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方環境的教訓:五都四縣的大代誌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終戰60年餘,台灣的發展從早期以農業為主的景觀地貌,漸漸走向高度工業化、商業化與都市化的社會。從地方環境歷史與重大環境議題分析來看,國家的經濟、環境政策、地方政府的發展想像、資本的流動與進駐,以及地方環境抗爭等交錯互動,形塑著台灣環境史的樣貌。本書以五都四縣60年的地方環境史為書寫對象,採取批判角度去回顧探討各地方環境史,企圖從歷史中找到誰該為環境不公不義負責任,進而從歷史學到教訓,去匡正過去的歷史錯誤,並儘速找到新出路,以期引導出具永續性未來的環境之道。
名人推薦
這是一本探究過去、思考未來永續環境的好書。唯有充足的水源、乾淨的空氣、無毒的土壤,才能給予我們永續的環境。守護環境不是為了別人,是為了我們自己,只是關心還不夠,需要每個人的決心、付出與行動。(獨立記者 朱淑娟)
握在手心的濕軟泥土,腳踩著的柔軟青草地,這片滋養我們的土地,在戰後以經濟取向為首要考量的政策下,早已滿目瘡痍。《台灣地方環境的教訓:五都四縣的大代誌》帶領讀者回顧地方六十年來的發展與挑戰,看見地方如何捍衛家園,如何從地方環境運動中,重新檢視與反省,讓寶島台灣美好的生態,再回到這片土地上。(農村詩人 吳晟)
半世紀以來,
台灣的經濟發展伴隨著地方的環境抗爭或開創性行動,
這些草根行動,
足以讓國家社會以史為鑑,避免重蹈覆轍,
開啟友善環境、社會公平正義的發展路線。
欣見《台灣地方環境的教訓:五都四縣的大代誌》的出版,
讓我們從本土經驗出發,反省,再生!(台灣綠黨共同召集人 李根政)
本書深入剖析數十年來台灣地方發展與地方環境問題、環境運動和環境政策之間的互動關係,既陳述歷史,更檢討發展政策,是值得關心台灣永續發展的人們一讀的好書。(台灣大學化工系教授 施信民)
握在手心的濕軟泥土,腳踩著的柔軟青草地,這片滋養我們的土地,在戰後以經濟取向為首要考量的政策下,早已滿目瘡痍。《台灣地方環境的教訓:五都四縣的大代誌》帶領讀者回顧地方六十年來的發展與挑戰,看見地方如何捍衛家園,如何從地方環境運動中,重新檢視與反省,讓寶島台灣美好的生態,再回到這片土地上。(農村詩人 吳晟)
半世紀以來,
台灣的經濟發展伴隨著地方的環境抗爭或開創性行動,
這些草根行動,
足以讓國家社會以史為鑑,避免重蹈覆轍,
開啟友善環境、社會公平正義的發展路線。
欣見《台灣地方環境的教訓:五都四縣的大代誌》的出版,
讓我們從本土經驗出發,反省,再生!(台灣綠黨共同召集人 李根政)
本書深入剖析數十年來台灣地方發展與地方環境問題、環境運動和環境政策之間的互動關係,既陳述歷史,更檢討發展政策,是值得關心台灣永續發展的人們一讀的好書。(台灣大學化工系教授 施信民)
目錄
第一章 總論:書寫台灣地方環境史
蕭新煌、紀駿傑、徐世榮、杜文苓、許耿銘
一、前言
二、勾勒地方環境史
三、透視地方重大環境議題
四、分析地方環境運動及其影響
五、看到地方環境創新政策與行動
六、結語:從地方環境史學到什麼教訓?
第二章 台北都:首都的美麗與哀愁
蕭新煌
一、地方環境歷史概述
二、地方重大環境議題分析
三、地方環境運動及其影響
四、地方環境創新政策及行動
五、結論
附錄 台北市環境史大事記:1953-2012
第三章 新北都:變臉的城鄉
蕭新煌
一、地方環境歷史概述
二、地方重大環境議題分析
三、地方環境運動及其影響
四、地方環境創新政策及行動
五、結論
附錄 新北市環境史大事記:1953-2012
第四章 台中都:重劃與圈地的投機城市
杜文苓
一、台中都環境變遷發展歷程概述
二、地方重大環境議題分析
三、地方環境運動及其影響
四、地方環境創新政策與分析
五、結論
附錄 台中市環境史大事記:1952-2011
第五章 台南都:古都的新南ECO夢
許耿銘
一、地方環境歷史概述
二、地方環境重大議題分析
三、地方環境運動及其影響
四、地方環境創新政策
五、結論
附錄 台南市環境史大事記:1952-2013
第六章 高雄都:黨國資本下工業城市的徘徊
徐世榮、黃信勳
一、地方環境歷史概述
二、地方重大環境議題分析
三、重要環境運動與相關影響
四、環境創新政策、行動
五、結論
附錄 高雄市環境史大事記:1950-2013
第七章 新竹市:從風城到科技風險城
杜文苓
一、風城地景的轉變
二、地方重大環境議題:從傳統工業到高科技園區
三、面對環境變遷:地方環境運動及其影響
四、與在地斷裂的科學理性、與在地對話的創新行動
五、結論
附錄 新竹市環境史大事紀:1945-2008
第八章 彰化縣:掙扎於發展遲滯的環保先行者
徐世榮、黃信勳
一、地方環境歷史概述
二、地方重大環境議題分析
三、地方環境運動及其影響
四、環境創新政策、行動
五、結論
附錄 彰化縣環境史大事記:1950-2010
第九章 宜蘭縣:台灣的綠色典範
紀駿傑
一、地方環境歷史概述
二、地方重大環境議題分析
三、地方環境運動及其影響
四、地方環境創新政策及行動
五、原住民與環境議題
六、結論
附錄 宜蘭縣環境史大事記:1950-2010
第十章 花蓮縣:從資源擷取與工業大夢到觀光發展
紀駿傑
一、地方環境歷史概述
二、地方重大環境議題分析
三、地方環境運動及其影響
四、地方環境創新政策及行動
五、環境正義與原住民
六、結論:發展的迷思與觀光的展望
附錄 花蓮縣環境史大事記:1968-2012
蕭新煌、紀駿傑、徐世榮、杜文苓、許耿銘
一、前言
二、勾勒地方環境史
三、透視地方重大環境議題
四、分析地方環境運動及其影響
五、看到地方環境創新政策與行動
六、結語:從地方環境史學到什麼教訓?
第二章 台北都:首都的美麗與哀愁
蕭新煌
一、地方環境歷史概述
二、地方重大環境議題分析
三、地方環境運動及其影響
四、地方環境創新政策及行動
五、結論
附錄 台北市環境史大事記:1953-2012
第三章 新北都:變臉的城鄉
蕭新煌
一、地方環境歷史概述
二、地方重大環境議題分析
三、地方環境運動及其影響
四、地方環境創新政策及行動
五、結論
附錄 新北市環境史大事記:1953-2012
第四章 台中都:重劃與圈地的投機城市
杜文苓
一、台中都環境變遷發展歷程概述
二、地方重大環境議題分析
三、地方環境運動及其影響
四、地方環境創新政策與分析
五、結論
附錄 台中市環境史大事記:1952-2011
第五章 台南都:古都的新南ECO夢
許耿銘
一、地方環境歷史概述
二、地方環境重大議題分析
三、地方環境運動及其影響
四、地方環境創新政策
五、結論
附錄 台南市環境史大事記:1952-2013
第六章 高雄都:黨國資本下工業城市的徘徊
徐世榮、黃信勳
一、地方環境歷史概述
二、地方重大環境議題分析
三、重要環境運動與相關影響
四、環境創新政策、行動
五、結論
附錄 高雄市環境史大事記:1950-2013
第七章 新竹市:從風城到科技風險城
杜文苓
一、風城地景的轉變
二、地方重大環境議題:從傳統工業到高科技園區
三、面對環境變遷:地方環境運動及其影響
四、與在地斷裂的科學理性、與在地對話的創新行動
五、結論
附錄 新竹市環境史大事紀:1945-2008
第八章 彰化縣:掙扎於發展遲滯的環保先行者
徐世榮、黃信勳
一、地方環境歷史概述
二、地方重大環境議題分析
三、地方環境運動及其影響
四、環境創新政策、行動
五、結論
附錄 彰化縣環境史大事記:1950-2010
第九章 宜蘭縣:台灣的綠色典範
紀駿傑
一、地方環境歷史概述
二、地方重大環境議題分析
三、地方環境運動及其影響
四、地方環境創新政策及行動
五、原住民與環境議題
六、結論
附錄 宜蘭縣環境史大事記:1950-2010
第十章 花蓮縣:從資源擷取與工業大夢到觀光發展
紀駿傑
一、地方環境歷史概述
二、地方重大環境議題分析
三、地方環境運動及其影響
四、地方環境創新政策及行動
五、環境正義與原住民
六、結論:發展的迷思與觀光的展望
附錄 花蓮縣環境史大事記:1968-2012
序/導讀
這是我參與寫作有關台灣環境問題的第六本書,從第一本書的出版(1987)迄今已長達27年。
過去這27年是台灣環境經驗前所未有大轉變的關鍵歷史,從1980年代的「發現環境問題」和「掀起環境抗爭和保護運動」、到1990年代的「催生環境立法」和「點燃環境典範移轉的火種」,再到2000年代的「定位海島國家永續發展願景」和「勾勒地方永續發展行動」。
上述台灣環境命運的三部曲的轉折,也正是我有幸寫作和出版的六本書所想捕捉和倡議的幾個台灣環境大哉問。從這六本書的書名和出版年代多少便可看出一點端倪:
1987年《我們只有一個台灣:反污染、生態保育和環境運動》(蕭新煌著)
1993年《台灣2000年:經濟成長與環境保護的平衡》(蕭新煌、蔣本基、劉小如、朱雲鵬合著)
2003年《永續台灣2011》(蕭新煌、朱雲鵬、蔣本基、劉小如、紀駿傑、林俊全合著)
2005年《綠色藍圖:邁向台灣的地方永續發展》(蕭新煌、蔣本基、紀駿傑、朱雲鵬、林俊全編著)
2008年《深耕地方永續發展:台灣九縣市總體檢》(蕭新煌、紀駿傑、黃世明主編)
2014年《台灣地方環境的教訓:五都四縣的大代誌》(蕭新煌主編)
第六本書則是在分析台灣環境問題和倡議台灣永續願景之餘,再次嚴肅地從較長的60年環境史的視野切入,細數台灣五都四縣的地方環境歷史,透視重大地方環境議題,剖析在地環境運動及其影響,審視地方環境創新政策及效應,繼而提醒該從台灣60年來的地方環境史學到殘酷的教訓,深切檢討不當的工業化和都市化政策,剴切匡正不當的政商共犯結構,拉拔已有30年歷史的環境社會力和浮現中的環境創新,好讓至少移轉了20年的環境典範能盡早到位。
說實在的,治環境史不外就是從歷史學到教訓,進而引導較合理和良善的未來,我主編這本書的目的正是如此。
我在出版前夕,首先要謝謝紀駿傑、徐世榮、杜文苓、許耿銘和黃信勳五位作者與我無私的合作和協力,才能完成這本書的寫作。而這本書的構思、研究和撰寫過程則是主要來自中央研究院永續科學中心所資助的環境史主題研究計畫的成果,我與本書其他作者都應感謝劉兆漢和劉翠溶兩位院士的支持和鼓勵。此外,在編輯本書過程,馬美娟和李牧?兩位研究助理的協助,也在此一併致謝。
過去這27年是台灣環境經驗前所未有大轉變的關鍵歷史,從1980年代的「發現環境問題」和「掀起環境抗爭和保護運動」、到1990年代的「催生環境立法」和「點燃環境典範移轉的火種」,再到2000年代的「定位海島國家永續發展願景」和「勾勒地方永續發展行動」。
上述台灣環境命運的三部曲的轉折,也正是我有幸寫作和出版的六本書所想捕捉和倡議的幾個台灣環境大哉問。從這六本書的書名和出版年代多少便可看出一點端倪:
1987年《我們只有一個台灣:反污染、生態保育和環境運動》(蕭新煌著)
1993年《台灣2000年:經濟成長與環境保護的平衡》(蕭新煌、蔣本基、劉小如、朱雲鵬合著)
2003年《永續台灣2011》(蕭新煌、朱雲鵬、蔣本基、劉小如、紀駿傑、林俊全合著)
2005年《綠色藍圖:邁向台灣的地方永續發展》(蕭新煌、蔣本基、紀駿傑、朱雲鵬、林俊全編著)
2008年《深耕地方永續發展:台灣九縣市總體檢》(蕭新煌、紀駿傑、黃世明主編)
2014年《台灣地方環境的教訓:五都四縣的大代誌》(蕭新煌主編)
第六本書則是在分析台灣環境問題和倡議台灣永續願景之餘,再次嚴肅地從較長的60年環境史的視野切入,細數台灣五都四縣的地方環境歷史,透視重大地方環境議題,剖析在地環境運動及其影響,審視地方環境創新政策及效應,繼而提醒該從台灣60年來的地方環境史學到殘酷的教訓,深切檢討不當的工業化和都市化政策,剴切匡正不當的政商共犯結構,拉拔已有30年歷史的環境社會力和浮現中的環境創新,好讓至少移轉了20年的環境典範能盡早到位。
說實在的,治環境史不外就是從歷史學到教訓,進而引導較合理和良善的未來,我主編這本書的目的正是如此。
我在出版前夕,首先要謝謝紀駿傑、徐世榮、杜文苓、許耿銘和黃信勳五位作者與我無私的合作和協力,才能完成這本書的寫作。而這本書的構思、研究和撰寫過程則是主要來自中央研究院永續科學中心所資助的環境史主題研究計畫的成果,我與本書其他作者都應感謝劉兆漢和劉翠溶兩位院士的支持和鼓勵。此外,在編輯本書過程,馬美娟和李牧?兩位研究助理的協助,也在此一併致謝。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