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1105_神奇柑仔店1920完結篇

人生五味:姚舜的酸、甜、苦、辣、鹹

  • 9 252
    280

出版情報

美食背後的故事 更令人回味無窮

2009/08/24 美食到底是什麼?其實優良的食材、高明的廚藝、雅緻的空間、感官的愉悅,可說環環相扣,缺一不可。但除此之外,隱藏在美食背後豐富的文化蘊涵,以及透過味蕾的感動所記憶屬於一個城市的美及人情溫暖,更是令人難以忘懷!所以一直以來,作家們也不忘寫下自己對於吃的感動,舒國治說透過小吃,可以看見城市裡人的良善;而電視鬼才王偉忠直到現在,最懷念的還是眷村的菜、眷村的味道;簡媜的朋友聚會不僅為吃喝,更是說者、菜餚、故事三者合一。 這類訴說對於吃的感動及故事的飲食文學書,總是特別能引發讀者共鳴,近日承先起後搶進書市。會說更懂得吃的于美人寫出《于美人幸福好時光》(如何)一書,與讀者分享生命中每一刻的美好「食」光,她秉持「寧可誤食百味,不可錯失一味」的精神吃遍台灣、周遊列國、卯足全力吃美食,並把這些美食的經驗與溫馨故事寫出來跟大家分享,只希望藉由這些美食小故事,可以讓讀者對美食投入更多感情與熱情,把吃飯當作是一種人生最重要的「儀式」,多珍惜與家人、朋友一起用餐的美好時光。 而享譽世界文壇的著名小說家虹影,她的第一本美食書《我這溫柔的廚娘》(九歌),記述許多跟吃相關的回憶,像是童年時第一次和媽媽一起做醬辣椒,辣得淚水橫流;女兒從四個月吃輔食開始,就喜歡她所做骨頭雞湯下的麵條、各式菜泥、各式水果乾果調的飲料……全書全彩印刷,並搭配多幅虹影全球訪名廚時的烹飪美食照片,十足珍貴。 另一本《人生五味:姚舜的酸、甜、苦、辣、鹹》(時周文化)則是擅寫美食餐飲評論的姚舜之作,書中收錄50位名廚曾經走過的生命歷程,有阿基師幫助重症老奶奶圓夢的感恩代表作「雞湯豆花官燕」故事;小法國甜點老闆艾瑞.李,為了學會傳承500年的古老秘方,以「偷取法國國寶」的精神,辭職到巴黎無名小店打無薪工……藉由採訪分享名廚廚藝人生中難忘的經驗,全文以充滿醍醐味的人生故事入菜,不僅美味,更是精采! 每個人都擁有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美食記憶,看完這些充滿懷舊味道的美食故事之後,是否也讓你想起那久違的美食滋味,也許是媽媽的一道拿手小菜,也許是巷弄中曾經品嚐過的一碗清湯麵食,也許如今沒有機會再次嚐到,但那美好的滋味將永遠留存在記憶的深處。 *文中虹影做菜圖,由九歌出版提供。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雙11更好買,25家銀行信用卡分期0利率!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美味都在細節裡:

廚房內風雲迭盪、料理人盡興揮灑,
「一個人可以發明一種味道,並永誌人心,是多麼偉大的一件事。」
美食這件事不只是味覺的享受,也是人生智慧的觀照。
「美食的說書人」姚舜以痛快淋漓的筆觸,描繪50篇料理和料理人之間的親密故事:

「沒被鍋子燙過,做不出好菜。」
名氣響叮噹的阿基師,曾是最低階的打雜小弟,連砧板的邊都摸不到;
台南擔仔麵女王曾鳳玉,小時常吃媽媽辛苦張羅回家的菜尾,長大後以單親媽媽之姿獨立創業;
頂級中式料理的掌門人小胖許堂仁,曾因酒傷身、一度決心退隱料理江湖;
小法國甜點老闆艾瑞.李,為了學會傳承500年的古老秘方,以「偷取法國國寶」的精神,辭職到巴黎無名小店打無薪工……
對料理人而言,初出道清洗堆積如山的碗盤、神農嚐百草般去實驗食材搭配,
都只是最基本的「磨底子」,
必須數十年如一日、堅持到底,相信自己可以凝粹創意、毅力與魄力,
熬過重重考驗之後,才得以自成一派宗師。

本書特色

★50個關於人生與料理的美好故事:
50種味道,50個夢;50道好菜,50篇人生故事


如同書中50位名廚曾經走過的生命歷程與學藝之道,
酸、甜、苦、辣、鹹,不同滋味各有其存在的故事與理由,
唯有經過歷練、用心意製作而成的料理,才能具備令人一嚐震撼的靈魂、不同凡響的滋味。
除了談學問、論廚藝,「全台灣最懂吃的歐吉桑」姚舜想要說說故事,告訴你:料理,有更多人性的堅韌與美好的想像。

★聽故事、吃傳奇:50位名廚的拿手絕活、究極私餚,是你一生至少要吃一次的料理 !

「食不厭精,燴不厭細」,
台菜、江浙、潮洲、粵菜、各色點心、異國料理……大宴小酌各擅勝場。
這塊土地裡,充滿了無數選擇可以讓你自在吃喝!
哪些味道太美麗,這輩子沒吃過就太可惜?本書裡,洋溢著無數令饕客魂牽夢縈的滋味,
道道皆是名廚累積畢生料理智慧的心血結晶。

編輯推薦

以充滿醍醐味的人生故事入菜,不僅美味,更是精采!


作者姚舜寫美食餐飲,在媒體界超過20年的資歷,數不清的成名大廚常找他出張嘴、試味兒、給意見!不過,吃的報導很多,食訊更是泛濫,但少有人抓著主廚,問他「改變一生的菜」。於是,他興起一個寫「私餚」念頭,想藉由採訪,分享名廚廚藝人生中難忘的經驗。本書即收錄50位名廚曾經走過的生命歷程,有阿基師幫助重症老奶奶圓夢的感恩代表作「雞湯豆花官燕」故事、小法國甜點老闆艾瑞.李,為了學會傳承500年的古老秘方,以「偷取法國國寶」的精神,辭職到巴黎無名小店打無薪工……從中讀者將一睹名廚力爭上游的成就動機,以及過去三十年來台灣食壇面貌。

目錄

味之一 創意人生味:料理不設限、中西不分家
阿基師∥雞湯豆花官燕 幫助重症老奶奶圓夢的感恩代表作
詹姆士∥義式海鮮鍋   不只是名店小老闆:告別父親的高牆
程萬華∥五福臨門鍋 搞樂團、開工廠,把人生濃縮成五味鍋菜
楊華廣∥脆皮叉燒 龍套成主角:讓王永慶打包的極品
吳如順∥雪菜百頁   爺爺的教誨:知道典故,菜才做得好!
周維德∥鴨肝小籠湯包 吾非井底之蛙: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保師傅∥酸辣湯   老丈人的妙點子:清水變高湯的魔法
林金德∥鱔段煨圈子   七十歲外場老堂倌的獨門祕招
梁振業∥蠔香北菇雞肉捲 用香氣征服老饕的多層次創意
陳義松∥酥炸絲瓜烏魚子金瓜鳳尾燉飯 好瓜!澎湖孩子的鮮蔬食趣
楊德興∥九環醬燒牛肉 京系宮廷菜結合華麗桌邊秀
新原里志∥三道新原流料理 做菜如悟禪:沒有比例的比例
李海蓉∥土豆麵煨肉 回味童年記憶的回味

味之二 驚豔庶民味:俗材成大菜,不一樣的經典好味道
曾鳳玉∥赤崁菜尾湯      思念之湯:兩代母女的堅韌與牽絆
許堂仁∥紅麴炒飯       做菜師傅配祕書,酒國名廚重起灶
沈左生∥豆干肉絲       一菜百味,惟有侯門打遍食林無敵手
張新民∥竹節香酥排      卡踏車,跑天下,總舖師澎湃好本領
蔡坤展∥肝肫      遊走料理界練功,古餚新饌時尚化
吳忠勳∥牛蒡燉鰻       無中生有,「泡出」自己的菜

味之三 滿嘴盡是奢華味:頂級的不只是食材,還有真功夫
蕭廣安∥珊瑚金絲燕盞     大佬的氣派與廚德
伍洪成∥蟹粉燴魚翅 永不懈殆的空中御廚
許文光∥雞汁乾燒魚翅 以味魅人,收服大老闆的挑剔味蕾
黃來發∥一品團圓鍋 六○年代台灣滬菜的盛宴之華
梁華生∥薑蔥鍋燒刺參 食不厭精,燴不厭細
何炳木∥竹笙龍蝦捲 做菜沒有公式,一法通,萬法通
劉冠麟∥香煎干貝 影壇轉戰食壇,一戰成名
蔡耀文∥油泡龍蝦球   重現香港富豪飯堂的乾身料理
陳偉強∥碧綠油泡龍躉球 擺擂台過招,出這一味就對了!
鄧有癸∥ A Cut Signature 牛排之道,一生懸命
葉偉志∥翡翠蝦餃皇 形似彎梳、秀雅細膩的精巧珍品
陳溫仁∥龍蝦沙拉 一道改變命運的華麗開胃菜

味之四 歐風香頌真品味:豐富多端的異國菜
Jimmy張∥法式鴨肝銅鑼燒 東材西烹,甜鹹共冶
艾昱磊∥ 蜜李鑲豬排 瑞典外婆的拿手家鄉菜
廖郁翔∥鹽烤百里香春雞 法蘭西風格的叫化雞
布榮秋∥義大利蔬菜湯 「哥倫布」胖媽媽的濃情
郭滿蕙∥香橙鴨胸肉 法國料理驕傲的理由:醬汁!還是醬汁!
David Chauveau∥鮪魚燉飯      Out of Box!英法聯軍、共冶一爐
包豐川∥ 鄉村高麗菜卷 向老祖母管家學來的神奇手藝
費比昂∥法國鍋菜 從傳統吸取養分,成就一鍋驚豔
郭文秀∥火腿起司三明治 新加坡御廚的卡滋先生
法蘭西斯柯∥義大利羊肉寬板麵 西西里男人的帥氣私餚
洪昌維∥香油蒜辣麵 無可仿製、無人可比的單純美味
傑克森∥墨西哥辣鮪魚佐塔瑪莉功夫鴨 讓口、舌、牙,找到發現的樂趣
伯西諾∥豬鼻鑲鵝肝 化腐朽為神奇的西班牙型男

味之五 直入心坎的甜滋味:甜點的巧妙魔法
薛英華∥返沙芋頭    潮菜名點重出江湖
文世成∥煙熏桂圓麵包 贏得世界盃的台灣麵包之光
艾瑞.李∥ Canele' 巴黎街角的感動古老味
洪哲煒∥「半熟」巧克力蛋糕 法國新派料理大師的震撼名作
簡純榮∥ Amedei經典巧克力蛋糕 令人魂牽夢縈、輾轉反側的芬芳濃郁
洪守成∥L’Ambroisie巧克力塔 挑戰米其林三星級的傳奇名點

序/導讀

■〈自序〉
我不是美食家
文=姚舜


我不是美食家,也不習慣人家稱我美食家。在我心中,美食家,除了要嗜吃、懂吃,還要承先啟後、食貫古今,而且最好既述且作、文以載道。吃得多,或是知道那些地方可以吃到什麼,了不起只能算是「食通」,距離「美食家」,還遠得很吶!

我只是個記者。寫美食餐飲,是因為工作,我認真且認份地享受工作,也在工作中找到樂趣,並藉工作排解自己的寂寞。同時,也藉努力工作交了許多朋友。或許有人羡慕我的工作,但這差事其實很辛苦,尤其是當你有那麼一點點責任感,想分享個人品味卻怕得不到認同時,更是格外讓人抓狂。所以,當讀者或聽眾愈重視我的報導或觀點時,我愈神經質。若有人告訴我:姚先生,您上次說的那家餐廳不怎麼樣時,我更是難過。因為,我覺得我沒盡到作一個記者的責任。

我常想,我何德何能?我有何資格談美食?

畢竟,比起先聖先賢,我的報導,淺得很。很多時候,我吃了人家的料理,聽了人家的故事,滿是味道,寫出來,卻是單調生冷,真對不起那些採訪對象。

寫私餚,其實源起一個「念頭」,而這念頭是時周文化總監韓老爺子想的。他說:名廚會做很多名菜,但他們自己最想吃的、最得意的、最具代表性的,或是影響他們最深遠的,究竟是什麼菜?

韓老爺鼓勵我(其實是要求我)去盡量挖掘這類題材,這差事,其實不好幹。原因有二:一、很多師傅「作而不述」,會做但不願講、不會講,或是懶得講。二、你得花些時間跟他們「磨」,而且很多時候是「白磨」。

我終究還是接下了這工作,原因也有二:一、寫人。每個人都有故事,做記者,我喜歡聽故事,更喜歡寫故事。二、獨家。吃的報導很多,食訊更是泛濫,但少有人抓了主廚,問他「心裡的菜」、「難忘的菜」,或是「改變一生的菜」。

每個人心裡深處都有一個保險箱,箱裡封鎖著他們最深層的祕密或回憶,不是不想說,而是沒機會、沒緣份,或是沒人問,所以那些精采的、耐人尋味的,或是發人深省的故事,就這麼一直被藏在保險箱裡,很多時候,連主人自己都忘了打開。

寫「私餚」,我只是藉著採訪當鑰匙,去開啟名廚記憶裡的保險箱,去分享他們廚藝人生中難忘的經驗,去了解那些影響他們的人、事、物,還有菜餚。

這真是一個美好的經歷。一位主廚,一個故事。藉由採訪,我發掘了許多驅使名廚力爭上游的成就動機,也從多主廚上半場人生體驗中,一塊一塊拼湊出過去三十年來台灣食壇面貌。好過癮啊!當你尚在品味名廚做出的菜餚,盛讚其美味時,我卻開始咀嚼他們人生中的酸甜苦辣,分享他們最真實的喜怒哀樂。幹記者,有這經驗,真過癮。

情感,是成就美味的最重要調味料。真的!很多的好滋味,都源自一份真情。我愈採訪,愈能領受箇中妙諦。我不是個善感的人,但是,常常我聽完了主廚的故事,再吃著他們「用情感與回憶入菜」做出的私餚時,胸腔裡總會泛起一股莫名的激越,或是淡淡的感傷。那真耐人尋味。

生命旅途中都會碰到貴人,這很俗氣,對吧!但我採訪的廚師中,多數都因為有了貴人,才讓他們的廚藝人生峰迴路轉、姿采奔放。我呢,也因為碰到了貴人,才能有機會出了本書。

那麼,我的貴人是那些人呢?我開始說囉:陳鳳馨、趙少康、唐湘龍、趙政岷、鄭家鐘、王嶠奇、王克敬、韓嵩齡、張國立,當然,還有那些接受我採訪的所有主廚。我要強調,沒有這些人,沒有這本書。很俗!是吧?對!我就是個俗子,只喜歡採訪,不想做美食家的凡夫。■人生五味〈推薦序〉
一塊牛排與咖哩香腸
文=張國立


二十世紀初美國著名的小說家傑克.倫敦寫過一個短篇故事《一塊牛排》,大意是說一個已經沒落的拳擊手要去參加一場拳賽,如果他打贏,全家的生活就有著落,如果輸了,則不知如何面對嗷嗷待哺的妻小。這麼重要的拳擊賽,他得吃飯了才能去拚,因此他對老婆說,要塊牛排,吃得滿足、吃得有氣力,好去打敗對手,可是妻子告訴他,不但家裡沒錢,連去賒也賒不到了。
 
拳擊手空著肚皮,走了兩英哩的路去體育館,憑他的技術和經驗,理應贏得這場比賽,可是最後他沒有氣力,無可奈何地輸了比賽。下場時有個年輕觀眾說:「你可以打垮他的時候,為什麼不打垮他?」這個年輕人不知道,老拳手沒有氣力了,他連牛排也沒吃便來比賽。在回家的路上,他想著妻子、想著孩子,哎,更想著那塊牛排,如果這天他能有塊牛排,整個人生將會有徹底的改變。
 
高中時讀到這篇小說,得到一個啟示:飯要吃飽,還要吃好,才有力氣上戰場。所以我跑去對老媽說,我也要塊牛排。老媽是傳統的中國婦女,從沒做過牛排,她可能想了好幾天唄。後來有天她叫我好好坐在飯桌前等著吃牛排,十多分鐘後,一塊牛排上桌,記得很清楚,老媽按照她做排骨的方式,將塊牛肉先用醬油醃過,再去煎。如今當然知道老媽的作法不對,可當時我覺得,哇,果然天下最好吃的莫過於牛排呀!
 
吃飯不僅是口腹之慾,它更是種感情,是種文化。
 
從此以後我再也沒吃過醬油醃的牛排,但每次吃牛排就會想到老媽,想到那份濃厚的感情和家庭的文化。
 
姚舜在這本書裡,寫的就不只是吃,他採訪每位廚師,把食的文化用感情表達出來。姚舜會吃,並且急於將他吃的經驗和所有人分享。
 
當代德國小說家烏韋.提姆(Uwe Timm)寫了另一本關於食物的小說《咖哩香腸的誕生》,在二次大戰末期,一位婦人在德國漢堡躲空襲警報時認識了位年輕軍人,原來這個軍人是個逃兵,婦人基於同情,把年輕人帶回家給藏起來,畢竟當時抓到逃兵是會槍斃的。
 
不久婦人愛上了這個年輕人,她想盡辦法從公司弄回好吃的東西,努力將瘦弱不堪的情人養胖,可是德國戰敗了,年輕人不必再擔心被槍斃,婦人卻擔心情人從此離去,她便編出許多戰爭訊息,讓年輕人以為仍在戰爭中地不敢走出家門一步。終究紙包不住火,有天婦人回家,情人已不在。
 
在小說裡,可以看婦人如何在物資缺乏的環境裡想盡辦法弄出美食,滿足他的情人,因此食物在此代表深深的愛,絕非單純的煎煮炒炸燴燉烤而已。
 
姚舜在這本書裡,也用他慍而不火的筆觸,道出食物裡的感情,尤其是廚師對顧客的感情。
 
和姚舜一起吃飯是種享受,廚師得到滿足,他的朋友更滿足,可惜姚舜工作很忙,沒辦法陪所有的人一起去吃飯,那麼只好透過這書,享受一下他對吃的感情。
 
一位法國廚師和一位日本廚師在一起聊。老法說,你看我每天花多少時間在製作醬料上,我要讓每個客人都感受到我的熱情。阿本仔冷笑數聲說,我不做醬料,我把時間都花在磨WASABI上,讓我的客人能體味到WASABI的味道,一點點的辛辣卻絲毫不嗆口。四川廚師忍不住地插嘴:你們知道我每天花多少時間在炒花椒上嗎?我要客人的舌頭麻而不辣,讓他們永遠記得我獨家的滋味。這時姚舜該說,這算什麼,你們知道我一天吃多少頓,吃出多少體重,才敢把我對吃的感覺寫出來嗎?
 
相信各位親愛的讀者能從這本書裡體會到他們的感情,當然,身為現代人的我們,愛吃,卻也擔心吃太多,那麼何妨捧起姚舜的書,既能享受吃的樂趣,也不會長一公克的肉,多麼完美呀!
 
寫著寫著,奇怪,我肚皮怎地呱呱叫,我對老婆說,來塊牛排吧。她把臉藏在面膜後面,瞪著兩個眼珠說:你不是說看姚舜的書能滿足嗎?去啃姚舜的書呀!
 
哎,去啃姚舜的書吧!

試閱

阿基師  雞湯豆花官燕 讓重症老奶奶無憾圓夢的感恩代表作


「這菜我只做過一次,但卻是最有意義的一道菜。」台北大直維多麗亞酒店東餐廳的廚房裡,「阿基師」鄭衍基專注地料理著他自己最感動的一道私餚。

這是一道湯品,阿基師先將用十斤老母雞與五斤瘦肉,再對十五斤水熬煮了數小時的清雞湯用大杓子舀到了盅裡,然後將豆花桶的蓋子打開,用一把鋒利的薄刀,將豆花一片片的片到湯裡。豆花因晃動顯得有點巍巍顫顫,阿基師的手因為要把豆花片得極薄所以顫顫巍巍。俟豆花滑到了盅裡,他又從盛裝燕窩的罐子裡舀出一些官燕,先拿到旁邊的雞湯裡煨了一下,等差不多入了味,再放到盅裡的豆花上。

豆花滑嫩,官燕腴軟

豆花很滑嫩,煨過的官燕也很腴軟,喝這湯時,用湯匙連湯帶著豆花、官燕送到嘴裡,接著,幾乎不太用得到牙齒,唏哩呼嚕地全滑過喉頭到了胃裡。老實說,這湯雖然好喝,做法也有這麼一點小創意,但實在說不上有啥大學問。不過,阿基師卻將這「雞湯豆花官燕」視為三十年廚藝人生最重要的成績單。

故事發生在三年多前。當時,阿基師還是台北國賓飯店的中餐行政主廚。由於「述且能作」加上引經據典、反應機敏,電視台經常喜歡找他上節目談吃、教做菜,在媒體光環加持效應下,不僅讓阿基師比其他五星飯店的主廚享有更高的曝光率與知名度,也讓他成了不折不扣的「明星主廚」,並逐漸培養出粉絲。

「那天中午我在廚房裡正忙。」阿基師回憶三年前的某天正午,自己正在廚房裡像打仗般不可開交,外場同事進來告訴他,在「夜宴廳」包廂裡有客人要求一定要見他。阿基師向來不太拒絕別人,他把手抹乾淨,頂了主廚的高帽子進了包廂,眼前的畫面卻讓早已習慣對客人噓寒問暖、或是幫粉絲客人簽名的他吃了一驚。

流質的美味,淚光中的品嘗

那是一個全家團圓聚餐的場面,只不過,除了圓桌外,大桌旁卻又多了一張長椅,長椅上躺著一婦人,口歪眼斜、嘴角還不時會流出口水。阿基師目睹眼前的畫面正不知所措時,客人張先生的兒子趨前、輕聲地告訴阿基師事情原委。
原來,這婦人得了重度中風,醫生並告知她的家人只有一個月至四十五天的日子。「媽媽好喜歡看你的節目,哪怕要上洗手間都要等看完了再去。」兒子告訴阿基師,由於媽媽的來日無多,所以全家決定帶老人家到國賓親睹偶像,同時希望讓媽媽吃到阿基師親手做的菜。

聽完了客人來意,心情激動的阿基師決定做一道菜給張太太吃。但是,「她能吃什麼呢?」阿基師說,老太太病得很重,既不能說話,更遑論咀嚼,這個任務又來得這麼臨時,要如何是好?

阿基師進了廚房,想想老太太恐怕只能喝流質的食物,於是將雞湯、豆花和燕窩組合在湯碗裡成菜,出菜時還附了一根喝珍珠奶茶的吸管,方便老太太吸食。他端著「雞湯豆花官燕」回到包廂,把湯交給老太太的媳婦由她餵給老太太,自己則蹲下來握著老太太的手致意。老太太喝了湯,眼角滑下了淚,看到這一幕,包括阿基師自己,現場的所有人都跟著流下了感動的熱淚。

老太太終究還是走了。阿基師沒有忘記那天初次與張家人見面的承諾,老太太告別式那天,阿基師親赴靈堂上香致意。

歡喜做,甘願受,等待躍起的機會

出書可以印到三十刷、主持電視美食節目的收視率一度可以衝破三.○,今天的阿基師絕對稱得上是超級名廚,放眼當今國內餐飲美食業界,除了早年的傅培梅老師,恐怕沒有其他主廚在台灣常民間享有這麼高的知名度。很多人豔羨鄭衍基名利雙收,卻少有人知道他在五星飯店內是從廚助起家,甚至,有很長一段時間,阿基師的主要工作只是拿著鑿子刻刀,做冰雕、蔬果雕,連砧板的邊都摸不上。在講究倫理、派系的廚房內場裡,他一直在等待躍起。

「讓人歡喜最重要」,阿基師說自己做事配合度向來很高,人家要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從不拒絕、也不抱怨。鄭衍基表示,「歡喜做,甘願受」才能讓他慢慢受到重用,並擁有今天的一切。他語帶感性地說:「今天的『阿基師』全是大家賜與的。」那一盅「雞湯豆花官燕」,濃縮了他的拚鬥人生。


鄭衍基
43年次,人稱「阿基師」。初中畢業後即進入餐飲,從中央酒店阿波羅旋轉廳學徒做起,民國74年重回台北國賓飯店做到行政主廚退休。現今為台北維多麗亞酒店行政主廚。

美食指標
台北國賓飯店
TEL:(02)2551-1111
ADD: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63號
台北維多麗亞酒店
TEL:(02)8502-0000
ADD:台北市中山區敬業四路168號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7586827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4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