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和屋宅談一場終生的戀愛吧~踏出臺灣健康宅的第一步。
	
	◎臺日專業建築師聯合執筆,其合作經驗並為臺灣打造健康宅的里程碑。
	◎從氣候環境等各項條件,說明健康宅構成要件,輔以大量圖片說明,清楚明瞭。
	◎臺灣健康宅完成個案圖片,證明臺灣也有健康宅,為臺灣居住品質的提升築夢踏實!
	
	「半放棄式住宅」?
	這是日本建築師對臺灣住宅的評論
	您放棄了您的家?
	放棄了家人的健康嗎?
	別放棄!
	臺灣現在也有健康宅!
	
	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住宅」定義是:能使居住者在「身體上、精神上、社會上」完全處於良好狀態的住宅。
	
	本書更具體提出,健康住宅的基本條件就是,住宅的外在環境與內在條件需搭配調適。首先,須找到健康的硬體環境,不可在有害環境中犧牲了健康;再來,是建物本身如何健康的續存下去。並從光、空氣、水、音、電磁波、維生、蟲害、進化七大指標,一次滿足建築7.0--智慧、綠色、健康的需求。
	
	作者從臺灣的先天氣候、環境品質等各方面條件說明健康宅的要件,加強說明打造健康宅的的SOP,從服務建議、技術流程、設計圖說、營造團隊等等各方面,一步步務實推展,告知建造一個健康、幸福的住宅並非虛無的夢想,此外提供日本棟匠健康宅及臺灣雅緻健康宅的介紹與案例,包括圖說、構材、施工紀錄及相關驗證,希望能在豐富的圖面資料及說明中,讓大家充分的認識「健康宅」。
	
	居住品質提升是人類代代延續的追求,現在,臺灣也有健康宅、更有一流的健康宅打造團隊--劉志鵬建築師繼前兩本著作、完成七代工法以及創新「綠能建築構造」發明專利後的又一巨獻!
名人推薦
周鼎金、何明錦、彭光輝、邵文政、陳光雄、王永寧
目錄
	推薦序一/周鼎金
	推薦序二/何明錦
	推薦序三/彭光輝
	推薦序四/邵文政
	推薦序五/陳光雄
	推薦序六/王永寧
	作者序 踏出臺灣健康宅的第一步/劉志鵬
	作者序 健康住宅とは/石川忠幸
	健康宅之介紹/石川忠幸
	作者序 ゴールデンキー健康住宅/侯玫君
	健康宅的愛戀/侯玫君
	作者序 專業的BIM 服務作業/陳正宏
	前言 車子、房子、人體 vs. 耗能、舒適、健康/劉志鵬
	
	第一篇
	甚麼是健康宅?/劉志鵬
	甚麼是室內空氣品質
	何謂病態建築症候群
	國內一般室內空氣品質,較嚴重之問題點主要有哪些
	各國在健康住宅環境方面的重要認證指標
	臺灣相關政策資訊
	臺灣健康建築環境發展問題與工作
	雅緻健康宅指標
	好宅的加減之間
	
	第二篇
	臺灣防潮濕建築/劉志鵬
	臺灣的氣候環境分區特性
	濕度與黴菌
	潮濕對建築及人體健康之影響
	理想的濕度與開窗條件
	如何避免潮濕建築的發生
	潮濕建築所造成的問題
	三種建築形態之防潮濕技術
	共同的防潮濕技術部分
	個別性的防潮濕技術部分
	
	第三篇
	健康宅自立造屋的服務流程/陳正宏
	造屋服務SOP
	服務建議書階段作業
	基本設計階段作業
	細部設計階段作業
	預算書圖階段作業
	重點監造BIM於工地應用
	
	第四篇
	日本棟匠健康宅/石川忠幸&侯玫君
	棟匠株式會社介紹
	健康住宅宗旨:四大目標
	健康宅外觀
	健康住宅宗旨:九大條件
	宜蘭GK宅
	屏東GK宅
	金鑰匙健康宅的施工過程
	
	第五篇
	雅緻健康宅/劉志鵬
	關於雅緻住宅
	經營理念
	技術與服務
	雅緻「減法綠建築」AGS1介紹
	雅緻健康宅結構施工過程
	住宅工程完成案例
	側記1:RC建築如何改善成健康宅/劉志鵬
	側記2:參加棟匠感恩祭活動/朱志峰
	寫在後面
	感謝詞
	雅緻住宅事業AGS1試住服務
序/導讀
	推薦序
	
	2017年暑假期間第三度到訪AGS1健康宅,與臺灣建築物理方面的學者,一同感受這個創新綠建築的性能。其運用地溫能量的溫度調節,還有空調換氣及牆體窗戶斷熱的組合,房子的室內溫度與傳統RC建築差異大,在臺灣夏天建築耗能最大的是冷房負荷,能在這方面投入研究而且有實際的成果值得肯定。
	
	志鵬是我主持「建築節能與照明研究室」的博士生成員,入學程至今全心投入創新綠能構造的開發,並且取得發明專利實屬不易。在強烈的使命感驅使下,此次與日本自然建築業者共同推展臺灣健康宅的觀念,值得與大家分享其成果。
	
	臺灣近年來在綠建築、智慧建築已經具備了基礎與成果,但是在健康宅的定義、性能方面仍在起步階段,鑒於臺灣民眾在健康建築以及病態建築及節能建築等,缺乏這方面的認知與應用,深信本書具有供業者及民眾參考的價值,謹此嘉勉。
	
	周鼎金
	東南大學建築研究所工學博士(中國南京)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建築系專任教授
	
	推薦序
	
	志鵬是我任職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所長期間,於台北科技大學授課的博士生,也是一個勇於挑戰問題,創新技術與工法的建築師。持續致力於改進建築構法,並推廣減法概念以達成節能減碳的綠建築理想。執業期間尤其重視地域性環境特質,研發以被動式設計為主的建築設計與構法,對環境永續與節能減碳確有值得肯定的效益。
	
	最近更研發完成的新一代住宅,以建置完整的地溫綠能換氣的機制,相較於一般鋼筋混凝土建築,確實有夏涼冬暖的適溫環境,加上引用無毒裝修,所建構出的環保健康住宅概念,確實值得臺灣高溫高濕型氣候區進一步研究與推廣應用。
	
	本書提供了健康宅的概念及案例,相信對臺灣民眾及建築專業有所助益,故樂為提序,並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何明錦
	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教授
	前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所長
	
	推薦序
	
	臺灣位處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交界處,屬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加以海島型氣候,濕度特別的高,常常造成民眾身體的諸多不適,而伴隨都市化衍生的熱島效應又往往會與能源使用形成惡性循環,耗費更多能源,是以建築的防震、防潮、節能減碳與營造宜居住宅的重要性不言可喻。為深耕綠建築發展,政府積極推動生態城市與綠建築政策,這些都是期待國人未來能順利因應全球暖化及都市熱島效應帶來的挑戰。
	
	欣聞本校設計研究所博士生劉志鵬建築師於進修期間,對病態建築學之居家無毒裝修、健康住宅的領域有更為深刻的體認,乃庚續過去對於防災建築構造為主軸的產品心得,進而再聚焦於適合臺灣潮濕氣候、低耗能的健康住宅研發,而獲得了綠能建築構造的發明專利;依據其論述瞭解該項專利具有防震、防颱、防火、隔熱與不反潮的工法性能,以及獲得能結合自然地溫、窗戶斷熱與無毒實木裝修的省能驗證。劉建築師《健康宅在臺灣》一書的出版,除了結合其研發的專利成果,闡述建築節能及綠建築改造設計的基本觀念與技術,更希望能提供臺灣民眾瞭解在傳統RC鋼筋混凝土建築之外,還有健康住宅的新選擇,以改善惡化的住宅環境,創造舒適健康與優質的居住空間。
	
	劉建築師術業有專攻,對國內減法綠建築與健康住宅的規劃、設計、工程監造與施工管理等作業之實務經驗與理論研究至為用心,劉建築師將其多年研發心得出書,感佩之餘,特以此序推薦之。
	
	彭光輝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博士班教授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前院長
	
	推薦序
	
	在臺灣有很多建築先進、教授們專精於綠建築、永續建築的研究,而我在臺北科技大學的健康環境研究室,只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建築本質,不斷深究建築設計與建造的過程如何扣聯人體健康的關係,慢慢發覺所謂第三層皮膚(建築軀殼)與內在空間環境,也與人體的皮膚與體內環境連結成環環相扣的關係。因此,在談溫熱潮濕氣候的設計作為時,應不僅需要隔熱更要控濕,不僅需要冷氣更要換氣,才能回歸建築為保護人之遮蔽體的基本定義,然而身、心、靈的健康才能得到免疫與長壽,人類不應該建造會危害身體健康的建築或室內空間,因此在2006年毅然在建築領域啟動了對健康建築的探索與研究。
	
	這本書是志鵬在北科大設計學院博士學程中,主修了健康建築環境學,認知空氣品質及病態建築的專業知識,在實務實習課程中轉化為「AGS1綠能建築構造」的操作,且申請獲得了發明專利,可謂學以致用將理論與實務有效整合的成功案例。
	
	AGS1也是我多年量測的室內空氣品質中,少數能在新裝修完成即達IAQ(室內空氣品質)標準值以下,數據顯示出AGS1確實是有良好的通風換氣及採用了正確的室內裝修材料與組構方式,才能擁有非常良好的室內空氣品質。
	
	臺灣民眾或業者過度以加法的觀念來裝修居室環境,造成病態建築的問題相當普遍而嚴重,且一般民眾缺乏空氣品質與空調設備維護的觀念,此次志鵬能將多年開發健康宅的實務經驗,與日本自然建築業者提供相關的知識與案例相互結合,對臺灣發展健康宅具有極大的貢獻。
	
	書中更著眼於「防潮濕建築技術」的內容,確實臺灣氣候問題的主因在於過度潮濕,而高濕度又與通風換氣在空調運作上彼此牽制與衝突,要能妥適處理並非易事,然而好的通風對流、開放式櫥櫃設計,加上專有除濕儲藏空間與運用地溫間接調濕的配套方式,確實是有效而節能的做法。
	
	志鵬在學期間雖然公司經營忙碌尚能積極寫作有成,在此給予特別祝賀。
	
	邵文政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博士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建築系專任副教授
	
	推薦序
	
	賀喜《健康宅在臺灣》!
	
	很高興看到《健康宅在臺灣》出版了,這是建築師劉志鵬繼第一本《幸福綠好宅》、第二本《減法綠建築》之後的一本落實在技術與材料並結合升級的健康宅,更重要的是在本土臺灣實踐有成,所以名之為《健康宅在臺灣》。
	
	大家都認識志鵬致力於綠建築及減法的推動,而這第三本的「健康宅在臺灣」更是結合了日本棟匠株式會社的技術與經驗,同時透過雅緻健康宅的實務案例,在這本「健康宅在臺灣」有詳盡的敘述,讓大家瞭解臺灣也可以落實執行健康宅。
	
	過去在臺灣討論健康建築的建築設計專業很少,反而是由醫學界的江守山醫師率先撰寫「別讓房子謀殺你的健康」,揭示建築的健康和人的生活健康有密切的關係,提醒大眾別讓房子謀殺你的健康,以一個建築專業的角度審視這個問題一點都不危言聳聽,反倒真有震耳之驚。
	
	而我從結識江醫師體會健康建築的重要性外,再從已故的棟匠前石川毅會長處學會健康建築的真實製作技術,同時與侯玫君董事長引進臺灣後,同時推薦給志鵬共同弘揚發展,在臺灣進行本土健康宅的實踐。
	
	因緣際會得到棟匠已故石川毅會長及現任石川忠幸社長的全力支持,這段期間雙方頻繁往返日本-沖繩-台北,實際參訪棟匠木材生產的森林到加工的潔淨能源利用的木工廠,及一貫作業的設計公司及整合的材料設備大廠有:大金空調、Panasonic、YKK、TOTO等品牌大廠共同研發以期達到節能、綠色、健康的超高標準,也支持我提出的建築5.0(被動式建築)、6.0(健康建築)同時也準備發展建築7.0(智慧、綠色、健康建築)。
	
	臺灣濕熱的氣候條件,相對於健康宅的要求和施作更需要多方調節和協調,本書中闡述了相當篇幅的實務介紹,分別從臺灣常見的別墅住宅群、透天連棟、及公寓的特性分別就其特性有針對性的分析與圖表的詳細介紹,並從共通性的規劃設計乃至於室內小至櫥櫃的考量都有圖說的示範,脈絡清晰易懂好讀。
	
	至於目前建築必引用的科技設備亦多有介紹,但基本仍以回歸健康宅的初衷,從日本棟匠的經驗到臺灣的實踐,施工過程的圖文說明範例清楚,所附平面圖亦附有尺寸。
	
	日本棟匠株式會社在臺灣宜蘭及屏東皆有實務經驗,對臺灣的氣候有高度的體驗,由其經驗傳承及技術指導的雅緻健康宅在本書中亦以桃園的案例介紹其施工過程,堪稱是一本對臺灣本土健康宅的最佳示範大家都知道建築不是房子而已,建築是生活的容器,健康的建築是生活全面性的居住和生活的空間,期望大家在分享了志鵬的《健康宅在臺灣》也能借鏡追隨力行,讓臺灣的住宅都是健康宅!
	
	陳光雄
	奧地利維也納應用藝術學院
	Professor Hans Hollein高級建築研究所
	圓境生態綠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am
	推薦序
	
	蒙志鵬兄不嫌棄,這是第二次為志鵬出書寫序了。能分享志鵬兄的文采與有榮焉之餘,更羨慕志鵬兄在繁忙的公司經營和北科設計博班的學術鑽研下,還能不斷的騰出時間寫作,除了敬佩劉兄的時間運用之外,還佩服他的才華,讓我妒忌的是劉建築師算是北科設計學院博士班的才子,文采飛揚、辯才無礙。這本書是志鵬兄出的第三本書,書名《健康宅在臺灣》,顧名思義是研究住宅如何才算是健康,即是一幢健康住宅的基本條件為何,住宅的外在環境與內在條件如何搭配調適。這本書應該從兩個層面去看待與反思的,一是人如何能住得健康,活得快樂,也就是找到健康的硬體環境安適的生活下去,而不是懵懵懂懂的在有害環境下不明不白的犧牲了健康。另一層面談的是建物本身如何健康的續存下去,譬如,不要長白蟻、不要發霉的牆面、不要滲水等等,這本書幾乎是健康宅的指南,也可以是建築系學子的教科書。擁有自己的住宅是華人的價值觀,華人一輩子的奮鬥就為了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當擁有的住宅卻是對自己健康不利或者消耗能源的住宅,真的情何以堪。眼前看起來住的是金碧輝煌的豪宅,可能內部格局與維生系統都是不合乎科學的條理,正所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這本書的啟示正是讓我們擺脫不良住宅的惡夢。
	
	我雖然不是建築界的人士但跟建築是脫離不了干係,因為從事室內設計的工作是注定被建築框著走,室內設計只是裝修或裝飾,並無法改變建築的本質。我十分同意劉建築師對建築指標的看法,本書所提及的健康宅指標1.光;2.空氣;3.水;4.音;電磁波;5.維生;6.蟲害;7.進化。尤其第7項我認為尤為重要,不結露反潮壁板體構造。再好的室內裝修碰到牆壁反潮經年累月再好的材料也會腐爛,尤其會造成地面或牆面的水漬,這是室內設計的夢魘。
	
	認識志鵬兄屆四個年頭,他為人做事專注,大事有策略,小事有計畫,在工作繁忙之餘卻還能抽出時間將理念訴諸於文字,能利用流暢的文字,讓志鵬兄的環保建築與健康住宅,讓國人認同。生命是美好的,如果健康無病,一切願景都可能實現。套用民間的順口溜,「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人要過好日子除了命和運之外,另一項重要的事物就是風水。以現代人的觀點風水就是住宅的好壞,好的住宅似天堂,壞的住宅似牢房。劉建築師寫這本書就在積陰德,劉兄在博士班也將畢業,志鵬兄的好讀書也是同學及學弟妹們的榜樣,今天好風水、積陰德、好讀書都給劉建築師包了,自嘆不如。祝福因這本《健康宅在臺灣》為社會帶來健康,為志鵬兄帶來財富,為讀者帶來平安。
	
	王永寧
	迪醫集團執行長
	104年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傑出校友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華夏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中華產業創新競爭力協會理事長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管理學院EMBA菁英會理事長
	雅緻住宅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顧問
	
	作者序
	
	踏出臺灣健康宅的第一步
	劉志鵬 建築師
	
	我在2012年的2月出版了《愛,幸福綠好宅》這一本書,陳述臺灣鋼筋混凝構造的安全、環保問題,同時也完成了住宅六代工法的開發,但是在一位業主反映了夏天牆壁隔熱雖好,但是室內溫度一樣很熱,並沒有改善舒適的情形,我便再投入四年的時間,詳實研究了臺灣的氣候特性與影響居室舒適溫度方面的課題,因為這個疑問,讓我啟動了臺灣綠建築及綠建材觀念全面性辯證的動機,這甚至包括了標章與體制方面的問題,後來在2015年的11月,我出版了《減法綠建築》一書,將這些辯證的問題與探索的心得與大家分享,同時將住宅的發展課題延伸到健康宅這個向度。
	
	我在台北科技大學博士學程的進修期間,接觸到病態建築學領域,對於居家無毒裝修、健康宅的課題有了新的認識後,我從防災建築構造的產品主軸,進一步聚焦在適合臺灣潮濕氣候、低耗能的健康宅,在由四十位股東所組成的雅緻住宅事業三年的投入下,完成了七代工法及創新「綠能建築構造」的發明專利(證號:發明第I604166號),除了具有防震、防颱、防火、隔熱好、不反潮的六代工法性能外,更結合了地溫綠能、窗戶斷熱與無毒實木裝修,讓建築空調耗能節省達70%外,經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健康研究室的驗證,有著最好的室內空氣品質成果。
	
	2014年雅緻住宅事業,經由臺灣智慧綠建築的推手陳光雄老師的引薦下,協助日本自然建築業者棟匠株式會社及其臺灣代理金鑰匙健康宅工程,在屏東的住宅工程,因為雙方配合的順利,加上密切的互動,讓彼此在健康宅的志業上相互交集,也促成了共同發展臺灣健康宅的合作;雖然相較於日本健康宅的發展,臺灣近年來才剛起步,在臺灣民間普遍缺乏了健康宅的概念與技術下,就算是空屋率已達12%,但是人們在健康宅的需求將是可以預見的會逐年提高。
	
	其實臺灣的氣候、經濟、法規及營造工、料條件都與日本大不同,例如臺灣保險業者所要求的防火構造問題,導致了木造建築貸款火險辦理方面的困難,臺灣颱風級數較大或是白蟻問題、居住習性方面的差異等,都會影響到臺灣健康宅的發展方向,因此在臺灣適切的健康宅應該會是什麼樣的型態呢?未來健康宅在臺灣的發展狀況又會是如何?
	
	在2017年7月的一次聚會中,我在雅緻AGS1與石川 忠幸社長及侯玫君董事長,商議了共同出版「健康宅在臺灣」一書,希望能讓臺灣民眾認識到RC鋼筋混凝土建築以外,臺灣還有健康宅的新選擇,可以來改善不良的住宅建築現狀。
	
	這本書提供了健康宅的基本觀念,臺灣潮濕氣候與防潮技術,由陳正宏建築師整理了雅緻自力造屋住宅服務說明的內容,裡頭包括了服務建議書、水電與室內、裝修,預算、建照、工程監造與工程施工管理等作業,此外提供了日本棟匠健康宅及臺灣雅緻健康宅的介紹與案例,包括圖說、構材、施工紀錄及相關驗證,希望能在豐富的圖面資料及說明中,讓大家充分的認識「健康宅」。
	
	2017年的8月我第三次造訪日本棟匠株式會社,參加了該企業七十周年的感恩祭活動,活動不交給外包單位處理,公司經營者放手讓公司員工分工協力來籌辦整個活動,除了房屋上樑的祭拜儀式外,木作DIY、造屋機械的親職活動、餐食製作,相當豐富而具教育意義,團隊成員與業主的良性互動,整個活動氣氛親切有活力又環保又自然。當天有1500位的業主參與了這場嘉年華會,這是臺灣建設營建業者難以想像的情景,讓我內心相當感動。
	
	觀摩日本企業經營,能將造屋服務到建立這樣的文化,沒有參加這個活動,是無法想像的,在臺灣建設營造與買方業主的關係,普遍不會太好,永遠存在著不信任,看看別人再想想雅緻的經營之道,這是雅緻團隊需要建立觀念並努力深耕的,能夠服務打造人們安全溫馨健康的住家,相信這也是臺灣業者共同努力的目標。
	
	作者序
	
	健康宅之介紹(中譯)
	石川忠幸 棟匠株式會社代表取締役
	
	從古至今,家,擔當了替人們遮風避雨及守護人們防止受於外界的侵犯的角色。回朔至遙遠的古代,原本棲息在洞穴裡的人們也漸漸開始在樹木上建造屋頂、牆垣,這些建築產物逐漸演變成能夠對抗外在劇烈溫度變化的建物,而這正就是住宅之最初原點。為了要將體溫維持在36℃的恆溫,人體會具有調節體內恆溫的機制,無論是將外在的冷冽空氣吸入體內時,進食溫熱的熟食時,都不會因為外來因素而快速改變體溫。然而,體外(皮膚)卻無法像體內如此機能性地自動調節溫度,並且很容易受到環境溫度的影響,因此人類透過衣物等其他物品來調節體外溫度。特別是因為環境溫度及濕度之變化所導致人體的血管收縮,透過現今的學術研究可了解到,透過血管的連續收縮,將可以替人體帶來維持體溫的效果;但相關調節溫度機能的體內器官如具有疾病時,將會誘發心肌梗塞、腦中風等相關心血管疾病,進而置身險境。
	
	上天賦予每個人最公平的一個地方,便是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但請試著用心盤算一天24小時內,我們處在家中的時間到底有多長?睡眠時間、在家中放鬆的時間、用餐時間……等,全部的時間加總後,已經近乎要長達12小時,這之中孩童、長輩、身體不適者,處在家中的時間幾乎會超過12小時以上。人類一輩子的時間,有一半以上都會待在室內,可想而知,該場域對於人類是極具重要性的。人一生中大多數的時間都會在家中度過,然而能夠舒緩人們在外面環境所承受壓力的空間,無庸置疑的就是,家。外出工作、賺錢養家,這是古往今來從未改變的構圖。一旦人們的健康受到危害等類似情形發生時,會造成人們無法外出工作,最終將陷入經濟的困窘。為了避免這種情形發生,住宅結構就顯得格外地重要。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