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複製術,世界印刷文化史:雕版、活字、數位……重建秩序與疆界的千年革命,跨越五洲的印刷文化探索之旅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探尋千年印刷之路,見證文明演進的軌跡與智慧
字與紙的革命,開創人類思想的擴散時代
承載思想火種,映照人類知識的傳承
⚑ 全球視野下的印刷文明
本書是一部梳理印刷發展歷程的文化通史,橫跨亞洲、歐洲、非洲與美洲,描繪從語言誕生、文字發展到雕版、活字、數位印刷的技術演進與文化意義。作者群來自歷史、文字學、文化研究等領域,透過嚴謹的史料整理與跨文化比較,講述印刷如何推動知識流通、教育普及、思想傳播與文明互鑑,開啟人類社會的新階段。
⚑ 多元文明的交流與互鑑
書中深入分析各文明對印刷技術的創造、轉化與應用歷程。東亞地區早期發展出成熟的雕版與活字印刷技術,不僅在宗教經典、曆書與文獻記錄上廣泛應用,也奠定了後世印刷文化的基礎;中亞與伊斯蘭世界則在吸收這些技術後,融合自身書寫傳統與藝術風格,發展出具有區域特色的印刷產業;歐洲在十五世紀達成技術突破,推動了知識生產與出版業的工業化。印刷技術並非單一路徑傳播的結果,而是各地在不同歷史條件下的自主創新與跨文化學習的成果,呈現出技術發展上的全球共享與文化互補。
⚑ 從技術演進到文化精神
本書分為六大章節,依時間與技術類型展開,包括印刷起源、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數位印刷、印刷藝術與印刷文化等主題。搭配豐富圖文與實例,如經咒、曆書、古籍、報紙、書籍、票券與現代包裝設計,勾勒出印刷如何走進人們日常生活,改變溝通方式與思維模式。印刷不僅是複製工具,更是一種文化與思想的媒介。作者強調印刷對語言穩定、知識傳承與文化記憶的深遠影響,亦探討印刷如何影響現代教育制度、現代出版業與大眾文化的興起,讓讀者體會印刷對人類社會所產生的根本改變。
⚑ 融合學術深度與文化情懷
本書引述國內外學者研究成果,援引大量文獻與考古發現,同時兼具敘事性與說服力。無論是印刷史研究者、文化產業從業者、教師或對人類文明有興趣的讀者,皆可從本書中獲得啟發與知識。本書也展現了對印刷文化的尊重與敬意。在人工智慧與數位媒介快速發展的當代,重溫印刷在人類歷史中的角色,不僅讓我們理解技術與文化的密切關聯,也啟發我們思考未來知識傳播的可能形式。
本書特色:本書描繪印刷技術與文化的發展脈絡,涵蓋亞洲、歐洲、非洲、美洲等地,系統性探討印刷如何推動知識普及、文化交流與社會變遷。全書融合歷史學方法與跨文化比較,梳理從語言、文字誕生到現代數位印刷的演進歷程,並詳述東亞早期印刷技術,突顯其在全球印刷史中的關鍵地位,是一部視野開闊、內容厚實的學術著作。
字與紙的革命,開創人類思想的擴散時代
承載思想火種,映照人類知識的傳承
⚑ 全球視野下的印刷文明
本書是一部梳理印刷發展歷程的文化通史,橫跨亞洲、歐洲、非洲與美洲,描繪從語言誕生、文字發展到雕版、活字、數位印刷的技術演進與文化意義。作者群來自歷史、文字學、文化研究等領域,透過嚴謹的史料整理與跨文化比較,講述印刷如何推動知識流通、教育普及、思想傳播與文明互鑑,開啟人類社會的新階段。
⚑ 多元文明的交流與互鑑
書中深入分析各文明對印刷技術的創造、轉化與應用歷程。東亞地區早期發展出成熟的雕版與活字印刷技術,不僅在宗教經典、曆書與文獻記錄上廣泛應用,也奠定了後世印刷文化的基礎;中亞與伊斯蘭世界則在吸收這些技術後,融合自身書寫傳統與藝術風格,發展出具有區域特色的印刷產業;歐洲在十五世紀達成技術突破,推動了知識生產與出版業的工業化。印刷技術並非單一路徑傳播的結果,而是各地在不同歷史條件下的自主創新與跨文化學習的成果,呈現出技術發展上的全球共享與文化互補。
⚑ 從技術演進到文化精神
本書分為六大章節,依時間與技術類型展開,包括印刷起源、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數位印刷、印刷藝術與印刷文化等主題。搭配豐富圖文與實例,如經咒、曆書、古籍、報紙、書籍、票券與現代包裝設計,勾勒出印刷如何走進人們日常生活,改變溝通方式與思維模式。印刷不僅是複製工具,更是一種文化與思想的媒介。作者強調印刷對語言穩定、知識傳承與文化記憶的深遠影響,亦探討印刷如何影響現代教育制度、現代出版業與大眾文化的興起,讓讀者體會印刷對人類社會所產生的根本改變。
⚑ 融合學術深度與文化情懷
本書引述國內外學者研究成果,援引大量文獻與考古發現,同時兼具敘事性與說服力。無論是印刷史研究者、文化產業從業者、教師或對人類文明有興趣的讀者,皆可從本書中獲得啟發與知識。本書也展現了對印刷文化的尊重與敬意。在人工智慧與數位媒介快速發展的當代,重溫印刷在人類歷史中的角色,不僅讓我們理解技術與文化的密切關聯,也啟發我們思考未來知識傳播的可能形式。
本書特色:本書描繪印刷技術與文化的發展脈絡,涵蓋亞洲、歐洲、非洲、美洲等地,系統性探討印刷如何推動知識普及、文化交流與社會變遷。全書融合歷史學方法與跨文化比較,梳理從語言、文字誕生到現代數位印刷的演進歷程,並詳述東亞早期印刷技術,突顯其在全球印刷史中的關鍵地位,是一部視野開闊、內容厚實的學術著作。
目錄
序 印刷文明研究之力作
前言
第一章 印刷的起源
第二章 雕版
第三章 活字
第四章 數位時代
第五章 印刷的藝術
第六章 印刷的文化
後記
前言
第一章 印刷的起源
第二章 雕版
第三章 活字
第四章 數位時代
第五章 印刷的藝術
第六章 印刷的文化
後記
試閱
第一章 印刷的起源
縱觀人類文明的發展歷史,每一次文明傳播方式的進步,都大幅地推動了社會文明的進展。繼語言的出現、文字的誕生,為文明生長所產生的奠基作用,印刷術的發明使文明的種子四處生長壯大,由一棵棵幼苗茁壯成長為參天大樹。
印刷術是透過轉印材料,把印版上的圖文轉印到承印物上的工藝技術。作為一種圖文的複製技術,它的出現克服了以往手寫傳播難以大規模複製資訊的局限,打破了少數人對知識的壟斷,推動了文化和教育的普及,使人類由人際傳播時代進入大眾傳播時代。千百年來,印刷術帶來的變化,在人類社會各個方面都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影響。印刷術對促進人類文明貢獻之大,影響之深遠,非其他技術發明所能媲美,由此也被西方譽為「進步之母」。
在千百年的發展歷史中,印刷術經歷了從手工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到機械印刷的發展過程。印刷承載物從早期的紙張,發展為現今的高分子合成物,印刷幾乎無所不在,無處不包。印版由最早的木版、泥版、蠟版發展為鉛版、照相銅鋅版、石版、玻璃版、電子刻版、感光樹脂版、預塗感光版等,再到數位印刷的無版印刷,巨大的變化令人應接不暇。隨著數位資訊化時代的到來,印刷術隨時代進步、技術發展、社會生活文化的變化,不斷擴大應用方向。印刷術的應用範圍極為廣泛,除了主要用於印刷圖書外,從隋唐時期的曆法、經咒,到宋元明清時期的插圖、版畫、紙幣、廣告、地契,再到當今的包裝、服飾、電路板等各個方面,印刷品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千百年來,印刷術的發展變化,賦予了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印刷不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文化,一種藝術表現方式。技術與文化的融合,使印刷發展充滿了無限可能性。
雕版印刷是印刷術發展的第一個階段,它開啟了印刷歷史的新時代。關於印刷術起源於何時何地存在多種說法,如中國說、印度說、韓國說等。其中,中國說就存在「兩漢論」、「南北朝論」、「隋唐論」等多種觀點。雖然觀點較多,但不可否認的是印刷術的出現是技術經驗的累積,是數千年文化發展的積澱,更是為了滿足源源不斷的文化訴求。在學界長達幾十年的學術探討中,中國「隋唐論」是最被認同的觀點,也是當今世界的主要看法和觀點。
本章主要探討印刷術發展的第一個階段──雕版印刷術的起源問題,上溯語言和文字的誕生,下訖隋唐之際印刷術的出現。透過探討印刷術的運用對象、技術的源頭、工具材料,從技術論、社會需求、成本運用等角度,綜合闡述世界印刷術的起源問題。
第一節 印刷術的訊息媒介
文字與影像是印刷的基礎,作為印刷的主要對象,兩者與語言建立了資訊傳播的根本。從人類資訊傳播的發展過程來看,追求並達成快速傳遞圖文資訊,是資訊傳播發展的通常規律。在印刷術發展之前,人類經歷了語言傳播、文字傳播的兩個重要階段。語言的積澱、文字的成熟,推動了人類知識的傳承、文化教育的發展,另一方面也為印刷傳播時代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語言、影像的起源
自人類群居而起,就逐步產生了社交和傳播活動。從最早的語言、圖文等,形成資訊傳播的「星火之輝」,到紙張出現和印刷術的發明,逐步成就了文明發展的「燎原之勢」,其間歷經了數萬年。
語言是人類傳播活動的起始。語言如何起源、何時起源,存在著不同的說法。是源於表達感情、勞動創造,還是對自然界聲音的模仿?何地最早出現語言的爭論亦是眾說紛紜,是同一起源,還是獨立起源?存在許多難以破解之謎。
語言傳播時代極為漫長,它是人類資訊傳播的最初始階段,也是最重要、最基本的階段。無論時光如何變遷,它始終是我們人類資訊傳播最基礎的方法。透過口語進行交流,是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最顯著的特徵之一。作為人類傳播史上十分重要的一步,它代替了原始的叫喊、手勢和象徵,將抽象的意義轉化為語言符號,用於表達事物、動作、思想和狀態。這是原始人類集體生活勞動智慧的結晶。可以想像,從聲音發展成為固定的語言,必然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在語言未發展成型之前,我們想像原始人類可能透過聲音模擬、手勢比劃、猜測的交流方式進行彼此的溝通,難以談及不同族群之間的交流。語言的出現,成為維繫社會成員關係、促進交流理解、傳遞想法和資訊的重要工具,更是為人類思想觀念的後續成就,開啟了康莊大道。
藝術的起源可追溯至舊石器時代晚期,在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穴、法國拉斯科洞穴發現了目前人類最早期的繪畫。或許出於對生活的描述和歌頌,古人開啟了繪畫的大門。不同階段,古人對世界的認識和感知不同,亦對繪畫產生了深刻影響。考古遺址中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石洞壁畫與彩陶,為了解史前繪畫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如仰韶文化時期的鸛魚石斧圖彩陶缸、人面魚紋彩陶盆等,代表了中國史前時期較為精美的繪畫技術。先秦時期,青銅器上的花紋裝飾較為豐富,帛畫展示了早期中國畫的線條之美。兩漢和魏晉南北朝時期,山水畫、花鳥畫開始萌芽。隋唐時期社會經濟發展文化興盛繁榮,繪畫也隨之呈現出繁榮的局面。作為一種別樣的語言,藝術的發展為印刷品提供了豐富的內容。
縱觀人類文明的發展歷史,每一次文明傳播方式的進步,都大幅地推動了社會文明的進展。繼語言的出現、文字的誕生,為文明生長所產生的奠基作用,印刷術的發明使文明的種子四處生長壯大,由一棵棵幼苗茁壯成長為參天大樹。
印刷術是透過轉印材料,把印版上的圖文轉印到承印物上的工藝技術。作為一種圖文的複製技術,它的出現克服了以往手寫傳播難以大規模複製資訊的局限,打破了少數人對知識的壟斷,推動了文化和教育的普及,使人類由人際傳播時代進入大眾傳播時代。千百年來,印刷術帶來的變化,在人類社會各個方面都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影響。印刷術對促進人類文明貢獻之大,影響之深遠,非其他技術發明所能媲美,由此也被西方譽為「進步之母」。
在千百年的發展歷史中,印刷術經歷了從手工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到機械印刷的發展過程。印刷承載物從早期的紙張,發展為現今的高分子合成物,印刷幾乎無所不在,無處不包。印版由最早的木版、泥版、蠟版發展為鉛版、照相銅鋅版、石版、玻璃版、電子刻版、感光樹脂版、預塗感光版等,再到數位印刷的無版印刷,巨大的變化令人應接不暇。隨著數位資訊化時代的到來,印刷術隨時代進步、技術發展、社會生活文化的變化,不斷擴大應用方向。印刷術的應用範圍極為廣泛,除了主要用於印刷圖書外,從隋唐時期的曆法、經咒,到宋元明清時期的插圖、版畫、紙幣、廣告、地契,再到當今的包裝、服飾、電路板等各個方面,印刷品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千百年來,印刷術的發展變化,賦予了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印刷不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文化,一種藝術表現方式。技術與文化的融合,使印刷發展充滿了無限可能性。
雕版印刷是印刷術發展的第一個階段,它開啟了印刷歷史的新時代。關於印刷術起源於何時何地存在多種說法,如中國說、印度說、韓國說等。其中,中國說就存在「兩漢論」、「南北朝論」、「隋唐論」等多種觀點。雖然觀點較多,但不可否認的是印刷術的出現是技術經驗的累積,是數千年文化發展的積澱,更是為了滿足源源不斷的文化訴求。在學界長達幾十年的學術探討中,中國「隋唐論」是最被認同的觀點,也是當今世界的主要看法和觀點。
本章主要探討印刷術發展的第一個階段──雕版印刷術的起源問題,上溯語言和文字的誕生,下訖隋唐之際印刷術的出現。透過探討印刷術的運用對象、技術的源頭、工具材料,從技術論、社會需求、成本運用等角度,綜合闡述世界印刷術的起源問題。
第一節 印刷術的訊息媒介
文字與影像是印刷的基礎,作為印刷的主要對象,兩者與語言建立了資訊傳播的根本。從人類資訊傳播的發展過程來看,追求並達成快速傳遞圖文資訊,是資訊傳播發展的通常規律。在印刷術發展之前,人類經歷了語言傳播、文字傳播的兩個重要階段。語言的積澱、文字的成熟,推動了人類知識的傳承、文化教育的發展,另一方面也為印刷傳播時代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語言、影像的起源
自人類群居而起,就逐步產生了社交和傳播活動。從最早的語言、圖文等,形成資訊傳播的「星火之輝」,到紙張出現和印刷術的發明,逐步成就了文明發展的「燎原之勢」,其間歷經了數萬年。
語言是人類傳播活動的起始。語言如何起源、何時起源,存在著不同的說法。是源於表達感情、勞動創造,還是對自然界聲音的模仿?何地最早出現語言的爭論亦是眾說紛紜,是同一起源,還是獨立起源?存在許多難以破解之謎。
語言傳播時代極為漫長,它是人類資訊傳播的最初始階段,也是最重要、最基本的階段。無論時光如何變遷,它始終是我們人類資訊傳播最基礎的方法。透過口語進行交流,是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最顯著的特徵之一。作為人類傳播史上十分重要的一步,它代替了原始的叫喊、手勢和象徵,將抽象的意義轉化為語言符號,用於表達事物、動作、思想和狀態。這是原始人類集體生活勞動智慧的結晶。可以想像,從聲音發展成為固定的語言,必然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在語言未發展成型之前,我們想像原始人類可能透過聲音模擬、手勢比劃、猜測的交流方式進行彼此的溝通,難以談及不同族群之間的交流。語言的出現,成為維繫社會成員關係、促進交流理解、傳遞想法和資訊的重要工具,更是為人類思想觀念的後續成就,開啟了康莊大道。
藝術的起源可追溯至舊石器時代晚期,在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穴、法國拉斯科洞穴發現了目前人類最早期的繪畫。或許出於對生活的描述和歌頌,古人開啟了繪畫的大門。不同階段,古人對世界的認識和感知不同,亦對繪畫產生了深刻影響。考古遺址中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石洞壁畫與彩陶,為了解史前繪畫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如仰韶文化時期的鸛魚石斧圖彩陶缸、人面魚紋彩陶盆等,代表了中國史前時期較為精美的繪畫技術。先秦時期,青銅器上的花紋裝飾較為豐富,帛畫展示了早期中國畫的線條之美。兩漢和魏晉南北朝時期,山水畫、花鳥畫開始萌芽。隋唐時期社會經濟發展文化興盛繁榮,繪畫也隨之呈現出繁榮的局面。作為一種別樣的語言,藝術的發展為印刷品提供了豐富的內容。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