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可視化變革打造一個團隊會自動達標的高效經營體質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超過3,000家企業都在實踐「經營可視化」
	透過現場、業務到戰略數據、資訊的「視覺化」「公開化」「共有化」
	整頓出建立員工共同問題意識的神經網絡
	讓團隊不靠感覺而是靠數據成就企業戰略目標
	
	不單只是將企業經營數據透明化、公開化,
	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個全員朝同一目標前進的導航制度,
	就如同飛機駕駛艙的儀表板一樣,
	就算老闆不在,員工仍然會看著不停變化的現場、營業、經營數據,
	自動自發微調步伐以達成組織的戰略目標與經營願景。
	
	導入「經營可視化」會帶來什麼樣的轉變?
	√ 看得到的願景與戰略,激勵員工鬥志
	√ 透明化的經營方向,能吸引有企圖心的求職者加入
	√ 建立對問題意識認知的一致性
	√ 即時掌握與處理客戶抱怨等動態
	√ 從事後補救進化到先行管理
	√ 內部控管制度與規章得以徹底執行
	√ 員工可獲得公平公正的評價
	√ 全員能以經營者視角來面對工作
	√ 改善員工之間、部門之間的合作關係
	√ 天天鍛鍊員工的思考力與應變力
目錄
	Part1現在為何需要推動「經營可視化」變革
	1「不能不明白現場狀況」的時代已經來到
	對過去成功經驗難以忘懷的四十歲以上經營管理者
	正因為是熟知過去的老手,才能研究對比現況
	在經營上備戰,以面對過去經驗準則不再管用的時代
	2創建導航制度以促進員工自動自發
	強化企業經營上的「視覺」
	國內已進入只剩腦力工作的時代
	促使員工主動思考與行動的架構
	準備一張標示公司標的與方向的地圖
	決定前往目標的路線、標示距離
	明確標示目前所在位置
	3 戰略畢竟是假設,經由現場實際檢測才得以改善
	若不在市場萎縮期內超越其他公司,便無法成長
	你的經營戰略僅止於紙上談兵?
	藉由假說→驗證的循環,持續進行改善
	4 要即時掌握經營狀態,IT技術不可少
	掌握公司經營狀態的機制沒有問題嗎?
	要看整體均衡度,數據資料必須單一集中化
	因IT技術進步與價格降低而可能實現的經營改革
	這個時代,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免不了IT武裝化
	5 推動「可視化」經營改革的具體步驟
	步驟1 用簡單易懂的話語表達經營理念
	步驟2 想像二十年後的願景,設定事業版圖
	步驟3 製作願景圖、戰略、戰術圖
	步驟4 製作計分卡,確立基準值
	步驟5 訂定行動計劃,避免戰略和方針淪為空談
	步驟6 建置可蒐集員工每日行動資訊的系統
	步驟7 完成經營的駕駛艙
	專題 「五十年內減少三十%人口」的衝擊
	
	Part2戰略、管理、現場的「可視化」將帶來眾多優點
	1願景與戰略容易瞭解的好處
	好處1  願景與戰略迫近身邊,可激勵員工鬥志
	好處2  認同公司的年輕人會增加,對徵才有幫助
	好處3 可促成公司內部在問題意識上的認知一致
	好處4 形成長期、中期、短期對策的一貫性
	2即時掌握工作現場業務執行過程的好處
	好處5 可即時掌握客訴或爭端等出乎意料的訊息
	好處6 可徹底執行內部控管與規章服從
	好處7 可轉變為事前採取必要對策的先行管理方式
	好處8 可給予員工公平公正的評價
	3 眼中可見的資訊在公司內部共有的好處
	好處9 員工能以經營者的角度與態度去面對工作
	好處10 可促進員工之間、部門之間的合作關係
	好處11  可累積業務推展與專業技術等知識性訊息
	好處12  可天天訓練員工的思考力
	4 由此打造出應變能力強大的經營體質,業績蒸蒸日上
	透過「工作日誌神經系統」,加速對環境變化的應變能力
	顧客資訊與市場訊息達成可視化,可建立顧客資料檔
	全體員工都是動力引擎,可提升業績
	專題 難以招募新血,攸關企業存亡
	
	Part3打造員工與顧客可產生共鳴的戰略圖
	1首先想像一下公司二十年後的樣貌
	建立員工自己的生涯規劃表
	預估市場時不可缺少的人口推估
	未來評估很悲觀的話,該怎麼辦?
	2同業間相互較勁,無法制定出具獨創性的戰略
	只有我們公司能做而且應該做的是什麼?
	二十年後的戰略無需將目前的競爭分析列入其中
	發揮不受限經營資源的創意
	對事業繼承、世代交替做長遠性思考
	找出自己公司有可能稱霸的領域
	同時擁有兩項「第一」簡直如虎添翼
	3 重新設定事業版圖,看見未來
	事業版圖遭刻板印象束縛的弊病
	思考自己公司事業版圖的功能性定義
	描繪未來願景、戰略故事
	4 製作公司二十年後的願景圖
	以平衡計分卡的想法為基礎
	〔實例〕島根縣大盤米商‧Q公司的現況
	〔實例〕Q公司的二○二五年願景圖
	5 製作三年後的戰略圖、單一年度的戰術圖
	〔實例〕Q公司三年後的戰略圖
	〔實例〕Q公司單一年度的戰術圖
	員工與顧客是否能夠感受到「真、善、美」並有所共鳴?
	專題 命名為「○○業」將決定未來
	
	Part4掌握現狀、讓問題浮現的經營管理架構
	1讓計分卡與經營羅盤望遠鏡連動,檢測問題所在
	因為有計分卡,所以能看見問題
	可用計分卡設定先行指標
	計分卡與經營羅盤望遠鏡的連動
	每天確認經營羅盤望遠鏡
	2如何解讀經營管理的資料
	不可能掌控所有資料,要鎖定焦點
	在整體均衡狀況中看見各種指標
	3 形成制訂行動計劃並徹底執行的風氣
	由計分卡制訂行動計劃
	塑造決定要做就徹底執行的風氣
	4 為徹底管理,要提高人事考核的精確度
	公開人事考核基準
	盡可能活用上司在工作日誌上的建議事項
	專題 沒有考核就無法實行
	
	Part5建構汲取現場資訊的監控架構
	1「工作日誌」是每日汲取現場變化的網絡
	現場經常發生意想不到的事件
	最適合天天傳達現場大小事的就是「工作日誌」
	沒有工作日誌,公司內部的訊息傳達會如何?
	2要提高現場資訊傳達速度,工作日誌IT化不可少
	採用書面工作日誌當年的辛苦
	以口頭或紙張傳達訊息的特徵
	工作日誌的IT化是必然的
	3 培育工作日誌以做為監控裝置
	初期階段將工作日誌當成報告書、溝通備忘錄
	進化為計劃書與資訊共有的工具
	活用進化後的工作日誌以建造監控系統
	4 工作日誌是映照企業經營實體遮蔽面的鏡子
	公司風氣與企業文化也能透過工作日誌看見
	業務工作的實際樣貌與業務員的想法也無所遁形
	連現場工作人員的動機都清楚浮現
	5 融合現場的定性與定量數據,讓實體浮現出來
	所謂現場的定性、定量數據是什麼?
	掌握訊息背後真實面的「可視化經營系統」
	現場狀況無所遁形,可徹底執行規約
	專題 沒有人會在工作日誌中寫出不妥當的內容?
	
	Part6以「顧客的可視化」活化業務現場
	1活用IT工作日誌,看見潛藏的顧客
	將顧客資訊回報公司內部的業務員
	業務員的角色任務與時俱變
	2「了解顧客」就是知道顧客的判斷標準
	活用開拓市場的工作日誌
	推測顧客真正的想法與實情
	數次洽商後可漸漸看出顧客的判斷標準
	以視、觀、察達到顧客可視化
	3 看得見顧客,便能啟動全公司的業務體制
	只靠業務員傳達顧客心聲,其他部門不為所動
	抱怨與需求如果看得見,就不得不行動
	見得到可望成交的訂單、公司整體效率會提升
	與顧客應對的單位不是只有業務部門
	建置無論由誰與顧客應對都能資訊共有的架構
	4 建置可直接提升業績的顧客資料庫
	無法成交的顧客資訊也要累積留存
	進入不費勁也能讓顧客上鉤的「魚池」狀態
	資訊的安全管理要周全
	專題 最重要的資產就是顧客?
	
	Part7「腦袋的可視化」將使員工成長、企業茁壯
	1自工廠移入人們腦袋中的附加價值來源
	推動工廠「可以看得見」的豐田
	邁向知識工作者的時代
	2「採取行動前在想些什麼?」的可視化
	在PLAN和DO之間放入SEE
	日誌中設置不經思考便無法填寫的欄位
	看得見「想法」便能進行有效的指導
	以IT工作日誌進行想法上的「先行管理」
	不可毫無勝算就出兵
	3 日積月累的知識使公司強盛
	累積知識打造「活的業務指南」
	知識管理為何不得當?
	IT工作日誌將留存最實際的經驗知識
	4 跨越部門壁壘,增進員工之間的理解與信賴
	公司內的聯誼活動無法促成工作上的互信
	為構築員工之間的信賴關係
	員工之間的互信可以促成知
序/導讀
	前言
	
	即使是不曾進入飛機駕駛艙的人,想必也很清楚駕駛艙的模樣。一大排儀表並列,駕駛員藉著儀表讀取速度、高度、燃料存量等眾多數據,以掌握飛行狀況,做出恰當的決定。
	
	雖然我不曾駕駛過飛機,知道的不夠詳盡,但不論飛機的操控再怎麼複雜、困難,應該都比不上企業經營吧。企業中有許多部門,各有員工分頭運作,外部還有企業或客戶間的往來互動。這些活動之間有著複雜的牽連,在互相影響之下經營整個企業。
	
	倘若如此,經營者為了要安全「駕控」企業,就必須正確把握飛行路線或狀況,具備可即時親眼確認目前飛行訊息、宛如駕駛艙的工具。
	
	然而就目前看來,多數的經營或管理者並不具備這樣的經營駕駛艙能力,無法及時掌握資訊,不是藉著剛好目光所及的一小部分資訊,就是依照過去的經驗來推斷,甚至是三個月前或上個月的舊資料,來判斷現況、指揮下屬。
	
	如此一來,便像是駕駛飛機時不看儀表板、不確認數據,只憑肉眼所見的景物、靠經驗憑感覺在飛行一樣。白天開著小飛機或許還可行,但是既無法操控大飛機,夜間或長距離飛行更是不可能的事。
	
	我從事經營輔導的工作至今超過二十年,從泡沫經濟當頭的榮景,到泡沫破裂崩壞後土地價格下跌到進退維谷的窘態,親眼見過近兩千家企業各式各樣的實際營運狀況。
	
	遺憾的是,許多公司都只知收集過去的資料數據頻頻回頭張望,全然不知該往哪個目的地去,依然每天試圖向前邁進。像這種看來危險且令人擔憂的經營方式,姑且不論過去如何,想必都難以突破今後嚴苛的商業環境吧。
	
	我認為,這些經營者或幹部應該也都心知肚明。在二○○五年之前,即使公司經營得辛苦,身為經營者或幹部的人依然具備自信,知道「只要這麼做就行了」、「採取這項對策就沒問題」。然而,近來即使是業績良好的公司,也開始不安地想「雖然目前不錯,但將來誰也不知道」。業績一變差,便會感到前途黯淡,覺得「完全看不到未來,眼前一片漆黑」。
	
	所以,現在應該要做的,就是擺脫那種驚險的經營管理方式,別再靠經驗、憑感覺去駕馭飛機。經營方式必須轉換為,讓全體員工擁有共同目的地,在確保前方視野的基礎上,即時掌握當下位置所在,再決定該如何前進。
	
	因此,要先架構公司內外的雷達或偵測器,整頓出可以連結它們的神經網絡,啟動經營的駕駛艙,讓全體員工看見自家企業的真實面貌。
	
	由於IT(Information Technology,資訊科技)技術的進步與價格降低,讓即使是中小企業也能輕易實現這樣的制度。我便見過好幾家公司,他們藉由經營本質的可視化,讓經營者到現場工作者都能因此察覺到各種事項,並進一步展開行動,產生多重轉變。
	
	本書中,將解說關於由經營各層面推動「可視化」,在組織改革上的具體方法。這樣的想法,最初是在拙作《可視化經營》(二○○六年十月‧中央經濟社出版)中所提出。其效用(優點)涉及廣泛,以下列舉幾個主要項目。
	
	(1)讓遠景或戰略迫近身邊,提升員工的動機
	(2)對企業具認同感的年輕人增加,有利於召募人才
	(3)公司內部可醞釀一致的問題意識
	(4)長期、中期、短期的因應對策具備一貫性
	(5)可立即掌握客訴或糾紛等意料之外的事件訊息
	(6)可徹底執行內部統整與合規管理
	(7)可切換為事前做好必要準備的先行管理方式
	(8)能給予員工公正公平的評價
	(9)員工得以具備經營者的視角與認知去處理工作
	(10)增進員工彼此與部門之間的互助合作
	(11)可累積業務進行方式或工作訣竅等專業知識
	(12)可天天鍛練員工的思考力
	
	時代大幅轉變,過去的經驗法則已不再適用於現代,衷心期盼有眾多讀者能了解本書的想法,為他們在企業變革與經營革新上助一臂之力。
	 
長尾一洋
	
	出版序
	
	謝明達/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董事長 
	
	「可視化」對於許多企業來說已經是行之有年的管理手法,主要以揭露現場作業相關數據來進行進度與品質管理,然而拜IT技術的蓬勃發展與普及化,再加上大數據應用的多元性,讓企業在對內管理與對外市場資訊的掌握上有數據參考,使得決策精準度更為提升。
	
	但企業的運作無法僅仰賴經營者一人的努力,需要團隊齊心協力朝向同一目標前進才能達成目標。尤其,在這個全球化發展的時代,商業環境的變化速度與幅度與日俱增,已無法仰賴過去的經驗、甚至憑感覺來管理組織,這時企業若能善用IT技術,將現場、業務、管理等數據透明化,讓全員能夠共同仰賴相同的數據進行問題解決的思考與決策,久而久之就能鍛鍊出一批具備經營視野的員工,經營層也無須天天守在公司內,只要妥善建構出一套「經營可視化」的管理機制,就能讓團隊靠著這個導航系統自己達標。
	
	中衛發展中心陪伴國內產企業走過金融風暴、紅色供應鏈等種種衝擊與危機後,深感經營體質的韌性就是攸關企業能否無畏外在環境的鉅變,永續發展下去的關鍵。在全球共同經歷過疫情的這幾個月,更加顯露人類文明的不堪一擊,就算是百年企業也會面臨破產、崩壞的慘況。倘若企業都能內建一套「經營可視化」系統,就得以隨時因應外在環境改變,及時解決問題、微調步伐,應能免於倒閉的命運。
	
	「人,因夢想而偉大」,企業的發展也應設定未來願景,才能日益強大。就讓願景的可視化成為組織變革的第一步,逐步為企業構築出一個看得見的未來。
	
	推薦序
	
	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產業體系顧問 王渙真
	
	隨著網路、大數據、AI等資訊科技技術的快速發展,企業的生產製造活動可容易實行「可視化」(視覺化、目視化)。可視化的目的是將一般無法肉眼能看到的工廠各項生產活動資訊,利用管理看板或是資訊系統顯現出來,讓人能夠一目瞭然。在推行精實管理改善活動中,最終目的是能追求物與情報能同時流動。「情報」是無法肉眼看到,要透過文件、看板,甚至系統才能呈現出來。
	
	可視化=精實管理「大部屋」
	
	可視化等於是精實管理或是豐田生產方式中運用的「大部屋(Obeya Room)」機制,「大部屋」的目的是把在做的事、碰到的問題、專案進度都視覺化,讓利益關係人隨時介入,快速解決問題、快速決策,讓計畫能順利如期推進,過程中當然少不了訓練有素且有協作精神的優秀人才。推行大部屋有以下特點:
	
	1.快速有效的推進新專案的運行,各跨職能部門能通力協作,達到新產品的準時量產。
	2.豐田「大部屋」先進經驗和運作方式,結合企業本身實際建立自有特色的「大部屋」。
	3.作為生產現場資訊中心,實現資訊的快速收集、及時回饋、控制、處理。
	4.實現問題的充分顯現化、達到相關部門、人員的資訊共用、職能交叉,立即對策、儘快解決問題。將所有被選定的問題的解決活動進行書面化、目視化
	5.體現「以生產現場為中心」的主題思想。
	
	可視化就是讓具有附加價值看得見
	
	豐田,讓附加價值來源的工廠「可以看得見」,每天不斷進行改善,進而成為最強大的公司。要提高產生附加價值的效率、提升生產力,如果見不到實體是無法辦到的。可視化除了將有生產力的工廠情報顯現外,更能將「腦袋裡的東西可視化」。如何讓「腦袋裡的東西可視化」,作者認為在PLAN和DO之間放入SEE,也就是採取行動之前先讓它可視化,以提高執行的精確度。這樣的流程,稱之為「PLAN-SEE-DO-SEE(PSDS)循環」,採取行動前先思考後訂定計畫,執行之前將想法可視化,進行修正。再將執行後的結果可視化,找出預期與實際之間的落差,活用於下一次的計畫。過往真正有附加價值來源是工廠中加工,未來真正有附加價值則是人類的腦袋。人類腦中的知識、資料、智慧與創意,就是產生附加價值的來源。
	
	閱讀本書讀者可思考以下面向,並開始著手構思經營可視化架構。
	
	1.全盤瞭解現場狀況的時代來臨,積極創建企業內部導航系統。
	2.運用經營可視化,打造出有自律神經系統的有機體質。
	3.管理是建立在精準的標準制度上,藉由經營可視化讓問題浮現並立即排除。
	4.建構出汲取現場資訊的監控反應機制。
	5.讓「腦袋的資料」可視化,以累積與傳承知識,培育員工持續成長。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