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木生:一流匠人教你從零開始學木作╳匠人與他們的原木生活

  • 9 405
    450
  • 分類:
    中文書藝術設計工藝/雕塑工藝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青風編輯部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樂木文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0/01/16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木而生焉,當家具不僅僅只是家具]

木製品從古代人類生活史至現代生活,依然占有相當大的比重與地位。最令人著迷的莫過於它們溫暖質樸的觸感,源於大自然的溫柔與韌固,在歷時彌堅的工藝技術下,輾轉出千姿百態。當樹木成為木材,成為貼近每個空間的靈魂,與時間、人們共同生長的質料。它們依然保有毛細孔,在空間中與一切共同呼吸,有的甚或散發香氣,有的經過使用的撫觸,更顯光麗,木的生命與人的生活相互交會,成為人文與自然間優雅、飽富哲理的「生」之陪伴。

[匠人匠心,鋸、磨、量、雕,處處是哲學]

工匠從自己的器具、打磨的功夫,精準地計算尺寸與接榫,無不是生活的功夫,更是一種與木對話的哲學。魯班學堂中,要學會木工,第一件事是學會如何做出一套自己的工具,除了工欲善其事外,更是磨刀磨心,磨出耐心才能從中淬鍊出純青技藝,躍然木中。

[永無設限,跨越時代與空間的生生不息]

傳統工法的接榫技術,在師傅手中變化萬千,比起釘槍接合,更著重木頭本身的結構,在計算之間更是為了完美「斤斤計較」。現代傳統工法逐漸失傳,當現代設計師與藝術家遇見木藝老工法,注入全新的啟發與能量!

●跨世代對談:父子與師徒漫談木藝人生
●跨領域生展:當建築空間遇上木藝

[與木相遇,木屑飛花碰撞出藝術心能量]

本書收錄與木藝相知相遇後,創發出新能量的各界人士。從愛好木藝品、木家具的人;藝術家、設計師、文化人至與永興木業相遇發生新故事的人們,方方面面,更加貼近木藝的溫暖與美好。

本書特色    

[不只是家具擺設,更是人生意念的展演舞台]

圓滑的木質結構,平順貼合的家具曲線,無釘子的榫卯構造,配合通透共融的人文風格,再再讓青木堂家具引人眼睛一亮。對於每位永興文化人而言,圓順的木頭曲線,是圓融和諧的理念,平直無折的堅固構造,是寧折不彎的自我堅持。家具不只是家具,更是傳遞人生價值的舞台。

[專訪30位文化設計 一流職人 「永興人」,深度探討家具哲匠的東方精神]

以30位不同領域的木藝家、設計師、永興人為材的深度報導,剖析每位哲匠的人文思維。每一個永興人,都是以惜物、愛物的姿態,用一腔熱忱創造藝術家具,用設計貼合你的靈魂。對永興人而言,每一件家具都是傳世寶,傳遞工匠的製作熱情,與選購者的珍惜之情。

[互為表裡的現代人文精神與品牌價值]
    
1958年成立的台南永興家具集團,走過一甲子光陰。用60年歲月淬鍊出的人文厚度,創立青木堂品牌、臺南.家具產業博物館及魯班學堂。對永興而言,匯聚惜木、愛木的文化人創造藝術家具,開闢舞台發揚新東方精神,創立學堂傳遞珍貴人文觀念,以博物館發揮文化價值。「傳承,才是生而為人的價值」這些無聲的家具,都訴說了永興彌足珍貴的品牌價值。

影音介紹


名人推薦

名人推薦(推薦依照姓名筆劃排序)

汪莎    |ADCC生活藝術學院執行院長
林東陽|懷德居創辦人
何武賢|生活禪美學大師  
高媛    |觀念攝影藝術家     
孫群    |WDW世界設計周城市網絡國際執委
陳殿禮|工業設計系教授兼系主任/木藝培育暨設計研發中心主任
陳郁秀|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董事長
黃子佼|跨界才子
楊岸    |室內設計建築師
詹怡宜|《一步一腳印發現新台灣》節目主持人
蔣永溪|台灣大師畫家    
劉爾金|相聲表演藝術家 

作者

青風編輯部

在市場發展戰略高度和現代行銷觀念影響下,成立了專門從事於企業文化整合行銷的團隊青風文化傳播,如已出版了多年《青風》季刊、在各大城市舉辦過《東風漸》新書發表會、發行了《青風樂府Ⅰ心靈秘境》、《青風樂府Ⅱ樂活東方》並在兩岸舉辦了多次青風會館的茶道、香道、花道、手作體驗等人文活動等等。堅持現代東方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推動東方人文生活新概念的誕生和成長。

目錄

推薦序Foreword

自序Preface

前言Introduction
始於「遇見」,終於「美好」的關係學

Chapter 1遇見•木生
1.用一輩子,追尋理念—永興與仁波切的人生行旅
-第三世洛本天津  洛本天津仁波切
2.「海嶼」重生的廢棄木料
-當代舞蹈家 廖末喜
3.門上斑駁的「加官晉爵」,象徵藝術與當代的變形記
-當代藝術家 楊納

Chapter 2  遇見•匠人
1.木材邊角廢料再生新觀點
-尚策設計聯合創始人  陳子俊
2.好設計,拉近彼此關係
-美好關係共同發起人  郭俠邑
3.投入技藝傳承教育,成為光的發散與延續者
-木工博士/教授 侯世光
4.巧聖道心,木藝導師
-藝匠 李萬財
5.「傢俱」內裝空間的靈魂要角
-台灣大學圖書館館長 林光美
6.花中談木的美學靈動
-CNFlower西恩創辦人 凌宗湧
7.木藝熱情家及他的教育行旅
-魯班學堂堂長  黃俊傑
8.木作•家的溫度與記憶
-清廷創辦人 石大宇
9.當傢俱成為「家」的有形符號
-設計師 蘇偉傑
10.設計講求的和諧性
-臺灣室內設計師專技協會理事長 王明川
11.人文與自然的空間默契
-天涵空間設計總監 楊書林
12.木的起滅輪迴詮釋生命之行
-當代藝術家 澤一乃柏‧藍君
13.讓生活本質與空間共舞交談
        -近境製作設計總監 唐忠漢
14.橫越世代工藝的血緣
-無界象國際設計執行總監 張顥瀚
15.魯班小學堂:建築篇
-今昔木構造技術與文化設計
-榫卯工藝文化與傢俱應用學

Chapter 3 遇見•60年木魂
1.傳統變革•60年老牌變身文創潮牌
-永興傢俱執行長  葉武東
2.自然木質與人文交會而綻的光陰歲月
-永興集團台灣區營業部協理  江淑妹
3.漢風設計,終成「大器」
-樹德科技大學設計學院院長 盧圓華
4.有形X無形的傳承
-魯班學堂學員看永興
5.40年技藝傳承,職人的敬心篤意
-永興傢俱廠務部廠長  王登發
6.台南古都茶師,吟詩細看人與樹的生命地景
-十八卯茶屋負責人  葉東泰
7.三代共宅,關於人與屋的共生學
-臺灣傢具產業協會理事長  簡慶裕
8.深耕在地,走向國際的傢俱博物館
-臺南•傢俱產業博物館館長  江文義
9.「會呼吸」的匠人精神
-永興家具事業研發總部主任  林垂弘
10.斜槓木職人,人與設計的對話
-永興家具事業品牌策略長  陳悠溱
11.復興家具美學,遇見木與人的溫度
        -永興家具營運長  周敬堯
12.木作俚語

Chapter 4 傳承•讓相遇更美好
傳承薪火-榫卯見習:新生代設計師
1.老技法華麗轉身
-可言殳言十室內裝修工程有限公司藝術總監 王可容
2.跨界融匯,創造設計新空間
-禾宅舍季室內裝修有限公司執行總監 呂文志
3.淬煉 × 古藝
-無界象國際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師 李季遠
4.恆越時空,呈現多元新風貌
-抱璞室內裝修設計工程有限公司總監 周言叡
5.提煉,工藝質感
-懷特室內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師 林志隆
6.與時並進的木作古藝
-寬居國際室內設計公司設計總監 柯韋存
7.重修舊好+設計翻轉
-可言殳言十室內裝修工程有限公司執行總監 徐偉泓
8.圓融×傳承
-寬居國際室內設計公司執行總監 許家慈
9.延展工藝技法,形塑設計的無限可能
-石方空間設計設計總監 陳泓元
10.新舊完美融合
-爾聲空間設計有限公司建築師 陳榮聲
11.簡約,凝鍊設計新風格
-夢溪設計藝術總監 奧思
12.新舊傳承×跨界對話
-雲司國際設計設計總監 廖笠庭

跨時代x跨領域對談
1.匠藝師心不自用:師徒對談木藝昂揚
-魯班學堂堂長 黃俊傑 x 魯班學堂教師 簡玉林
2.血緣延續工藝魂:父子對談薪火相傳
-木藝匠人 張文輝x 無界象限國際設計執行總監 張顥瀚

魯班小學堂:榫卯學問大

序/導讀

極簡禪意的生活美學  | 生活禪美學大師  何武賢

在愈來愈注重設計美學的現代社會中,「斷捨離」似乎是極受矚目的生活風格。無論是強調收納功能的設計器物,或是極簡風格的北歐家具,再再透露現代人渴望以「減法精神」拋開日常慣有的束縛,透過簡約的外在設計,撫平內在焦躁煩擾,從而獲得平靜的「心靈禪境」。

其實西方的極簡主義設計,恰好呼應東方的生活禪學。西方設計師不斷翻新設計觀念,利用各種科技及工藝締造出「極簡」風格。而東方則遵循傳統工藝,看似千年不變,卻以實在的方式傳承老祖宗的禪學靈魂。在東西設計之間,似乎可以窺見「禪」之於生活的真正含意。不贅述花俏言語,不標榜特立獨行,只是單純地修剪紛擾雜沓,將事物簡化至最極限的初始狀態,從而在這份「極致的純粹」當中,尋找內心的單純,感受內在「禪的境界」。

還原,禪的境界

對我來說,設計並非以個人喜好層層堆砌作品,過度主觀的感受反倒淪於匠氣。設計,是創造天地萬物之間共有「美的連結」,而感應自然之間、人與人之間的訊息,即是「禪意」。生活處處皆有禪,堅持「善工藝念,頂真維新」的永興家具,以傳統木藝貫徹東方文化強調的「禪藝美學」。不膠黏、不打釘的傳統榫卯工藝,還原木頭純粹質樸的生命。

永興家具以傳統木藝技術作為起點,透過持續不斷的跨界交流與新舊交融,創造出承接老祖宗智慧的生活美學。在眾聲喧嘩的年代,我們更應該耐著性子傾聽老祖宗的千年智慧,從中挖掘出獨特的設計語彙,表達東方文化的禪藝美學。

一步一腳印的真價值|《一步一腳印發現新台灣》節目主持人 詹怡宜

我喜歡讀人的故事,因為透過不同人的生命軌跡,可以察覺人生變與不變的智慧。我也喜歡看品牌的故事,那是一群人在組織運作中共同成長,終至開花結果的歷程。

這本書在木作家具之美環繞之下,講述匠人與品牌的故事。對我這樣追求快速資訊的新聞工作者來說,是獨特有趣的跨界閱讀經驗,引導我去觀察木作靜物、設計空間。原來,靜止沈穩的木作家具也自有豐富人文底蘊,每每翻閱更有不同的領略傾溢,獲益良多;原來,圓融的設計使物件與人在不同界面之間得以產生和諧的關係。原來,許多匠人們為了達成這種圓融的美感,幾窮畢生之力鑽研古藝技法。

它讓我看見60年光陰故事積累出的用心痕跡,也再度體會臺灣一步一腳印的真價值。
           
木息蘊藉的傳承精神 |WDW世界設計周城市網絡國際執委  孫群

家,對你的意義是什麼?

每個人對家的定義都不一樣,但可以肯定的是,「家」是安身立命、心所棲之處。
「家」乘載你的生活軌跡,顯現你的生命哲學,家是每一個人過去的縮影,也是未來的折射。一個人如何生活,就如何經營居家環境。居家如此,一件好家具亦如此。

一件好的家具,帶給你的絕不止於華貴的設計標誌,以及舒適的使用經驗。家具是很特殊的媒介,能夠連結人與人之間的溫度,儲存使用者的生命記憶,延展人與空間的體驗,昭示主人的生活品味。若能注入匠心獨具的設計風格及文化意涵,甚至能提升一個人的生活質感及幸福感。

創辦《國際家居》以來,總有不少人問我「好家具的條件是什麼?」其實挑家具,就跟品嘗美食一般。一道美味的料理,需要以頂級廚藝烹調新鮮食材,再放入外型優雅的食器,才能完成一場豐富的味覺盛宴。挑選一件好家具,也須嚴選製作材質,揉合設計者的創作靈魂,再以精準細緻的工法賦予其血肉,才能成就一件至臻至美的家居藝術品。

設計,是一條永無止盡的追尋之路。從1996年引介國際家居品牌進入華人世界, 2002年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引進米蘭理工大學,出版一系列設計美學刊物,創辦北京國際設計周。近年來,我發現華人愈來愈重視「設計」的重要性。當美學在一個社會裡逐漸發酵,消費者不再只重視CP值與方便性,而是追求質感風格,就代表設計師有愈多發揮空間,對家具的想像更加遼闊。當社會鬆綁「設計」的框架,包容各種生活樣貌,就能沉澱出更厚實的文化底蘊。

文化人的傳承使命

以往的消費者較崇尚西方文化,多以快速的拼裝家具妝點居家空間。隨著時光流逝,愈來愈多人在繁忙的日常中體會到生活美學的重要性,從而開始建立專屬的自我品味。漸漸地,大家也開始愛上現代東方式的設計家具,認同家具帶來的人文意涵。

在中華文化裡,「木」是欣欣向榮、謙容自抑的君子象徵。木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饋贈,木藝是最古老的生活藝術。當你面對一件好的木藝品,其溫厚的質地及富有生命力的紋路,總有一股令人心靜意足的力量。而木匠亦包含珍惜自然、自我負責、對他人心懷敬意的修養。可貴的是,永興人都有這種精神。

深夜提筆時,不禁回首這些年的奮鬥時光,赫然發現與葉總已然有十幾年的情誼。記得十年前青木堂通過「木藝」這項古老匠人技法,生動地闡釋了中華文化裡「抑己崇人、和而不同」的的君子之道。他所創立的青木堂,被兩岸三地推崇為現代東方人文家具、文化產業代表。青木堂堅持傳統木藝、致力傳承匠人文化,在做的不僅僅是家具,也是一種文化傳承。我特別感謝青木堂讓我開始瞭解臺灣,瞭解臺灣對中華文化的珍愛和傳承。期待這本書能讓更多的人、特別是年輕人,透過永興的經歷、作品,感悟傳統的價值、時間的價值、家庭的價值。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9673532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56
    • 商品規格
    • 23*17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