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管理(第二版)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從事人資工作四十餘載,總結其在職場上的工作實務經驗,體系完整,涵蓋了人力資源管理相關的關鍵領域知識與實務操作技巧,內容包括:人力資源管理緒論、人力資源量化管理、組織設計與人力規劃、工作設計與工作分析、員工招募與甄選、培訓管理、人力資源發展、績效管理、薪資制度、績效獎勵制度、員工福利制度、勞動法規與紀律管理、工作規則與勞動契約、勞資關係、勞動三法與爭議行為、離職管理共十六章,並提供可現學現用的圖、表、範例約二百種,是一部全面反映了新世紀人資管理在徵才、選才、育才、用才、留才方面,具有參考實用性很強的實務作業手冊,各章次並以劄記方式呈現作者多年來人資管理工作心得的感想,內容非常紮實精彩,保證受用無窮。
目錄
再版序 i
初版序 iii
第 1 章 人力資源管理緒論 1
第一節 人力資源管理的演進 3
第二節 知識經濟時代的員工 6
第三節 人資部門的特質與功能 9
第四節 人資人員角色定位 12
第五節 人資人員的職能與操守 15
第六節 跨國企業人資管理 20
結 語 24
第 2 章 人力資源量化管理 29
第一節 人力資源計分卡 30
第二節 人力資源會計 35
第三節 人力資源會計的作用 38
第四節 人事預算編制與控制 42
第五節 人力資源資訊系統 45
結 語 50
第 3 章 組織設計與人力規劃 51
第一節 組織架構設計 52
第二節 組織診斷 60
第三節 人力資源規劃 64
第四節 能力盤點 75
結 語 80
第 4 章 工作設計與工作分析 83
第一節 工作設計 85
第二節 工作分析概論 88
第三節 工作分析步驟與難度 98
第四節 工作說明書 102
第五節 工作規範 106
結 語 108
第 5 章 員工招募與甄選 111
第一節 招聘人才概論 113
第二節 人才招募的途徑 118
第三節 選才的原則 121
第四節 人才甄選的技巧 123
第五節 非典型勞動類型 128
第六節 外籍勞工管理 133
結 語 137
第 6 章 培訓管理 141
第一節 人力培訓的基本概念 142
第二節 培訓需求與規劃 144
第三節 培訓執行作業 154
第四節 講師延聘與評估 157
第五節 培訓評鑑與改善 160
結 語 165
第 7 章 人力資源發展 169
第一節 人力資源發展概論 171
第二節 人力資本 173
第三節 輪調制度 177
第四節 晉升制度 178
第五節 職涯管理 180
第六節 學習型組織 186
結 語 189
第 8 章 績效管理 191
第一節 績效管理概論 192
第二節 績效考評衡量的方法 199
第三節 目標管理 204
第四節 關鍵績效指標 208
第五節 平衡計分卡 211
結 語 215
第 9 章 薪資制度 217
第一節 薪酬管理概念 218
第二節 工作評價 222
第三節 薪資政策 228
第四節 薪資調查 232
第五節 薪資體系設計 237
第六節 薪資報酬委員會 243
結 語 245
第 10 章 績效獎勵制度 249
第一節 激勵理論 250
第二節 獎工制度 262
第三節 自助式薪酬方案 267
第四節 員工分紅制度 270
結 語 275
第 11 章 員工福利制度 279
第一節 職工福利金制度 280
第二節 勞工退休制度 283
第三節 彈性福利制度 287
第四節 員工協助方案 290
第五節 員工福利規劃新思潮 298
結 語 300
第 12 章 勞動法規與紀律管理 303
第一節 勞工立法體系 304
第二節 罰則類別 307
第三節 《勞動基準法》概論 311
第四節 紀律管理 318
結 語 323
第 13 章 工作規則與勞動契約 325
第一節 企業文化 326
第二節 人事制度規章 329
第三節 工作規則 332
第四節 勞動契約 337
第五節 資訊系統安全管理 340
結 語 345
第 14 章 勞資關係 349
第一節 勞資倫理 350
第二節 勞資溝通 354
第三節 員工申訴處理制度 360
第四節 勞資會議 367
結 語 371
第 15 章 勞動三法與爭議行為 375
第一節 勞動三權 376
第二節 工會法 378
第三節 團體協約法 382
第四節 團體協約之限制與拘束 387
第五節 勞資爭議處理法 399
第六節 爭議行為 406
結 語 411
第 16 章 離職管理 415
第一節 離職理論研究與類別 416
第二節 離職面談 422
第三節 人力精簡 427
第四節 人事風險管理 435
第五節 競業禁止 439
結 語 445
詞彙表 449
參考書目 459
初版序 iii
第 1 章 人力資源管理緒論 1
第一節 人力資源管理的演進 3
第二節 知識經濟時代的員工 6
第三節 人資部門的特質與功能 9
第四節 人資人員角色定位 12
第五節 人資人員的職能與操守 15
第六節 跨國企業人資管理 20
結 語 24
第 2 章 人力資源量化管理 29
第一節 人力資源計分卡 30
第二節 人力資源會計 35
第三節 人力資源會計的作用 38
第四節 人事預算編制與控制 42
第五節 人力資源資訊系統 45
結 語 50
第 3 章 組織設計與人力規劃 51
第一節 組織架構設計 52
第二節 組織診斷 60
第三節 人力資源規劃 64
第四節 能力盤點 75
結 語 80
第 4 章 工作設計與工作分析 83
第一節 工作設計 85
第二節 工作分析概論 88
第三節 工作分析步驟與難度 98
第四節 工作說明書 102
第五節 工作規範 106
結 語 108
第 5 章 員工招募與甄選 111
第一節 招聘人才概論 113
第二節 人才招募的途徑 118
第三節 選才的原則 121
第四節 人才甄選的技巧 123
第五節 非典型勞動類型 128
第六節 外籍勞工管理 133
結 語 137
第 6 章 培訓管理 141
第一節 人力培訓的基本概念 142
第二節 培訓需求與規劃 144
第三節 培訓執行作業 154
第四節 講師延聘與評估 157
第五節 培訓評鑑與改善 160
結 語 165
第 7 章 人力資源發展 169
第一節 人力資源發展概論 171
第二節 人力資本 173
第三節 輪調制度 177
第四節 晉升制度 178
第五節 職涯管理 180
第六節 學習型組織 186
結 語 189
第 8 章 績效管理 191
第一節 績效管理概論 192
第二節 績效考評衡量的方法 199
第三節 目標管理 204
第四節 關鍵績效指標 208
第五節 平衡計分卡 211
結 語 215
第 9 章 薪資制度 217
第一節 薪酬管理概念 218
第二節 工作評價 222
第三節 薪資政策 228
第四節 薪資調查 232
第五節 薪資體系設計 237
第六節 薪資報酬委員會 243
結 語 245
第 10 章 績效獎勵制度 249
第一節 激勵理論 250
第二節 獎工制度 262
第三節 自助式薪酬方案 267
第四節 員工分紅制度 270
結 語 275
第 11 章 員工福利制度 279
第一節 職工福利金制度 280
第二節 勞工退休制度 283
第三節 彈性福利制度 287
第四節 員工協助方案 290
第五節 員工福利規劃新思潮 298
結 語 300
第 12 章 勞動法規與紀律管理 303
第一節 勞工立法體系 304
第二節 罰則類別 307
第三節 《勞動基準法》概論 311
第四節 紀律管理 318
結 語 323
第 13 章 工作規則與勞動契約 325
第一節 企業文化 326
第二節 人事制度規章 329
第三節 工作規則 332
第四節 勞動契約 337
第五節 資訊系統安全管理 340
結 語 345
第 14 章 勞資關係 349
第一節 勞資倫理 350
第二節 勞資溝通 354
第三節 員工申訴處理制度 360
第四節 勞資會議 367
結 語 371
第 15 章 勞動三法與爭議行為 375
第一節 勞動三權 376
第二節 工會法 378
第三節 團體協約法 382
第四節 團體協約之限制與拘束 387
第五節 勞資爭議處理法 399
第六節 爭議行為 406
結 語 411
第 16 章 離職管理 415
第一節 離職理論研究與類別 416
第二節 離職面談 422
第三節 人力精簡 427
第四節 人事風險管理 435
第五節 競業禁止 439
結 語 445
詞彙表 449
參考書目 459
序/導讀
再版序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禮記.大學》
在現今邁入知識經濟的時代,企業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任何企業都必須提升人力資源的素質,創造企業的價值,始能掌握競爭優勢,立於不敗之地。企業為達到此一目標,應擁有優秀的人力資源管理的專業人才,始克有成。
本書自2005年出版後,頗受大專院校相關科系採用為人資管理課程指定的教科書,以及企業界人士的支持、指導、肯定與推薦,初版四刷,如今再版問市,由衷地感謝各位方家的鼓勵。
台諺說:「土水師(泥水匠)怕抓漏,醫師怕治咳。」這句話正好點出了要將現有的成品再作補強的難度,刪減部分資料有點不捨。但是,限於篇幅,只能忍痛割愛,俗話說得好,「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再版以嶄新的面貌再度與讀者見面。
近年來,人力資源管理的新資訊不斷被提出,而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新人類也已投入職場,新人類成員的資質跟嬰兒潮時代的就業者相比,學歷普遍的提高,這群運用科技資訊而非靠勞力來謀生的人力資源,使得人力資源管理的手法也要「天蠶變」,以留住這一批「天之驕子」,因而本書的修訂版勢必再行。
2011年5月,規範攸關勞工團結權、協商權及爭議權的勞動三法(《工會法》、《團體協約法》、《勞資爭議處理法》)的施行,我國勞資關係正式邁入新紀元。傳統上雇主一個人說了算數的時代已過去了,面對這樣的新局,雇主必須調整人事管理心態,讓未來勞資關係邁向成熟有秩序,合作又競爭之新境界。2011年6月29日修正的《勞動基準法》上路,加重對雇主違法的處罰額度,罰金提高五倍(最高併科新台幣七十五萬元以下罰金);罰鍰由現行新台幣六千元到六萬元提高為二萬元到三十萬元,並賦予與主管機關得公布違反《勞動基準法》之事業單位或事業主之名稱、負責人姓名,其目的在於呼籲雇主應確實遵守勞動基準法令,並提供合法的勞動條件保障,以維護勞工的基本權利。
本書再版掌握了人力資源管理新趨勢,架構完備,從宏觀面的人力資源管理緒論(第一章)精要部分作介紹、再依序討論人力資源成本量化管理(第二章)、組織設計與人力規劃(第三章)、工作設計與工作分析(第四章)、員工招募與甄選(第五章)、培訓管理(第六章)、人力資源發展(第七章)、績效管理(第八章)、薪資制度(第九章)、績效獎勵制度(第十章)、員工福利制度(第十一章)、勞動法規與紀律管理(第十二章)、工作規則與勞動契約(第十三章)、勞資關係(第十四章)、勞動三法與爭議行為(第十五章)及離職管理(第十六章),並以著者在人資界工作四十餘年的工作心得之記錄,在每一單元內,以劄記方式提出一些精闢的觀點補遺未能在本文詳細論述之處,並提供圖、表、範例約二百種,內容豐富完備,可說是一本參考實用性強的人資管理實務作業手冊。
在本書再版付梓之際,謹向揚智文化事業公司葉總經理忠賢先生、閻總編輯富萍小姐暨全體工作同仁敬致衷心的謝忱。限於著者學識與經驗的侷限,書中疏誤之處,在所難免,尚請方家不吝賜教是幸。
丁志達 謹識
2012年10月18日寫於重慶旅次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禮記.大學》
在現今邁入知識經濟的時代,企業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任何企業都必須提升人力資源的素質,創造企業的價值,始能掌握競爭優勢,立於不敗之地。企業為達到此一目標,應擁有優秀的人力資源管理的專業人才,始克有成。
本書自2005年出版後,頗受大專院校相關科系採用為人資管理課程指定的教科書,以及企業界人士的支持、指導、肯定與推薦,初版四刷,如今再版問市,由衷地感謝各位方家的鼓勵。
台諺說:「土水師(泥水匠)怕抓漏,醫師怕治咳。」這句話正好點出了要將現有的成品再作補強的難度,刪減部分資料有點不捨。但是,限於篇幅,只能忍痛割愛,俗話說得好,「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再版以嶄新的面貌再度與讀者見面。
近年來,人力資源管理的新資訊不斷被提出,而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新人類也已投入職場,新人類成員的資質跟嬰兒潮時代的就業者相比,學歷普遍的提高,這群運用科技資訊而非靠勞力來謀生的人力資源,使得人力資源管理的手法也要「天蠶變」,以留住這一批「天之驕子」,因而本書的修訂版勢必再行。
2011年5月,規範攸關勞工團結權、協商權及爭議權的勞動三法(《工會法》、《團體協約法》、《勞資爭議處理法》)的施行,我國勞資關係正式邁入新紀元。傳統上雇主一個人說了算數的時代已過去了,面對這樣的新局,雇主必須調整人事管理心態,讓未來勞資關係邁向成熟有秩序,合作又競爭之新境界。2011年6月29日修正的《勞動基準法》上路,加重對雇主違法的處罰額度,罰金提高五倍(最高併科新台幣七十五萬元以下罰金);罰鍰由現行新台幣六千元到六萬元提高為二萬元到三十萬元,並賦予與主管機關得公布違反《勞動基準法》之事業單位或事業主之名稱、負責人姓名,其目的在於呼籲雇主應確實遵守勞動基準法令,並提供合法的勞動條件保障,以維護勞工的基本權利。
本書再版掌握了人力資源管理新趨勢,架構完備,從宏觀面的人力資源管理緒論(第一章)精要部分作介紹、再依序討論人力資源成本量化管理(第二章)、組織設計與人力規劃(第三章)、工作設計與工作分析(第四章)、員工招募與甄選(第五章)、培訓管理(第六章)、人力資源發展(第七章)、績效管理(第八章)、薪資制度(第九章)、績效獎勵制度(第十章)、員工福利制度(第十一章)、勞動法規與紀律管理(第十二章)、工作規則與勞動契約(第十三章)、勞資關係(第十四章)、勞動三法與爭議行為(第十五章)及離職管理(第十六章),並以著者在人資界工作四十餘年的工作心得之記錄,在每一單元內,以劄記方式提出一些精闢的觀點補遺未能在本文詳細論述之處,並提供圖、表、範例約二百種,內容豐富完備,可說是一本參考實用性強的人資管理實務作業手冊。
在本書再版付梓之際,謹向揚智文化事業公司葉總經理忠賢先生、閻總編輯富萍小姐暨全體工作同仁敬致衷心的謝忱。限於著者學識與經驗的侷限,書中疏誤之處,在所難免,尚請方家不吝賜教是幸。
丁志達 謹識
2012年10月18日寫於重慶旅次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