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手帳展

背痛怎麼辦 真的需要手術嗎? 外科醫師不讓你知道的十大秘密

  • 79 277
    350
  • 分類:
    中文書醫療保健疾病百科外科/骨科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簡志龍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健康希望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8/08/01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邀您同遊解憂秘境!

內容簡介

淺顯有趣且有四百篇證據的背痛故事與教戰手冊,讓病家不再盲從恐慌,做出最明智的抉擇,付出最少代價康復。

本書是一本引人入勝的書,儘管本質是嚴謹的實證醫學,透過通俗的有趣故事為嚴重慢性背痛病人與家屬解開迷惑:

1. 為什麼華爾街警告民眾注意「背部手術泡沫」?
2. 美國背部手術花費450億美元,到底有沒有效?
3. 臺灣的背部手術有浮濫嗎?
4. 背部手術可能越開越糟嗎?
5. 使用微創手術會更好嗎?
6. 骨泥注射有效嗎?
7. 不手術,保守療法有效嗎?
8. 硬膜外注射是什麼? 對於嚴重背痛有用嗎?
9. 什麼是脊椎外科醫師不想不願不敢告訴你的秘密?
10. 椎間盤脫出能縮小自癒嗎?
11. 核磁共振影像對於背痛診斷可靠嗎?
12. 醫師的診斷精確嗎?
13. 復健有效嗎?
14. 按摩整脊有效嗎?
15. 針灸有效嗎?
16. 吃藥安全嗎?
17. 高頻熱凝治療有效嗎?
18. 我該等待多久不好才去開刀?
19. 醫師告訴我需要手術時我該注意什麼?
20. 外科醫師會濫開刀嗎?
21. 手術的風險與後遺症有多少?
22. 手術後不好怎麼辦? 要再開刀嗎?  
23. 再開刀有什麼風險?成功率如何?
24. 什麼是「背部手術失敗症候群」?
25. 什麼是「硬膜破裂症」?  
26. 什麼是「馬尾症候群」?
27. 脊椎手術的中風、死亡、出血、感染、失明等後遺症機率多高?
28. 什麼是「術前九問」?
29. 什麼是「背部手術決策樹」?
30. 如何順利輕鬆邁向康復之路

作者

簡志龍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士,美國哈佛大學碩士,英國亞伯丁大學博士班,臺灣大學EMBA企管碩士。曾擔任台中榮總家庭醫學主治醫師,台中榮總埔里分院醫療部主任,瑞士諾華藥廠醫學部長,獲行政院衛生署衛生獎章及為民服務品質獎,台灣家庭醫學會奉獻獎,行政院榮民輔導會傑出醫師,現任台北市師大樂活診所主任醫師,專長系統性疼痛、肩頸背腿痛,硬膜外注射。著作有「律動療法」,「水平律動療法」。

目錄

引言:醫師不是神,沒有零風險的手術

第一篇 背痛怎麼辦?
第一章 背痛人人有
第二章 背痛手術越開越糟?

第二篇 背痛診斷精確嗎?
第三章 外科醫師不告訴你的第一件事:核磁共振影像,常不可靠
第四章 外科醫師不告訴你的第二件事:背痛診斷困難,常不精確

第三篇 真的需要背部手術嗎?
第五章 外科醫師不告訴你的第三件事:背部手術浮濫,常非必要
第六章 外科醫師不告訴你的第四件事:廠商常勾結醫師做不必要的手術
第七章 外科醫師不告訴你的第五件事:經過專家審核,手術可減少一半以上

第四篇 術後問題知多少?
第八章 外科醫師不告訴你的第六件事:背部手術後併發症很多
第九章 外科醫師不告訴你的第七件事:背部手術後有許多後遺症
第十章 外科醫師不告訴你的第八件事:背部手術常失敗而需要再開刀

第五篇 背痛能不術而癒嗎?
第十一章 外科醫師不告訴你的第九件事:椎間盤突出會自行吸收消失
第十二章 外科醫師不告訴你的第十件事:保守療法與外科手術效果沒差

第六篇 不手術怎麼辦?
第十三章 不開刀的保守療法:多元介入法
第十四章 舒腰奇針:百年療法方興未艾 

第七篇 何時手術?如何決策?
第十五章 何時應該手術?
第十六章 邁向康復之路 

附錄 1:背痛嚴重度量表
附錄 2:漸進性肌肉放鬆法 

序/導讀

推薦序

「美國現在一年要花860億美元來治療背痛,但研究卻發現沒有證據顯示這十多年來花那麼多錢,民眾有變好。這些年治療背痛像星艦迷航一樣,因為人們相信一定要做點事。但事實是時間常是最好的藥,多數人在某些時間會有背痛,但九成病人在數週內可以自己恢復。」~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

「令人驚訝的是有那麼多證據顯示脊椎融合手術沒用,然而外科醫師仍然照開….原來當中唯一沒有獲利的只有病人一方。」~美國達特茅斯學院骨科主任米薩索艾醫師

「利益動機一直浸蝕脊椎手術標準、鼓勵醫師過度手術及研究者做出有偏見的結論。」~賓州大學脊椎外科醫師維勒

「不幸的是背痛診斷經常不確定,部份原因是由於症狀重疊,部份是由於解剖位置與影像發現只有弱相關。所以高達85%的下背痛病人無法下出一確定的診斷。」~美國華盛頓大學迪亞醫師

「手術比保守療法更容易增加失能、麻醉藥物使用、請假天數,並降低返回職場的機會。」~美國辛辛那提大學醫院阮倉醫師

「我們無法得到結論到底是手術或內科療法較好,因此也沒法推荐新的臨床指引。然而,要注意的是外科手術個案有10-24%比例的副作用,而非手術個案沒有。並沒有發現外科手術有明顯的利益。」~考科藍醫學證據機構

作者序

醫師不是神,沒有零風險的手術
現在慢性背痛接受脊椎手術的病人越來越多,病人與家屬常很猶豫害怕,想要知道 :   真的需要手術嗎?
手術後會更好嗎還是會更糟?
不手術會不會更壞?不手術能好起來嗎?
手術有那些危險與併發症?
我可以晚點再手術嗎?
我這種年齡與疾病能手術嗎?
還有一群是術後問題重重的病人,他們的問題則是:
為什麼手術後我的問題又出現?
為什麼仍然疼痛不舒服?
醫師叫我再開刀好嗎?

病家十分困惑卻得不到完整的答案。我在門診被問到太多這類問題,問題複雜無法一一回答,這本書就是我研究多年後獻給病人與家屬的完整答覆。

背痛是人生課題

背痛是人生必須接受的課題之一。在門診我看過無數背痛病人,甚至自己也有數次嚴重背痛。病人可能休息吃藥就好,也可能開刀而好,但也有許多人術後沒好,疼痛難耐,更有些人開刀多次仍問 題重重。我很佩服那些去開刀病人的勇氣,也理解他們手術的動機。但是對於為什麼許多人手術後結果不理想卻深感困惑,常想這些人如果當初不開刀會怎樣?舉二個我病人的實例。杜先生30歲時因為背痛接受第一次脊 椎融合術後,一平躺床就疼痛難奈,從此都睡椅子,8年沒有上床,後來找另一位醫師將固定釘拿掉後才好些,但椎間盤突出又犯,又手術二次。現在不到 40 歲已經開四次刀而痛苦還沒解決。賴小姐 38歲時去接受5節脊椎固定術,術後卻只能臥床疼痛難奈,只好又去求助另一位名醫再手術一次,術後能下床走路,但左腳卻萎縮且 完全不能碰,一碰就痛,她痛到憂鬱想自殺,醫師說再開刀,她卻怕死了。
 
國外也是如此。像高爾夫球名將老虎伍茲一直世界排名第一。直到2014年 4 月因為「椎間盤突出」接受微創手術後伍茲表現一 墜千里。當年 12 月記者會,39 歲的他承認已接受3 次背部手術,幾乎只能勉強走路,並說不知道背何時才能恢復重返球場。(CNN Library, 2015),第二年 10 月他的世界排名已落至第 310 名。事實上一開始對於伍茲如何治療,內外科醫師就有嚴重的爭議。我的問題很簡單,杜先生、賴小姐、伍茲如果不手術結果會不會更好?人生的無奈在於無法重來…, 但到底是開刀或者不 開刀較好,在臨床上 有許多選擇不開刀的 病人可以當對照,在醫學文獻上,也有很多比較的實驗研究可以參考。剛開始只是內科醫師的好奇,想要瞭解這個「醫療選擇」的簡 單問題,沒想到問題複雜,資料繁多,匆匆已經 3 年。令我瞠目結舌的是其中竟然隱藏許多外科醫師不能說的秘密。我因此決定寫一本透視內幕的書來讓準備接受背部手術的病人與家屬參考。

講實話掀內幕免不了得罪人,許多脊椎外科醫師都是同學、同事或好友,絕大多數是敬業樂群、醫術高超、仁心仁術的醫師,所以在寫此書時常掉入天人交戰、猶豫躊躇的心境,怕傷害我敬愛的 外科朋友,更怕背痛病人或家屬因過度解讀,耽擱他們的病情。但是病人與家屬有知的權力,尤其是在做侵入性、影響深遠的 重大手術決定;二來我陳述的已經是歐美社會與醫界媒體這二十年來的共識,本書的引述都有嚴謹的資料佐證,共超過 410 篇文獻。 盼望讀完這本書能讓病人與家屬充分瞭解背痛的治療方式及手術的利弊以便做出明智的決定。

..其實這幾年來西方醫界也開始反省脊椎手術是否過頭?好處是否超過壞處?最有名的是澳洲雪梨利物浦醫院的骨科醫師伊安哈里斯,他一生開過許多脊椎手術,但寫了一本書 -「手術,終極安慰 劑」。他說:「很多原因醫師都做脊椎融合手術,最常見就是腰椎 退化情況,然而卻很少證據顯示融合手術對於背痛有效。手術非常 昂貴,一個案僅植入物就要好幾萬元,但卻常有許多併發症而需要 再度手術,死亡率增加而且脊椎還常不融合。」(Ian Harris, 2016) 哈里斯醫師整本書在反省外科手術是否真的有用,或只是假 像的心理安慰作用?在書中他說「手術常是好處少而風險高,但醫師與病人常因為『安慰劑效應』,而高估手術的真實效果。」(Ian Harris, 2016) 外科醫師都自己認為手術只是終極安慰劑,我們內科醫師還能說什麼?雖然我不茍同背部手術只是安慰劑,但手術也絕非背痛的終極武器,讀了本書你就會明白手術的極限與問題。

..我在榮總時的病人有各式疼痛病人,背痛病人更多,不比手術醫師少,多數是沒有手術的病人,但有許多則是術後沒好或更嚴重不知所措的病人。病人與家屬有許多問題與困惑。他們信任我,或許是認為 我比外科醫師更瞭解他們,也比外科醫師更中立,較少本位主義,沒有利益衝突,對於背痛的瞭解層面更廣不僅限於手術領域,這使得我更有資格來回答這些問題。太多病人與家屬有同樣的問題,我無法一一回答,這是我寫本書的動機。本書會揭發某些白色象牙塔中陰暗的角落,告訴讀者外科醫師不肯、不想、不敢告訴你的十件秘密。

簡單來說,如果你尚未開刀,一定要先讀本書,本書就是為了那些背痛準備接受脊椎手術的病人與家屬,提供正確的脊椎手術資訊與知識,以做為手術或不手術的決策參考。如果你已經開過刀但仍問題重重,更需看此書。它會讓你澈底瞭解背痛的本質、醫師的想法、手術的問題,是否需要再手術及如何再恢復背部的健康。但是請切記,本書傳達的是理性實是求是的精神而非盲從,有許多情況手術是絕對必要的(如外傷骨折、腫瘤、失禁的馬尾症候群、嚴重脊椎狹窄、不穩定的脊椎滑脫等等),也有一些情況手術是相對有利的,如情況持續超過一年以上的椎間盤突出等,請讀者留意自己身體的變化、手術的適應症並善用你的判斷力。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8981652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175
    • 商品規格
    • 23*17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