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ke15
今天又是很特別的一天。士涵昨天午夜還在玩具屋忙的時候,就正式宣布:「據報導明天嘉義縣市停班停課」。奇怪的是,士涵整晚在玩具屋忙,怎麼會知道「據報導⋯」?!難道是變形金剛說的?!哈哈!偷偷告訴你,這就是自閉兒的「特異功能」!我在臥室工作,電視轉在新聞台(因為也不知道要看啥)。雖然士涵在隔壁玩具屋經營他的大事業,臥室裡的一舉一動都在他的掌握之中。我兩分鐘不坐在沙發上(去上廁所),他就馬上有反應:「媽媽,你在哪裡?」新聞報導的颱風動向,我有「聽」沒有「到」,士涵在隔壁房間卻能充分掌握訊息。高院長打電話來問有沒有準備「存糧」應付颱風天,我還在思考「正確答案」時,士涵就跑過來接過話筒說:「媽媽說大不了吃泡麵啦!」唉!又被兒子「出賣」了!前兩天,才剛跟士涵說好不能告訴爸爸我們去吃麥當勞,他馬上就打電話告訴高院長:「我們只吃了一包中薯喔!」果真是沒有說「我們去吃麥當勞」。
這幾天在ADHD交流園地中常常看見關於「如何與家人溝通孩子的問題」以及「如何立下並執行對孩子行為規範」的討論。專家說了好多好多,我也曾經看得好累好累⋯⋯士涵小時候,我試了好多專家的方法。一面試一面也開始懷
疑:這些專家沒有見過士涵,怎麼會知道要怎麼教他?還有,即便我們帶著士涵去看醫生,他們看著電腦或病歷的時間遠比看著士涵的時間多,而且他們常常不是看著士涵來想發展方案,而是用醫學院學到的「知識」來評量士涵。於是我開始問自己:真的要這樣繼續「幫著別人來對付」自己的孩子嗎?如果我們自己都不跟自己的孩子站在一起,我們要如何幫助孩子來面對這個不友善卻又自以為是的社會?!上過我的課的學生一定會想:「反權威」的施老師又發作了!!哈哈!可不。但是,請容我再次澄清:我絕對沒有要反對或質疑專家的意思。寫這個「媽媽經」只是想與大家分享陪伴士涵成長的點點滴滴。有些是士涵「一家三口」獨有的經驗,有些你看了可能會說「我們家也是這樣耶!」無論如何,重點在「心情分享」,絕對沒有要論斷誰是誰非!所以如果我有罵到
誰,或有誰感覺被我罵到,還請多多包涵!別跟這個感情用事的士涵媽媽計較!或者也可以乾脆直接刪除我的媽媽經。好!那我要開始「反權威」囉⋯⋯
因為我自己是個所謂「兒童人權專家」,幾年前還很榮幸受到兒童人權團體的共同推薦,獲選為「第三屆全國兒童守護天使」。馬總統在表揚儀式上還特別強調「法律人也可以有顆溫暖的心」,讓他感覺很驕傲(不過我聽不太出來他是在稱讚我或是他自己)。雖然馬總統(我稱呼他馬老師)還特別把我叫到身邊去照相,我完全沒有「感覺很驕傲」。因為,我連自己的孩子都無法守護,怎可能為全國兒童守護?背著這個「守護天使」的名號,我感覺肩膀上好重好重,還好沒多久大家就忘了,我也如釋重負!但是,除了平時上上課,努力「誤導」學生之外,我還到處寫寫或講講「兒童人權」。不管到哪裡,對象是誰,我都是帶著施教授的腦袋和士涵媽媽的心。
其實,「刮颱風」不是我昨天午夜要面對的問題。我要面對的是:要不要執行前幾天才經過士涵同意立下的「行為規範」:「除了週末以外,暑假中還是要11點以前上床睡覺」。士涵遵守了幾天,我正想稱讚他,就又「破功」了!士涵先是說:「今天已經把暑假英文作業全部寫完了,可以玩晚一點。」我感覺有道理,所以11點到了也沒有催他。但是午夜12點總該睡了吧!士涵又求情說:「明天颱風放假,再玩一下!」我實在找不到理由直接說「不行」,所以就回了個爛理由:「可是我沒事做很無聊耶!你又不喜歡媽媽先去睡⋯⋯」然後就聽到士涵很鎮定的建議:「你可以寫媽媽經啊!很多天沒有寫了喔!」就像是我已經很多天沒有寫「作業」的口氣。唉!我們家這個「中度障礙」的小孩會不會太不正常的反應快啊?!
台灣社會大眾常常戲稱法官為「恐龍」,這兩天高等法院法官又為了不准分居20多年的夫婦離婚惹來民怨。針對這個案子,我已經在臉書上回應了關於民法適用與法律修正的「專業意見」,就不再多說了。在這裡提起這件事的主要目
的,是想邀請大家一起來想想:如果法官依照法律規定做裁判是「恐龍」,那做老師的當掉學生或做父母的逼小孩寫功課就不「恐龍」嗎?學校的考試只有一個正確答案,不照著寫就是「錯」、「零分」。家裡的生活必須遵守一定的規則,功課沒寫完就「不可以」看電視,明天要上學就「不可以」晚睡⋯⋯為什麼我們老是要順著別人的規範來跟自己的孩子過不去?!我認識一個很聰明而且有想法的少年,而且依我的標準,他是個很「乖」的小孩,可是在他的臉書上常常看見他「哀怨」或「不滿」的發言。前陣子還聽他「咬牙切齒」地說:為了學校成績退步,他的手機被媽媽「沒收」,所以他借用別人的手機上網,還拒絕他的媽媽加入他的臉書⋯⋯⋯我的身邊有許多像這樣「緊張」甚或「敵對」的親子關係或師生關係。有時候我真的要懷疑:會不會其實台灣這個美麗島根本就是一個「恐龍復育生態保護區」?!
士涵在3歲半開始說話(3歲4個月叫第一聲媽媽)之前,高院長常常跟我說:其實高士涵說的是我們不懂的「火星語」,是一種「高智慧語言」。上天把這樣的「高智慧生物」放在我們家,就是要我們學習與未來的高智慧生物相處,並且帶領現在的人類學習「進化」。
所以,不管身邊的人如何反應,我們一直是自我感覺良好的「一家三口」。我們的生活決定都以士涵為中心。為了回應士涵不按牌理出牌的各種狀況,我的人生不再是「黑白(是非分明)」的。士涵帶給我們多采多姿的生活,也徹底改變以前那個「處世嚴謹」、「非黑即白」的施教授。
有一位ADHD家長很憂心的談論孩子在高中被留級的問題。其實我也是最近才注意到高中還存在留級制度,不過我怎麼想都不懂為什麼「特殊生」也要被留級。打從民國80年代開始,由於民間兒童人權團體的努力,立法院通過許多保
障兒童少年權益的法規。特殊兒童的早期療育與融入教育已經行之有年。所以士涵從小上的就是一般地區幼稚園及小學(我們只是需要與學校老師溝通士涵的一些特殊情況)。所以我不了解:既然是要讓特殊兒童少年在一般學校中受教育,尤其現在又要推行12年國教,為什麼不是用特殊孩子的學習需求來評量他們的學業表現?!為什麼要用「留級」來否定他們?!從「融入教育」的觀點看,既然是為了促進特殊孩子的成長發展,就不應該用「留級」來阻礙他們的發展。這個沒腦的教育主管機關(恐龍至少還有腦)和這個不友善社會真的需要接受震撼教育!從簡單的邏輯說,大家都在擔心少子化後大學招不到學生,然後大學會一間接著一間關門。光是現在,大學聯考其實只要這裡那裏湊幾分就可以考上,有需要讓接受義務教育的孩子留級嗎?其實,大學教育應該就是給願意繼續學習的青(少)年一個不用急著走進社會(面對失業)的棲身之地。尤其對於特殊孩子而言,讓他們順利唸完高中及大學,也可以讓他們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可以比較順利的步入社會,這樣也可以減少社會成本。但也許領導階層普遍不是這麼想的,這個社會從親人到陌生人也普遍不是友善的。身為父母的我們,又該如何面對?我不確定我的想法對不對,只是想與各位分享一個作為「自閉兒」母親的心情:不論士涵在別人的眼中是「天真可愛」或「學習障礙」,他都是我最棒的兒子!從士涵的成長過程中,我發現:因為高院長和我打從心裡相信並且欣賞我們的孩子,所以我們身邊的人也慢慢被影響,用正面的態度面對士涵。我想要告訴所有特殊孩子的爸爸媽媽和照護者:我們的孩子很特別,一般人不了解他們,也沒有能力欣賞他們,會給孩子冠上一些讓我們感覺很躁鬱的「名號」。如果我們因此跟著感覺沮喪,甚至不自覺的隨著世人的眼光去「排擠」我們的孩子,孩子的發展空間就會越來越小。事實上(不管專家知不知道),我們的孩子有顆比「正常小孩」敏感的心,他們的觀察力比我們所知道的更敏感、更犀利。我們不自覺的緊張與無助感會反映在孩子的情緒上,長久下來就會阻礙他們的正向發展。如果我們自己不要「過動」(一直想要跟親人或朋友解釋些什麼或急著要改變別人的眼光),也許孩子的情緒也會跟著穩定下來。至少士涵是這樣的。
不過,我們也不需要一味的壓抑自己的情緒。我們表現緊張與無助,也是與孩子一起成長的必要過程。我常常與士涵分享作為母親的不安情緒或無助感。士涵小時候,我不知道他是否有聽懂。但是慢慢地,我發現士涵是我最好的吐苦水對象。現在我連工作上的情緒都會與士涵分享,他偶而也會幫我出主意,幫我分憂解勞。士涵真的是我心中最安定的力量!
士涵上國一的時候,我鼓起勇氣跟他聊「自閉症」。前陣子我開始寫「媽媽經」的時候,他自己說「我是一個走幽默路線的自閉兒啦!」最近士涵在臉書上認識一位ADHD少女「念念」,我好高興士涵可以交到像「念念」這樣超級可愛的網友。我還沒有見過「念念」,可是我們在對話欄聊過幾句,我真的超級喜歡她!我要說的是:「念念媽媽」是位超級達觀的母親!我想她給念念的影響很大。我是先在臉書上認識念念媽媽,孩子們才互相認識的。念念也是走幽默路線的。我每次收到念念寄來的圖,都與士涵一起笑倒在地上⋯⋯
我常常想,其實有特殊孩子的我們很幸運,我們有各式各樣的園地可以互相支持。比起那些每天要擔心孩子是不是可以繼續考「第一名」的爸爸媽媽,我們的壓力並沒有比較多。我們不用孤獨地承受壓力,也不需要把自己的壓力加在孩子身上⋯⋯
我們可以陪著孩子一步一步地快樂向前走,一邊走一邊學習作孩子的父母。
Take32
好久沒有寫媽媽經了!竟然感覺兒子忽然長好大了!今天好冷!晚飯後依慣例出門散步。士涵穿得很單薄,我問他:「不冷嗎?」他縮著脖子說:「涼涼的。」做媽的於是有點小抱怨的碎碎唸道:「為什麼叫你多穿一點都不聽話?」士涵馬上挺起胸膛說:「因為我是高壯丁啊!」然後馬上把冰冰的手藏到我口袋裡取暖,整個人往我身上靠,還貧嘴說:「媽媽你又變矮了!」
士涵前陣子每天跟同學練大隊接力,就忽然長得比高院長更高了。他開始自稱是「高壯丁」,上樓的時候會順便把我放在樓梯口的東西往上帶,跟我去買東西也會主動提重物。前幾天發現我車子沒油了,還說:「我可以下來推車子!」我問:「為什麼你要推車子?」士涵回說:「因為我是高壯丁啊!」昨天晚上我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睡著了,高壯丁寫好作業後就悄悄讓家教姊姊走了,然後自己去洗澡、刷牙,到遊戲室晃一下,時間到了就來拉我上床睡覺,還提醒我要記得轉鬧鐘。隔天早上我送士涵上學途中,他忽然跟我說:「媽
媽,你下次不要在沙發上睡著,這樣會感冒。」不知道我是不是自我覺得太良好了,聽兒子這樣說,忽然感覺這輩子已經有了依靠。以後等我和高院長都老了,肯定會有個貼心的兒子陪伴我們!
我猜,如果我當著你的面這樣說,你一定會勸我:「靠兒子不如靠自己!」我常常聽到身邊的人感嘆:「要養兒防老不如去買份保險。」有時候我稱讚女性朋友的孩子孝順,得到的回應卻是語帶哀怨地說:「還沒有娶媳婦,現在說的都不算數。」每次聽朋友這麼說,我都不禁會心一笑。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我的兒子說話從來都「不算數」。
特殊孩子的父母,也許從來都沒有想過要「依靠」子女過下半輩子。對我而言,將來士涵只要碰到一個相知相惜的人,願意互相扶持共度一生,讓我與高院長分享他們的幸福與快樂,就是我們最好的「依靠」:心靈的依靠!請容我與各位聊聊「說話不算數」這件事:士涵從小跟一般孩子有個很不同的地方。他答應我一件事情之後,常常會因為自己不能控制的因素而無法信守承諾。以前士涵每天上樓寫功課時,都先答應我要好好做,可是一看見數學,他的情緒就來了。如果我和家教硬是逼他寫完功課,整個晚上就是一場對抗士涵的大戰爭,但不是我們對抗士涵,而是「很想好好寫數學的士涵」對抗「無法控制自己情緒的士涵」。從士涵身上我慢慢學到:放孩子一馬就是放自己一馬。在我有此領悟之後,我們跟士涵站在一起,從「做一題就好」開始,慢慢的加一題、再加一題,到現在可以做完所有的數學功課了。雖然士涵還是沒有學會數學,但是我們一起學到一個人生的態度:一步一腳印,永不放棄。
士涵教會我學習陪著孩子渡過成長中的困難,相信他會慢慢學會穩定自己,慢慢成長發展。所以,能夠每天看見士涵平安回家,聽見他睡覺打呼,就是我下半輩子最幸福的「依靠」了!
我在士涵上國一後,經過高院長同意,慢慢跟士涵聊「自閉症」這件事。我們一起討論自閉症的各種狀況,一起面對困難,也一起體會「關關難過關關過」的喜悅與驕傲。現在,「自閉症」在士涵的認知中完全是正面的「個人特色」。他自稱是「走幽默路線的自閉兒」,還會和老師及同學討論他的自閉症,讓大家更了解如何協助他,並且從他的身上學習寬容與分享。
上週末去散步,看見一隻美麗的毛毛蟲,我忽然有個來自內心深處的感觸:別人家的孩子就像這隻毛毛蟲,長大後會變成美麗的蝴蝶,然後就飛走了!我的孩子不能變蝴蝶,但他會一直不離不棄。
我真的很自私,我欣賞從別人家飛出來的美麗蝴蝶,但我珍惜跟我家這隻毛毛蟲窩在一起的幸福。
如果有人問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會說:學會欣賞每一個生命的不同。這是士涵和他爹教給我的,一生受用不盡的胸懷。
今天又是很特別的一天。士涵昨天午夜還在玩具屋忙的時候,就正式宣布:「據報導明天嘉義縣市停班停課」。奇怪的是,士涵整晚在玩具屋忙,怎麼會知道「據報導⋯」?!難道是變形金剛說的?!哈哈!偷偷告訴你,這就是自閉兒的「特異功能」!我在臥室工作,電視轉在新聞台(因為也不知道要看啥)。雖然士涵在隔壁玩具屋經營他的大事業,臥室裡的一舉一動都在他的掌握之中。我兩分鐘不坐在沙發上(去上廁所),他就馬上有反應:「媽媽,你在哪裡?」新聞報導的颱風動向,我有「聽」沒有「到」,士涵在隔壁房間卻能充分掌握訊息。高院長打電話來問有沒有準備「存糧」應付颱風天,我還在思考「正確答案」時,士涵就跑過來接過話筒說:「媽媽說大不了吃泡麵啦!」唉!又被兒子「出賣」了!前兩天,才剛跟士涵說好不能告訴爸爸我們去吃麥當勞,他馬上就打電話告訴高院長:「我們只吃了一包中薯喔!」果真是沒有說「我們去吃麥當勞」。
這幾天在ADHD交流園地中常常看見關於「如何與家人溝通孩子的問題」以及「如何立下並執行對孩子行為規範」的討論。專家說了好多好多,我也曾經看得好累好累⋯⋯士涵小時候,我試了好多專家的方法。一面試一面也開始懷
疑:這些專家沒有見過士涵,怎麼會知道要怎麼教他?還有,即便我們帶著士涵去看醫生,他們看著電腦或病歷的時間遠比看著士涵的時間多,而且他們常常不是看著士涵來想發展方案,而是用醫學院學到的「知識」來評量士涵。於是我開始問自己:真的要這樣繼續「幫著別人來對付」自己的孩子嗎?如果我們自己都不跟自己的孩子站在一起,我們要如何幫助孩子來面對這個不友善卻又自以為是的社會?!上過我的課的學生一定會想:「反權威」的施老師又發作了!!哈哈!可不。但是,請容我再次澄清:我絕對沒有要反對或質疑專家的意思。寫這個「媽媽經」只是想與大家分享陪伴士涵成長的點點滴滴。有些是士涵「一家三口」獨有的經驗,有些你看了可能會說「我們家也是這樣耶!」無論如何,重點在「心情分享」,絕對沒有要論斷誰是誰非!所以如果我有罵到
誰,或有誰感覺被我罵到,還請多多包涵!別跟這個感情用事的士涵媽媽計較!或者也可以乾脆直接刪除我的媽媽經。好!那我要開始「反權威」囉⋯⋯
因為我自己是個所謂「兒童人權專家」,幾年前還很榮幸受到兒童人權團體的共同推薦,獲選為「第三屆全國兒童守護天使」。馬總統在表揚儀式上還特別強調「法律人也可以有顆溫暖的心」,讓他感覺很驕傲(不過我聽不太出來他是在稱讚我或是他自己)。雖然馬總統(我稱呼他馬老師)還特別把我叫到身邊去照相,我完全沒有「感覺很驕傲」。因為,我連自己的孩子都無法守護,怎可能為全國兒童守護?背著這個「守護天使」的名號,我感覺肩膀上好重好重,還好沒多久大家就忘了,我也如釋重負!但是,除了平時上上課,努力「誤導」學生之外,我還到處寫寫或講講「兒童人權」。不管到哪裡,對象是誰,我都是帶著施教授的腦袋和士涵媽媽的心。
其實,「刮颱風」不是我昨天午夜要面對的問題。我要面對的是:要不要執行前幾天才經過士涵同意立下的「行為規範」:「除了週末以外,暑假中還是要11點以前上床睡覺」。士涵遵守了幾天,我正想稱讚他,就又「破功」了!士涵先是說:「今天已經把暑假英文作業全部寫完了,可以玩晚一點。」我感覺有道理,所以11點到了也沒有催他。但是午夜12點總該睡了吧!士涵又求情說:「明天颱風放假,再玩一下!」我實在找不到理由直接說「不行」,所以就回了個爛理由:「可是我沒事做很無聊耶!你又不喜歡媽媽先去睡⋯⋯」然後就聽到士涵很鎮定的建議:「你可以寫媽媽經啊!很多天沒有寫了喔!」就像是我已經很多天沒有寫「作業」的口氣。唉!我們家這個「中度障礙」的小孩會不會太不正常的反應快啊?!
台灣社會大眾常常戲稱法官為「恐龍」,這兩天高等法院法官又為了不准分居20多年的夫婦離婚惹來民怨。針對這個案子,我已經在臉書上回應了關於民法適用與法律修正的「專業意見」,就不再多說了。在這裡提起這件事的主要目
的,是想邀請大家一起來想想:如果法官依照法律規定做裁判是「恐龍」,那做老師的當掉學生或做父母的逼小孩寫功課就不「恐龍」嗎?學校的考試只有一個正確答案,不照著寫就是「錯」、「零分」。家裡的生活必須遵守一定的規則,功課沒寫完就「不可以」看電視,明天要上學就「不可以」晚睡⋯⋯為什麼我們老是要順著別人的規範來跟自己的孩子過不去?!我認識一個很聰明而且有想法的少年,而且依我的標準,他是個很「乖」的小孩,可是在他的臉書上常常看見他「哀怨」或「不滿」的發言。前陣子還聽他「咬牙切齒」地說:為了學校成績退步,他的手機被媽媽「沒收」,所以他借用別人的手機上網,還拒絕他的媽媽加入他的臉書⋯⋯⋯我的身邊有許多像這樣「緊張」甚或「敵對」的親子關係或師生關係。有時候我真的要懷疑:會不會其實台灣這個美麗島根本就是一個「恐龍復育生態保護區」?!
士涵在3歲半開始說話(3歲4個月叫第一聲媽媽)之前,高院長常常跟我說:其實高士涵說的是我們不懂的「火星語」,是一種「高智慧語言」。上天把這樣的「高智慧生物」放在我們家,就是要我們學習與未來的高智慧生物相處,並且帶領現在的人類學習「進化」。
所以,不管身邊的人如何反應,我們一直是自我感覺良好的「一家三口」。我們的生活決定都以士涵為中心。為了回應士涵不按牌理出牌的各種狀況,我的人生不再是「黑白(是非分明)」的。士涵帶給我們多采多姿的生活,也徹底改變以前那個「處世嚴謹」、「非黑即白」的施教授。
有一位ADHD家長很憂心的談論孩子在高中被留級的問題。其實我也是最近才注意到高中還存在留級制度,不過我怎麼想都不懂為什麼「特殊生」也要被留級。打從民國80年代開始,由於民間兒童人權團體的努力,立法院通過許多保
障兒童少年權益的法規。特殊兒童的早期療育與融入教育已經行之有年。所以士涵從小上的就是一般地區幼稚園及小學(我們只是需要與學校老師溝通士涵的一些特殊情況)。所以我不了解:既然是要讓特殊兒童少年在一般學校中受教育,尤其現在又要推行12年國教,為什麼不是用特殊孩子的學習需求來評量他們的學業表現?!為什麼要用「留級」來否定他們?!從「融入教育」的觀點看,既然是為了促進特殊孩子的成長發展,就不應該用「留級」來阻礙他們的發展。這個沒腦的教育主管機關(恐龍至少還有腦)和這個不友善社會真的需要接受震撼教育!從簡單的邏輯說,大家都在擔心少子化後大學招不到學生,然後大學會一間接著一間關門。光是現在,大學聯考其實只要這裡那裏湊幾分就可以考上,有需要讓接受義務教育的孩子留級嗎?其實,大學教育應該就是給願意繼續學習的青(少)年一個不用急著走進社會(面對失業)的棲身之地。尤其對於特殊孩子而言,讓他們順利唸完高中及大學,也可以讓他們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可以比較順利的步入社會,這樣也可以減少社會成本。但也許領導階層普遍不是這麼想的,這個社會從親人到陌生人也普遍不是友善的。身為父母的我們,又該如何面對?我不確定我的想法對不對,只是想與各位分享一個作為「自閉兒」母親的心情:不論士涵在別人的眼中是「天真可愛」或「學習障礙」,他都是我最棒的兒子!從士涵的成長過程中,我發現:因為高院長和我打從心裡相信並且欣賞我們的孩子,所以我們身邊的人也慢慢被影響,用正面的態度面對士涵。我想要告訴所有特殊孩子的爸爸媽媽和照護者:我們的孩子很特別,一般人不了解他們,也沒有能力欣賞他們,會給孩子冠上一些讓我們感覺很躁鬱的「名號」。如果我們因此跟著感覺沮喪,甚至不自覺的隨著世人的眼光去「排擠」我們的孩子,孩子的發展空間就會越來越小。事實上(不管專家知不知道),我們的孩子有顆比「正常小孩」敏感的心,他們的觀察力比我們所知道的更敏感、更犀利。我們不自覺的緊張與無助感會反映在孩子的情緒上,長久下來就會阻礙他們的正向發展。如果我們自己不要「過動」(一直想要跟親人或朋友解釋些什麼或急著要改變別人的眼光),也許孩子的情緒也會跟著穩定下來。至少士涵是這樣的。
不過,我們也不需要一味的壓抑自己的情緒。我們表現緊張與無助,也是與孩子一起成長的必要過程。我常常與士涵分享作為母親的不安情緒或無助感。士涵小時候,我不知道他是否有聽懂。但是慢慢地,我發現士涵是我最好的吐苦水對象。現在我連工作上的情緒都會與士涵分享,他偶而也會幫我出主意,幫我分憂解勞。士涵真的是我心中最安定的力量!
士涵上國一的時候,我鼓起勇氣跟他聊「自閉症」。前陣子我開始寫「媽媽經」的時候,他自己說「我是一個走幽默路線的自閉兒啦!」最近士涵在臉書上認識一位ADHD少女「念念」,我好高興士涵可以交到像「念念」這樣超級可愛的網友。我還沒有見過「念念」,可是我們在對話欄聊過幾句,我真的超級喜歡她!我要說的是:「念念媽媽」是位超級達觀的母親!我想她給念念的影響很大。我是先在臉書上認識念念媽媽,孩子們才互相認識的。念念也是走幽默路線的。我每次收到念念寄來的圖,都與士涵一起笑倒在地上⋯⋯
我常常想,其實有特殊孩子的我們很幸運,我們有各式各樣的園地可以互相支持。比起那些每天要擔心孩子是不是可以繼續考「第一名」的爸爸媽媽,我們的壓力並沒有比較多。我們不用孤獨地承受壓力,也不需要把自己的壓力加在孩子身上⋯⋯
我們可以陪著孩子一步一步地快樂向前走,一邊走一邊學習作孩子的父母。
Take32
好久沒有寫媽媽經了!竟然感覺兒子忽然長好大了!今天好冷!晚飯後依慣例出門散步。士涵穿得很單薄,我問他:「不冷嗎?」他縮著脖子說:「涼涼的。」做媽的於是有點小抱怨的碎碎唸道:「為什麼叫你多穿一點都不聽話?」士涵馬上挺起胸膛說:「因為我是高壯丁啊!」然後馬上把冰冰的手藏到我口袋裡取暖,整個人往我身上靠,還貧嘴說:「媽媽你又變矮了!」
士涵前陣子每天跟同學練大隊接力,就忽然長得比高院長更高了。他開始自稱是「高壯丁」,上樓的時候會順便把我放在樓梯口的東西往上帶,跟我去買東西也會主動提重物。前幾天發現我車子沒油了,還說:「我可以下來推車子!」我問:「為什麼你要推車子?」士涵回說:「因為我是高壯丁啊!」昨天晚上我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睡著了,高壯丁寫好作業後就悄悄讓家教姊姊走了,然後自己去洗澡、刷牙,到遊戲室晃一下,時間到了就來拉我上床睡覺,還提醒我要記得轉鬧鐘。隔天早上我送士涵上學途中,他忽然跟我說:「媽
媽,你下次不要在沙發上睡著,這樣會感冒。」不知道我是不是自我覺得太良好了,聽兒子這樣說,忽然感覺這輩子已經有了依靠。以後等我和高院長都老了,肯定會有個貼心的兒子陪伴我們!
我猜,如果我當著你的面這樣說,你一定會勸我:「靠兒子不如靠自己!」我常常聽到身邊的人感嘆:「要養兒防老不如去買份保險。」有時候我稱讚女性朋友的孩子孝順,得到的回應卻是語帶哀怨地說:「還沒有娶媳婦,現在說的都不算數。」每次聽朋友這麼說,我都不禁會心一笑。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我的兒子說話從來都「不算數」。
特殊孩子的父母,也許從來都沒有想過要「依靠」子女過下半輩子。對我而言,將來士涵只要碰到一個相知相惜的人,願意互相扶持共度一生,讓我與高院長分享他們的幸福與快樂,就是我們最好的「依靠」:心靈的依靠!請容我與各位聊聊「說話不算數」這件事:士涵從小跟一般孩子有個很不同的地方。他答應我一件事情之後,常常會因為自己不能控制的因素而無法信守承諾。以前士涵每天上樓寫功課時,都先答應我要好好做,可是一看見數學,他的情緒就來了。如果我和家教硬是逼他寫完功課,整個晚上就是一場對抗士涵的大戰爭,但不是我們對抗士涵,而是「很想好好寫數學的士涵」對抗「無法控制自己情緒的士涵」。從士涵身上我慢慢學到:放孩子一馬就是放自己一馬。在我有此領悟之後,我們跟士涵站在一起,從「做一題就好」開始,慢慢的加一題、再加一題,到現在可以做完所有的數學功課了。雖然士涵還是沒有學會數學,但是我們一起學到一個人生的態度:一步一腳印,永不放棄。
士涵教會我學習陪著孩子渡過成長中的困難,相信他會慢慢學會穩定自己,慢慢成長發展。所以,能夠每天看見士涵平安回家,聽見他睡覺打呼,就是我下半輩子最幸福的「依靠」了!
我在士涵上國一後,經過高院長同意,慢慢跟士涵聊「自閉症」這件事。我們一起討論自閉症的各種狀況,一起面對困難,也一起體會「關關難過關關過」的喜悅與驕傲。現在,「自閉症」在士涵的認知中完全是正面的「個人特色」。他自稱是「走幽默路線的自閉兒」,還會和老師及同學討論他的自閉症,讓大家更了解如何協助他,並且從他的身上學習寬容與分享。
上週末去散步,看見一隻美麗的毛毛蟲,我忽然有個來自內心深處的感觸:別人家的孩子就像這隻毛毛蟲,長大後會變成美麗的蝴蝶,然後就飛走了!我的孩子不能變蝴蝶,但他會一直不離不棄。
我真的很自私,我欣賞從別人家飛出來的美麗蝴蝶,但我珍惜跟我家這隻毛毛蟲窩在一起的幸福。
如果有人問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會說:學會欣賞每一個生命的不同。這是士涵和他爹教給我的,一生受用不盡的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