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製女神:當代台灣女作家的女性重塑與歷史重詮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本書關注2000年後台灣女作家的女性塑造與女神再製,探究女作家如何在研讀歷史人物傳記、神話故事、史料文獻的基礎上,重寫神話經典中的女神和歷史知名女性,以當代女性觀點揣摩其幽微心事,賦予她們書寫能動,或將她們放置於當代職場女性處境中,展現當代女性在公領域形象和私領域感受間的反差。再者,女作家也觀察並反思媒體操作下的藝文消費、故事行銷、時尚及觀光產業,批判「女神」成為刻板標籤的同時,更進一步從知識面、敘事力、商品化、病理性等多元角度,重構女神基因,回應當前的性別想像和社會議題,創造豐富而多面貌的女神圖譜。
目錄
緒論 重構女神圖譜
一、多面女神:狂暴與慈愛的化身
二、重讀女神:歷史女性的重訪與改寫
三、標準女神:媒體操作與父權建構的範本
四、再製女神:知識面、敘事力、商品化、病理性的女神圖譜
第一章 攝影師.茶仙子.異鄉人
——《CHINA》與《幸福之葉》的敘事框架與女性觀點
一、前言:只能被西方男性看視的東方女子?
二、戲台上的鑑定師與攝影師:挑戰西方男性的霸權與目光
三、閨房外的大腳茶仙與男裝女身:女性形象的反思與重塑
四、戰爭中的異鄉人:思鄉病的男子與知識型的女性
五、結語:兩種異鄉人
第二章 三毛.母女.撒哈拉
——《撒哈拉之心》中的三毛重寫與沙漠重走
一、前言:重返「三毛熱」
二、精神上流浪的母親與主婦
三、重詮三毛愛情神話
四、女兒的重走與母親的重寫
五、結語:「我的」撒哈拉,「三毛熱」的回音
第三章 吳爾芙.女文青.引路人
——《文青之死》中的文創反思與憂鬱重探
一、前言:以「其後」視角,重看自殺的文藝前行者
二、隱晦不明之物:〈在幕間:一則偽評論或偽小說〉的瘋狂與寫作
三、文青成了母親:〈文青之死〉中的死與生
四、治「鬱」良方:〈日正當中〉中的憂鬱(症)
五、結語:調整時差,繼續Fighting
第四章 多神信仰.雙面米妮.淡水文旅
——《想你到大海》中的女性重塑與觀光反思
一、前言:跨時代的女異鄉人之聲
二、有話要說的島嶼妻:重讀傳道者,反思其偉業
三、女異鄉人的回眸:重讀男異鄉人,反思故事產業
四、雙面米妮的多神觀點:重複歷史情境,包容在地信仰
五、結論:導覽員與書寫者的敘事交織
第五章 女神.女漢子.女病人
——《女神自助餐》中的職場女性困境
一、前言:來當代受苦的女神
二、女漢子與口內炎:〈女神自助餐〉中的職場陽剛與病弱形象
三、高頻音、眼淚與歇斯底里:〈嫦娥應悔〉中的女性標籤與言語暴力
四、走下講台和舞台:〈在河之洲〉、〈靠北克莉絲汀〉中的大齡單身女性與失 婚女性
五、結語:給下一世代女性的備忘錄
結論 再製多樣化的當代女神
一、日記、手稿、筆記與信件:「偽造」文件與真實情感
二、攝影機、戲劇、夢境:構築真偽相連的通道,反思文創消費的現實
三、書寫動能與遠遊實踐:形塑讀/寫/說故事能力的當代女性
四、母親、寡婦、失婚婦女為女神基因重新編碼
五、結語:再製女神未來與未來女神
謝誌
徵引文獻
一、多面女神:狂暴與慈愛的化身
二、重讀女神:歷史女性的重訪與改寫
三、標準女神:媒體操作與父權建構的範本
四、再製女神:知識面、敘事力、商品化、病理性的女神圖譜
第一章 攝影師.茶仙子.異鄉人
——《CHINA》與《幸福之葉》的敘事框架與女性觀點
一、前言:只能被西方男性看視的東方女子?
二、戲台上的鑑定師與攝影師:挑戰西方男性的霸權與目光
三、閨房外的大腳茶仙與男裝女身:女性形象的反思與重塑
四、戰爭中的異鄉人:思鄉病的男子與知識型的女性
五、結語:兩種異鄉人
第二章 三毛.母女.撒哈拉
——《撒哈拉之心》中的三毛重寫與沙漠重走
一、前言:重返「三毛熱」
二、精神上流浪的母親與主婦
三、重詮三毛愛情神話
四、女兒的重走與母親的重寫
五、結語:「我的」撒哈拉,「三毛熱」的回音
第三章 吳爾芙.女文青.引路人
——《文青之死》中的文創反思與憂鬱重探
一、前言:以「其後」視角,重看自殺的文藝前行者
二、隱晦不明之物:〈在幕間:一則偽評論或偽小說〉的瘋狂與寫作
三、文青成了母親:〈文青之死〉中的死與生
四、治「鬱」良方:〈日正當中〉中的憂鬱(症)
五、結語:調整時差,繼續Fighting
第四章 多神信仰.雙面米妮.淡水文旅
——《想你到大海》中的女性重塑與觀光反思
一、前言:跨時代的女異鄉人之聲
二、有話要說的島嶼妻:重讀傳道者,反思其偉業
三、女異鄉人的回眸:重讀男異鄉人,反思故事產業
四、雙面米妮的多神觀點:重複歷史情境,包容在地信仰
五、結論:導覽員與書寫者的敘事交織
第五章 女神.女漢子.女病人
——《女神自助餐》中的職場女性困境
一、前言:來當代受苦的女神
二、女漢子與口內炎:〈女神自助餐〉中的職場陽剛與病弱形象
三、高頻音、眼淚與歇斯底里:〈嫦娥應悔〉中的女性標籤與言語暴力
四、走下講台和舞台:〈在河之洲〉、〈靠北克莉絲汀〉中的大齡單身女性與失 婚女性
五、結語:給下一世代女性的備忘錄
結論 再製多樣化的當代女神
一、日記、手稿、筆記與信件:「偽造」文件與真實情感
二、攝影機、戲劇、夢境:構築真偽相連的通道,反思文創消費的現實
三、書寫動能與遠遊實踐:形塑讀/寫/說故事能力的當代女性
四、母親、寡婦、失婚婦女為女神基因重新編碼
五、結語:再製女神未來與未來女神
謝誌
徵引文獻
試閱
「我的」撒哈拉,「三毛熱」的回音
在《撒哈拉的故事》出版四十年後,陳玉慧於2016年出版了《撒哈拉之心》,題目應從三毛生前未發表的手稿〈撒哈拉之心〉中獲得靈感。在這篇隨筆中,三毛以飽含詩意之筆回顧她與荷西的撒哈拉歲月,未生育的她於文中想像了一個不存在的女兒:撒哈拉.阿非利加。陳玉慧從三毛與這個不存在的女兒,創造出古曉憶與古明心這對母女,古明心在閱讀古曉憶的手稿〈撒哈拉之心〉的過程中,決定帶著母親的骨灰開啟撒哈拉沙漠之旅。本章先分析古曉憶的形象塑造,身為三毛讀者的她,由於單親和職業婦女身分,無法以「我」隻身行旅天涯,僅能藉由讀、寫實踐精神上的流浪,改寫三毛故事亦是在想像中抵達沙漠的方式;而三毛千山萬水走遍的形象,在沙漠中打造兼具趣味、刺激與冒險的家居生活,也成為主婦古曉憶和雷寧之母的寄託,滿足她們精神上流浪的渴望,而她倆單親、「偽單親」的形象塑造,也補說了呂正惠所謂三毛讀者中的「中年女性」光譜,藉由讀寫三毛,能暫時卸除丈夫缺席的孤單,以及沉重的母職壓力。然而,這也側面反映了男性如林子中對讀寫三毛故事的防備心,他們認為三毛其(奇)人其(奇)事對中年女性產生了拋家出走的危險魅惑,這也可視為「三毛熱」下的男性恐懼,由此亦可理解用「自我幻化」來解釋三毛之死,背後夾纏的複雜原因。再者,古曉憶重寫三毛故事以及對寫作的投入,也與她手稿中的三毛一致,背後折射出陳玉慧的寫作態度。
熱愛寫作甚至讓荷西感到被忽略的細節,也是陳玉慧對三毛荷西傳奇婚戀的再解讀,藉由古曉憶的手稿,被書寫的荷西有發聲的可能,藉由虛擬信件,荷西表達對潛水的熱愛,甚至透過大海更能感受到對三毛的愛。因此,荷西的大海與三毛的沙漠在宛若童話故事的婚戀中構成衝突與張力,這不同於三毛在〈我的寫作生活〉中所透露的「寫作不如(愛情)生活」觀點,如此改寫不僅提供一個有別於大漠情侶婚戀傳奇外的版本,也是陳玉慧試圖將自身放在三毛的故事框架中,她從三毛「只能寫真的東西」這句話,領悟到:
書寫者是透過自己的人生經驗書寫別人的人生,在「寫自己」和「寫別人」之中覺知一種書寫距離,不必靠得太近,也不能離得太遠。我一直在摸索著這個微妙的寫作等距,或許這便是寫作的樂趣所在;這次我試著寫出三毛的傳奇,我也寫了一部分的自己,在我的作品《撒哈拉之心》。
所謂「一部分的自己」便是在小說中偷渡了她的婚戀故事、行旅實踐和寫作熱忱,她創造了一對與三毛有關的當代母女,藉由母親重寫三毛故事、女兒重走撒哈拉之旅,完成了對自我的「再」(re-)理解,因此不是複製歷史足跡,而是擁有重說故事的可能,傳遞了陳玉慧對三毛故事的重讀與重詮。在論者熱烈探究三毛故事的「真實性」;以及「自我幻化」的討論之上,陳玉慧重寫三毛,意圖不在追究三毛故事的真實,而是將重點放在三毛對讀者的影響,尤其是兩代母女在生命上的質變,《撒哈拉之心》的重寫與重走,也是她對三毛熱之後的響亮回音(Echo)。
在《撒哈拉的故事》出版四十年後,陳玉慧於2016年出版了《撒哈拉之心》,題目應從三毛生前未發表的手稿〈撒哈拉之心〉中獲得靈感。在這篇隨筆中,三毛以飽含詩意之筆回顧她與荷西的撒哈拉歲月,未生育的她於文中想像了一個不存在的女兒:撒哈拉.阿非利加。陳玉慧從三毛與這個不存在的女兒,創造出古曉憶與古明心這對母女,古明心在閱讀古曉憶的手稿〈撒哈拉之心〉的過程中,決定帶著母親的骨灰開啟撒哈拉沙漠之旅。本章先分析古曉憶的形象塑造,身為三毛讀者的她,由於單親和職業婦女身分,無法以「我」隻身行旅天涯,僅能藉由讀、寫實踐精神上的流浪,改寫三毛故事亦是在想像中抵達沙漠的方式;而三毛千山萬水走遍的形象,在沙漠中打造兼具趣味、刺激與冒險的家居生活,也成為主婦古曉憶和雷寧之母的寄託,滿足她們精神上流浪的渴望,而她倆單親、「偽單親」的形象塑造,也補說了呂正惠所謂三毛讀者中的「中年女性」光譜,藉由讀寫三毛,能暫時卸除丈夫缺席的孤單,以及沉重的母職壓力。然而,這也側面反映了男性如林子中對讀寫三毛故事的防備心,他們認為三毛其(奇)人其(奇)事對中年女性產生了拋家出走的危險魅惑,這也可視為「三毛熱」下的男性恐懼,由此亦可理解用「自我幻化」來解釋三毛之死,背後夾纏的複雜原因。再者,古曉憶重寫三毛故事以及對寫作的投入,也與她手稿中的三毛一致,背後折射出陳玉慧的寫作態度。
熱愛寫作甚至讓荷西感到被忽略的細節,也是陳玉慧對三毛荷西傳奇婚戀的再解讀,藉由古曉憶的手稿,被書寫的荷西有發聲的可能,藉由虛擬信件,荷西表達對潛水的熱愛,甚至透過大海更能感受到對三毛的愛。因此,荷西的大海與三毛的沙漠在宛若童話故事的婚戀中構成衝突與張力,這不同於三毛在〈我的寫作生活〉中所透露的「寫作不如(愛情)生活」觀點,如此改寫不僅提供一個有別於大漠情侶婚戀傳奇外的版本,也是陳玉慧試圖將自身放在三毛的故事框架中,她從三毛「只能寫真的東西」這句話,領悟到:
書寫者是透過自己的人生經驗書寫別人的人生,在「寫自己」和「寫別人」之中覺知一種書寫距離,不必靠得太近,也不能離得太遠。我一直在摸索著這個微妙的寫作等距,或許這便是寫作的樂趣所在;這次我試著寫出三毛的傳奇,我也寫了一部分的自己,在我的作品《撒哈拉之心》。
所謂「一部分的自己」便是在小說中偷渡了她的婚戀故事、行旅實踐和寫作熱忱,她創造了一對與三毛有關的當代母女,藉由母親重寫三毛故事、女兒重走撒哈拉之旅,完成了對自我的「再」(re-)理解,因此不是複製歷史足跡,而是擁有重說故事的可能,傳遞了陳玉慧對三毛故事的重讀與重詮。在論者熱烈探究三毛故事的「真實性」;以及「自我幻化」的討論之上,陳玉慧重寫三毛,意圖不在追究三毛故事的真實,而是將重點放在三毛對讀者的影響,尤其是兩代母女在生命上的質變,《撒哈拉之心》的重寫與重走,也是她對三毛熱之後的響亮回音(Echo)。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