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陪伴第一線!最人性化的失智症照護全圖解【暢銷修訂版】:以人為本的「3步驟」照顧法,居家&機構都適用

  • 79 552
    699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好評不斷!居家照護機構、長照網站指定推薦書──暢銷修訂新上市!

 

最好的照護不是無微不至,而是喚醒內在能力!

失智並非人生終結,而是另一階段的開始。

無論家屬,還是照護服務員,都應以幫助失智者「復能」為前提,

用心發現他們的「渴望」、努力看見他們的「能力」,

讓失智者也能保有生活的樂趣與尊嚴!

 

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伊佳奇 社團法人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名譽理事長/涂心寧

全方位表演藝術工作者/郎祖筠 全方位藝人/從從(唐從聖),誠摯推薦。

── 第一本「以人為本」、具實用性與同理視角的失智症照護指南!

 

你知道,台灣目前已有逾37萬名失智人口,平均每20人就有一人失智嗎?

你知道當最親近的人失智了,該如何對應慌亂的他與自己嗎?

 

因為擔心走失就鎖在房間裡、情緒失控時就餵藥、不配合用餐就用言語威脅……

在全球每3秒就有1人失智的時代,不尊重失智者的對待方式已成過去。

以全然接納的心情看待失智者改變,重視個人價值的陪伴,才是幫助他們恢復身心的關鍵!

 

本書以英國老年心理學家Tom Kitwood提倡的「以人為本照護」為核心理念,

由臨床照護專家x神經內科醫師聯手,從正確認識失智切入,理解那些看似不合理的行為,

以「3步驟」發掘與滿足失智者的內心需求,並以20種情境案例解說運用技巧。

不論你是家屬還是置身第一線的機構照護員,都能從中獲得啟發,思考出最好的照護計畫。

 

本書特色:

 

◎服膺趨勢!─從英國到日本都重視的「以人為本」照護法,讓失智者與家人重建生活秩序。

失智並非單一疾病,而是一種因腦部損傷導致認知功能持續衰退,進而影響生活與社交能力的狀態,被稱為「21世紀的黑死病」。然而,面對失智,恐懼無濟於事,真正的關鍵在於正確認識與理解。本書由神經內科醫師與照護專家聯手著作,幫助你從正確角度認識失智,破除迷思,為預防與照護打下基礎!不僅能延緩失智者退化的速度,也能讓失智家庭所受的影響降到最低。

 

◎技巧實用!─「3步驟」實踐以人為本的照護法,帶你理解失智者、發現說不出口的需求

為了實踐以人為本、重視個人價值的照護方式,照顧者可以從「傾聽想法→收集資訊→發現需求」這三個步驟開始,站在失智者的視角理解其行為與內心狀態,並以接納與尊重的態度陪伴他們。收集資訊時,需從「大腦障礙」「身體健康」「生活經歷」「性格特質」「社會心理」五大層面著手,並考量是否滿足他們在「舒適」「融入」「參與」「依附與連結」「個人特色」上的心理需求。唯有轉變心態,照護才不再只是沉重的責任,而是一段彼此理解、成長與療癒的旅程。

 

◎實例解說!─以20種情境講解「3步驟」的運用,讓你掌握面對不同難題的應對技巧。

嚷嚷著看到不存在的人、憂鬱、不配合吊點滴、暴怒攻擊、到處走來走去……本書以20種情境、67個實例呈現「以人為本」的照護方式,從飲食、如廁到沐浴與睡眠,強調「最好的照護不是無微不至,而是喚醒內在能力」。帶你更快速理解失智者的行為,並歸納整理出最適當的處理方式,不僅讓失智者感覺被接受、被理解,也能建立照顧者的信心與專業度。

 

◎淺顯易懂!─以「彩色插圖」結合「故事性漫畫」,任何人都能輕鬆理解的專業知識。

為了幫助大家更容易了解關於失智症照護的種種知識,本書採用輕鬆、可愛的彩色插圖作為輔助說明,即使是醫學知識,也以淺白的文字解說。並將各種情境案例以漫畫呈現,讓你宛如看故事一樣輕鬆沒有壓力。透過「情境式案例」+「故事性漫畫」,讓人自然而然掌握重點,便能將技巧活用在生活中。

作者

鈴木みずえ

 

日本濱松醫科大學醫學部護理學科教授。醫科學碩士。醫學博士。

 

修畢筑波大學研究所醫學研究科環境生態系主修博士課程。從研究所起,便開始研究高齡者的跌倒預防,之後也持續進行失智症高齡者的相關研究,尤其關注如何讓失智症高齡者與照顧者擁有更好的生活,一邊獲得醫院和照護設施等的協助,一邊持續進行促進照護品質的研究,採取方式包括以人為本的照護、觸覺照護、音樂、動物和機器人療法等。也是一名「以人為本照護」和「失智症照顧測繪」(DCM,Dementia care mapping)基本教練(經英國布拉福大學認證)。曾榮獲2015年日本老年護理學會研究論文優秀賞,2016年日本初期失智症學會論文賞。

 

監修著作包括:《失智症照護・護理實用指南:實用手部治療》、《失智症看護‧照護全圖解》、《讀懂失智患者內心的說話‧傾聽方式》(以上書名皆為暫譯)等。

 

 

內門大丈

 

醫療法人社團彰耀會記憶照護診所湘南理事長・院長。橫濱市立大學醫學部臨床教授。

 

橫濱市立大學醫學部畢業。2004~2006年在美國傑克孫維的梅奧醫院(Mayo Clinic)研究留學。返國後任職於橫濱舞岡醫院,2008年擔任橫濱南共濟醫院神經科部長。2011年設立湘南いなほ醫院,為該醫院的共同代表,推動失智症醫療(健忘症門診、在家醫療)。透過N-Pネットワーク研究會(代表發起人)、湘南健康大學(代表)、日本失智症預防學會神奈川縣分部等活動,從事失智症相關啟蒙活動與活化地區交流。

監修著作包括:《想了解失智症患者時,先問問心靈醫生吧!》、《路易氏體失智症的正確認識與照護》、《讓心情變輕鬆:與失智症家人的生活方式》(以上書名皆為暫譯)等。

 

記憶照護診所湘南:https://memorycare.jp

譯者

黃姿頤

 

日文系畢業,曾在貿易商與翻譯社工作。

生活就是翻譯、閱讀、看劇。目前為認真的專職譯者。

目錄

導讀|落實認知症「以人為本」照護的好書/伊佳奇

導讀|找回生活・繼續美好/涂心寧

 

Part1 從導正偏見開始!失智症的基礎知識

失智症不是「病名」而是一種「狀態」

有可能是「譫妄」而不是失智症

從記憶障礙開始的「阿茲海默型失智症」(AD)

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的「路易氏體失智症」(DLB)

從腦血管病變開始的「血管性失智症」(VaD)

日常行為發生困難的「額顳葉型失智症」(FTD)

「核心症狀」因失智症的原因而不同

「精神行為症狀」主要由壓力所引起

並不會忘記所有的事

從日常談話中輔助「定向感」

如果有人陪同可以做很多事

失用、失認、失語時「協助」很重要

精神行為症狀可能因停藥而消失

 

Part 2 發掘失智者需求!3步驟實踐以人為本的照護

重視個人價值的對待方式

以失智者的視角衡量其狀態

著眼於失智者本人的5要素

以滿足5項心理需求為重點

容易實踐又有效的3步驟

 

步驟1傾聽想法

重點1拋開成見

重點2詢問想法

重點3避免驚嚇

重點4重視寒暄和自在對話

重點5使用當事人可以理解的表達方式

重點6靜候回應

 

步驟2收集資訊

資訊1身體健康狀態

資訊2社會心理(人際關係和周圍環境)

資訊3生活經歷

資訊4性格傾向

資訊5大腦障礙

 

步驟3發現需求

從談話與資訊中看出需求

恐嚇/體貼(柔和、溫暖)

拖延/包容

急急忙忙/令人放鬆的步調

視為小孩子/尊敬

貼負面標籤/接納

汙辱/認同能力,一起開心

指責/尊重

欺瞞哄騙/據實以告

不想理解/取得共鳴,試圖理解

限制能力發揮/讓人發揮能力

強制/給予必要的支援

打斷/讓人持續參與

待之如物/一起行動

歧視/認同個性

忽視/陪伴

排擠/有參與感

嘲弄/同樂

 

Part 3 貫徹以人為本價值!應對各種情境的照護實例

治療

拔除鼻導管/拔掉點滴/不吃藥/討厭抽痰

照護鈴

不按照護鈴/頻頻按照護鈴

用餐

不能順利進食

排泄

在馬桶以外的地方便溺/碰觸糞便(玩糞便)/討厭換尿片

洗澡

不想洗澡

睡眠

睡不著

幻覺

看到不存在的人

憂鬱

好像很憂鬱

行動與心理

想脫衣服/生氣易怒/有攻擊反應/走來走去/嚷嚷著要「回家」/快跌倒

 

Part 4 失智症照護的歷史與新型態照護的挑戰

失智症照護的歷史發展

以「零身體約束」為目標

序/導讀

導讀

 

落實認知症「以人為本」照護的好書

 

「以人為本」,對許多專業人員是朗朗上口的「四個字」,幾乎每家醫療及長照機構將這四個字做為機構服務核心價值,但有多少人、多少機構能真正落實?

 

要能落實「以人為本」的認知症照護,首要必須具備此文化理念,對人的尊重、人權的認識,需要擁有此內涵的文化與價值,是無法一朝一夕就能建立,需要長期學習、內化與實踐,累積而成為個人、機構的重要價值,支配著行為、制度。

 

對人的尊重,是不分性別、年齡、國籍、社經、教育、宗教信仰、健康或是身心障礙者等,發自內心,再形於外的行為,不單只是瞭解疾病,更需要從尊重人開始,學習關心、瞭解「人」──認知症長者。

 

本書提供如何學習「以人為本」認知症照護的方法,傳授可運作化的「照護三步驟」:傾聽想法→收集資訊→發現需求。其實,若能落實這三步驟,更是改變自己人生,提升思考架構,增進與他人互動品質的方法。

 

對人尊重,勢必關心對方、瞭解對方的需求,經由傾聽對方的想法,才能收集資訊,再與我們已有的知識及經驗相結合去分析,發現與確認對方的需求後,若能以專業服務來滿足對方需求,解決對方困擾或疑慮,以達到穩定對方情緒,甚至彼此都能開心愉悅。

 

面對認知症照護,要能「以人為本」,就必須瞭解甚麼是認知功能,認知功能受損後,有哪些因素影響到患者,及認知症不同類型與病程的差異,本書指出,有六十種以上的疾病和病狀會導致其他類型的認知症與類認知症症狀。

 

事實上,早在二○一三年美國精神醫學會所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就很清楚說明:「主要神經認知障礙症」(Major Neurocognitive Disorder, MND)有七、八十種以上的類型。不瞭解不同類型與病程,又如何落實以人為本的照護?

 

落實以人為本的照護,勢必重視個人差異,從疾病類型、病程、生命史、個性、興趣、現存能力、受損能力、心理需求等瞭解個別性的重要訊息,才能規劃出個人化的照護計畫。

 

值得一提是本書強調:「精神行為症狀是因壓力所引起。」這正是許多認知症照護者所忽略,誤以為是認知症長者故意找麻煩,或是因為認知功能缺損所致。本書給了答案:「壓力。」壓力是從哪裡來?最大的壓力是來自照護者,其次是長者因功能缺損所產生心理的退縮與害怕,造成自我的壓力,當然,其他的壓力源還包括:長者生理、環境因素、氣候變化等都是,若能降低壓力或是避免壓力產生,精神行為症狀自然隨之降低或避免。

 

本書第三十四頁更特別說明:慎用精神藥物,除說明抗精神藥物的副作用、藥物建議使用方法,更舉出國際上抗精神藥物對高齡者死亡率增加的實證研究,本書既然是強調以人為本照護,當然重視非藥物生活方式的運用以取代抗精神藥物,這是否會讓台灣還持續使用抗精神藥物的醫師汗顏?

 

這本書還具實用性的價值,由日本臨床照護專家結合神經科醫師,提供二十個實際案例,每一個案例都運用「照護三步驟」如何實踐「以人為本」照護,還以生動的漫畫來說明,讓艱澀的知識變得淺顯易懂,方便一般人閱讀及學習。

 

尤其是每一案例還列舉出其他可能的原因,讓學習者能理解任何一個認知症照護案例都是獨特的,因為每一位認知症長者是獨特的,無法將他人的照護方法一成不變的搬過來,更應瞭解其他相關的可能,同時,重視不同專業的跨領域認知症照護整合,才能讓思考更廣,找出更適當的照護方法,提升照護品質,落實以人為本的照護。

 

誠心的建議:這二十個實際案例真是可讓照護者提升照護能力的最佳教材,透過不斷練習、思考、解析、研擬,可讓台灣認知症照護有新的境界。

 

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 伊佳奇

 

 

找回生活・繼續美好

 

我在長期照顧領域深耕26年,11年前設立第一個日間照顧中心時,約只有26%失智症者,至今5間日間照顧中心,失智症者約有80%;另世界衛生組織(WHO)二○一五年統計,全球每3秒就新增1名失智症者,從這些失智症者增加速度來看,要儘快使一般社會大眾正確瞭解失智狀態,並進而破除迷思,正視失智症者的人權及尊重自主,是當務之急!

 

近年開始討論對於「失智症」這三個字的不同說法,但此處仍以本書所言失智症為主要表達。在本書的第一部分即開宗明義告訴我們,失智症是一種「狀態」,並把不同的表現症狀用淺顯易懂方式一一說明,且透過聊天、陪伴方式提供各項協助。我常在演講中,也不斷告知聽眾,失智症狀就如同大家對近視症狀的想法,只是功能改變,我們不會因為親朋好友有近視狀態,就認為其行為有問題而帶來恐懼。

 

曾有一位大學教授因未及早發現失智症狀,來到日間照顧中心時已有不同的狀態,如會常常詢問下午四點到了沒?經過服務團隊瞭解其想法及探尋過往職場的工作情況,得知每日下午四點是這位教授下班回家的時間。因此,服務團隊、教授、家人共同討論,把過往教授在學校的研究工作部份延伸到日間照顧中心,並參與社區活動,使得教授的身體記憶能促進新生活的展開。

 

在資訊無遠弗屆的世界,大家都可以從不同管道獲得失智症的各項資訊,但本書的第二部分提供更具體的行動步驟:1傾聽想法→2收集資訊→3發現需求,並從「舒適、個人特色、依附與連結、參與、融入」這5項心理需求去確認以人為本的實踐情況;另外更貼心的把貶低及提升失智者價值的不同行為羅列出來,使大家在閱讀時更能具象化,也容易執行及調整。

 

本書的第三部分將「1傾聽想法→2收集資訊→3發現需求」的步驟,透過多元案例,深入失智症者的視界,理解他們對生活中的恐懼、害怕與不安;也運用漫畫手法,使生活案例簡單易明、趣味盎然,增加閱讀吸引力。失智症者跟我們相同都是人,也是一個「有自主性的個體」,從現在開始,我們不能再把失智症者看作是生病的人,而必須要他們忍耐著無法做自己想做的事,他們能自己完成的事,我們就不應該剝奪!

 

很高興看到這麼棒的書在臺灣問世,大家可以藉由書中內容的學習,要相信失智症者有一個活下去的動力,並經由我們的陪伴,使他們可以活得像自己,活出本我,把原本的生活重新找回來。

 

財團法人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名譽理事長 涂心寧

 

 

序言

 

過去,人們因為對失智症的不了解,以及照護資源的不足等,大家理所當然地想盡辦法束縛失智症患者的身體,或是施予語言的威脅,以各種非人道的方法對待。隨著時代發展,人們才漸漸開始摸索出重視患者生活與個人特質的照護方法,但是,對於一般多以協助者角度出發的做法,仍存在許多值得我們省思的地方。

 

現今,患有失智症的人不再只是被動的角色,他們本身也開始試圖傳遞出各種訊息,希望創造出一個社會,能讓人們即便罹患失智症後,仍能持續過著有希望與尊嚴的生活。

 

隨著先進醫療技術的發展,人類如今克服了曾為不治之症的癌症,連長壽基因都即將掌握在手。而在長壽社會中,失智症已成為人人都可能發生的狀態。失智症面臨的課題在於,如何在人生最後的時光仍保有人的尊嚴生活下去,這也考驗著照顧者(家人、護理人員、照護機構等等)的觀念革新。傾聽失智症當事人的心聲,不只是為了患者,也是為了我們自己。如果照顧者透過非身體約束的照護技巧,能讓患者在醫院接受適當的治療,在家裡也能生活得快樂安逸,這對照顧者而言就是莫大的鼓舞,也能建立自信與專業。

 

本書將介紹透過「傾聽想法」、「收集資訊」、「發現需求」三步驟,實踐以人為本的照護方法。透過這樣的照護方式,能反映出失智症患者真正的想法與意見,這不僅是期望讓這些人恢復身心,也希望促進他們提高生存的意志。另外,還會具體介紹經驗豐富的失智症照護專家們的實踐過程,全部都是可以立即活用的技巧。

 

書中也收錄了許多失智症患者在看診或住院時的感受,以及他們在面對生活驟變、承受社會眼光等時刻的想法。希望各位閱讀後,一定要回想看看自己的經歷,以此思索自己究竟是如何看待、對待失智者。

 

為了讓失智症患者平靜度過生活,也希望恢復而不是奪去這些人的能力,我們應該怎麼做?身為一位護理師,身為一個人,讓我們一起來好好思考吧!從各位每天的實踐中,我們將持續改變失智症照護的歷史。

 

日本濱松醫科大學醫學部護理學科教授 鈴木Mizue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7424636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32
    • 商品規格
    • 16開19*26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10/02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