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風險與公共治理:探索台灣環境民主實踐之道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盤點今日台灣社會面對的風險課題,舉凡六輕大火、高雄石化氣爆、日月光污染後勁溪,到全國矚目的餿水油、飼料油風暴,風險課題層出不窮,一件比一件駭人聽聞。科技風險常態化與劇烈化的背後,正突顯出一個系統性失靈的環境治理問題。
本書從科技與社會研究視角出發,檢視重大環境爭議,剖析環境行政中的專家政治、管制科學、知識建構與風險溝通等課題。這些面向的討論,橫跨電子、石化與核能等三個台灣最有力的工業技術產業,也含括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環保團體、社區居民、企業、科學界、乃自法學界等各個行動者的角色與回應。
從制度評估規劃到管制政策實踐過程,本書嘗試勾勒出台灣環境治理的輪廓樣貌,並指出未來轉型的方向、策略與契機。
目錄
第一章 導論:台灣環境風險治理探究
第一節 風險社會與傳統公共治理
第二節 解構傳統風險決策:批判理論觀點
第三節 環境決策中的科學、專家與政治
第四節 面對風險社會的政治策略
第五節 本書架構與章節安排
第一部曲 問題肇因:環境制度與行政能力
第二章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運作之省思:檢視中科環評爭議
第一節 台灣環評制度起源與變遷
第二節 中科三期與四期環評爭議與風險攻防
第三節 後環評階段之司法爭訟與行政反擊
第四節 評估專業真「科學」?
第五節 民主缺位的環境決策程序
第六節 小結
第三章 環境監督的實與虛:傳統農業縣VS.六輕石化王國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地方環境治理與政府的管制監督
第三節 六輕環境污染與政府管制爭議
第四節 傳統農業縣的石化課題:地方政府環境監督執行與困境
第五節 小結
第二部曲 科學VS政治? 迷思與反思
第四章 被框架的專家理性:環評制度中的專家會議
第一節 「公民參與、專家代理」?環保署推動的專家會議
第二節 專家會議中的知識生產芻議
第三節 「專家代理公民」的制度詭辯
第四節 提升專家效能的制度安排
第五節 小結
第五章 管制科學的數據政治
第一節 管制科學的政治質問
第二節 六輕VOCs排放爭議始末
第三節 VOCs數字的科學政治
第四節 小結
第六章 環境知識生產的制度困境:檢視高科技風險管制
第一節 沒有數據證明的污染問題
第二節 高科技風險管制知識產製:系統性不生產的科學(undone science)
第三節 檢視新竹科學園區環境研究與發現
第四節 環境產製的「知識困局」
第五節 走出學圈之外:從研究議程設定到社會鑲嵌
第六節 小結
第三部曲 風險社會的治理策略
第七章 風險溝通:以台灣核安爭議為例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核能科技政治與風險溝通辯證
第三節 台灣核安溝通之運作與瓶頸
第四節 解析科技官僚核能風險溝通之態度與策略
第五節 小結
第八章 邁向環境民主的政策實踐之道
第一節 診斷台灣風險治理問題
第二節 治理典範轉變與挑戰:健全政策知識與公民參與
第三節 台灣環境治理典範轉移的機會與限制
第四節 呼喚新型態的環境治理典範
參考書目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