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人的健康守護者:資深家醫為300個健康問題解密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讓行醫40載、最受信賴的家庭醫師告訴你,「基本的醫學知識」及「正確的醫學常識」!
★良醫就在客廳裡:針對300多個病患最常問、最想知道的醫藥問題,提出最完整的解答,讓你在家就能了解問題所在!
★先別急著去大醫院:其實有8成的疾病不必浪費時間排隊掛號看診,在基層診所就可以獲得完善的治療!
Q症狀消失了,就可以自行停藥嗎?
Q藥會傷胃,所以最好配胃藥一起吃比較好?
Q中、西藥併服,可以互補?
Q小孩發燒,什麽情況要立即送醫?
Q為什麼每年都要打「流感疫苗」?而有些人打了怎麼仍然會「感冒」?
Q什麼情況會使人體免疫系統T細胞失衡而產生過敏體質呢?
Q長期使用含有「類固醇」的鼻噴劑,會有什麼副作用?
Q「藥物過敏」和「藥物副作用」有何不同?
Q「高尿酸血症」或「痛風」,會影響到腎臟嗎?
Q痛風為什麼常在半夜發作,而且以第一大腳趾為最多?
Q有了高血壓就要長期吃藥嗎?
Q為什麼胃痛不能吃止痛藥?
Q如果母親是B型肝炎帶原者,生下的寶寶以後該注意哪些事?
Q聽說藥吃多了會傷腎,但如果有高血壓、高尿酸、糖尿病…等身體狀況,一天必須吃好多顆藥,那腎臟受得了嗎?
Q經常下背痛、腰痠,是否就是腎臟病的警訊?
Q懷孕期間可以照X光嗎?
★良醫就在客廳裡:針對300多個病患最常問、最想知道的醫藥問題,提出最完整的解答,讓你在家就能了解問題所在!
★先別急著去大醫院:其實有8成的疾病不必浪費時間排隊掛號看診,在基層診所就可以獲得完善的治療!
Q症狀消失了,就可以自行停藥嗎?
Q藥會傷胃,所以最好配胃藥一起吃比較好?
Q中、西藥併服,可以互補?
Q小孩發燒,什麽情況要立即送醫?
Q為什麼每年都要打「流感疫苗」?而有些人打了怎麼仍然會「感冒」?
Q什麼情況會使人體免疫系統T細胞失衡而產生過敏體質呢?
Q長期使用含有「類固醇」的鼻噴劑,會有什麼副作用?
Q「藥物過敏」和「藥物副作用」有何不同?
Q「高尿酸血症」或「痛風」,會影響到腎臟嗎?
Q痛風為什麼常在半夜發作,而且以第一大腳趾為最多?
Q有了高血壓就要長期吃藥嗎?
Q為什麼胃痛不能吃止痛藥?
Q如果母親是B型肝炎帶原者,生下的寶寶以後該注意哪些事?
Q聽說藥吃多了會傷腎,但如果有高血壓、高尿酸、糖尿病…等身體狀況,一天必須吃好多顆藥,那腎臟受得了嗎?
Q經常下背痛、腰痠,是否就是腎臟病的警訊?
Q懷孕期間可以照X光嗎?
目錄
自序 超過八成的疾病,都可在診所獲得完善的治療
Part 1不可不知的醫藥常識
1求醫篇
2居家生活常識篇
3用藥常識篇
4旅遊醫學篇
Part2這些常見疾病怎麼處理
5發燒篇
6感冒與流感篇
7咳嗽與呼吸道疾病篇
8咽喉、扁桃腺炎,腸病毒篇
Part3惱人的慢性疾病
9過敏篇
10高尿酸與痛風篇
11高血壓篇
12糖尿病篇
13高血脂篇
Part4身體的各個部位
14胃腸篇
15肝膽疾病篇
16皮膚篇
17腎臟篇
18心臟篇
Part5特定族群的照料
19育兒常見問題篇
20婦女疾病篇
21癌症篇
Part 1不可不知的醫藥常識
1求醫篇
2居家生活常識篇
3用藥常識篇
4旅遊醫學篇
Part2這些常見疾病怎麼處理
5發燒篇
6感冒與流感篇
7咳嗽與呼吸道疾病篇
8咽喉、扁桃腺炎,腸病毒篇
Part3惱人的慢性疾病
9過敏篇
10高尿酸與痛風篇
11高血壓篇
12糖尿病篇
13高血脂篇
Part4身體的各個部位
14胃腸篇
15肝膽疾病篇
16皮膚篇
17腎臟篇
18心臟篇
Part5特定族群的照料
19育兒常見問題篇
20婦女疾病篇
21癌症篇
序/導讀
自序
超過八成的疾病,都可在診所獲得完善的治療
近年來,各行各業的專業分工越來越細,學術研究領域更是如此,專攻細分類的雙碩士、博士比比皆是,結果造成學位氾濫,特定領域或冷門、罕見類別的權威無數,而對於通常的、一般的、基本的常識反而忽略了。
醫學方面也不例外,目前在大醫院工作的醫師,像心臟內科,胃腸內科、小兒腎臟科、神經外科等,都是特別鑽研某項器官的「次專科」醫師,也有只看單一特殊疾病的像:血液科、不孕症、整形外科等,他們都是在特有、少數,甚至罕見疾疾具備專長的「次專科」醫師。
目前國內的健保制度,病人有充分就醫的自由,在大型醫院到處林立之下,一個頭痛、發燒、骨頭肌肉痠痛、喉嚨痛、咳嗽流鼻水的病人,一進入醫院大廳,看到琳瑯滿目的門診醫師表,首先面臨的難題一定是要掛那一科?看什麼醫師?也許頭痛、骨頭肌肉痠痛要掛神經內科?骨科?還是喉嚨痛、咳嗽流鼻水掛耳鼻喉科?或是因有發燒該掛感染科?政府似乎把如何正確就醫這部分的責任推給了並非醫學內行的一般百姓。
個人從事第一線基層醫療近四十載,發現超過八成的疾病,其實都可在診所由具有「專科」層級的醫師,例如內、外、婦、兒、家庭醫學科,給予妥善的治療,而只約有兩成的少數病人才必須後送到大型醫院請相關「次專科」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診斷和治療。這在國外,尤其是先進國家的醫療制度一向都是如此,而相關的研究報告亦肯定、認同這種醫療模式。
可見,日常而且經常會碰到的問題,像感冒、發燒、上吐下瀉、胃潰瘍、三高(血壓、血糖、血脂肪)、過敏、氣喘病、痛風等疾病,或是有關藥物等方面的認識與了解,才是一般大眾所關心、應該正確知道的;而偏偏在這個部分,國人仍普遍的欠缺、甚至還存在舊有的錯誤觀念。這是在目前醫學尖端科技層出不窮、專業分工精密的同時,我們必須回頭加以關注的課題。
換言之,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有若干「基本的醫學知識」和「正確的醫學常識」,再加上一個方便可及、互動良好的家庭醫師,如此當碰到有關身體健康的問題時,自己不但可以先行做適當的處理,即便在找醫師時也容易溝通,對相關的治療亦比較會配合,當然對身體的康復肯定就會有正面的幫助了。
身為開業家庭醫師,天天面對就是一般大眾,診治的是五花八門的日常疾病,平常在診病或教學演講時,發現在結束前病家和聽眾的問話才更為「精彩」,似乎醫師先前例行的解說並無法滿足一般大眾的問題需求。因此,我收集了一系列有關這些病人、聽眾經常會問到的「健康話題」,從「如何順利正確求醫」「居家生活常識」「用藥常識」「旅遊醫學」到「育兒常見問題」「過敏」「咳嗽與呼吸道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癌症」等等,依疾病、問題的不同,分二十一個小單元,總共超過300個Q&A,完成了本書,希望大家讀了之後,能夠對相關的健康問題、就醫行為、疾病認知等,因此獲得正確的認識和了解,進而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維護有所幫助,那也就不失我的用心和期盼了。
廖英藏 2012.10 台北
超過八成的疾病,都可在診所獲得完善的治療
近年來,各行各業的專業分工越來越細,學術研究領域更是如此,專攻細分類的雙碩士、博士比比皆是,結果造成學位氾濫,特定領域或冷門、罕見類別的權威無數,而對於通常的、一般的、基本的常識反而忽略了。
醫學方面也不例外,目前在大醫院工作的醫師,像心臟內科,胃腸內科、小兒腎臟科、神經外科等,都是特別鑽研某項器官的「次專科」醫師,也有只看單一特殊疾病的像:血液科、不孕症、整形外科等,他們都是在特有、少數,甚至罕見疾疾具備專長的「次專科」醫師。
目前國內的健保制度,病人有充分就醫的自由,在大型醫院到處林立之下,一個頭痛、發燒、骨頭肌肉痠痛、喉嚨痛、咳嗽流鼻水的病人,一進入醫院大廳,看到琳瑯滿目的門診醫師表,首先面臨的難題一定是要掛那一科?看什麼醫師?也許頭痛、骨頭肌肉痠痛要掛神經內科?骨科?還是喉嚨痛、咳嗽流鼻水掛耳鼻喉科?或是因有發燒該掛感染科?政府似乎把如何正確就醫這部分的責任推給了並非醫學內行的一般百姓。
個人從事第一線基層醫療近四十載,發現超過八成的疾病,其實都可在診所由具有「專科」層級的醫師,例如內、外、婦、兒、家庭醫學科,給予妥善的治療,而只約有兩成的少數病人才必須後送到大型醫院請相關「次專科」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診斷和治療。這在國外,尤其是先進國家的醫療制度一向都是如此,而相關的研究報告亦肯定、認同這種醫療模式。
可見,日常而且經常會碰到的問題,像感冒、發燒、上吐下瀉、胃潰瘍、三高(血壓、血糖、血脂肪)、過敏、氣喘病、痛風等疾病,或是有關藥物等方面的認識與了解,才是一般大眾所關心、應該正確知道的;而偏偏在這個部分,國人仍普遍的欠缺、甚至還存在舊有的錯誤觀念。這是在目前醫學尖端科技層出不窮、專業分工精密的同時,我們必須回頭加以關注的課題。
換言之,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有若干「基本的醫學知識」和「正確的醫學常識」,再加上一個方便可及、互動良好的家庭醫師,如此當碰到有關身體健康的問題時,自己不但可以先行做適當的處理,即便在找醫師時也容易溝通,對相關的治療亦比較會配合,當然對身體的康復肯定就會有正面的幫助了。
身為開業家庭醫師,天天面對就是一般大眾,診治的是五花八門的日常疾病,平常在診病或教學演講時,發現在結束前病家和聽眾的問話才更為「精彩」,似乎醫師先前例行的解說並無法滿足一般大眾的問題需求。因此,我收集了一系列有關這些病人、聽眾經常會問到的「健康話題」,從「如何順利正確求醫」「居家生活常識」「用藥常識」「旅遊醫學」到「育兒常見問題」「過敏」「咳嗽與呼吸道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癌症」等等,依疾病、問題的不同,分二十一個小單元,總共超過300個Q&A,完成了本書,希望大家讀了之後,能夠對相關的健康問題、就醫行為、疾病認知等,因此獲得正確的認識和了解,進而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維護有所幫助,那也就不失我的用心和期盼了。
廖英藏 2012.10 台北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