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大數據:精準行銷的利器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人手一台智慧手機,如何做到個性化的精準行銷?
大數據行銷有成功案例嗎?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企業的生產和行銷行為。企業主導市場的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顧客變成了這個時代真正的主人。伴隨著顧客生活、消費方式的變化,企業的生產、行銷方式也被迫發生著改變。傳統企業只負責生產製造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每個企業要想生存下去,就不得不與顧客發生親密互動,在顧客的需求引導下尋求新的生存發展方式。而來自於顧客的資料,就是企業最好的決策依據。
本書從服裝、餐飲、交通、零售、商超、娛樂、通信、社交、廣告、醫療、生產製造等方面,為企業的精準行銷提出了建議和解決方案。企業在面對市場和消費者時,都會探索和形成體現自身優勢的方式。但不論是哪一種行業,在利用網際網路和大數據從事行銷工作時,基本的原理和策略是相通的。相信本書所介紹的成功案例,可以為您帶來靈感與啟發。
大數據行銷有成功案例嗎?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企業的生產和行銷行為。企業主導市場的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顧客變成了這個時代真正的主人。伴隨著顧客生活、消費方式的變化,企業的生產、行銷方式也被迫發生著改變。傳統企業只負責生產製造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每個企業要想生存下去,就不得不與顧客發生親密互動,在顧客的需求引導下尋求新的生存發展方式。而來自於顧客的資料,就是企業最好的決策依據。
本書從服裝、餐飲、交通、零售、商超、娛樂、通信、社交、廣告、醫療、生產製造等方面,為企業的精準行銷提出了建議和解決方案。企業在面對市場和消費者時,都會探索和形成體現自身優勢的方式。但不論是哪一種行業,在利用網際網路和大數據從事行銷工作時,基本的原理和策略是相通的。相信本書所介紹的成功案例,可以為您帶來靈感與啟發。
目錄
第1章 數字迷人:大數據時代,行銷大變局
1.1 從 IT 到 DT,什麼變了?
1.2 如果顧客控制了你的行銷,怎麼辦?
1.3 大數據為什麼能撼動世界?
1.4 大數據商業變革,變革了什麼?
1.5 精準行銷,為什麼在現在崛起與爆發
第2章 資料來源:顧客?搜尋引擎?還是 DT 技術?
2.1 思維變局,不能忽視的資料
2.2 精準行銷數據從哪兒來?
2.3 建構屬於自己的行銷資料庫
2.4 DT 技術探索資料,要比顧客還瞭解自己
第3章 量身訂做:讓衣服穿在合適的人身上
3.1 用資料收集顧客適合穿什麼?
3.2 如何以導購 App 收集資料,定位顧客?
3.3 社群平台的服裝行銷策略
3.4 以資料提升服務,以體驗吸引顧客
第4章 主廚推薦:舌尖上的餐飲大數據
4.1 行動網路帶來的行銷管道變革
4.2 基於地圖的餐飲行銷怎麼做?
4.3 如何積累自己的餐飲行銷資料?
4.4 讓顧客參與,DIY 自己的餐點
4.5 社交飯局:社群平台上如何做餐飲行銷?
4.6 未來食客們到底關注什麼?
第5章 說走就走:地圖和街景資料中的行銷秘密
5.1 地圖知道你所有足跡的秘密
5.2 如何讓旅遊 App 知道顧客想去哪兒?
5.3 出行無憂,大數據如何讓都市暢通無阻?
5.4 街景地圖怎樣讓使用者足不出戶遊遍全世界
5.5 用無線設備收集景點遊客資訊,精準行銷
第6章 生活保姆:零售與大賣場打響大數據之戰
6.1 淘寶大數據的精準行銷
6.2 如何用大數據為顧客開好購物單?
6.3 用資料決策商品搭配銷售
6.4 抓住「關鍵時刻」,精準行銷
6.5 劃分顧客類別,讓行銷進入顧客的心
第7章 影音萬能:依據使用者的喜好創作影音
7.1 搜尋引擎知道電影的票房
7.2 拍什麼作品,資料決定
7.3 影音網站的大數據精準行銷
7.4 如何在微電影、影片中達成精準行銷?
第8章 社交通訊:大數據寶地,精準行銷利器
8.1 尋找社群平台上的大數據寶藏
8.2 騰訊為什麼與京東合作?
8.3 社群平台上開故事會
8.4 如何吸引粉絲,做好粉絲行銷?
8.5 通訊商的大數據實踐
第9章 廣告媒體:讓廣告只給有需求的顧客看
9.1 不一樣的時代,不一樣的廣告
9.2 如何讓廣告只給有需求的顧客看?
9.3 新媒體如何做精準行銷?
9.4 大數據如何讓傳統媒體達成精準行銷?
9.5 攻佔手機 App 流量入口
第10章 金融理財:網路金融的顛覆與創新
10.1 網路改變了傳統金融市場的什麼?
10.2 網路金融要精準人群,而不是精準媒體
10.3 如何用大數據做 P2P 網貸?
10.4 協力廠商理財平臺如何吸引顧客?
10.5 剖析眾籌模式的行銷模式
第11章 醫療服務: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屬醫師
11.1 大數據真的可以預測醫療方向嗎?
11.2 求人不如求己的智能 App
11.3 如何根據流感疫情資料定制行銷方案?
11.4 用大數據為病人尋求治療方案
11.5 醫藥 O2O 怎樣掌控顧客健康?
11.6 醫療/ 運動穿戴設備達成病人自助醫療
第12章 生產製造:用大數據多快好省,按需生產
12.1 大數據時代,需求決定生產
12.2 用資料定位顧客,探索顧客需求
12.3 個人化生產,讓顧客參與產品設計
12.4 如何以大數據提升傳統製造業核心競爭力?
12.5 讓產品資訊化,建構企業行銷資料庫
第13章 共贏行銷:精準行銷時代的雙贏未來
13.1 大數據與精準行銷建構智慧未來
13.2 資料與雲建構人類的共用未來
13.3 資料安全是大勢所趨
13.4 資料思維創造新的發展機遇
1.1 從 IT 到 DT,什麼變了?
1.2 如果顧客控制了你的行銷,怎麼辦?
1.3 大數據為什麼能撼動世界?
1.4 大數據商業變革,變革了什麼?
1.5 精準行銷,為什麼在現在崛起與爆發
第2章 資料來源:顧客?搜尋引擎?還是 DT 技術?
2.1 思維變局,不能忽視的資料
2.2 精準行銷數據從哪兒來?
2.3 建構屬於自己的行銷資料庫
2.4 DT 技術探索資料,要比顧客還瞭解自己
第3章 量身訂做:讓衣服穿在合適的人身上
3.1 用資料收集顧客適合穿什麼?
3.2 如何以導購 App 收集資料,定位顧客?
3.3 社群平台的服裝行銷策略
3.4 以資料提升服務,以體驗吸引顧客
第4章 主廚推薦:舌尖上的餐飲大數據
4.1 行動網路帶來的行銷管道變革
4.2 基於地圖的餐飲行銷怎麼做?
4.3 如何積累自己的餐飲行銷資料?
4.4 讓顧客參與,DIY 自己的餐點
4.5 社交飯局:社群平台上如何做餐飲行銷?
4.6 未來食客們到底關注什麼?
第5章 說走就走:地圖和街景資料中的行銷秘密
5.1 地圖知道你所有足跡的秘密
5.2 如何讓旅遊 App 知道顧客想去哪兒?
5.3 出行無憂,大數據如何讓都市暢通無阻?
5.4 街景地圖怎樣讓使用者足不出戶遊遍全世界
5.5 用無線設備收集景點遊客資訊,精準行銷
第6章 生活保姆:零售與大賣場打響大數據之戰
6.1 淘寶大數據的精準行銷
6.2 如何用大數據為顧客開好購物單?
6.3 用資料決策商品搭配銷售
6.4 抓住「關鍵時刻」,精準行銷
6.5 劃分顧客類別,讓行銷進入顧客的心
第7章 影音萬能:依據使用者的喜好創作影音
7.1 搜尋引擎知道電影的票房
7.2 拍什麼作品,資料決定
7.3 影音網站的大數據精準行銷
7.4 如何在微電影、影片中達成精準行銷?
第8章 社交通訊:大數據寶地,精準行銷利器
8.1 尋找社群平台上的大數據寶藏
8.2 騰訊為什麼與京東合作?
8.3 社群平台上開故事會
8.4 如何吸引粉絲,做好粉絲行銷?
8.5 通訊商的大數據實踐
第9章 廣告媒體:讓廣告只給有需求的顧客看
9.1 不一樣的時代,不一樣的廣告
9.2 如何讓廣告只給有需求的顧客看?
9.3 新媒體如何做精準行銷?
9.4 大數據如何讓傳統媒體達成精準行銷?
9.5 攻佔手機 App 流量入口
第10章 金融理財:網路金融的顛覆與創新
10.1 網路改變了傳統金融市場的什麼?
10.2 網路金融要精準人群,而不是精準媒體
10.3 如何用大數據做 P2P 網貸?
10.4 協力廠商理財平臺如何吸引顧客?
10.5 剖析眾籌模式的行銷模式
第11章 醫療服務: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屬醫師
11.1 大數據真的可以預測醫療方向嗎?
11.2 求人不如求己的智能 App
11.3 如何根據流感疫情資料定制行銷方案?
11.4 用大數據為病人尋求治療方案
11.5 醫藥 O2O 怎樣掌控顧客健康?
11.6 醫療/ 運動穿戴設備達成病人自助醫療
第12章 生產製造:用大數據多快好省,按需生產
12.1 大數據時代,需求決定生產
12.2 用資料定位顧客,探索顧客需求
12.3 個人化生產,讓顧客參與產品設計
12.4 如何以大數據提升傳統製造業核心競爭力?
12.5 讓產品資訊化,建構企業行銷資料庫
第13章 共贏行銷:精準行銷時代的雙贏未來
13.1 大數據與精準行銷建構智慧未來
13.2 資料與雲建構人類的共用未來
13.3 資料安全是大勢所趨
13.4 資料思維創造新的發展機遇
序/導讀
序
這幾年,網路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地蓬勃發展起來。各種各樣的企業都或多或少地與網路發生了聯繫。顧客網購衣服時,會在網站上留下自己的資料;當顧客利用App訂餐時,會在App中留下自己的資料;顧客利用叫車軟體、購票軟體出去旅行、住宿時,又會留下相關資料……在這個時代,沒有一個人會逃得開網路,逃得開資料。企業亦是如此,不能在網路、行動網路抓住顧客的企業,其發展會變得舉步維艱。
那麼,企業到底該怎樣直達顧客內心,達成最精準的行銷呢?總體來看,當然是要建構屬於自己的資料後台,緊抓手機行動設備,利用資料收集顧客的需求和特點,制訂出恰當合適的行銷決策,達成網路實體的完美貫通,給顧客人性化、智慧化的服務體驗。但每個產業、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特點,要精準行銷就不能一概而論,要根據自身的資源和特點尋求屬於自己的行銷策略。
不過,有了大數據的指引,相信每個行銷者都能找到自己適合並擅長的行銷手段。在網路和大數據的浪潮裡,企業唯有緊跟潮流,才能持續發展!
這幾年,網路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地蓬勃發展起來。各種各樣的企業都或多或少地與網路發生了聯繫。顧客網購衣服時,會在網站上留下自己的資料;當顧客利用App訂餐時,會在App中留下自己的資料;顧客利用叫車軟體、購票軟體出去旅行、住宿時,又會留下相關資料……在這個時代,沒有一個人會逃得開網路,逃得開資料。企業亦是如此,不能在網路、行動網路抓住顧客的企業,其發展會變得舉步維艱。
那麼,企業到底該怎樣直達顧客內心,達成最精準的行銷呢?總體來看,當然是要建構屬於自己的資料後台,緊抓手機行動設備,利用資料收集顧客的需求和特點,制訂出恰當合適的行銷決策,達成網路實體的完美貫通,給顧客人性化、智慧化的服務體驗。但每個產業、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特點,要精準行銷就不能一概而論,要根據自身的資源和特點尋求屬於自己的行銷策略。
不過,有了大數據的指引,相信每個行銷者都能找到自己適合並擅長的行銷手段。在網路和大數據的浪潮裡,企業唯有緊跟潮流,才能持續發展!
試閱
如何以導購App收集資料,定位顧客?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和行動網路技術的進步,顧客對手機的依賴性已經大大增強。手機已經成為重要的流量入口和行銷資訊出口,商家能不能抓住顧客的眼球,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否在手機行銷方面有不俗的表現。
這幾年,衣服廠家和商家為了行銷,也積極參與到了手機顧客端行銷的大軍中來。除了在社群平台上開設官方帳號外,很多有實力的商家也開始研發自己的手機App,希望能在手機App中打開精準行銷的局面。利用手機App贏得顧客,收集顧客資訊,精準推送產品資訊,並讓App成為商家與顧客即時溝通的平臺。這是一個服裝產業非常美好的願景,商家要是做得出色,必然會帶來優良成效。那麼,服裝產業如何利用App達成精準行銷呢?
第一,可以利用手機App收集使用者需求資料,探索其潛在需求
對商家來說,研發出一款手機App花費的成本並不是最高的。讓顧客下載其App,並成為忠實使用者,這個過程中花費的成本才是最高的。所以,既然顧客已經在手機中下載了商家的App,那商家就一定要珍惜每一個使用者,珍惜使用者在App上留下的各種資料。我們從市場上可以看到,像ZARA、H&M、GAP、凡客誠品、Uniqlo、I.T 等服飾品牌已經擁有了自己的手機App,並且這些App在顧客中的使用率也比較高。顧客不管是在App上購買衣服,還是查看相關的款式,無形中都會留下資料。例如,這個顧客在瀏覽了這款衣服後,又去看了哪一款衣服?他最後購買的是哪款衣服?他在搜尋篩選的時候,利用的是哪些關鍵字?等等。利用這些細微資料的搜集分析,商家就可以精準地定位顧客的消費趨勢、消費檔次、消費品位等。
如果一個顧客經常在商家的App上購買衣服,那商家絕對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來預測這個顧客的潛在需求。當顧客的潛在需求被激發時,他自然而然地會成為商家的忠實粉絲;並且,商家在掌握了大量顧客的資料後,可以根據需求趨勢來研發和推出新款。
第二,讓顧客方便衣服挑選、諮詢,利用即時溝通達成精準行銷
手機App的功能之一便是導購。當顧客有購買衣服的需求時,手機App可以充當導購人員。商家可以將店內所有的衣服,包括新款和老款都展示在App內,顧客在瀏覽時就會有更多的選擇。在展示衣服環節,有幾個問題商家一定要注意。1. 展示的圖片一定要非常精緻,大小合適,並能呈現衣服的氣質,非常有吸引力;否則,顧客看圖片就失去興趣,更別說去購買了。
2. 在App內設定分類的時候,一定要簡單清晰,分類不可過多。一方面是便於顧客瀏覽和搜尋,另一方面也便於商家後台資料記錄和分析。
顧客在App內挑選衣服時,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個時候他自然會想到要與店家進行溝通。很多時候,正是因為溝通才幫助顧客下定決心成交,要是沒有溝通,顧客的購買意願可能就會減弱。所以,在App內一定要有隨時溝通的工具。當顧客出現疑惑的時候,商家後台服務人員一定要及時耐心解答,並給出相應的建議。這就如實體店內的導購一般,一定要讓顧客感到其消費需求得到了足夠的關注,他的消費行為是正確的,等等。
在與顧客溝通時,如果商家已經獲得了顧客的相關資料,一定要採取個人化的服務手段。如果目標消費族群是年輕人,在溝通時可以採取時尚的回答話術;如果面對的顧客是商務人士,最好簡單明瞭,直達目的。
第三,提供服飾搭配指導,讓手機App成為服飾搭配學習、交流的平臺
從顧客的角度來看,穿衣搭配是維護個人形象的重要手段。但很多顧客對穿衣搭配的細節及禁忌瞭解並不深,他們在選搭衣服時往往會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一些商家對此現象早就有瞭解,會在顧客購買衣服的時候贈送一些穿衣知識的小卡片等。不過這些小卡片對顧客的影響微乎其微。如今行動網路成為重要的流量入口,顧客獲取知識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手機。因此,在手機App上建構一個服飾搭配學習的平臺非常重要。
讓顧客參與,DIY自己的飯菜
餐飲產業是一個最古老、最傳統的產業,無論科技怎麼發展,人們餐飲消費的需求都不會消失。再過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只要人類存在一天,都要吃飯,都要與餐飲有關係。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們的餐飲消費需求也在發生著巨大的改變。過去物質資料匱乏的時候,人們主要關注的是餐飲的實用性,關心的是能不能填飽肚子。而如今,人們的物質生活水準有了極大的提升,人們更加關注餐飲的品位和服務品質,更加注重用餐時的體驗。另外,隨著顧客消費習慣的改變和餐飲產業發展的深入,餐飲市場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餐飲產業要想參與競爭,不但要在餐點質量上精益求精,還要在服務品質上不斷提高,不斷給顧客以新鮮感,讓顧客更多地參與到餐點的製作過程當中,享受自己動手的樂趣。
知名的海底撈火鍋早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使用iPad點餐。當顧客用餐時,店員會給顧客遞上一個iPad。在iPad裡面開啟一個App,顧客就可以看到海底撈所有的餐點,並且這些餐點都有圖片,某種菜是什麼樣的,在顧客面前一目了然。顧客再也不需要像以往那樣,對著只有名字的菜單不知點什麼菜好了。
使用智慧App點餐的另一個好處是,顧客點餐時會更加從容,不需要擔心店員一直站在身邊帶來的無形壓力,也不會因為店員無暇照顧而降低了用餐體驗。顧客想要什麼樣的餐點,直接在App上點擊下單,海底撈的廚房就能清晰地看到顧客已點的餐點,很快地將顧客的餐點送上來。此外,海底撈使用iPad點餐的第三個好處是,iPad本身能夠轉移顧客用餐時等餐的注意力。顧客會好奇於iPad裡面琳琅滿目的餐點圖片,甚至會玩iPad裡面已經安裝的遊戲等。顧客的注意力被轉移,等餐時也就不會覺得漫長,用餐體驗大為提升。
其實,像海底撈這樣的使用iPad點餐的餐飲企業已經有很多了。使用平板電腦點餐一方面能夠解放店員,不需要店員時刻站在顧客旁邊等待顧客點餐,節省餐廳的人力成本;另外,顧客可以利用平板電腦獲得參與的快感,他們的點餐行為能直接傳達到廚房,無形當中讓他們覺得自己參與了餐點的製作。
很多餐飲企業覺得使用平板電腦App點餐成本太高,是因為他們只是看到了眼前的成本,沒有深入去分析隱藏在其背後降低的成本。這個時代的餐飲是重體驗的餐飲,要想提升自己的服務體驗,就必須以跟上科技發展的步伐。更重要的是,大數據時代,每一個餐飲企業都在想著如何收集顧客的需求資料,使用平板電腦正好是一個收集使用者需求資料的大好時機。企業必須利用好這個機會。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和行動網路技術的進步,顧客對手機的依賴性已經大大增強。手機已經成為重要的流量入口和行銷資訊出口,商家能不能抓住顧客的眼球,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否在手機行銷方面有不俗的表現。
這幾年,衣服廠家和商家為了行銷,也積極參與到了手機顧客端行銷的大軍中來。除了在社群平台上開設官方帳號外,很多有實力的商家也開始研發自己的手機App,希望能在手機App中打開精準行銷的局面。利用手機App贏得顧客,收集顧客資訊,精準推送產品資訊,並讓App成為商家與顧客即時溝通的平臺。這是一個服裝產業非常美好的願景,商家要是做得出色,必然會帶來優良成效。那麼,服裝產業如何利用App達成精準行銷呢?
第一,可以利用手機App收集使用者需求資料,探索其潛在需求
對商家來說,研發出一款手機App花費的成本並不是最高的。讓顧客下載其App,並成為忠實使用者,這個過程中花費的成本才是最高的。所以,既然顧客已經在手機中下載了商家的App,那商家就一定要珍惜每一個使用者,珍惜使用者在App上留下的各種資料。我們從市場上可以看到,像ZARA、H&M、GAP、凡客誠品、Uniqlo、I.T 等服飾品牌已經擁有了自己的手機App,並且這些App在顧客中的使用率也比較高。顧客不管是在App上購買衣服,還是查看相關的款式,無形中都會留下資料。例如,這個顧客在瀏覽了這款衣服後,又去看了哪一款衣服?他最後購買的是哪款衣服?他在搜尋篩選的時候,利用的是哪些關鍵字?等等。利用這些細微資料的搜集分析,商家就可以精準地定位顧客的消費趨勢、消費檔次、消費品位等。
如果一個顧客經常在商家的App上購買衣服,那商家絕對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來預測這個顧客的潛在需求。當顧客的潛在需求被激發時,他自然而然地會成為商家的忠實粉絲;並且,商家在掌握了大量顧客的資料後,可以根據需求趨勢來研發和推出新款。
第二,讓顧客方便衣服挑選、諮詢,利用即時溝通達成精準行銷
手機App的功能之一便是導購。當顧客有購買衣服的需求時,手機App可以充當導購人員。商家可以將店內所有的衣服,包括新款和老款都展示在App內,顧客在瀏覽時就會有更多的選擇。在展示衣服環節,有幾個問題商家一定要注意。1. 展示的圖片一定要非常精緻,大小合適,並能呈現衣服的氣質,非常有吸引力;否則,顧客看圖片就失去興趣,更別說去購買了。
2. 在App內設定分類的時候,一定要簡單清晰,分類不可過多。一方面是便於顧客瀏覽和搜尋,另一方面也便於商家後台資料記錄和分析。
顧客在App內挑選衣服時,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個時候他自然會想到要與店家進行溝通。很多時候,正是因為溝通才幫助顧客下定決心成交,要是沒有溝通,顧客的購買意願可能就會減弱。所以,在App內一定要有隨時溝通的工具。當顧客出現疑惑的時候,商家後台服務人員一定要及時耐心解答,並給出相應的建議。這就如實體店內的導購一般,一定要讓顧客感到其消費需求得到了足夠的關注,他的消費行為是正確的,等等。
在與顧客溝通時,如果商家已經獲得了顧客的相關資料,一定要採取個人化的服務手段。如果目標消費族群是年輕人,在溝通時可以採取時尚的回答話術;如果面對的顧客是商務人士,最好簡單明瞭,直達目的。
第三,提供服飾搭配指導,讓手機App成為服飾搭配學習、交流的平臺
從顧客的角度來看,穿衣搭配是維護個人形象的重要手段。但很多顧客對穿衣搭配的細節及禁忌瞭解並不深,他們在選搭衣服時往往會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一些商家對此現象早就有瞭解,會在顧客購買衣服的時候贈送一些穿衣知識的小卡片等。不過這些小卡片對顧客的影響微乎其微。如今行動網路成為重要的流量入口,顧客獲取知識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手機。因此,在手機App上建構一個服飾搭配學習的平臺非常重要。
讓顧客參與,DIY自己的飯菜
餐飲產業是一個最古老、最傳統的產業,無論科技怎麼發展,人們餐飲消費的需求都不會消失。再過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只要人類存在一天,都要吃飯,都要與餐飲有關係。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們的餐飲消費需求也在發生著巨大的改變。過去物質資料匱乏的時候,人們主要關注的是餐飲的實用性,關心的是能不能填飽肚子。而如今,人們的物質生活水準有了極大的提升,人們更加關注餐飲的品位和服務品質,更加注重用餐時的體驗。另外,隨著顧客消費習慣的改變和餐飲產業發展的深入,餐飲市場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餐飲產業要想參與競爭,不但要在餐點質量上精益求精,還要在服務品質上不斷提高,不斷給顧客以新鮮感,讓顧客更多地參與到餐點的製作過程當中,享受自己動手的樂趣。
知名的海底撈火鍋早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使用iPad點餐。當顧客用餐時,店員會給顧客遞上一個iPad。在iPad裡面開啟一個App,顧客就可以看到海底撈所有的餐點,並且這些餐點都有圖片,某種菜是什麼樣的,在顧客面前一目了然。顧客再也不需要像以往那樣,對著只有名字的菜單不知點什麼菜好了。
使用智慧App點餐的另一個好處是,顧客點餐時會更加從容,不需要擔心店員一直站在身邊帶來的無形壓力,也不會因為店員無暇照顧而降低了用餐體驗。顧客想要什麼樣的餐點,直接在App上點擊下單,海底撈的廚房就能清晰地看到顧客已點的餐點,很快地將顧客的餐點送上來。此外,海底撈使用iPad點餐的第三個好處是,iPad本身能夠轉移顧客用餐時等餐的注意力。顧客會好奇於iPad裡面琳琅滿目的餐點圖片,甚至會玩iPad裡面已經安裝的遊戲等。顧客的注意力被轉移,等餐時也就不會覺得漫長,用餐體驗大為提升。
其實,像海底撈這樣的使用iPad點餐的餐飲企業已經有很多了。使用平板電腦點餐一方面能夠解放店員,不需要店員時刻站在顧客旁邊等待顧客點餐,節省餐廳的人力成本;另外,顧客可以利用平板電腦獲得參與的快感,他們的點餐行為能直接傳達到廚房,無形當中讓他們覺得自己參與了餐點的製作。
很多餐飲企業覺得使用平板電腦App點餐成本太高,是因為他們只是看到了眼前的成本,沒有深入去分析隱藏在其背後降低的成本。這個時代的餐飲是重體驗的餐飲,要想提升自己的服務體驗,就必須以跟上科技發展的步伐。更重要的是,大數據時代,每一個餐飲企業都在想著如何收集顧客的需求資料,使用平板電腦正好是一個收集使用者需求資料的大好時機。企業必須利用好這個機會。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