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顧客至上2.0:從實體革命到數位戰場,打造品牌忠誠度的六大黃金法則

Think Human:The Customer Experience Revolution in the Digital Age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79 332
    420
  • 分類:
    中文書財經企管行銷/業務顧客服務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奧利維耶.杜哈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陳玫妏
  • 出版社: 寶鼎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5/10/01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全球第一的頂尖企業 Webhelp
創辦人兼CEO奧利維耶.杜哈
超過20年,顧客旅程解決方案提供者的第一線實戰經驗

產品只是入口,體驗才是王道
在評論、點擊與信任之間,
勝出的品牌更懂得「以人為本」,
未來贏家,靠的是理解顧客的每一次互動!


在這個競爭激烈、數位化快速發展的時代,顧客體驗已成為企業成功的關鍵。
作者奧利維耶.杜哈(Olivier Duha),擁有超過二十年的顧客關係管理經驗,成功將 Webhelp 打造成全球領先的顧客體驗企業。他提出一個核心觀念:顧客關係團隊不只是服務單位,更是驅動企業成長的戰略資源。
本書分為二大部分:
• PART 1:數位政變:顧客成為商業活動的新主人
探討數位轉型如何重塑顧客在商業中的核心地位。
• PART 2:如何贏得爭奪顧客之戰
提供提升顧客體驗的實務建議,幫助企業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提出六大「顧客滿意黃金法則」:
1. 即時且永久可用
2. 全程陪伴顧客
3. 顧客關係差異化
4. 充分利用科技
5. 衡量真正重要的東西
6. 投資情感智慧(人)
這些原則Apple、Amazon、Disney、Nike、Uber等知名成功企業皆在使用。本書強調在數位時代的顧客關係中,應結合科技與以人為本的理念,品牌必須從「產品導向」轉向「以顧客為中心」,才能在獲客與留客的戰場中獲得優勢。
這是一本集經驗分享、策略解析與實用操作於一體的指南,幫助企業打造有價值的顧客體驗,實現未來成功。
本書適用於六大類讀者:
①|行銷與品牌經理人
Q:是否覺得品牌做了再多行銷,顧客依然不買單?
A:這是因為顧客已經不再只聽你說,而是從「體驗」中決定要不要信任你。
本書將顛覆你對品牌經營的舊觀念,從六大黃金法則出發,讓品牌與顧客建立真正的人際連結,打造持久好感與忠誠。

②|顧客體驗(CX)/使用者體驗(UX)設計與服務創新人員
Q:技術能實現的體驗越來越多,但顧客真正在乎什麼?
A:「以人為本」不只是設計口號,而是品牌能否感動人心的決勝點。
透過本書,你將理解體驗價值鏈的關鍵,重新設計每一個讓顧客「感覺被看見」的接觸點。

③|客服部門主管與顧客關係管理經理(CRM)
Q:客服是處理問題?還是創造信任的第一線?
A:顧客的回饋,其實是品牌資產的起點。
本書教你如何讓「回應」變「連結」,將每一次服務轉化為打造品牌口碑的機會。

④|創業者與企業領導人
Q:你知道顧客是誰,但你真的「了解」他們嗎?
A:當市場競爭白熱化,產品功能不再是唯一區隔,體驗才是。
這本書幫助你建立「顧客中心戰略思維」,從組織文化開始落實品牌信任力。

⑤|數位轉型與AI專案負責人
Q:當流程全面自動化後,什麼才是不能被取代的核心?
A:答案是「人性」。唯有回歸人的需求、感受與參與,品牌才能真正創新。
本書將幫助你平衡科技與體驗,讓AI不只是效率工具,更是連結顧客情感的橋梁。

⑥|對顧客經營有熱情的個體經營者、內容創作者
Q:你與顧客互動了很多,卻總感覺無法留住他們?
A:在「評論經濟」時代,每一次回應、每一則貼文,都是在說明「你是誰」。
這本書將教你建立顧客參與的回饋循環,讓信任自然發生,形成長期支持的社群力量。


【本書特色】
1. 全球第一跨國領導品牌顧客體驗企業創辦人的深度洞察
作者奧利維耶.杜哈為頂尖的顧客體驗巨擘Webhelp創辦人兼CEO,超過20年為全球品牌打造顧客體驗的第一線實戰經驗,彙整成這本「顧客思維革新全書」。
2. 適用於行銷、品牌經理、客服、CRM、內容經營者
無論是零售、金融、電信還是新創企業,都能從書中找到改變顧客經營思維的啟發與方法。
3. 打破「以產品為中心」迷思,提出「顧客體驗六大關鍵法則」操作系統
本書主張「以人為本」才是品牌長久經營之道。從「即時性」到「情緒投資」,拆解品牌如何與顧客建立信任、持續互動、創造黏著力,兼具理念與實務的指引藍圖。

【推薦人】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
解世博|超業講師/Podcast銷幫幫主/行銷表達技術專家
張志浩|台灣邁肯行銷傳播集團 董事長暨執行長
許景泰|商戰CXO執行長


【國外好評】

「這本書對企業在提供卓越顧客體驗所面臨的挑戰進行了精彩的總結,並提供實用的解決方案。對於任何需要如何在顧客體驗上投資寶貴資源的人來說,這是一本必讀之書。它同時也是一個關於在提供非凡顧客體驗中具核心地位的及時提醒。」
——大衛.里卡德(David Rickard),Everest Group 合夥人

「顧客是企業最有價值的資產。因此,培養、保護和持續發展這項資產,在經濟上是有意義的。《顧客至上2.0》這本書透過聚焦顧客在與企業互動中的體驗,進一步擴展這一觀點。奧利維耶.杜哈有力地論證了企業需要擁抱科技,來增強顧客體驗中人性化的那一面。畢竟,顧客是人,必須以相應的方式對待。」
——海納.埃文施茨基博士(Dr. Heiner Evanschitzky),曼徹斯特大學聯盟商學院市場行銷學教授

「行為科學不斷證明,體驗是塑造人類行為最關鍵的因素。在這本極具洞見且實用的書中,奧利維耶.杜哈利用他在該領域的廣泛研究、知識和經驗,為讀者提供創造改變遊戲規則的顧客體驗指南。他體認到顧客關係在本質上是人際關係,並提供了無價的建議和框架,幫助企業為購買其產品的顧客,創造卓越的人性化體驗——沒有這些顧客,企業將無法生存。」
——理察.查塔威(Richard Chataway),《進擊的行為科學》(The Behaviour Business)作者

「這是一本極其重要且內容豐富的參考書,對於所有參與哥白尼式奮鬥、致力於讓科技為人類服務而非相反的人來說,這本書不可或缺。」
——羅里.薩特蘭(Rory Sutherland),奧美集團副總監

在這場極具前導思想的壯舉中,奧利維耶.杜哈精準地識別出顧客管理藝術中,逐漸演變的關鍵挑戰,同時提出實用的解決方案,所有顧客體驗的專業顧問在為未來制定計畫時都應特別關注。在顧客體驗領域充斥著理論說辭和管理語言的當下,《顧客至上2.0》是我近來讀過的最佳顧客體驗藍圖之一。
——彼得.萊恩(Peter Ryan),Ryan Strategic Advisory 首席分析師與創辦人

《顧客至上2.0》提供了一個符合時代且令人信服的解釋,說明為何在不斷數位化的世界中,人們的努力仍將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奧利維耶.杜哈憑藉他豐富的知識,闡述以人為本的方法,對於實現成功顧客體驗的重要性。這本書是負責顧客服務營運決策者的必讀之作。在當今充滿顛覆和巨大變革的環境中,實現人類努力與自動化之間的正確平衡,是各行各業追求成功的聖杯。
——安妮-瑪麗.福賽思(Anne-Marie Forsyth),CCA Global 執行長

奧利維耶.杜哈認為人類連結是我們世界的核心,這一觀點與我的信念不謀而合。《顧客至上2.0》展現對行銷、及其作為促進業務增長的顧客服務角色的深刻理解,而奧利維耶.杜哈以「4E」為基礎,建構出業務成功的歷史框架,讓人耳目一新。企業領導者若能閱讀這本書,將對其組織在當今世界中取得成功的機會大有裨益。
——利.霍普伍德(Leigh Hopwood),CCMA(聯絡中心管理協會)執行長

作者

奧利維耶.杜哈(Olivier Duha)
Webhelp的CEO兼共同創辦人。Webhelp現已與Concentrix合併成為全球第一品牌的顧客體驗企業,在全球逾50國提供顧客服務、內容管理與技術解決方案。在創立Webhelp之前,他曾在貝恩策略顧問公司(Bain & Company)和艾意凱諮詢公司(LEK Consulting)擔任策略與併購顧問。
2010年至2013年間,曾擔任Croissance Plus總裁。該網站由法國發展最快的新創公司組成。在任期間,帶領開展一項全國性運動,為新企業提供更有利的環境,撰寫白皮書並遊說歷屆政府進行積極變革。
目前住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是法國最大的雇主聯合會法國企業運動(MEDEF)的成員。

譯者

陳玫妏
臺灣新北市人,現任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助理教授。長期從事商業行銷、親子教養、性別教育等書籍審閱與翻譯工作。為寶鼎《Apple、Google、Amazon熱銷的秘密》、大好書屋《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系列叢書、《女孩,妳真的夠好了!》、《我這樣告訴我女兒》
等書譯者。
電子信箱:mwc511@gmail.com
個人網站:meiwen.nl

目錄

推薦序 人類的優越性 馬修.萊恩(Mathieu Laine)
作者的話
前言

PART 1
數位政變:顧客成為商業活動的新主人

01 數位革命之前:前顧客時代
顧客時代之前的商業
多樣化、差異化、目標定位:「精準商業」的誕生

02 顧客的哥白尼革命
重新定位 #1:面對全球競爭
重新定位 #2:面對「專家型顧客」的挑戰
重新定位 #3:控制無止盡的評論和回饋循環
重新定位 #4:從「一對多」到「一對一」
重新定位 #5:適應隨時隨地發生的任何事情

03 顧客的主體性是品牌的首要關注
獲取忠誠度的重要性
建立忠誠度的關鍵:將顧客視為獨一無二的人
如何管理我們的認知偏差

PART 2
如何贏得爭奪顧客之戰

04 顧客體驗:打造品牌的新指標
為何「顧客體驗」如此重要?
「千面顧客」
顧客體驗的組成是什麼?

05顧客體驗的成功關鍵
第一個關鍵:同時達成4E
第二個關鍵:整合個性化顧客關係的需求

06 你能做什麼?管理顧客關係的工具箱
黃金法則第一條:即時且永久可用
黃金法則第二條:全程陪伴顧客
黃金法則第三條:顧客關係差異化
黃金法則第四條:充分利用科技
黃金法則第五條:測量重要的東西
黃金法則第六條:投資於情感智慧(人)


結論
謝誌
參考資料

序/導讀

前言

【推薦序】人類的優越性
馬修.萊恩(Mathieu Laine)
奧利維耶.杜哈(Olivier Duha)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他以熱情傳授其成功的關鍵。他也是一位具有堅定價值觀和信念的人,在他的社會願景以及商業模式中,都找得到的一個核心信念,那就是:他堅信人際關係在我們的世界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核心角色。
面對著個人將被機器取代的宿命觀點,他不認同一切都需要被「虛擬化」。即使電腦演算能力(摩爾定律)的指數增長,讓我們感覺人類終將如菲利普.狄克的短篇小說中那樣,逃不過被機器取代的命運,但奧利維耶仍然相信,人際互動具有的關鍵性—儘管他並不反對透過創新的科技來「增強」這些互動。
作為Webhelp這間現已與Concentrix合併,成為全球第一的顧客體驗企業之CEO和創辦人,他在這二十多年來身體力行打造出以人為本的經營方法。在其他人透過大規模的數位化,將人機之間的連結去人性化時,他早早地便專注於顧客服務。相對於那些只關注短期財務目標、致力於縮減團隊規模,並暗自希望不再需要團隊的經營者,他反而十分注重顧問人才的培養和發展。
杜哈用他的座右銘「以人為本」強調這一點。對他而言、對我們這個世界而言,這是唯一價值別無他選!
在企業與現有或潛在顧客之間的連結上,沒有這些涵蓋所有語言和時區的人,就無法實現任何目標。現在,他們在科技的幫助和伴隨下,仍然熱情地為顧客提供優質的體驗。科技無疑是重要的盟友,但它必須是用於幫助人和人之間的聯繫,而不是反過來。
杜哈重申:進步,不能、也不應該取代人類。亞里士多德創造「政治動物」這個詞,將人類描述為無法自給自足的「社會動物」,因為他們需要成為整體的一部分。他們必須透過交流來參與這一過程,而科技的快速發展並不表示人類注定要與同伴分離。
如果科技要成為人類的盟友,使人們能夠增加知識和能力,那麼人就不能成為科技的附庸。杜哈將此作為他的座右銘,可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是一件無關緊要的事。
我們的時代是哲學、經濟和科學時期的產物。佛洛伊德在超人類主義和人工智慧超越並取代人類的野心(「奇點」)出現之前,就就曾明白點出,人類已經遭受過幾次以人為自我中心的打擊與屈辱了。像是哥白尼的發現,地球並不是宇宙的中心;達爾文讓我們了解,人類是從猴子演化而來的;佛洛伊德則認為,人類並不是自己思想的絕對主宰;尼采同時也說過:「人是一個需要被超越的東西」。更不用說以「新人類」的名義實施暴行的極權主義政權。各式破壞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事件,即使在今天,仍然是受許多社會運動所干擾。
面對這些反人性主義的情緒,不僅僅是哲學家、經濟學家和偉大的小說家—如韓波 所說的這些「先知」—需要挺身而出。經濟界的人士和政治領袖一樣肩負責任。在一些人預測「新新人類」或「後人類」的重大突破,將我們這些老舊人類放回考古陳架之時,這些反思及隨之而來的行動是至關重要的。
杜哈並不是唯一深思這些問題的人。以文學界為例,從塞繆爾.巴特勒於1872年發表的反烏托邦小說《厄威諾》(Erewhon),到伊恩.麥克尤恩最近的《機器如我人類如你》(Machines Like Me),文學界一直在質疑我們與科技的關係。
在《厄威諾》中,這個詞是「無處」(Nowhere)的回文,主角發現了一個禁止所有科技演進的世界,因為他們害怕看到機器取代人類、到最終取而代之的地步。「目前人類相信自己的優勢在於此;他花費了無數的勞力、時間和思考,來使機器變得越來越好;他已經在實現一些曾經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並在這方面獲得成功,如果允許這些改進一代代積累下去,結果似乎是無限的。」
相反地,麥克尤恩描述主角查理買了一個「亞當」,一個擁有功能強大的男性機器人,能夠進行對話並與他人進行肢體互動。擁有幾乎像人類般的外形特徵,亞當分享了對查理愛慕的樓上鄰居米蘭達的看法,他很快在故事主角的生活中占了重要地位。查理透過使用手冊,知道如何「殺死」這個最終會與米蘭達做愛—且似乎會比他做得更好,並在他聽得到的距離內—的機器人,讓他成為「第一個被人工製品戴了綠帽的人」,並讓我們瞥見「人類的過時性」。然而,這台機器並沒有意識,它只是看似有意識。而這正是問題所在。
即使在自由派中,當代經濟文獻也出現一股樂觀派的浪潮,包括約翰.諾爾貝格 、泰勒.科文和菲利普.阿吉翁,以及由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戴倫.艾塞默魯 所領導的一個持懷疑論的運動。艾塞默魯這位「新熊彼得學派」的學者,曾是科技進步的堅定支持者,現在則主張,如果人工智慧按照目前的軌跡繼續推進且缺乏監管,可能會引發各種社會、經濟與政治問題。
作者杜哈告訴我們,科學使這些方法成為可能,這些方法不斷增進和改善日常生活,同時仍然具有本體論上的人文主義特質,因為它們關注哲學、經濟學和文學所發現的多種變數。他不僅告訴我們對商業最重要的是什麼,還告訴我們對社會最關鍵的是什麼。
正是這種價值觀的大熔爐,為這本書的作者注入了活力。這本書既可以作為一本經驗之書,也是一部卓越的操作手冊,更是一份幫助他人實現未來成功的指南。然而,它同時也不忘對我們發出一個邀請:不要否認我們文明進展的根基。
「以人為核心!」

試閱

04顧客體驗:打造品牌的新指標

在本書的PART 1,我解釋了品牌如何從以產品為中心的視角轉,轉向以顧客為中心的視角,以及這場革命如何隨著數位科技的發展而興起。本書的PART 2旨在為品牌提供在21世紀最偉大的商業戰役中,獲得成功的一些關鍵:如何贏得顧客(見圖4.1)。
儘管「以顧客為中心的文化」的誕生,導致品牌戰略上的重新定位,這有時對品牌來說很難執行,但它也帶來了新的機會。就像熊彼特的創新理論一樣,數位革命打開了許多新大門,甚至比它關閉的門還要多。那些經過驗證的前數位時代商業解決方案已被擱置,為專注於最大化顧客價值的新策略開闢了空間。如果品牌能充分利用數位科技提供的新機會,來儘可能長期地吸引、關注並留住顧客,他們將能夠創造出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這些新策略的一個共同特點是:充分利用數位科技所提供的新可能性,創造一個完整的全通路顧客服務體驗。面對日益緊密的顧客互動新方式的挑戰,各品牌被迫完全重新思考顧客體驗。他們現在需要考慮顧客的思維方式,了解他們在與品牌互動的整個旅程中,如何在情感、感官和社交層面作出反應。品牌現在被鼓勵,有時甚至是被迫地,在顧客的每一個階段和所有銷售通路上,提供令人滿意的功能性和情感性的顧客服務體驗。
我認為有必要在本章中回到一個既核心又貫穿全書的概念:顧客服務體驗。究竟這個品牌和零售商戰略的新「標誌」是什麼?它從哪裡開始,又在哪裡結束?面對這個新的戰略需求,所有品牌是否都處於平等地位?他們該如何在創造最大價值的同時,亦改善顧客服務體驗?這些都是簡單的問題,但答案卻不那麼簡單!



為何「顧客體驗」如此重要?
顧客服務體驗的重要性反映了從交易模式向關係模式的轉變。這一轉變在多個層面上產生了影響,品牌必須充分理解並接受。顧客現在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僅僅是購買者。他們的環境、社交互動、思維方式以及購買歷史,都會發揮影響作用。公司必須盡力適應這些獨特且不斷變化的顧客需求。

從交易模式到關係模式:讓位於顧客體驗
自20世紀末以來,學術研究和商業經驗都強調了從「以產品為中心」到「以顧客為中心」的轉變。更廣泛地說,我們可以將這一轉變描述為從「交易模式」向「關係模式」的演進(見圖4.2)。前一章提到的忠誠度策略,正是這一演變的最佳例證之一。
關係的建立涉及到構建以顧客為中心的商業模式,企業將試圖在銷售產品之前,先與潛在顧客和現有顧客建立長期關係。但要建立持久的關係,即使是銷售關係,也不能僅僅基於理性的成本效益分析。過去被企業忽視的認知、情感和社交因素,現在正開始發揮作用。簡而言之,這些因素都與體驗有關。品牌將努力在進行銷售的整個旅程中,為顧客提供最佳體驗。當然,這仍然是對需求的回應,但現在有了一點「額外的附加價值」:情感、愉悅、真實性或人際交流。
約瑟夫.派恩(B. Joseph Pine II)和詹姆斯.吉爾摩(James H. Gilmore)在1998年於《哈佛商業評論》發表的文章,〈歡迎來到體驗經濟〉(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economy)中所預測的「體驗經濟」理念,正成為思考所有經濟利益相關者之間互動的新方式,並在日益擴大的生態系統中運行。
作為消費者,我們不再僅僅尋求像房間、手機或計程車,這樣簡單的商品或服務。我們越來越多地是在尋求能夠提供:消遣、發現、冒險或記憶的東西。
這顛覆了經濟運作方式及交易的基本概念。與傳統的「賣方、產品、買方」三部曲相比,我們現在需要考慮環境、消費者的主觀願望以及他們的幸福感。
Apple Store於2001年推出,其目的不僅是為了擴大銷售和利潤,更重要的是為Apple用戶豐富並傳播Apple體驗。這些設計精美的商店經常進行大規模翻新,融合了銷售、售前服務、培訓課程和會議,創造出一種社交與個人化的體驗。另一個例子是Airbnb,該公司在2016年,將業務從原本專注於出租公寓擴展到「體驗」,提供與人互動的活動或培訓課程,涵蓋從品酒、跳傘、音樂會、表演,甚至亞馬遜求職面試模擬等多元主題。
派恩和吉爾摩以咖啡為例,說明顧客體驗可以為單純的產品或服務銷售,帶來逐步增加且可衡量的價值。

經驗的價值-派恩和吉爾摩的咖啡範例
在〈歡迎來到體驗經濟〉一文中,派恩和吉爾摩透過顧客體驗模型,探討咖啡經濟價值的提升:
● 商品:咖啡豆被收穫後,以批量方式在市場上以固定價格交易。在這個階段,每杯咖啡的價格不到2、3分歐元(新台幣1元)
● 商品化產品:咖啡豆經過商家研磨、烘焙和包裝後,咖啡的價格每杯約為15分歐元(新台幣5元)
● 服務:在顧客的要求下、或由外部人員製作咖啡的準備和服務,使其具有無形的價值。賦予服務的價值高於產品本身的價值,因此一杯咖啡可以用50分到1歐元(新台幣18元到35元)的價格出售
● 體驗:在一家裝潢精美的餐廳或時尚咖啡館中,一杯咖啡的價格可能達到4歐元或5歐元(新台幣140到175元)。店內氛圍、餐具、杯子的設計以及咖啡師的友善態度,都是圍繞著一杯咖啡的購買過程而形成的體驗。

例如,星巴克顛覆了咖啡產業,透過將體驗納入其策略的核心,贏得顧客的忠誠。星巴克的使命並非專注於產品本身,而是著眼於一個更為全球化的目標:「啟發並滋養人類精神——一個人、一杯咖啡、一次鄰里交流。」除了提供優質咖啡之外,它向顧客承諾的是關注每一位顧客,為他們提供一個有價值的體驗。
這種體驗從一件微小的事情開始:詢問每位顧客的名字,並寫在他們的杯子上,這樣當餐點準備好時,店員可以叫他們的名字。這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卻改變了一切,因為它創造了一種熟悉感,讓顧客感覺自己很重要。再加上星巴克店內紐約風格的裝飾,舒服溫暖的氛圍,舒適的扶手椅和大桌子,顧客可以單獨或與其他人一起來這裡坐下放鬆、閱讀、工作或聊天。免費的無線網路和電源插座,也使星巴克成為一個介於工作與家庭之間的「中途站」,歡迎人們來這裡消磨時間。此外,品牌的視覺識別——杯子的設計、咖啡師的服裝——以及熱咖啡的香氣,為顧客所提供的多重感官體驗。店內提供的咖啡豆來源或咖啡製作方法的資訊,則增加了教育性,使等待時間變得更加地有趣。
星巴克提供了一個兼具個性化、娛樂性與友善的體驗,這也合理化它的產品為何可以高價販售。星巴克一杯大杯咖啡的平均價格約為3.25英鎊(約新台幣135元)。


如果一家公司能夠銷售的是體驗而非僅僅是產品,它不僅可以創造即時價值——提升銷售利潤,還能增加未來的價值,為長期的商業關係奠定基礎,這種關係是建立在重複銷售之上的。
將體驗放在首位,重點不再聚焦放在商品或服務對顧客的影響上。「為了具有競爭力,公司必須精心策劃一系列顧客在購買過程中所能感知到的『線索』。」線索可以是任何顧客可認知到、感受到或注意到的東西,無論它是產品的內在特性,還是與產品所傳遞的情感、激發的感官體驗以及提供的環境有關。這些都是線索的一環,無論是其存在還是缺席。
因此,顧客體驗是一個品牌可以在其中表達自我的廣闊領域。品牌需要關注顧客作為個體的一切行為,並注意從售前到首次購買後的長期忠誠度中,他們傳遞給消費者的所有線索。所有這些都促成「顧客旅程」此一概念的誕生。


多重因素形塑的顧客旅程體驗
在我看來,理解顧客體驗的一個好方法是,將其分解為三個獨特且互補的因素:(1) 產品性能、(2) 價格和 (3) 顧客旅程。這樣做可以將與顧客忠誠度相關的所有客觀和主觀考量結合起來,這也是我們在前一章中討論過的。而顧客體驗的重要性,使顧客旅程與產品和價格同等重要。
我在下一章中會花更多時間討論的顧客旅程,將會成為顧客體驗的一個新支柱。它代表了顧客與公司之間的所有互動階段,從考慮到購買,再到推薦產品或服務。因此,它是多種因素的結果,特別是前一章中提到的影響忠誠度的主觀因素(個性化、正面情緒以及無負面線索的存在)。正是這些不同因素的積累——這些因素是在顧客與品牌的關係過程中逐步建立的,並且與產品性能和價格一起將決定顧客體驗的品質,如本章開頭的圖4.1所示。顧客並不會基於一次性、分散的互動,來評價他們的體驗和滿意度,而是基於連續不斷的互動。
這可能聽起來非常理論化,但實際上很容易理解。讓我們以一部恐怖電影為例(別擔心,這與顧客關係管理無關)。如果你注意到可怕場景前的幾分鐘,你會很容易察覺到氣氛的變化。音樂變得更加令人恐懼,演員的面部表情開始改變,燈光變暗……所有這些因素都共同增加了我們的壓力。但如果單獨考慮每一個因素,它們完全不會產生相同的效果。
顧客旅程是顧客與品牌之間,無數次互動的總和,顧客在這些互動中基於許多主觀因素形成自己的看法。這個旅程可以分為四個主要階段(我在第2章中介紹過——參見圖2.2)。

顧客旅程的四個階段
1. 認知和尋找資訊:這個階段包括顧客識別他們的需求,確定哪些標準對他們來說是優先考量,然後搜尋有關產品的基本資訊。
2. 考慮和比較選項:消費者會到商店試用產品,或者在網上進一步研究,以根據不同標準來比較產品和競爭對手的選項:產品特性、附加服務(如保證、配送等)、價格、品牌親和力(基於他們的意見或過去的經驗)。大多數的情況是,他們會先上網進行研究再登錄實體商店。
3. 決策:這是購買階段,無論是在商店還是網上完成。即使銷售已經達成,這裡仍然有一系列不應被忽視的顧客體驗:例如實體店的接待、店內氛圍、結帳時短暫的等待時間、網站的易用性、配送速度等。
4. 售後:這個階段的目標是,盡一切可能確保顧客滿意、進行未來的購買以及將你的品牌推薦給其他潛在顧客,例如透過處理售後服務、技術支援或個性化促銷等方式來實現。

這段旅程講述了一個涉及顧客的故事,這個故事由正面或負面的情緒組成。例如,處理顧客訂單、付款、等待等過程,展示了顧客旅程的範圍。顧客旅程涵蓋「購買前」和「購買後」,並專注於整體上的顧客體驗。舉例來說,如果你從一家郵購公司收到一個損壞的包裹,你可能會感到不滿意。但是,如果你的投訴能立即得到客服的處理,並且在24小時內免費收到一個新的產品,還附上了一份個性化的禮物,那麼這個體驗,將促使你對該品牌的看法和關係產生積極影響。這種被視為獨特且受重視的顧客記憶,將成為顧客忠誠度和品牌聲譽的主要推動力,並且這一記憶會比最初的損壞包裹,更深刻地留在你的腦海中。
因此,我們從「服務、價格、性能」三重奏逐漸轉向「旅程、價格、性能」三重奏的顧客體驗模式,在這裡,每個因素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然而,這種對公司至關重要的顧客體驗,卻在一個越來越多元化、顧客越來越希望被視為獨特個體的世界中,變得愈發複雜。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7776209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04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