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好好療:從新生兒到失智老人、從情緒問題到重大疾病的有效解方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你常常睡不好?
感到壓力山大,而情緒低落?
或是一天到晚擔心一些結果不確定的事!
利用音樂搭配活動,可以讓你有效的化解或是減緩情緒上的種種不快。
以睡不好為例,邊睡邊聽交響樂是好主意?
其實最能助眠的聲音之一是白噪音。所謂的白噪音是指在可以被測量的範圍內,頻率保持一致的聲音,例如:海浪聲、雨聲⋯⋯等等。根據研究指出我們在睡眠時後的呼吸頻率大約是每分鐘十八次左右,而這個頻率又剛好是海浪拍打的頻率,所以當我們能夠找到類似這個速度的音樂,可以很自然的放慢我們的呼吸進而讓我們感受到放鬆以及準備進入休息的狀態。
因此,如果你要選擇音樂來助眠,可以注意歌曲裡的樂器配置、和弦編排不要太複雜,旋律盡量簡單並且重複性高,盡可能不要有太多無法預期的聲音。一把大提琴加上一台鋼琴,或者只有鋼琴一種樂器,都是比較好的選擇。
當然,如果你的失眠問題真的很嚴重,那透過作者在網上推介的引導活動,會有更好的效果。
音樂除了可以幫助你入眠,也可以減少壓力。文獻告訴我們,在放鬆舒壓的音樂中,適合使用持續且穩定且較慢的速度(bpm50 - 80),音樂是可被預期的、旋律的變化較少、音域範圍較小、很少的音樂動態的變化、有很有支持力的低音、大部分的音樂採用連奏的方式、重複主題,例如:Peder B. Helland 的 You & Me,這首曲子。
音樂是如何對人類的情緒產生影響,以至於我們有必要進一步探索他的用法?電影配樂家John Powell說:「當我們即將聽到熟悉樂曲中最喜愛的片段時,大腦有個稱為尾狀核(caudate nucleus)的部位,就會變得十分活躍。這部分的大腦跟我們想要的事物有關。在這段懷抱希望的期間內,身體會釋放多巴胺,而這是由我們在即將聽到喜愛的樂段前,較 平淡的那個部分所觸發的。」-
回想一下聽到喜歡的音樂時,是不是常常在這一首歌曲中有某一段是特別喜歡的,例如:可能在要進入副歌時,那些愉悅、感動、激動和期待的感覺。John Pwell在書中提到的,如果你需要血清素、多巴胺這些物質來調適自己的時候,聽聽喜歡的音樂,這些大腦需要的快樂物質會在腦中產生,即便我們只是在腦中哼唱或想像這首歌曲,都有相似的功能。
所以當我們有了豐富的音樂庫、能夠隨時在需要調節的時候提取出最適合當下的音樂,就很有可能達到這樣的平行狀態。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建立一個音樂清單,不只是用記憶中喜愛的歌曲,我們將這些歌曲記錄下來,幫助我們更清楚的知道有哪些音樂可以被我們使用。
而使用音樂的方法,除了當背景音樂外,把音樂當主角,聽聽看聽到音樂的什麼細節,有鼓聲嗎?歌詞唱了什麼呢?這裡變慢了嗎?可以讓我們回歸到音樂本身,讓我們從單純的、專注的聆聽音樂這件事,擺脫對未來不確定想像的擔心。
本書特色
協助你建立音樂清單,調整情緒
要用音樂來調理情緒上的問題,問題是音樂哪來?本書除了提供你方法以建立清單,也以QRCode的方式,提供範例曲目。
搭配活動,讓你建立情緒的安全地
單純聽音樂,很爽;但是如果要處理情緒問題,稍有不足,要搭配相關的活動。本書介紹大量與音樂搭配的活動,改善你的情緒問題。
提供分析情緒問題的方法,再對症下藥
如何查覺壓力?什麼是壓力?如何利用憂鬱指數?要解決情緒問題,首先要有科學的方法察覺這些問題,然後再搭配合宜的音樂及活動,加以解決。
名人推薦
專家推薦
生活中感受音樂的陪伴是件療癒的事,生命裡找到適合的方式觀照自己是舒服的事,音樂與人的關係緊密相連,用開放的心來看待音樂的多元讓我們更有彈性!——臨床心理師/藝術治療師 林婉婷
由北一女中考入陽明大學醫學系,從此展開了探討生命奧秘的醫學生涯!任職眼科醫師近40年,理解了眼睛是各種生理疾病的窗口,但醫師對許多疑難雜症也常有無力感!
次子(育衡)17歲去美國學作曲,念完大學又渴望去日本學習音樂治療!音樂治療要學醫學、心理學、精神病學及各種發達障礙疾病。要學樂理,樂器演奏,和音樂治療的理論和實務。實在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
因為育衡的緣故認識了二位作者及其所屬的「樂無休止」優秀的音樂治療團隊,治療師們都很專業而親切!深深令我感動,我相信未來社會的健康幸福,需要更多音樂治療師的服務與教學!
由衷祝福大家——眼科醫師 賴麗卿
如果將音樂比喻為食物,那音樂治療師就好比營養師。您可以在書中認識音樂對身心靈的幫助。推薦給想學習更有意識的為自己選擇音樂、聽音樂、用音樂讓身心靈更加健康的人!——Queens University of Charlotte音樂治療系助理教授/音樂治療師 陳譽齡
兩位作者細心專業的介紹,讓讀者們更理解音樂陪伴的重要性。透過自己選擇的音樂清單,來支持我們的情緒起伏,也許減壓、也許提升精神、也許舒緩心情。音樂不知不覺成為隱形的好夥伴、好朋友,在生活中細細傾聽及訴說我們的感受及狀態。
藉由此書,邀請大家好好運用音樂陪伴自己的心、情!——墨爾本大學音樂治療博士生/音樂治療師 賴欣怡
目錄
序 音樂的多樣化豐富了我們的人生/廖珮岐
序 走入奇妙的音樂世界,尋求身心靈的依託/李一萱
第一部
音樂治療的理論及簡介
音樂與人的起源
Chapter 1音樂治療理論
歷史發展
定義來源
美國音樂治療定義
澳洲音樂治療定義
英國音樂治療定義
因應風俗民情文化背景的改變
真的有音樂處方箋嗎
音樂治療與音樂教育
在家可以自己做音樂治療嗎?
音樂治療沒有處方簽,可依狀態調整
音樂治療的學派有哪些呢?
音樂治療常見族群
兒童
青少年
成人
長者
Chapter 2 音樂治療的音樂應用
音樂元素
現場音樂與錄製音樂
音樂治療活動的介入方式
被動式音樂療法
主動式音樂療法
樂器、人聲、即興音樂成為互動媒介
音樂治療實務故事分享
早期療癒:自閉症
學齡兒童:高風險家庭
青少年:大學生族群
成人:矯治機構毒品受刑人
長者:失智長輩與主要照顧者支持性團體
第二部
如何用音樂陪伴自己
Chapter 3 音樂可以怎麼用:日常生活的音樂清單
廣泛的嘗試聆聽不同音樂
建立一個音樂清單,依照心情或情境分類
音樂清單範例
Chapter 4 覺察壓力與減緩焦慮的音樂日常
如何覺察壓力?
三階段適應症候,面對壓力因人而異
警戒階段
抗拒階段
耗竭階段
積極調適壓力,降低負面效應
壓力與焦慮的關係
你也覺得焦慮嗎?
「焦慮」是個壞東西嗎?
「焦慮」與「恐懼」
「焦慮」與「身體」
實際案例分享
治療師的自我體驗
如何挑選適合的音樂:專注呼吸、專注當下、專注音樂
活動指南:用音樂清單來陪伴自己的焦慮
Chapter 5 排解憂鬱的音樂日常
憂鬱與憂鬱症
實際案例分享
治療師的自我體驗
檢視你的憂鬱指數
憂鬱自我評估量表
如何挑選適合的音樂:將音樂轉化成支持與滋養,可有效減緩憂鬱狀態
活動指南:
1.播放符合當下狀態的音樂,跟著音樂律動與哼唱
2.歌詞改寫
Chapter 6 幫助睡眠的音樂日常
失眠是什麼?
實際案例分享
治療師的自我體驗
如何挑選適合的音樂:翻來覆去睡不著,節奏平穩及旋律重複性高的音樂,讓您安穩入眠
活動指南:感謝身體一天辛勞,跟著引導練習放鬆
後記/當語言無法表達時,音樂可以做到
序/導讀
作者序一
廖珮岐
音樂的多樣化豐富了我們的人生
對於音樂,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一套見解,從不同的角度看世界,總是會出現其他火花,音樂也是一樣的道理。音樂在生活中的角色可以有很多種,這本書裡想跟大家分享的,雖然不是我們工作時的全貌,但也是我們平時工作及在生活中的一些經驗。
本書在一開始,跟讀者們簡略的介紹了音樂治療,身為一個音樂治療師,能夠有機會分享音樂治療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第二部分我們分享音樂在生活中的運用,記錄的並非音樂治療,寫下這些經驗也不僅只是在告訴大家這是一個很棒的音樂使用說明書,只是想給大家一點從我們的某個角度看見的音樂,所以也歡迎讀者跟我們分享您的心得。
如同我說的,音樂可以有各種不同的角色出現在生活裡,它不是遙不可及,也不是必須會樂理、學過音樂才可以擁有的,音樂就是一個很自然在我們生活裡存在的元素,在各式各樣的地方會與它相見,在各種場合都可以聽見音樂的蹤跡,除此之外,音樂所呈現出來的多樣化更是豐富了我們的人生。
面對音樂產生的各種感受,可能感動、可能悲傷、可能緊張等,也可能有一些連自己還沒有發現就被音樂感染了。藉由這本書,期待能讓讀者好好的感受音樂,好好的將自己與音樂安處在當下,細細的品味音樂帶給我們的樂趣及感受,讓音樂成為陪伴我們度過難關及各種美好的夥伴。
這本書跟我以前出版過的其他書都不太一樣,以前的書比較著重在親子教養,而回台灣到現在十年,在各個領域深耕了一陣子,不敢說有豐富的經驗,只是慢慢開始有了想分享其他東西的想法,雖然寫書對我來說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寫作當中也常常因為對自己產生的質疑而卡關。
很感謝編輯願意跟我們從零到有一起產出這本書,願意在不知道我們會寫出什麼東西的狀態下相信我們。雖然產出的東西不盡完美,但真的花了我們很多時間來完成。謝謝跟我一起並肩前行的李一萱音樂治療師,毫不猶豫的答應了我的邀約,在互相支持下一起完成,再一次讓我感受到合作的美好,也感謝所有在我寫作這本書的路上給過我鼓勵、支持及鞭策的所有親朋好友們。
最後,再一次強調,這本書只是呈現出我們的經驗,沒有所謂的最好,每個人適合的方式不同,這只是在音樂的廣大世界裡的一小部分而已。如果您可以從中得到一點不同的想法,這本書就起了最大的作用。
作者序二
李一萱
走入奇妙的音樂世界,尋求身心靈的依託
這本書終於接近完成的狀態連我自己都有點覺得不真實,首先要謝謝我寫書的夥伴兼同事好友珮珮,沒有她的提議邀約,就沒有這本我自己不可能完成的書。過程當中充滿許多轉折,不管是興奮期待、懷疑、焦慮、害怕、抗拒、生氣,好像透過寫書的歷程,讓我看見著許多自己隱藏的部分。
謝謝身邊許多知道我在寫書的同事、朋友、家人們時不時的關心和給予建議,雖然我常笑說寫書進度就像研究生的論文一樣,千萬不要問;但沒有他們的支持、提醒、無形中的鞭策,我可能會還選擇躲在某個懷疑自我的信念底下不肯往前。
寫這本書沒有特別遠大的意念和想法,單純想要將自己這幾年臨床上的一點點經驗分享給更多的人。在平常演講時,很多人展現出對音樂很有興趣且想更知道怎麼使用在自己或者他人身上,也看見許多在音樂治療課程中被協助、支持陪伴的人,希望能將這些故事、觀念分享給正在閱讀的你: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請試著透過本書找尋到最適合自己的音樂陪伴方法。
最後,帶著一點點的愧疚要大大的感謝對我們不離不棄、軟硬兼施到最後無計可施的編輯方大哥,從一開始與他洽談出書計畫、交出大綱、中間經過不可勝數的拖稿時間到最後校稿、完成,整個過程都很不可思議,身在當下是非常痛苦煎熬,但現在往回看好像又能一笑帶過,感謝自己和夥伴沒有放棄,也感謝所有參與幫助完成這本書的你。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