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領導:高效管理者的六大課題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在所有企業中那些被提拔的幹將,為數不少的人徹底失敗,
多數人平平淡淡,成功者則寥寥可數。」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
▍什麼是管理者?
不同於其他管理書籍,這裡的「管理者」有兩大突出特徵。
(1)他們總是受到環境極大的束縛和影響:這裡的「環境」,通常是指他們工作的企業和工作内容,而若脫離了環境,他們就不是真正的管理者。
(2)管理身分不是他們的原始身分:他們都是由於工作出色而走上管理職位,而非一開始就在管理職。
──即便是管理系的高材生,在他成為管理者之前,也只是「管理」專業工作者。
▍管理者的表現好壞取決於什麼?
取決於管理知識嗎?不是。
如果是的話,企業管理都交給管理系的畢業生就可以了。
取決於職業能力嗎?不是。
專業技術工作做得好的人,職業能力都不錯,應該都可以做好管理。
取決於行為習慣嗎?不是。
大部分行為習慣都無法脫離一定的環境,比如在大型外商備受稱道的行為習慣,到了小型私企卻很可能一文不值。
──管理者的表現,取決於它們的職業習慣,即思維習慣。
▍管理者應包含哪些那些思維習慣?
‧全面思維:以合作而非專業為核心,以有效而非正確為標準。
‧逆向思維:由未來到現在、由模糊到具體,從結果而非現實出發。
‧多元思維:鼓勵差異,發揮差異的力量,讓各種人才分工合作。
‧雙贏思維:雙方存在分工,並進行共同的目標管理。
★本書特色
本書提出「職業習慣」和「職業基因」兩大概念,並據此引出如下觀點:管理者(各級經理人員)和技術者(各類專業人員)是兩種不同的職業;他們有著不同的職業習慣;在知識經濟時代,管理者通常出身於技術者。全書的精神若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管理者,若要卓有成效,必須克服自身技術者的職業習慣,建立管理者的職業習慣;必須抑制自身的技術職業基因,喚醒自身的管理職業基因。
多數人平平淡淡,成功者則寥寥可數。」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
▍什麼是管理者?
不同於其他管理書籍,這裡的「管理者」有兩大突出特徵。
(1)他們總是受到環境極大的束縛和影響:這裡的「環境」,通常是指他們工作的企業和工作内容,而若脫離了環境,他們就不是真正的管理者。
(2)管理身分不是他們的原始身分:他們都是由於工作出色而走上管理職位,而非一開始就在管理職。
──即便是管理系的高材生,在他成為管理者之前,也只是「管理」專業工作者。
▍管理者的表現好壞取決於什麼?
取決於管理知識嗎?不是。
如果是的話,企業管理都交給管理系的畢業生就可以了。
取決於職業能力嗎?不是。
專業技術工作做得好的人,職業能力都不錯,應該都可以做好管理。
取決於行為習慣嗎?不是。
大部分行為習慣都無法脫離一定的環境,比如在大型外商備受稱道的行為習慣,到了小型私企卻很可能一文不值。
──管理者的表現,取決於它們的職業習慣,即思維習慣。
▍管理者應包含哪些那些思維習慣?
‧全面思維:以合作而非專業為核心,以有效而非正確為標準。
‧逆向思維:由未來到現在、由模糊到具體,從結果而非現實出發。
‧多元思維:鼓勵差異,發揮差異的力量,讓各種人才分工合作。
‧雙贏思維:雙方存在分工,並進行共同的目標管理。
★本書特色
本書提出「職業習慣」和「職業基因」兩大概念,並據此引出如下觀點:管理者(各級經理人員)和技術者(各類專業人員)是兩種不同的職業;他們有著不同的職業習慣;在知識經濟時代,管理者通常出身於技術者。全書的精神若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管理者,若要卓有成效,必須克服自身技術者的職業習慣,建立管理者的職業習慣;必須抑制自身的技術職業基因,喚醒自身的管理職業基因。
目錄
序
第1章 管理者的職業習慣
關於習慣的常識
職業習慣
職業能力和職業習慣
職業習慣的奧祕
職業習慣的起源──環境
職業習慣的終結──思維
管理者的職業習慣
什麼是「管理者」
什麼是管理者的職業習慣
「管理者的習慣」都包括哪些内容
第2章 有效把握的職業習慣
知識經濟和思維盲點
知識社會的專業人士
盲人摸象與知識盲點
思維盲點與科舉考試
專業視野,職業人的片面思維
片面思維與專業知識體系
專業視野與IBM 的穿孔卡片
有效把握,管理者的全面思維
培養「全面思維」
為什麼要「有效把握」
有效把握的知識管理
小結:專業視野的管理者
第3章 以終為始的職業習慣
企業和計畫
以終為始,管理者的逆向思維
孫悟空的 四種人生
逆向思維:悟空學藝的啟示
維拉莉的美妙問題
逆向思維的理由
按部就班,職業人的正向思維
正向思維
Google工程師和專業投資人
正向思維的三大陷阱
以終為始的自我管理
管理者的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中的逆向思維
小結:按部就班的管理者
第4章 要事第一的職業習慣
企業與決策
要事第一,管理者的主體思維
四種決策模式
主體思維三大特徵
艾希曼和平庸無奇的惡
循規蹈矩,職業人的機械思維
日本人和禪文化
循規蹈矩的職業人
機械思維的泥潭
要事第一的時間管理
從循規蹈矩到要事第一
時間的決策
主體思維三項基本原則
原則一,堅守自己原則
原則二,反對自作主張
原則三,實踐和承諾一致
小結:循規蹈矩的管理者
第5章 選賢任能的職業習慣
企業與人才
選賢任能,管理者的集體思維
企業目標有多重要
管理者的五大類型
集體思維的行為特徵
成為人才管理大師
單打獨鬥,職業人的個體思維
美國人和個人主義
單打獨鬥的職業人
選賢任能的團隊建設
團隊建設三要點
斯隆人才管理評論
集體思維的四大誤解
誤解一,在個人道德和集體利益之間劃等號
誤解二,將集體利益等同於人際信任
誤解三,集體利益至上
誤解四,只有自己最懂集體利益
小結:單打獨鬥的管理者
第6章 發揮優勢的職業習慣
企業與分工合作
亞當斯密論「分工」
易經談「合作」
蘋果公司的分工合作
職業人的自我認同
自我認同的 三種形式
權威認同與一元思維
發揮優勢,管理者的多元思維
多元化社會的權威模式
從一元思維到多元思維
企業内部的四種差異
發揮優勢的方向管理
適當激勵三項基本原則
原則一,用人長處
原則二,尊重個性
原則三,公平、公正、公開
小結:自我認同的管理者
第7章 創造信任的職業習慣
企業與信任
合作
合作信任
專業信任
五種合作思維
專業至上,技術人員的獨贏思維
技術人員與專業信任
專業信任和知識成本
技術人員和知識成本
創造信任,管理人的雙贏思維
合作成本
合作信任與雙贏思維
獨贏思維的沃兹尼克
創造信任的目標管理
雙贏思維三項基本原則
原則一,不要突破底線
原則二,不要破壞第三方利益
原則三,不要一廂情願
小結:專業至上的管理者
第8章 我們的管理基因
管理者的習慣和基因
管理者的自我改變
改變我們的思維習慣
改變我們的職業基因
管理者的第七號基因
第1章 管理者的職業習慣
關於習慣的常識
職業習慣
職業能力和職業習慣
職業習慣的奧祕
職業習慣的起源──環境
職業習慣的終結──思維
管理者的職業習慣
什麼是「管理者」
什麼是管理者的職業習慣
「管理者的習慣」都包括哪些内容
第2章 有效把握的職業習慣
知識經濟和思維盲點
知識社會的專業人士
盲人摸象與知識盲點
思維盲點與科舉考試
專業視野,職業人的片面思維
片面思維與專業知識體系
專業視野與IBM 的穿孔卡片
有效把握,管理者的全面思維
培養「全面思維」
為什麼要「有效把握」
有效把握的知識管理
小結:專業視野的管理者
第3章 以終為始的職業習慣
企業和計畫
以終為始,管理者的逆向思維
孫悟空的 四種人生
逆向思維:悟空學藝的啟示
維拉莉的美妙問題
逆向思維的理由
按部就班,職業人的正向思維
正向思維
Google工程師和專業投資人
正向思維的三大陷阱
以終為始的自我管理
管理者的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中的逆向思維
小結:按部就班的管理者
第4章 要事第一的職業習慣
企業與決策
要事第一,管理者的主體思維
四種決策模式
主體思維三大特徵
艾希曼和平庸無奇的惡
循規蹈矩,職業人的機械思維
日本人和禪文化
循規蹈矩的職業人
機械思維的泥潭
要事第一的時間管理
從循規蹈矩到要事第一
時間的決策
主體思維三項基本原則
原則一,堅守自己原則
原則二,反對自作主張
原則三,實踐和承諾一致
小結:循規蹈矩的管理者
第5章 選賢任能的職業習慣
企業與人才
選賢任能,管理者的集體思維
企業目標有多重要
管理者的五大類型
集體思維的行為特徵
成為人才管理大師
單打獨鬥,職業人的個體思維
美國人和個人主義
單打獨鬥的職業人
選賢任能的團隊建設
團隊建設三要點
斯隆人才管理評論
集體思維的四大誤解
誤解一,在個人道德和集體利益之間劃等號
誤解二,將集體利益等同於人際信任
誤解三,集體利益至上
誤解四,只有自己最懂集體利益
小結:單打獨鬥的管理者
第6章 發揮優勢的職業習慣
企業與分工合作
亞當斯密論「分工」
易經談「合作」
蘋果公司的分工合作
職業人的自我認同
自我認同的 三種形式
權威認同與一元思維
發揮優勢,管理者的多元思維
多元化社會的權威模式
從一元思維到多元思維
企業内部的四種差異
發揮優勢的方向管理
適當激勵三項基本原則
原則一,用人長處
原則二,尊重個性
原則三,公平、公正、公開
小結:自我認同的管理者
第7章 創造信任的職業習慣
企業與信任
合作
合作信任
專業信任
五種合作思維
專業至上,技術人員的獨贏思維
技術人員與專業信任
專業信任和知識成本
技術人員和知識成本
創造信任,管理人的雙贏思維
合作成本
合作信任與雙贏思維
獨贏思維的沃兹尼克
創造信任的目標管理
雙贏思維三項基本原則
原則一,不要突破底線
原則二,不要破壞第三方利益
原則三,不要一廂情願
小結:專業至上的管理者
第8章 我們的管理基因
管理者的習慣和基因
管理者的自我改變
改變我們的思維習慣
改變我們的職業基因
管理者的第七號基因
序/導讀
序
「在所有的組織中,那些被提拔起來擔任新職位的幹將,沒有幾個人能夠成功。為數不少的人徹底失敗,大多數人平平淡淡,成功者則寥寥可數。」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在其名著《杜拉克談高效能的五個習慣》(The Effective Executive)中,總結自己 五十年的管理諮詢經驗,向世人指出了一個令人傷心的事實:組織的命運繫於成果──組織成果源於外部的機會──外部的機會源於組織的有效決策──有效決策則源於組織對人「自我發展」的激勵──最終一切都源於管理者「自我管理」的有效性──管理者的有效性作為一種習慣,是可以學會的。
《杜拉克談高效能的五個習慣》是彼得·杜拉克最經典的著作之一,也是杜拉克本人推薦的兩本書之一。人們之所以將其認可為經典,正是由於它擁有這一不同凡響的邏輯,而這一邏輯告訴我們──在知識經濟時代,決定組織命運的是管理者。他們的「有效性」習慣,將嚴重影響他們個人的行動和決策,進而影響組織運行的有效性與成果,最終決定一個組織的命運。
那麼,什麼是管理者?杜拉克認為,對組織負有責任、能影響組織經營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在《杜拉克談高效能的五個習慣》中,杜拉克把各級經理和各類專業人員均視為管理者。管理者要怎麼做?杜拉克說:管理者必須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且卓有成效是一種習慣,是不斷訓練出來的綜合體;最終,管理者要將追求成效變成一種習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卓有成效!
本書在經典著作的基礎上,提出「職業習慣」和「職業基因」兩大概念,並據此引出如下觀點:管理者(各級經理人員)和技術者(各類專業人員)是兩種不同的職業;他們有著不同的職業習慣;在知識經濟時代,管理者通常出身於技術者。全書的精神若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管理者,若要卓有成效,必須克服自身技術者的職業習慣,建立管理者的職業習慣;必須抑制自身的技術職業基因,喚醒自身的管理職業基因。
本書的順利寫成,首先要感謝我的家人,特別是妻子、姐姐和姐夫,他們給了我很大的支持和鼓勵。另外還要感謝好友杜毅先生,他為本書提出了寶貴的意見。感謝@婕喵、@凱西_喬、@天天向前、@古月、@桃源人、@湘大絳沐,本書所錄各種圖表均係出於他們之手。感謝出版社的編輯們,他們是本書出版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彼得·杜拉克,被尊為現代管理學之父,是推動管理學發展成為嚴謹科學的先驅,是現代「管理叢林」中經驗主義流派的創立者和代表人物。他的論著被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國廣為傳播,被全世界管理者、學者奉為圭臬,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也稱他為「大師中的大師」。
孫繼濱
「在所有的組織中,那些被提拔起來擔任新職位的幹將,沒有幾個人能夠成功。為數不少的人徹底失敗,大多數人平平淡淡,成功者則寥寥可數。」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在其名著《杜拉克談高效能的五個習慣》(The Effective Executive)中,總結自己 五十年的管理諮詢經驗,向世人指出了一個令人傷心的事實:組織的命運繫於成果──組織成果源於外部的機會──外部的機會源於組織的有效決策──有效決策則源於組織對人「自我發展」的激勵──最終一切都源於管理者「自我管理」的有效性──管理者的有效性作為一種習慣,是可以學會的。
《杜拉克談高效能的五個習慣》是彼得·杜拉克最經典的著作之一,也是杜拉克本人推薦的兩本書之一。人們之所以將其認可為經典,正是由於它擁有這一不同凡響的邏輯,而這一邏輯告訴我們──在知識經濟時代,決定組織命運的是管理者。他們的「有效性」習慣,將嚴重影響他們個人的行動和決策,進而影響組織運行的有效性與成果,最終決定一個組織的命運。
那麼,什麼是管理者?杜拉克認為,對組織負有責任、能影響組織經營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在《杜拉克談高效能的五個習慣》中,杜拉克把各級經理和各類專業人員均視為管理者。管理者要怎麼做?杜拉克說:管理者必須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且卓有成效是一種習慣,是不斷訓練出來的綜合體;最終,管理者要將追求成效變成一種習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卓有成效!
本書在經典著作的基礎上,提出「職業習慣」和「職業基因」兩大概念,並據此引出如下觀點:管理者(各級經理人員)和技術者(各類專業人員)是兩種不同的職業;他們有著不同的職業習慣;在知識經濟時代,管理者通常出身於技術者。全書的精神若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管理者,若要卓有成效,必須克服自身技術者的職業習慣,建立管理者的職業習慣;必須抑制自身的技術職業基因,喚醒自身的管理職業基因。
本書的順利寫成,首先要感謝我的家人,特別是妻子、姐姐和姐夫,他們給了我很大的支持和鼓勵。另外還要感謝好友杜毅先生,他為本書提出了寶貴的意見。感謝@婕喵、@凱西_喬、@天天向前、@古月、@桃源人、@湘大絳沐,本書所錄各種圖表均係出於他們之手。感謝出版社的編輯們,他們是本書出版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彼得·杜拉克,被尊為現代管理學之父,是推動管理學發展成為嚴謹科學的先驅,是現代「管理叢林」中經驗主義流派的創立者和代表人物。他的論著被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國廣為傳播,被全世界管理者、學者奉為圭臬,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也稱他為「大師中的大師」。
孫繼濱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