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BO,隱「腸」危機:終結SIBO小腸菌叢過度增生,改善腸漏、血糖、內分泌失調、自體免疫疾病
內容簡介
台灣第一本完整揭露SIBO小腸菌叢過度增生的臨床療癒專書
──醫師、營養師的臨床案例醫療實證──
錯誤的飲食習慣,最終將導致免疫系統失衡
腸道,是萬病之源!
貧血、憂鬱、胃腸疾病、紅斑性狼瘡、荷爾蒙失調、甲狀腺炎、纖維肌痛症等……這些貌不相關的種種症狀,其實一切都是源於──小腸菌叢失衡在作祟!
大腸可以做大腸鏡,小腸卻是一個神祕難解的地方?
SIBO(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並不會傳染,卻成為現代社會的流行病!
「到底什麼是SIBO?」當腸道中「非致病菌菌叢」過度增生,就會刺激體內分泌解連蛋白(Zonulin),進而解開緊密結合的腸細胞,而造成腸漏(Leaky Gut),並衍生出一連串的致病危機,種種貌不相關的種種症狀,一切源頭都指向──小腸菌叢過度增生。
從飲食自體營養療方,簡單的7日腸道修護食譜,讓人達到長期的腸道健康維護,恢復全身的健康狀態,進而改善自體免疫系統!
➤SIBO自我快篩檢測,看看自己的「關鍵腸指數」:
□ 腸胃道總是不舒服,一緊張就容易拉肚子?
□ 腹瀉/水漾便與便秘//硬便交替出現?
□ 經常發生胃食道逆流?
□ 儘管胃口很好,但是增重困難?
□ 經常莫名感到焦慮、沮喪,且睡眠品質佳?
□ 臉上有不名的紅斑、痤瘡?
□ 早上起床總是肌肉僵硬,必須躺在床上十幾分鐘身體才能緩慢移動?
小心!「腸指數」過高者,可能就有小腸菌叢過度增生(SIBO)的問題。
➤隱「腸」風暴──首推4R腸道修復計畫
4R腸道修復計畫,遠離貧血、大腸激躁症、僵直性脊椎炎和情緒失調症狀
自體免疫疾病形成的原因有三:腸胃道、荷爾蒙和環境毒素。依照醫囑確實執行4R腸道修復計畫,改善SIBO的腸胃道問題,避免環境與荷爾蒙毒素,從根本上遠離免疫系統失序的威脅,才是「腸」保健康之道!
➤從「腸」計議──七日營養食譜,根治SIBO零死角!
「餵養人體、餓死細菌」(Feed the person, starve the bacteria.),由裡到外擺脫疾病威脅!
本書提供七日腸道修護食譜,針對不同飲食習慣,區分兩階段的控制方法,並舉出飲食範例,可以藉此延伸出一至三個月的飲食菜單。不論是作為主要治療或是輔助治療、預後修復,都可以自行延伸應用。
★本書特色
◎中文書市首本SIBO小腸菌叢過度增生醫學專論
◎認識小腸菌叢過度增生(SIBO)和人體健康的關係
◎全方位SIBO腸胃檢測方式:數據檢測+自我測量表
◎4R腸道修復計畫,滅菌修復腸道問題
◎兩階段七日營養食譜示範菜單,自主運用輔助食療
◎解析健康必需營養素,幫助遠離腸道危機
◎臨床功能醫學實驗案例,療癒實證方法大公開
名人推薦
美國抗衰老醫學會(A4M)暨世界抗衰老醫學會(WAAAM)首席醫師 王桂良醫師
聯青診所 王峰醫師
何兆芬健康診所院長 何兆芬醫師
鴻馨診所院長 吳佳鴻醫師
「啾啾營養師的私密話」版主、泰安醫院 李錦秋營養師
台灣抗衰老再生醫學會理事長 李懋華教授
瀚仕診所院長 林曉凌醫師
聯欣診所 –功能醫學 許睿涵營養師
輔英科技大學老化及疾病預防研究中心主任 葉耀宗教授
中華功能醫學協會理事長 歐忠儒 博士
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會理事長 劉博仁醫師
目錄
推薦序
醫界、營養學界專家推薦語
總序一|腸道──人體第二大腦,不容忽視的隱「腸」危機! 歐瀚文醫師
總序二|小腸菌大麻煩,一個嶄新且有效的療癒新曙光 賀菡懿營養師
◎原來我也有小腸菌叢過度增生(SIBO)?──SIBO自我快篩檢測表
PART 1|我得了不治之症?──小心小腸菌叢過度增生(SIBO)作亂
近幾年,越來越多人都在探究腸漏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其中一個就是──小腸菌叢過度增生(SIBO)。
到底什麼是SIBO呢?SIBO指的是腸道中「非致病菌菌叢」的過度增生,當腸道中的菌過度增生,就會刺激體內分泌解連蛋白(Zonulin),進而解開緊密結合的腸細胞。過去一般可能只知道治療腸漏症,卻忽略了造成腸漏症的根本原因,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即是SIBO所致。
01 認識小腸菌叢過度增生(SIBO)──腸黏膜和人體健康的關係
02 潛「腸」危機──為何小腸菌叢會過度增生?
03 誰是SIBO的高危險群?──原來我也有SIBO!
PART 2|腸道,萬病之源!──SIBO的診斷與衍生健康問題
一般大多採用定義判別是否罹患腸躁症,關鍵就在於如廁之後,患者就覺得腹部不痛了,因此在醫學上,腸躁症也被認為是一種心理問題,正常療法就是藉由放鬆減壓達到緩解。
但是從SIBO的角度來談,研究後的結論發現,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腸躁症患者,幾乎都有SIBO的問題!
04 小腸菌叢過度增生(SIBO)的成因
05 如何診斷SIBO?──全方位的腸胃檢測方式
06 SIBO的循環性治療──4R腸道修復的營養醫學
07 腸道發炎,難以察覺的病症1──自體免疫系統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
08 腸道發炎,難以察覺的病症2──腸胃道疾病
09 腸道發炎,難以察覺的病症3──貧血
10 腸道發炎,難以察覺的病症4──荷爾蒙失調
11 腸道發炎,難以察覺的病症5──情緒失調
PART 3|根治腸道,零失誤──SIBO的治療與自體營養療方
SIBO飲食主要需避開各種會被細菌大量發酵的成分,但同時為了維持人體均衡健康,必須規劃特殊飲食。
很多時常被認為「健康」的食物,可能會被細菌用以發酵,造成腸道黏膜破壞或各種不適症狀,因此,必須避免攝取或是降低食用量。
不論是哪種飲食控制,共同的目標都是希望能在一定期間內修復好腸道功能,並將禁食的食物慢慢重新導入。透過完整的修護過程,才能真正建立符合個人需求的理想飲食方式,達到長期的腸道健康維護。
12「4R」腸道修護的營養醫學
13 吃對營養素,幫助修護腸黏膜
14 小腸菌叢過度增生(SIBO)的飲食治療概念
☉減敏飲食(Elimination Diet)
☉低FODMAP飲食(Low in Fermentable Oligosaccharides Disaccharides Monosaccharides And Polyols Diet, LFD)
☉特定醣類飲食(Specific Carbohydrate Diet™, SCD)
☉腸道與心理症候群飲食(Gut and Psychology Syndrome™ diet, GAPS)
☉SIBO飲食和其他飲食方式的差異
☉小腸菌叢過度增生(SIBO)飲食建議
☉治療後預防復發的飲食注意事項
15 小腸菌叢過度增生(SIBO)的七日腸道修護食譜
附錄 SIBO臨床醫學研究論文
A Dietary and Botanical Approach to the Treatment of SIBO: A Case Report
序/導讀
【總序01】腸道──人體第二大腦,不該忽略的隱「腸」危機!
胃腸道看似深藏在體內,卻身為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和外在環境不斷的接觸著。
根據統計,胃腸道疾病,尤其以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及胃食道逆流,在過去20年來成長了五倍之多,目前盛行率約佔了四分之一人口,每年更吞下高達185公噸的胃腸藥,都是為了改善胃腸道不適的症狀。
▲從「腸」計議,通往健康人生
人體內共生的細菌卻有十的十四次方以上,為正常人體的十倍之多;人體約有兩萬兩千個基因,但腸內共生細菌的基因數總和就高達3,300,000以上。常有人戲稱是細菌主導了人體,人們是被細菌所統治的。
現代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說道:「所有疾病始於腸道。」健康的腸道是通往健康人生的關鍵,一個不健康的腸道系統不僅會讓人脹氣,目前發現更會因為腦腸軸的循環,對心情、體力和整體的感覺產生影響,所以腸道又被稱作第二個大腦,又稱腹腦。
許多症狀,像是打嗝,脹氣,腹脹,便秘,腹瀉甚至是腦霧,都是胃腸道發出的警訊。在尚未發展成疾病之前,胃腸道的功能失調,已經發出警訊,向我們伸出援手。近幾年保健觀念興起,許多人對於腸漏症(Leaky Gut)有一定的認識,卻不清楚腸漏症發生的原因。小腸菌叢過度增生(SIBO),就是造成腸漏症的元兇之一。
▲洞察先機!失控腸胃道的求救訊號
小腸菌叢過度增生(SIBO)並非新興疾病診斷,卻是個隨著時代趨勢不斷增加的現象。現代人在壓力,過度精緻化飲食,作息不規律等等的原因,間接造成SIBO的盛行率逐年攀升。SIBO不只是以胃腸道的症狀來表現,全身性的症狀像是貧血,紅疹甚至是自體免疫疾病都和SIBO脫不了關係。忽略了SIBO發出的警訊,可能最後造成全身性無法回復的疾病。
當失控的胃腸道對我們發出求救訊號,不要只是塞塞胃藥,忽視了警訊,錯過了改善健康的先機。
一起找回健康,讓我們從「腸」計議!
美國西方州立大學 功能醫學碩士
美國馬里蘭大學 整合醫學博士 歐瀚文 醫師
【總序02】小腸菌大麻煩,一個嶄新且有效的療癒新曙光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飲食文化大幅改變,連好好吃頓正餐的時間都沒有,更遑論自己下廚,享受與親友共度輕鬆愉快的用餐時光。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越來越多人有各種腸胃不適問題,像是胃痛、脹氣、胃酸逆流、心灼熱、腹痛、腹瀉、便秘、甚至是腹瀉和便秘交錯出現等,但又有苦說不出。過去台灣社會埋首工作,普遍不重視身體健康,只在繁忙之中希望靠著健保給付的藥物撐過症狀,忽略了一次又一次身體給自己的警訊,等到出現大問題,才發現真的已經養出病來了。
▲治未病,從4R修復原則下手
功能醫學診所為抗衰老的客戶制訂「治未病」的治療計劃,最先關注的就是腸胃道症狀,一方面是幾乎人人都有不盡相同的腸胃道困擾,幾十年下來都不知道原來可以緩解,原來可以讓生活變得更隨心所欲;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功能醫學發現從各種研究都顯示腸胃道是眾多慢性病的起源,反過來說,只要舒緩了腸胃道症狀,不但可以提供生活品質,還可以從源頭延緩各種疾病的進程。
目前在台灣預防醫學及抗衰老診所都相當地擅長透過治療腸胃道,為客戶達到不同程度的目標。而功能醫學在台灣20多年來,致力於推廣「4R」的治療原則:移除(Remove)、替代(Replace)、再植入(Reinoculate)、修補(Repair)。透過這四個原則通常都可以針對胃部消化功能、腸黏膜修復以及腸內菌相失衡下手,有效緩解客戶的腸胃不適症狀。
隨著醫學診斷和檢測儀器的進步,現在國際上出現能夠針對小腸段的細菌量精確檢測的黃金診斷標準,因此這幾年歐美紐澳等國家對於「小腸菌叢過度增生」的問題變得非常重視,相關研究及研討會大量出現,快速地提供臨床在腸躁症、嚴重脹氣、嚴重便秘、反覆出現難以控制的腹瀉等等治療失敗時,一個嶄新且有效的治療方向及臨床經驗。
▲國際飲食原則,落實於台灣餐桌
小腸細菌量過多不但會影響胃部消化,也會影響大腸腸內菌相,因此如果有小腸菌叢異常增加,在整體治療上,是否該用益生菌、如何用益生質以及飲食上如何配合,都將是一門複雜的學問。
有鑒於國際上已經累積眾多學術研究資料及臨床經驗,因此本書特地將「小腸菌叢過度增生」新醫學名詞介紹給台灣民眾,並且將國際上各種飲食理論,整理成可以在台灣餐桌落實的飲食原則和示範食譜,期望能提供給不同需求的人不同的治療方向。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學士
德國基森大學營養科學碩士 賀菡懿營養師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