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打造!頂尖團隊都想要的人才
一本獻給主管的人間覺醒書!沒有軟爛的部屬,只有不會帶的主管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軟爛成員坐等指示、頻頻出包,是否讓你心好累……
是時候改變現況了,
但怎麼做才能「有效引導」團隊改變?
關鍵就在於,
你是否懂得利用「大腦喜歡的方式」!
沒有天生軟爛的部屬,只有不會帶人的主管
——這是一本獻給主管的人間覺醒書——
●你是否總是這樣:
●凡事最好透過email,能留下白紙黑字的就不怕出錯。(自以為嚴謹)
●不花時間話家常,反正也沒人喜歡跟主管閒聊。(自以為高效)
●告知公司營運目標,勉勵並協助他達標。(自以為負責)
●以為十八般武藝都傳授了,他應該變得超強。(自以為盡心)
你「看起來」就像個盡責主管,但這樣做只會帶來反效果。因為……
→你錯失了可以面對面溝通的機會,他不會真正服你。
→你沒試著找出彼此的共通點,自然不容易拉近距離。
→你無法讓他發自內心想拼,難免淪為單方面的訓話。
→你忽略了他心有餘而力不足,最後他洩氣你也失望。
自以為盡責、單方面的努力,無法讓團隊真的動起來,
你得學著用更聰明的方式引導,才能創造雙贏——
癥結就在於解決2大核心問題 動機和技術!
◆5步驟刺激大腦,就能激發「工作動機」:
秉持腦科學專業、活躍於第一線的心理教練,
作者大平信孝已協助上萬名主管成功解決培育部屬的困擾。
他表示,若想讓部屬積極主動、自己思考並排解問題,
就必須戰勝「大腦不想改變的特性」。
利用行為科學5步驟,就能看到明顯改變:
步驟1 確認立足點
簡單來說,就是拆解工作內容,並釐清部屬的工作現況。如果不知道立足點,就容易迷航,因此你們得一同確認3件事。
步驟2 確認公司目標與部屬角色
只要釐清自己的角色,就不會覺得工作都是出於無奈,進而會使得公司的目標變成「自己的事」。只要問對3個問題,就能改變現況。
步驟3 確認個人的目標與夢想
目標若無法打動部屬的心,就會變成隨口敷衍、得過且過的空談。你得多問3個重點,協助他設定適合自己的目標。
步驟4 設定部屬的個人目標
只要找出公司目標和個人夢想之間的「重疊區」,部屬就會發現「打從心底想要實現的欲望」,自然能主動提升工作動機。
步驟5 擬定行動計畫
好不容易訂好了目標,接著就要展開具體行動。本書會教你如何在「10秒內就做出行動」,只要跨出這一步,就等於成功了一半。
人類的大腦內建了一套防衛機制,
當對一件事猶豫不決時,就會傾向乾脆不做,
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刺激「依核」,啟動幹勁的開關。
實踐上述5步驟,
就能讓團隊成員發自內心「好想達成目標」,而且還不是3分鐘熱度。
◆5密技說服大腦,就能提升「工作技能」:
團隊成員的素質難免良莠不齊,所以培育必須按部就班。
主管只要循序漸進做好5件事,就能拯救跟不上進度的部屬:
1. 讓他把「做得到的事」做到最好
這麼做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自信心,因為此刻他最需要的是累積「成功經驗」。不妨從小事展開第一步。
2. 引導他將「學了馬上會的事」做上手
先學會做好雜務,就能進階學需要「技能」的工作,本書會教你如何擬定「行動清單」來強化實力。
3. 訓練他反覆執行「不熟的專業」
海馬迴構造只會記住大腦認定為「必要」的事,因此學過的事要反覆練習,才能形成長期記憶。
4. 問問他能否「教會他人雜務」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學會了,能否指導他人就是最好的驗證辦法。讓部屬嘗試為人師,技能自然也會更上一層樓。
5. 請他「指導別人專業技能」
當部屬可指導他人專業技能時,主管才真能放下一直懸著的心。看到成效的時間因人而異,但你得相信勤真能補拙。
世上或許少有工作天才,但絕對沒有帶不來的部屬。
培育之道不難,說穿了就只有以上5件事。
跟著做,養出精兵猛將不是夢,
你也不至於做到累掛,還只是看起來像個好主管。
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團隊淨是軟爛成員,若想扭轉局勢得用對方式。配合大腦的構造來引導,就能輕鬆打造出人人都欽羨的頂尖團隊。
名人推薦
專業推薦
楊琮熙/「人資主管UP學」部落客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蘇書平/「為你而讀」執行長
(按姓氏筆畫排列)
目錄
序/導讀
作者序
沒有天生軟爛的部屬
你對部屬是否有以下的困擾、不滿或不耐煩呢?
❶不自行思考、主動出擊,只會坐等指示。
❷聽不懂你的想法或指令,不依指示行動。
❸在開會等場合鮮少發言,讓人感覺不到幹勁。
❹老問一些自己查就有答案的問題。
❺出了紕漏或收到客訴等壞消息總留到最後一刻才回報。
❻搞不懂他們究竟在想什麼。
想必有很多讀者都在點頭附和「我懂!我懂!」了吧?這種部屬心裡其實是這樣想的:
❶反正自己來最後還不是會被罵「不准擅自行動」,乾脆等收到指示再行動。
❷主管只會下指令,又不教我怎麼做。
❸反正沒人對我有半點期待,大家都覺得我沒戰力。
❹不開口問就會被罵「為什麼不問!」
❺主管總是一副很忙、很不耐煩的樣子,很難開口和他說話。
❻不明白主管到底想要我怎麼做。
本書會介紹一些方法,協助各位化解上述這種主管與部屬之間的想法落差,進而將部屬改造成能夠自行思考、主動出擊的人才。
當部屬能自行思考、主動出擊,你就會如釋重負,變得相當輕鬆,工作上的壓力和不耐也會消除。究竟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坐等指示或不依指示行動的部屬呢?
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以下兩個:
覺得自己的工作是「迫於無奈」而做得不情不願所致→動機問題
因為技術或經驗不足,才無法自行思考、主動出擊→技術問題
只要解決這兩個問題,就能培養出自行思考、主動出擊的部屬,進而讓他們拿出績效。
本書主要會介紹兩套方法:一是可提升部屬工作動機的方法,即「行為改革面談」;另一套是可快速提升部屬工作技能的「成長五步驟」。這兩套方法都有五個步驟。各位只要循序漸進地與部屬互動,那些坐等指示或不依指示行動的部屬就會改頭換面。如此一來,身為主管的你工作量就會減輕,也不再產生壓力與不耐。
在此,請容我分享一段自己的親身經驗。
我目前主要是以企業主管為對象,辦理部屬培訓、領導管理相關的諮詢服務或研習活動。截至目前為止,透過研習活動或個人諮詢所輔導的主管已逾萬人。不過,在此之前,我是個在公司任職的上班族。
當年,我很不擅長培育部屬,坦白說,就連和部屬互動,我都覺得麻煩。光是自己的工作就忙得焦頭爛額了,我在時間、精神上已無餘力先了解部屬的情況,再向他們說明工作的處理方式和其背後的用意,只能下達最低限度的必要指令,然後告訴他們「剩下的自己想一想」、「有什麼不懂的再來問」。
因此,即使部屬看來有事想詢問或商量,我都以忙碌為由,沒提供協助或指導。
我不是「坐等指示的部屬」,而是「只會發號施令的主管」。明明是自己怠慢,我卻把所有責任都推給部屬,說「最近的新人都缺乏幹勁,也沒什麼能力」、「為什麼我得幫這些麻煩的人收拾善後?」、「真希望趕快被調走」、「要是調不走,我就想換工作了」等等。
有一次,我很倚重的部屬突然不來上班,就這樣直接離職了。
原因出在我身上。後來,我聽那位部屬的同事說,他其實是因為和我這個主管溝通不良而苦惱不已,還說過「主管什麼都不教我,待在這家公司根本就不會成長」。
聽了這番話,我大受打擊,從此開始致力於團隊管理。我開始逐一指責部屬犯的錯誤或壞習慣,以及他們沒做好的事,想改善過去缺乏溝通的問題。我甚至還鉅細靡遺地指導各項工作的處理方式,拉拔他們盡快獨當一面。可是,部屬卻更加反彈,和我保持距離。
於是,我做事愈來愈不從容,對部屬的期待卻成反比似地直線上升;因部屬坐等指示或不依指示行動所產生不滿和壓力更是不斷累積。至此,我才終於察覺到關鍵所在:「或許我根本改變不了部屬(別人)。絕對能改變的,就只有自己而已吧?」
從此以後,我不再試圖改變部屬,而是試著改變自己和部屬之間的「互動」,也就是調整我努力的方向。不斷嘗試錯誤的結果,我體悟出兩個道理:
培育部屬是有步驟的。
任何人都懂得如何培育部屬。
我根據以往的經驗與發現,編織出本書所介紹的「行為改革面談」和「成長五步驟」這兩套方法。
這兩套方法,讓我的人生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我的部屬開始自行思考、主動出擊,我個人的工作也減輕許多。多虧這樣的轉變,我的壓力一掃而空,也不再覺得自己不擅長培育部屬了。
如今,我更以辦理講座、研習課程為業,協助那些因不知如何培育部屬、展現領導管理能力而苦惱的商務人士。接著,承蒙參加過這些講座或研習、並切身感受到課程效果的各界人士抬愛,撰文和演講邀約也紛紛找上門來。
在本書中,我會把我根據個人經驗打造出來的方法,毫不保留地與各位分享。若要像我一樣,在職場第一線用各種方法嘗試錯誤,再從中學會培育部屬的技巧,那是既費時又費工。
期盼各位能將本書內容融入日常對部屬的指導中,這樣就不必多走冤枉路,而能以最短距離,快速減輕自己的工作負擔。
開場白就說到這裡,接下來,就讓我來詳細說明「在最短時間內培養管理能力」的各種方法。
二○一八年六月‧ 大平信孝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