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植物油效用指南:芳療複方、手工皂、補充營養必備的99種天然油脂!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體驗全球最紅的「液態黃金」魅力,讓肌膚與身體變年輕!
芳香療法、製作手工皂、美容保養、補充營養必備!
詳細剖析99種植物油的化學成分與功效──包含35種熱門植物油與55種最新植物油。
1.【植物油用於芳香療法】
一開始入門芳香療法,新手會苦惱要買什麼植物油來稀釋精油?常常是甜杏仁油或荷荷芭油兩瓶打天下。其實,植物油內含的脂肪酸、碳鏈、多酚能讓肌膚維持健康與活力,不只是一種稀釋精油的介質,本身就能保護皮膚和身體。對新手來說,了解植物油的功效,不但能減少精油的劑量,還會增加配方的療癒效果!
透過本書,你將學會挑選適合的油脂來製作DIY芳療產品,以及製作的方法──護膚膏、身體乳、身體磨砂膏、油膏、香草浸泡油、身體按摩油、臉部卸妝油、臉部保養油。
◎推薦適合浸泡香草的植物油
Omega-9含量60%以上的植物油,如:布荔奇果油、山茶花油、榛果油、馬魯拉果油、辣木油、木瓜籽油、胡蘿蔔籽油、巴西莓果油、澳洲胡桃油、水蜜桃核仁油。
2.【植物油用於手工皂】
製作手工皂最關鍵的原料就是植物油了,只要可以找出皂化價,都可以製成手工皂,你可以在書中找到90種油脂和蠟的皂化價。而且透過了解五花八門的脂肪酸──飽和與不飽和、長鏈和短鏈、垂直與彎曲、多元不飽和與高度不飽和,分辨各種植物油的差異。
你將學會判斷自己的皮膚適合哪一種油脂、浸泡油或蠟?以及了解用不同油脂製成手工皂的清潔力、起泡度、保濕度與硬度差異。你只要對天然油脂的化學結構和成分有基本概念,就能提升打皂的成功率!
◎推薦最受歡迎、新穎的製皂植物油
杏桃核仁油、酪梨油、琉璃苣油、芥花油、蓖麻油、可可脂、卡蘭賈油、芒果脂、堪地里拉蠟……。
3.【植物油用於保養、卸妝】
天然植物油的營養素就是最棒的護膚成分!油脂會保暖身體,把水分鎖在皮膚和體內。如果懂得搭配各種油脂來防護、保暖和滋養皮膚,就可以發揮油脂的神奇力量。
健康的皮膚有賴角質層的完整和平衡。任何皮膚問題,包含痘痘肌在內,都是脂質和脂肪酸的比例失衡所致。皮膚長痘痘,一方面是因為亞麻油酸不足,另一方面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分泌過剩。
作者教你如何使用植物油防曬、淡化斑點、消痘、除濕疹、抗老、消疤痕、重建膠原蛋白……。並針對油性、乾性、混合性肌膚、痘痘肌或問題肌膚對症下藥,提供適合的植物油建議:
‧哪些植物油不會致粉刺、不會阻塞毛孔,還可保護痘痘肌?
‧哪些植物油可以防曬,卻不妨害肌膚底層合成維生素D?
‧哪些植物油可以修復受損、敏感和脆弱的肌膚?
‧哪些植物油適合用來卸妝?
◎推薦有護膚奇蹟之稱的美容油
海甘藍籽油、巴巴蘇油、櫻桃核仁油、山茶花油、卡蘭賈油、猴麵包樹油、布荔奇果油、馬魯拉果油、夏威夷石栗油、燕麥油
4.【用植物油補充營養】
早上口服植物油5ml來補充一些必需營養素,或用來調理胃腸是非常好的保健方法。攝取植物油才能獲取身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脂肪酸,像是α-次亞麻油酸(ALA,屬Omega-3家族)和亞麻油酸(LA,屬Omega-6家族)。Omega-6和 Omega-3以3:1和1:1的比例對健康最好。
必需脂肪酸會刺激身體分泌類固醇和荷爾蒙,調節神經傳遞,同時也是心臟肌肉的主要能量來源。一旦必需脂肪酸攝取不足和失衡,都可能演變成退化疾病,例如心臟病、癌症、中風、自體免疫疾病和皮膚病。
必需脂肪酸對身體健康至關重要,會影響生長、心理狀態和活力。
必需脂肪酸也把陽光的能量帶到全身,吸收氧氣為細胞提供燃料,讓細胞正常運作。必需脂肪酸帶到體內的氧氣,會跟體內的毒素和不良物質結合,進而排出體外。
◎推薦10大營養食用油
苦楝油、亞麻薺油、榛果油、印加果油、沙棘油、葡萄籽油、巴西油桃木果油、紅花油、辣木油、乳薊籽油
5.【本書貼心設計】
附錄表格:依照特徵、產地、科屬、皂化價、脂肪酸、飽和度、Omega分類99種植物油
方便查找:這本書收錄的植物油,按照英文俗名的字母順序排列,還額外附上拉丁學名、國際化妝品成分標準命名(INCI),以及INCI肥皂皂化物名稱,方便讀者查詢。
本書特色
1.介紹99種植物油的化學成分、色澤、質地、滋味、功效和用途,其中55種植物油是台灣書籍未曾介紹過的種類,又常用於皮膚保養品。
2.解說脂質的化學結構和化學成分,以分辨植物油的差異。探討固態油和液態油的差異,為什麼有些油會乾掉,有些油不會?為什麼油會斥水親脂,以及有不同的色澤、質地和觸感?
3.破除美國心臟協會對飽和脂肪酸的錯誤假設,以及一般人對於低脂就健康的誤解,讓你知道植物油正確的使用方法,以及你適合服用或塗抹哪些植物油?
4.介紹如何實行油洗法,油洗法會溶解並帶走皮膚老舊的硬化油脂,為皮膚補充全新的油脂。
5教你植物油的廣大用途和DIY作法,包括製作手工皂、按摩油、藥草膏、油膏、護唇膏、潤膚霜、乳液、香水。
專業推薦
(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女巫阿娥 芳香療法與香藥草生活保健作家
靳千沛 芳香學苑SPAATM創辦人&首位法、英、美系國際芳療認證校長
目錄
序/導讀
作者序
我個人用油的歷程
這是我為自己而寫的書。大概在十二年前,我就希望手邊有一本植物油的參考書。《最新植物油效用指南》這本書主要探討植物油對肌膚保養的效果,順帶提到營養、功用和飲食。另外介紹常見油脂的特殊用途,證明這些油是實用的天然物質。雖然在生活中很常見,卻擁有非凡的價值!
植物油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揮發油(volatile oil),像是精油,另一種是固定油(fixed oil),又稱不揮發油,源自種子和核果。精油從芳香植物的花朵、葉子、果皮或根部萃取而來,氣味宜人,兼具療效,市面上已有很多書籍和網站都在介紹。
這本書鎖定植物世界的固定油,包括種子油和核果油,這一類不揮發油,會用在料理、護膚、塗料、潤滑和醫藥,隨著產油植物的不同,有不同的品質和實際應用。我會探討固定油對日常生活的貢獻,以及它的影響有多麼深遠。
我寫書是為了分享自己十八年來用油的寶貴經驗。我會跟大家解釋,為何有些油是固態的、有些油是液態的;為何有些油是紅色、黃色或透明;為何有些油可以存放久一點、有些油卻一下子就有油耗味。我也會提到植物油的來源,更重要的是,如何發揮這些油的最大效用。
現在的我對油脂充滿熱情,但更早以前的我,並不是這樣的呢!我是草藥專家,也製作護膚產品,幾乎每天跟油相處。這份熱情是長時間醞釀的結果,源自我積年累月烹調和使用油脂的經驗。十八年前,我展開藥草和植物油的大冒險,起初我使用的油脂種類並不多,只會用橄欖油、甜杏仁油和蓖麻油來製作藥草膏,用椰子油和棕櫚油打皂。我以前只覺得,油就是油而已!
我在學會製作香草浸泡油之後,自然而然走進藥草學的世界。藥草膏很好玩,簡單好上手。先把香草浸泡在植物油裡,再製成各種療效的藥膏。有一段時間,我把手邊的植物都拿來泡油,像是辣椒、尤加利葉、冬青樹枝、松樹、絲柏、冷杉、地衣,還有茉莉和玫瑰等花朵,以及紫草、金盞花、聖約翰草和香蜂草等常見的香草植物,族繁不及備載。
我製作潤膚膏的功夫也隨之進步,材料有植物油和水性物質(例如純露和蘆薈膠),再以蜂蠟乳化完成。至於打皂,簡直是一門煉金術,原本液態的植物油,竟能變成硬梆梆的固態肥皂。我就是著迷於學習這些技巧和手法。
後來有人詢問課程,我就開始授課了。學生很好奇肥皂、潤膚膏和藥草膏的製作原理。還記得剛開始的某一堂課,有位學生隨口一提:「那老師一定知道『快乾』油吧。」
什麼?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快乾油」,她是指油還是皮膚?皮膚上塗抹的油?還是分泌油脂的皮膚?上課途中的我,隨便點個頭,含糊帶過,可是學生那句話,迫使我不斷思考「快乾油」到底是什麼意思。我覺得自己好蠢,竟然連基本知識都不知道,還自以為明瞭所有的材料。快乾油的問題,就一直困擾著我。
當時的我以為,油只有固態和液態、不飽和與飽和,從未想過油有乾性,經過一段時間,我終於明白了,還真的有快乾油!想一想,我從美術學校帶回來的油畫顏料,似乎就是明顯的例子,但我之前從來沒想過油快乾的原因,難不成油裡面放了乾燥劑?
一段時間後,我終於明白快乾油的現象。我想起煮菜的時候,親身體驗過油脂的「快乾」。幾年前,我調整飲食習慣,從傳統西式飲食轉變成半素食,以植物油全面取代奶油。烘焙時,以液態油取代奶油在烤盤刷油,每次烤完餅乾,烤盤都會留下樹脂狀的暗棕色污漬,怎麼搓也搓不掉。我直到幾年以後,才知道箇中原理。
我跟植物朝夕相伴,當然得好好認識這些材料。我開始嘗試更多新的植物油,例如有極佳收斂效果,很適合護膚的榛果油,以及有療癒疤痕組織功效的玫瑰果油。後來,我去了一趟夏威夷,發現了瓊崖海棠油,這種產自大溪地和太平洋盆地的植物油,呈現深綠色,散發堅果味,對於肌膚的療癒效果極佳,可以治療鱗狀皮膚病變,添加在藥膏裡,絕對會大加分!
隨著我日益了解植物油,我的打皂之路也持續精進。我嘗試各種沒使用過的植物油,追求更高品質的香皂,例如棕櫚核仁油,這樣做出來的肥皂,不僅泡沫綿密,也比較堅硬。而橄欖油、榛果油和其他植物油,則可以平衡飽和性的椰子油和棕櫚油,製作出更棒的護膚皂。如果我剛起步的時候,我用過的油脂只到我腳趾的高度,那麼現在應該到我膝蓋的高度了!
我個人很重視身體感覺,喜歡從實際操作中學習,所以寫這本書也是在收集資訊。我為了內化這些資訊,一定要把資訊化為實際的行動或活動。打皂不只是打皂,也是我的教案和試煉。此外,我做的藥草膏和研究報告,也會成為課程的一部分。在記憶和背誦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融會貫通。
2000年,我希望把自己收集的植物油資訊,一點一滴整合起來,成為手邊隨時可以翻閱的參考書。當時市面上找不到這類的參考書,我只好把植物油的研究報告集結成冊,甚至改版兩次,每隔兩年就新增更多資料。
這段研究過程集結了個人經驗、書本知識和網路資料。我主修化學的朋友幫助我理解打皂的科學原理,讓我開始認識油脂、脂肪酸、三酸甘油酯,飽和、不飽和、多元不飽和等概念,以及所謂的快乾油!我恍然大悟,原來油脂真的會乾燥化,以及為什麼有些油會乾燥化,有些油又不會乾燥化。我知道要怎麼跟幾年前那位學生解釋了。這本多次改版的小冊子成為我多年來的參考書。
我持續嘗試各式各樣的植物油,後來芝麻油取代橄欖油,成為我製作藥草膏的首選。芝麻油沒那麼油膩,可以提高成品的品質,尤其是潤膚膏。有機的油脂越來越普遍,價格日益親民,當然也是我嘗試的範圍,包括廠商開始販售的那些標新立異、卻不一定是有機的植物油。哪些是標新立異的植物油呢?後面會分曉。
2012年,我受邀到加州講課,教授製作潤膚膏和草本精華乳。我之後到太平洋西北地區講課時,學員紛紛詢問我,能不能拿到我那本植物油手冊。
十年來,我到處販售小冊子。這些年,我持續使用油脂,知識的底蘊豐富了不少,於是不斷增訂新的內容。我還鑽研化學成分和油脂結構,把原本的內容解說得更清楚。換句話說,我整個大改寫,原本只有三十六頁,後來增加到八十幾頁,這本書最後變成三百多頁。起初只介紹三十六種植物油,後來陸續增加至七十種,迄今累積到九十九種。不僅增列油脂和脂肪酸的圖表,還整理附上各種好用的速查表和參考文獻。
研究和改寫的過程,重燃我對這個主題的熱情,現在的我,大概一半的身體都泡在植物油裡了吧!前幾版的手冊鎖定植物油的化學成分和結構,但還有很多重要內容沒講到,例如:色澤、質地、滋味、功效和用途,為了一併說明,所以我做了更多研究,讓自己沉浸在油脂的世界中。
這本書大部分的研究成果,都是我的個人經驗。我訂購產量稀少的特殊油品,體驗形形色色的植物油,色澤有紅有綠,有各式各樣的黃色調,還有透明無色。我透過親身體驗,更認識每一種油脂。我每天養成習慣,洗完澡,一定會取用少量的單品油,在我濕潤的手臂、頸部和臉部肌膚搓揉,用心感受油脂的觸感。果然,每種油帶給我的感受都不一樣,以前我只用頭腦思考,現在我的身體已學會去感受質地、氣味和效用的差異。
每一種植物油都有自己的招牌特色,反映出它的品種和地理起源,各有不同氣味和觸感──有些好吸收,有些不好吸收;有些會在水中形成一層白色薄膜,有些不會;有些停留在皮膚上一整天,有些塗抹在皮膚上幾分鐘就不見蹤影。每當我體驗這些五花八門的油脂時,心中又會浮現更多想不通的謎團和問題。
這一切都是經驗學習、研究和懷疑的成果。知識會不斷累積。這本書是我目前為止的所學成果和體驗,而我將持續學習下去,永不停歇。
我希望這本書可以幫助愛手作的人、一直在使用芳香植物和香草的人、按摩治療師、生活美學家、手工皂玩家以及任何對植物油感興趣的人。如果你有使用油脂的習慣,想要深入了解這些材料,但願這本書能幫助你,開啟你的研究之路。
推薦序一
芳香療法與香藥草生活保健作家 女巫阿娥
這幾年書市少見植物油專書,不論是製皂或是芳療愛好者,參考的都是同樣的幾本經典著作。雖說植物油的世界理論上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但人類的知識與運作方式是與時俱進的,《最新植物油效用指南》正是為看待植物油的觀點注入新意的一本書。
在植物油與芳香療法世界浸淫多年,我總在課堂上強調吃的、擦的都是「成也油脂,敗也油脂!」不論是手工皂配方,精油稀釋,或油膏霜製作,從皮膚保養到內在身心平衡,植物油脂都是其中關鍵。許多芳療學子在孜孜不倦地探究各種單方、複方療效時,常忽略承載精油的植物油本就具有各種療效。遇到敏感膚質個案,或調配幼兒、老人及特殊疾病、術後患者的配方時,有時我會建議只用植物油來照顧嬌弱的肌膚。這些調配的邏輯,都得要對植物油脂,以及油脂中的非脂質成分(不皂化物)有一定的掌握。
閱讀 Susan M. Parker 女士的這本植物油效用指南,讓喜愛運用植萃成分手作的讀者們,透過她輕鬆的筆觸理解植物油的化學基礎與非脂質成分,學會如何針對不同膚況,調配適合的植物油配方。真要挑毛病,本書針對化學結構的說明文字,或許不如教科書一般精準,但也因為作者先行消化理解,再以平實口吻為我們解釋那些如希臘文一般的化學觀念,使得這本書更容易親近。
書中從如何選擇適合肌膚的植物油,調配平衡的配方,到如何吃對的油品,一應俱足,後半部除了單方油品介紹之外,更有各種洗面油、精華油、和藥膏等手作配方,另附有依用途區分的油品查找清單,使用上非常便利,中譯本的排版格式比原文更簡潔容易閱讀,這絕對是受植物種籽能量深深吸引的人們書架上必備的一本工具書。
推薦序二
SPAATM芳香學苑創辦人 靳千沛
植物擁有最棒的療癒智慧!
在使用精油時,我常跟大家說「預防勝於治療」,而要讓精油發揮最極致的效益,關鍵在於選擇什麼植物油。目前市面上已有非常多芳香精油應用書籍,但是鮮少有專門探討植物油的知識與應用的書籍,所以當我看到蘇珊‧M‧帕克(Susan M. Parker)的《最新植物油效用指南》時,我愛不釋手地一頁又一頁讀下去。這本書吸引我的地方在於作者對於植物油的研究不是片面,而是結合專業知識與實際應用的珍貴寶典──她親手栽種香草植物、榨油、研究油脂的化學結構。無論是生活各層面的應用或搭配芳香精油、製作手工皂,以及補充植物油的營養……都有獨到的見解。
如果精油是植物的精質,植物油就是整株植物的生命泉源!
每種植物油都是每株植物的生命起點,是非常珍貴的黃金液體。它們的能量與營養絕對不容忽視,但是在亞洲對於植物油的應用較為狹隘,有些可惜!我們可以透過作者深入淺出的解說,從植物油的來源、結構、品質、種類、成分和功效等,讓我們更懂得如何應用這些植物油。
每一種天然植物油都有它傲人的特質,在生活各個層面上我們應該用這些天然植物油來保健身體、美容皮膚;它絕對是CP值最高、最安全,而且擁有重要的營養素和成分能影響療癒力。
脂肪是大腦和細胞的最愛!
我們全身最多脂肪的部位就是我們的大腦,大約占我們腦部60%,其中多元脂肪酸對於支持和保護神經組織很有幫助。作者提到細胞和身體只認得天然油脂,但無法辨認合成、氫化、過度加熱、化學榨取的油脂。因此,維護身體健康需要這些植物的天然油脂,它帶給我們身體的價值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讓我們一起活用植物油,減少身體發炎機率,以及修補破損的肌膚,細胞與神經元。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