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的創新與創業:日台韓越泰61個編輯創意團隊的實戰經驗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 編輯的守備範圍有多廣?
	 
	不單是製作書籍、雜誌或網站,有越來越多的編輯更是開始從事開店、規劃活動等超出「編輯」範疇的行動。他們的目的也變得更加包羅萬象,囊括振興地域的宣傳活動,以至打造全新社群。
	 
	★各界「小編」必備之工作與創意精華★
	 
	一次遍覽北海道至沖繩,日本全國各地共56個編輯團隊的工作與創意。並收錄台灣、韓國、泰國、越南的5個編輯團隊工作實例分享!
	 
	鄭林鐘(骨董級編輯人/華山文創園區顧問):
	如果前幾年夯爆的「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可以板塊位移到創新創業的領域去大顯身手,那麼為什麼沒有人提出「編輯思維」(editorial thinking)呢?
	現在,我手上終於看到真的有人將編輯思維運用到創新與創業了,而且表現絕佳,而且一來就是61個案例。
	在《編輯的創新與創業》書中,我們看到一批優秀的編輯們跳脫一般人對編輯工作的認知,有人編輯一個小鎮、一座島嶼、一條街道、一場演唱會,有人編輯一個品牌、一道風景、一個對話空間……每一個案例,都是揮灑編輯功夫所創造出來的。
	 
	KOH BODY(RAYING STUDIO創辦人):
	不同於市面上最多重視美觀的設計範例集,本書是由編輯者的視點來介紹跳脫傳統「編輯」的想像。
	 
	▍ 編輯是名詞,也是動詞,一切皆可編輯!
	 
	不局限出版或雜誌編輯,本書案例遍及各界「小編」的工作範疇,具備創新與創意的工作實例,並詳述創業過程的實戰經驗。從點子的產出、執行流程、乃至在實作與合作時所發想的巧思,進行鉅細靡遺的介紹,如:
	 
	TORCH Inc.──連接北海道至全國的「在地小物經濟圈」:民宿、群眾募資、媒體藝術、出版。
	社區營造創意──以車站為中心,打造出自治區「MAD City」:活用閒置空間、建立地方啤酒品牌、地方廢棄再利用。
	CUON──為日本讀者推介韓國文學:版權代理與出版、開書店、至韓國文學舞台舉辨文學之旅。
	She is──收集多樣的女性聲音:創辦女性線上文化誌、打造線上與線下對談空間。
	千十一編集室──「編輯」小鎮的出版社:出版以「漫步小鎮」為主題的小說、開設挖掘地域資源的全國性工作坊「LOCAL MEME Projects」、開設連繫各地編輯的線上社群「EDIT LOCAL LABORATORY」。
	YADOKARI──介紹極簡主義及迷你屋:發行介紹世界上各種生活形式的網路誌、從事「可動產」的企劃販售、發行極簡生活新構想的小型刊物《月極本》。
	happening──了解泰國創意最前端:攝影集與畫冊出版、店鋪經營、藝術及音樂活動主辦……
	 
	跨越國界網羅61個編輯創意團隊豐富的工作實例,前所未有的《編輯的創新與創業》,如台灣代表RAYING STUDIO創辦人KOH BODY所說:本書是由編輯者的視點,介紹跳脫傳統「編輯」的想像。
	 
	▍ 編輯的價值是什麼?
	 
	影山裕樹:編輯是一種能站在特定客層立場,從各式各樣角度看事情的人。而且,編輯還會以令人咋舌的行動力進行調查,並苦思出實際的內容產品,不到滿意絕不罷休!
	
	須鼻美緒:編輯也算是一種跨領域的「通才」。正因為是通才,才有辦法因應所有領域及客群。
	 
	【本書目標讀者】
	#出版編輯  #雜誌編輯  #網媒小編  #電商小編  
	#各界行銷企劃  #私人企業與公部門公關  #地方創生機構……
	歡迎加上你的hashtag!
	
	▍ Special Essay
	若林惠(黑鳥社創辦人)
	金承福(CUON創辦人)
	──了解日韓編輯人的思維
	 
	▍ 各方編輯好手共襄盛舉的台灣代表
	田園城市
	RAYING STUDIO
	──台日文化交流的橋梁
	 
	名人推薦
	
	鄭林鐘(骨董級編輯人/華山文創園區顧問)
	──〈啟動你的編輯思維〉專文推薦
	王玉萍(寫寫字採編學堂創辦人)
	李取中(週刊編集創辦人暨總編輯)
	黃金樺(彰化縣青年發展處處長/建築師)
	KOH BODY(RAYING STUDIO創辦人)
	──熱血推薦
目錄
	〈代序〉啟動你的編輯思維
	前言
	本書的閱覽方式
	EDITORS TALK「透過編輯的手法,解決地域及社會中的議題」
	 
	▍ 北海道、東北地方
	TORCH Inc.〔北海道〕
	dot.道東〔北海道〕
	Office風屋〔岩手〕
	to know〔岩手〕
	鎮上的編輯室〔岩手〕
	yukariRo〔秋田〕
	霹靂舍〔福島〕
	 
	▍ 關東地方
	社區營造創意〔千葉〕
	E INC.〔東京〕
	inquire〔東京〕
	in Visible〔東京〕
	CUON〔東京〕
	She is〔東京〕
	千十一編集室〔東京〕
	HAGI STUDIO〔東京〕
	BACH〔東京〕
	Hello Sandwich〔東京〕
	離島經濟新聞社〔東京〕
	Atashi社〔神奈川〕
	星羊社〔神奈川〕
	真鶴出版〔神奈川〕
	森之音〔神奈川〕
	YADOKARI〔神奈川〕
	 
	▍ 中部地方
	自遊人〔新潟〕
	SYNC BOARD〔新潟〕
	Huuuu〔長野〕
	BEEK〔山梨〕
	LOCAL STANDARD〔山梨〕
	石徹白洋品店〔岐阜〕
	LITTLE CREATIVE CENTER〔岐阜〕
	有松中心家守會社〔愛知〕
	LIVERARY〔愛知〕
	 
	▍ 近畿地方
	UNGLOBAL STUDIO KYOTO〔京都〕
	Nue〔京都〕
	Bank to〔京都〕
	INSECTS〔大阪〕
	枚方通信〔大阪〕
	MUESUM〔大阪〕
	be here now〔兵庫〕
	DOR〔兵庫〕
	Arcade〔和歌山〕
	 
	▍ 中國、四國地方
	島根協力隊網絡〔島根〕
	bootopia〔島根、東京〕
	KOKOHORE JAPAN〔岡山〕
	cifaka〔岡山〕
	STOREHOUSE〔廣島〕
	Food Hub Project〔德島〕
	瀬戶內人〔香川〕
	tao.〔香川〕
	生活編輯室〔愛媛〕
	南之風社〔高知〕
	 
	▍ 九州、沖繩地方
	TISSUE Inc.〔福岡、東京〕
	UNA Laboratories〔福岡〕
	Kilty〔鹿兒島〕
	菖蒲學園〔鹿兒島〕
	Idea人偏〔沖繩〕
	 
	▍ SPECIAL ESSAY 01
	若林惠「職業外行人」
	 
	▍ 亞洲
	203〔韓國〕
	田園城市〔台灣〕
	RAYING STUDIO〔台灣〕
	inpages〔越南〕
	happening〔泰國〕
	 
	▍ SPECIAL ESSAY 02
	金承福「韓國的地域出版文化與行政」
	 
	▍ 圍繞於編輯的討論及研究
	影山裕樹「從蚊子館走向故事」
	櫻井祐「從這具屍體冒出的芽」
	石川琢也「作為維護的編輯」
	瀬下翔太「將人們帶領至過渡期的工作」
	 
	結語
	編著者個人資訊
序/導讀
	前言
	 
	本書囊括了日本全國與亞洲國家的編輯,可說是前所未有的編輯群像。
	
	在電視、報紙、雜誌、書籍等既有大眾媒體產業結構產生大幅轉變,網際網路日趨發達的現代社會之中,「編輯」所涉獵的範圍也更為廣闊。精準說來,本書介紹的編輯,能被定位為「扮演結合了人、歷史、產品、知識、土地等文化資源的媒介,藉此創造出全新價值的人」。因此,這群人大多都擁有在跨領域的世界中活躍的特徵,不局限於出版人、總監、製作人等既有媒體框架之內。
	 
	客戶的種類也愈來愈多元化了。不光是那些發案至廣告代理商採取扎實公關策略的企業,現在就連地方自治團體、非營利組織、中小企業也理解到編輯的價值,經常能聽到這些單位希望委託的聲音。但是,這也讓我們發現了其中的某項問題。那就是有很多人都會對「編輯和設計的不同之處?」、「該委託誰處理到什麼地步?」等疑問感到困惑,導致在實際考慮委託時猶豫不決。
	 
	本書為了那些不知如何與編輯合作而苦惱的人,以及對於跳脫既有框架的「編輯工作」感興趣的人,舉出了61個編輯團隊想出的具體問題解決案例,並從點子的產出、執行流程、乃至在實作與合作時所發想的巧思,鉅細靡遺的介紹。
	 
	這些新世代的編輯,跳脫紙本或網路的「平面」,為城鎮或活動等「立體對象」進行「編輯」。我們期許本書能在未來,為過往無緣相見的客戶及編輯提供頻繁合作的契機,讓他們攜手為地域、組織或社群打造出全新的故事。
	 
	編著者
	影山裕樹.櫻井祐.石川琢也.瀬下翔太.須鼻美緒
	
	推薦序
	
	啟動你的編輯思維
	鄭林鐘(骨董級編輯人/華山文創園區顧問)
	 
	編輯是一種很奇特的行業。
	表面上看,編輯就是把一篇稿子順一順、下個標題、校對一下的那種人。
	但是如果你走進編輯的世界越深,你就越會發現編輯們幹的事大大出乎你的想像。
	 
	▍ 一場意外,無知誤觸先知
	 
	我不是編採科系出身,也沒在編採科系旁聽過,但第一個工作卻是編輯。
	
	我的介紹人很厲害,在我老闆面前說得天花亂墜,好像我是一個天生編輯高手,所以我一就任,老闆交給我的工作,事後回想起來,根本不是編輯,而是主編。
	
	但是我連一個基層助理編輯都沒做過,根本不知道編輯是一件什麼樣的工作、編輯是一種什麼樣的人。
	
	一切從零做起、一切自我摸索。
	
	那就先從「內容盤點」開始吧。
	
	我檢視書的目錄,搞清楚究竟總共需要多少稿子,再逐一檢視這些稿子的進稿狀況,哪些還沒來、哪些在打字、哪些打好字剛送到、哪些已經進入三校……然後逐一推進,最後竟然也把它完成了。
	
	順稿不是問題,但下標題呢?我不知道編採科系的少林武當是怎麼教的,我只想到李小龍的截拳道──能把對手撂倒就好。但對手是誰呢?是我的讀者。怎麼樣算把他們撂倒呢?就是他們會把這篇文章捧起來讀、把這本書掏出錢來買走。
	
	我把這個過程和做廣告聯想在一起:廣告文案有Catch、Sub和Body Copy,依此推演,文章的大標題就是Catch、副標題是Sub、引言是Body Copy,而文章本身就是產品;我要透過我的大標副標和引言,抓住讀者的眼球、挑起他們的閱讀慾望,引導他們把這篇文章捧起來讀、把這本書掏出錢來買走。
	
	這就是我的編輯初體驗。
	
	沒想到當年的誤打誤撞,日後竟然也能自創一格,說出一番道理來。
	 
	▍ 七套功夫,縱橫編輯江湖
	 
	我把這些經由實戰經驗累積出來的心得整理出一個培訓體系,分成「順稿」「下標」「結構」「介面」「顯像」「溝通」和「突破」等七套功夫。
	
	一個編輯要會順稿校稿;要會下標題;要會把一篇稿子理出結構、做出個性;要會把各種版面元素做最適切的處理,創造最佳的閱讀介面;要有能力把抽象的文字用具象的圖像顯現出來;一個編輯不但要有能力把「內容」溝通給讀者,也要能和上下游的「人」溝通無礙……最後還要不斷尋求突破。
	
	要把別人寫的稿子順得更好,你必須自己也寫得不錯──這需要邏輯線很清晰、故事線很動聽。
	
	要寫出精采的標題、做出好的結構,你必須搞清楚讀者是誰、好惡何在──這除了文字駕馭能力之外,還要用到行銷戰略與技法。
	
	要創造吸睛的介面,你要先搞清楚這篇稿子要動用多少版面編輯元素(內文、標題、照片、圖表、線條、色塊……)來編,每一種編輯元素的處理方式不止一種,你的招式是要守「正」、還是出「奇」──這需要靈活的材料運用能力。
	
	要把一群文字(一個書名、雜誌名、文章標題或是一段內文)從抽象轉成具象,也許只要一張「有圖有真相」的照片就行,但也許需要絞盡腦汁展現讓人會心的巧思──這需要相當靈活的創意。
	
	上面說的都是「內容溝通」,編輯們一直在想方設法用最恰當或最引人的方式把內容橋接給讀者;但編輯工作的完成,除了要和文字、圖片、影音、圖表打交道,還得和許多人打交道,這些人包括上游的文字與影像創作者(記者、作家、自由撰稿人、攝影師、插畫家)、下游的美術編輯、印刷廠、網頁設計者,還有發行部、廣告部、財務部、行政部,以及重要程度僅次於讀者與作者的──老闆與業主;這需要人際溝通的能力。
	 
	▍ 五種能力,進軍新創領域
	 
	這樣說來,一個優秀的編輯至少就具備了以下這些本事:
	
	.邏輯清晰、會說故事。
	.懂得行銷戰略與技法。
	.有活潑的創意。
	.有將抽象概念「可視化」「具體化」的能力。
	.有和人群溝通、整合意見的能力。
	
	請注意,這些功力我用的是「至少」喔,因為這些都是技術層面的能力,如果他繼續突破,那麼他還會進階到思維層面,思考一個編輯人如何對社會做出影響力、這些思維如何透過編輯付諸實踐。
	
	我曾請教過詹宏志先生,問他為什麼要當編輯?他說當他想倡議一件事時,可以有兩種選擇,一是當作者寫書,一是當編輯號召有志一同的人寫出更多這方面的書,或是匯集國內外更多這方面的書共同建立一個書系、形成一種聲音。一個作者一年能寫三本書算非常厲害了,但是一個編輯一年可以整合出十本以上,這樣的影響力顯然比當作者要大得多。
	
	照啊!這麼厲害的功夫,不也就是一個創新或創業者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嗎?而我們過去竟然只用它來編一篇圖文、編一本雜誌或編一本書,簡直就是暴殄天物、太太太太太太太浪費資源了!
	 
	▍ 一個概念,打開無限想像
	 
	所以,如果前幾年夯爆的「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可以板塊位移到創新創業的領域去大顯身手,那麼為什麼沒有人提出「編輯思維」(editorial thinking)呢?
	
	現在,我手上終於看到真的有人將編輯思維運用到創新與創業了,而且表現絕佳,而且一來就是61個案例。
	
	在《編輯的創新與創業》書中,我們看到一批優秀的編輯們跳脫一般人對編輯工作的認知,有人編輯一個小鎮、一座島嶼、一條街道、一場演唱會,有人編輯一個品牌、一道風景、一個對話空間……每一個案例,都是揮灑了上述一種或幾種編輯功夫所創造出來的。
	
	雖然書中每一個案例說的都是梗概,沒有對細節太多著墨(我覺得每一個案子都可以寫成一本書),但就像深讀一整套【諾貝爾文學獎全集】之前先讀一本《諾貝爾文學獎導讀》一樣,先從這61個案例獲得啟發,給腦袋打出一個洞,開啟「編輯思維」的新視野,再從這61個案例偷師學步、青出於藍,對於現在在做編輯的、未來想當編輯的,以及腦洞大開,想到可以找編輯來搞創新搞創業的企業家與創投家們,都會大有幫助。
	 
	這本書有什麼美中不足的地方嗎?當然有!它沒把我工作的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列進去──華山可是不折不扣由編輯人搞出來的「空間出版」啊,呵呵~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