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之道─從夕陽到金礦,百年企業合隆毛廠的再造傳奇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看陳焜耀如何用商人之道敗中求勝,將「酒矸倘賣嘸」起家,瀕臨破產的合隆毛廠,經營成年營收逾50億的跨國羽絨霸主。
沒有夕陽產業,只有夕陽腦袋
陳焜耀的致勝秘訣,你一定要學到:
日本啟蒙大師福澤喻吉的〈商人之道〉四信念
信念1:商人以孤獨顯示出其價值,到處都是他的競爭者
信念2:商人所居住的地方就是故鄉,全世界都可以是自己的墳墓
信念3:商人一定要期望冒險,卻不能掉進危險的漩渦
信念4:我所踏的地方就是路,別人的路並不是自己的路,這才是商人之道
★歐洲羽絨業者說:「合隆做不到的,全世界也沒人能做到!」
◎名牌製造者:傳統產業精品化
義大利Zegna、Just Cavali、Gas、FILA、美國Old Navy、日本 le coq sportif、Mikihouse、Ralph Lauren、台灣道時尚、J&Nina……這些品牌都有合隆代工生產的羽絨衣!
◎M型銷售學:只賣不能比價的好東西
各國皇族御用、世界上最保暖的羽絨:冰島雁鴨絨,1公斤要價2,000美金,所製成的寢具,在台灣一床被要賣40幾萬,合隆正是這項珍稀原料的主要掌握者之一!
◎危機入市:資訊是膽量的後盾
SARS與禽流感期間,陳焜耀靠著傲視同業的資訊平台和過人膽識,逆向操作,一星期砸下兩億採購原料,化危機為轉機,賺進可觀財富!
企管大師 司徒達賢、桂冠企業董事長 王正一
國泰航空公司台灣區企劃部經理 王倩玲
專文推薦
〈商人之道〉的故事從1908年開始。
合隆毛廠以做「壞銅舊錫」的環保生意起家,
從沿路喊「酒矸倘賣嘸」的資源回收古物商,
到成功建立羽絨加工廠、進而打進新加坡、日本,盛極一時,
然而大環境變遷、合隆在1990年遭遇分家危機,
陳焜耀以二房之子的庶出身份,在內憂外患中接下合隆的老店招牌,
他面臨了經理人出走、曾被迫裁員千人的困境,
這家亞洲歷史最悠久的羽絨製造廠幾乎瀕臨倒閉邊緣。
陳焜耀以恢弘的國際眼光、獨到的資訊平台以及過人膽識,
成功化危機為轉機,帶領合隆起死回生。,
如今,他是掌握羽絨業最珍貴原料的霸主,國際名牌的製造者,
更成為國際羽絨產業制訂遊戲規則的Leader之一,
也把原本被視為夕陽工業的台灣羽絨業,成功推向國際、佈局全球。
這是一家企業敗部復活的大翻身歷程、更是一個產業百年興衰的縮影。
沒有夕陽產業,只有夕陽腦袋
陳焜耀的致勝秘訣,你一定要學到:
日本啟蒙大師福澤喻吉的〈商人之道〉四信念
信念1:商人以孤獨顯示出其價值,到處都是他的競爭者
信念2:商人所居住的地方就是故鄉,全世界都可以是自己的墳墓
信念3:商人一定要期望冒險,卻不能掉進危險的漩渦
信念4:我所踏的地方就是路,別人的路並不是自己的路,這才是商人之道
★歐洲羽絨業者說:「合隆做不到的,全世界也沒人能做到!」
◎名牌製造者:傳統產業精品化
義大利Zegna、Just Cavali、Gas、FILA、美國Old Navy、日本 le coq sportif、Mikihouse、Ralph Lauren、台灣道時尚、J&Nina……這些品牌都有合隆代工生產的羽絨衣!
◎M型銷售學:只賣不能比價的好東西
各國皇族御用、世界上最保暖的羽絨:冰島雁鴨絨,1公斤要價2,000美金,所製成的寢具,在台灣一床被要賣40幾萬,合隆正是這項珍稀原料的主要掌握者之一!
◎危機入市:資訊是膽量的後盾
SARS與禽流感期間,陳焜耀靠著傲視同業的資訊平台和過人膽識,逆向操作,一星期砸下兩億採購原料,化危機為轉機,賺進可觀財富!
企管大師 司徒達賢、桂冠企業董事長 王正一
國泰航空公司台灣區企劃部經理 王倩玲
專文推薦
〈商人之道〉的故事從1908年開始。
合隆毛廠以做「壞銅舊錫」的環保生意起家,
從沿路喊「酒矸倘賣嘸」的資源回收古物商,
到成功建立羽絨加工廠、進而打進新加坡、日本,盛極一時,
然而大環境變遷、合隆在1990年遭遇分家危機,
陳焜耀以二房之子的庶出身份,在內憂外患中接下合隆的老店招牌,
他面臨了經理人出走、曾被迫裁員千人的困境,
這家亞洲歷史最悠久的羽絨製造廠幾乎瀕臨倒閉邊緣。
陳焜耀以恢弘的國際眼光、獨到的資訊平台以及過人膽識,
成功化危機為轉機,帶領合隆起死回生。,
如今,他是掌握羽絨業最珍貴原料的霸主,國際名牌的製造者,
更成為國際羽絨產業制訂遊戲規則的Leader之一,
也把原本被視為夕陽工業的台灣羽絨業,成功推向國際、佈局全球。
這是一家企業敗部復活的大翻身歷程、更是一個產業百年興衰的縮影。
目錄
〈推薦序〉
家族企業所展現的生命力 司徒達賢
我所認識的陳焜耀 王正一
環繞地球三百圈的版圖開拓者 王倩玲
感恩百年 陳焜耀
第一部 序曲:站上世界的舞台
農人是生活在連帶感,商人是不得不以孤獨而顯出其價值,
到處都是他的競爭者。
1-1以小博大的傳奇
第二部 接班之前:百年前的環保再生事業
農人要為長久的土地而高興,要在大地落地生根;
商人是猶如生在到處都能吸收養分的浮草,所居住的地方全是他的故鄉,
全世界都可以是自己的墳墓。
2-1渡海來台
2-2草創時期
2-3韓戰新機
2-4海外創業
2-5合隆新血
2-6擴廠成家
2-7工業革命
第三部 接班之後:逆境中崛起
農人是期盼安定,商人要以不安定而高興,因為它是獲利的泉源。
商人一定要期望冒險,盼望危險的世界不斷地發生,但是不要跳進去。
商人是利息的生活者,所以不能過隱居的生活。
3-1壯志難伸
3-2分家危機
3-3黑暗時代
3-4重整出發
3-5立足深圳
3-6國際佈局
第四部 開拓格局:原料的霸主
過石頭橋一定要敲著走,
用心地走過人所造的路是女人、小孩及老人的工作,
我所踏的地方那就是路,
所謂別人的路並不是自己的路,
這才是商人之道。
4-1用人哲學
4-2掌控原料
附錄
1.幸福的呵護:羽絨小百科
2.合隆的海外傳奇:加拿大羽絨工業有限公司(Feather Industries (Canada) Limited)
家族企業所展現的生命力 司徒達賢
我所認識的陳焜耀 王正一
環繞地球三百圈的版圖開拓者 王倩玲
感恩百年 陳焜耀
第一部 序曲:站上世界的舞台
農人是生活在連帶感,商人是不得不以孤獨而顯出其價值,
到處都是他的競爭者。
1-1以小博大的傳奇
第二部 接班之前:百年前的環保再生事業
農人要為長久的土地而高興,要在大地落地生根;
商人是猶如生在到處都能吸收養分的浮草,所居住的地方全是他的故鄉,
全世界都可以是自己的墳墓。
2-1渡海來台
2-2草創時期
2-3韓戰新機
2-4海外創業
2-5合隆新血
2-6擴廠成家
2-7工業革命
第三部 接班之後:逆境中崛起
農人是期盼安定,商人要以不安定而高興,因為它是獲利的泉源。
商人一定要期望冒險,盼望危險的世界不斷地發生,但是不要跳進去。
商人是利息的生活者,所以不能過隱居的生活。
3-1壯志難伸
3-2分家危機
3-3黑暗時代
3-4重整出發
3-5立足深圳
3-6國際佈局
第四部 開拓格局:原料的霸主
過石頭橋一定要敲著走,
用心地走過人所造的路是女人、小孩及老人的工作,
我所踏的地方那就是路,
所謂別人的路並不是自己的路,
這才是商人之道。
4-1用人哲學
4-2掌控原料
附錄
1.幸福的呵護:羽絨小百科
2.合隆的海外傳奇:加拿大羽絨工業有限公司(Feather Industries (Canada) Limited)
序/導讀
◎家族企業所展現的生命力
司徒達賢 /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所系教授
近年來,企業管理的熱門議題日漸偏重高科技創新、國際化佈局、現代化服務業,以及為了股權公開而不得不強化的公司治理。相形之下,似乎傳統製造業與家族企業不僅逐漸遠離了大家關注的焦點,而且在經濟活動中的角色也已經式微。
然而,本書所介紹的合隆毛廠,卻讓我們有機會再次深入檢視「家族」對企業永續經營的意義,以及所謂的傳統工業如何可以憑藉不斷努力,在國際化與科技創新上展現出亮麗的成績。
合隆毛廠歷經四代,跨越百年,從收購鴨毛的商販發展成今日全球羽絨產業中的重要廠商,其背後所依賴的因素之一,即是「家族的光榮與傳承」。……其永續經營的心態,應該大幅超越「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的現代企業組織。對傳統工業如何走向全球化,以及家族企業應如何面對危機、如何轉型等議題有興趣的讀者,一定能從本書中得到許多有價值的啟發。
◎我所認識的陳焜耀
王正一/桂冠企業董事長
常聽人家說:「富不過三代」。合隆毛廠第四代經營者陳焜耀是怎麼樣來破除這個魔咒的?陳家的祖先由大陸渡海來台,靠著收集鴨毛維生,一脈相傳固守本業,到現在發展成為跨國性的企業,其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有起有落,而陳焜耀是如何從擺脫困境,取得今日的成就,可從本書中得到一些啟示。
由於有著振興家業使命感的驅使,陳焜耀全部的心力都投入工作,不停地在原料產地與客戶間走動,建立豐厚的人脈,使其企業版圖擴及歐美各地。二○○六年六月,陳焜耀在象徵全球羽毛業聯合國組織的IDFB,當選技術委員會主席的崇高地位。由於他對於全球羽絨產業界的動態瞭若指掌,當SARS與禽流感期間,大部分業界觀望之際,他以過人的膽識指揮若定,逆向操作大量進貨,賺了一筆可觀的財富。
陳焜耀是我最敬佩的企業家,他待人真誠,無論產地的農民、工廠的員工或是企業伙伴都可與他交心。他的毅力過人,一年有三百天以上在世界各地旅行,時差並沒有對他造成困擾,他總是神采奕奕,容光煥發。他熱愛運動,已經是五十幾歲的人了,身材健美且身上有六塊腹肌,就是運動員也很難做得到。
陳焜耀將他經營事業的「致勝之形」,毫無藏私的貢獻出來與讀者分享,充分展現一個成功企業家的胸襟。
◎環繞地球三百圈的版圖開拓者
王倩玲/ 國泰航空公司台灣區企劃部經理
陳董事長是位超級「空中飛人」,他在國泰航空的全球飛行網絡已累積達3,246,000 miles,這足以環繞地球赤道130圈,若加上因航線所需而搭乘其他家航空公司,很可能已接近赤道300圈!這不難想像我們這位空中飛人是如何為自己的企業在拚經濟了。
在如此緊湊的商旅生活中,他始終神采奕奕……源源不絕的熱情正是支持著陳董事長克服挑戰的秘密武器,……一般人印象中的夕陽工業,在陳董事長的帶領下,不僅將最難管理的家族企業經營得有聲有色,陳董事長更躍為IDFB國際羽絨羽毛局技術委員會的第一位華人主席!
藉由本書的記錄,你也可以有機會觀察他、了解他、分享到他經營合隆毛廠這個百年企業的成功方法;或者,你可以看看家裡的羽絨被或羽絨大衣,說不定他們正是合隆毛廠的產品,而你早已親自體驗過陳董事長傾注了熱情、多年努力的成果!
司徒達賢 /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所系教授
近年來,企業管理的熱門議題日漸偏重高科技創新、國際化佈局、現代化服務業,以及為了股權公開而不得不強化的公司治理。相形之下,似乎傳統製造業與家族企業不僅逐漸遠離了大家關注的焦點,而且在經濟活動中的角色也已經式微。
然而,本書所介紹的合隆毛廠,卻讓我們有機會再次深入檢視「家族」對企業永續經營的意義,以及所謂的傳統工業如何可以憑藉不斷努力,在國際化與科技創新上展現出亮麗的成績。
合隆毛廠歷經四代,跨越百年,從收購鴨毛的商販發展成今日全球羽絨產業中的重要廠商,其背後所依賴的因素之一,即是「家族的光榮與傳承」。……其永續經營的心態,應該大幅超越「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的現代企業組織。對傳統工業如何走向全球化,以及家族企業應如何面對危機、如何轉型等議題有興趣的讀者,一定能從本書中得到許多有價值的啟發。
◎我所認識的陳焜耀
王正一/桂冠企業董事長
常聽人家說:「富不過三代」。合隆毛廠第四代經營者陳焜耀是怎麼樣來破除這個魔咒的?陳家的祖先由大陸渡海來台,靠著收集鴨毛維生,一脈相傳固守本業,到現在發展成為跨國性的企業,其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有起有落,而陳焜耀是如何從擺脫困境,取得今日的成就,可從本書中得到一些啟示。
由於有著振興家業使命感的驅使,陳焜耀全部的心力都投入工作,不停地在原料產地與客戶間走動,建立豐厚的人脈,使其企業版圖擴及歐美各地。二○○六年六月,陳焜耀在象徵全球羽毛業聯合國組織的IDFB,當選技術委員會主席的崇高地位。由於他對於全球羽絨產業界的動態瞭若指掌,當SARS與禽流感期間,大部分業界觀望之際,他以過人的膽識指揮若定,逆向操作大量進貨,賺了一筆可觀的財富。
陳焜耀是我最敬佩的企業家,他待人真誠,無論產地的農民、工廠的員工或是企業伙伴都可與他交心。他的毅力過人,一年有三百天以上在世界各地旅行,時差並沒有對他造成困擾,他總是神采奕奕,容光煥發。他熱愛運動,已經是五十幾歲的人了,身材健美且身上有六塊腹肌,就是運動員也很難做得到。
陳焜耀將他經營事業的「致勝之形」,毫無藏私的貢獻出來與讀者分享,充分展現一個成功企業家的胸襟。
◎環繞地球三百圈的版圖開拓者
王倩玲/ 國泰航空公司台灣區企劃部經理
陳董事長是位超級「空中飛人」,他在國泰航空的全球飛行網絡已累積達3,246,000 miles,這足以環繞地球赤道130圈,若加上因航線所需而搭乘其他家航空公司,很可能已接近赤道300圈!這不難想像我們這位空中飛人是如何為自己的企業在拚經濟了。
在如此緊湊的商旅生活中,他始終神采奕奕……源源不絕的熱情正是支持著陳董事長克服挑戰的秘密武器,……一般人印象中的夕陽工業,在陳董事長的帶領下,不僅將最難管理的家族企業經營得有聲有色,陳董事長更躍為IDFB國際羽絨羽毛局技術委員會的第一位華人主席!
藉由本書的記錄,你也可以有機會觀察他、了解他、分享到他經營合隆毛廠這個百年企業的成功方法;或者,你可以看看家裡的羽絨被或羽絨大衣,說不定他們正是合隆毛廠的產品,而你早已親自體驗過陳董事長傾注了熱情、多年努力的成果!
試閱
2-4 海外創業
一九六八年至一九八○年代期間,新加坡合隆成為亞洲第一大羽毛加工廠,不僅是台灣羽毛業界國際化的先驅,更一度在世界羽毛業界扮演重要的角色。廿世紀初的陳家先民曾經幻滅的移民夢,到了第四代,終於風光實現。
童年的陳焜耀遭遇過兩次衝擊,一次是母親生病切除胰臟,生死未卜的哀傷;另一次是父親遠赴南洋創業,孤兒寡母的無助,﹁媽媽生病那段期間,經常以淚洗面,她擔心自己萬一有個三長兩短,沒人照顧我們。長大了才知道,爸媽之間的愛跟糾纏,媽媽的眼淚是煩惱爸爸分財產的問題,她希望能為兩個小孩爭取一些權益。﹂之後,陳雲溪到新加坡設立合隆毛廠,才小學畢業的陳寶珠,為了寫信給陳雲溪,勤練國字,信中所抒發的心情,其實是奮力謀求兩個兒子的將來。
就像通俗電影裡的情節一樣,小孩總是到了學校、遭受同學恥笑才知道自己卑微的身世,﹁真正明白我媽媽是小老婆,是在小學時跟人吵架,被同學罵﹃細姨孩子﹄。當時聽到人就傻了,根本沒有反駁的機會,回到家裡很傷心,但見到媽媽在廚房煮菜,又不好意思講。長大後就瞭解了,當父親五十歲生日宴席時,我也感到很奇怪,為什麼我們沒有和爸爸坐在主桌,而是被安排坐在邊邊的桌子?﹂
家族拍大合照時,陳焜耀兄弟也總被安排在最角落的位置,若問何謂﹁細姨之子﹂,年幼的陳焜耀只能沈默不語;今日的他,以此身分、借力使力,他要做得比別人更好才行。
一九五八年十月,陳雲溪與葉秋圳先生合資,正式將工廠登記名為﹁合隆毛廠﹂,沿襲早年所使用的英文名稱﹁Hop Lion﹂。位於艋舺西園路的工廠,有辦公室、廠房、宿舍,當初工人多是從南部北上工作,合隆會供給食宿。這是陳家工廠經營的傳統,早年在歸綏街時,就已經雇用包吃住的長工,陳雲溪的祖母,也就是陳順風的太太,還擅長幫長工娶老婆。
當時,工廠已部分機械化,有簡易的烘乾機與分毛機。從古物商處收購而來的鴨毛,先用改良後的曬穀機烘乾,再送進分毛機中分級。學生時代的陳焜耀,寒暑假會來工廠打工,﹁工廠的氣味很重,沒有水洗過的鴨毛,聞起來如﹃阿摩尼亞﹄。我到工廠幫忙把鴨毛烘乾、裝袋。﹂但至今讓陳焜耀最難忘的味道,不是鴨毛的味道,而是麵茶的香味。
﹁我在暑期打工期間,每天早上阿公陳聚水都會騎腳踏車出門拜拜,當他順道來艋舺工廠拜土地公時,總是會叫喚我,﹃阿耀、阿耀過來,等一下十點鐘有人來賣麵茶,你去買來吃,不要買太多,這五塊錢可以分兩天用。﹄阿公怕我是細姨的孩子,特別關照我。隔天還是會來看我,但不會給我錢,隔一天後才會再給我五塊錢。﹂
闖蕩新加坡
一九六○年代,台灣的羽毛環境非常惡劣,削價競爭,品質低落。不願同流合污的陳雲溪,不知何去何從?只好將眼光放諸海外、異地重生。半個世紀前,先人跨海來台尋找新生機會,來自相同血脈的後代,此時也要跨海尋找新機會。陳雲溪在陳寶珠的協助下,決定去新加坡闖一闖。
陳焜耀的二姑曾對他說,﹁若沒有你媽,你爸也不會去新加坡。﹂這又再添一樁﹁二房幫夫﹂的故事,擅長交際的陳寶珠,總是能早先一步幫丈夫設想。
當時,陳焜耀跟媽媽住在重慶北路,家後院多搭房間而成了違章建築,陳寶珠因為這事,跑去分局請警方不要拆,因而陳寶珠經常跟當任的警察局長王濤打交道。在那個年代,局長高官都是外省人,送任何禮給王局長都沒有用,最後陳寶珠的苦苦哀求以及誠懇的態度,終於打動局長的心,後來妥協拆了一部分,展現誠意。
膝下無女的陳寶珠,當年上演了一場強認乾女兒的戲碼,陳寶珠的魅力總是無法檔,她熱情地從局長夫人懷中強抱嬰孩,逕自認她當乾女兒,也就是陳焜耀至今還保持聯絡的乾妹妹。
這位王濤局長,早期隻身先跟著國民黨軍隊來到台灣,他的太太隨後才搭船經由香港輾轉來台與他重聚。他的太太在從大陸到香港的船上,認識了要去新加坡的朋友,當時朋友曾提及新加坡那邊有鴨毛。這個訊息,十足珍貴,就像當年陳順風在香港過境時,聽到朋友論及收羽毛的生意。
合隆在台灣沒錢可賺的窘境下,陳寶珠靠著局長太太的關係牽線,當時的新加坡仍屬於﹁馬來西亞聯邦﹂,而台灣是封鎖的戒嚴時期,一般人要出國談何容易?
經過陳信雄、陳信重的經營與耕耘,新加坡合隆在一九六八年至一九八○年成為亞洲第一大羽毛加工廠。自此,陳焜耀的堂哥與大哥的家人,就在新加坡落地生根,廿世紀初的陳家先民,曾經幻滅的移民夢,到了第四代終於實現。
一九七○年代,台灣紡織業的發達帶動了製衣業的發展,隨即大量的羽絨夾克、睡袋便在台灣生產。根據資料統計,當時從台灣出口至美國單一國家的羽絨夾克,平均一年就有一百多萬件。而用來做填充的羽毛原料,當時均從歐美進口。至此,台灣羽毛業者開始從事羽毛水洗的研究與發展,合隆毛廠也從西德取得水洗羽毛機器的知識,奠定全面自動化的雛形。
因為產量愈來愈大,西園路的工廠不敷使用,再加上鄰居抗議鴨毛的臭味,而颱風一來,艋舺地區會淹水,鴨毛保存不易。一九七二年,合隆從艋舺遷至桃園。
合隆在桃園買了一千兩百坪的農地開始建廠,先蓋原料部廠房,到了一九七五年與一些友人共同投資設立良羽成衣,才又加蓋了成衣廠房。延續﹁工廠即是家庭﹂的傳統,桃園廠的一樓是辦公室及倉庫、二樓是成衣部門、三樓是宿舍,包括單身房與闔家房皆有,而且水電費全部由公司支付,其中,若夫妻兩人均在工廠上班,則小孩可以與父母一起在工廠搭伙。後來合隆的重要幹部周榮傳,娶了在良羽上班的老婆,當時便享有公司的全套福利。
陳焜耀學生時代,據他自己表示,﹁不怎麼聰明,但很自負,也很健康。﹂當年考初中上﹁大同中學﹂非常高興,那時是最後一屆,他的初中生活過得愜意快活,﹁我每天帶著兩個便當去上課,晚上九、十點才回家,父母都很忙,人家進小學ㄅㄆㄇ都會了,我不會;初中時人家ABC都會了,我還不會。我的成績很爛,不過,再爛都會留一個股長讓我當,可也沒學壞,還全勤畢業,就不知道為什麼,我跟大家一樣上課,是因為同學有聽進去、我沒聽進去吧?﹂
陳焜耀考高中落榜,英文只考了十二分,他眼巴巴地看著昔日同窗都考上了第一志願,沒想到自己卻只能去念專科,對於一向自信的陳焜耀來說,這刺激不小,他了解到自己非用功不可。
陳焜耀上了黎明工專機械科,他感到很挫折,心境轉折有如在京城的貴族,被貶抑至外地一般,﹁我心想,死了,這輩子怎麼謀生?同學都考得很好,最差的是成功高中,五十個裡面有二十八個考上建中。﹂於是,陳焜耀發憤圖強,從專一開始就在校外補習英文,直到退伍後仍繼續加強英文能力,如今,陳焜耀的英文底子,已讓他在國際組織中嶄露頭角,並在全球商場上無往不利。
3-6國際佈局
陳焜耀被比喻成﹁最愛蓋工廠的董事長﹂,他的工廠,是一個碉堡、一個碉堡獨資建立的。而合隆毛廠所有的公司不為其他關係企業背書,這是陳焜耀的經營方法,一批戰艦出航,縱使倒掉一半還是很強。
移民,是為了尋找新機會、為了讓後代活得更好。一百年前的合隆創始人,從福建飄洋過海到台灣及新加坡,為了家族綿延,必須找一項可以傳承子孫、庇蔭後代的事業。如今,一脈相承,陳家為了鞏固合隆毛廠的競爭力,再一次揚帆出海,不但往上游的原料地探路,也試圖朝下游的客戶群挺進。
一九八六年,在決定投資深圳前,合隆毛廠已經先往東南亞尋求商機。當時仍在老董事長陳雲溪時代,陳焜耀派遣簡朝熙到泰國、越南等地考查,並已在泰國註冊成立公司,﹁當時是泰國經濟大崩盤的前兩年,為取得大量又便宜的原料而去考察,但是,由於語言與其他資源不夠,公司成立了卻丟著沒去營運,不過,也幸好沒投資下去,不然必受泰國經濟蕭條的影響而受損。﹂當年的羽毛同業如光
隆、大洋等,也陸續在東南亞設廠,直到中國大陸開放,才紛紛轉移陣地。
合隆集團股東合照。左至右:德國Eurasdaun Horst Zieglar、新加坡合隆陳信雄、台灣合隆陳焜耀、陳雲溪、加拿大Feather Industries Bryan。
當年,新加坡合隆向上游以控制泰國和香港的原料為主,往下游則是買下了加拿大食品財團的鴨部門,﹁加拿大Feather Industries主要由新加坡合隆持股,一九九○年分家的時候,因為我的股權不夠多,只好放棄新加坡合隆與加拿大公司的股份。然而在我心中,我一直想找機會買回來,直到後來,才又從新加坡合隆的手中買回一些股份。﹂
陳焜耀親自去美國找尋投資的機會,當時台灣的羽毛加工產量,光賣給日本都不夠,所以陳焜耀積極深入各原料產地,﹁當時美國有產白鴨毛,我曾有兩次機會可以購併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concord farm、楓葉養鴨場︵Maple Leaf duck farm︶,由於當時自己仍在培養實力,考慮到語言、人才及文化背景,所以最終還是選擇投資中國大陸。﹂
陳焜耀未能投資美國鴨場,主要是地緣廣闊、補給線過長,管理不易的理由而放棄。不過,這個往上游整合深入原料產地的想法,已經在陳焜耀心中萌芽。因而,在一九九四年,合隆的Eurasdaun德國歐亞羽毛公司轉投資了波蘭養鵝廠。當年,股東之一的Horst Zieglar經常到波蘭買羽毛,他認識了當地的木材商Leszek Korenkiewicz,由於Horst Zieglar無法長期待在波蘭,於是與Leszek Korenkiewicz合作,請他代為採購。
﹁波蘭、匈牙利一帶的大白鵝毛非常好,德國公司去投資就能控制歐洲的白鵝毛,後來為了保固品質,採買的羽毛原料必須馬上處理,所以順勢在當地設立工廠。﹂投資波蘭Superdaun第一年就獲利,這次攻佔原料地的成功經驗,激發陳焜耀日後在中國大陸的投資,其中,在河南設立的華隆毛廠,便是針對擁有鴨場的集團而合資。
海外投資除了加拿大公司,合隆在德國還擁有Eurasdaun公司。當年,在德國知名羽毛公司任職的Horst Zieglar,他想跳出來自己創業的時候,第一個渴望合作的對象,便是具有信用與實力的合隆毛廠。
﹁當初Horst Zieglar聽聞新加坡合隆的陳氏集團,有能力獨自買下加拿大Feather Industries百分之百的股份。因為他想創業,所以想透過加拿大Feather Industries、我、我父親及堂哥四方一起催生這家新公司。﹂
當年新加坡合隆的陳信雄事業做很大,而Horst Zieglar也熟稔亞洲各個羽毛供應商,他們彼此都聽過對方的名字,但兩人從未謀面,一直到一九八七年,兩人才在商談創立Eurasdaun這家新公司時首次見面。
﹁我年輕時常想去歐美各地拜訪客戶,不見得是為了談生意。但周遭的人似乎總是給我負面意見,或不希望我去拜訪某些他們覺得不可能成交的客戶。也許是每個人做人、做事方法不同?我認為做生意,沒有永久的客戶和競爭者,這個環境永遠在變。只要我們做人、做事誠懇,不要有佔人便宜之心,機會何時到來?誰也不知道。﹂
終於,Eurasdaun於一九八八年正式設立,﹁唯一的遺憾的是,在公司尚未正式營運時,父親卻去世了。假如他能活得久一點,這段故事應該也會成為父親事業生涯裡另一個讓人敬佩的記錄。﹂
合隆毛廠共擁有七個生產基地,位於台灣及大陸深圳、安徽、河南、黑龍江、江西、山東,並擁有加拿大、德國、波蘭的關係企業,全球共有十個點,﹁我唯一經營的好處就是,我所有的公司沒有任何一家為其他關係企業背書,都是獨立資本,若其中任何一間發生狀況,跟其他公司都沒關係,這是我的經營方法,一批戰艦出航打仗,縱使倒掉一半還是很強。﹂
大舉登陸,攻城掠地
在深圳的羅湖海關,大陸官員與陳焜耀僵持不下,幾條水龍頭管線攤在桌板上,算一算,總共有二十條水龍頭管線。
﹁一個人只能帶三個,另外十七個要報稅。﹂海關人員嚷著。
﹁我這是帶去給中國幹部用的,這是用來沖洗屁股的。﹂陳焜耀誠實以對,並顯現出是個體恤大陸員工的台商。
﹁啊?洗屁股?﹂海關人員面露狐疑。
﹁對啊,裝在馬桶旁邊的水龍頭,便後沖洗,可避免痔瘡。﹂陳焜耀詳細解釋著,這不但是他自己的體驗,也是正確的保健方法。
前前後後,陳焜耀共帶了將近三百個這樣的水龍頭管線,在大陸每個工廠的每間廁所,全都安置這樣的沖洗設備。各個工廠裡枝微末節的設施,陳焜耀一律指定用料,甚至不惜成本,從紐西蘭、台灣、日本等地帶到深圳,再拉去每家建設中的工廠。
或許是因為扛著百年老店的金字招牌,陳焜耀做任何事情,都以﹁百年大計﹂為考量,建廠工程中的材料,在大陸從來沒有人捨得多花銀子,陳焜耀總是面不改色,使命必達。合隆的工廠有三種固定元素,不銹鋼、強化玻璃、花崗石。
﹁建造河南廠浴室隔間時,因當地沒有好的強化玻璃和不鏽鋼,還特地去武漢採買再拉到河南,包括了不鏽鋼隔間底座框、木板、車間用大型塑膠框、幾台蒸氣鍋爐等,足足高出三倍的費用。除了建材,工廠的機器要求最好的,河南廠成品部使用的針車,也不用國內品牌,寧願多花三倍價錢,從日本進口brother、Juki名牌針車。﹂
當年為了建設廠房,任相豐在深圳張羅材料,他也因此經常到香港與過境的陳焜耀碰面,將一箱箱的五金成品拉回深圳,皮箱裡面有紐西蘭的暖烘毛巾架、台灣的不鏽鋼槽、知名品牌的蓮蓬頭等等。
出差到大陸的台灣幹部,一覺醒來,經常恍惚不知自己身在合隆的哪個廠,原因是宿舍格局、建築材料與室內陳設,全部統一規格,小到連水龍頭、喇叭鎖都是從台灣扛過去的。
陳焜耀被比喻成﹁最愛蓋工廠的董事長﹂,從二○○○年開始,一發不可收拾,從南向北挺進,包括江西、安徽、河南、山東、黑龍江等。即使更早之前在台灣,他也曾經寧願負債仍執意要擴建廠房。﹁在中國大陸的投資建廠很艱難,但只要不賠就好。不管合隆到了哪個地方,都要好好經營。坦白講,沒有一個地方是我自己主動說要去投資的。全部都是人家叫我去投資的,包括台灣合隆毛廠,當年也是被迫接手扛下。﹂陳焜耀回首大陸設廠的機緣,猶如蓋希望小學的胸懷一般,曾經家產幾乎變賣光光的董事長,不過是想讓貧困地區的人,也可以有賺錢的機會。
中國大陸的羽絨原料,佔全世界的百分之六十以上。陳焜耀在大陸蓋工廠,掌握的基本原則即是,哪裡有毛、哪裡去。﹁首先考量資源夠不夠、原料供給夠不夠,然後觀察地方政府是否積極?因為我們是外商,地方政府的表態非常重要。﹂陳焜耀一向主張必須與地方政府達成共識,若沒有地方政府的支持,或者不報備地方政府,他絕對不願意、也不敢投資。
建立典範
陳焜耀形容他的工廠,是一個碉堡、一個碉堡獨資建立的。築起第一個碉堡總是比較困難,錯誤也比較多;搭建第二個碉堡時一定要比第一個好;所以建第三個碉堡時就來參觀第二個,才能做得更好;到了第四個時,參觀的範本就更多了。
在陳焜耀心目中,位處第二個碉堡地位的模範工廠,就是安徽一隆廠,﹁安徽廠經過三次改革,成品部大樓是合隆第一位大陸籍總經理張延新來深圳抄圖回去,我告訴他,如果沒辦法蓋得比深圳廠好,那可就白學了。果然,安徽廠的確蓋得比深圳廠漂亮,全部使用花岡岩。﹂不但在硬體方面成功複製了合隆原廠,張延新的經營模式,也代表著合隆投資大陸各廠的成功典範。
放眼未來
建設那麼多工廠,陳焜耀不敢保證每個點都能創造財富,就像一個家庭裡的兄弟姊妹,也並非個個品學兼優,﹁每個地方政策環境都不一樣,我們必須跟著他們變,我會帶著各地方政府長官參觀各廠,互相學習,也可讓他們之間產生良性競爭。﹂
各個地方政開出來的條件不同,尤其土地取得問題,地方發展條件不一樣,所提供的優惠也有所區別。
﹁從來,我都是拿錢進來,還沒有拿錢出去的。﹂陳焜耀的投資,不僅帶進資金增加地方就業機會,而且還促進地方政府與國際接軌,獨立經營安徽一隆廠的張延新,與陳焜耀近二十年的合作情誼,他也深感個人
一九六八年至一九八○年代期間,新加坡合隆成為亞洲第一大羽毛加工廠,不僅是台灣羽毛業界國際化的先驅,更一度在世界羽毛業界扮演重要的角色。廿世紀初的陳家先民曾經幻滅的移民夢,到了第四代,終於風光實現。
童年的陳焜耀遭遇過兩次衝擊,一次是母親生病切除胰臟,生死未卜的哀傷;另一次是父親遠赴南洋創業,孤兒寡母的無助,﹁媽媽生病那段期間,經常以淚洗面,她擔心自己萬一有個三長兩短,沒人照顧我們。長大了才知道,爸媽之間的愛跟糾纏,媽媽的眼淚是煩惱爸爸分財產的問題,她希望能為兩個小孩爭取一些權益。﹂之後,陳雲溪到新加坡設立合隆毛廠,才小學畢業的陳寶珠,為了寫信給陳雲溪,勤練國字,信中所抒發的心情,其實是奮力謀求兩個兒子的將來。
就像通俗電影裡的情節一樣,小孩總是到了學校、遭受同學恥笑才知道自己卑微的身世,﹁真正明白我媽媽是小老婆,是在小學時跟人吵架,被同學罵﹃細姨孩子﹄。當時聽到人就傻了,根本沒有反駁的機會,回到家裡很傷心,但見到媽媽在廚房煮菜,又不好意思講。長大後就瞭解了,當父親五十歲生日宴席時,我也感到很奇怪,為什麼我們沒有和爸爸坐在主桌,而是被安排坐在邊邊的桌子?﹂
家族拍大合照時,陳焜耀兄弟也總被安排在最角落的位置,若問何謂﹁細姨之子﹂,年幼的陳焜耀只能沈默不語;今日的他,以此身分、借力使力,他要做得比別人更好才行。
一九五八年十月,陳雲溪與葉秋圳先生合資,正式將工廠登記名為﹁合隆毛廠﹂,沿襲早年所使用的英文名稱﹁Hop Lion﹂。位於艋舺西園路的工廠,有辦公室、廠房、宿舍,當初工人多是從南部北上工作,合隆會供給食宿。這是陳家工廠經營的傳統,早年在歸綏街時,就已經雇用包吃住的長工,陳雲溪的祖母,也就是陳順風的太太,還擅長幫長工娶老婆。
當時,工廠已部分機械化,有簡易的烘乾機與分毛機。從古物商處收購而來的鴨毛,先用改良後的曬穀機烘乾,再送進分毛機中分級。學生時代的陳焜耀,寒暑假會來工廠打工,﹁工廠的氣味很重,沒有水洗過的鴨毛,聞起來如﹃阿摩尼亞﹄。我到工廠幫忙把鴨毛烘乾、裝袋。﹂但至今讓陳焜耀最難忘的味道,不是鴨毛的味道,而是麵茶的香味。
﹁我在暑期打工期間,每天早上阿公陳聚水都會騎腳踏車出門拜拜,當他順道來艋舺工廠拜土地公時,總是會叫喚我,﹃阿耀、阿耀過來,等一下十點鐘有人來賣麵茶,你去買來吃,不要買太多,這五塊錢可以分兩天用。﹄阿公怕我是細姨的孩子,特別關照我。隔天還是會來看我,但不會給我錢,隔一天後才會再給我五塊錢。﹂
闖蕩新加坡
一九六○年代,台灣的羽毛環境非常惡劣,削價競爭,品質低落。不願同流合污的陳雲溪,不知何去何從?只好將眼光放諸海外、異地重生。半個世紀前,先人跨海來台尋找新生機會,來自相同血脈的後代,此時也要跨海尋找新機會。陳雲溪在陳寶珠的協助下,決定去新加坡闖一闖。
陳焜耀的二姑曾對他說,﹁若沒有你媽,你爸也不會去新加坡。﹂這又再添一樁﹁二房幫夫﹂的故事,擅長交際的陳寶珠,總是能早先一步幫丈夫設想。
當時,陳焜耀跟媽媽住在重慶北路,家後院多搭房間而成了違章建築,陳寶珠因為這事,跑去分局請警方不要拆,因而陳寶珠經常跟當任的警察局長王濤打交道。在那個年代,局長高官都是外省人,送任何禮給王局長都沒有用,最後陳寶珠的苦苦哀求以及誠懇的態度,終於打動局長的心,後來妥協拆了一部分,展現誠意。
膝下無女的陳寶珠,當年上演了一場強認乾女兒的戲碼,陳寶珠的魅力總是無法檔,她熱情地從局長夫人懷中強抱嬰孩,逕自認她當乾女兒,也就是陳焜耀至今還保持聯絡的乾妹妹。
這位王濤局長,早期隻身先跟著國民黨軍隊來到台灣,他的太太隨後才搭船經由香港輾轉來台與他重聚。他的太太在從大陸到香港的船上,認識了要去新加坡的朋友,當時朋友曾提及新加坡那邊有鴨毛。這個訊息,十足珍貴,就像當年陳順風在香港過境時,聽到朋友論及收羽毛的生意。
合隆在台灣沒錢可賺的窘境下,陳寶珠靠著局長太太的關係牽線,當時的新加坡仍屬於﹁馬來西亞聯邦﹂,而台灣是封鎖的戒嚴時期,一般人要出國談何容易?
經過陳信雄、陳信重的經營與耕耘,新加坡合隆在一九六八年至一九八○年成為亞洲第一大羽毛加工廠。自此,陳焜耀的堂哥與大哥的家人,就在新加坡落地生根,廿世紀初的陳家先民,曾經幻滅的移民夢,到了第四代終於實現。
一九七○年代,台灣紡織業的發達帶動了製衣業的發展,隨即大量的羽絨夾克、睡袋便在台灣生產。根據資料統計,當時從台灣出口至美國單一國家的羽絨夾克,平均一年就有一百多萬件。而用來做填充的羽毛原料,當時均從歐美進口。至此,台灣羽毛業者開始從事羽毛水洗的研究與發展,合隆毛廠也從西德取得水洗羽毛機器的知識,奠定全面自動化的雛形。
因為產量愈來愈大,西園路的工廠不敷使用,再加上鄰居抗議鴨毛的臭味,而颱風一來,艋舺地區會淹水,鴨毛保存不易。一九七二年,合隆從艋舺遷至桃園。
合隆在桃園買了一千兩百坪的農地開始建廠,先蓋原料部廠房,到了一九七五年與一些友人共同投資設立良羽成衣,才又加蓋了成衣廠房。延續﹁工廠即是家庭﹂的傳統,桃園廠的一樓是辦公室及倉庫、二樓是成衣部門、三樓是宿舍,包括單身房與闔家房皆有,而且水電費全部由公司支付,其中,若夫妻兩人均在工廠上班,則小孩可以與父母一起在工廠搭伙。後來合隆的重要幹部周榮傳,娶了在良羽上班的老婆,當時便享有公司的全套福利。
陳焜耀學生時代,據他自己表示,﹁不怎麼聰明,但很自負,也很健康。﹂當年考初中上﹁大同中學﹂非常高興,那時是最後一屆,他的初中生活過得愜意快活,﹁我每天帶著兩個便當去上課,晚上九、十點才回家,父母都很忙,人家進小學ㄅㄆㄇ都會了,我不會;初中時人家ABC都會了,我還不會。我的成績很爛,不過,再爛都會留一個股長讓我當,可也沒學壞,還全勤畢業,就不知道為什麼,我跟大家一樣上課,是因為同學有聽進去、我沒聽進去吧?﹂
陳焜耀考高中落榜,英文只考了十二分,他眼巴巴地看著昔日同窗都考上了第一志願,沒想到自己卻只能去念專科,對於一向自信的陳焜耀來說,這刺激不小,他了解到自己非用功不可。
陳焜耀上了黎明工專機械科,他感到很挫折,心境轉折有如在京城的貴族,被貶抑至外地一般,﹁我心想,死了,這輩子怎麼謀生?同學都考得很好,最差的是成功高中,五十個裡面有二十八個考上建中。﹂於是,陳焜耀發憤圖強,從專一開始就在校外補習英文,直到退伍後仍繼續加強英文能力,如今,陳焜耀的英文底子,已讓他在國際組織中嶄露頭角,並在全球商場上無往不利。
3-6國際佈局
陳焜耀被比喻成﹁最愛蓋工廠的董事長﹂,他的工廠,是一個碉堡、一個碉堡獨資建立的。而合隆毛廠所有的公司不為其他關係企業背書,這是陳焜耀的經營方法,一批戰艦出航,縱使倒掉一半還是很強。
移民,是為了尋找新機會、為了讓後代活得更好。一百年前的合隆創始人,從福建飄洋過海到台灣及新加坡,為了家族綿延,必須找一項可以傳承子孫、庇蔭後代的事業。如今,一脈相承,陳家為了鞏固合隆毛廠的競爭力,再一次揚帆出海,不但往上游的原料地探路,也試圖朝下游的客戶群挺進。
一九八六年,在決定投資深圳前,合隆毛廠已經先往東南亞尋求商機。當時仍在老董事長陳雲溪時代,陳焜耀派遣簡朝熙到泰國、越南等地考查,並已在泰國註冊成立公司,﹁當時是泰國經濟大崩盤的前兩年,為取得大量又便宜的原料而去考察,但是,由於語言與其他資源不夠,公司成立了卻丟著沒去營運,不過,也幸好沒投資下去,不然必受泰國經濟蕭條的影響而受損。﹂當年的羽毛同業如光
隆、大洋等,也陸續在東南亞設廠,直到中國大陸開放,才紛紛轉移陣地。
合隆集團股東合照。左至右:德國Eurasdaun Horst Zieglar、新加坡合隆陳信雄、台灣合隆陳焜耀、陳雲溪、加拿大Feather Industries Bryan。
當年,新加坡合隆向上游以控制泰國和香港的原料為主,往下游則是買下了加拿大食品財團的鴨部門,﹁加拿大Feather Industries主要由新加坡合隆持股,一九九○年分家的時候,因為我的股權不夠多,只好放棄新加坡合隆與加拿大公司的股份。然而在我心中,我一直想找機會買回來,直到後來,才又從新加坡合隆的手中買回一些股份。﹂
陳焜耀親自去美國找尋投資的機會,當時台灣的羽毛加工產量,光賣給日本都不夠,所以陳焜耀積極深入各原料產地,﹁當時美國有產白鴨毛,我曾有兩次機會可以購併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concord farm、楓葉養鴨場︵Maple Leaf duck farm︶,由於當時自己仍在培養實力,考慮到語言、人才及文化背景,所以最終還是選擇投資中國大陸。﹂
陳焜耀未能投資美國鴨場,主要是地緣廣闊、補給線過長,管理不易的理由而放棄。不過,這個往上游整合深入原料產地的想法,已經在陳焜耀心中萌芽。因而,在一九九四年,合隆的Eurasdaun德國歐亞羽毛公司轉投資了波蘭養鵝廠。當年,股東之一的Horst Zieglar經常到波蘭買羽毛,他認識了當地的木材商Leszek Korenkiewicz,由於Horst Zieglar無法長期待在波蘭,於是與Leszek Korenkiewicz合作,請他代為採購。
﹁波蘭、匈牙利一帶的大白鵝毛非常好,德國公司去投資就能控制歐洲的白鵝毛,後來為了保固品質,採買的羽毛原料必須馬上處理,所以順勢在當地設立工廠。﹂投資波蘭Superdaun第一年就獲利,這次攻佔原料地的成功經驗,激發陳焜耀日後在中國大陸的投資,其中,在河南設立的華隆毛廠,便是針對擁有鴨場的集團而合資。
海外投資除了加拿大公司,合隆在德國還擁有Eurasdaun公司。當年,在德國知名羽毛公司任職的Horst Zieglar,他想跳出來自己創業的時候,第一個渴望合作的對象,便是具有信用與實力的合隆毛廠。
﹁當初Horst Zieglar聽聞新加坡合隆的陳氏集團,有能力獨自買下加拿大Feather Industries百分之百的股份。因為他想創業,所以想透過加拿大Feather Industries、我、我父親及堂哥四方一起催生這家新公司。﹂
當年新加坡合隆的陳信雄事業做很大,而Horst Zieglar也熟稔亞洲各個羽毛供應商,他們彼此都聽過對方的名字,但兩人從未謀面,一直到一九八七年,兩人才在商談創立Eurasdaun這家新公司時首次見面。
﹁我年輕時常想去歐美各地拜訪客戶,不見得是為了談生意。但周遭的人似乎總是給我負面意見,或不希望我去拜訪某些他們覺得不可能成交的客戶。也許是每個人做人、做事方法不同?我認為做生意,沒有永久的客戶和競爭者,這個環境永遠在變。只要我們做人、做事誠懇,不要有佔人便宜之心,機會何時到來?誰也不知道。﹂
終於,Eurasdaun於一九八八年正式設立,﹁唯一的遺憾的是,在公司尚未正式營運時,父親卻去世了。假如他能活得久一點,這段故事應該也會成為父親事業生涯裡另一個讓人敬佩的記錄。﹂
合隆毛廠共擁有七個生產基地,位於台灣及大陸深圳、安徽、河南、黑龍江、江西、山東,並擁有加拿大、德國、波蘭的關係企業,全球共有十個點,﹁我唯一經營的好處就是,我所有的公司沒有任何一家為其他關係企業背書,都是獨立資本,若其中任何一間發生狀況,跟其他公司都沒關係,這是我的經營方法,一批戰艦出航打仗,縱使倒掉一半還是很強。﹂
大舉登陸,攻城掠地
在深圳的羅湖海關,大陸官員與陳焜耀僵持不下,幾條水龍頭管線攤在桌板上,算一算,總共有二十條水龍頭管線。
﹁一個人只能帶三個,另外十七個要報稅。﹂海關人員嚷著。
﹁我這是帶去給中國幹部用的,這是用來沖洗屁股的。﹂陳焜耀誠實以對,並顯現出是個體恤大陸員工的台商。
﹁啊?洗屁股?﹂海關人員面露狐疑。
﹁對啊,裝在馬桶旁邊的水龍頭,便後沖洗,可避免痔瘡。﹂陳焜耀詳細解釋著,這不但是他自己的體驗,也是正確的保健方法。
前前後後,陳焜耀共帶了將近三百個這樣的水龍頭管線,在大陸每個工廠的每間廁所,全都安置這樣的沖洗設備。各個工廠裡枝微末節的設施,陳焜耀一律指定用料,甚至不惜成本,從紐西蘭、台灣、日本等地帶到深圳,再拉去每家建設中的工廠。
或許是因為扛著百年老店的金字招牌,陳焜耀做任何事情,都以﹁百年大計﹂為考量,建廠工程中的材料,在大陸從來沒有人捨得多花銀子,陳焜耀總是面不改色,使命必達。合隆的工廠有三種固定元素,不銹鋼、強化玻璃、花崗石。
﹁建造河南廠浴室隔間時,因當地沒有好的強化玻璃和不鏽鋼,還特地去武漢採買再拉到河南,包括了不鏽鋼隔間底座框、木板、車間用大型塑膠框、幾台蒸氣鍋爐等,足足高出三倍的費用。除了建材,工廠的機器要求最好的,河南廠成品部使用的針車,也不用國內品牌,寧願多花三倍價錢,從日本進口brother、Juki名牌針車。﹂
當年為了建設廠房,任相豐在深圳張羅材料,他也因此經常到香港與過境的陳焜耀碰面,將一箱箱的五金成品拉回深圳,皮箱裡面有紐西蘭的暖烘毛巾架、台灣的不鏽鋼槽、知名品牌的蓮蓬頭等等。
出差到大陸的台灣幹部,一覺醒來,經常恍惚不知自己身在合隆的哪個廠,原因是宿舍格局、建築材料與室內陳設,全部統一規格,小到連水龍頭、喇叭鎖都是從台灣扛過去的。
陳焜耀被比喻成﹁最愛蓋工廠的董事長﹂,從二○○○年開始,一發不可收拾,從南向北挺進,包括江西、安徽、河南、山東、黑龍江等。即使更早之前在台灣,他也曾經寧願負債仍執意要擴建廠房。﹁在中國大陸的投資建廠很艱難,但只要不賠就好。不管合隆到了哪個地方,都要好好經營。坦白講,沒有一個地方是我自己主動說要去投資的。全部都是人家叫我去投資的,包括台灣合隆毛廠,當年也是被迫接手扛下。﹂陳焜耀回首大陸設廠的機緣,猶如蓋希望小學的胸懷一般,曾經家產幾乎變賣光光的董事長,不過是想讓貧困地區的人,也可以有賺錢的機會。
中國大陸的羽絨原料,佔全世界的百分之六十以上。陳焜耀在大陸蓋工廠,掌握的基本原則即是,哪裡有毛、哪裡去。﹁首先考量資源夠不夠、原料供給夠不夠,然後觀察地方政府是否積極?因為我們是外商,地方政府的表態非常重要。﹂陳焜耀一向主張必須與地方政府達成共識,若沒有地方政府的支持,或者不報備地方政府,他絕對不願意、也不敢投資。
建立典範
陳焜耀形容他的工廠,是一個碉堡、一個碉堡獨資建立的。築起第一個碉堡總是比較困難,錯誤也比較多;搭建第二個碉堡時一定要比第一個好;所以建第三個碉堡時就來參觀第二個,才能做得更好;到了第四個時,參觀的範本就更多了。
在陳焜耀心目中,位處第二個碉堡地位的模範工廠,就是安徽一隆廠,﹁安徽廠經過三次改革,成品部大樓是合隆第一位大陸籍總經理張延新來深圳抄圖回去,我告訴他,如果沒辦法蓋得比深圳廠好,那可就白學了。果然,安徽廠的確蓋得比深圳廠漂亮,全部使用花岡岩。﹂不但在硬體方面成功複製了合隆原廠,張延新的經營模式,也代表著合隆投資大陸各廠的成功典範。
放眼未來
建設那麼多工廠,陳焜耀不敢保證每個點都能創造財富,就像一個家庭裡的兄弟姊妹,也並非個個品學兼優,﹁每個地方政策環境都不一樣,我們必須跟著他們變,我會帶著各地方政府長官參觀各廠,互相學習,也可讓他們之間產生良性競爭。﹂
各個地方政開出來的條件不同,尤其土地取得問題,地方發展條件不一樣,所提供的優惠也有所區別。
﹁從來,我都是拿錢進來,還沒有拿錢出去的。﹂陳焜耀的投資,不僅帶進資金增加地方就業機會,而且還促進地方政府與國際接軌,獨立經營安徽一隆廠的張延新,與陳焜耀近二十年的合作情誼,他也深感個人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