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無法取代的非認知能力這樣教:內在調適X自我提升X社交連結,用親子對話培養未來軟實力
戴上非認知鏡頭,看見孩子的潛力與韌性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開學季特談價惠JBL耳機68折起、溫控快煮杯結帳驚喜價↓點我去逛逛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漫畫輕鬆學!陪伴孩子培養「非認知能力」的最佳入門書✨
100頁生活漫畫X20個圖表說明X140頁清晰解說,
在AI時代裡,讓這本書陪你開啟「非認知能力的觀察視角」,
從日常對話開始,與孩子一起建立「讓人生更幸福」的能力!
包含「內在情緒調適X自我動機提升X社交人際連結」的非認知能力,
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學者率先提出,在日本已被視為教育改革的重要核心!
隨著AI(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可被量化的「認知能力」,
如大量、快速、準確處理資訊的能力,AI的表現已遠遠超過人類。
那麼,什麼是人類獨有的優勢呢?答案,就是「非認知能力」!
這些無法被數值衡量的「隱形超能力」,
正是孩子在未來社會中,面對變動與挑戰的關鍵。
在日本,中山芳一是推廣&倡議「非認知能力」不遺餘力的代表人物。
身為3個孩子父親的他,曾在日本岡山縣擔任第一線學童保育指導員長達9年;
奠基於早年厚實的教育現場經驗,以及後來大學任教期間致力於教育實踐方法學,
可說是深入淺出介紹「非認知能力」的不二人選,
一年受邀的演講場次,甚至可高達340場!
作者不空談艱澀理論,
全書以輕鬆有趣且貼近日常場景的方式切入(制訂生活作息表、做料理、露營、遊戲⋯⋯)
加上清晰、步驟化的具體建議,
為你揭開「培養軟實力」的神秘面紗。
雖然「非認知能力」的內涵多元且複雜,但作者為讀者梳理並概分為三大類型:
● 自我提升力(主動積極類):激發孩子追求進步、充滿自信、積極樂觀,培養勇於面對挑戰的內在動機。
● 內在調適力(堅韌抗壓類):幫助孩子在面對困難、沮喪時,仍能保持冷靜、耐心,並快速恢復的彈性與毅力。
● 社交連結力(人際互動類):培養孩子良好的溝通、同理心、社交與協調能力,讓他們能與他人建立正向連結。
其中,與「內在調適」與「社交連結」相關的軟性技能,
剛好與台灣教育現場近年重視的SEL(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社會情緒學習)不謀而合。
書中觀念不僅可落實於家庭、親子,
透過「非認知能力的觀察視角」,同樣是教育工作者發現孩子潛質的利器!
➢ 如何練習非認知能力的「觀察視角」?
➢ 怎樣可以不必天天耳提面命,讓規則變成是「孩子自己的事」?
➢ 該怎麼給孩子稱讚和提醒,才能達到最好效果?
➢ 讓孩子願意主動產生改變的對話方式,有什麼技巧?
➢ 「接納孩子的意見」等於「順從孩子的要求」嗎?
➢ 要怎麼做到「重新框架」,幫助自己看到孩子的優勢與強項?
現在,就讓這本書帶你輕鬆入門,學習建立「非認知能力」的觀察視角,
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看見孩子的努力與特質,更全面的觀察與理解孩子,
也引導孩子朝更健全的方向發展,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培養韌性,為幸福人生打下穩固基礎!
本書特色
圖文並茂,深入淺出,適合不愛長篇大論、喜愛漫畫的你!
情境切入,貼近日常,適合不打高空,喜愛即學即用的你!
步驟拆解,易於實踐,適合希望循序漸進開啟第一步的你!
溫暖推薦(按姓名筆劃排序)
何翩翩|牧村親子共學教室創辦人
周育如|清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授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駱郁芬|臨床心理師、米露谷心理治療所所長
蘇明進|資深國小教師、臉書專頁「老蘇的教育隨想」&Podcast「K歌Su房」主持人
很喜歡書中對非認知能力的具體整理:自我提升力、內在調適力、社交連結力,這些無法量化的能力,才是我們孩子重要的關鍵力。作者還提醒我們另一個重要觀點:這三種能力不是越高越好,過與不及都可能產生問題;而接納孩子的意見,不代表是照單全收,而是達成共識,這更是我很認同的觀點。
大力推薦這本好讀又好用的教養漫畫書!
—— 何翩翩(牧村親子共學教室創辦人)
父母們若更多瞭解非認知能力的重要性,並掌握有效教導的技巧,會有更多孩子從心裡真正的健康成長,能快樂、能自我調節,這真是再重要不過的能力了!
能出版這本書很棒,我非常樂意推薦!
—— 周育如(清華大學幼兒教育系教授)
動機、毅力、同理心、溝通能力⋯⋯對兒童臨床心理師而言,這些詞彙都是該孩子內在閃閃發光的。如果你也認同這些「非認知能力」很重要,那麼,這本書或許很適合你!
——駱郁芬(臨床心理師)
編輯推薦
文/李佩芬(親子天下產品中心大人產品編輯部總監)
「這本書真是好適合現在的我⋯⋯我也常常遇到兒子打電動、作業寫不完,還有兩個小孩常在整理玩具時吵架⋯⋯這真是太剛好了!」也是有兩個孩子的書封設計師,收到書稿時傳來訊息。
「老天在冥冥之中,把這本書帶給你⋯⋯」超開心這本書能成為朋友教養路上的「及時雨」,伴隨書稿的知識,也希望透過鍵盤與貼圖能稍稍安慰到媽咪的無奈:「這都是過程啊~~會走過去的!」
養育孩子的道路上,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然而,你是否曾認真想過:「說到底,我究竟希望孩子未來成為怎樣的人呢?」這本書的漫畫故事,就從這個對話拉開序幕⋯⋯
身處AI日新月異的時代,許多可以用數值衡量的能力,大型語言推理模型已經能做得比人類還要快速還要好;面對人機共處甚至共事的環境,包含內在調適、自我提升、社交連結等分數難以衡量的「非認知能力」,才是更容易幫助我們打造幸福感的重要軟實力。
今年,台灣在教育政策上決定挹注4.4億經費大力推廣的SEL(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社會情緒學習),其中含括的情緒覺察、情緒管理、社會覺察、社交技巧等,同樣都屬於「非認知能力」的範疇。若從學術角度細究,非認知能力的範圍比SEL更寬廣,甚至可達200多種;但為了方便大家理解,長年研究非認知能力的本書作者中山芳一,替我們把複雜的非認知能力分成以下三個主要類型與內涵 (請見圖),而這些都是AI難以學習、拉開人與機器距離的關鍵能力。
去年剛從教職退休的中山芳一,受親子天下教育創新國際年會的邀請,預計將在今年(2025)九月來台擔任國際年會講者。本身就是三個孩子的父親的中山芳一,同時也長年與托育機構、幼兒園、國小國中高中等不同階段的老師合作,研究並推廣非認知能力的培育工作。由於日本早在五年前便將「非認知能力」納入課綱改革的重要核心,大環境的需求加上自身理論與實務兼具的背景,使得他成為這個領域的重要人物,一年受邀演講可高達300場,目前更透過創業型式活躍於教育領域。
看到這裡,你是否好奇自己的教育教養價值觀,是否與培養「非認知能力」的方式不謀而合呢?
這裡有5個簡單的提問,每個提問都是書中有提到的內容。請根據你實踐的頻率做答,每題自評分數從1分到5分,分數愈高表示愈同意這則敘述【1分表示從不 (Never),2分表示很少 (Rarely),3分表示有時 (Sometimes);4分表示經常 (Often),5分表示總是 (Always),提問僅供個人反思與參考,並非專業診斷工具】:
➢當孩子嘗試解決困難或學習新事物時,我會關注他們努力、堅持與應變的「過程」,而非只是關注最後呈現的「結果」。
➢當孩子展現出某些看似負面的特質(例如:好動、害羞),我會嘗試將它們「重新框架」為正面的優勢(例如:有行動力、思慮周全)。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我鼓勵他們自己思考解決方案,並在旁陪伴、分享經驗或引導他們尋找資訊,而不是直接代勞。
➢我會偶爾與孩子分享自己過去的失敗經驗,讓孩子了解父母也有不完美的地方,在這過程中讓孩子對父母產生「安心感」。
➢我總是持續努力學習、成長並適應變化,成為孩子的榜樣,因為我相信孩子是看著大人的「背影」長大的。
現在來算算看,你或你的隊友拿下了幾分呢?
非認知能力的培養並非一蹴可幾。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大人的耐心、觀察與陪伴。重要的是,大人願意開始反思與學習,這本身就是一個極為正向的改變。
如果當下的你、或你身邊的隊友/朋友,正處於陪伴孩子長大的教育與教養角色,同時也是一位漫畫迷——誠摯推薦這本容易讀好吸收,將理論化為具體實踐步驟方法的漫畫圖文書給你,讓培養「非認知能力」隨之而來的幸福感,成為教養路上最棒的祝福。
目錄
寫在前面
人物登場介紹
序章 全球關注的「非認知能力」
story0:不當的教養方式
解說:非認知能力是什麼?
1 「非認知能力」是什麼?
2 非認知能力是怎樣的能力?
3 為何最近開始受到關注?
4 要怎麼培養非認知能力?
第1章 培養控制自己內心的力量
story 1:和孩子一起制訂規則!
解說:與孩子建立對等的關係
1 建立共識很重要!
2 在對等的關係中建立共識!
3 讓孩子遵守達成共識的規則與約定
4 讓規則與約定成為孩子「自己的事」!
第2章 遊戲可以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
story 2:充滿驚喜與刺激的親子露營!
解說:採取非認知能力視角
1 遊戲能培養非認知能力
2 試著以非認知能力視角觀察理解孩子!
3 想好好觀察理解孩子,第一步便是「發現」!
4 試著回饋觀察到的內容吧!
第3章 讓孩子成長的稱讚與責備方式
story 3:提升非認知能力的練習課
解說:引導孩子「建立自覺」
1 重點不是強加於人,而是幫助孩子建立自覺!
2 稱讚與提醒的重點
3 把負面轉換為正面!
4 與孩子共享價值觀!
第4章 透過親子對話培養非認知能力
story 4:和 孩子分享自己的失敗經驗!
解說:讓孩子產生改變的對話技巧
1 從大人提出建議開始也沒關係
2 擁有目標真的很重要!
3 與孩子一起朝目標邁進
4 回顧自己的嘗試與努力
5 未來,主動學習能力將愈來愈重要
結語 讓人生更加豐盛的非認知能力
story 5:大人也能培養非認知能力!
解說:為了建構幸福的未來
1 重新探討非認知能力的培養方式
2 擁有夢想真的很重要!
3 大人改變,孩子也會改變!
4 正向的放手吧!
試閱
【試閱文01:非認知能力是什麼?】(摘錄)
大家小時候是否曾聽大人說過:「有比學習更重要的事。」「人生中,學習之外的事情也很重要」這類的話語呢?
這種對話也常出現在電視劇或漫畫中。
對孩子來說,學習確實很重要。畢竟一旦落後了,就無法考到好成績,也會聽不懂老師上課的內容。在最糟糕的情況下,甚至可能會影響升學,進而打亂人生規劃。
如果學得好,就能考上好高中或大學,有機會進入人人稱羨的企業或政府機關工作,一路做到退休,享受安心、安全、安定的人生。這就是所謂的「學力至上社會」。
在一九七〇年代,為了提升學力而出現的填鴨式教育十分盛行,導致能適應的人與無法適應的人之間產生巨大的鴻溝,甚至爆發所謂的「校園暴力潮」。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人進入社會後,發現光是解決被交付的問題,並不足以應對更多的挑戰。因此,「光靠學習(學力)還不夠」的聲音開始出現。
這種情況並非我們獨有。美國等其他國家也出現類似的問題,於是人們開始思考:「該怎麼稱呼學力以外的能力呢?」
在美國稱之為EQ(情緒智商),或者是軟實力、生活技能、人際技能等,在日本則稱為「人類力」,一直以來人們不斷對其探索與命名,每次都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但遺憾的是,這類風潮總是起起落落,最終往往只成為當時的「流行語」,隨後就不了了之。
在這樣的脈絡下,最近「非認知能力」一詞再次受到廣泛關注,彷彿迎來新一波的熱潮(?)。
在日本,我們將不是常識的事物稱為「非常識」,將不屬於日常的事物稱為「非日常」。同理,不屬於「認知能力」的能力,就稱為「非認知能力」。
我將非認知能力分為三個主要類別:
●「內在調適力」:包含自制心、忍耐力、心理韌性(復原力)等屬於堅韌抗壓的類別。
●「自我提升力」:包含動機、向上心、自信、自尊感、樂觀等偏向主動積極的類型。
●「社交連結力」:包含溝通力、同理心、社交性、協調性等與人際互動相關的領域。
認知能力,是指可以用分數來衡量(認知)的能力,典型例子就是前面提到的學力。
在認知能力前加上了「非」,就是指無法透過分數來衡量(認知)的能力,亦即本文開頭提到「比學習更重要的事」的總稱。
【試閱文02:在對等的關係中建立共識!】(摘錄)
你知道嗎?在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十二條中,寫到「孩子有表達意見的權利」。
孩子有權利擁有自己的意見,並且可以清楚的表達出來。
而大人們正是透過接納孩子的意見,以此實踐並守護孩子「表達意見的權利」。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一種情況:
有些人會把「接納孩子的意見」誤解為「完全順從孩子的要求」。
這種情況正好與前面提到「用高姿態壓制孩子」的家長完全相反,
但是這也同樣會造成困擾。
舉例來說,如果孩子說想玩遊戲,就讓他玩到過癮;
或者孩子在商店裡想大聲說話,就讓他說個夠等,
像這樣的行為如果對孩子的健康或生活習慣有害,或是會造成他人困擾,
即使是孩子的請求,大人也有必要堅定的加以制止。
接納孩子的意見,並不等同於對孩子言聽計從,
換句話說,我們並不是要對孩子的主張照單全收。
所謂的「接納」是:為了理解孩子的心情與想法而傾聽他們。
舉例來說,如果孩子說:「那傢伙一直說惹我生氣的話,超煩的啦!」
我們會明白他有多生氣。
這時我們可以說:「原來是這樣啊。」「那真的讓你很不舒服呢。」
透過這樣的回應,讓孩子知道自己被理解了。
但如果孩子說:「所以我現在要去揍那傢伙一頓!」你會怎麼做呢?
這時父母若說:「既然那是你的願望,那就去打個夠吧!」
那這位家長就真的有點問題了(汗)。
我們可以理解(並接納)孩子的憤怒,但不能認同(接受)孩子「想打人」的要求。
這就是「接納」與「接受」之間的明確區別。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與立場,有時彼此的意見也會產生衝突,
但正因如此,我們才更希望建立大家都能接受的共識。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