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入味》以知識性隨筆,從一個異文化學者的視角,深入世界各地華人日常生活內部,描繪了以亞洲人為主,以及世界上各個社會族群、階層之間的飲食文化萬象:從青海到上海;加拿大洛基山到內蒙大草原;從古羅馬到今日紐約;從西雅圖富豪到貴州山區平民百姓;從中國傳奇「雜碎」到哥本哈根迷幻「野間」……融合人性、自然、廚藝為一體,圖文並茂,思維開闊,信手拈來,冷峻犀利,堪稱世界美食學的拓荒之作、美食文化書的巔峰之作。
本書特色
俗話說:「山中走獸雲中燕,陸地牛羊海底鮮。」
只要是能食用的東西,都可作為食材使用。
西班牙番紅花海鮮飯、俄羅斯的羅宋湯、中國瀋陽的滷雞架、英國甜菜根烤麵包...遊走美食、品味與文化,帶你什麼都嚐一嚐!
『愛吃」和「懂吃」只有一線之隔:你是什麼樣的人,端看你對飲食的看法
味蕾的感動,來自食物的原味,以及深留記憶的片刻……
飲食,一種藝術,也是美好的生活態度!
找回「吃」的滿足與感動……
每日三餐,我們機械地將失去原形原味的餐點送入口中,滿足了「快」的節奏,卻忘了食物的「真味」與「記憶」。
目錄
推薦序 左壯的「吃學」 愛德華.君度︱02
自 序 讓味道從潘朵盒裡飛出來︱03
Part1 問味‧折桂識香
紅 ︱10
辣味別傳 ︱17
自然熟的奧祕 ︱25
公母之爭 ︱30
談香 ︱34
果醋本紀 ︱41
梅納反應隨想錄 ︱52
上色 ︱56
Part2 醉味‧竹下行廚
千年古鎮裡的安樂窩 ︱66
張媽媽的空中菜園 ︱71
與「鐵棍哥」聊天 ︱85
叨咕出來的餡餅香 ︱91
草原尋味記 ︱95
「村支書」 ︱101
應阿婆的茶園 ︱109
Part3 證味‧異域迷迭
在西雅圖挖蟶子 ︱120
雞架的滋味 ︱124
惑麵 ︱129
吃蟹鍋想起俄羅斯大列巴 ︱136
派克市場蹓躂記 ︱147
覺醒的資本主義——全食超市 ︱156
耶誕夜的後廚 ︱162
疙瘩湯和羅宋湯 ︱167
塔克的食兒 ︱174
Part4 推味‧羅勒奔走
可頌與德國結 ︱178
甜菜故事 ︱185
薩蘭高麗的胡蘿蔔沙拉 ︱191
戴金帽子的韃靼牛肉 ︱195
西行雜碎記 ︱204
「巨勝奴」小考 ︱219
「weird」的食物 ︱226
歸來吧,雕胡飯 ︱234
味由何來 ︱242
序/導讀
推薦序
左壯的「吃學」
飲食文化方興未艾。如今它是一個國家形象中的重要部分。全球多數大學都已開始研究飲食文化,也帶動許多飲食文化作家和美食書籍脫穎而出。
《入味》成功之處在於,作者左壯在解析人類飲食文化現象時能夠兼顧多種文化之間的關係。身為一名有專業廚師經歷的跨文化學者,他在東方和西方、不同種族和文化群落間搭建了一座橋梁。他不拘一格,涉獵廣泛,有著與眾不同的多元文化視角,從歷史、健康理念、社會學直到藝術。
他的第一本書《一把鹽:人間有真味,半酣意尤長》(A Miscellaneous of Folk Culinary Art)能夠跨越文化溝壑,放眼全球,給「世界美食家圖書大獎」的評委會留下深刻印象,並贏得其中一個重要獎項。
他的第二本書更是將其異文化的思想發揮得淋漓盡致。在他所研究的領域裡不時呈現出可貴的同理心,來自全世界各種文化形式下的民俗美食事在《入味》裡和睦相處。他尊重文化多元性 ,並肯定其價值。
他注重飲食文化研究的不同面向,不把焦點擺在烹調法,更少提及高檔的菜餚;而是著墨在世界各角落、不同社會階層、生活方式與飲食發展史所呈現出的種種飲食方式。
這也正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遴選各國飲食文化以納入「人類無形文化遺產」時所秉持的思想。法國、墨西哥及日本皆以其美食為榮,也以其技藝高超的大廚為榮,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更關心的是,飲食型態當中的社會文化屬性必須保存與傳承。
廚藝和飲食研究如今已經是全球許多大學裡的必修科目。左壯研究美食學(Gastronomy),包括從營養學角度發現、品嘗、體驗、研究、理解和記錄美食與人類感官品質間的關係及文化延展。在這個學科的指導下,生物和化學知識被應用於烹調,形成著名的「分子廚藝」。但美食學不僅限於此,它還包括與飲食相關,更為廣泛的文化現象。
有意思的是,另一位中國美食書作者、東方美食集團主席劉廣偉與左壯同年同月出版了一本英文書名為《An Introduction to Eatology》的著作,他用了一個詞,叫「Eatology」,可以理解為「吃學」。這兩部書的結構方式截然不同,卻殊途同歸,都表達了人們對諸多飲食文化現象理解的訴求。
除了思想上的啟迪意義及其出色的文筆,左壯的書還能讓讀者感受到快樂。他從一個異文化人的角度審視世界上各種文化思想,公允持正,獻給大家一本難得的飲食文化參考書。希望這本書能夠被翻譯成多種文字,與更多人分享。
左壯,向你致謝。
文/愛德華‧君度(世界美食圖書大獎評委會主席)
試閱
問味——折桂識香
我站在廊橋上。楓葉正片片飄落,從森林一直蔓延到橋堍。橋堍邊站滿了觀光客。
橋下,一群群的鮭魚飛速從我們腳下游過。牠們在洄游。這裡是牠們久違的老家。
牠們的身體為什麼在這個時候變紅了呢?
【第一章】
01.紅
【引言】
草莓紅透,小孩子看了便不走。媽媽大怒,說草莓上了藥不能吃。小孩子見媽媽堅決,「哇」地一聲就嚎了起來:「媽——媽!」
【內文】
DERU,西雅圖一家裝修素雅的披薩店。占地不大,坐落在一個小購物廣場裡,四周都是別墅、小巷,還有一排排參天古樹。
沙拉有點甜,起司疙瘩湯很濃,裡面加了雞肉絲。店主說披薩是用果木爐子烤的,原料均是自製;分量不大,無需切分,麥香濃郁。我要了純起司披薩,買單的時候問服務生,番茄醬為什麼那麼紅,在家每每烤得黯然無色。服務生懵懂,進廚房問過主廚,回頭說絕對是獨家祕方,保證不是買來的成品。
歐洲早些年流行過食品色素「紅2G」(或E128),用於烤腸和漢堡裡添色,因被檢測出含有致癌物苯胺而被禁。中國也發現過蘇丹紅。現在食用紅色素主要是番茄紅素。雖名為番茄紅素,其實多是從番茄、胡蘿蔔、芒果、西瓜、葡萄、木瓜中用化學方法提取出來的,中國西南、西北地方產的胡蘿蔔多數是紅色的。天然微生物發酵法雖然也可以提取番茄紅素,但技術上還不穩定,少有人用。普遍的做法是萃取,石油醚(petroleum ether)、丙酮(acetone)、氯仿(chloroform)、乙醚(ether)和正己烷(n-Hexane)是常用的萃取劑,再烘乾製成粉末。粉末食物的加工我在《一把鹽》中講過的。番茄紅素還被大量應用於飲料製品中。從葡萄皮中提取的色素叫「葡萄皮紅」,很悅目,還悅耳,商家就把它加在各種口味的嬰兒乳製品裡。還有很多被允許但要求限量使用的紅色素,如誘惑紅(allura red,食用紅色40號),常用於糖果包衣、霜淇淋、雪糕、糖果、糕點、飲料等的著色。而科技飛快發展中,美食家實在也不可能一一列舉與參透各式各樣的紅色素。自然界裡的紅,誘人悅目,能刺激雄性激素的分泌。草莓紅透,小孩子看了便不走。媽媽大怒,說草莓上了藥不能吃。小孩子見媽媽堅決,「哇」地一聲就嚎了起來:「媽——媽!」紅色的花可以引來蜜蜂和蜂鳥,它們的蜜和花粉被蜜蜂帶到他處。禽冠上的紅色則更多與交配有關,世界上最紅的鳥叫美洲紅䴉,牠的羽毛為什麼那麼紅,沒有人確切知道。果子成熟變紅,誘使鳥類啄食,並將其種子播撒到遠方。古埃及女人用植物的根莖提取紅色素塗於唇上;印第安女人用甜辣椒曬乾磨粉製成口紅;埃及豔后招待安東尼的夜晚雲淡風輕,宮室地毯上鋪滿紅色的玫瑰。古代崖畫壁畫的染料多從礦土中獲得朱砂,印度女人喜歡把朱砂塗在一根辮子上表示已婚。墨西哥和美國西部用洋商陸製成紅墨水,或給木頭染色。商紂王燒鉛來取得紅色妝粉。北方滿族人做完餑餑,用甜菜根染料綴上紅色圓點點和梅花點。單于的老婆閼氏(音:ㄧㄢ ㄓ)用北方焉支山上的紅藍花畫腮紅,後世稱之為「胭脂」。老人還用甜菜根汁或紅藍花汁給衣服上色,稱作「緋」。日本藝伎用紅花花瓣粉塗在嘴上作口紅。古波斯人在一種小蝨子身上獲得了醒目的猩紅。古印度人則在一種地中海橡樹上發現了胭脂蟲,從牠身上獲取暗紅,星巴克咖啡、罐裝藜麥粥、蘋果泥、葡萄泥據說就用它著色,引來眾人爭議。歐洲人在16世紀之前也發現了這個祕密,一番巧取豪奪,最終胭脂蟲的貿易被強大的西班牙壟斷。原產於古印度和古埃及的耐寒植物茜草的根部能提取寶石紅,古埃及和敘利亞出土的棉或絲織品都是用茜草素來染色,早年美國第三任總統湯瑪斯‧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也曾鼓勵殖民地的農民大量種植。農民抱怨說,吃了茜草的乳牛,產出的奶呈粉紅色。
在沒有學會給紅燒肉上糖色之前,古人多用紅麴米發酵成的紅麴當著色劑,李時珍讚揚此物為「造化之巧者……」;紅麴可治療腹脹積食、產後惡露不淨等疾病。老北京的小吃灌腸就是用麵粉和紅麴做的,雖然無肉,吃著過癮。無錫排骨、滷鴨、馬蹄糕、壽桃饅頭裡也能見到紅麴的身影。日本人在醃制豬肉的時候也加紅麴,目的是讓肉色入眼,同時令肉質更軟嫩。還有就是大名鼎鼎的「紅方」,它不是紅方酒,而是紅腐乳,紅麴加上糖、鹽、料酒發酵而成。一位義大利朋友告訴我製作番茄醬的絕招,熬制好的番茄醬裡若是加上一點帕普瑞卡紅椒粉(paprika),顏色就會愈加鮮紅,超市裡有賣,醬和粉都有。這種辣椒就像中國的燈籠椒,有辣的和不辣的兩種,作為著色的多是不辣的。這東西如果自己做可就費功夫了,曬乾磨粉,保存也難。雖然名叫帕普瑞卡,也有可能是幾種辣椒合成的粉末,達到合成紅色目的就行。歐洲很流行用這種不是很辣的辣椒粉來做香腸配料,一是色澤好,二是還有防腐作用。1937年科學家發現辣椒裡居然含有大量維生素C,當時的人們怎麼想也想不通。
一聽帕普瑞卡就覺得神奇。貴州的「毛辣角」(苗語),是當地產的一種小野番茄,專喜依偎在人類住處邊緣而生,或籬笆間,或房前屋後,五顏六色。生吃太酸,一碗酒,一把鹽,醃起來,就是毛辣角酸。通紅的毛辣角富含維生素A,不但對眼睛有益處,還是酸湯魚的絕佳配料。酸湯魚有數種湯底,我最愛的是紅酸湯,即毛辣角酸,酸味醇厚,色紅而清香,通常用5000克新鮮野生毛辣角洗淨,放入淨泡菜罈中,再加入500克嫩薑、250克大蒜、1000克紅辣椒、500克精鹽、100克糯米粉與250克白酒,灌滿罈沿水加蓋放置15天後取用。使用時,將罈中固體原料剁碎或用攪拌機絞成蓉泥即可。
毛辣角遇到紅辣椒,紅上加紅。
猶太裔美國兒童文學作家約翰‧弗蘭克的妻子叫燕(Yan),本川妹子也,吃遍天下,酷愛廚藝。據說她老公可以閉眼吃出蝦蚌的產地,區分海鹽、岩鹽還是湖鹽,於是他們相愛了。約翰只會吃不會做,燕偏偏喜歡做不怎麼喜歡吃;約翰用餐遵從猶太人的習俗,燕偏偏喜歡嘗試不同菜餚的製法。燕每天給約翰做完晚餐,就乖乖地用手拄著下巴等著老公品鑑的結論:「妳今天在萵苣裡多加了八分之一小匙兒的『猶太鹽』(Kosher salt),櫛瓜(zucchini)瓜瓤沒弄乾淨,南瓜餅不加龍蝦球也很好吃。」她忙碌一天做成四喜湯圓,紅、黃、白、黑四種餡兒分別用紅豆沙、黃豆麵、花生玫瑰、黑芝麻加紅糖、杏仁粉、核桃精心調成,被老公果斷列入「interesting food」(有趣的食物)行列,從此不再染指。燕高興地對我說:「你知道嗎?原來在英文中,『interesting』除『有趣』之外還有一個意思,是『不喜歡』的禮貌說法。」她還喜歡用墨西哥的小番茄熬制紅醬汁炒菜,實際上是暗紅色的,或者說紅得發紫。此物又名「黑番茄」(kumato),原產於南美,有人說它是由希臘人最早培育成功,名曰「希臘神哥」;也有人說它產於西班牙,當地人叫它「歐美卡」(olmeca)。因為是雜交品種(hybrid),種子不能穩定顯示上一代特徵。西班牙的農業公司擁有的種子,種出來的黑番茄大小一致,而盜用的種子種出來的番茄大小不一。該公司聲稱,他們永遠不會把黑番茄的種子投入公共市場,只會指定簽約農場種植。如今黑番茄在法國、加拿大、韓國、英國、墨西哥、美國都有不同變種,體小、多汁、酸甜、味濃,美國所有高檔食材市場都能買到。黑番茄裡的花青素據說能使性功能更旺。燕說,不過是吃的東西,味道好,何必紅。
燕請我們去一家四川料理店用餐,她喜歡吃這裡的辣子雞。我要了紅油夫妻肺片,看著那鮮紅的油既愛又怕,怎麼會這麼紅。雲貴川人製辣油各有絕招,祕不外傳,有些看著舒服,但不入少年眼目;有些鮮豔奪目,卻不似手工製。
燕說在四川,家家戶戶都做紅油,方法很簡單,遠不如門外漢傳的那麼邪乎。首先是辣椒的選擇。川產二荊條辣椒和菜籽油做出的紅油為上品,色紅而辣度適中,但不易保存。朝天椒也不錯,但籽兒太多。如今的餐廳多用小米辣,成本不高,色澤也不賴。辣椒先炒乾,研碎,1斤辣椒配5斤左右的壓榨菜籽油,也可以加些壓榨花生油,飯店裡用沙拉油的居多,因為便宜。油溫最重要,不能太熱,也不能太溫,做兩次就有經驗了,有些東西是寫不出的。喜歡香辣口味的,還可以加蔥、薑、白芝麻、八角、桂皮。
超辣味道的祕密很簡單,除了個別品種的辣椒之外,多數加了食用鹼。辣味本身就刺激胃腸,再加鹼,吃多了不燒壞口舌胃腸才怪。燕說:「天然的辣是多麼香啊,辣得非常舒服,過一會兒就消失了,而加了鹼的辣椒油,辣味持久但回味不自然,生硬尖銳。」
辣味易溶於醋和酒,涼水也有效,因此醋、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辣。
加了鹼就不一樣。加多了更不一樣。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