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1110_2026手帳年曆

工程哲學之力學應用(第1版)

  • 95 618
    650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雙11更好買,25家銀行信用卡分期0利率!

內容簡介

本書特色:
‧基於作者首創的思維循環理論,貫穿西方哲學與科學,統整眾多工程科學,為理解西方科技提供一個全新且全面的視角!
‧透過思維循環理論,說明啟發科學創造力的關鍵,正在於思維循環的掌握!

本書簡介:
本書撰寫的宗旨,是透過使用西方基於字母拼音語言所塑造的線型思維循環:「對象-歸納-本質-演繹」,來統整古典力學所衍生之固體力學、流體力學、熱力學,以及相關的工程科學,證明西方各類科學工程知識均來自同一個思維循環,以達到透過掌握思維,來統御西方科技(STEM)的目標,降低學習西方科技的障礙,提升學習西方科技的效率,進而啟發科學創造力。

作者

◎景鴻鑫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力學博士
成功大學航太工程學系教授

長期關懷中西思維、文化、科技等議題

著有:
《實驗火箭原理設計與製作》
《龍在座艙》
《孩子謝謝你》
《西方哲學批判》
《The Dragon in the Cockpit》
《景注公孫龍與名家》
《景注老子》◎許家輔

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學士
成功大學民航研究所碩士
中鼎工程公司重件運輸工程師
德商dteq運輸工程公司運輸工程師

參與主持台灣以及全球大型工程運輸專案

目錄

Chapter 1 緒 論
1-1 基因文化共演
1-2 什麼是工程
1-3 什麼是哲學
1-4 什麼是工程哲學

Chapter 2 西方思維循環發展史
2-1 西方哲學與思維循環
2-2 思維循環的成長

Chapter 3 工程哲學基本說明
3-1 線型思維循環的應用說明
3-2 古典工程學應用

Chapter 4 固體力學
4-1 彈性力學
4-2 彈性動力學

Chapter 5 固體力學應用
5-1 材料力學
5-2 結構力學
5-3 板殼理論

Chapter 6 流體力學
6-1 基本概念與原理
6-2 流體靜力學
6-3 無黏性流
6-4 黏性流
6-5 內流
6-6 外流

Chapter 7 流體力學應用
7-1 水文學
7-2 明渠水力學
7-3 空氣動力學

Chapter 8 熱力學及其應用
8-1 熱力學
8-2 熱機

Chapter 9 耦合工程問題
9-1 土壤力學
9-2 流體引致振動學
9-3 熱彈性力學

試閱

中國航空航天之父錢學森晚年最關心的一件事,就是如何建立能夠培養科學創新能力的教育體系,經後人整理成為所謂的「錢學森之問」。自從西方人挾其船堅炮利入侵中國以來,一百多年了,歷經洋務運動、維新運動、五四運動,如何學習西方科學就一直是困擾中華文化的一個大難題,「錢學森之問」代表了其中最深沉的一面。
除了錢學森之問,另外還有一個更為有名的「李約瑟之問」。李約瑟是英國人,卻以研究中國科技史而聞名全球。李約瑟在他關於中國科技發展的系列著作中,提出了所謂的李約瑟之問:「現代科學為什麼沒有產生在中國」。中國在宋元時代科技領先全球,為何在近代,卻被西方所發展出來的現代科學全面超越,而出現了中國人竟然被迫使用長矛大刀,去對抗西方人使用的、由中國人自己所發明的長槍大炮,直接造成中國近代的百年恥辱。從此以後,學習西方科學就是中國救亡圖存最優先的目標。
西元1923年,北京大學教授張君勱,在清華作了一場名為「人生觀」的演講,強調人的自由意志非科學所能規範,引發了「科學與玄學」的論戰。當時中國頂尖知識份子幾乎全部參與,如科學派的胡適、丁文江;玄學派的張君勱、梁啟超。兩派儘管爭論激烈,卻共同承認:科學是客觀的、科學無國界、科學在追尋真理!甚至到了今天,很多兩岸讀書人依然毫不懷疑的接受這些觀點。
西方科學到底是不是客觀的?是不是無國界?是不是在追尋真理?讓我們來看看西方最偉大的科學家與哲學家是怎麼看科學。愛因斯坦說:「所有科學的目的是在協調、重整我們的經驗,並將其轉變成為一個邏輯系統」。顯然,科學並沒有在追尋真理,只是在建構一套邏輯系統。其次,愛因斯坦也說過:「我們習慣將不同人感覺相同的事視為真實,也就是客觀。自然科學,尤其是其中最基本的物理學,便是處理這種感官知覺的。」換句話說,科學面對的是感官知覺,與客觀毫無關係。另外,量子力學大師狄拉克也說過:「理論物理學唯一的目標,是要計算出能夠跟實驗比對的結果而已。此外,針對整個現象提出令人滿意的完整解釋,是完全沒有必要的。」狄拉克的話證明了百年來我們對於西方科學的認知完全錯誤!英國知名的數學家、哲學家懷特海說:「科學的目標是尋找複雜事實的最簡單解釋」。奧地利科學哲學家卡爾波普說:「科學理論不是確定的知識,而是大膽的假設。」薛丁格建構了量子力學理論中最重要的薛丁格方程式,他甚至說過一句話:「所有的科學均被文化所局限。」至此,我們終於明白,原來西方科學只是一種源自西方的「文物」。
我們對西方科學的無知如此之深,有一個根本原因來自於我們對西方哲學的深刻誤解。眾所周知,哲學是科學之母,對哲學的誤解就不可能產生對科學正確的認識。我們對西方哲學的深刻誤解,由「中國哲學合法性」問題的爭議就可以看出。「中國哲學合法性」問題是指中國到底有沒有哲學的爭議,這個爭議的主要源頭來自西方十九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黑格爾。黑格爾說:「東方及東方的哲學不屬於哲學史」,並舉孔子為例:「在他那裡,思辨的哲學是一點也沒有的」。其它知名的哲學家如海德格、德希達等,均持類似的看法。
西元1917年,剛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哲學博士的胡適,來到北京大學任教,講授「中國哲學史」。兩年後,胡適將教材出版成為《中國古代哲學史大綱》一書。書中,胡適這樣定義哲學:「凡是研究人生切要的問題,從根本上著想,要尋一個根本的解決,這種學問叫做哲學。」1931年,同樣是新文化運動大師級人物的馮友蘭,出版了《中國哲學史》,書中,馮友蘭這樣定義哲學:「哲學是對人生的系統的反思。」基於兩位大師的定義,從此以後,哲學在中國就逐漸演變成為一門關於人生觀、世界觀、與方法學的學問。而且,馮友蘭在《中國哲學史》的第一章中,進一步表達了他對「中國哲學」的看法:「今欲講中國哲學史,其主要工作之一,即就中國歷史上各種學問中,將其可以西洋所謂哲學名之者,選出而敘述之。」從此,為了證明中國也有哲學,很多學者開始按照自己對西方哲學的理解,將中國思想進行肢解,然後硬塞進自己想像的西方哲學框架中,如概念、本體、存在等。將近一百年後,中國人對西方哲學的誤解,毫不意外的更甚於對西方科學的誤解。
要了解什麼是西方哲學,就要知道哲學(philosophy)這個字的由來。哲學這個字最早出自畢達哥拉斯,然而,這個字最早出現的卻是「哲學家」而不是「哲學」。在古希臘時代,畢達哥拉斯是一個長相俊美、身材健壯、口才一流、又充滿智慧的人,因而被人當成神膜拜。但他非常謙虛,總是說智慧是屬神的事,他沒有智慧,他只是一個喜愛追求(philo-)智慧(-sophy-)的人(-er)。換句話說,他不是神,只是一個哲學家,而哲學家從事的工作就稱為哲學。從此,philosophy在西方就被翻譯為「愛智」,其含意是「對智慧的愛」。這個「愛」是指「愛追求」,philosophy在西方遂指關於如何「追求」智慧的學問。然而,非常的不幸,在西學東漸的年代,philosophy竟然被一個日本人翻譯成「哲學」,更加不幸的是我國竟然毫不懷疑的引進。此後,philosophy在中國就被接受為「智慧之學」,因為「哲」就是「智慧」。philosophy的核心精神「愛追求」完全被排除掉,根本性的誤解乃完全無法避免。
哲學一詞雖然來自西方,但即便在西方,也不存在一個共同接受的定義。不過,二千多年來,西方的大哲學家所做的卻都是同一件事情。黑格爾曾經說過:「思想之思想出現時,哲學便從那裡開始。」人類的思想可以拿任何對象做為思考目標,不論是人生、宇宙、大自然,還是國家、社會與道德,但只有以思想自身為目標的思想,才能稱為哲學,因此,哲學才會是「思想的思想」。
在蘇格拉底之前,希臘已經出現過許多哲學家,其中也包括知名的畢達哥拉斯。但是,為什麼到了蘇格拉底才被稱為西方哲學之父?在古希臘的智者時代,那是一個詭辯橫行、思想混亂、邪說氾濫、是非不分的年代。為了力挽狂瀾、拯救雅典於沉淪,被認為也是智者一份子的蘇格拉底,從正名開始,思考如何才能建立超越個人感官、意見、認知的可靠知識,而把重點逐漸放在思維的釐清之上,因為只有經過了正確的思維,才會有可靠的知識,而不是各說各話。據此,蘇格拉底提出了他永垂不朽的貢獻:歸納法與概念論,從而被尊為西方哲學之父,因為他是第一個針對西方人如何思考進行思考的人。在蘇格拉底之前,所有的哲學家所思考的對象都是思外之物,而不是思維自身。根據蘇格拉底與黑格爾二位古今最偉大的西方哲學家的言論,我們可以完全確定,西方所謂的「哲學」指的正是:「正確的思維」,因為只有正確的思維,才是「追求」智慧的正道。
有了正確的思維,才能得到可靠的知識。在古希臘時代,可靠的知識稱為科學。換句話說,「科學」從頭開始指的就是「可靠的知識」,哲學也因此成為了科學之母。毫無疑問,要掌握西方科學,就必須明瞭西方科學背後的正確思維。如果無法掌握科學背後的思維過程,就無法理解科學如何產生,對科學造成深刻的誤解就必然無法避免。例如,相信科學在追尋真理,相信科學是客觀、無國界。
西方科學是目前全世界公認唯一的學術典範,這並不意外,因為西方科學背後所依據的思維過程,早在經過希臘哲學將近二百年的發展中被釐清。希臘哲學起源於希臘字母拼音文字,並形成「對象—歸納—本質—演繹」的線型式思維循環。文藝復興之後,西方人將此一思維工具應用到各特定領域,而建立了各種相關的分科之學,即現代西方科學,讓西方人得以統治世界數百年,並進一步讓世人引為探索世界、建構知識的唯一標準化工具。
我國知識體系的建立走的則是另外一條截然不同的演化之路。基於漢字,國人的思維方式為「對象—類比—特徵—關聯」的圖象式思維循環。西風東漸之後,由於救亡圖存的迫切需求,促使我們期待快速而且全面性的引進西方科技。不幸的是,由於我們完全不了解中西思維方式的根本不同,誤以為西方科學思維為人類的唯一,因而陷入既不知己、又不知彼的困境,造成了長期而且重大的思想障礙,以致於學習西方科學淪為只剩下知識的學習,渾然不知科學知識背後的思維過程,以致於科學創造力的開發長期不彰,至今猶然。
突破困境的核心關鍵,在於科學教育中,必須將科學知識背後的思維過程一起包含在內。要達到這個目的,必先說明中西思維方式的根本差異,讓學生徹底了悟,從而完成必須的思想轉換,實現知己知彼。再透過希臘哲學的發展歷史,呈現西方思維工具從出現、到成熟的逐步發展過程,及其在西方各門科學體系建構中所扮演的角色。
這正是本書撰寫的核心宗旨,透過希臘哲學發展史,來說明西方線型思維循環的出現、發展與成熟。使用西方基於字母拼音語言所塑造的線型思維循環:「對象—歸納—本質—演繹」,來說明物理學中三大力學:牛頓力學、量子力學、相對力學的基本思維過程,進而統整牛頓力學所衍生之固體力學、流體力學、熱力學,以及相關的工程科學,來證明西方各類科學工程知識均來自同一個思維循環,以達到透過掌握思維,來統御西方科技的目標,大幅降低學習西方科技的障礙,迅速提升學習西方科技的效率,進而全面啟發科學創造力。
為了避免失去焦點,本書謹以牛頓力學及其工程應用為標的,排除電磁學、量子力學、相對力學的所有相關工程應用。因此,本書名為《工程哲學之力學應用》,主要探討的對象為在古典物理學中,牛頓力學與熱力學所延伸出來的固體力學、流體力學、熱力學,及其相關應用的土木、機械、造船、航空的各類工程學。本書將使用西方線型思維工具,貫穿古典工程學各個領域,提供一個一致性的說明,透過具體應用的工程目標,呈現西方哲學思維的應用示範,展現思維工具的掌握才是科學創造力的來源,為錢學森之問提出一個可能的答案。
具體而言,工程知識既不偏向純粹的科學,也不偏向純粹的實際,而是兩者的有機結合,一般稱之為工程科學。工程科學要運用科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工程問題。因此,工程科學不同於科學,因為每一個具體的工程應用都各不相同。例如,同樣都是力學,當應用於橋樑、機械、汽車、輪船、飛機、火箭等不同領域時,都需要因應特殊需求而建立不同形式的相關力學與工程學。
根據哲學的定義,工程哲學就是針對工程科學的哲學思考。如果哲學就是正確的思維,則工程哲學就是關於工程科學的正確思維。換句話說,工程哲學就是針對工程應用領域,如何使用科學理論,來完成應用目標的正確思維方法,因此,關於工程科學的正確思維就是工程哲學。所以,「哲學是科學之母」,而「工程哲學就是工程科學之母」。
綜合以上的陳述,本書的章節分別說明如下。首先,第一章是緒論,主要的目標是為了說明什麼是工程哲學。當然,工程本身有它非常深刻的含意;哲學,我們也必須予以釐清,然後結合工程與哲學,我們定義什麼是工程哲學,為本書提供基礎性的理解框架。第二章是從思維循環的角度,重新審視西方哲學的發展史,從而說明線型思維循環:「對象—歸納—本質—演繹」是理解西方哲學一個非常有力的工具。第三章根據工程哲學的定義,說明如何使用線型思維循環,進行科學理論與工程應用相關學科的說明,包含了提出牛頓力學、量子力學、相對力學的基本思維循環建構;以及在古典工程學的應用中,針對最基礎的固體力學、流體力學、熱力學,所提出的思維循環建構加以說明。第三章的主要目的,是說明西方科學存在一個來自哲學、基礎性的線性思維循環。根據這個線性思維循環,考慮不同的科學理論系統,以及相關的應用工程學,都可以分別建構相關的思維循環。換句話說,針對所有的科學理論與相關工程學,都可以統整在同一個思維循環之下。
從第四章開始,本書分別針對固體力學、流體力學、熱力學,與其相關的應用工程領域,如固體力學的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板殼理論,以及流體力學的水文學、明渠水力學、空氣動力學,與熱力學的熱機,詳細說明其理論推導過程中,相關的思維循環建構,其中還包含相關的物理意義與邏輯上的要求,以提供讀者對於該科學理論與工程學之思維過程與意義的徹底了解。
本書最後一章探討的是耦合工程問題。事實上,每一個實際的工程應用問題,常常牽涉到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換句話說,耦合工程問題是無處不在的。本章挑選土壤力學,來代表固體力學與流體力學的耦合;與流體引致振動學,來說明結構動力學與流體動力學的耦合;以及熱彈性力學,代表了固體力學與熱力學的耦合。耦合問題必然牽涉到不同專業領域之思維循環的耦合,因此,針對耦合工程問題,思維循環更可以提供關於複雜現象、更為清晰、簡潔的說明與理解,從而充分證明思維循環工具的優越性。
思維循環既然可以應用到固體力學、流體力學、熱力學,以及相關的工程學,並提供其理論推導背後相關之思維過程的詳細說明,自然就可以推廣到電磁學、量子力學、相對力學,及其相關的各類工程學。既然如此多的科學理論與應用工程學,都可以統一在同一個思維循環之下,說明了在人類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思維循環將同樣可以應用到未來開發的新科技、新科學、新工程學。因此之故,讀者必然可以沿著前人的腳步,模仿前人的思維循環建構,充分開發自己的科學創造力,做出一己的傑出貢獻。
最後,由於本書並非一般的科技用書,而是一本跨領域、思想性的教科書,以釐清科學理論與相關工程學背後的思維過程建構為主要目的,追尋全面啟發讀者的科學創造力,而非單獨訓練某一專業領域的工程師,故本書並不提供例題的說明與習題的練習,但這並不妨礙本書針對思維循環的說明與應用的巨大價值與完整性。

景鴻鑫
於台南成功大學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423927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512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金石堂網書25週年慶
預計 2025/11/17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