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新三角關係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1個人喜歡
  • 9 198
    220
  • 分類:
    中文書醫療保健醫療人文醫療管理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楊啟正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繪者:陳俊言 追蹤 ? 追蹤繪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繪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大塊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1/06/30

出版情報

醫藥內幕知多少 別再吃下不該吃的藥

2011/08/08 根據《2014180258722》(聯合報)一書介紹指出,國人用藥量是世界數一數二的,身體一有點狀況就趕緊吃藥,每年光是健保藥就吃掉1300億元,平均每人每年藥費近6000元!吃這麼多藥,但用藥習慣差、用藥常識不足,致使國人洗腎率居全球之冠,可說與用藥不當有密切關係。吃藥可以治病,但用藥不當也可能致病! 生病了到底要不要吃藥?哪些常見的藥品,是可以安心使用?小編認為,除了求助專業醫生看診或聽別人道聽塗說外,不如靠自己,多增加一些用藥知識,可以讓自己減少吃錯藥、或是吃了不必吃的藥的機會。這時,參考書市上一些「醫療保健」書籍,將有助於讀者正確的用藥觀念。 除了《藥安全》由聯合報系邀請國內醫療院所、社區藥局專業藥師撰寫、諮詢,是一本醫師沒時間在門診時告訴你,值得參考的好書外;《2014150318531》(推守文化)作者Drugs從事藥師工作十多年來,本著專業,他就發現網路上的錯誤資訊真的太多了,素人網友亂亂推、電視又亂亂講,更有一些所謂「藥學專家」只會瞎扯蛋。所以他在本書中,即提供了52則正確的用藥知識,想告訴消費者一些自保的方式,至少不要被騙得團團轉。例如在「原來黑心藥局要這樣賺」文中,告訴讀者到藥局買藥,要看清楚拿藥給你的到底是不是藥師,因為可能只是個想賺錢的助理小姐而已,在銷售導向下,讓你吃了不該吃的藥;健保處方箋給付每人藥錢66元,黑心診所用分裝藥摳藥錢,推薦自費藥再賺一筆;「感冒真的熱熱喝,快快好!」含有一顆檸檬的維他命C,對付感冒快又有效?其實維他命C一碰到熱就會被破壞,熱水裡的維他命,能真正被人體吸收的量,實在是低到不行,不如直接喝「新鮮」檸檬汁,還比較有意義……這許許多多的用藥知識,真是讓小編看得心驚膽顫,原來有這麼多一般人不了解的黑幕,而這不正是我們這些消費者最需要的自保手冊嗎? 日本頂尖腦神經外科名醫岡本裕也說:90%的藥都不能吃,因為藥物就等於毒物。很多藥只是暫時緩解症狀,其實根本不能治病,長期吃下來只會讓你的身體愈來愈糟!他在《2014110525252》(平安文化)就直言,只有極少數的善良醫生會在治療患者時盡量不使用藥物。這種特立獨行的醫生非常了解藥物是兩面刃,所以只會在「情非得已」的時候,才開必要性最低限度的藥方;另一本《2014120037196》(漢宇國際)作者雷.D.斯全德也從醫30年,他認為在大部分情況下,用藥應該是最後手段,而非首要的選擇。所以在本書中他旨在告訴讀者──如何用藥才能遠離藥物副作用。 這幾本關於用藥內幕的「醫療保健」書籍,會讓讀者真切的體會到用藥不當及缺乏知識的可怕,所以為了自身及家人的健康著想,實在有必要隨時更新用藥的常識。但基本上,小編還是認為,最好的身體是不吃藥,藥吃得愈多,自癒力就愈低,更容易生病!但如果真的感冒生病了,還是要適時的求助醫生,並服用經過專業藥師開的處方藥,才能真正藥到病除。 *文中圖片,由聯合報提供,出自《2014180258722》。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很多醫病糾紛,並非醫療人員有心的「錯」;也不是病人或家屬無理的「怨」;而是彼此的想法與心情,常常沒有交集!大部分的時候──

醫療人員容易卡在:立意是良善,但表達卻令人意外!
病人或家屬常卡在:總是說自己在意的事、情緒的困擾,而忽略了醫療人員的專業訊息!

這樣的「各說各話」,就成了醫病溝通的主要障礙。

楊啟正教授出這本書的用意,在於這幾年來,當了臨床心理師、成為大學教授,心裡深深地覺得:在醫療工作中,被關心的不應該只是「疾病」、「病兆」,更重要的是生病的那位「病人」、還有「他的家屬」。臨床心理師,這個角色的責任與使命感,讓楊教授更在意要怎麼做,才能讓求醫的病患及其家屬,和醫療人員之間,做無障礙的良性互動與溝通。

本書從臨床上最常發生,醫病溝通的10個大盲點:沉默、承擔、支持、再保證、自覺、眼神、引導、態度、傾聽、自我揭露;置入於案例故事中,和讀者分享易讀懂的溝通技巧。通常在醫療院所中,當病人有情緒行為問題,或某些精神疾病時,就需要臨床心理師的介入幫助。

這些年來,楊啟正教授屢屢看到醫病溝通不良的現象在醫院中發生:一位好的醫護人員,卻被病人誤解;一位認真想幫忙病人快點好起來家屬,卻被認為是在找麻煩。

其實最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如果可以在醫病溝通的過程中,有一位臨床心理師,當做是彼此的橋樑。如此一來,即可有效地解決醫病溝通的困難,也不會花費其他醫療人員過多的時間。

因為臨床心理師在醫病溝通的過程中,扮演著相當特殊,且有正面實質幫助的角色:醫病溝通的推手,客觀的第三者。

臨床心理師的訓練是以「心理學」為主,並非是「醫學」。

也就是說,身為臨床心理師,就像一般人一樣,沒有太多的醫學訓練背景,反倒有很多的機會成為「病人」的角色。而這樣的角色,使得臨床心理師相較於其他醫療人員,更容易以「病人」的角度,來理解病人在醫病溝通時內心的需求與想法。

名人推薦

心理學權威教授們看這本書:

在我四十年教學的學生當中,啟正的善體人意與溝通效能是數一數二的;所以他能很有效率、主動的因應醫病雙方需求,提供服務。

-吳英璋 / 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 前台北市教育局長

不良的醫病溝通,非但無法治癒病人的「生理問題」,反而衍生出不必要的「心理問題」,甚至引起不必要的醫療糾紛。

-花茂棽 / 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兼臨床心理學組召集人

「溝通技巧及態度」是各國的醫學教育委員會,所公認的醫學教育必備能力;不論在醫學院求學期間或畢業行醫之後。

-葉炳強 / 輔仁大學醫學系主任.耕莘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主任

醫病溝通過程中,醫療人員傾向把「病情重點」,在跟病人解釋過就行了,而忽略了病人或家屬不斷反射出「現在,到底病是怎樣了?」的焦慮心情。

-黃勝堅 / 台大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外科助理教授

編輯推薦

話說回來,還真該感謝當年南部那位看過敏的「名醫大人」,要不是他「污賴」這本書的作者,說他鼻子過敏一直沒好,是和人打架的後遺症,嚴重害作者幼小心靈受創,作者就不會為平反,而立志當個「臨床心理師」了。

台大心理系教授、前台北市教育局長吳英璋說:「在我四十年教學的學生當中,?正(這本書的作者啦)的善體人意、與溝通效能是數一數二的!」四十年教學的學生當中耶?可見咱們這作者果然是有好幾把刷子的。

楊啟正教授本人,講話超幽默,四兩撥千金功力一把罩,想想看嘛,要穿梭在「有溝沒有通」或是「劍拔弩張」的醫病關係中,當個客觀第三者、扮好醫病溝通推手的臨床心理師,讓醫護人員、病人和家屬,溝通不打結;真不是普通一般人能幹的事!

病人或病人家屬,這種身分雖然沒人愛,可是,人吃五穀雜糧誰敢打包票自己是不會生病的?與其抱怨聽不懂醫護人員到底在說啥?還不如多了解一下彼此溝通的盲點在哪?醫護人員、病人或病人家屬,只要是人,事多煩雜,將心比心,誰會沒有情緒呢?

生病拋錨了,除了找醫生治病外,如能更懂得醫病之間的互動,還是對自己健康是有幫助的啦!是好書,才推薦分享喔,是說真的!(文/大塊文化小編一名)

目錄



完整醫療服務,必須是身心不可分的「整體」/ 吳英璋
提升醫病良性互動與雙贏 / 花茂棽
醫病溝通技巧及態度,是醫學教育的必備能力 / 葉炳強
同理心、傾聽、說明、接納與引導 / 黃勝堅
你以前一定被打過 / 楊啟正

緒:關於臨床心理師
醫病溝通推手,客觀的第三者

第一章:真正焦慮的是誰
影武者
第二章:傾聽治療
寫字板
第三章:抽考醫生
誰比較行
第四章:現在,到底病是怎樣了
一直問、一直問
第五章:重點,不是疾病本身該如何處理
只記一件事情
第六章:你的眼神在哪裡
三色游移
第七章:討一個「病名」
你在打發我嗎
第八章:謝謝你陪我
尷尬的一片死寂
第九章:幹嘛再聽你談下去
罪惡感
第十章:「自我揭露」的同理心
悄悄話
後記:良善的意外

序/導讀

推薦序1

完整醫療服務,必需是身心不可分的「整體」

  在我四十年教學的學生當中,啟正的善體人意與溝通效能是數一數二的!

  這項特徵,於臨床實務工作場合尤其明顯,打從到醫院見習的第一天,他就充分發揮這項天分,在很有限的時間裡,與醫師、護理人員、指導他的臨床心理師、其他醫療伙伴、還有病房與門診的清潔人員等等,建立很不錯的「關係」。

  因此他不只是由見習、實習中,學習臨床心理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還能很快地瞭解醫療團隊中其他專業領域的專長,以及醫療場域中服務患者的環境條件,所以他能很有效率地注意到工作伙伴們、可以由臨床心理師提供服務的需求,而更重要的是,他能主動的符應需求提供服務。

  人與生活環境是無法分開的「整體」,而一個人的身、心更是不可分的「整體」。強調科學取向的醫學領域在研究與應用上為了便於入手,將身、心分開來處置,然而任何一位患者都是身心統合的整體,也是與其環境(含家人、親友) 的整體,所以完整的醫療服務必需是以這種「整體」作為基礎的出發點。

  啟正以十個臨床案例的真實服務歷程,說明加入了心理層面的醫療服務功效及其操作的原則及具體作法。他一再強調這並不需要額外花太多時間,重要的是「整體」的觀點與關懷的心,我的臨床工作經驗亦支持他的強調。

  這本書分享的是啟正設身處地站在「病人」的觀點,醫療伙伴如何提供更有效、更符合病人需求的服務。啟正囑付我為這本書寫序,讓我有機會在出版前就能閱讀抽象的臨床互動經驗化為智慧的結晶,是種享受,更是種打從心底出來的喜悅與感佩。

吳英璋 / 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
前台北市教育局長

推薦序2

提升醫病良性互動與雙贏

  不良的醫病溝通,弄得非但無法治癒病人的「生理問題」,反而衍生出不必要的「心理問題」,導致不必要的醫療資源的浪費,甚至引起不必要的醫療糾紛。

  到目前為止,一般國人會去醫院看病,幾乎大部分是來自身體感到不舒服或出現症狀,明顯影響到日常活動的進行時,才採取的動作。

  「生理問題」的解決,是病人或其家屬尋求醫療幫忙,最主要的關注目標。事實上,第一線接觸病人以及其家屬的醫療人員,醫師與護理師,同樣的,也是以該問題 ─「疾病」,認為它是單一的問題,來處理,卻往往忽略掉病人以及其家屬當下,正承受著對該問題可能伴隨、或已伴隨而來,有關「人」的問題;亦即「心理問題」的另一困擾,以致於影響該醫療人員與病人、或其家屬之間的溝通與關係的建立。

  楊啟正教授,身為臨床心理師也是醫療團隊的成員,以他多年來在台大醫院神經外科醫療團隊中,診療病人的豐富經驗,透過實際接觸的臨床患者、家屬的經驗, 以相當流暢易懂的文字寫成這本書,說明「臨床心理師」在醫療團隊接觸病人與家屬,進行醫療活動時,如何運用其專長結合其他成員的專業,將容易被忽略有關「人」的問題,給予適當的關注與處置,藉以達到妥善治療病人及解決其家屬擔憂照顧等問題,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甚至回歸到病前水準的最終目標。

  基於該書旨在於,如何提升醫療專業人員與病患及其家屬間的良性互動,來帶動醫療活動的順利進行,達成雙方雙贏成效的目標,因此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讀者無疑是全面性的,不止包括書中的主角,醫療團隊的各方專業人員、病患、及其家屬,更涵蓋一般的大眾們。

花茂棽 / 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兼臨床心理學組召集人

推薦序3

醫病溝通技巧及態度,是醫學教育的必備能力

  醫療工作不僅需要很多不同專業人員投入,也需要病患與家屬的參與,以及系統與制度的運作。

  要維繫專業人員、病患、家屬的三角關係運作,「良好的溝通」是最重要的元素。因此,「溝通技巧及態度」是各國的醫學教育委員會所公認的醫學教育必備能力 – 不論在醫學院求學期間或畢業後。

  良好的溝通有很多好處,簡單可以歸納成下列八點:(1)能增進醫病關係;(2)增強診治能力;(3)協助醫療抉擇;(4)增進團隊能力;(5)增進團隊和諧;(6)避免緊張關係;(7)避免醫療糾紛;(8)減少醫療訴訟。

  既然「良好的溝通」如此重要,台上的老師該如何教導、台下的學生該如何學習,就是一門很大的學問。我自己在醫學系負責「溝通技巧」這一門課,深感老師如何能夠教好這門課程,提高學生的興趣並不容易,甚至困難重重。因為「溝通技巧」被學生視為「人文」、「通識」、「營養」的「軟性科目」,這門課不用背誦且容易及格,不像生化、解剖、生理、藥理等專業科目,因此學生們大多不積極參與。

  如何讓「溝通」這門課的內涵能與醫學接軌,且能有趣生動,教材的設計就很重要。楊啟正老師的大作「新三角關係」就完全符合這個基本要求,楊老師透過十個案例的故事,生動而有趣的把溝通的不同面相與影響元素,巧妙的隱藏在故事內,在每一篇故事後面也進一步深入淺出地把原則及要點逐一摘要出來,讓讀者能有興趣且印象深刻的看小故事學大道理。本書成功的把握了溝通的第一步:讓接受的一方願意打開溝通的管道。

  楊啟正老師秉持他在碩士、博士的治學嚴謹態度,並結合他豐富的臨床心理學經驗,完成這本重要的著作;本人樂意向各位讀者推薦此書。

葉炳強
輔仁大學醫學系主任
耕莘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主任
台大醫學院神經科兼任教授

推薦序4

同理心、傾聽、說明、接納與引導

  醫病溝通的過程中,醫療人員會傾向把「病情重點」在跟病人解釋過就行了,而忽略了病人或家屬「一直問、一直問」是反射了「現在到底病是怎樣了」的焦慮心情。

  楊啟正老師是我多年的工作夥伴,身為臨床心理師的他,在臨床工做上給予醫療團隊許多幫助,更重要的是,病人與家屬也因此而真正的受惠。與他多年的合作當中,不知不覺的受到他的淺移默化,感受到「溝通」實在重要;同理心、傾聽、說明、接納、引導等等技巧,應用在臨床實務當中受用無窮。

  楊啟正老師將他多年的溝通經驗,以小故事的方式呈現在書中;其中描述了病人及家屬常見的心理問題與情緒,許多狀況不是用藥物或者是安排檢查可以處理的,他們需要只不過是被關心與被理解。

  其中我特別喜歡的章節如下:

  第二章「寫字版」,描寫一位脊髓損傷女性病人的故事,因為氣管切開術無法說話、靠著寫字版溝通,需要無比的耐心與愛心:

  所謂「多給三秒鐘」:「等待」,絕非是要請醫護人員,像我們臨床心理師一般,一次至少要花個40-50分鐘,都要聽病人講述病情、心情轉轍;而僅是在與病人互動的過程中,請抓住「多給3秒鐘」的概念即可,請有耐心的用「心」傾聽!

  第四章「一直問,一直問」,呈現病人及家屬常見的焦慮,也是醫療人員常碰到的困境,文中告訴讀者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重覆一直問相同的問題:這樣的焦慮,有時是太過的擔憂,造成了一個令醫療人員聞風喪膽的結果,就是「重覆一直問相同的問題」。

  第六章「三色游移」,生動的描寫出加護病房中醫病互動的無奈:急於知道病情的家屬、工作繁忙的護理師;在那一個剎那,看見三種顏色:穿梭的白(醫師的白袍)、忙碌的粉(護士小姐的衣服顏色)、與不知所措的綠(家屬的隔離衣顏色),各自無交集的在游移著……大家都知道醫師護士都很忙!但是──第一印象的建立,絕對不會是在「要花那麼多時間」;反而重點應該放在,怎麼樣讓病人或家屬在「短短的幾秒鐘內」有好的感受、有受尊重的感受。

  第八章中「尷尬的一片死寂」,描寫加護病房中常見的情境—悲傷與沉默,其實這是溝通當中最難的一課,面對傷心欲絕的家屬,不同於一般醫護人員的迴避與冷漠,楊啟正老師選擇的是等待與陪伴:試著把沉默,也當做是一種病人或家屬與醫療人員的溝通方式,可惜大部分的醫療人員,只是把「沉默」當成「病人都不說話!」

  第十章「悄悄話」,描寫出加護病房中,面對生死決策的家屬之矛盾與衝突:既捨不得親人走、又擔心他受苦、想讓病人安詳的離開、又害怕市俗的閒言閒語,然而每一次的生死決策,無論對家屬或者是醫療團團隊都是「天人交戰」。其實:他們多多少少已經有了些想法與決定了!只是決定的過程是「痛苦」的,讓他們放不下。因此,不需要再把「傳達訊息,與說服他們做決定」當作是溝通的重點,而是單純的讓他們把情緒與放不下的感受能夠表達出來。

  我鄭重本書推薦本書給大眾讀者,同時也建議醫護工作專業人員或學生仔細研讀咀嚼,相信在醫病關係緊張的現在,將有助於醫病關係的改善及醫療品質的提升

黃勝堅
台大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台大醫學院外科助理教授

作者序

你以前一定被打過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次醫病互動經驗,是發生在大學三年級的時候。

  那時我在北部念書,由於我媽一直擔心我過敏的毛病,到了北部以後會更加嚴重,她很努力地幫我找到一個南部極有名的耳鼻喉科醫師,聽說他開的藥和治療方法,治過敏特別有效。雖然有點半信半疑,心想著:「過敏這毛病,有辦法根治嗎?」但是在我媽再三勸說之下,還是趁著放假的時間去看了這位醫師。

  那是間開在二樓的診所,空間雖然不小,但或許是因為醫師真的「太有名」,因此擠滿了人。我開始有點打退堂鼓:「我們回去好了,人這麼多,下次再來。」但是我媽堅持一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2132630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164
    • 商品規格
    • 15*20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