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社群經營致富術
地表最強Facebook營業工具書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Facebook(臉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社群網站,其按讚、留言、分享等功能更是被廣泛運用,因此一旦有吸引人的資訊,就很容易一個接一個地被散播出去,而且,因為資訊是「透過朋友」知道及「透過朋友」散播出去的,比來路不明的資訊更為可靠,所以,只要運用得當,就能利用Facebook創業並獲利。而這種運用「Facebook」進行「營業」活動的行為,在本書中稱為「Facebook營業」。
相較於一般的營業活動,Facebook營業有以下3種優勢:
1.「速報性」:
能夠立即傳播出去,只要利用智慧型手機或電腦,就能隨時隨地發布訊息。
2.「擴散性」:
只要被「按讚」、「留言」或「分享」,就會在該名用戶的朋友間一個一個地擴散開來,而且這種擴散是透過「朋友」進行的,因此也有「資訊容易獲得信任」的優點。
3.「效率性」:
Facebook營業比傳統的營業活動更有效率,不僅打破傳統1人對1人(或1間公司)的營業方式,可將資訊一對多地傳給所有與自己建立關係連結的用戶;另外,若是能鎖定目標發布資訊,還能快速吸引到對自己的商品或服務感興趣的用戶。
因此繼架設網站、部落格後,臉書成為新一代最受歡迎的網路商業經營模式。本書即是一本教人「如何把Facebook變成最強營業工具」的最實用工具書,在本書中,將「Facebook營業」分成4個階段介紹:
1.「集客」:
也就是增加你與Facebook用戶之間的關聯,此階段的目的在於增加來按讚的粉絲與成為朋友。但不是把任何人都變為粉絲或朋友,而是要把「有可能購買自家商品或服務的潛在顧客」變成粉絲或朋友。而要如何集客,第一步就是如何設定「關於」裡的資料、個人檔案或大頭貼照,本書會先從這個部分介紹,再講解具體的集客方法。
2.「教育」:
就是在Facebook上「發文」,將自家商品或服務的存在與價值,灌輸到尚未產生需求的潛在顧客的記憶裡。等他們有需求時,就會想起你的商品或服務,才會形成銷售行為。因此,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除了發布貼文外,還要持續與這些潛在顧客交流。關於這些,除了解說訣竅外,還穿插許多小技巧與實例。
3.「銷售」:
當「集客」與「教育」將潛在顧客導向「銷售」階段時,這時商品要分成兩種:「前端商品」和「後端商品」。這兩種商品不論在價格或是定位上都有很大的不同,應用得宜,不但可以創下很高的成交率,還可長期為我們維繫與顧客間的往來。而可當做前端商品一部分的「活動」,也以貼文應用篇的方式進行介紹。
4.「維持」:
就是持續在Facebook上發文維繫關係,使顧客能一直記得自家商品或服務,等到有需求時自然就會回購,這個方式所花的成本往往會比培養新顧客少,但收益卻十分驚人。而如何讓客人持續關注你的臉書,在本書中也有相關介紹。
本書作者以多年親身經歷,融合部落格宣傳營業心得而打造出本書。對於想利用網路創業,或是將臉書當做副業經營的人來說,都是不可多得的實戰聖經。
本書特色
地表最強Facebook營業工具書
目錄
序
CHAPTER 01 了解Facebook營業的「基礎」
01 什麼是「Facebook營業」?
02 Facebook營業的「厲害」之處
03 Facebook營業是由「4種要素」構成
04 Facebook營業「不靠推銷販售商品」
05 Facebook營業是「信賴的累積」
06 Facebook營業使用的是「粉絲專頁」
07 利用Facebook「集客」招攬潛在顧客
08 利用Facebook「教育」讓潛在顧客想起你
09 在Facebook「銷售」上採取迂迴策略
10 利用Facebook「維持」獲得回頭客
11 掌握Facebook營業的「流程」
CHAPTER 02 為Facebook營業做「準備」
12 Facebook營業也需要「名片」
13 個人檔案「被看見的機會比你想像的還大」
14 先販售「前端商品」
15 在自我介紹中披露「實績」促進銷售
16 自我介紹要用「數字」加深印象
17 自我介紹以「400字內」為佳
18 利用「反差」加深讀者的記憶
19 利用敘述的落差營造「故事性」
20 利用補充資料設置「讓人記在心裡的因素」
21 「一定要公開」自己的長相
22 利用相片表現「自己的個性」
23 拍照要留意「服裝和背景的顏色」
CHAPTER 03 Facebook營業中招攬「潛在顧客」的方法
24 把潛在顧客變成「粉絲」與「朋友」
25 「縮小」Facebook營業的對象範圍
26 集客目標範例① 神戶市的餐廳
27 集客目標範例② 大阪市的瑜伽教室
28 增加「粉絲」和「朋友」的方法
29 一定要跟「在現實世界認識的人」成為臉友
30 臉友未必都是「在現實世界認識的人」
31 粉絲專頁的「集客」方法
32 粉絲和朋友需要「多少人」?
CHAPTER 04 學習Facebook營業的「有效發文術」
33 「觸及人數」少的話,發再多貼文也沒有意義
34 發文時必須注意的「3個重點」
35 最佳發文時機是「21點~22點」
36 避開版面容易擁擠的「週末」
37 依照「業種或目的」決定時間
38 發文次數以「1天1次」為限
39 藉由「行動最大化」擴大機會
40 注意「親密度×權重×經過時間」
41 越常「交流」越能提升觸及人數
42 留言要在「發文數小時後」回覆
43 活用「標註」和「打卡」
44 切記,「自顧自地發文」毫無任何意義
45 公開發布宣傳型貼文前的「過程」
46 必須先掌握的「4種貼文類型」
47 貼文的比例以「1:4:3:2」為佳
48 不要持續發布「反應欠佳的貼文」
49 利用「公開」設定達到擴散作用
50 讓人以為是「自己選擇」的魔法貼文
51 切記,沒有附圖的貼文「沒人會看」
52 「標題欄」自己加上去就好
53 「不可以發布」的5種貼文
CHAPTER 05 觀摩Facebook營業的「有效貼文範例」
54 Facebook貼文的「3種作用」
55 「分享生活型貼文」範例① 利用私生活感引發「共鳴」
56 「分享生活型貼文」範例② 利用帶有人情味的貼文產生「親近感」
57 「提供資訊型貼文」範例 利用有益資訊「建立品牌」
58 「間接宣傳型貼文」範例① 「不著痕跡地加入」商品名稱或服務名稱
59 「間接宣傳型貼文」範例② 簡要敘述對商品的「堅持」
60 「間接宣傳型貼文」③ 逐步公開過程提高「期待感」
61 「直接宣傳型貼文」範例 全力「宣傳」導向銷售階段
CHAPTER 06 Facebook營業的「活動集客」方法
62 「活動集客」人人都辦得到
63 活動集客分為「2個階段」
64 在「恰當的時機」公布詳細資訊
65 將讀者的焦點從「宣傳」上轉移開來
66 如何建立成效顯著的活動專頁?
67 將人導向活動專頁的「3種方法」
68 可提高期待感的活動專頁「貼文」
69 Facebook發揮最大成效的時候
CHAPTER 07 利用Facebook廣告「加速集客」的方法
70 掌握「Facebook廣告」的全貌
71 想一想「要把廣告用在什麼地方?」
72 廣告的成敗取決於「誰看得到?」
73 運用文案和圖像製作「令人印象深刻的廣告」
74 利用「加強推廣貼文的廣告」增強導向銷售的力道
75 從「1天500日圓」開始嘗試
CHAPTER 08 Facebook以外的社群網站運用方法
76 營業工具並不只有Facebook一種
77 「Instagram」的關鍵字是女性、視覺、封閉
78 「Twitter」的賣點正是強大的擴散力
79 利用「主題標籤」吸引潛在顧客
80 推播通知是「LINE@」的優點
81 「Facebook營業」是一種不變的概念
後記
序/導讀
序
「Facebook(臉書)」是全球最大的社群網路服務(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簡稱社群網站),全世界約有15億用戶,其中日本就占了2,500萬人(截至2016年1月為止)。
由於Facebook具備按讚、留言、分享等功能,接收到資訊的用戶能夠很輕易地將資訊散播出去。重點是,這種時候資訊是「透過朋友」散播出去的。比起從陌生人那裡聽說的資訊,人通常更信賴熟人提供的訊息。利用Facebook發布消息,可使資訊於「有用戶的朋友掛保證」這種狀態下擴散出去,因此只要運用得當,Facebook就能變成厲害的營業工具。此外,由於Facebook採真名註冊制,跟其他的社群網站相比用戶的年齡層較高,可說是適合商業運用的社群網站。
近年來,報紙的發行量與電視的收視率皆不斷下滑。反觀網路使用者,則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而暴增,社群網站的用戶同樣有了大幅度的成長。
企業單方面傳遞自家商品或服務資訊的舊時代已經結束,消費者與企業之間越來越需要雙向且對等的交流,好比說利用Facebook發布能令用戶產生共鳴的資訊,藉此跟用戶進行交流。
.創業2個月內就受邀舉辦演講
.在日本擁有不輸給同業、同齡者的龐大人脈
.在交流會之類的場合上經常聽到「我一直很想跟你見上一面」這句話
.不花一毛廣告費就能招攬到超過600名經營者參加自己主辦的活動
.接受報章雜誌等媒體採訪、上廣播節目、出版書籍
上述這幾點,是我在創業後短短1年之內透過Facebook達成的一小部分成果。在Facebook上,只要你有策略地發布資訊並進行交流,便可收到這些成效。
我從學生時代就在玩樂團,在面臨「沒錢打廣告招攬觀眾欣賞現場表演」的狀況時,我就利用當時盛行的「部落格」順利招攬到觀眾前來捧場。這個經驗,促使我在日後運用Facebook獲得客源。
現在,我便是運用Facebook進行所有事業的營業活動。除了推廣自己經營的公司和行政書士(譯註:日本特有的職業,代理個人或企業處理提交給行政機關的文件)事務所的業務外,為主辦的講座或音樂活動招攬顧客、經營士業(譯註:在日本指需考取執照才能從事的士字輩職業,例如行政書士、會計士、辯護士〔即律師〕等等)社群時,也都是以Facebook為主要工具,而且還獲得了豐碩的成果。
過去至今,坊間已有許多關於Facebook的書籍,不過本書要傳授給各位的是我自創的臉書活用術「Facebook營業」。從概念到具體的技巧,所有關於「Facebook營業」的知識全在這本書裡。
假如你是「接下來想認真運用Facebook」,或是「之前都靠自己的方式運用,卻始終交不出成果」的人,學會本書傳授的「Facebook營業」,是擺脫當前窘況的最快捷徑。
順帶一提,這是一本教導讀者實行「Facebook營業」所需的訣竅、技術、觀念之書籍,而不是Facebook的操作解說書。因此本書省略了各種設定方法的解說,敬請各位見諒。
我想,即使時代演進,將來又出現了新的社群網站,本書傳授的根本概念依舊能供各位繼續運用下去。倘若企業或店家願意將本書當成教科書,並善加運用Facebook和其他社群網站進行營業活動,沒有比這更令作者開心的事了。
衷心期盼各位能藉由學會「Facebook營業」,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光鮮燦爛、突飛猛進。
2016年1月坂本翔
試閱
關於發文的時機,接下來要談的是1個星期之中哪幾天適合發文。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是有什麼活動時才發文。而活動絕大多數都是發生在星期六、星期日或星期五晚上等「週末」的時候。也就是說,跟其他天相比,「星期五晚上」、「星期六」、「星期日」的發文人數較多,動態消息的版面上也是一片擁擠。由於隨手發布的普通文章數量變多,導致我們的貼文湮沒其中,抑或分散粉絲與朋友的目光,於是貼文被看見的可能性就比其他天來得低。
假如你要發布的是,用來替主辦的活動招攬參加者的文章,或是自認為「嘔心瀝血之作」的重要文章等,這類特別想要「盡可能觸及更多用戶」的貼文,最好避開前述容易導致版面擁擠的日子。
另一個原因是,「每天都會在通勤時間或休息時間等固定時段查看Facebook」的人很多,但週末的作息大多跟平時不同,沒辦法在「固定的時段」瀏覽Facebook,導致粉絲或朋友上線的時間跟平常不一樣,因此發文最好避開週末。
話雖如此,假如是週末發布效果會更好的文章,或是遇到行程滿檔,一定得現在發布不可的情況,就只能忽略前述的注意事項選在週末發布貼文了。不過,在本書推薦的時間發文,確實可大幅提高貼文的觸及人數和互動率。希望大家都能盡量選在前述的時間與日子發布貼文。
37 依照「業種或目的」決定時間
前面提到的適當發文時間和日子,是基於一般人的行為模式所做的考量。因此,某些業種可能就不適用於這項標準。
舉「餐飲店」為例。上一節提到「發布想衝高觸及人數的貼文時最好避開週末」,雖然對大眾而言週末是休息的日子,但對餐飲店而言卻是賺錢的時候。也就是說,「餐飲店」如果要發布料理照之類的貼文,即使遇上週末也應該要發文。
另外,假如餐飲店在前述的21點~22點這個時段上傳料理照,同樣很難發揮最大的成效吧?
餐飲店的料理照,還是得在空腹時看到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用時間來表示的話,倘若鎖定午餐客層就選在11點~12點左右發布,鎖定晚餐客層的話則選在17點~18點左右效果最好。
顧客看了貼文後能立刻上門光顧是最理想的,不過就算無法立即促成銷售,只要空腹時看到的照片印象夠強烈,即使過了一段時間之後粉絲或朋友依然有可能記得,因此仍有機會促成日後的銷售。
如同上述,根據行業或目的不同,發文的時機也會不一樣。看完本節所舉的餐飲店例子後,請各位想一想哪個時候發文才適合自家商品或服務的目標對象。
42 留言要在「發文數小時後」回覆
本節要談的是,回覆留言時該注意的事項。回文很長時,文字擠在一起的話閱讀起來會很吃力,所以要記得在適當的段落換行。如果你是用電腦回覆,可以用「Shift+Enter」換行。
此外,回覆之前要先用「@」指定帳號,這樣才能明確知道你是回覆給誰。只要在「@」後面打上文字,Facebook就會跳出候選名單,選擇你要回覆的帳號後,再按照平常的方式輸入文字即可。或者,你也可以使用各則留言下方的「回覆」功能。像這樣指定對象回覆留言,等於是在告訴Facebook「我回覆了這個人的留言」,於是邊際排名的親密度便會提高,而留言數變多也能給權重和經過時間帶來良性影響。
至於回覆留言的時機,最好選在「發文幾小時後的適當發文時間」。經過一段時間後,等貼文優先度下滑時再回覆留言,便可縮短「有了回應後的經過時間」,提高貼文再度躍上動態消息的機會。回覆時,最好挑在第114頁說明的適當發文時間。
Facebook上的交際往來其實跟現實世界一樣。有人理自己時就會覺得開心,遭到忽視時就會感到寂寞。畢竟這是個基本上靠文字來溝通的世界,或許有很多部分要比現實世界更加用心才行。不過,當你能夠享受這種透過社群網站進行的現代交流後,相信你離開花結果的那一天也不遠了。
43 活用「標註」和「打卡」
Facebook有「標註」和「打卡」的功能。實行Facebook行銷時,必須有效運用這2種功能。
「標註」是個人帳號發文時可以使用的功能。在自己的貼文裡加入其他的個人帳號(朋友),被標註的朋友其動態時報上就會顯示出同一篇貼文。如果是公開的貼文,還能散播到被標註之人的朋友那裡,因此連跟自己沒有關聯的用戶都能接收到自己的貼文。
標註還有另一個重要的效果,就是能夠提升你與標註的朋友之間的親密度。標註是一種告知Facebook「我跟這個朋友此刻正在一起」的行為,所以親密度可增加很高的分數。假如你要發的是能夠加上標註的貼文,例如與內容有關的人物超過2個人時,最好盡量使用這個功能。
不過,標註之前請務必先徵詢當事人:「我可以標註你嗎?」擅自標註他人,對方通常會覺得不太舒服。因為對方說不定「不想讓別人知道這個時間我人在這裡」。這是不能不知道的Facebook禮儀。
至於「打卡」則跟標註相反,是在貼文裡加上地點的功能。舉例來說,打卡之後你的貼文就會顯示「○○在△△(店名)」,並附上那家店的粉絲專頁連結。像餐飲店或美容院這類有實體店面的業種,如果請顧客使用這個功能,就能使自家店鋪的粉絲專頁散播至顧客的朋友那裡。如此一來,便可提高直接招攬到顧客的機會。
不過,打卡功能無法由我們操作,必須由顧客主動使用才行,因此需要花點心思讓顧客願意打卡。
舉我的客戶為例,有些人會在店內放上「打卡的客人能獲得小禮物」的POP廣告,有些人則是安排攝影地點(例如拍照用的挖洞看板),總之就是營造出可讓顧客主動打卡的環境。
順帶一提,前例的「小禮物」,建議選擇「下次來店時可以使用的折價券」。原因很簡單,這麼做能提高回購率。
對於光顧2次以上的回頭客,除了要繼續在Facebook上發文、維持關係外,現實世界中的應對也很重要。光是記得顧客的名字,就能讓對方非常高興。接待光顧2次以上的顧客時,連這種小地方都要用心,請各位要靈活地結合現實世界中的應對與Facebook的運用以維持客源。
Facebook的特色,就是能藉由銘印潛在的部分,接觸需求尚未顯在化的用戶。而且重點是,資訊是透過「朋友」進行傳播的。只要累積前述的打卡貼文,Facebook上的貼文便會發展成現實世界的口碑。具體來說,我們可以期待顧客和他的朋友進行這樣的對話:「前陣子你PO在Facebook上的店,氣氛看起來很棒,你可以告訴我詳細的資訊嗎?」當Facebook像這樣與現實世界產生連結時,即能發揮最大的成效。
另外,如果要請用戶使用打卡功能,就必須設定粉絲專頁的地址。請進入「關於→專頁資訊→地址」,開啟如下一頁的畫面。輸入地址,然後在地圖上標記正確的位置,接著點擊地圖下方的「儲存變更」即可。上述是2016年1月當時的設定方式,這樣一來就能使用打卡功能了。
70 掌握「Facebook廣告」的全貌
本章的主題是「Facebook廣告」。「Facebook廣告」這個名詞已在前幾個章節出現過好幾次,這究竟是什麼東西呢?
在Facebook上,「個人帳號」是一切的基礎。個人帳號必須以真實姓名註冊才行,而用戶(朋友)之間則是藉著「邀請→確認」的程序建立關係連結。因此能夠形成距離感恰到好處的社群,也能夠在冷冰冰的網路世界裡感受到人情味。
但是,對於想將Facebook運用在商業上的用戶而言,只有接受交友邀請,亦即自己所知範圍內的用戶才能接收到自己的貼文這一點,實在太令人不滿足了。
於是,Facebook廣告便應運而生了。只要善用Facebook廣告,就可使那些與自己的個人帳號沒有關聯的用戶,觸及自己的專頁或貼文。在這一點上,Facebook廣告可說是支援商業運用的重要工具。
另外,若想使用Facebook廣告,原則上必須要有粉絲專頁。尚未建立粉絲專頁的人,不妨趁這個機會成立自己的粉絲團(除了用公司名稱或商品名稱命名外,以「潛在顧客可能感興趣的名稱」建立粉絲專頁效果也很不錯)。
廢話不多說,接下來就進入Facebook廣告的詳細解說。撰寫本書當時,Facebook廣告共有上一頁所標示的10個種類。
①「加強推廣貼文」廣告,可以將粉絲專頁的貼文變成廣告,顯示在「動態消息」或「桌面版右欄」上。原本粉絲專頁的貼文僅「粉絲」才接收得到,利用廣告推廣貼文後,即可讓超過這個範圍的廣告受眾觸及貼文。
②「推廣粉絲專頁」廣告,是用來幫自己的粉絲專頁增加按讚數的廣告。針對你在第3章設定的目標對象刊登廣告,即可吸引自家商品或服務的潛在顧客成為「粉絲」。
③「帶動人潮前往你的網站」廣告和④「提高網站的轉換率」廣告,是將Facebook以外的自家官網連結,顯示在「動態消息」或「桌面版右欄」上的廣告。看你的目的是「增加網站的造訪人數」,還是「獲得申請或消費之類的轉換」,再選擇適合的廣告加以利用。
⑤「增加應用程式安裝次數」廣告和⑥「提高應用程式的互動率」廣告,是用來推廣可在Facebook上使用的應用程式。除了應用程式的製作者外,一般用戶幾乎不會用到這類廣告。
⑦「打響本地市場知名度」廣告,可讓居住或造訪粉絲專頁所設定的地址周邊範圍內的目標對象看到你的廣告。
⑧「提高活動的出席人數」廣告,是用來宣傳第6章介紹的活動專頁。使用之後,你建立的活動專頁便會顯示在目標對象的「動態消息」或「桌面版右欄」上。假如你的活動規模較大,或是排斥發送「邀請」給個人帳號的朋友,不妨使用這個廣告。
⑨「吸引更多顧客領取優惠」廣告,是用來宣傳可用粉絲專頁建立的優惠。
⑩「取得影片觀看次數」廣告,可刊登影像廣告。
這10個種類當中,特別能在Facebook行銷上發揮成效的廣告,就是①「加強推廣貼文」和②「推廣粉絲專頁」。本章就把重點放在這2種廣告上,為大家進行解說。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