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_李珠珢的主場日記

人生職場不可不知的24個金律

  • 9 315
    350
  • 分類:
    中文書財經企管成功法成長/致富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蘇 豫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華冠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9/03/06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雙11更好買,25家銀行信用卡分期0利率!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本書特色

★揭示事物運行的邏輯規律,推演命運發展的因果關係。

★明其理方能知其行,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書中的定律,你可能知道,就像你知道達文西的作品一樣;但是書中定律的“秘密”、你絕對不知道,就像這個世界上還沒有人能搞懂達文西作品裡的“秘密”一樣……

★成功人士不可不知的“定律”,這些定律對人生具有“導航燈”的作用,能夠幫助你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走得更順。

作者

蘇豫

大學畢業,編寫過多部圖書,對歷史題材尤為擅長,保持可觀銷量。

目錄

前  言 :智者順勢而謀,明其理,知其行——人生職場不可不知的24金律

第一個  羊群效應:盲從他人永遠成不了贏家
羊群是一種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它們喜歡紮堆吃草,但是只要有一隻羊動起來去找另一片草地,其他的羊也就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顧前面是否有狼或者不遠處是否有更好的草地。
人類和羊群有共同之處——喜歡盲從他人,用古代的話講叫作“人云亦云”,意思就是人們在某些場合和時候,寧可相信群眾的無知行為,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真知灼見。盲從他人雖然由多種原因造成,但是無論如何這都是很悲哀的一種行為。
 
1. 羊群效應及演變    
2. 羊群效應是一種社會現象   
3. 獲利的都是領頭羊,“跟風”的都是犧牲品    
4. 跟在別人後面,永遠成不了贏家    
5. 數量的多少不能代表意見的對錯    
6. 相信自己的判斷,做一隻有主見的“狼”   
7. 盲從者成為“奴才”,創意者成為“主人”    
 
第二個  多米諾效應:把隱患消滅在萌芽之中
“多米諾效應”是指在一個相互聯繫的系統中,一個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產生一連串的連鎖反應。人們有時候也把“多米諾效應”稱為“多米諾骨牌效應”。
“多米諾效應”的內涵與我國三國時期劉備的名言“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個效應告訴人們,一個不起眼的小缺陷,可能會讓你的一生暗淡無光;同樣,一個小小的優點,只要懂得發揮,能給你帶來扭轉敗局的能量……
 
1. 多米諾效應及演變  
2. 一個指頭能推倒摩天大廈   
3. 上醫治病於“未起”,下醫治病於“發作”    
4. 一個小人物引起的“戰爭”  
5. 經濟“航母”的陸續沉沒   
6. 要“防微杜漸”,不要“亡羊補牢”  
7. 利用“多米諾效應”,擴大自己的價值   
 
第三個  光環效應:搭順風車,走成功路
“光環效應”是指由於對人的某種品質或特點有清晰的知覺,印象較深刻、突出,從而愛屋及烏,掩蓋了對這個人的其他品質或特點的認識。這種強烈知覺的品質或特點,就像月暈形式的光環一樣,向周圍彌漫、擴散,所以人們就形象地稱這一心理效應為“光環效應”。
這個“效應”就像古語中的“愛屋及烏”一樣,只要充分的利用自己身上的“光環”,就可以掩蓋自己的一些缺點,幫助你改變別人對你的看法,順利的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1.光環效應及演變    
2.“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後代會打洞    
3.“光環效應”是個“放大鏡”    
4.找到屬於自己的那頂光環    
5.美麗的外在形象是最好的“光環”    
6.打造自己的品牌和口碑    
7.學會搭“順風車”    
 
第四個  華盛頓合作定律:不要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
華盛頓合作定律:在工作中,一個人敷衍了事,兩個人互相推諉,三個人則永無成事之日。
古代有個寓言故事,講的是“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的事情,華盛頓合作定律講的也是這個道理,有些事情並不是人越多越好辦,同時也告訴人們,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要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
 
1. 華盛頓合作定律及演變    
2. 需要團隊合作,但不能完全依靠團隊合作    
3. 在團隊合作中,總是會遇到不公平的待遇    
4. 1+1不是什麼時候都等於2    
5. 選擇合適的合作夥伴是實現自我的關鍵    
6. 求人不如求己,提高“單兵”作戰能力    
 
第五個  馬太效應:貧者越貧,富者越富
好的會越來越好,壞的會越來越壞;多的會越來越多,少的會越來越少,這就是神奇的馬太效應。
任何個人、群體或地區,一旦在某一個方面(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向心力,能積累更多的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而反之則會離心力越來越強,失去更多的機會。
這個效應看上去讓人對生活絕望,“改變命運”這句話在這裡好像顯得蒼白無力,但事實上,這正是一個教你如何真正改變命運的效應。
 
1.馬太效應及演變    
2.是什麼造成了馬太效應    
3.“馬太效應”的負面作用    
4.強者吃“鮑魚”,弱者吃“窩頭”    
5.這是一個強者制訂遊戲規則的時代    
6.先做成功者,然後再實現成功    
7.領先一步是跑贏別人的關鍵    
 
第六個  彼得原理: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彼得原理:在層級組織裡,只要給任何人足夠的時間,他們都會由原本能勝任的職位,晉升到他無法勝任的職位。無論任何層級中的任何人,或遲或早都將出現同樣的結果。
拿破崙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一個好士兵”,然而彼得原理告訴我們,並不是每一個“士兵”都適合當“將軍”。
你一定見過一個優秀的教授被提升為校長後卻無法勝任,同樣,很多在綠茵場上創造無數奇蹟的球員在退役後卻無論如何也做不好一個稱職的教練。所以,並不是越高的職位越能體現自己的價值,每一個人都應該在這個社會上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1. 彼得原理及演變    
2. 寧可做優秀的“士兵”,也不做窩囊的“將軍”  

序/導讀

編輯推薦

人生是繁雜的,而定律是簡約的;定律,是宇宙萬象變化之規律。而本書正是我們從人類歷史的發展中,縱橫古今中外人類智慧的時空,總結出人類智慧的二十四條定律。顯然,這二十四條定律與宇宙的規律相比較,不過是大海之一滴水。但這些定律對人生具有“導航燈”的作用,能夠幫助你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走得更順。

明其理方能知其行,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書中的定律你可能知道,就像你知道達文西的作品一樣;但是書中定律的“秘密”你也許不知道,就像這個世界上還沒有人能搞懂達文西作品裡的“秘密”一樣……  

前言

智者順勢而謀,明其理,知其行——人生職場不可不知的24金律

這是一本有價值的、珍貴的書。書中的24個定律是前人總結出來的生存哲理,每條定律都通俗易懂,但是又含義深刻。

通俗易懂是因為大部分看了的人都能明白,含義深刻是每個定律之後都隱藏著深刻的生存哲理。這些定律你可能知道,就像你知道達文西的作品一樣;但是書中定律的“秘密”你絕對不知道,就像這個世界上還沒有人能搞懂達文西作品裡的“秘密”一樣……

每一個定律都是一個硬梆梆的道理,是經過千錘百煉之後確認無誤的絕對真理。以往人們只是將其大量地引用到管理領域或者其他社會領域,但事實上,這些定律對人生也有“導航燈”的作用。作者通過對這些定律的分析和研究,將其運用到人生方面,確有其獨到之處。

這些定律都是從國外流傳到國內的,由於文化的差異,很多定律大多數國人並不理解。本書採用通俗的文字,結合傳統文化的一些知識,將生澀難懂的定律“通俗化”,讓平民百姓也能理解並接受這些深刻的定律。作者想透過本書告訴讀者,我們不必沿著前人走過的路再走一遍,因為我們的人生有限。在這有限的時間裡,站在這些“定律”的肩膀上,你可以實現“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走得更順”的偉大理想!

試閱

第一個 羊群效應:盲從他人永遠成不了贏家
羊群是一種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它們喜歡成群吃草,但是只要有一隻羊動起來去找另一片草地,其他的羊也就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顧前面是否有狼或者不遠處是否有更好的草地。
人類和羊群有共同之處——喜歡盲從他人,用古代的話講叫作“人云亦云”,意思就是人們在某些場合和時候,寧可相信群眾的無知行為,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真知灼見。盲從他人雖然由多種原因造成,但是無論如何,這都是很悲哀的一種行為。

1.羊群效應及演變
“羊群效應”也稱“從眾心理”,心理學家稱其為“盲從的行為”,它是指管理學上一種常見現象。在經濟學中,人們經常用“羊群效應”來描述經濟社會中的從眾、跟風行為。

“羊群效應”存在於人類社會的各行各業,甚至可以說存在於人類生活的各個角落,這種效應形象地揭示了人類的一個共同弱點——那就是盲目從眾。看到別人做什麼,自己就去做什麼,就是這種行為的典型事例。盲從的行為是一種寧可相信別人也不願去相信自己的愚蠢做法,並且這種做法往往會陷入別人的騙局或遭到失敗。
羊群效應一般會出現在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行業,而且這個行業上必定有一個領先者,這個領先者就是“領頭羊”,其他的人會不斷模仿這個領頭羊的一舉一動,“領頭羊”到哪裡去“吃草”,其他的“羊”也會去哪裡“吃草”。
有一個幽默的故事,生動形象地說明了這個效應:
一位石油大亨去世後被邀請到天堂去參加一個由石油巨頭組成的會議,一進會議室,他發現座無虛席,自己已經沒有落座的地方,開會站著聽是一件很痛苦且沒有面子的事情,於是他靈機一動,喊了一聲;“地獄裡發現石油了!”這麼一喊不要緊,天堂裡的石油大亨們陸續離場向地獄跑去,很快,天堂裡就只剩下那位後來的石油大亨了。過了很久,其他的石油大亨還沒有回來,他心裡想,大家都跑了過去,難道地獄裡真的發現石油了?於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獄跑去。
如果說上面這個事情只是一個杜撰的故事,而下面的這個事件卻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一天,有一個人為了趕時間在大街上狂奔,一個好事的人就問他,這麼著急去幹什麼,由於他確實著急,就沖這個人擺擺手,什麼也沒說就揚長而去。這個人看他這麼著急慌張的往前跑,就想前面會不會有什麼好事?於是他就開始跟著他跑,後來其他人看到他們兩個人如此狂奔,也開始跟著跑,到後來,整條街的人都在跟著前面那個人跑,場面相當壯觀……
除了第一個著急辦事的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跑外,其他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這個事情雖然看上去很諷刺,但這些人所犯的錯誤,每個人都會在不同的場合或領域裡重犯。
沒有任何一個人願意承認自己有從眾的心理或者行為,因為這是一個標榜個性的時代,但事實上,無論是誰都有可能成為盲從“羊群”中的一隻。因為我們在遇到自己無法徹底瞭解清楚的事情時,就會用別人怎麼做我也怎麼做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這也就是房價和股票的價值,之所以會忽而被抬高忽而又被降低的原因。
羊群效應在證券市場中的體現非常明顯,很多人投資股票都是盲目的,追隨身邊的人或者追隨輿論導向,別人或者輿論說哪支股票好,他們就去買哪一支。更有人過分相信“內部消息”,認為這些消息很可靠,殊不知,這正是別人利用“羊群效應”的心理作用在圈自己的錢。
“羊群效應”是每個人都無法迴避的心理缺陷,這是人類共同的弱點,並且這個弱點不能被克服,只能繞行,我們只有把它當作懸在頭上的劍,時刻提醒自己要多注意。因為一不小心,我們就可能成了“羊群”的一部分。

2.羊群效應是一種社會現象
羊群效應的行為不單單是某個人容易犯的“錯誤”,而是全人類共同的弱點,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可以說從有人類的那天起它就存在,也必將伴隨人類持續下去。

正像上節內容所說的,羊群效應不能被克服,我們只能儘量的繞行,在自己的生活中儘量避免這種盲目的行為。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效應能長期存在呢?
社會學家通過研究表明,資訊的不對稱性和預期的不確定性,是造成這種效應的根本原因。具體來說,人類雖然具有很強的理性和自我控制能力,但是依然缺乏對訊號的觀測及識別的能力,通俗的講,就是資訊流通不暢,打個比方,做IT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出版業的一些基本規則,而普通人根本不可能知道電腦是怎麼生產出來的,所以IT行業的人,在遇到和出版業有關的事情時,他們只能按照常規來做,這個常規就是“別人是怎麼做的,我就怎麼做”;普通人去買電腦,也只能依照品牌來選擇,大家都說某某品牌好,人們一般會選擇某某品牌……其實廣告就是利用這種盲從的效應來達到目的的。進一步來說,羊群效應的產生是由於人們自身對事物的認識不夠徹底,或者說受到人類發展的侷限,而不能徹底認識造成的。但有些學者認為,這並不是一種一無是處的“壞效應”,特別是一個人或者一個企業處於萌發狀態的時候,適當的遵循前人的發展軌跡,對自己的未來是有好處的,但是如果一味追隨別人,效果就會越來越差。所以說,正確的資訊決策是避免羊群效應最好的辦法,在任何時代,資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重視資訊收集的企業和個人,無異於將自身投入羊群的隊伍。
在這個世界上,很少有人天生就擁有明智和審慎的判斷力,大部分人在眾多資訊面前會失去自我判斷的能力,往往會採用最簡單的方式來選擇資訊——看別人是怎麼做的。
關於羊群效應是如何形成的,還有以下幾種解釋。哲學家認為是人類理性的有限性,心理學家認為是人類的從眾心理,社會學家認為是人類的集體無意識。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幾種觀點:
(1)哲學家認為羊群效應的形成,是因為人類自身發展的缺陷,人類的理性具有一定的侷限性,在遇到這個侷限性之外的事情,也就是自己可以通過理性控制的事情時,人們一般不會出現盲從的行為;而如果遇到了侷限性之內的事,也就是自己已經無法通過理性控制的事情時,人們一般情況下會選擇跟隨別人,因為這樣使人有一種安全感,即使這種選擇是錯的,也有很多人陪伴,可以從心理上得到一種“變態”的滿足。
(2)心理學家則認為人們本身就具有一種潛意識,那就是從眾心理。這種心理在平時並不會表現出來,但是一到特殊時刻,它就會在本人無意識的情況下自己冒出來。但他同時又強調,人與人的這種潛意識深度不同,所以我們只能儘量鍛鍊自己,將這種潛意識埋藏得更深,避免自己犯這樣的錯誤。
(3)社會學家認為人類在單獨處理事情的時候,很難出現盲從的現象,越是到了人多的地方,或者越是在集體中,越容易出現這種盲從的行為。他們認為這是人的一種集體無意識,通俗的講就是寧可相信集體,也不相信自己,因為大部分人都認為集體的智慧是這個集體個人智慧的總和,一定會比自己的智慧要高。而實際上,這種邏輯關係是錯誤的。就像一本書《世界上最經典的人生定律》裡所提到的一樣,1+1並不是任何時候都等於2,有時候還會出現小於或者更糟糕的情況。
無論哪種觀點,都在說明“羊群效應”不是個人行為,而是一種集體或者是全人類共同的弱點,並且都是不能被克服的,因為它存在於人們的內心之中,我們只能通過主觀手段,儘量避免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

3.獲利的都是領頭羊,“跟風”的都是犧牲品
在實際生活當中,能夠獲利的都是那些行業的領跑者,羊群中的某些個體,雖然前期也能獲得利潤,但最終都會成為“犧牲品”。那些跟在別人後面的人,永遠不可能成為贏家!

近幾年,大陸的股市開始受到大陸人及國際的關注,特別是在大陸有很多老百姓也參與其中,想玩一把刺激,掙一份“外快”,但由於對股票市場缺乏最基本的常識,很多人都走進羊群的隊伍,哪支股票最近漲價了,大家一窩蜂的“搶購”,哪支股票最近跌了,大家一窩蜂的“甩賣”……大陸股民的瘋狂行為,令很多業內專家大為驚歎,一是歎股民的購買力,另外一點就是驚歎股民的“大膽”和盲從勁頭。從“羊群效應”我們可以明確的推斷,最終獲利的都是有獨到見解的“領頭羊”,而那些跟著別人跑的人,最終都會成為犧牲品!
法國有位叫約翰•法伯的科學家,曾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人們稱之為“毛毛蟲實驗”。我現在借用這個實驗來驗證這個觀點:
他把若干隻毛毛蟲放在一隻花盆的邊緣上,使其首尾相接圍成一圈,然後隨便找了一隻,在其前面撒了一些毛毛蟲喜歡吃的松葉,然後記住這隻毛毛蟲的特徵,過幾分鐘再撒一點,這些毛毛蟲就開始跟能吃到松葉的這隻毛毛蟲,繞著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轉,其實所撒的松葉只夠第一隻毛毛蟲吃,也就是說,其他毛毛蟲只是在徒勞且不知所以地跟著前面的那隻毛毛蟲轉。
餵了三次之後,法伯就不再撒松葉,但這些毛毛蟲還在繼續的轉,一個小時過去了,一天過去了,毛毛蟲還在不停地、堅韌地爬行,一連走了七天七夜,最終,除了吃到食物的那隻毛毛蟲外,其他的都因饑餓和筋疲力盡而死去……
這種毛毛蟲總是喜歡盲目地跟著前面的毛毛蟲走的習慣,科學家稱之為“跟隨者”的習慣,其實也就是羊群效應。
在商場上有這樣一種說法:同樣的一樁生意,做第一的是天才,做第二的是庸才,做第三的是蠢才,做第四的就要入棺材了。由此就可以發現跟隨者的悲哀。
把這個例子轉化到股市可以發現,股市就是一個巨大的“轉盤”,錢就是“誘餌”,圍繞這個巨大轉盤轉的不是“毛毛蟲”,而是自認為聰明的“人”。圍繞這個“轉盤”轉動的,是成千上萬個由人組成的圈,每個圈裡,最終獲利的都是跑在最前面的人,而其他的跟隨者,最終的命運就和上面那些因勞累而死去的毛毛蟲一樣。
面對日益龐大的市場,每個投資人都會感覺到自己越來越渺小,他們為了能在股市中分一杯羹,不得不跟隨市場上的主力資金追漲殺跌。一有風吹草動,就蜂擁而至,如果風聲鶴唳,就一哄而散。市場在打壓一個板塊股價時,這個板塊就一無是處;市場在炒作一個板塊熱點時,這個板塊就好像前途無比巨大,什麼都好!在股市裡,這個市場規律從沒有改變過。
大部分投資人經常被別人牽著鼻子走,成為主力資金打壓吸籌及拉高派發的“犧牲品”。他們在資金和資訊技術上有先天的弱勢,所以想要在股市上大賺一把就太難了。
他們的盲從性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那種“被別人賣了還幫別人數錢”的例子在股市發生的最多。
2001年,大陸股市一朝泡沫破滅,浮華盡散,大家這才發現在狂熱的市場氣氛下,獲利的只是“領頭羊”,其餘跟風的都成了“犧牲者”。可惜的是傳媒經常充當“羊群效應”的煽動者,一條傳聞經過媒體一報導,就會成為大家公認的事實,一個觀點借助媒體就能變成“民意”……
人類很聰明,因為人類發明創造了很多這個世界上本來沒有的高級玩意兒;但同時人類也很愚蠢,因為這麼簡單的道理,總是一次又一次的在生活中上演。羊群效應告訴我們,在生活中,要相信自己的判斷,而不要主動走進羊群的隊伍。

4.跟在別人後面,永遠成不了贏家
模仿對於初出茅廬者有一定的幫助作用,它可以讓你少走彎路,但是如果一味的跟在別人後面,根本不可能成為最後的贏家。

這個世界之所以精彩,就是因為每個人的命運不同、選擇不同、道路不同所造就的,如果大家都盲目的跟著別人走,那這世界上有可能就只剩下一種顏色、一個模式甚至一種人……
雖然很多人提倡在沒有找到方向之前,模仿成功者的腳步,但是這是有適用條件的。如果你初出茅廬,剛走入社會,或者你剛進入一個行業,模仿前輩的一些行為方式,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讓你很快的融入這個集體;但是如果你一直模仿別人,跟著別人的步伐前進,那最後的結果可能會很糟糕,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能做好的事情,你照著他的方式去做,未必做得好。更何況外界條件也是瞬息萬變,會讓你的模仿失去最佳的時機。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9684392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84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本商品會員日滿額金幣加碼回饋最高15倍
預計 2025/11/11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