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隔離與回歸:戰後東亞的漢生病政策與醫療人權

  • 580
  • 分類:
    中文書社會哲思社會議題醫療議題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范燕秋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巨流圖書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0/06/3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漢生病(Hansen’s disease),漢語「痲瘋」,日語「癩病」,
臺語直接稱為「癩疒哥」(骯髒),
恐懼、歧視,成了數千年來全球的共同現象。
1930年「樂生療養院」落成,
病人遭受被以公權力強迫與社會永久隔離的坎坷命運。
20世紀特效藥DDS 的發明,幾乎可完全治癒此病,
2008 7 月「漢生病病患人權保障及補償條例」立法,
但患者的回歸之路...


本書聚焦於戰後東亞漢生病政策所造成的人權侵害問題,以及晚近漢生病人權運動的成果,內容涵蓋日本、南韓、沖繩、臺灣四地的漢生病政策史及人權運動經驗。全書收錄十一篇文章,主題環繞在時序變化與政策連動的四個問題層次:

一、戰後東亞國家漢生病政策的延續與變革;
二、漢生病政策變革下的醫療實作與患者樣貌;
三、晚近臺灣社會民主化後的樂生院保存與漢生病人權運動:
四、博物館展示作為人權運動的策略。

各篇文章之間具有相互關聯及延展的關係,主要目的在闡明戰後東亞漢生病人權問題。另一務實的目的,是為營造臺灣漢生病醫療人權文化園區盡一份心力。

名人推薦

李尚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陳耀昌/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
許雪姬/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劉紹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麻風醫生與巨變中國:後帝國實驗下的疾病隱喻與防疫歷史》作者

一致推薦(姓名排列依筆畫順序)

作者

范燕秋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長期兼任衛生福利部漢生病病患人權保障及推動小組委員。專長為臺灣醫療史。著有《疾病、醫學與殖民現代性:日治台灣醫學史》、《一棟建築的前世今生:樂生院「恩賜治療史」文史調查》,以及主編《多元鑲嵌與創造轉化:臺灣公共衛生百年史》等書。

目錄

推薦序:當漢生病走入歷史,我們學到了什麼?︱陳耀昌
導言︰漢生病人權教育的新紀元︱范燕秋、姚惠耀
 
主題一 戰後東亞國家漢生病政策的延續與變革
鄭根埴︱戰後韓國漢生病政策與患者人權
森川恭剛︱戰後日本本土復歸前沖繩的漢生病隔離政策
張鑫隆︱從戰後日本漢生病政策變革看臺灣漢生病患的人權問題
 
主題二 漢生病政策變革下的醫療實作與患者樣貌
范燕秋︱臺灣的美援醫療、漢生病政策變動與患者人權問題(1945至1960年代)
洪意凌︱疾病因果網絡的重構及病人的雙重消失:DDS如何成為臺灣漢生病治療藥物
陳歆怡︱監獄或家?樂生院漢生病患者的隔離生涯與自我重建
 
主題三 晚近臺灣社會民主化後的樂生院保存與漢生病人權運動
潘佩君、范燕秋︱「樂生療養院保存運動」的影像紀要
張蒼松︱一場壯美的痲瘋人權運動
顏亮一︱都市規劃、公共利益與社會正義:從樂生療養院保存運動談起
 
主題四 博物館展示作為人權運動的策略
西浦直子︱日本漢生病患者、痊癒者的歷史:以當事人為中心的展示
陳佳利︱漢生病患之再現與發聲:論「樂生博物故事館」之展示建構與詮釋
 
作者與譯者簡介

序/導讀

推薦序
當漢生病走入歷史,我們學到了什麼?

范燕秋教授專研臺灣醫療史多年,她早在2005 年3 月就出版《疾病、醫學與殖民現代性》,到了2010 年又出了新版,可見她一直在追求與時俱進。現在,她聚焦於疾病人權議題。漢生病正是醫療人權的代表,自2,000年前迄今,由夏威夷到臺灣。范教授以過去二十多年樂生療養院之病人相處、文物收存與疾病人權的經驗累積,出版這本《隔離與回歸:戰後東亞的漢生病政策與醫療人權》,為這個潛藏於臺灣歷史數千年,在近代臺灣曾有數千人不幸罹患,而終於在21 世紀即將絕跡的接觸感染惡疾,做了完整回顧。未來若能伴隨「臺灣漢生病醫療人權文化園區」(以下簡稱「漢生人權園區」)的建立,融建築、史料、影像於漢生病博物館內,將是世界疾病人權的標竿與創舉。

人類平等的人權觀,在1968 年的思潮以後成為世界共識,但是醫療人權的觀念與實踐卻要更晚。至少在臺灣,甚至迄2000年代也未完全落實。漢生病(Hansen’s disease)過去在西方叫Leprosy,希臘文是「鱗片症」之意,指病人皮膚病變外觀,並無明顯歧視意涵,現在也仍有「WorldLeprosy Day」(每年1月份最後一個星期天)。可是到了漢語「痲瘋」,日語「癩病」,臺語甚至直接稱為「癩疒哥」(骯髒),就很明顯造成歧視了。幾千年來,不幸罹患此病者被譏諷、被隔離、自我放逐,或甚至因對人生絕望而自我終結生命。病人在民間已受到種種不堪歧視,而到了1930年「樂生病院」落成以後,病人更遭受被以公權力強迫與社會永久隔離的坎坷命運。

在古代,這個病被認為是病人觸犯上天而被「天刑」。1873年,挪威醫師Gerhard Henrik Armauer Hansen 發現此病是由一種分支桿菌Mycobacterium 所引起,乃稱「Mycobacterium leprae」,後來也通稱為漢生氏分支桿菌。大家終於瞭解此病實為與病人之接觸感染,不料反而引發官方及民眾更大恐慌,導致世界各地病人陷入被長期隔離的厄運。

漢生氏分支桿菌有一種很相近的親屬,就是大家甚為熟悉的「結核分支桿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所以兩者的感染方式很相似,都因為近距離接觸而感染。因為細菌生長緩慢,兩種疾病的進展都很慢,在長時間不知不覺中變嚴重。不同的是,結核菌會感染肺部而致死;漢生病菌的侵襲部位則是在皮膚及神經,導致駭人外貌(癩)及感覺、行動(麻)不便。但因不侵犯重要內臟器官,病人不會直接因器官衰竭而致命,卻反而因此形成一個肉體的慢性酷刑及精神的長期折磨。

怪異的是,結核分支桿菌的傳染力絕對不遜於漢生氏分支桿菌,而且更為致命。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有多少東、西方名人因結核病致死,但人類對結核菌卻沒有恐懼感,在古代有黛玉葬花,美化了結核病;日本明治維新的英雄,更有多人死於肺結核,而讓民眾對肺結核病人每每產生「淒美」或「憐惜」的感覺,而對漢生病人則如見鬼魅而迴避、厭惡,甚至拘之禁之而永遠隔離之。在無知的年代,人類對致命的結核病人不避不諱,卻又對不甚致命的漢生病人過度反應。

所幸,此病既是細菌引起,現代醫學就有可能去研發有效治療藥物。在20世紀初,民間已知古方之「大風子油」可以治療此病,樂生療養院才種植了「大風子樹」,日本的藥廠也有製造大風子油的針劑。但因注射部分疼痛及病人視力會受損,因此療效不佳。到了戰後,1953 年,美援經由農復會送來DDS(Dapsone),於是漢生病成為可治癒之病。此外,醫界也研發出其他藥物,如Rifampicin等。

因此,即令19世紀漢生醫師就破解了「天譴」的惡名;即令20世紀特效藥DDS 的發明,就為此症帶來解藥,幾乎都可完全治癒,但是病人卻因為肢體及功能的殘缺,社會經驗的凍結,又飽受生活周遭民眾的歧視,絕大多數不敢回歸社會,而寧願永遠自我放逐於當初被隔離的小天地。

2008年,筆者有幸擔任「行政院衛生署漢生病病患人權保障及推動小組」召集人。這是我與范燕秋教授及蘇惠卿教授這2位資深樂生人權關懷學者共事之始。她們2位,一在文史,一在法律,對漢生人權運動都挹注了多年的心力而貢獻良多。在樂生院內,她們為我介紹了1位當時已年近80的女院民周黃女士。她笑瞇瞇地向我說她原來的居處是「臺南濱町」。巧的是,這個「濱町」正是我臺南老家日本時代的地名。我再問她是何年來院,她的回答竟是「昭和18年」(即1943年)。她還向我抱歉,說她不會換算成民國年代,也無法轉換成今日地名。這讓我極為震撼,原來這位住我家厝邊的少女,在我未出生時,就已被迫離開臺南鬧區濱町的家,而送到這遙遠陌生又與世隔絕的「臺北州新莊郡新莊街頂坡角」的樂生病院。她在這荒野半山上被隔離的日子,竟比年過70 的我還多好幾年。她的人生,已凍結在她14 歲被送入樂生的那一刻。雖然她的病已痊癒,她的人生經驗已無法銜接院外的世界,因此,她寧可長居於此。

漢生病人用他/她們的苦難人生教導了世人,什麼叫做「病患人權」。在這樣的反省思維下,有識之士逐步修正了過去有歧視意味的病名,如「精神分裂」等。社會對病患人權或疾病人權的反省,要遠遠比種族平權、性別平權、婚姻平權要晚得多。但因甚為複雜,有些牽涉到宗教及民俗等等,迄今未能完全落實,有待我們繼續努力,在此就不贅述了。

我們可預見,數十年後,漢生病和漢生病人在臺灣甚至在全球,俱將走入歷史,這絕對是人類文明史的大事。回首人類史,2,700年前,孔子與弟子去探望冉伯牛時說的「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或電影《賓漢》中,二千多年前羅馬時代的漢生病人集體流放畫面,我們會嘆息、會震驚。但後世的人類將很難體會,歷史上曾有這樣的可怕疾病在人群中肆虐,曾有這樣的可憐病人在地球上走過。預計2024 年落成「漢生病醫療人權文化園區」,會成為全球文明史的標竿,館內的漢生病史料與影音,會成為世界疾病史寶貴記憶。而這本文集,則會是最好的註解。
 

陳耀昌|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7325952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36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