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EMBA名師開講:國際企業篇(附光碟)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本書歐洲財經企管讀者群最廣的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邀集了四所歷史悠久的企業管理名校──分別是美國的達特茅斯塔克商學院(Tuck School)、法國的HEC管理學院、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以及英國牛津大學的坦伯頓學院(Templeton College),由六十餘位知名的國際企業學者組成堅強的教授群,選定十大領域撰寫五十九篇專文。這十個領域自成一章,涵蓋了(1)企業國際化的意義,(2)培養國際競爭力,(3)科技與國際企業,(4)國際企業的組織與運作,(5)國際組織的管控,(6)跨文化的領導與管理,(7)擁抱全球顧客,(8)處理國際金融和財務,(9)善盡國際企業的公民責任,(10)世界各地區的未來展望。
為符合廣大的企業經理人和財經讀者的閱讀習慣,這些專文與研究報告均以通俗易懂的文筆撰寫,引用學說理論的地方也能夠深入淺出,特別是提供豐富的個案和企業家現身說法,台灣的宏碁(Acer)和巨大(Giant)也在其中,這種處理方式使得國際企業不再是遙不可及,此書的廣度涵蓋完整,深度則深淺適中,「時時引人思考(Glocal Thinking),處處皆有啟發(What can we do?)」,特別推薦給不論是「在台外商」或是「在外台商」的國際企業經理人閱讀,也推薦給台灣的企業家和CEO們卓參--不論您的企業現在國際化的程度和方向如何,更要推薦給MBA和EMBA作為研修國際企業管理的重要參考書目。
──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教授 趙義隆
【本書特色】
近百年來所發展的管理理論和實務而言,各有其時代背景和所要解決的當時問題,因此不乏有某種過去備受推崇的管理學說,如今卻變得無用武之地的例子。只有調整基本典範和思維方式,才能真正瞭解並掌握管理理論和實務的改變本質。
因此,英國《金融時報》特別以企業界中高階主管為對象,邀集全球頂尖商管學院知名教授,針對重要研究主題,提出其研究心得與觀點,撰寫一系列完整而有系統的知識寶庫。對於渴望管理新知的企業人士,尤其進修EMBA學位者有莫大的助益。
本書附贈加值光碟,內含:
1.各校EMBA考試簡介、考古題
2.全球EMBA名師開講全系列書摘投影片
3.華頓商學院叢書,精彩書摘投影片
為符合廣大的企業經理人和財經讀者的閱讀習慣,這些專文與研究報告均以通俗易懂的文筆撰寫,引用學說理論的地方也能夠深入淺出,特別是提供豐富的個案和企業家現身說法,台灣的宏碁(Acer)和巨大(Giant)也在其中,這種處理方式使得國際企業不再是遙不可及,此書的廣度涵蓋完整,深度則深淺適中,「時時引人思考(Glocal Thinking),處處皆有啟發(What can we do?)」,特別推薦給不論是「在台外商」或是「在外台商」的國際企業經理人閱讀,也推薦給台灣的企業家和CEO們卓參--不論您的企業現在國際化的程度和方向如何,更要推薦給MBA和EMBA作為研修國際企業管理的重要參考書目。
──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教授 趙義隆
【本書特色】
近百年來所發展的管理理論和實務而言,各有其時代背景和所要解決的當時問題,因此不乏有某種過去備受推崇的管理學說,如今卻變得無用武之地的例子。只有調整基本典範和思維方式,才能真正瞭解並掌握管理理論和實務的改變本質。
因此,英國《金融時報》特別以企業界中高階主管為對象,邀集全球頂尖商管學院知名教授,針對重要研究主題,提出其研究心得與觀點,撰寫一系列完整而有系統的知識寶庫。對於渴望管理新知的企業人士,尤其進修EMBA學位者有莫大的助益。
本書附贈加值光碟,內含:
1.各校EMBA考試簡介、考古題
2.全球EMBA名師開講全系列書摘投影片
3.華頓商學院叢書,精彩書摘投影片
序/導讀
抓緊新時代的脈動,統合歐美亞的觀點
──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教授 趙義隆博士
國際企業或是全球化的企業,依據市場調查或商業報導,來自美國、日本、歐洲、甚至韓國比較多,然而台灣國際化的企業或是在國外投資的企業也非常多,甚至有很多是中小企業在進行國際化。也許因為國際企業(International Business)本來就容易與多國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畫上等號,因此造成「見大不見小」的現象;不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台灣從一個地狹物稀的基礎出發,歷經半世紀多來的成長與進步,企業的營運規模、知名度和影響力,已經成為在世界經濟和競爭舞台中的重要角色了。
台灣企業的國際化大體上是與台灣的經濟發展同步前進的,從1950-1960年代的進口替代和出口擴張階段,企業主體是國營企業和勞力密集的輕工業,企業的價值鏈活動是以進出口和生產製造為重,在台灣講貿易(Trade)就是講國際貿易(International Trade),也是源自此段歷程。經過了1970年代兩次的石油危機和新台幣波動,台灣的政府與企業,經營者、經理人與員工共同展現出調適的韌度與彈性,政府的十大建設佈局了上游產業和主要基礎設施,企業與產業展開了群聚的水平和垂直分工。到了1980-1990年代,台灣企業慢慢地從世界經濟的後台站上了前台,除了傳統產業之外,高科技的電子、資訊、通信和金融、服務等產業各領風騷,產業風貌變成多樣化;企業的價值鏈活動也從代工生產(OEM)、設計生產(ODM)、進而經營品牌(OBM);多增加了工程設計、品牌行銷以及國際化等領域;國際化的生產和行銷讓台商的足跡從南向東南亞,到西進中國大陸,也有遠至英國、荷蘭、澳洲、美國、加拿大,和南非、巴拉圭了。
從2000年開始,歷經歐盟的單一市場、亞洲金融風暴、台灣與大陸加入WTO、網際網路的泡沫化與務實化等等議題,各國企業與世界經濟都已渡過也體會到將面臨更多的挑戰,儘管台灣企業發展出完整的價值鏈活動,也在世界五大洲的國家設籍註冊,我們除了要研擬對國際環境和當地國家環境的因應策略之外,也要發展對當地和他國的競爭者以及合作夥伴的相對關係,並密切注意各個產業裏世界級領導廠商的策略創新與作為。培生集團(Pearson Education Taiwan)出版的這本《EMBA+國際企業》恰好符合這樣的需求,抓緊新時代的脈動,統合歐美亞的觀點,正是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提供新階段的信息與知識。
此書的由來是歐洲財經企管讀者群最廣的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邀集了四所歷史悠久的企業管理名校,分別是美國的達特茅斯塔克商學院(Tuck School)、法國的HEC管理學院、瑞士洛桑的IMD國際管理學院、以及英國牛津大學的Templeton College。由知名的國際企業學者,如Alan Rugman、Jean-Pierre Jeannet、Richard D’Aveni、 James Brian Quinn等60餘人組成堅強的教授群,選定10大領域撰寫59篇的專文與研究報告,這10個領域自成一章,涵蓋了(1)企業國際化的意義,(2)培養國際競爭力,(3)科技與國際企業,(4)國際企業的組織與運作,(5)國際組織的管控,(6)跨文化的領導與管理,(7)擁抱全球顧客,(8)處理國際金融和財務,(9)善盡國際企業的公民責任,(10)世界各地區的未來展望。
為符合廣大的企業經理人和財經讀者的閱讀習慣,這些專文與研究報告均以通俗易懂的文筆撰寫,引用學說理論的地方也能夠深入淺出,特別是提供豐富的個案和企業家現身說法,台灣的宏碁(Acer)和巨大(Giant)也在其中,這種處理方式使得國際企業不再是遙不可及,此書的廣度涵蓋完整,深度則深淺適中,「時時引人思考(Glocal Thinking),處處皆有啟發(What can we do?)」,特別推薦給不論是「在台外商」或是「在外台商」的國際企業經理人閱讀,也推薦給台灣的企業家和CEO們卓參--不論您的企業現在國際化的程度和方向如何,更要推薦給MBA和EMBA作為研修國際企業管理的重要參考書目。
──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教授 趙義隆博士
國際企業或是全球化的企業,依據市場調查或商業報導,來自美國、日本、歐洲、甚至韓國比較多,然而台灣國際化的企業或是在國外投資的企業也非常多,甚至有很多是中小企業在進行國際化。也許因為國際企業(International Business)本來就容易與多國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畫上等號,因此造成「見大不見小」的現象;不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台灣從一個地狹物稀的基礎出發,歷經半世紀多來的成長與進步,企業的營運規模、知名度和影響力,已經成為在世界經濟和競爭舞台中的重要角色了。
台灣企業的國際化大體上是與台灣的經濟發展同步前進的,從1950-1960年代的進口替代和出口擴張階段,企業主體是國營企業和勞力密集的輕工業,企業的價值鏈活動是以進出口和生產製造為重,在台灣講貿易(Trade)就是講國際貿易(International Trade),也是源自此段歷程。經過了1970年代兩次的石油危機和新台幣波動,台灣的政府與企業,經營者、經理人與員工共同展現出調適的韌度與彈性,政府的十大建設佈局了上游產業和主要基礎設施,企業與產業展開了群聚的水平和垂直分工。到了1980-1990年代,台灣企業慢慢地從世界經濟的後台站上了前台,除了傳統產業之外,高科技的電子、資訊、通信和金融、服務等產業各領風騷,產業風貌變成多樣化;企業的價值鏈活動也從代工生產(OEM)、設計生產(ODM)、進而經營品牌(OBM);多增加了工程設計、品牌行銷以及國際化等領域;國際化的生產和行銷讓台商的足跡從南向東南亞,到西進中國大陸,也有遠至英國、荷蘭、澳洲、美國、加拿大,和南非、巴拉圭了。
從2000年開始,歷經歐盟的單一市場、亞洲金融風暴、台灣與大陸加入WTO、網際網路的泡沫化與務實化等等議題,各國企業與世界經濟都已渡過也體會到將面臨更多的挑戰,儘管台灣企業發展出完整的價值鏈活動,也在世界五大洲的國家設籍註冊,我們除了要研擬對國際環境和當地國家環境的因應策略之外,也要發展對當地和他國的競爭者以及合作夥伴的相對關係,並密切注意各個產業裏世界級領導廠商的策略創新與作為。培生集團(Pearson Education Taiwan)出版的這本《EMBA+國際企業》恰好符合這樣的需求,抓緊新時代的脈動,統合歐美亞的觀點,正是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提供新階段的信息與知識。
此書的由來是歐洲財經企管讀者群最廣的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邀集了四所歷史悠久的企業管理名校,分別是美國的達特茅斯塔克商學院(Tuck School)、法國的HEC管理學院、瑞士洛桑的IMD國際管理學院、以及英國牛津大學的Templeton College。由知名的國際企業學者,如Alan Rugman、Jean-Pierre Jeannet、Richard D’Aveni、 James Brian Quinn等60餘人組成堅強的教授群,選定10大領域撰寫59篇的專文與研究報告,這10個領域自成一章,涵蓋了(1)企業國際化的意義,(2)培養國際競爭力,(3)科技與國際企業,(4)國際企業的組織與運作,(5)國際組織的管控,(6)跨文化的領導與管理,(7)擁抱全球顧客,(8)處理國際金融和財務,(9)善盡國際企業的公民責任,(10)世界各地區的未來展望。
為符合廣大的企業經理人和財經讀者的閱讀習慣,這些專文與研究報告均以通俗易懂的文筆撰寫,引用學說理論的地方也能夠深入淺出,特別是提供豐富的個案和企業家現身說法,台灣的宏碁(Acer)和巨大(Giant)也在其中,這種處理方式使得國際企業不再是遙不可及,此書的廣度涵蓋完整,深度則深淺適中,「時時引人思考(Glocal Thinking),處處皆有啟發(What can we do?)」,特別推薦給不論是「在台外商」或是「在外台商」的國際企業經理人閱讀,也推薦給台灣的企業家和CEO們卓參--不論您的企業現在國際化的程度和方向如何,更要推薦給MBA和EMBA作為研修國際企業管理的重要參考書目。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