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原來是外國人:種出來的37堂植物課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一鍵選好開學文具懶人包,適合快速返校採買、50元電子禮券現領現折!↓點我去逛逛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活動期間購買童書類別滿額199元,即贈《傲嬌公主的奇幻冒險》早優券,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內容簡介
象徵「臺灣人」的番薯,原來是「外國人」?
用來做麵包的小麥,居然是古埃及人的「驗孕棒」?
大詩人蘇軾也會嚼檳榔,吐檳榔汁?
毒品古柯鹼的原料古柯葉,曾被拿來調配可口可樂?
傳說中伊甸園的「禁果」,可能不是蘋果?
我們種植的糧食、蔬果、香料……,在歷史中各自扮演著重要角色,
它們是如何飄洋過海來到臺灣的?背後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跟著一顆小小的種子穿梭千年、橫越大陸,
以本土觀點,一探作物如何改寫歷史,推動近代文明!
*適讀年齡:9歲以上
目錄
有飽足感的主食
1小米 天上偷來的食糧
2小麥 古埃及人的「驗孕棒」
3稻米 來自「蓬萊仙島」的蓬萊米
4玉米 改頭換面的千面植物
5高粱 堅忍的未來之星
6馬鈴薯 比利時的世界遺產
7番薯 原來是「外國人」
8芋頭 像隻蹲坐的貓頭鷹
9麵包樹 熱帶島民的不餓備案
香甜健康的水果
10香蕉 傳說的伊甸園「禁果」可能是它
11鳳梨 讓歐洲發明世界第一座溫室
12荔枝、龍眼 靠它奪世界麵包冠軍
13芒果 靠葡萄牙人遍布世界
14西瓜 法老陵墓現蹤影
15木瓜 馬雅人的選擇
16芭樂 來自加勒比海的番石榴
17葡萄 神之血與美酒的歷史
18蘋果 激勵人心的傳說
19甘蔗 「甜」的血淚故事
補充元氣的蔬菜
20菠菜 紅嘴綠鸚哥的鸚鵡菜
21番茄 草藥師的金蘋果
22菜豆 撫慰來自非洲的鄉愁
23豌豆 從餐桌爬上實驗檯
24大豆 「七步成詩」裡的萬用植物
25花生 在土裡成熟的營養魔豆
美味好喝的飲料
26咖啡 英國人的「便士大學」
27茶葉 影響中國人的命運
28可可 從眾神的食物到全民的甜點
香料和藥物
29胡椒 架起第一個國際貿易網
30辣椒 來自新大陸的味覺冒險
31金雞納樹 加快歐洲人殖民腳步
32鴉片 解除苦痛也捎來痛苦
33古柯 背負誤解的印加聖樹
34檳榔 蘇軾也吐檳榔汁
不能吃也少不了的作物
35菸草 殘害最多人命的植物
36棉花 工業革命的推手
37橡膠 左右國際情勢的雨林植物
序/導讀
作者序
屬於這塊地的「植物移民」故事
我們常說臺灣是「水果王國」,有著全世界最豐富最多樣的水果。一年到頭,從冬天的草莓、蓮霧、橘子、番茄;到天氣漸熱,開始出現西瓜、芒果、鳳梨、梅子;接著是荔枝、龍眼、桃子、香蕉、楊桃、龍眼、葡萄、水梨、文旦、柿子、甘蔗……,光是臺灣自產的水果,吃都吃不完!更不用提到了市場,菜攤上那琳瑯滿目的蔬菜。還記得我在1992年剛到美國時,到了超市看到「蔬菜」區只有小小一格,葉菜類一隻手就數完了的失望感。臺灣不只是水果王國,更是寶島。
只是,這些日常生活中天天看見的水果、蔬菜,乃至於作為主食的米、麥(麵包、麵條),它們真的都是臺灣土產嗎?若細細推究下去,令人非常驚訝的是:它們絕大部分都不是臺灣的「土產」,甚至許多有個「土」字在名字裡的作物們,也都不是臺灣的「原住民」!它們跟現在住在島上的大部分人民一樣,在歷史長河的不同時間點,因為不同的因緣飄洋過海到臺灣。若真的要找在臺灣「土生土長」的作物,只怕兩隻手的手指還沒用完就數完了。
臺灣並不是特例。數千年來,世界各地的植物們都在時間的長河裡,因為受到人們的看重,不由自主的被帶到其它地方;而這些「植物移民」們,在新的土地上若能成長茁壯,又將如何影響原產地與新天地兩地人們的命運呢?
歷史上影響人類最大的作物,應該首推小麥了;沒有小麥,或許人類邁入農耕還要延遲好幾千年。西方有小麥,東方則是小米與稻米;雖然小米目前在亞洲的重要性不如稻米,但小米支持了華北漢人文化的發展,而臺灣的原住民擁有全世界南島語族唯一的小米文化,更是彌足珍貴。
馬鈴薯與番薯這兩種同樣來自中南美洲的根莖類植物,從一開始到歐洲,就受到完全不同的待遇,後來的命運更是大不相同!有趣的是,番薯這百分之百的舶來品,在臺灣卻成了臺灣人的自稱;而用來稱呼1940年後來臺移民的老「芋頭」,雖然也不是臺灣原產,卻比番薯早來臺灣幾千年呢!
閱讀近代東亞的歷史,可以看到多災多難的中國。中國為何多災多難?大概要從十六世紀荷蘭人喝到第一杯茶說起。
從那杯茶開始,歐洲人愛上茶葉、尋找茶葉、購買茶葉、用鴉片「換」茶葉……,中國從此由啜飲綠茶的有道之士,成為兩眼迷離躺在鴉片煙床上的癮君子。而臺灣也因為蜂擁來到東方的歐洲人,成為各國爭奪的根據地。最後,也因為豐沛的物產(主要是甘蔗),臺灣終於在十九世紀末被迫送給日本,在日本統治的五十年間,臺灣人也學會了吃蓬萊米。等到二戰結束,臺灣又因為美援的影響學會了吃麵包,甚至以為美國人長得高又壯,就是因為吃麵包、喝牛奶的緣故!
關於外來植物的謠言,始終也沒有少過。我們曾經相信吃麵包可以長高、十七世紀的英國人相信吸菸可以預防黑死病、十六世紀的英國國王亨利八世也相信吃番薯可以讓他生兒子……,更不用提曾長達一兩百年間,歐洲人相信蔗糖可以治百病!
但也不是所有的外來植物都被認為是具有神奇療效的好植物。馬鈴薯與番茄都曾被認為是有毒的植物,連全球第一大穀物的玉米,也曾一度被認為會造成糙皮病呢!
近年來坊間這類「植物改寫歷史」的書不算少,但清一色由歐美作家撰寫,許多在東亞與臺灣的重要植物(如小米、稻米與大豆)都沒有被介紹到。更不用提這類書籍幾乎都是寫給成年人(甚至是專業人士)看的,資料雖然豐富,卻不易閱讀。因為想把這些作物以及它們在人類歷史上扮演的角色介紹給年輕讀者們,我除了從2015年初開始在慈濟大學開設「植物與人類社會」課程以外,更自2016年9月在《國語日報科學版》上聯載「原來作物有故事」這個專欄,這些年來,很感謝慈濟大學同學們與國語日報社同仁們的支持,也承蒙國語日報社出版中心青睞,得以將本書交由國語日報出版。也希望讀者們繼續用支持專欄的熱情來支持本書!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