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圖解寶寶使用說明書:小兒科醫師教會你的育兒指南(0~1?)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開學季特談價惠JBL耳機68折起、溫控快煮杯結帳驚喜價↓點我去逛逛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最實用的育兒指南終於問世!
你家裡有數位錄影機,也有無線網路,更可以在智慧型手機上看臉書,但以上這些科技都無助於你了解全球最大奇蹟:新生寶寶。
本書透過一步一步的解說與圖示,幫助你克服所有育兒問題:用哪種方式將寶寶包起來最好?新生兒如何睡過夜?什麼時候需要帶寶寶看醫生?……
不論你有任何疑慮,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解答。
名人推薦
名人推薦
葉勝雄醫師(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副院長)
楊為傑醫師(大安婦幼醫院兒科門診主任)
經寶寶維修員測試,這是一本有助於宅男3.0升級為好爸爸1.0的使用說明書,請置於新手父母伸手可及之處。——葉勝雄醫師(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副院長)
相當獨特的育兒書,正確性高、易讀性高、實用性也很高,可以快速上手,非常適合忙碌的新手爸媽!——楊為傑醫師(大安婦幼醫院兒科門診主任、成大醫院小兒部兼任主治醫師)
試閱
第二章 與新寶寶的親密接觸
一般建議使用者在生產完後立刻與寶寶進行親密接觸,通常這樣的親密關係會馬上發展完成,但有時候寶寶和使用者需要多一點時間。並非所有機型的寶寶皆相同,所以親密關係連結發生的時間沒有對或錯;但是如果你在三到四週後仍未感到與寶寶有此親密連結,建議你與寶寶維修員討論這個問題。
〔1〕在初次有機會時觸摸、注視並聞寶寶。寶寶健康狀況允許的話,在生產後,要求護士或醫師立刻將寶寶置於你的胸前。
〔2〕選擇哺餵母乳的媽媽應該盡快這麼做,餵母奶能釋放賀爾蒙,有助於子宮收縮和減少產後惡露,哺餵母乳的行為也有助於母子之間親密關係的形成,而且母奶對寶寶的健康有許多益處。(參考第三章)
〔3〕將寶寶留在身邊。如果寶寶的健康狀況允許,請安排母嬰同室,對寶寶講話或唱歌,讓他能夠認得你的聲音。
【注意】慢慢來。有的母親需要慢慢地進行這些步驟,如果你需要先恢復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傷口,才能頻繁地接觸新生兒,請一定要先這麼做。媽媽和寶寶的相處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母親要準備好,在媽媽恢復期間,可由護士、另一半或家人來照護寶寶。
照顧新寶寶
在照顧寶寶前一定要洗手,人類的皮膚都含有細菌,一旦轉移到寶寶身上,可能造成寶寶無法正常運作。如果你手邊沒有肥皂和水,請用濕紙巾擦拭消毒雙手。
一、抱起寶寶
〔1〕將一隻手滑入寶寶的後頸和頭部做支撐(圖A)。在前幾週,寶寶的頸部幾乎無法運作,頸部功能增強以前,抱寶寶時要避免不小心讓頭「往下掉」。
〔2〕將另一隻手滑入寶寶的臀部和脊椎處(圖B)。
〔3〕將寶寶抱起並靠近你的身體(圖C)。
【注意】把寶寶放下時,一定要持續用手支撐寶寶的頭,並且要確認躺下的地方能支撐他的頭和脖子。
二、搖籃式抱法
用搖籃抱的方式,讓寶寶的頭部靠近你身體的左側,可以讓寶寶的耳朵聽見你心臟發出規律的跳動聲,接受到這樣的信號後,你的寶寶可能就此進入睡眠模式,這是正常的──而且很多使用者對此求之不得。(此類抱法亦可靠身體右側進行)
〔1〕將右手置於寶寶的頭和頸部後方,左手要支撐寶寶的臀部和脊椎(圖A)。
〔2〕將寶寶的頭和脖子挪動到左手肘內彎處,此時你以左手支撐寶寶,而右手可以做其他的事(圖B)。〔3〕若想抱得更安全一點,可將你的右手繞至左手臂下方支撐。
三、肩抱法
這對新手寶寶主人來說是很理想的姿勢,但是當寶寶越來越大,他可能不願意再被以這個姿勢抱著。
〔1〕抱起寶寶,並讓他的頭可以靠在你的肩膀前方,寶寶的頭不可高於你的肩膀(圖A)。
〔2〕利用手肘內彎處支撐寶寶的臀部,他的腳會懸在這隻手臂的下方。
〔3〕若想抱得更安全一點,將沒有抱寶寶的那隻手放在寶寶的背後(圖B),如果你需要向前傾,記得要支撐寶寶的頭和頸部。
四、遞交寶寶
寶寶出生的前兩個月,免疫系統極度的脆弱,建議你在這段期間減少訪客的人數;在把寶寶遞給其他人之前,請確認對方已經洗過手。
當要將寶寶遞給另外一個人,或有親友來訪時,利用下列的小技巧來保護寶寶的安全。
〔1〕用一隻手支撐寶寶的頭和頸部,另一隻手要支撐寶寶的臀部和脊椎。
〔2〕請要抱寶寶的人雙手臂交叉。
〔3〕將寶寶的頭和頸部置於對方一側的手肘內彎處,指引對方支撐寶寶的頭部(圖A)。
〔4〕將寶寶的身體放在交叉的手臂上(圖B)。
爬行寶寶的抱法
一般來說,超過六個月後寶寶便會爬行,此時的體重比剛出生時重了許多,由於體重增加,使得先前的抱法已經不適用。如果寶寶已經會爬,表示他的頭部、頸部和背部已經很有力,可以採用新的懷抱姿勢。
一、臀抱法
〔1〕將一隻手從腋窩處繞過寶寶的背部(圖A)。
〔2〕另外一隻手放在寶寶的臀部(圖B)。
〔3〕將寶寶抱到大人臀部的高度,並同時用手臂支撐背部(圖C)。
〔4〕將寶寶置於髖部。有的使用者需要把身體彎曲,讓髖部伸出更多面積,方便寶寶依靠。寶寶應該是跨坐在大人的身體側面,一隻腳在前、一隻腳在後(圖D)。
〔5〕手臂抱著寶寶的肩胛骨,如果寶寶抓著你,你可以把手臂移至他的下背處。
二、馬鈴薯袋式抱法
這種抱法用於近距離移動,因為需要呈寶寶水平方式懷抱,大多數寶寶無法忍耐太久。
〔1〕從寶寶背後靠近。
〔2〕將主要施力的手從兩腿間滑入寶寶身體下方至前胸,盡可能地將手肘彎曲,將手置於寶寶胸前(圖A)。
〔3〕將另一隻手放在寶寶背後,幫助他在你的手臂上保持穩定(圖B)。
〔4〕將寶寶舉起並靠近你的身體,輔助手臂須持續固定寶寶(圖C)。哭泣:寶寶聲控的困難排除
寶寶的聲音輸出系統,包含兩個肺部、聲帶和嘴巴,寶寶利用這些裝置來進行溝通。大部分機型的寶寶並未內建語言設備,因此,你寶寶第一次試著與你溝通時,可能聽起來毫無意義,這對新手使用者來說是很常見的謬誤,這樣的聲控暗示,我們稱之為哭泣,通常包含了許多想傳達給使用者的訊息。
寶寶會哭,可能是尿布濕或髒了,或者肚子餓、太熱或太冷、疲倦、脹氣、需要愛或安撫,或生病,有些機型會為了想聽到自己的聲音而哭。當你的寶寶機型哭泣時,哭聲的音頻和頻率,能夠提供我們線索來得知其中的含意,不同的原因會引起不同種類的哭聲。當我們找到哭泣的原因時,使用者應該要在心中記下這是哪類型的哭泣,以後同樣的哭聲出現時,你可以立即了解其原因。
尿布濕或髒了:當寶寶的尿布髒了的時候,使用者的嗅覺系統應能察覺,或是以人工檢查的方式,將一隻手指伸進尿布內感覺是否尿濕,必要時重新放置新尿布,並觀察哭泣是否停止。
肚子餓:寶寶一天之內可能會感覺饑餓約七到十次,此時要提供食物給寶寶,但在吃之前,可能需要一點時間讓他安靜下來。如果哭泣能夠停止,表示肚子餓就是哭鬧的原因。
太熱或太冷:大多數機型的寶寶感覺冷的時候,會比感覺熱的時候容易哭鬧,此時寶寶的內部溫度會升高,但並沒有警示系統可以提醒使用者。因此,要檢查寶寶衣著的狀況並適時調整,仔細觀察其他外部徵兆,來決定寶寶是否感覺太熱,注意皮膚是否潮紅且濕黏,不要給寶寶穿過多衣物。
疲倦:寶寶在哭鬧的時候,可能會揉眼睛、打哈欠或顯得昏昏欲睡,表示他需要進入睡眠模式。第四章將教你如何啟動睡眠模式。
脹氣:如果寶寶一直扭動或將腿往肚子方向舉高,表示在消化系統中有多餘的氣體。此時替寶寶拍嗝,或以能夠幫助排氣的姿勢抱寶寶。
愛或安撫:如果寶寶感覺獨處太久,或是過度刺激使他感覺困惑,這時寶寶需要主要使用者的擁抱和安撫,試著將自然或人工的安撫工具放入嘴部。
生病:如果寶寶正在生病,不舒服也可能引起哭鬧。先確認哭泣的原因不是上述幾點,如果哭泣持續不減弱超過三十分鐘,請諮詢寶寶維修員。
【注意】有時候,寶寶哭泣的原因很難發現並排除,請盡你的努力,了解其哭鬧的原因並保持冷靜。安撫寶寶
有許多種技巧可提供給使用者來安撫寶寶。
〔1〕用包巾把寶寶包起來。參考下列的步驟,寶寶會因為包巾提供的溫暖和安全感而覺得舒服。
〔2〕將寶寶搖一搖。抱著寶寶坐搖椅、把寶寶放在吊床上,或只是簡單地抱著寶寶前後搖擺身體,規律的節奏可以穩定他的情緒。
〔3〕將寶寶晃一晃。以非常輕的力道,稍微左右搖晃。
【注意】絕對不要劇烈搖晃寶寶,晃動的力道要很輕且小心,劇烈搖晃會導致功能損害。
〔4〕對著寶寶唱歌。他的聽覺感應器對音樂的接受度很高。
〔5〕調整寶寶所在的環境。燈光或溫度的調整有助於停止哭鬧,可以考慮用推車或揹帶帶寶寶散步。
〔6〕放置自然或人工的安撫工具。
一、把寶寶包起來
包裹的方式,包括用毯子將寶寶緊緊地包起來,你的機型可能在感到溫暖和安全後會顯示已得到安撫,也可能因為突然失去活動力而感到挫折。試著利用下頁所列的技巧,來判斷你機型的反應。
【注意】包裹法是一種限制的方式,且侷限了寶寶的動能發展,在寶寶出生六十天後,不建議再使用全身包裹法。當寶寶長到這麼大以後,最好用不限制雙手活動的方法,像是改良的墨西哥捲包裹法。
快速包裹法:
在最短的時間內,快速包裹法對使用者來說是很有效的方式,你需要用到能夠覆蓋寶寶全身的毯子。
〔1〕將正方形的毯子置於平面。
〔2〕將毯子的一角往下折至約你頭部的長度。
〔3〕將寶寶置於毯子的對角線上,摺角處要高於寶寶脖子的上緣(圖A)。
〔4〕拉起毯子的右側蓋住寶寶的身體,塞進左側寶寶身體的下方(圖B)。
〔5〕拉起毯子的左側蓋住寶寶的身體,塞進右側寶寶身體的下方(圖C)。
〔6〕將寶寶抱起,並將底部毯子的尾端塞進寶寶的腿和背部的下方(圖D)。
墨西哥捲包裹法
墨西哥捲包裹法比快速包裹法更具安全感(也能維持更久),如果以正確的墨西哥捲包裹法包好,寶寶看起來就像是一種麵皮裡包著肉或豆子的熱門墨西哥食物一樣。
〔1〕將正方形的毯子置於平面,大小要能覆蓋寶寶的全身。
〔2〕將毯子的一角往下折至約你手掌的長度。
〔3〕將寶寶置於毯子的對角線上,摺角處要高於寶寶脖子的上緣(圖A)。〔4〕將寶寶的手塞進毯子的摺角內,此時雙手應該置於寶寶肩膀或臉的兩側(如果你的寶寶特別好動,你可以將毯子塞到寶寶的腋下,使其雙手仍可保持活動)。
〔5〕拉起毯子的右側蓋住寶寶的身體,塞進左側寶寶身體的下方(圖B)。
〔6〕將底部毯子的尾端拉起(朝向寶寶的頭),蓋住寶寶的腳和腿,然後與右側折起處重疊,將尾端塞進右上方的邊緣(圖C)。
〔7〕拉起毯子的左側蓋住寶寶的身體,塞進右側寶寶身體的下方(圖C)。
二、安撫用品的選擇與放置
許多使用者會放置安撫用品來安撫寶寶,大部分機型的寶寶能夠從吸吮安撫用品得到極大的喜悅。自然的安撫用品包括小指頭、指關節和大拇指,人工的安撫用品則是用乳膠或矽膠做成類似奶瓶奶嘴頭的形狀,在全世界的零售商店都可以買得到。不論自然或人工的安撫用品,都適用於各種機型的寶寶,也都不會造成長期的醫療或心理不正常運作。
【專家提示】注意乳頭混淆的跡象,人工安撫用品可能會造成寶寶忘記如何對著媽媽的胸部含乳。在決定性的前兩個月,我們建議你完全避免使用安撫用品,如果寶寶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出現混淆的現象,請你減少或停止安撫用品的使用。
自然的安撫用品
〔1〕將你的小指頭指甲剪短或磨平至沒有尖角,寶寶會很喜歡使用者的這根指頭勝過其他手指。
〔2〕徹底清洗你的手。
〔3〕將你的手心朝上,小指伸向寶寶,保持其他手指彎曲於掌中。
〔4〕將小指放進寶寶的嘴巴裡,只要頂端碰到寶寶口腔頂就好,手指能自然地置於上顎的彎曲處。
〔5〕讓寶寶吸吮你的小指頭,讓寶寶控制你的小指,但要維持在口腔頂的位置。
【專家提示】當寶寶漸漸長大,鼓勵他用自己的手指或大拇指來當做安撫,如果他能學會這樣吸吮,不論到哪裡都能得到安撫。
人工的安撫用品:
〔1〕從零售商店購買安撫奶嘴,奶嘴有各種形狀和尺寸,需經過多方嘗試才知道哪種最適合你機型的寶寶。
〔2〕消毒安撫奶嘴。將安撫奶嘴放進洗碗機或在沸水中浸五分鐘,用眼睛檢查有沒有水滲進塑膠奶嘴頭裡面,如果有,將水從奶嘴頭擠出來,或等到水分蒸發再給寶寶使用。
〔3〕將安撫奶嘴的頂端放進寶寶的嘴裡。
【注意】不要用繩子或帶子把安撫奶嘴綁在寶寶身上,會有窒息和被勒住的危險。〔4〕多買幾個安撫奶嘴。一旦你已經找到你寶寶機型適用的奶嘴,建議你在嬰兒床放一個,尿布袋裡放一個,車上放一個,一個放你的口袋,並在家中其他地方也準備幾個備用。
〔5〕更換老舊的安撫奶嘴,特別是當奶嘴頭磨損的時候。
【注意】安撫奶嘴應該是在餐與餐之間用來安撫寶寶,而非用來取代喝奶。如果沒有適當的食物供給,寶寶會無法正常運作。
三、幫寶寶按摩
許多維修員認為按摩可以增強免疫系統、促進肌肉發展,並刺激寶寶的生長。按摩對於大部分機型的寶寶有鎮定的效果,並讓使用者和寶寶發展出更親密的依附關係。
使用者的手,是按摩時所需的唯一工具,以溫和的揉捏和輕柔的敲打動作進行,將寶寶面朝上,放置在穩固、平坦且舒服的平面上,將室溫調高,且若允許的話將寶寶的衣服脫掉。如果你要用油來按摩,請選用冷壓油,例如紅花或杏仁油。
〔1〕按摩寶寶的腿和腳。從大腿開始往下直到腳趾,每次只揉捏一隻腳。
〔2〕按摩寶寶的腹部。將你的手掌攤平、手指伸直,以畫圓的方式敲揉寶寶的腹部。
【注意】按摩寶寶的腹部,可能會刺激尿液或氣體的排出,在進行這項按摩之前,請在寶寶的下方舖上一條保護布巾。
〔3〕按摩寶寶的胸部。將手掌攤平、手指伸直,敲揉寶寶的胸部,從中心開始往外移動至手臂。
〔4〕按摩寶寶的手臂和手掌。從肩膀開始按摩至手指,每次只揉捏一隻手臂。
〔5〕按摩寶寶的臉。用大拇指畫小圈圈,然後用手指輕輕敲揉。
〔6〕將寶寶翻身肚子朝下,按摩寶寶的背部。從肩膀開始揉捏往下至背部兩側,避免按壓脊椎。
〔7〕按摩完成。幫寶寶翻身背部朝下,並用手指在他身體上下輕刷,這是暗示寶寶按摩已經結束;如果你沒有時間完成所有步驟,建議你最後一定要做這個完成動作。
【專家提示】嬰兒按摩課程通常由具認證的按摩講師來授課,你所在當地的醫院或社區中心能提供你更多的資訊。
跟寶寶一起玩遊戲
擁有頻繁的玩樂時間,對所有寶寶機型來說都是有益處的。這麼做有三面向的目的:讓寶寶開心、能啟動睡眠模式,以及教導寶寶如何與世界建立互動關係,要找時間經常跟寶寶玩遊戲。
一、音樂遊戲
遊戲時,強烈建議有音樂,它可以教導寶寶基本的節奏、律動和聲音,加速寶寶智力和創造力的發展。〔1〕選擇一首適合的樂曲,可以採用搖籃曲或其他只有一兩種聲音的旋律,選用的歌曲只要有簡單的節奏就好。
〔2〕播放音樂。
〔3〕跟寶寶一起隨著音樂起舞。抱著寶寶,並以適當的方式支撐其頸部和背部,搖晃你全身的肢體,讓寶寶也感受到韻律和節奏。
〔4〕對著寶寶唱歌。如果你不知道要唱什麼歌詞,就用嬰兒語代替吧!寶寶會很樂意加入的。
二、強化遊戲
有些玩耍的方式有助於寶寶某部分肌肉的運動,如此一來有助於其發展;適當的運動能夠強化寶寶的肌肉、促進寶寶的協調性,並增加寶寶的動作控制力。
【注意】使用者不需要把自己當成寶寶機型的私人健身教練,鍛鍊寶寶是沒有必要的。以下的動作,不過是強化他的肌肉成長和技能。
腹部運動:將寶寶面朝下放在地板上,請你躺在地板上他的旁邊,並說話吸引他的注意力。他對你的回應,將能強化其頸部、背部和腹部的肌肉;他可能會抬頭、轉頭、撐起身體看你,或是自己翻身。
坐立運動:「坐起來」這個動作,對許多寶寶機型來說都是好玩的,同時有助於增強腹部和頸部肌肉,使寶寶能夠早點自行坐立。請你先坐下,將寶寶面朝上躺在你的大腿上,頭靠在你的膝蓋,讓他的腿在你的大腿上伸直,將兩手分別放在兩側腋下,讓寶寶從腰部彎曲,使上半身直立;如果是年齡大一點的寶寶,可以改抓他的雙手和前臂往你身上拉,重複這個動作。
【注意】在寶寶一歲以前,不要只抓腳或手把他舉起,這可能會造成關節的無法作用。
站立運動:許多寶寶機型喜歡這個簡單的動作,因為他們可以直接看你的臉而且玩自己的腳,同時有助於增強腿和背部肌肉。請你坐下,並讓寶寶坐在你的大腿上面對你。如果是年紀小一點的寶寶,將你的手置於其腋下,將寶寶舉起至站立的姿勢,然後再放下至坐姿;若是年紀稍大的寶寶,改扶腰部將其舉起,將寶寶舉高至站姿,再將他放下。四、選擇玩具配件
對一個月大的寶寶來說,玩具配件的使用並不一定是必要的,但是隨著寶寶越來越懂事,玩具對於智能刺激來說就越發重要。選擇適合寶寶年齡的玩具,並遵循製造廠商的使用方式,寶寶對於什麼是危險還不太了解,所以避免用有尖角或有鬆動與小零件的玩具,是很重要的。選擇能給予寶寶刺激的玩具,最好能夠吸引寶寶兩種或以上的基本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像是選擇有內頁有毛皮的書,或有香味的玩具。
第1個月適用的玩具
黑白旋轉鈴:在嬰兒床的上方安裝一個有黑白形狀的旋轉鈴,剛好手碰不到的距離(約距嬰兒床床墊30-38公分)。在剛出生的前幾週,寶寶對黑白形狀物體比彩色的更具正面反應。
音樂播放器:利用收音機、隨身聽、數位音響或音樂盒,讓寶寶接觸音樂。研究顯示,輕快、平緩和具旋律性的音樂,例如搖籃曲,對寶寶最為適合。
填充動物:寶寶常常會將這些玩具誤認為活生生、有呼吸的玩伴(特別是如果這隻玩偶有大眼睛),這個技術性的小毛病,通常在七到十二歲的時候會消失。
第2到6個月適用的玩具
【注意】要確認玩具是安全的。這階段所有機型的寶寶開始會把東西塞進嘴裡,要注意所有的玩具是堅固的、縫合緊密,並且沒有任何鬆動、小的零件,定期檢查所有玩具,以確保其達到這樣的標準。
遊戲墊:在寶寶用品店就可以買到的配件。遊戲墊就是有多種顏色、圖案和懸掛玩具的地墊,可以幫助寶寶學著如何拍打,最後能夠碰到這些他感興趣的東西。
書本:選用能啟發寶寶所有感官的書,厚紙書、布書和泡綿書,都是能讓寶寶對閱讀產生興趣的有用工具。讓他隨意翻閱這些書本,不論是看書、聞書或咬書。
樂器:許多寶寶喜歡彈奏和聽音樂,小型的鼓或鈴噹(沒有尖銳的邊緣),可以開啟寶寶的聽覺感應器。
旋轉鈴:到了六個月的時候,寶寶已經能夠看見顏色和複雜的形狀。為了幫助發展他的視覺,請選用有特殊形狀和顏色鮮明的懸掛鈴或旋轉鈴,把黑白旋轉鈴換成彩色的,並懸掛在寶寶的嬰兒床上,或是其他寶寶可以躺下的地方。
手搖鈴、擠壓有聲的玩具和球:當寶寶發展到能夠抓取並操控物體的時候,給他一個小型的手持玩具來加強這些技能。會發出聲音的玩具,能教導寶寶因果發生的原則。摔不破的塑膠鏡子:將鏡子放在尿布檯旁,或牢牢地綁在嬰兒床的一側,讓寶寶每天有幾分鐘能夠娛樂和意識到自我的存在。
【專家提示】最好(和最便宜)的寶寶玩具,是每天家中會使用的物品,例如湯匙或杯墊,這些物品對你來說可能十分熟悉,但對寶寶來說是很新奇的。選擇放不進寶寶嘴裡,沒有鬆動的零件、尖銳的邊角或有窒息危險的物品。
第7到12個月適用的玩具
球:寶寶可能會想試試看球的味道,所以要確定球的大小無法放進寶寶的嘴裡(而且不會輕易地被咬下一塊零件)。當寶寶快十二個月的時候,他可能會開始滾球或把球丟向你。
洗澡玩具:可以浮起、裝水、噴水或吸附在浴缸邊的橡膠製品,讓寶寶可以在洗澡時獲得樂趣。
積木:木製和塑膠製的積木,可以幫助寶寶學習如何放置跟堆疊物品。許多機型的寶寶喜歡把堆好的積木擊倒再堆起來,這是正常的。
木偶或填充玩偶:用玩偶演一齣戲,或讓這些玩偶朋友唱歌跳舞,都是能夠娛樂寶寶的方式。
拉繩玩具:這種玩具通常拉了繩子後就會有一些動作表現,玩這類型的玩具,可以教導寶寶基本的因果概念。在寶寶玩這類有拉繩的玩具時,一定要時刻注意,因為寶寶可能會把繩子或拉繩上的牌子吞下。
助步車:一旦寶寶已經強壯到能夠扶著家具站起,並在有支撐的狀況下行走數步,許多使用者在這時會購買助步車。這類有輪子的器具,能夠提供寶寶初次行走時的支撐。助步車可以是小貨車、推車椅,或任何寶寶能夠攙扶在地上推行的東西,而學步車(螃蟹車)則不建議使用。
一般建議使用者在生產完後立刻與寶寶進行親密接觸,通常這樣的親密關係會馬上發展完成,但有時候寶寶和使用者需要多一點時間。並非所有機型的寶寶皆相同,所以親密關係連結發生的時間沒有對或錯;但是如果你在三到四週後仍未感到與寶寶有此親密連結,建議你與寶寶維修員討論這個問題。
〔1〕在初次有機會時觸摸、注視並聞寶寶。寶寶健康狀況允許的話,在生產後,要求護士或醫師立刻將寶寶置於你的胸前。
〔2〕選擇哺餵母乳的媽媽應該盡快這麼做,餵母奶能釋放賀爾蒙,有助於子宮收縮和減少產後惡露,哺餵母乳的行為也有助於母子之間親密關係的形成,而且母奶對寶寶的健康有許多益處。(參考第三章)
〔3〕將寶寶留在身邊。如果寶寶的健康狀況允許,請安排母嬰同室,對寶寶講話或唱歌,讓他能夠認得你的聲音。
【注意】慢慢來。有的母親需要慢慢地進行這些步驟,如果你需要先恢復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傷口,才能頻繁地接觸新生兒,請一定要先這麼做。媽媽和寶寶的相處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母親要準備好,在媽媽恢復期間,可由護士、另一半或家人來照護寶寶。
照顧新寶寶
在照顧寶寶前一定要洗手,人類的皮膚都含有細菌,一旦轉移到寶寶身上,可能造成寶寶無法正常運作。如果你手邊沒有肥皂和水,請用濕紙巾擦拭消毒雙手。
一、抱起寶寶
〔1〕將一隻手滑入寶寶的後頸和頭部做支撐(圖A)。在前幾週,寶寶的頸部幾乎無法運作,頸部功能增強以前,抱寶寶時要避免不小心讓頭「往下掉」。
〔2〕將另一隻手滑入寶寶的臀部和脊椎處(圖B)。
〔3〕將寶寶抱起並靠近你的身體(圖C)。
【注意】把寶寶放下時,一定要持續用手支撐寶寶的頭,並且要確認躺下的地方能支撐他的頭和脖子。
二、搖籃式抱法
用搖籃抱的方式,讓寶寶的頭部靠近你身體的左側,可以讓寶寶的耳朵聽見你心臟發出規律的跳動聲,接受到這樣的信號後,你的寶寶可能就此進入睡眠模式,這是正常的──而且很多使用者對此求之不得。(此類抱法亦可靠身體右側進行)
〔1〕將右手置於寶寶的頭和頸部後方,左手要支撐寶寶的臀部和脊椎(圖A)。
〔2〕將寶寶的頭和脖子挪動到左手肘內彎處,此時你以左手支撐寶寶,而右手可以做其他的事(圖B)。〔3〕若想抱得更安全一點,可將你的右手繞至左手臂下方支撐。
三、肩抱法
這對新手寶寶主人來說是很理想的姿勢,但是當寶寶越來越大,他可能不願意再被以這個姿勢抱著。
〔1〕抱起寶寶,並讓他的頭可以靠在你的肩膀前方,寶寶的頭不可高於你的肩膀(圖A)。
〔2〕利用手肘內彎處支撐寶寶的臀部,他的腳會懸在這隻手臂的下方。
〔3〕若想抱得更安全一點,將沒有抱寶寶的那隻手放在寶寶的背後(圖B),如果你需要向前傾,記得要支撐寶寶的頭和頸部。
四、遞交寶寶
寶寶出生的前兩個月,免疫系統極度的脆弱,建議你在這段期間減少訪客的人數;在把寶寶遞給其他人之前,請確認對方已經洗過手。
當要將寶寶遞給另外一個人,或有親友來訪時,利用下列的小技巧來保護寶寶的安全。
〔1〕用一隻手支撐寶寶的頭和頸部,另一隻手要支撐寶寶的臀部和脊椎。
〔2〕請要抱寶寶的人雙手臂交叉。
〔3〕將寶寶的頭和頸部置於對方一側的手肘內彎處,指引對方支撐寶寶的頭部(圖A)。
〔4〕將寶寶的身體放在交叉的手臂上(圖B)。
爬行寶寶的抱法
一般來說,超過六個月後寶寶便會爬行,此時的體重比剛出生時重了許多,由於體重增加,使得先前的抱法已經不適用。如果寶寶已經會爬,表示他的頭部、頸部和背部已經很有力,可以採用新的懷抱姿勢。
一、臀抱法
〔1〕將一隻手從腋窩處繞過寶寶的背部(圖A)。
〔2〕另外一隻手放在寶寶的臀部(圖B)。
〔3〕將寶寶抱到大人臀部的高度,並同時用手臂支撐背部(圖C)。
〔4〕將寶寶置於髖部。有的使用者需要把身體彎曲,讓髖部伸出更多面積,方便寶寶依靠。寶寶應該是跨坐在大人的身體側面,一隻腳在前、一隻腳在後(圖D)。
〔5〕手臂抱著寶寶的肩胛骨,如果寶寶抓著你,你可以把手臂移至他的下背處。
二、馬鈴薯袋式抱法
這種抱法用於近距離移動,因為需要呈寶寶水平方式懷抱,大多數寶寶無法忍耐太久。
〔1〕從寶寶背後靠近。
〔2〕將主要施力的手從兩腿間滑入寶寶身體下方至前胸,盡可能地將手肘彎曲,將手置於寶寶胸前(圖A)。
〔3〕將另一隻手放在寶寶背後,幫助他在你的手臂上保持穩定(圖B)。
〔4〕將寶寶舉起並靠近你的身體,輔助手臂須持續固定寶寶(圖C)。哭泣:寶寶聲控的困難排除
寶寶的聲音輸出系統,包含兩個肺部、聲帶和嘴巴,寶寶利用這些裝置來進行溝通。大部分機型的寶寶並未內建語言設備,因此,你寶寶第一次試著與你溝通時,可能聽起來毫無意義,這對新手使用者來說是很常見的謬誤,這樣的聲控暗示,我們稱之為哭泣,通常包含了許多想傳達給使用者的訊息。
寶寶會哭,可能是尿布濕或髒了,或者肚子餓、太熱或太冷、疲倦、脹氣、需要愛或安撫,或生病,有些機型會為了想聽到自己的聲音而哭。當你的寶寶機型哭泣時,哭聲的音頻和頻率,能夠提供我們線索來得知其中的含意,不同的原因會引起不同種類的哭聲。當我們找到哭泣的原因時,使用者應該要在心中記下這是哪類型的哭泣,以後同樣的哭聲出現時,你可以立即了解其原因。
尿布濕或髒了:當寶寶的尿布髒了的時候,使用者的嗅覺系統應能察覺,或是以人工檢查的方式,將一隻手指伸進尿布內感覺是否尿濕,必要時重新放置新尿布,並觀察哭泣是否停止。
肚子餓:寶寶一天之內可能會感覺饑餓約七到十次,此時要提供食物給寶寶,但在吃之前,可能需要一點時間讓他安靜下來。如果哭泣能夠停止,表示肚子餓就是哭鬧的原因。
太熱或太冷:大多數機型的寶寶感覺冷的時候,會比感覺熱的時候容易哭鬧,此時寶寶的內部溫度會升高,但並沒有警示系統可以提醒使用者。因此,要檢查寶寶衣著的狀況並適時調整,仔細觀察其他外部徵兆,來決定寶寶是否感覺太熱,注意皮膚是否潮紅且濕黏,不要給寶寶穿過多衣物。
疲倦:寶寶在哭鬧的時候,可能會揉眼睛、打哈欠或顯得昏昏欲睡,表示他需要進入睡眠模式。第四章將教你如何啟動睡眠模式。
脹氣:如果寶寶一直扭動或將腿往肚子方向舉高,表示在消化系統中有多餘的氣體。此時替寶寶拍嗝,或以能夠幫助排氣的姿勢抱寶寶。
愛或安撫:如果寶寶感覺獨處太久,或是過度刺激使他感覺困惑,這時寶寶需要主要使用者的擁抱和安撫,試著將自然或人工的安撫工具放入嘴部。
生病:如果寶寶正在生病,不舒服也可能引起哭鬧。先確認哭泣的原因不是上述幾點,如果哭泣持續不減弱超過三十分鐘,請諮詢寶寶維修員。
【注意】有時候,寶寶哭泣的原因很難發現並排除,請盡你的努力,了解其哭鬧的原因並保持冷靜。安撫寶寶
有許多種技巧可提供給使用者來安撫寶寶。
〔1〕用包巾把寶寶包起來。參考下列的步驟,寶寶會因為包巾提供的溫暖和安全感而覺得舒服。
〔2〕將寶寶搖一搖。抱著寶寶坐搖椅、把寶寶放在吊床上,或只是簡單地抱著寶寶前後搖擺身體,規律的節奏可以穩定他的情緒。
〔3〕將寶寶晃一晃。以非常輕的力道,稍微左右搖晃。
【注意】絕對不要劇烈搖晃寶寶,晃動的力道要很輕且小心,劇烈搖晃會導致功能損害。
〔4〕對著寶寶唱歌。他的聽覺感應器對音樂的接受度很高。
〔5〕調整寶寶所在的環境。燈光或溫度的調整有助於停止哭鬧,可以考慮用推車或揹帶帶寶寶散步。
〔6〕放置自然或人工的安撫工具。
一、把寶寶包起來
包裹的方式,包括用毯子將寶寶緊緊地包起來,你的機型可能在感到溫暖和安全後會顯示已得到安撫,也可能因為突然失去活動力而感到挫折。試著利用下頁所列的技巧,來判斷你機型的反應。
【注意】包裹法是一種限制的方式,且侷限了寶寶的動能發展,在寶寶出生六十天後,不建議再使用全身包裹法。當寶寶長到這麼大以後,最好用不限制雙手活動的方法,像是改良的墨西哥捲包裹法。
快速包裹法:
在最短的時間內,快速包裹法對使用者來說是很有效的方式,你需要用到能夠覆蓋寶寶全身的毯子。
〔1〕將正方形的毯子置於平面。
〔2〕將毯子的一角往下折至約你頭部的長度。
〔3〕將寶寶置於毯子的對角線上,摺角處要高於寶寶脖子的上緣(圖A)。
〔4〕拉起毯子的右側蓋住寶寶的身體,塞進左側寶寶身體的下方(圖B)。
〔5〕拉起毯子的左側蓋住寶寶的身體,塞進右側寶寶身體的下方(圖C)。
〔6〕將寶寶抱起,並將底部毯子的尾端塞進寶寶的腿和背部的下方(圖D)。
墨西哥捲包裹法
墨西哥捲包裹法比快速包裹法更具安全感(也能維持更久),如果以正確的墨西哥捲包裹法包好,寶寶看起來就像是一種麵皮裡包著肉或豆子的熱門墨西哥食物一樣。
〔1〕將正方形的毯子置於平面,大小要能覆蓋寶寶的全身。
〔2〕將毯子的一角往下折至約你手掌的長度。
〔3〕將寶寶置於毯子的對角線上,摺角處要高於寶寶脖子的上緣(圖A)。〔4〕將寶寶的手塞進毯子的摺角內,此時雙手應該置於寶寶肩膀或臉的兩側(如果你的寶寶特別好動,你可以將毯子塞到寶寶的腋下,使其雙手仍可保持活動)。
〔5〕拉起毯子的右側蓋住寶寶的身體,塞進左側寶寶身體的下方(圖B)。
〔6〕將底部毯子的尾端拉起(朝向寶寶的頭),蓋住寶寶的腳和腿,然後與右側折起處重疊,將尾端塞進右上方的邊緣(圖C)。
〔7〕拉起毯子的左側蓋住寶寶的身體,塞進右側寶寶身體的下方(圖C)。
二、安撫用品的選擇與放置
許多使用者會放置安撫用品來安撫寶寶,大部分機型的寶寶能夠從吸吮安撫用品得到極大的喜悅。自然的安撫用品包括小指頭、指關節和大拇指,人工的安撫用品則是用乳膠或矽膠做成類似奶瓶奶嘴頭的形狀,在全世界的零售商店都可以買得到。不論自然或人工的安撫用品,都適用於各種機型的寶寶,也都不會造成長期的醫療或心理不正常運作。
【專家提示】注意乳頭混淆的跡象,人工安撫用品可能會造成寶寶忘記如何對著媽媽的胸部含乳。在決定性的前兩個月,我們建議你完全避免使用安撫用品,如果寶寶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出現混淆的現象,請你減少或停止安撫用品的使用。
自然的安撫用品
〔1〕將你的小指頭指甲剪短或磨平至沒有尖角,寶寶會很喜歡使用者的這根指頭勝過其他手指。
〔2〕徹底清洗你的手。
〔3〕將你的手心朝上,小指伸向寶寶,保持其他手指彎曲於掌中。
〔4〕將小指放進寶寶的嘴巴裡,只要頂端碰到寶寶口腔頂就好,手指能自然地置於上顎的彎曲處。
〔5〕讓寶寶吸吮你的小指頭,讓寶寶控制你的小指,但要維持在口腔頂的位置。
【專家提示】當寶寶漸漸長大,鼓勵他用自己的手指或大拇指來當做安撫,如果他能學會這樣吸吮,不論到哪裡都能得到安撫。
人工的安撫用品:
〔1〕從零售商店購買安撫奶嘴,奶嘴有各種形狀和尺寸,需經過多方嘗試才知道哪種最適合你機型的寶寶。
〔2〕消毒安撫奶嘴。將安撫奶嘴放進洗碗機或在沸水中浸五分鐘,用眼睛檢查有沒有水滲進塑膠奶嘴頭裡面,如果有,將水從奶嘴頭擠出來,或等到水分蒸發再給寶寶使用。
〔3〕將安撫奶嘴的頂端放進寶寶的嘴裡。
【注意】不要用繩子或帶子把安撫奶嘴綁在寶寶身上,會有窒息和被勒住的危險。〔4〕多買幾個安撫奶嘴。一旦你已經找到你寶寶機型適用的奶嘴,建議你在嬰兒床放一個,尿布袋裡放一個,車上放一個,一個放你的口袋,並在家中其他地方也準備幾個備用。
〔5〕更換老舊的安撫奶嘴,特別是當奶嘴頭磨損的時候。
【注意】安撫奶嘴應該是在餐與餐之間用來安撫寶寶,而非用來取代喝奶。如果沒有適當的食物供給,寶寶會無法正常運作。
三、幫寶寶按摩
許多維修員認為按摩可以增強免疫系統、促進肌肉發展,並刺激寶寶的生長。按摩對於大部分機型的寶寶有鎮定的效果,並讓使用者和寶寶發展出更親密的依附關係。
使用者的手,是按摩時所需的唯一工具,以溫和的揉捏和輕柔的敲打動作進行,將寶寶面朝上,放置在穩固、平坦且舒服的平面上,將室溫調高,且若允許的話將寶寶的衣服脫掉。如果你要用油來按摩,請選用冷壓油,例如紅花或杏仁油。
〔1〕按摩寶寶的腿和腳。從大腿開始往下直到腳趾,每次只揉捏一隻腳。
〔2〕按摩寶寶的腹部。將你的手掌攤平、手指伸直,以畫圓的方式敲揉寶寶的腹部。
【注意】按摩寶寶的腹部,可能會刺激尿液或氣體的排出,在進行這項按摩之前,請在寶寶的下方舖上一條保護布巾。
〔3〕按摩寶寶的胸部。將手掌攤平、手指伸直,敲揉寶寶的胸部,從中心開始往外移動至手臂。
〔4〕按摩寶寶的手臂和手掌。從肩膀開始按摩至手指,每次只揉捏一隻手臂。
〔5〕按摩寶寶的臉。用大拇指畫小圈圈,然後用手指輕輕敲揉。
〔6〕將寶寶翻身肚子朝下,按摩寶寶的背部。從肩膀開始揉捏往下至背部兩側,避免按壓脊椎。
〔7〕按摩完成。幫寶寶翻身背部朝下,並用手指在他身體上下輕刷,這是暗示寶寶按摩已經結束;如果你沒有時間完成所有步驟,建議你最後一定要做這個完成動作。
【專家提示】嬰兒按摩課程通常由具認證的按摩講師來授課,你所在當地的醫院或社區中心能提供你更多的資訊。
跟寶寶一起玩遊戲
擁有頻繁的玩樂時間,對所有寶寶機型來說都是有益處的。這麼做有三面向的目的:讓寶寶開心、能啟動睡眠模式,以及教導寶寶如何與世界建立互動關係,要找時間經常跟寶寶玩遊戲。
一、音樂遊戲
遊戲時,強烈建議有音樂,它可以教導寶寶基本的節奏、律動和聲音,加速寶寶智力和創造力的發展。〔1〕選擇一首適合的樂曲,可以採用搖籃曲或其他只有一兩種聲音的旋律,選用的歌曲只要有簡單的節奏就好。
〔2〕播放音樂。
〔3〕跟寶寶一起隨著音樂起舞。抱著寶寶,並以適當的方式支撐其頸部和背部,搖晃你全身的肢體,讓寶寶也感受到韻律和節奏。
〔4〕對著寶寶唱歌。如果你不知道要唱什麼歌詞,就用嬰兒語代替吧!寶寶會很樂意加入的。
二、強化遊戲
有些玩耍的方式有助於寶寶某部分肌肉的運動,如此一來有助於其發展;適當的運動能夠強化寶寶的肌肉、促進寶寶的協調性,並增加寶寶的動作控制力。
【注意】使用者不需要把自己當成寶寶機型的私人健身教練,鍛鍊寶寶是沒有必要的。以下的動作,不過是強化他的肌肉成長和技能。
腹部運動:將寶寶面朝下放在地板上,請你躺在地板上他的旁邊,並說話吸引他的注意力。他對你的回應,將能強化其頸部、背部和腹部的肌肉;他可能會抬頭、轉頭、撐起身體看你,或是自己翻身。
坐立運動:「坐起來」這個動作,對許多寶寶機型來說都是好玩的,同時有助於增強腹部和頸部肌肉,使寶寶能夠早點自行坐立。請你先坐下,將寶寶面朝上躺在你的大腿上,頭靠在你的膝蓋,讓他的腿在你的大腿上伸直,將兩手分別放在兩側腋下,讓寶寶從腰部彎曲,使上半身直立;如果是年齡大一點的寶寶,可以改抓他的雙手和前臂往你身上拉,重複這個動作。
【注意】在寶寶一歲以前,不要只抓腳或手把他舉起,這可能會造成關節的無法作用。
站立運動:許多寶寶機型喜歡這個簡單的動作,因為他們可以直接看你的臉而且玩自己的腳,同時有助於增強腿和背部肌肉。請你坐下,並讓寶寶坐在你的大腿上面對你。如果是年紀小一點的寶寶,將你的手置於其腋下,將寶寶舉起至站立的姿勢,然後再放下至坐姿;若是年紀稍大的寶寶,改扶腰部將其舉起,將寶寶舉高至站姿,再將他放下。四、選擇玩具配件
對一個月大的寶寶來說,玩具配件的使用並不一定是必要的,但是隨著寶寶越來越懂事,玩具對於智能刺激來說就越發重要。選擇適合寶寶年齡的玩具,並遵循製造廠商的使用方式,寶寶對於什麼是危險還不太了解,所以避免用有尖角或有鬆動與小零件的玩具,是很重要的。選擇能給予寶寶刺激的玩具,最好能夠吸引寶寶兩種或以上的基本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像是選擇有內頁有毛皮的書,或有香味的玩具。
第1個月適用的玩具
黑白旋轉鈴:在嬰兒床的上方安裝一個有黑白形狀的旋轉鈴,剛好手碰不到的距離(約距嬰兒床床墊30-38公分)。在剛出生的前幾週,寶寶對黑白形狀物體比彩色的更具正面反應。
音樂播放器:利用收音機、隨身聽、數位音響或音樂盒,讓寶寶接觸音樂。研究顯示,輕快、平緩和具旋律性的音樂,例如搖籃曲,對寶寶最為適合。
填充動物:寶寶常常會將這些玩具誤認為活生生、有呼吸的玩伴(特別是如果這隻玩偶有大眼睛),這個技術性的小毛病,通常在七到十二歲的時候會消失。
第2到6個月適用的玩具
【注意】要確認玩具是安全的。這階段所有機型的寶寶開始會把東西塞進嘴裡,要注意所有的玩具是堅固的、縫合緊密,並且沒有任何鬆動、小的零件,定期檢查所有玩具,以確保其達到這樣的標準。
遊戲墊:在寶寶用品店就可以買到的配件。遊戲墊就是有多種顏色、圖案和懸掛玩具的地墊,可以幫助寶寶學著如何拍打,最後能夠碰到這些他感興趣的東西。
書本:選用能啟發寶寶所有感官的書,厚紙書、布書和泡綿書,都是能讓寶寶對閱讀產生興趣的有用工具。讓他隨意翻閱這些書本,不論是看書、聞書或咬書。
樂器:許多寶寶喜歡彈奏和聽音樂,小型的鼓或鈴噹(沒有尖銳的邊緣),可以開啟寶寶的聽覺感應器。
旋轉鈴:到了六個月的時候,寶寶已經能夠看見顏色和複雜的形狀。為了幫助發展他的視覺,請選用有特殊形狀和顏色鮮明的懸掛鈴或旋轉鈴,把黑白旋轉鈴換成彩色的,並懸掛在寶寶的嬰兒床上,或是其他寶寶可以躺下的地方。
手搖鈴、擠壓有聲的玩具和球:當寶寶發展到能夠抓取並操控物體的時候,給他一個小型的手持玩具來加強這些技能。會發出聲音的玩具,能教導寶寶因果發生的原則。摔不破的塑膠鏡子:將鏡子放在尿布檯旁,或牢牢地綁在嬰兒床的一側,讓寶寶每天有幾分鐘能夠娛樂和意識到自我的存在。
【專家提示】最好(和最便宜)的寶寶玩具,是每天家中會使用的物品,例如湯匙或杯墊,這些物品對你來說可能十分熟悉,但對寶寶來說是很新奇的。選擇放不進寶寶嘴裡,沒有鬆動的零件、尖銳的邊角或有窒息危險的物品。
第7到12個月適用的玩具
球:寶寶可能會想試試看球的味道,所以要確定球的大小無法放進寶寶的嘴裡(而且不會輕易地被咬下一塊零件)。當寶寶快十二個月的時候,他可能會開始滾球或把球丟向你。
洗澡玩具:可以浮起、裝水、噴水或吸附在浴缸邊的橡膠製品,讓寶寶可以在洗澡時獲得樂趣。
積木:木製和塑膠製的積木,可以幫助寶寶學習如何放置跟堆疊物品。許多機型的寶寶喜歡把堆好的積木擊倒再堆起來,這是正常的。
木偶或填充玩偶:用玩偶演一齣戲,或讓這些玩偶朋友唱歌跳舞,都是能夠娛樂寶寶的方式。
拉繩玩具:這種玩具通常拉了繩子後就會有一些動作表現,玩這類型的玩具,可以教導寶寶基本的因果概念。在寶寶玩這類有拉繩的玩具時,一定要時刻注意,因為寶寶可能會把繩子或拉繩上的牌子吞下。
助步車:一旦寶寶已經強壯到能夠扶著家具站起,並在有支撐的狀況下行走數步,許多使用者在這時會購買助步車。這類有輪子的器具,能夠提供寶寶初次行走時的支撐。助步車可以是小貨車、推車椅,或任何寶寶能夠攙扶在地上推行的東西,而學步車(螃蟹車)則不建議使用。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