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歲時節慶米食:跟著職人學做古早味粄粿,找回懷念的好滋味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重新找回懷舊的米食點心,品嘗古早滋味,重溫傳統的節慶文化。
★職人親授,經典配方x百道食譜x技藝心法大公開
★從傳統磨米漿,到現代米穀粉,呈現最完整的米食食譜。
普通話的「粿」「ㄍㄨㄛˇ」,閩南族群稱為「ㄍㄨㄟˋ」,而客家族群則稱為「粄」「ㄅㄢˇ」,都是指以米做成的米食。
除夕吃象徵步步高升的「甜粄」、發財致富的「發粄」、好彩頭的「蘿蔔粄」;元宵吃「粄圓」;端午節吃「米粽」;清明祭祖用「艾草粄」;婚喪喜慶用「糍粑」…
早期農村普遍經濟困苦,客家婦女刻苦勤儉,時常會利用空閒時間,利用米作出其他不同的米食加工食品,除了作為日常年節敬神、送禮、祭祀之用,也是最好的伴手禮。
隨著社會現代化,幾乎被遺忘的年節粄粿,隨本書重新回味:
․舊曆新年(正月):甜粄 (甜年糕)、發粄(發糕、發粿)、發包(發財粄、gahe)、鹹粄(鹹年糕)、菜頭粄 (蘿蔔糕)、紅豆粄 (紅豆年糕)、菜包(豬籠粄)
․清明節(四月):艾草粄(青草粄、鼠麴草粄)、水發粄(發包、gahe)
․端午節(五月):粳粽 (鹼粽)、米粽 (鹹米粽)、粄粽、粢粑仔、紅豆粽
․冬節(十二月):湯圓、水粄 (碗粿)、轆湯粢 (甜大湯圓、牛汶水)
․平日(正月~十二月):粳粄 (鹼粄)、九層粄(多層水粄)、米包 (紅豆包)、芋粄 (芋頭糕)、鹹糯飯 (鹹米糕) 、甜糯飯 (甜米糕)、新丁粄、紅粄、桃粄、丁仔粄、錢仔粄、水粄、米篩目(米苔目)
為了找回古早的米食滋味,重溫節慶的民常點心,本書特別以一整年的節慶日子來分類,將各種美食的配方、作法一一重現。依照職人多年的完美配方,自己動手製作,就能吃到令人想念的古早味。
為了釐清米食的操作觀念,從最簡單的米粒類米食開始,逐一示範步驟,加上作者獨有的份量公式計算法,隨需求任意調整份量,更加容易上手。
如果覺得三十種米食的傳統磨漿法太麻煩,書中也有以現成米穀粉為原料的新作法,不僅縮短烹調時間,成品也比較Q彈好消化。
至於,發糕發不發?麻糬Q不Q?艾草糕的餡料香不香?完全靠經驗的累積。作者將手做米食的秘訣化為文字與步驟,藉由新舊製作技術,重新闡釋米食的節慶意義,傳承古早的美味與文化。
本書特色
*重新喚起古早米食的節慶文化與手藝,藉由更多的民家之手傳承下去。
*作者公開多年來傳統米食製作的秘訣,成功機率大大提升。
*新舊做法都收錄,一種米食有兩種以上的做法,最完整的米食食譜,更值得收藏。
*以米穀粉取代傳統磨米法,更快速簡便又易消化,提供現代人的另一種選擇。
*加註材料型態分類:米粒類、米漿類、漿糰類,幫助釐清米食的製作概念。
*獨有的份量公式試算法,隨需要任意調整,不必受限於單一份量,製作更有彈性空間。
※本書初版為幸福文化《做粄粿:回味傳統炊蒸米食,新舊做法全部收錄》
影音介紹
名人推薦
名人推薦
Grace的四季餐桌/生活美學與美食料理家
丸子的左撇子廚房
王瑞瑤 中廣超級美食家主持人
米兒/美食旅遊作家
范僑芯/《巷弄裡的台灣味》作者
雙口呂文化廚房/黃騰威、周佩儀
蘿潔塔的廚房
目錄
膨發類‧米花糖(米香餅)
序/導讀
作者序
讓傳統米食糕粄粿技藝,賦予新的傳承
身為客家人,從小就一直被灌輸、背負著傳承的使命,從家族姓名輩份的延續,到傳承祖先宗族的輩份文化、繼承祖產流傳於世世代代,一直對生活習慣技藝的傳承努力著,進而分享給有緣的人。2017年5月有幸遇到了幸福出版社的梁淑玲主編,幫忙出版了《做粄粿》一書後,獲得不少讀者的回饋,同時對於我在勞動部職業訓練與社區的米食教學分享也有莫大的幫助。沒想到在這2年新冠疫情的持續發展中,接到出版社通知今年12月將進行改版,我想這表示市場有此類型書籍的需求,也正是我持續深耕米食糕粄粿的好機會,盼望有心讀者接觸到本書後,能得到更多米食糕粄粿的啟發。
在傳統的糕粄粿製作中,其實到處充滿祖先的智慧,而且不會退流行。它可以隨著時代、科技的進步,讓我們在還原或創新米食糕粄粿的生產製作上得心應手。尤其是蒸煮器具、研磨分離機具及燃料的改進,不再需要太長的時間來製作,更減少可能失敗的經歷。再加上新材料、新色素,新調味料的研發出現,創造了多樣性的產品。不但延續了傳統的米食糕粄粿生命,也創新了時代的米食糕粄粿新生命。剛開始建議妳(你)用模仿複製的方式來實作,透過實戰再加以修正紀錄,完成屬於妳自己生活技藝的另一章。美滿妳的人生。
我個人對祖先傳統技藝的理解,是處處充滿了先人的智慧,問題在於你是否能舊法新用,因地制宜。例如:【九層粄】,它是很基本由在來米磨漿,或在來米粉復水成在來米漿,再調色、調味,蒸煮熟製而成,它讓碗粿(水粄)類的產品不會單調,食用上又能老少咸宜,既是點心又可以作主食。它並不是單純的將米漿做成有九個分層的粄食組合,九只代表多層的意思,只要有三層以上就可以稱之,但在製作的技藝上其實要學習多個技巧,例如:模具的選擇,考慮到成品切割形狀及倒漿的安全性。要如何達到每層顏色不潤開而分色均勻,考慮的是天然色澤的搭配、倒漿的時機及熟化的判斷;而鹹甜口味的協調搭配,要考慮到配方的配置;又要能讓產品不會中間不熟,而且完全快熟不失敗的技巧,要考慮到火候及蒸煮時間;至於,顏色、層次的搭配,就可以考慮因地制宜的作法;Q度,就要考慮原材料要不要經過糊化處理、要不要額外添加澱粉物質。最終最佳的學習模式,就是少量先模仿製作,在做中學習,學習中再做。一回生疏,二回就會熟,三回能定型。
這次透過改版之際,有新增幾個產品,同時考慮頁面,去除了米食考照的介紹與考試製作配方,將做粄粿的類型分類改用按照傳統節慶產品來分類,雖無法達到全面精確,但也相信是大家認可的歸類。華人社會傳統米食糕粄粿的產品,原來就是因應節慶、禮品而產生,最終仍歸回生活食用一途。不管產品的原料、外觀、製作技巧,最終仍要以衛生、安全為第一要務,讓米食糕粄粿能不退流行,源遠流長。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
篇幅比例通常也較少
少有全米食的專書
此本可說是經典米食的統整
除了一般食譜製作外
依原料米分類講解
還特別講述米食製作關鍵
糊化熟成的原理
讓讀者能完整了解米食製作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