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誰說你一定非得要想通?給總是越想越糾結的你,不用吃藥的療「鬱」處方箋

停止胡思亂想,認真生活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會員好評 ★★★★★(1)
  • 12個人喜歡
  • 9 306
    34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你的腦袋沒有生病,
你只是想太多!


已售出英、美、德、法、荷等多國版權,
徹底顛覆你對傳統憂鬱症治療的認知!

【諮商心理師】陳志恆 專文推薦
【臨床心理師】李介文、【臨床心理師】洪仲清、【臨床心理師、暢銷作家】洪培芸、【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黃之盈、【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蘇予昕、【諮商心理師】蘇絢慧 專業盛讚!

當你這樣想:為什麼我的表現不如別人?我出了什麼問題?
試著這麼做:越想心情越差,來聽最愛的podcast好了,聽說新的一集很有趣。

當你這樣想:不知道同事是怎麼看我的……我為什麼沒辦法振作?
試著這麼做:留下一個時間好好「煩惱」,其他時間我的心神是自由的。

當你這樣想:該怎麼面對死亡?生命又有什麼樂趣呢?
試著這麼做:既然一時也想不出答案,先完成今天的工作吧!


每個人都會有負面思緒,但為什麼有些人會得憂鬱症,有些人卻不會?關鍵就在處理思緒的「後設認知」中。面對腦中成千上萬個想法,有些人會選擇忽略、轉念,有些人則是傾向壓抑、逃避……是要走進憂鬱之中,或是順利繞過憂鬱的深淵,端看你是否選擇了正確的「策略」。
從對自身思緒的覺察開始,你可以透過縮短情緒、控制注意力與正念超脫,取代鑽牛角尖,適時拉自己一把,一步步重拾對想法的掌控權。「後設認知治療」經丹麥心理學權威卡萊森博士臨床證實安全有效,約有70~80%的病患可在不使用抗憂鬱劑和傳統療法的情況下成功克服抑鬱!
生活總是會不斷為我們帶來低潮與挑戰,但我們能夠學會與它們共存;你不一定要先排解負面想法,也能昂首勇敢前行。很多時候「憂鬱」只是一種習慣,只要相信自己,就可以戰勝情緒,重拾身心的安適。別忘了,我們是活在寬廣的世界中,而非困守在自己的腦袋裡。

作者

皮亞.卡萊森 Pia Callesen

後設認知治療師暨專家,於英國曼徹斯特後設認知治療研究院深造,接受後設認知治療創始人阿德里安.威爾斯教授之指導。其後在曼徹斯特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於丹麥執業,身兼治療師與診所主管二職。卡萊森博士著有《誰說你一定非得要想通?》與《活在當下,放下焦慮》兩本關於後設認知治療的暢銷書,皆登上暢銷排行榜,且陸續譯為多國語言,於全球出版發行。卡萊森博士執業的診所「Cektos」提供英語線上治療服務。

譯者

譯者簡介
林怡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畢業,譯有《拯救嬰兒?新生兒基因篩檢的影響》、《疾病與民主:工業化國家如何面對愛滋病》、《單身年代》、《當身體說不的時候》。
譯文賜教:linyiting1207@gmail.com

目錄

推薦序 如果怎麼想也想不通,那就別想了!
前言(皮亞.卡萊森)
前言(阿德里安.威爾斯)
第一章 停止無盡的自我分析
第二章 察覺觸發思緒與反芻思緒
第三章 拾起掌控權──你做得到
第四章 反芻思考(只)是習慣
第五章 停止胡思亂想,認真生活
第六章 你的腦袋真的需要藥物嗎?
第七章 終結憂鬱

認識基本概念
你有意接受接受後設認知治療嗎?
參考書目

序/導讀

推薦序
如果怎麼想也想不通,那就別想了!
諮商心理師/陳志恆


大多數的人都渴望時時刻刻擁有自在、喜悅或平靜的心理狀態,然而,這似乎一點都不容易。因為,內建在我們腦子裡的偵錯雷達,會自動化地去注意那些自己身上不夠好、不如人之處,或者他人的罪過或老天的不公等,令人身陷煩惱,並出現焦慮、惶恐、不安、委屈、難過、無力、憤怒或恐懼等情緒。
而當這些令人困擾的負面情緒出現時,你會怎麼做呢?
如果只是輕微或偶爾出現的負面情緒,大概不去理會就行了。但類似的情緒狀態若反覆出現,大腦裡的偵錯雷達,又會鈴聲大作,不斷提醒你「Something Wrong」!
這時,你會開始思考:「發生什麼事了?」、「我怎麼了?」、「我怎麼會這麼難過?」、「我要怎麼樣才能不擔憂?」……
正所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你瘋狂地陷入各種令人不舒服的思緒中,努力地思考,到底哪裡出問題?到底該怎麼解決問題?你用盡全力去分析問題的成因,找出有效的因應對策,然而,卻怎麼想也想不通,更陷入死胡同中。漸漸地,雜亂的思緒把你淹沒。但是,你沒有放棄,你依然想要理出個頭緒,卻越感到灰心、氣餒、無力、焦躁。

我常常在心理助人中,目睹當事人在會談裡,陷入無止境與鬼打牆的過度思考與憂慮之中;也曾聽過許多當事人告訴我,他們每天花多少時間在所謂的「反芻思考」上。就像上癮一般,始終難以將注意力從過度憂慮的思緒中轉移。
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困境反覆分析,試圖找到原因與解方,這是人的本能,也因為如此,我們能夠解決問題、突破困境,活得更好。然而,對無法解決或根本不需要憂慮的事情過度分析,就會陷入「反芻思考」當中。
《誰說你一定非得要想通?》這本書所要介紹的「後設認知療法」便主張,是反芻思考讓我們陷入情緒困擾當中,甚至罹患憂鬱症、焦慮症等精神疾病。這樣的觀點,大大顛覆了傳統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做法。

要認識後設認知療法,不得不先提及傳統心理治療中的「認知行為療法」(CBT)。一直以來,CBT被公認為對治療憂鬱症有顯著效果;面對憂鬱症患者,CBT常是精神醫療人員提供藥物治療以外的首選。
認知行為取向對心理問題的看法是,帶來情緒困擾的不是悲慘事件本身,而是當事人對事件的想法、解讀或者內心所抱持的信念。亦即,是那些負面的思考內容、不合理的信念或者錯誤與扭曲的思考模式,引發了人們沒完沒了的痛苦。
因此,要幫助一個人減少、減緩情緒,首先要檢查與分析他的想法與念頭,反轉悲觀的思考內容、修正失調的解讀模式,或者置換那些不合理但又堅信不疑的想法。念頭轉了,就會海闊天空!
我們都聽過「杞人憂天」這個成語。周代有個諸侯國杞國,有個人成天擔心天會崩塌下來,因而煩惱不已;杞人憂天便用來比喻一個人不必要或缺乏事實根據的擔憂。
如果杞人活在現代,去接受CBT的心理治療,治療師便會與他討論「擔心天塌下來」這個想法的合理性,試著讓他的想法更貼近事實真相。
憂鬱症患者在CBT中,常被教導要正向思考或者合理思考。在心理晤談中,治療師會花很多時間與案主討論與分析他的想法,試圖鬆動或改變。然而,實際上並沒有這麼容易,案主常因此感到更無力。正因為無法做到改變想法、正向思考,而對自己有更多的批判與憤怒,又產生更強烈的負面情緒。

若杞人接受的是後設認知療法,治療師不會花時間和杞人討論「天會塌下來」這個想法是否合理,而是讓他知道,造成他憂心不已的,不是想法本身,而是他讓自己過度沉浸在這個想法當中。所以,脫困的方式就是「少去想」或「別去想」。
後設認知療法認為:不斷去談論與分析這些腦海中的念頭,就好像反芻思考一般,只會讓痛苦中的當事人,陷入更嚴重的沮喪與無力之中。反而,人們應該減少或停止反芻思考,才能從嚴重憂鬱或焦慮中,獲得解脫!
簡單而言,就是「別去想」或「別想太多」就好了。
乍聽之下,實在有點違反人性。試想,當你遇到鳥事而心情不好時,也許最討厭身旁的人對你說:「不要想太多啦!」、「別去想就好了!」
你心裡吶喊著:「你又不是我,哪有這麼容易不去想!」
然而,後設認知療法正要你「別去想」或者「少去想」。背後的假設是,我們有能力去控制那些不斷浮現且會帶來灰暗心情的種種念頭,只要有一套妥善的思考應對策略,去減少或停止反芻思考,自然有助於擺脫長期的情緒困擾。
老實說,初接觸到這樣的心理助人觀點,我有些訝異,與我過去所知所學似乎有些格格不入。然而,細究其中的後設認知策略,便能發現,確實有其道理。而作者與其研究團隊,經過二十幾年來的實務觀察與臨床研究,證實後設認知療法確實能有效改善憂鬱症患者的情緒困擾。

那麼,要怎麼減少或停止反芻思考呢?
《誰說你一定非得要想通?》的作者皮亞.卡萊森介紹了三種策略,分別是限制反芻思考的時間、控制或轉移注意力,以及旁觀思緒。
老實說,第一種「限制反芻思考的時間」,也是我常會給案主的建議。如果你為某事成天擔憂不已,從早到晚時時刻刻都在想著這件事,無法控制的過度思考,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那麼,你可以試試,每天給自己一段時間(約半小時到一小時),不需節制地好好想,大想特想;其他時間,則能正常生活。
而控制和轉移注意力,在後設認知療法裡面,有一套漸進式的注意力訓練,讓你在開始反芻思考時,能把注意力的焦點轉移到其他的事物上。
最後一個「旁觀思緒」,其實與近來相當流行的「正念療法」理念與做法相近。都是練習讓自己成為一個旁觀者,看著每一道思緒來來又去去,但不被捲入任何思緒當中。當發現自己被捲進去時,只要提醒自己抽離出來,如實地覺知與觀察,在這個過程中,沒有批判、沒有評價,就是盡可能地保持客觀中立即可。
就好像,你站在月台上,看著一班又一班的列車進站、駛離,但你就只是看著,而不需要搭上任何一班車。
就我個人對情緒安頓的觀點,這近似於「允許存在」的概念。遇到負面思考或灰暗情緒,不需要去排拒它、對抗它,而是去辨識它、覺察它,然後,允許他們存在,從旁觀的角度好奇地看著他們。
負面思緒可以存在,但我們也可以不被影響。

曾子要我們「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反思與檢討自己,哪裡得罪別人、哪裡有待改進。然而,如果你不只三省,而是四省、五省、六省……,甚至,時時刻刻都在自省,而且,是為了同一件事情反覆自省,那麼,你已經陷入反芻思考之中了。別期待自己有一天會想通,也許永遠理不出個頭緒,不妨試試這本書中的三種認知控制策略。
目前尚少聽見國內的心理專業人員或實務工作者討論後設認知療法,欣見《誰說你一定非得要想通?》一書被引進國內,讓華人讀者有機會接觸新興發展中的心理治療取向與觀點,對於處理自身及他人的心理困境,能有更多的選擇。

----------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並著有《此人進廠維修中》、《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擁抱刺蝟孩子》、《正向聚焦》等暢銷書。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559652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24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共1 則好評)
  • 88********216 說:
    2022-02-04
    想太多,頭腦總是會卡關,你該看看這本書,也許會找到答案喔!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6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