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教作文,先交心:陪孩子找回表達的熱情與自信,給父母及老師的42個引導寫作練習

  • 79 308
    39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開學季特談價惠JBL耳機68折起、溫控快煮杯結帳驚喜價↓點我去逛逛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當一個「不掃興的大人」/
用支持、鼓勵、陪伴與創意引導,提升孩子寫作的自信


▍寫作,是一場與內心的對話
寫作,是人類表達情感、思想與創意的本能,但對許多孩子來說,這卻成了一道難以逾越的障礙。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們害怕「說出自己的話」,害怕被評判、被否定,甚至害怕面對自己的內心。
本書作者試圖透過文字的訊息,理解孩子說不出口的內心情緒。例如,在〈我做了壞事,就真的是壞孩子嗎?〉這一篇,介紹了如何幫助孩子在面對錯誤時,從正面角度解讀行為背後的意圖,從而更理解自己,進而提高寫作的思辨能力。此外,書中也探討了如何解決常見的寫作困境,如「字醜」、「寫不出來」、「作文段落結構混亂」等問題,並以具體的練習指引孩子逐步克服這些障礙。
書中還特別針對親子互動方式進行了深刻剖析,提出家長在指導孩子寫作時,應該如何避免過度批評,改為正向支持。比方說,練習34中的「錯字糾察隊」,提醒父母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而非單純聚焦於字句的完美,避免因批評造成孩子的寫作焦慮。
《教作文,先交心》不僅是一本寫作技巧指導書,更是一部關於孩子心靈成長、親子情感交流的旅程。作者以超過十年的作文教學經驗為基礎,結合心理學與教育學理論,深入剖析孩子在寫作中面臨的情感與技術挑戰,並提供42個有趣且實用的寫作練習,幫助孩子跨越障礙,享受書寫的樂趣。

▍本書分為上下兩篇:
【上篇】幫助孩子釋放情緒與建立親子關係,讓寫作成為內心療癒的出口。
【下篇】解決孩子寫作面臨的難題,從克服寫作恐懼到提升分析思維與說服力,提供實用的方法與練習,讓孩子一步步培養寫作力。

▍本書重點
1. 搭建親子溝通橋梁:透過寫作了解孩子不願說出口的感受與想法,修補親子間的情感裂痕。
2. 提供42個實用練習:從「為反派平反」到「撰寫企劃書」,強化分析思維及說服力。
3. 解決寫作困難:深入探討孩子害怕寫作的原因,提供克服障礙的方法。
4. 培養未來競爭力:透過練習提升孩子的創意、邏輯與應變能力,打造面向未來、AI無法取代的軟實力。

▍共好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尚瑞君|暢銷親子作家
神老師(沈雅琪)|暢銷親子作家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張美蘭(小熊媽)|教養、繪本作家
射手媽咪婷婷|書評人
葉思|思辨讀寫名師
詹佳鑫|《學霸作文》作者、國立新竹高中國文科教師

▍適讀對象
1. 家長:想幫助孩子克服寫作瓶頸的父母。
2. 老師:希望找到新方法啟發學生寫作熱情的老師。
3. 教育研究者:對親子關係與教育議題有興趣的學者。
4. 寫作愛好者:尋找新穎寫作方法與靈感的讀者。

作者

洪俊彥

筆名鴻雁,鴻雁寫作教室創辦人、「未來Family」網站嚴選作家、《全國兒童週刊》專欄作家。投入兒童寫作教學事業十餘年,著有《我是說在座的各位爸媽──都是作文老師》。目前在林口克利鷗語文學院開班授課,同時開設線上課程,並在寫作網站方格子的「鴻雁寫作教材與教法典藏室」及臉書粉絲專頁「鴻雁寫作教室」定期分享教學教材和教學經驗,提供家長、老師參考。

目錄

前言

【上篇、解開孩子心裡的結】

1. 「我做了壞事,就真的是壞孩子嗎?」──惡行背後可能有善意,親子一起來發掘
練習1:為反派平反
2. 「說謊好累,但不得不說謊啊!」──找到說謊的原因,再對症下藥,並萃取其中的創意元素
練習2:說大話闖天關
練習3:是誰在說謊?
練習4:調查說謊事件
3. 「又要罰寫?我快崩潰了!」──有效懲戒,自省力與寫作力同步進行
練習5:書寫自白
練習6:自己的班規自己訂
4. 「別人做得到,你為什麼做不到?」──孩子需要的是被激勵,不是被激怒
練習7:拆解一句讓你秒怒的話
5. 「我的童年就是待在家裡寫評量……」──走出家門看看世界,作文所需的觀察力和感受力就有了
練習8:一日導覽員
6. 「我覺得還好……」──孩子太常說「還好」,代表你們的關係「不好」,試試這幾招
練習9:模擬回信
7. 「我媽說不能寫負面的東西……」──從怨言到建言,是提升思辨力的關鍵
練習10:用「一句話」來議論
練習11:利用Google評論學議論
練習12:撰寫〈公投公報〉處理校園事
8. 「可以不要上這麼多才藝班嗎?」──與其亂槍打鳥學才藝,不如先找到自己的興趣
練習13:填寫〈興趣/專長發掘評估圖〉找到人生方向
練習14:一分鐘自我介紹
9. 「我們一家都是低頭族。」──從低頭到抬頭,看看更寬廣的世界
練習15:手機成癮評估與自我分析
練習16:利用PMI列舉表剖析議題
10. 「拜託不要再碎碎唸了!」──碎碎唸無用且有害,還剝奪了孩子沉澱心情的時機
練習17:換句話說
練習18:總結他人言論
11. 「紅包是我的,爸媽憑什麼拿走!」──搶在過年前夕討論壓歲錢的分配,把氣話變企劃
練習19:企劃書寫作

【下篇、解開孩子寫不出來的結】

12. 「寫作文有什麼用?」──認真回答孩子這個問題,你就輸了,你該思考的是……
練習20:寫作,從記錄開始!
13. 「這個作文題目好無聊哦……」──讓孩子「題」起勁來的三個命題訣竅
練習21:逆向思維提煉法
14. 「不會寫?就用掰的啊!」──作文習慣用掰的,將阻礙這「兩種能力」的發展
練習22:連接詞連連看
練習23:小小情報員
15. 「爸爸看了我的作文,只想把它撕掉……」──把作文題目當成親子閒聊的話題,好處超乎你的預期
練習24:認識家人的職業
16. 「到底要寫幾段啊!」──從「不分段」開始的「分段」練習
練習25:先擺地攤再挑貨
練習26:分小節、訂小標
練習27:用3W揪出核心主旨
17. 「孩子愛閱讀,但為什麼寫不出心得?」──不要懷疑,你只要會聊天,就會教孩子寫閱讀心得!
練習28:寫出吸引讀者目光的導言
18. 「我媽說要多用優美詞彙……」──從清楚表達到寫出畫面感,靠的都不是優美詞彙
練習29:看卡通揣摩人物反應
練習30:分享恐懼的經驗
19. 「成語用越多越好!」──用得多不如用得少,用得少不如用得巧,教你成語怎麼用?怎麼記?
練習31:成語擴寫
練習32:見縫插成語
20. 「錯字這麼多,我媽會罵我……」──暫時關閉「錯字雷達」,你才會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練習33:修好離手
練習34:錯字糾察隊
練習35:錯字特派員
21. 「你的字怎麼那麼醜?全部給我重寫!」──有三種狀況可能導致孩子的字體潦草,都不是全部重寫可以解決的
練習36:模仿自己寫的字
練習37:謄寫句子
22. 「紙本作品太多太亂,怎麼整理?」──想打造紮實且穩定的寫作功力,孩子最好這樣整理作品……
練習38:中打鍵盤俠
練習39:建立寫作資料庫
23. 「老師的評語寫太多,我看不懂……」──評語怎麼寫才能寫到孩子的心坎裡?
練習40:大家來找碴
練習41:討論、批改同儕的文章
練習42:手足互評文章

序/導讀

前言

「為什麼要寫作?」享譽國際的作家林語堂有一次在寫作時,年幼的女兒林太乙好奇地問父親這個問題。正專注工作的林語堂,也許是想打發女兒,只簡單回了七個字:

「因為我有話要說。」

我當時讀到這句話時,不覺得有什麼了不起的地方,甚至還覺得是廢話——不就是有話要說才寫嗎?沒話要寫什麼呢?

可是,教作文至今教了十多個年頭,越來越覺得這句話看似簡單,但其實不簡單,它為我們直指寫作的核心價值。這麼看來,林語堂恐怕不是敷衍女兒,而是在機會教育,等待林太乙日後自行體悟它的涵義。

之所以今天才有這番體會,是因為當我偶爾看著台下黑壓壓的學生,心裡不時閃過一個問題:「如果今天升學考試不考作文,還會有這多人來上作文課嗎?」答案應該是否定的,要是少了作文這個考科,相信沒有家長願意為了這個短期看不到效益,長期不知道用在什麼地方的能力,掏錢給孩子上課。

其實,除了考試以外,寫作也是表達的一個媒介,出發點正是「有話要說」——這是我們了解孩子內心的一個管道!

˙寫作,幫助大人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

對孩子來說,不是每一件事都願意說出口;即使說出口,也不一定能夠在第一時間清楚完整地表達出來。但孩子在寫作過程中,經由沉澱與組織,事件會更加清晰立體,準確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所以,常有家長看了孩子的作品後,訝異地表示:「原來孩子有這種感覺啊?我都不知道。」或「感謝老師設計這堂課,讓我了解小朋友的遭遇。」可見,寫作可是肩負著親子交流的重要功能。

本書〔上篇〕的十一篇文章,是我教學生涯裡,時常在學生筆下見到的創傷、壓力、苦悶、無奈和憤怒……等負面情緒的抒發。由於部分孩子不願意讓父母見到這類文字而統一由我保管作品,因此我幫作者化名並變造一些內容來呈現。

想像一下:假如他們沒有將這些負面情緒傾倒在稿紙上,又沒有其他傾訴對象——那麼,這些情緒垃圾持續堆積在心底,長久下來會變形成什麼模樣?對他們的人格又會造成什麼樣的扭曲?

希望為人父母的你,讀了其他孩子筆下的傷痕,會早一點發覺自己的孩子想說卻說不出口的話,修補親子之間的裂痕。

雖然我不是親職教育專家,沒有辦法提供專業的建議,但十多年下來也累積了不少和孩子溝通的技巧。所以,我會在每一篇文章中,分享個人的建議,並且提供我在課堂上帶學生進行的練習方法。

這些方法,父母可以搬到家中使用,老師也可以搬到自己的班級進行。當然難免有未盡完善之處,不過多方嘗試不一樣的方式和孩子溝通,同時為他們強化寫作力與思辨力總不是壞事。

‧寫作,為孩子培養競爭力

再把眼光放長遠一點來看,表達力的優劣和競爭力密切相關。即便AI已經有能力取代部分的寫作任務,但我們寫作時所進行的精密思考、激發出來的創意和分析思維、對談時的即時應變邏輯……等,仍然是AI無法達到的。而寫作訓練,可以幫助我們把想說的話,說得更有魅力且更有說服力,隨之而來的就是競爭力!

四年前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發表的《二○二五未來工作報告》中,預測了二○二五年幾項重要的軟實力,像是分析思維、批判性思考、創意與原創性、說服力與談判能力……等。說實在,這幾種能力等到出社會再培養就來不及了——孩子還在小學階段,便可以透過寫作來強化。例如本書練習1的「為反派平反」、練習4的「調查說謊事件」、練習
6的「自己的班規自己訂」、練習12的「撰寫〈公投公報〉處理校園事」、練習16的「利用
PMI 列舉表剖析議題」、練習21的「逆向思維提煉法」……等,能夠提升分析與批判性思維。

另外像是練習9的「模擬回信」、練習17的「換句話說」、練習18的「總結他人言論」、練習19的「企劃書寫作」、練習28的「寫出吸引讀者目光的導言」……等,則可以有效強化說服與談判的技能。

然而,在談競爭力以前,自我認識的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多數人自認為了解自己,但真的請他描述卻描述不出什麼所以然來。而通過寫作來細細分析自我,「我」的具體輪廓才會成形,進而掌握明確的未來方向。

本書的練習5「書寫自白」、練習7「拆解一句讓你秒怒的話」、練習13的「填寫〈興趣/專長發掘評估圖〉找到人生方向」、練習14的「一分鐘自我介紹」、練習15的「手機成癮評估與自我分析」、練習20的「寫作,從記錄開始!」……等,將有助於孩子更加了解自己的情緒、優勢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為什麼孩子不喜歡寫作?

你可能認為,對於國小階段的孩子來說,講這些還太早。那我們就不講別的,回到寫作的短期目標——作業與考試。

不少孩子只要面對稿紙就唉聲嘆氣,學校老師在禮拜五出的作文作業總是要拖到禮拜天深夜十一點才開始寫,看得家長實在好氣。

說真的,根據我的教學經驗,很多孩子只是在寫作練習的起步時卡關了,卡關的原因可能來自於家長的態度、搞錯學習重點或是題目太難搞的鬼。只要找到問題癥結再對症下藥,說不定大人和小孩稍微轉個念,關卡就不攻自破了。

本書的〔下篇〕針對各種孩子下筆時的疑難雜症,提出個人的理解、解決方針和練習方法。如練習22的「連接詞連連看」便提醒那些迷信優美詞藻、名言佳句的讀者,必須加強連接詞的運用,才能開拓文章的深度;練習25、26、27,則帶領大人小孩,暫時破除起承轉合的束縛,先清楚明白的寫出想說的話,再練習文章布局;練習39的「建立寫作資料庫」,是一種將寫過的作品充分整理與內化,應付作業與考試的利器。

話說回來,上述這些練習光是靠孩子一個人是無法執行的,有的需要靠學校老師的引導,有的需要靠家裡爸媽的參與——日積月累之下,一定會看到顯著的成果。

否則,孩子一旦升上國中,來自各個科目的壓力越來越龐大,更加沒有心力投注於需要耗費腦力的寫作與思考上,面對作文考試,自然是叫苦連天。

何不如在小學階段,讓我們利用一些寓教於樂的學習方法,協助小朋友輕鬆跨越寫作關卡,勇敢面對不久後的升學作文考試?並且,更進一步,意識到寫作之於未來的助益——不只是精準說出想說的話,還能夠說進對方的心坎裡,打造個人優勢!

試閱

◎寫作文用「掰」的,不只助長造假文化,還阻礙了「這兩種能力」的發展

「老師,可以用掰的嗎?」

寫作,其實是真誠面對自我,進一步梳理情緒、見解並向讀者表達的一種工具--所以,要是用瞎掰的方式寫作文,那就是自欺欺人。我們若鼓勵孩子瞎掰,等於是告訴他:「為了眼前的功利目的(作業、考試),我們可以撒謊、造假。」再把眼光放遠一點思考:假如你受不了社會上造假、迎合、粉飾的風氣,那麼我們現在容許孩子瞎掰寫作,豈不是在助長這種風氣嗎?

因此,除非是虛構、想像類型的題材,我是一律不允許學生亂掰。這時,一定會有人質疑:「不是我想亂掰,是題目太刁鑽,我能怎麼辦?」對此,我曾針對老師命題的方向給予建議,主張盡量拓寬學生可以取材的範圍。

但畢竟刁鑽的題目不多,許多作文題目即使孩子的相關經驗貧乏,善加引導還是能夠寫出傑作。

這時,允許他亂掰恐怕會大大阻礙孩子的覺察力和探索力的發展!
以兩個常見的題目〈我的爸爸〉和〈中秋記趣〉為例,父親不常在身邊的A同學,或是家中沒有舉辦中秋節活動的B同學,該怎麼寫呢?

此時此刻,鼓勵他瞎掰最要不得,因為現在正是他發展覺察力和探索力的絕佳時刻!

我們可以引導A同學從他和爸爸有限的接觸當中,回想他們之間互動的細節,發掘其中的情感交流,也可以描寫想念爸爸的心情或爸爸不常在身邊的遺憾;更進一步,不妨觀察其他人和父親相處的情形,經由對比,描摹出內心複雜的情緒--覺察力在過程中便不知不覺培養起來。

對爸爸的印象實在太模糊也沒關係,請A同學找出爸爸的照片,透過圖像勾勒出父親在自己心目中的印象;或是經由爸爸留在家中的物品、珍藏,來推測他的喜好、個性;另外,也可以採訪親人,請他們談談父親,從客觀多元的管道認識爸爸、書寫爸爸--探索力在過程中會紮實的建立起來。

至於B同學,我會建議他打開感官,感知中秋節晚上街頭巷尾的景象、氣味、聲響;最後深入內心,抒發自己沒有參與烤肉聚會的心情,甚至苦中作樂,找到不一樣的過節樂趣--孩子運用覺察的功力偵測出來的這些細節,也是寫作的題材。

當然,最好是能夠親自走到街上,用心觀察正在歡慶中秋的人們,捕捉他們的反應、互動、言談,試著寫出當下的氣氛;或是上社群網站瀏覽朋友的打卡、貼文,從他們的照片中體會過節的氣氛,同時書寫自己的感受--這些發揮探索力搜尋到的材料,自然可以剪裁進文章中。

然而,當初如果貪圖方便,叫小孩瞎掰,填充不存在的經驗和空虛的辭藻,雖然短時間內成功掰出一篇文章,但也掰掉了他們的覺察力和探索力成長的契機;寫出來的東西由於不夠具體、深入、真誠,當然無法打動人心,甚至容易被人識破。

如此因小失大,相當可惜……

///

◎「被比較」的孩子,不會被激勵,只會被激怒

回想起童年,一整年最期待的就是過年回阿媽家,跟表哥、表姊們打成一片。現代的孩子其實也差不多,看他們寫的過年記事,同樣也是相當期待過年到親戚家和年紀相仿的兄弟姊妹玩在一塊。

小鈞的〈過年記事〉的結尾是這麼寫的:

……愉快的假期結束,我們要回家了,我和表哥依依不捨地道別。回台北的路上,我的心情卻越來越差。

「為什麼你的心情越來越差?可以描寫一下嗎?」問這個問題的同時,我心裡已經有底──不就是捨不得離開表哥而悶悶不樂嗎?──沒想到,小鈞的回答卻出乎我的意料,他說:

就我媽呀,每次離開表哥家,她就開始唸我:『你看看你表哥,上次段考又考第二名,可以學學人家嗎?』只要一聽到她這樣講我就超不爽,所以每到這個時候,我的心情就變超差!

##讓孩子秒怒的方式

看到小鈞如此憤憤不平,讓我想起我每一年都會出的一個作文題目〈最不喜歡聽到大人說的一句話〉。幾年下來的統計顯示,孩子最討厭的一句話正是--父母拿別人家的小孩跟自己比較的話語。

芷婷某一次段考的自然科分數不甚理想,爸爸不悅地問她:

「妳看鄰居小孩的自然多強,妳怎麼考這麼爛?」

「可是我其他科都比他高分呀。」芷婷不甘心地反駁。

「我講的是自然,妳在講什麼?!」

下一次段考,芷婷每一科分數都比鄰居小孩高,興奮地跟爸爸炫耀,沒想到爸爸說:

「雖然妳分數比他高,但他比妳認真。」

芷婷跟我說,她當下簡直氣炸,卻忍住沒有發作,從此之後便懶得跟爸爸分享任何事情。

沒有人喜歡被比較,就算是大人,也不希望孩子拿別人的爸媽來跟你們比較。如果爸媽被比較,通常會回一句:「那你去做人家的小孩啊!」不過,當自己拿別人的子女跟自己的子女比較時,假如小朋友反將你一軍:「那你去領養別人家的小孩啊!」保證讓你啞口無言。

那麼,不用比較的方式的話,該怎麼樣才能有效敦促孩子進步呢?

##先「解憂」再「解決」

過去在教學上,我也時常用比較的方式來刺激表現不佳的學生,「你看看人家才中年級,寫得比你好」、「你再不加油很快就被新來的超越了」……。到後來才驚覺,他們不會因為被比較而表現得更好,反而因此更畏懼學習。後來,我試著多花一些心思去理解他們的心情,並找到造成他們學習興致低落的原因,才帶他們走出瓶頸。

當孩子遭遇挫折時,已經夠氣餒的了,實在不需要再落井下石責備他,先試著去體會他的心情。就以芷婷的爸爸來說,他可以對女兒這麼說:

「自然沒考好,妳應該很懊惱吧?」

如果說中了孩子的心聲,他們會意識到:比起成績,爸媽更關心他的心情。心情處理好了以後,自然會願意敞開心房和你溝通。接著,爸爸可以試探性地問她:

「你數學考這麼棒,是不是花太多時間作習題,疏忽了自然?」

一方面讚美,另一方面開始幫孩子尋找考不好的原因,如果沒有說中,小朋友也會樂意說明自己的看法;一同找出原因後,再想辦法解決就大功告成了。

成績是一時的,教養是一世的。三十年後,孩子不會記得以前某一次段考考了第幾名,卻會永遠記得那一次段考之後,爸媽對他說了些什麼……

##不只「訂下」目標,還要「寫下」目標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長,為人父母應該幫孩子發掘個人優勢,找到專屬的賽場,他才能大展身手。若逼他投入不擅長的領域,還拿該領域的佼佼者和他相提並論的話,說不定本來可以在天上飛的孩子,被硬生生被折斷翅膀,拉到陸地上跟別人一起跑,他還有展翅的可能嗎?

但說實在,有時不見得是爸媽老愛比來比去,而是見到子女整日渾渾噩噩、漫無目標,看著看著火氣就上來了,才忍不住拿其他好榜樣來數落小孩。

孩子年紀小,不清楚自己的性向與優勢是理所當然的,很難找到什麼明確的目標,這時,不妨從短期目標開始設定起。

建議爸媽,和孩子坐下來討論,從他們目前正在進行的或感興趣的活動當中,找到短期且不難達成的目標,比方說:小朋友有在學圍棋,可以訂一個在多久時間內達到某一段位認證的目標。由於小朋友已經接觸這項才藝一段時間,大致了解自己的能力與每一個段位的難易度,容易訂出能力範圍內可及的目標。

擬完目標後,提醒孩子把目標寫下來,貼在醒目的地方,每天看個幾眼,讓自己所寫的目標叮嚀自己往目標邁進,不用父母嘮叨。如果有想到更明確的方向或執行步驟,就繼續增補;完成這個目標之後,再設定下一個目標。

我在《我是說在座的各位爸媽——都是作文老師》中曾教父母帶領孩子繪製〈甘特圖〉與〈一週時數規劃表〉,進一步為目標排定時程與每日的執行時段,提高執行力。漸漸地,達成的目標多了,獲得的正向回饋形成良性循環,益發茁壯。有正向回饋當後盾,孩子當然有勇氣挑戰更艱鉅的任務並樂在其中,專長或是學養便是在此中奠定起來的。

與此同時,親子關係也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爸媽引導孩子找到目標、寫下目標;孩子過著有目標的生活,積極而充實;爸媽見到子女不再頹廢而感到欣慰;子女感受到父母的肯定與支持,更加上進,親子關係更融洽……

那麼,你都已經看到孩子逐漸嶄露的優勢了,還有比來比去的必要嗎?


//// 練習7 拆解一句讓你秒怒的話

〈最不喜歡的大人說的一句話〉是我在課堂上引導孩子寫的作文題目。下筆前,我請他們思考以下三個問題:

1.你最不喜歡聽到大人說的一句話是什麼?
2.為什麼不喜歡呢?聽到的當下,你有什麼感受和反應?
3.換作你是大人,會怎麼表達?

如果你是父母或老師,則不妨想想:

1.你說過最傷孩子的話是哪一句?
2.孩子聽到的當下有什麼反應嗎?你自己有什麼感受?
3.你應該如何表達會更恰當?

若有機會,大人和小孩最好坐下來分享彼此的經驗,在過程中宣洩、療傷或道歉。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7275627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2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 開學季-買指定類別贈電影早優券
預計 2025/09/20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