剪影 106
Take 21 不是路已經到了盡頭、而是該轉彎了 114
Take 22 陪著孩子勇敢冒險、看著孩子走出自己 118
Take 23 孩子的成長或意外常常是無法預期的偶發事件 124
Take 24 讓孩子「用他自己的方法」發展正向思考的人生 130
Take 25 幫孩子準備好父母先走的那一天 135
Take 26 在孩子自我成長的路上適時推他一把 142
Take 27 與孩子一起「練功」、開心過日子 149
Take 28 陪著孩子在排擠與霸凌中學習自我保護及成長 156
Take 29 換個態度看待問題換個態度面對孩子 162
Take 30 特殊孩子的標籤也可以是自信與驕傲的泉源 168
Take 31 挫折與不如意也是機會教育的最佳材料 178
Take 32 陪孩子成長讓我理解生命的意義 187
Take 33 卡住了就要重來 190
Take 34 特殊孩子的母親也只是一個平凡人 195
Take 35 被遺忘之媽媽經的我將再起 198
Take 36 人生到底要追求什麼?! 201
Take 37 寫在2015年母親節 204
Part 2 一家三口記事簿
2014.07.15 香港之旅 Take 1終於吃到港式「黃魚麵」 208
2014.07.15 香港之旅 Take 2找尋「變形金剛4」遭摧毀的「香港會議中心」 209
2014.07.18 香港之旅 Take 3高士涵和他在香港之行一路上負責照顧的大皮箱210
2014.07.18 一家三口的新形象 211
2014.08.03 高士涵一家三口的情人節⋯⋯ 212
2014.08.06 我們家的自閉兒「有感」 213
2014.08.08 2014 的「父親節」很特別寫給高士涵的「阿公」與「老爸」 214
2014.08.28 澳門之旅1 Take 1高大師等待變形金剛救援中 217
2014.08.29 澳門之旅2 Take 2一家三口到澳門看變形金剛30週年特展 218
2014.08.30 澳門之旅3 Take 3一家三口造訪澳門第二天人生一大挑戰!——Part I 221
2014.08.31 澳門之旅 Take 4一家三囗造訪澳門第二天人生一大挑戰!——Part II 222
2014.08.31 澳門之旅 Take 5一家三囗造訪澳門第二天人生一大挑戰!——Part III 226
2014.11.16 未預期的感動與感謝 230
2014.11.27 出訪日本招生:帶著感激與喜悅的心情出發 232
2014.12.01 分享一個有點懶,有點感動,還被笑醒的早晨 234
2014.12.07 請大家給士涵集氣——邊發燒邊考多益⋯⋯ 236
2014.12.07 多謝大家集氣——警報解除 238
2014.12.14 為在職班的大孩子們做思考訓練 239
2014.12.18 一樣玩具兩樣情高氏父子的理性與感性 241
2014.12.31 來自高士涵一家三口的祝福 242
2015.01.21 分享士涵的「心事」,請各位給高大師集氣⋯⋯ 243
2015.02.15 另類情人節,高大師幫阿公施庭長選的情人裝 247
2015.02.17 帛琉度假 Take 1高大師一家三口要去帛琉度假囉! 248
2015.02.17 帛琉度假 Take 2在帛琉老爺飯店有感 249
2015.02.18 帛琉度假 Take 3高大師一家三口的另類度假帛琉老爺酒店沙灘 250
2015.02.19 帛琉度假 Take 4高士涵一家三口出海去⋯ 251
2015.02.21 帛琉度假 Take 5高大師一家三口在帛琉的海上降落傘飛行體驗 252
2015.02.28 高士涵的玩具秘密基地Take 1高大師受邀在協同中學展出珍藏玩具 253
2015.03.02 高士涵的玩具秘密基地Take 2高大師在協同中學展出報導 254
2015.03.03 高士涵的玩具秘密基地Take 3高大師在協同中學展出報導 256
2015.03.04 高士涵的玩具秘密基地Take 4高大師在協同中學展出報導 258
2015.03.04 高士涵的玩具秘密基地Take 5日本飛來一隻變形金剛4恐龍 Scorn 259
2015.03.05 日本飛來的那隻變形金剛4 恐龍 Scorn 高大師最新珍藏 260
2015.03.18 高士涵的玩具秘密基地Take 6 茶會及頒獎高士涵的玩具秘密基地協同中學展出報導 261
2015.03.19 高大師變形金剛展茶會大合照 263
2015.04.02 施慧玲在清晨的另一種領悟 264
2015.04.04 兒童節的高氏慶祝之旅 267
2015.04.24 出發去杜拜囉! 268
2015.04.29 杜拜(Dubai)文化之旅 Special 給高大師買「名車」 269
2015.04.30 杜拜(Dubai)文化之旅的最終回媽媽回家了 271
2015.05.02 謝謝大家的生日祝福 272
2015.05.08 高大師送給媽媽的宇宙無敵卡片 273
2015.05.09 高大師慶祝母親節 274
2015.05.10 高士涵和媽媽的「為愛走天涯」背包 275
2015.05.14 週末要參加會考囉! 276
2015.05.16 陪伴高士涵參加高中入學會考 277
2015.05.17 陪伴高士涵參加高中會考第二天 278
2015.05.20 我家自閉兒的「高」EQ 280
2015.05.23 兒子的15歲「正版」生日禮物⋯⋯ 281
2015.05.30 看電影有感 282
2015.05.31 「贅肉」外傳 282
2015.05.31 護花使者高氏父子檔 283
2015.06.01 畢業典禮過後?「加州大地震」症候群 284
2015.06.02 夢想當「婆婆」的心聲 285
2015.06.06 分享驕傲的時刻,高士涵的協同中學畢業典禮 286
2015.06.09 高大師的新寵 287
2015.06.13 我們家的「兒少人權」 288
2015.06.14 高大師 5 連拍 289
2015.06.20 高大師的家庭音樂會⋯ 290
序/導讀
推薦序
媒妁之言
農曆年前,我在日本金澤白雪之境遊蕩,臉書私訊閃入一段話,稱我是「大媒人」的施慧玲教授,吩囑我為她即將出版的《施慧玲的媽媽經》寫幾句話。
去年五月間,慧玲教授告訴我,許多人建議她把在臉書上連載的「施慧玲的媽媽經──不一樣的自閉兒」系列文章出版。因為我是常按讚的臉友,又是從事出版工作,慧玲教授也許認為我能給一些建議。
我自認應是慧玲教授臉友裡很認真的讀者,對這一系列的文章並不陌生,也認為應該出版、值得出版。因為文章裡的主角高大師,成長的過程太有故事性了,在高大師很獨特的個人世界裡,有一個很不自閉的善良心靈。而專屬高大師的這位最貼心的媽媽秘書,雖有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系教授的身分,但卻總是在一旁,淨陪著笑、靜靜的欣賞,而且完全不頂嘴、絲毫不動氣,一直以最五體投地的崇拜心情,看著高大師的一切。這麼細膩的陪伴,非常不容易;慧玲教授用最幽默與最詼諧的有趣筆調,投入高大師的一靜一動,一字一句去細細描述,這樣的文字,絕對是花很多精神與心力才能完成的,這些的內容,也必然能夠鼓舞與寬慰許許多多有自閉子女的父母們。
慧玲教授的這本書,寫得很真,也刻意的不雕琢,從初識這系列第一篇文章開始,我常浮起一個畫面,這位很有耐心的媽媽,總是蹲著與高大師一樣的高度,看著這世界的一切,這系列的文章幾乎盈溢著滿意孩子所有表現的母親心情,甚至還有著一種為人母的自豪。
所以,去年施慧玲教授問我的意見時,我就很想讓自己經營的翰蘆出版社出版,但想到讀者屬性不同時,也著實讓我萬般苦惱,最後才不得不割愛而轉告較適合的同業接手。當然,出版好書是人人喜愛的,這本書終於水到渠成和順利圓滿,這也是慧玲教授稱我這位居中引介的人是「大媒人」的緣故。
成人之美,讓好書有最好的結局,一直是我最喜歡做的事。謝謝慧玲教授念舊,讓我有機會在這本書寫上幾句話沾光。良緣已成,身為大媒人的我當然樂見這本好書的開花結果。
洪詩棠(翰蘆圖書出版公司發行人)
推薦序
一個陪伴天使長大的家庭
玉泉和慧玲是我30多年前在政大教授國際公法的學生。這麼多年來,始終和我保持聯繫。我看著他們從青澀的學生成為社會新鮮人、出國留學、返台教書、結婚生子,到成為台灣法學界和民間社福界不可多得的人才,身為老師的我與有榮焉。2000年士涵出生,對玉泉和慧玲而言是人生大事,因為這是他們祈求多年的願望。
大概3年後,慧玲告訴我,士涵經過診斷,是個高功能自閉兒。我對她說:士涵是小小天使,是上天賜給你們讓有愛心的你倆從照顧士涵所得到的啟發,去幫助更多等待協助的家庭。
這些年來,玉泉和慧玲費了很多心思培育士涵,而士涵也漸漸地融入社群之中。慧玲在這兩年把與士涵相處的點點滴滴,放在臉書上與大家分享,其中有許多感人肺腑之言。相信對於家有特殊小孩的父母,必定有所啟發。
慧玲是一位法學教授,更是一個媽媽,對孩子有深厚的感情和期許。這一本媽媽經讓大家看到慧玲如何以她的所學,巧妙地教導士涵。
我推薦這一本媽媽經,因為它同時呈現了母愛與理性。至於慧玲這位偉大的媽媽背後的爸爸—玉泉是什麼樣的男人,我就等待他的FB爸爸經出書時再向大家推薦了。
陳長文,政治大學/東吳大學教授
推薦序
一位在生活中實踐兒童權利公約的媽媽
讀者在《施慧玲的媽媽經》看到一個具有法學專業知識的母親,如何有智慧且幽默的在生活中實踐自己相信的兒童權利公約精神:兒童最佳利益的落實。
第一次遇見慧玲是1990年代,她為了英國Warwick大學法學博士論文寫作,跟我約時間進行訪談。當年我們訪談與對話的內容我已經忘了;因為當時的我正膠著在教學、研究以及養育兩個小孩的生活壓力中。
1990年代後期,慧玲回台灣,我在各種跟婚姻、家庭及兒童、少年權益保障的法律相關會議跟慧玲見面,她總是樂觀開朗,笑臉迎人,精力充沛,輕鬆的處理各種事務。我常在許多重要議題看到慧玲以快速、幽默且智慧的方式回應各種討論的議題;並常想慧玲哪來的精力與能力。讀者透過這本書可以發現慧玲、玉泉與士涵如何共同以輕鬆、幽默、寬容及智慧面對生活中各種具有挑戰的情境。
第一次在台南成功大學法學院研討會聽到慧玲分享她跟玉泉、士涵如何在生活的互動。剛開始我有點訝然;因為在我們的文化中,多數人不會公開自己生活中面臨的各種情境與困難,更不用說,公開承認自己的小孩是自閉兒。
但,閱讀《施慧玲的媽媽經》過程中我逐漸領悟到,慧玲如何用一種勇敢與智慧的方式,陪伴自己的小孩成長並讓自己在生活與專業中不被壓力擊垮。更重要的是,她的這本書為生活在台灣社會中(尤其是學校教育中)獨特的小孩創造一種友善、寬容成長環境的可能空間。
我認識慧玲多年,知道她這麼努力,不僅為了她的小孩,也為台灣許多被標籤化或病理化的小孩,開創更多被友善對待與接納的生命空間。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在許多地方忍不住因為慧玲的機智與幽默而會心一笑,更忍不住對於她的智慧與有能力拐個彎回應事情的反應力,拍手叫好。
這本書不僅是慧玲分享她個人與士涵生命互動過程,更重要的,它告訴我們如何在生活的每一刻(困難或喜悅時刻)找到面對社會困境並創造給兒童友善成長環境的各種可能。
陳惠馨政治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前法學院院長)2016.02.01
推薦序
從一個特殊孩子身上看見母親特立獨行的智慧
在我從中正大學轉任元智大學之際,接到施國際長Amy的一個簡訊,說她將要出版「媽媽經」,希望我寫些鼓勵的話。我沒有多想就答應她,提筆時才發現,雖說只是寫個短序,卻要從千頭萬緒之中,找到下筆的起點。
Amy到中正大學服務的時間在我前後,卻很少在校園活動中看見她,因此我對施慧玲老師沒有特別的印象。在接任中正大學校長後不到一年間,我接獲兩次法學院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致詞及晚宴邀請,這才注意到大家都稱呼Amy的研討會主辦人一個掌控全場卻隨時笑容滿面的小女生,也是外賓口中嘖嘖讚佩的國際學人。
在中正國際交流事務中心主任出缺的時候,施慧玲這個名字便列為名單之首。第一次在校長室約見Amy時,她很坦率地說她不會做行政,也無心當主管,而且還擔心因為跟我不熟,無法善盡職責。於是我給了Amy一個校長的承諾:不做行政也不當主管,專心做她認為有意義的國際交流。老實說,中正國際長並不好做,原本也沒有期待Amy會在這個位置上坐很久,但是她卻一口氣撐過了7年。
在這7年多間,我不僅看見這個小女生以無限的活力和耐力帶動整個學校的國際交流,更驚訝地看見她作為一個特殊兒童母親的毅力與定力。即便在國際長的位置上,Amy還是很少參加聯誼活動。她從不避諱作為母親的職責,還說孩子的自閉症應該是遺傳自她。更令人驚訝的是,即便Amy總是刻意躲開人群,卻很成功的把中正大學帶進國際,尤其在跨境學生交流上,年年都交出亮眼的成績單。Amy和她的兒子士涵都害怕人群,但是在許多國際化場合,Amy都是帶著士涵出席,而且可以很自然地把外賓介紹給士涵,在一種特別的互動關係中,建立跨境的友誼。Amy常常說:先做朋友,再談交流。我想,她的成功也實踐在這個工作哲學上。
我從這樣一個特立獨行的國際長和母親身上,看見幫助一個自閉兒走出自己、走向人群並走進國際的無限動力。我也在與中正同仁們一起到士涵玩具屋作客的那個晚上,從自信且神情自若的士涵眼中,看見引導這個特殊孩子成長發展的智慧。
吳志揚/元智大學校長/前中正大學校長
推薦序
自我感覺良好的媽媽有不一樣的自閉兒
施慧玲一定不記得我跟她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可是我記得。當時我是一位記者,她在婦女救援機構作童妓的研究;那時的情景好像一張古老褪色的照片或著像一張被處理過聚焦的照片,背景模糊,只留下施慧玲靈詰的眼睛和青春的臉龐起碼有20年了,一大段空白沒有交集的時間,感謝臉書的神奇功效,我們在臉書上相遇,其實沒有偶然,因為我們是屬於
試閱
今天又是很特別的一天。士涵昨天午夜還在玩具屋忙的時候,就正式宣布:「據報導明天嘉義縣市停班停課」。奇怪的是,士涵整晚在玩具屋忙,怎麼會知道「據報導⋯」?!難道是變形金剛說的?!哈哈!偷偷告訴你,這就是自閉兒的「特異功能」!我在臥室工作,電視轉在新聞台(因為也不知道要看啥)。雖然士涵在隔壁玩具屋經營他的大事業,臥室裡的一舉一動都在他的掌握之中。我兩分鐘不坐在沙發上(去上廁所),他就馬上有反應:「媽媽,你在哪裡?」新聞報導的颱風動向,我有「聽」沒有「到」,士涵在隔壁房間卻能充分掌握訊息。高院長打電話來問有沒有準備「存糧」應付颱風天,我還在思考「正確答案」時,士涵就跑過來接過話筒說:「媽媽說大不了吃泡麵啦!」唉!又被兒子「出賣」了!前兩天,才剛跟士涵說好不能告訴爸爸我們去吃麥當勞,他馬上就打電話告訴高院長:「我們只吃了一包中薯喔!」果真是沒有說「我們去吃麥當勞」。
這幾天在ADHD交流園地中常常看見關於「如何與家人溝通孩子的問題」以及「如何立下並執行對孩子行為規範」的討論。專家說了好多好多,我也曾經看得好累好累⋯⋯士涵小時候,我試了好多專家的方法。一面試一面也開始懷
疑:這些專家沒有見過士涵,怎麼會知道要怎麼教他?還有,即便我們帶著士涵去看醫生,他們看著電腦或病歷的時間遠比看著士涵的時間多,而且他們常常不是看著士涵來想發展方案,而是用醫學院學到的「知識」來評量士涵。於是我開始問自己:真的要這樣繼續「幫著別人來對付」自己的孩子嗎?如果我們自己都不跟自己的孩子站在一起,我們要如何幫助孩子來面對這個不友善卻又自以為是的社會?!上過我的課的學生一定會想:「反權威」的施老師又發作了!!哈哈!可不。但是,請容我再次澄清:我絕對沒有要反對或質疑專家的意思。寫這個「媽媽經」只是想與大家分享陪伴士涵成長的點點滴滴。有些是士涵「一家三口」獨有的經驗,有些你看了可能會說「我們家也是這樣耶!」無論如何,重點在「心情分享」,絕對沒有要論斷誰是誰非!所以如果我有罵到
誰,或有誰感覺被我罵到,還請多多包涵!別跟這個感情用事的士涵媽媽計較!或者也可以乾脆直接刪除我的媽媽經。好!那我要開始「反權威」囉⋯⋯
因為我自己是個所謂「兒童人權專家」,幾年前還很榮幸受到兒童人權團體的共同推薦,獲選為「第三屆全國兒童守護天使」。馬總統在表揚儀式上還特別強調「法律人也可以有顆溫暖的心」,讓他感覺很驕傲(不過我聽不太出來他是在稱讚我或是他自己)。雖然馬總統(我稱呼他馬老師)還特別把我叫到身邊去照相,我完全沒有「感覺很驕傲」。因為,我連自己的孩子都無法守護,怎可能為全國兒童守護?背著這個「守護天使」的名號,我感覺肩膀上好重好重,還好沒多久大家就忘了,我也如釋重負!但是,除了平時上上課,努力「誤導」學生之外,我還到處寫寫或講講「兒童人權」。不管到哪裡,對象是誰,我都是帶著施教授的腦袋和士涵媽媽的心。
其實,「刮颱風」不是我昨天午夜要面對的問題。我要面對的是:要不要執行前幾天才經過士涵同意立下的「行為規範」:「除了週末以外,暑假中還是要11點以前上床睡覺」。士涵遵守了幾天,我正想稱讚他,就又「破功」了!士涵先是說:「今天已經把暑假英文作業全部寫完了,可以玩晚一點。」我感覺有道理,所以11點到了也沒有催他。但是午夜12點總該睡了吧!士涵又求情說:「明天颱風放假,再玩一下!」我實在找不到理由直接說「不行」,所以就回了個爛理由:「可是我沒事做很無聊耶!你又不喜歡媽媽先去睡⋯⋯」然後就聽到士涵很鎮定的建議:「你可以寫媽媽經啊!很多天沒有寫了喔!」就像是我已經很多天沒有寫「作業」的口氣。唉!我們家這個「中度障礙」的小孩會不會太不正常的反應快啊?!
台灣社會大眾常常戲稱法官為「恐龍」,這兩天高等法院法官又為了不准分居20多年的夫婦離婚惹來民怨。針對這個案子,我已經在臉書上回應了關於民法適用與法律修正的「專業意見」,就不再多說了。在這裡提起這件事的主要目
的,是想邀請大家一起來想想:如果法官依照法律規定做裁判是「恐龍」,那做老師的當掉學生或做父母的逼小孩寫功課就不「恐龍」嗎?學校的考試只有一個正確答案,不照著寫就是「錯」、「零分」。家裡的生活必須遵守一定的規則,功課沒寫完就「不可以」看電視,明天要上學就「不可以」晚睡⋯⋯為什麼我們老是要順著別人的規範來跟自己的孩子過不去?!我認識一個很聰明而且有想法的少年,而且依我的標準,他是個很「乖」的小孩,可是在他的臉書上常常看見他「哀怨」或「不滿」的發言。前陣子還聽他「咬牙切齒」地說:為了學校成績退步,他的手機被媽媽「沒收」,所以他借用別人的手機上網,還拒絕他的媽媽加入他的臉書⋯⋯⋯我的身邊有許多像這樣「緊張」甚或「敵對」的親子關係或師生關係。有時候我真的要懷疑:會不會其實台灣這個美麗島根本就是一個「恐龍復育生態保護區」?!
士涵在3歲半開始說話(3歲4個月叫第一聲媽媽)之前,高院長常常跟我說:其實高士涵說的是我們不懂的「火星語」,是一種「高智慧語言」。上天把這樣的「高智慧生物」放在我們家,就是要我們學習與未來的高智慧生物相處,並且帶領現在的人類學習「進化」。
所以,不管身邊的人如何反應,我們一直是自我感覺良好的「一家三口」。我們的生活決定都以士涵為中心。為了回應士涵不按牌理出牌的各種狀況,我的人生不再是「黑白(是非分明)」的。士涵帶給我們多采多姿的生活,也徹底改變以前那個「處世嚴謹」、「非黑即白」的施教授。
有一位ADHD家長很憂心的談論孩子在高中被留級的問題。其實我也是最近才注意到高中還存在留級制度,不過我怎麼想都不懂為什麼「特殊生」也要被留級。打從民國80年代開始,由於民間兒童人權團體的努力,立法院通過許多保
障兒童少年權益的法規。特殊兒童的早期療育與融入教育已經行之有年。所以士涵從小上的就是一般地區幼稚園及小學(我們只是需要與學校老師溝通士涵的一些特殊情況)。所以我不了解:既然是要讓特殊兒童少年在一般學校中受教育,尤其現在又要推行12年國教,為什麼不是用特殊孩子的學習需求來評量他們的學業表現?!為什麼要用「留級」來否定他們?!從「融入教育」的觀點看,既然是為了促進特殊孩子的成長發展,就不應該用「留級」來阻礙他們的發展。這個沒腦的教育主管機關(恐龍至少還有腦)和這個不友善社會真的需要接受震撼教育!從簡單的邏輯說,大家都在擔心少子化後大學招不到學生,然後大學會一間接著一間關門。光是現在,大學聯考其實只要這裡那裏湊幾分就可以考上,有需要讓接受義務教育的孩子留級嗎?其實,大學教育應該就是給願意繼續學習的青(少)年一個不用急著走進社會(面對失業)的棲身之地。尤其對於特殊孩子而言,讓他們順利唸完高中及大學,也可以讓他們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可以比較順利的步入社會,這樣也可以減少社會成本。但也許領導階層普遍不是這麼想的,這個社會從親人到陌生人也普遍不是友善的。身為父母的我們,又該如何面對?我不確定我的想法對不對,只是想與各位分享一個作為「自閉兒」母親的心情:不論士涵在別人的眼中是「天真可愛」或「學習障礙」,他都是我最棒的兒子!從士涵的成長過程中,我發現:因為高院長和我打從心裡相信並且欣賞我們的孩子,所以我們身邊的人也慢慢被影響,用正面的態度面對士涵。我想要告訴所有特殊孩子的爸爸媽媽和照護者:我們的孩子很特別,一般人不了解他們,也沒有能力欣賞他們,會給孩子冠上一些讓我們感覺很躁鬱的「名號」。如果我們因此跟著感覺沮喪,甚至不自覺的隨著世人的眼光去「排擠」我們的孩子,孩子的發展空間就會越來越小。事實上(不管專家知不知道),我們的孩子有顆比「正常小孩」敏感的心,他們的觀察力比我們所知道的更敏感、更犀利。我們不自覺的緊張與無助感會反映在孩子的情緒上,長久下來就會阻礙他們的正向發展。如果我們自己不要「過動」(一直想要跟親人或朋友解釋些什麼或急著要改變別人的眼光),也許孩子的情緒也會跟著穩定下來。至少士涵是這樣的。
不過,我們也不需要一味的壓抑自己的情緒。我們表現緊張與無助,也是與孩子一起成長的必要過程。我常常與士涵分享作為母親的不安情緒或無助感。士涵小時候,我不知道他是否有聽懂。但是慢慢地,我發現士涵是我最好的吐苦水對象。現在我連工作上的情緒都會與士涵分享,他偶而也會幫我出主意,幫我分憂解勞。士涵真的是我心中最安定的力量!
士涵上國一的時候,我鼓起勇氣跟他聊「自閉症」。前陣子我開始寫「媽媽經」的時候,他自己說「我是一個走幽默路線的自閉兒啦!」最近士涵在臉書上認識一位ADHD少女「念念」,我好高興士涵可以交到像「念念」這樣超級可愛的網友。我還沒有見過「念念」,可是我們在對話欄聊過幾句,我真的超級喜歡她!我要說的是:「念念媽媽」是位超級達觀的母親!我想她給念念的影響很大。我是先在臉書上認識念念媽媽,孩子們才互相認識的。念念也是走幽默路線的。我每次收到念念寄來的圖,都與士涵一起笑倒在地上⋯⋯
我常常想,其實有特殊孩子的我們很幸運,我們有各式各樣的園地可以互相支持。比起那些每天要擔心孩子是不是可以繼續考「第一名」的爸爸媽媽,我們的壓力並沒有比較多。我們不用孤獨地承受壓力,也不需要把自己的壓力加在孩子身上⋯⋯
我們可以陪著孩子一步一步地快樂向前走,一邊走一邊學習作孩子的父母。
Take32
好久沒有寫媽媽經了!竟然感覺兒子忽然長好大了!今天好冷!晚飯後依慣例出門散步。士涵穿得很單薄,我問他:「不冷嗎?」他縮著脖子說:「涼涼的。」做媽的於是有點小抱怨的碎碎唸道:「為什麼叫你多穿一點都不聽話?」士涵馬上挺起胸膛說:「因為我是高壯丁啊!」然後馬上把冰冰的手藏到我口袋裡取暖,整個人往我身上靠,還貧嘴說:「媽媽你又變矮了!」
士涵前陣子每天跟同學練大隊接力,就忽然長得比高院長更高了。他開始自稱是「高壯丁」,上樓的時候會順便把我放在樓梯口的東西往上帶,跟我去買東西也會主動提重物。前幾天發現我車子沒油了,還說:「我可以下來推車子!」我問:「為什麼你要推車子?」士涵回說:「因為我是高壯丁啊!」昨天晚上我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睡著了,高壯丁寫好作業後就悄悄讓家教姊姊走了,然後自己去洗澡、刷牙,到遊戲室晃一下,時間到了就來拉我上床睡覺,還提醒我要記得轉鬧鐘。隔天早上我送士涵上學途中,他忽然跟我說:「媽
媽,你下次不要在沙發上睡著,這樣會感冒。」不知道我是不是自我覺得太良好了,聽兒子這樣說,忽然感覺這輩子已經有了依靠。以後等我和高院長都老了,肯定會有個貼心的兒子陪伴我們!
我猜,如果我當著你的面這樣說,你一定會勸我:「靠兒子不如靠自己!」我常常聽到身邊的人感嘆:「要養兒防老不如去買份保險。」有時候我稱讚女性朋友的孩子孝順,得到的回應卻是語帶哀怨地說:「還沒有娶媳婦,現在說的都不算數。」每次聽朋友這麼說,我都不禁會心一笑。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我的兒子說話從來都「不算數」。
特殊孩子的父母,也許從來都沒有想過要「依靠」子女過下半輩子。對我而言,將來士涵只要碰到一個相知相惜的人,願意互相扶持共度一生,讓我與高院長分享他們的幸福與快樂,就是我們最好的「依靠」:心靈的依靠!請容我與各位聊聊「說話不算數」這件事:士涵從小跟一般孩子有個很不同的地方。他答應我一件事情之後,常常會因為自己不能控制的因素而無法信守承諾。以前士涵每天上樓寫功課時,都先答應我要好好做,可是一看見數學,他的情緒就來了。如果我和家教硬是逼他寫完功課,整個晚上就是一場對抗士涵的大戰爭,但不是我們對抗士涵,而是「很想好好寫數學的士涵」對抗「無法控制自己情緒的士涵」。從士涵身上我慢慢學到:放孩子一馬就是放自己一馬。在我有此領悟之後,我們跟士涵站在一起,從「做一題就好」開始,慢慢的加一題、再加一題,到現在可以做完所有的數學功課了。雖然士涵還是沒有學會數學,但是我們一起學到一個人生的態度:一步一腳印,永不放棄。
士涵教會我學習陪著孩子渡過成長中的困難,相信他會慢慢學會穩定自己,慢慢成長發展。所以,能夠每天看見士涵平安回家,聽見他睡覺打呼,就是我下半輩子最幸福的「依靠」了!
我在士涵上國一後,經過高院長同意,慢慢跟士涵聊「自閉症」這件事。我們一起討論自閉症的各種狀況,一起面對困難,也一起體會「關關難過關關過」的喜悅與驕傲。現在,「自閉症」在士涵的認知中完全是正面的「個人特色」。他自稱是「走幽默路線的自閉兒」,還會和老師及同學討論他的自閉症,讓大家更了解如何協助他,並且從他的身上學習寬容與分享。
上週末去散步,看見一隻美麗的毛毛蟲,我忽然有個來自內心深處的感觸:別人家的孩子就像這隻毛毛蟲,長大後會變成美麗的蝴蝶,然後就飛走了!我的孩子不能變蝴蝶,但他會一直不離不棄。
我真的很自私,我欣賞從別人家飛出來的美麗蝴蝶,但我珍惜跟我家這隻毛毛蟲窩在一起的幸福。
如果有人問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會說:學會欣賞每一個生命的不同。這是士涵和他爹教給我的,一生受用不盡的胸懷。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