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楊子葆喫味雙書組:喫東西集+味無味集

  • 9 522
    580
  • 分類:
    中文書文學旅行飲食/自然文學飲食文學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楊子葆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繪者:楊允城 追蹤 ? 追蹤繪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繪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二魚文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6/01/21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焦桐:「這正是我所服膺的飲食書寫美學。」


從葡萄酒開始,用吃喝喚醒萬物的靈魂……

★ 葡萄酒大師楊子葆最好喫有味的飲食散文,一次擁有!

楊子葆曾用《味無味集》演繹飲食滋味裡的文化對位,廣受好評。這次更以《喫東西集》進一步召喚深藏在食物與料理的靈魂。楊子葆優雅、雋永的筆觸,帶引讀者優游出入於東、西方飲食文化,體會異國風味的背後深刻細緻的哲學思維,同時對照反思臺灣飲食的文化力。 

這一次,「喫味雙書」套書組完整收錄楊子葆為東西文化擺渡架橋的深刻文字,讓讀者一次典藏跨文化的飲食文學經典。現在訂購「喫味雙書」套書組即附贈「喫味倒酒片」一枚,在品味酒食淬煉出的文字同時,也能品嘗微醺幸福。套組數量有限,請即把握!

試閱

飲食See & Feel

如果將飲食定義為藝術,那麼我們欣賞的態度與方法,或者說see and feel(知與感)的能力就必須提升,提升到品味的境界。

在此我把see中譯成「知」,而非字面狹義的「看」,一來是因為當我們使用英文I see. 這個表達時,與其說是「我看見」,毋寧更是「我知道」;再者若太強調「看」,就容易忽略「不可見性」(invisibility),反而妨礙了真正的見知。
  
至於see之後緊接著feel,則是因為越來越多人覺悟到,十七、十八世紀啟蒙運動以來,相信理性知識高過感性體會的舊慣性,已經不足以應付愈見複雜的時代挑戰,甚至還會帶來反效果。

葡裔美國神經科學教授安東尼奧‧達馬西奧(Antonio Damasio) 在一九九四年出版的《笛卡兒的錯誤》(Descartes’ Error)書中,即已明確指出,情感在高層次的推理、分析、思考與想像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核心角色。

而如果知感能力訓練不足,一個人無法認知、感受某些感覺,便難以描述自身體會,也難以分享別人經驗,當然就更不容易理解什麼樣的樂音讓人平靜,什麼樣的顏色讓人溫暖,什麼樣的氣息讓人遐想,什麼樣的味道勾起鄉愁,以及什麼樣的觸感帶動放鬆?在基礎知感能力欠缺的背景下,飲食淪為求生存,或是勉強過生活的消費,駸駸然與藝術背道而馳了。

可惜的是,過去近三百年的發展模式,讓我們的社會彷彿罹患了美國心理學者羅伯‧強森(Robert Johnson)所謂的「戴奧尼索斯式營養不良」(Dionysian Malnutrition)――戴奧尼索斯是希臘的享樂之神,當人們理性過度,感性不足,不再懂得如何享樂,面對飲食不是消費,就是知識,情感付之闕如,最後就是填飽肚子,卻瘦了靈魂,更遑論品味。

為了能清楚解釋,容我引用楊振寧教授一九八二年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一段「題外話」。當年楊教授與一位非常出色的中國大陸年輕物理資優生面談,事後憂心忡忡:「我為什麼對他的發展不太樂觀呢?他雖然很聰明,比如說我問他幾個量子力學的問題,他都會回答,但我問他:這些量子力學問題,哪一個你覺得是妙的?然而他卻講不出來。對他講起來,整個量子力學就像是茫茫一片。我對於他的看法是:儘管他吸收了很多東西,可是他沒有發展成一個taste。這就是我所以覺得他的前途發展不能採取最樂觀態度的基本道理。因為學一個東西不只是要學一些知識,學到一些技術上面的特別的方法,而是更要對它的意義有一些瞭解,有一些欣賞。假如一個人在學了量子力學以後,他不覺得其中有的東西是重要的,有的東西是美妙的,有的東西是值得跟人辯論得面紅耳赤而不放手的,那我覺得他對這個東西並沒有學進去。他並沒有把問題裡面基本的價值掌握住。」

這段話裡的關鍵字是taste,翻譯成中文就是「品味」,不論尋求飲食、量子力學或其他品味,see and feel的訓練都是入門之道。

──《味無味集》

尋覓一瓶好酒

新年到了,適合選瓶好的葡萄酒品嘗慶祝。但該如何選擇呢?

有人喜歡以品牌,譬如波爾多五大酒莊;或是分數,譬如美國酒評家羅伯‧派克(Robert Parker)的評分,藉以選酒。我倒有個不一樣的建議:既然品評一個人一生,可以觀察「一命、二運、三風水,四修陰德、五讀書」等等元素,那麼,何妨也用同樣的標準來鑑別一瓶葡萄酒?

「命」指的是葡萄品種,不同葡萄品種的確呈現不同特徵,Cabernet Sauvignon 顏色深、丹寧重,酚類物質含量高,釀出的酒結構清晰、酒體厚實;Merlot 果香濃郁,酸度較低,丹寧質地柔順,口感圓潤甜美;而Pinot Noir 顏色較淡,品種特性不強,容易隨環境而變化,有時不免單薄,但卻也可能給人深刻的震撼驚喜。許多人相信葡萄品種可以決定葡萄酒的一切,例如英國著名酒評家簡西絲‧羅賓遜(Jancis Robinson)就曾撰文斷言葡萄品種反映了九○%的酒質,不過我卻不這麼認為。除了「命」,還有「運」。運是際遇,即葡萄酒所接受酒莊,特別是釀酒師的培育加持。不同莊園的不同耕種政策,譬如植株的間距如何?要不要施肥?單位產量多少?有沒有進行疏葉、疏果?點點滴滴,都牽動葡萄果實的成長,而釀酒師所採用的不同技術,更直接塑造葡萄酒的面貌。也就是說,酒莊經營者的哲學、態度與願意付出的有形與無形投資,就是「運」。

而「風水」,是法國人談酒常掛在嘴上的terroir,常被中譯成「風土條件」,指的是一片特定地理空間的具象與抽象因子:地形、地質、日照、水文、風向,以及地球,乃至於宇宙律動與能量對這片土地隱而不顯的影響。俗語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葡萄酒亦如是。

「運」與「風水」,彷彿家庭教養與學校教育,建構了基本體質與人格,同樣的葡萄品種,往往有截然不同的發展。

而酒一旦釀好裝瓶,如同離開家庭、學校,進入社會,若要想再求好,只有自己努力「修陰德」、「多讀書」了。

若以有別於民間宗教的迷信慣性來檢驗,「陰德」指的是無意宣揚的功德,是一種只面對自己的修行與積累。在我看來,「陰德」就是葡萄酒裝瓶之後,在惰性玻璃包圍之下的「瓶中陳年」,一種類似於人閉關退省的修煉。對於一瓶高級葡萄酒而言,這種不為人知的寂寞歲月,卻是一種學習與自己相處的必要過程,愈有特色的葡萄酒,需要的時間愈漫長。時間不夠,或是瓶中陳年的過程受到驚擾破壞,不能完成「自我說服」,甚至走上歧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充其量只能說是有個性,獨行特立,終究擔不起第一流之名。

讀書,則可解釋為文明的傳承,或是可以拿來下酒的相關文化故事。欣賞葡萄酒,色香味韻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能夠被談論與分享,並能激發靈感與想像,開展未來,所謂的「文明性」(civility),才是最嚴苛考驗的關鍵。

一位法國朋友說得好:「天底下沒有所謂的『一種好酒』(a good wine),只有萬事皆備、幸運碰上的『一瓶好酒』(a good bottle)。」這難得一瓶好酒,卻也值得眾裡尋覓千百度,品嘗慶祝新的一年。

──《味無味集》酸菜白肉跨歐亞
  
2015 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七十周年紀念,法國東部與德國僅有萊茵河一水之隔的阿爾薩斯(Alsace),因為曾作為全世界愛國教育典範之一、法國小說家都德(Alphonse Daudet, 1840-1897)名作《最後一課》(La Dernière Classe, 1873)之背景,而常被提起,連帶地當地名菜Choucroute 也再受到注意。
  
這道中譯常作「酸白菜豬肉」菜式的主角是以鹽滷醃製、經過自然乳酸發酵,並細切成絲的捲心甘藍菜,德文名字Sauerkraut 原意為「酸白菜」,法文則以諧音將chou(甘藍菜)與croute(吃剩的麵包皮,引申有發酸、變壞之意)結合而創出貼切新字。在阿爾薩斯所採用甘藍菜品種為「阿爾薩斯大捲心甘藍菜」(Chou Cabus Quintal d’Alsace),常簡稱為「史特拉斯堡大白菜」(Quintal de Strasbourg,史特拉斯堡為阿爾薩斯首府)。
  
其實在十七世紀之前,阿爾薩斯當地方言稱其為Kompostkrut,意為「白菜雜碎」,指的是「煮過的醃酸白菜加上其他配料所組合成的料理」,也就是說,醃白菜不是當作泡菜生食,而是加上阿爾薩斯著名的白葡萄酒或是啤酒以水煮方式熟食。另外,「酸白菜豬肉」顧名思義,除了酸白菜之外,往往還會加上各式豬肉製品,如香腸、臘腸、血腸、醃肉等等,以及馬鈴薯塊。雖然沒有明確固定配方,但依照傳統,至少要包含三種灌腸:法蘭克福燻腸(Saucisse de Francfort)、史特拉斯堡香腸(Saucisse de Strasbourg) 與蒙特貝里亞臘腸(Saucisse deMontbéliard);某些部位的白煮豬肉,例如豬蹄膀、火腿肉;有時候還會加上魚肉或鵝肉;是一道豐盛且蛋白質充裕的營養管飽大菜,葷素搭配合宜,而酸菜的酸味更可以調解肉類油膩,不僅在法國東部受到歡迎,在全法國、德國,甚至全世界,也被視為一款經典法式鄉村料理。傳說酸白菜的作法來自於中國:在西元三世紀左右,建造萬里長城的工人們利用廉價的醃菜做成熱湯來禦寒與充饑,而奢華升級版則是有油水葷食的酸菜白肉湯。但反諷的是,當年的萬里長城的建造是為了抵禦匈奴與蒙古人,但也許正是匈奴王阿提拉(Attila)未能攻破萬里長城征服東方,轉身挺進西方,一路經過巴伐利亞與奧地利,而在西元451年抵達阿爾薩斯,並帶來酸白菜的作法與酸菜白肉的料理。我們對照飲食史,阿爾薩斯流行的另一種醃製蔬菜「鹽醃蕪菁」(navet salé),也是大約在西元三、四世紀出現,看來從東方匈奴傳來醃菜的作法並非毫無根據。事實上,直至今天,與「酸白菜豬肉」近似的中國東北酸菜白肉火鍋或韓國高麗泡菜燒肉,依然是東亞人們心目中的美味家常料理。
  
2012 年10 月,阿爾薩斯酸菜豬肉獲得歐盟「產區保護指標」(IGP)認證,在原料、製程與料理配方上有嚴格的定義與規定,這道也許最早是從亞洲流傳的異國料理,現在已跨越大陸鴻溝,成為歐洲重要飲食文化遺產,更是德法在今天能同桌共享、一笑泯恩仇的美食。

──《喫東西集》

當高貴遇上野蠻
  
韃靼(Tatars)是西歐人對於來自東歐與北亞、中亞的突厥民族的總稱,帶著「野蠻人」的意涵,因此韃靼牛肉又稱「野人牛肉」,法文作Steak tartare,簡稱Tartare,是新鮮生牛肉,偶見生馬肉,剁碎調味而成的一道菜式。傳統吃法通常會灑上鹽、現磨的胡椒粉粒,再加上細切的洋蔥末、酸豆(Câpre,又稱「續隨子」)、酸黃瓜、洋芹菜、大蒜、橄欖油等等配料,打上一顆新鮮生蛋黃,非常豐盛。

一般將這種生食碎肉的菜式分為東、西兩大系譜。東系指的是韓式生牛肉,韓文作육회(肉膾),將生牛肉剁碎,以鹽、糖、醬油、苦椒醬、芝麻、黑胡椒、蔥、蒜、麻油調味,往往還會因應韓國人口味搭配辣椒醬,比較特別的是會拌上切絲的沙梨(學名為Pyrus pyrifolia,又稱「亞洲梨」),最後打上一顆新鮮生蛋黃即成。有時也做成生牛肉拌飯。

所謂的「西系」則是義大利式吃法,或稱熱那亞式料理(Genois),僅以鹽、胡椒調味,但還會加上細切的洋蔥末、酸豆、酸黃瓜、洋芹菜、大蒜、橄欖油等等配料,同樣打上生蛋黃。在法國常見的當然都是西系義大利吃法,然而發展到今天,韃靼牛肉已經幾乎像沙拉一樣多樣化了,稍具規模的餐廳菜單上往往有數種到十數種的韃靼牛肉,搭配不同配料、不同乳酪、不同醬汁,甚至配上鵝肝、松露,並且從全生到表面略經炙烤的作法都有。
  
根據法國人的說法,韃靼牛肉來自中亞草原,大約在十七世紀被引進歐洲:一位法國地圖測繪工程師德波普隆(Guillaume Levasseur de Beauplan, 1595-1685),在長期旅居東歐波蘭、立陶宛、烏克蘭之後返回法國,1651 年出版《烏克蘭記行》(Description de l’Ukranie)一書,書中提到他在烏克蘭的查波羅什人(les cosaques zaporogues)見識到這道美食,不過他所描述的韃靼料理其實是馬肉:韃靼人將馬肉用小刀切成兩個指頭寬的長條,放進加鹽的血水中醃製,再將其放在馬鞍之下,馬背之上,然後策馬狂奔兩個小時,所有的肉質纖維都被震碎,之後清除黏在碎肉表面上的雜質,略加調味即可上桌,因此最早的韃靼牛肉其實挾帶著強烈不羈的野蠻汗水味與血腥味。
  
不過韃靼牛肉之所以成為法國名菜,很可能是因為十九世紀的著名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 1828-1905),他在1875 年出版的暢銷小說《歸鄉》(Michel Strogoff)中曾提到這道特別的菜,從此廣為人知。十八世紀末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等法國哲學家所描繪的「高貴的野蠻人」(Bon sauvage,英文作Noble savage)形像,深深吸引著似乎有點兒因為過度文明而失去勇氣的歐洲人,而在十九世紀之法國飲食文化黃金時代,巴黎那些才華橫溢的廚師們從小說裡擷取靈感,將血性匈奴的飲食習慣引入「過度文明化」的法式料理之中,希望藉由衝突而迸出進步的火花。
  
於是韃靼牛肉成為一道法國名菜,後來它更成為座落在艾菲爾鐵塔二樓的儒勒.凡爾納餐廳的招牌菜,成為巴黎的重要地標名菜。
  
有趣的是,據說十九世紀法國小說家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 1850-1893)非常厭惡巴黎鐵塔,認為這座高聳的鋼鐵建築粗魯而野蠻,就像刺進優雅而高貴巴黎心臟裡的一把刀。但後來他卻常到儒勒.凡爾納餐廳用餐,有人問他為什麼?他的答覆很有意思:「因為這是這座城市裡唯一看不到巴黎鐵塔的地方。」(C’est le seul endroit de la ville où je ne la vois pas.)遙想在儒勒.凡爾納餐廳裡的莫泊桑,當年會不會也常點韃靼牛肉這道招牌菜呢?不知道那是什麼樣的感覺?細細品嘗野蠻與高貴、原始與文明、東方與西方之間的種種矛盾、衝突,品味一點點血腥,不多不少的調味,並在口中咀嚼而相融的,感覺。

──《喫東西集》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5813727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416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