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的文學、教育與都市想像 下冊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本書選文共分三組,分別對應文學史、教育史、都市研究。至於時間段,則是晚清以降的中國。對應:一是學術史,即收入《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適之為中心》(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的《半部學術史,一篇大文章》;二是圖像史,即收入《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晚清畫報研究》(香港:三聯書店,2008)的《城闕、街景與風情——晚清畫報中的帝京想像》,還有就是正在苦心經營的「述學文體研究」,即《分裂的趣味與抵抗的立場——魯迅的述學文體及其接受》。換句話說,選擇這十二則小文,除文章本身的水準外,希望體現不同的學術旨趣。
目錄
目次
小引 1
上冊
半部學術史,一篇大文章——現代中國學者的自我陳述 1
一 學者為何自述 3
二 自傳與自定年譜 11
三 「我與我的世界」 18
四 「詩與真」的抉擇 25
五 「懺悔錄」之失落 33
六 「朝花夕拾」與「師友雜憶」 41
新教育與新文學——從京師大學堂到北京大學 47
一 「虛文」之不可或缺 48
二 「文學史」的意義 55
三 「桐城」與「選學」之爭 62
四 作為知識生產的文學教育 71
思想史視野中的文學——《新青年》研究 75
一 同人雜誌「精神之團結」 77
二 「仍以趨重哲學文學為是」 86
三 以「運動」的方式推進文學事業 94
四 文體對話與思想草稿 108
五 提倡學術與壟斷輿論 124
六 文化資本與歷史記憶 140
分裂的趣味與抵抗的立場——魯迅的述學文體及其接受 155
一 文體家的別擇 155
二 論著、雜文與演講 162
三 古書與口語的糾葛 169
四 直譯的主張與以文言述學 174
五 文體的「抵抗」 184
中國大學百年? 191
一 兩種大學史 192
二 關於「旁採泰西」 197
三 關於「上法三代」 210
四 敢問路在何方 220
下冊
大學之道——傳統書院與二十世紀中國高等教育 223
一 書院之遠逝 224
二 借鑒書院的努力 227
三 書院在二十一世紀 238
文學史視野中的「大學敘事」 241
一 大學歷史與大學敘事 242
二 三閭大學與西南聯大 246
三 兩個北大的糾葛 252
四 故事化了的「老大學」 257
當代中國人文學之「內外兼修」 263
一 日漸分裂的大學校園 264
二 大學擴招與「國學熱」 270
三 素質教育與通識課程 281
四 學術工程與評審文化 292
「五方雜處」說北京 301
一 為什麼是北京 301
二 作為旅遊手冊的北京 305
三 作為鄉邦文獻的北京 308
四 作為歷史記憶的北京 311
五 作為文學想像的北京 315
六 作為研究方法的北京 318
北京記憶與記憶北京——《北京: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序 323
一 在「記憶」與「忘卻」之間 323
二 城市歷史與文學想像 326
三 穿越諸多科學科領域 329
四 並不存在一個統一的「北京」 333
五 引而未發的「雙城記」 336
城闕、街景與風情——晚清畫報中的帝京想像 339
一 帝國風雲與個人遊歷 341
二 作為「景物」的宮闕 347
三 在禁苑與公園之間 352
四 日漸模糊的風俗畫 362
五 十字街頭的「巡警」 373
六 新學如何展開 381
七 觀察、見證與遙想 392
長安的失落與重建——以魯迅的旅行及寫作為中心 403
一 眾說紛紜的「西安之行」 405
二 何處是長安 413
三 愛情、女性還是都城 423
四 可疑的「古都」情結 435
五 時間意識還是空間想像 444
六 如何「遙想漢唐盛世」 451
小引 1
上冊
半部學術史,一篇大文章——現代中國學者的自我陳述 1
一 學者為何自述 3
二 自傳與自定年譜 11
三 「我與我的世界」 18
四 「詩與真」的抉擇 25
五 「懺悔錄」之失落 33
六 「朝花夕拾」與「師友雜憶」 41
新教育與新文學——從京師大學堂到北京大學 47
一 「虛文」之不可或缺 48
二 「文學史」的意義 55
三 「桐城」與「選學」之爭 62
四 作為知識生產的文學教育 71
思想史視野中的文學——《新青年》研究 75
一 同人雜誌「精神之團結」 77
二 「仍以趨重哲學文學為是」 86
三 以「運動」的方式推進文學事業 94
四 文體對話與思想草稿 108
五 提倡學術與壟斷輿論 124
六 文化資本與歷史記憶 140
分裂的趣味與抵抗的立場——魯迅的述學文體及其接受 155
一 文體家的別擇 155
二 論著、雜文與演講 162
三 古書與口語的糾葛 169
四 直譯的主張與以文言述學 174
五 文體的「抵抗」 184
中國大學百年? 191
一 兩種大學史 192
二 關於「旁採泰西」 197
三 關於「上法三代」 210
四 敢問路在何方 220
下冊
大學之道——傳統書院與二十世紀中國高等教育 223
一 書院之遠逝 224
二 借鑒書院的努力 227
三 書院在二十一世紀 238
文學史視野中的「大學敘事」 241
一 大學歷史與大學敘事 242
二 三閭大學與西南聯大 246
三 兩個北大的糾葛 252
四 故事化了的「老大學」 257
當代中國人文學之「內外兼修」 263
一 日漸分裂的大學校園 264
二 大學擴招與「國學熱」 270
三 素質教育與通識課程 281
四 學術工程與評審文化 292
「五方雜處」說北京 301
一 為什麼是北京 301
二 作為旅遊手冊的北京 305
三 作為鄉邦文獻的北京 308
四 作為歷史記憶的北京 311
五 作為文學想像的北京 315
六 作為研究方法的北京 318
北京記憶與記憶北京——《北京: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序 323
一 在「記憶」與「忘卻」之間 323
二 城市歷史與文學想像 326
三 穿越諸多科學科領域 329
四 並不存在一個統一的「北京」 333
五 引而未發的「雙城記」 336
城闕、街景與風情——晚清畫報中的帝京想像 339
一 帝國風雲與個人遊歷 341
二 作為「景物」的宮闕 347
三 在禁苑與公園之間 352
四 日漸模糊的風俗畫 362
五 十字街頭的「巡警」 373
六 新學如何展開 381
七 觀察、見證與遙想 392
長安的失落與重建——以魯迅的旅行及寫作為中心 403
一 眾說紛紜的「西安之行」 405
二 何處是長安 413
三 愛情、女性還是都城 423
四 可疑的「古都」情結 435
五 時間意識還是空間想像 444
六 如何「遙想漢唐盛世」 451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