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敲敲門:現地研究基本功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做」田野──以全身作為理解一個文化的工具
時下「田野」一詞已經成為廣泛用語,漸漸成為校園內外不同的人因著不同的目的而使用的詞彙,固然是這概念已在社會上不同領域獲得實踐,但這不是浪漫的想像,田野工作的核心目的,在於如何體現「習以不為常」,並從中傳遞世界多樣的面貌與價值。
本書作者群試圖將這門做田野的工夫,先拆解各項招式----打開感官、觀察、記錄、提問、訪談、書寫、倫理,然後以一種手把手的教學練習,甚還加上Podcast,希望不僅是文字,還有聲音,將多年歷練及功力灌入讀者腦海中。六位各有專長的老師,窮盡所有可能性,想讓讀者理解,在田野之中,「我」該如何行事;也像不斷地在告訴讀者,如果你想進入田野、認識這個立體而寬廣的世界,別怕,你還有這本書。
田野是門功夫,這本書像是入門祕笈,但一招半式的練就,仍得靠各位到實際的田野地練功,磨練出屬於自己的田野技法。
「田野跑路中」Podcast節目網址:https://anchor.fm/fieldrunaway
時下「田野」一詞已經成為廣泛用語,漸漸成為校園內外不同的人因著不同的目的而使用的詞彙,固然是這概念已在社會上不同領域獲得實踐,但這不是浪漫的想像,田野工作的核心目的,在於如何體現「習以不為常」,並從中傳遞世界多樣的面貌與價值。
本書作者群試圖將這門做田野的工夫,先拆解各項招式----打開感官、觀察、記錄、提問、訪談、書寫、倫理,然後以一種手把手的教學練習,甚還加上Podcast,希望不僅是文字,還有聲音,將多年歷練及功力灌入讀者腦海中。六位各有專長的老師,窮盡所有可能性,想讓讀者理解,在田野之中,「我」該如何行事;也像不斷地在告訴讀者,如果你想進入田野、認識這個立體而寬廣的世界,別怕,你還有這本書。
田野是門功夫,這本書像是入門祕笈,但一招半式的練就,仍得靠各位到實際的田野地練功,磨練出屬於自己的田野技法。
「田野跑路中」Podcast節目網址:https://anchor.fm/fieldrunaway
名人推薦
【各方推薦】
這是一本很親切而實用的田野研究入門書。作者群都是經驗老到的研究者,以其切身經驗的展示加上作業練習,讓讀者可以逐步上手,掌握研究的基本功與訣竅。
——畢恆達(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從打開感官,到記錄、發問、訪談、書寫,六位身經百戰的臺大教授,在這本書中向大家傳授十八般武藝。田野是方法與過程,也是一門認識社會也認識自己的活學問,對那些尚未敲開田野大門的學子們,這本書會讓你們更有準備。對已經在田野中搏鬥許久的學術工作者,這本書可以幫助你們回顧和反思作田野的酸甜苦辣,讓你沉澱後再出發!
——侯志仁(美國華盛頓大學景觀建築系教授)
在大數據與社群網站越來越氾濫的今天,這本書帶領讀者培養田野調查的基本功,開啟直接面對人與人群獲取關鍵脈絡資訊的大門。
——宋世祥(中山大學西灣學院助理教授、《百工裡的人類學家》作者)
田野如果可以進補,這本是應該最美味的工具書,不只因為用料精實,更可貴在於作者群將課本的知識現地燉煮,所以彷如雞湯一般濃郁卻爽口。
——蘇碩斌(臺灣大學臺灣文學所教授、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
終於等到這本專為田野新人而寫、手把手教學,完全貼近台灣地氣的田野入門工具書了!一群佛心而不佛系的田野老手心法大公開,為你一步步指點曲徑通幽的田野研究風景。
——蔡晏霖(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芭樂人類學部落格作者)
作為一個貧窮議題行動者,深感於田野工作是一切行動的基礎,田野的深度恰恰等於行動的深度不多也不少。本書作為一本入門書,用一個個概念搭配例子,讓人在閱讀後明確的掌握田野的意義、方法與原則,因而非常推薦。
——巫彥德(人生百味創辦人)
這是一本很親切而實用的田野研究入門書。作者群都是經驗老到的研究者,以其切身經驗的展示加上作業練習,讓讀者可以逐步上手,掌握研究的基本功與訣竅。
——畢恆達(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從打開感官,到記錄、發問、訪談、書寫,六位身經百戰的臺大教授,在這本書中向大家傳授十八般武藝。田野是方法與過程,也是一門認識社會也認識自己的活學問,對那些尚未敲開田野大門的學子們,這本書會讓你們更有準備。對已經在田野中搏鬥許久的學術工作者,這本書可以幫助你們回顧和反思作田野的酸甜苦辣,讓你沉澱後再出發!
——侯志仁(美國華盛頓大學景觀建築系教授)
在大數據與社群網站越來越氾濫的今天,這本書帶領讀者培養田野調查的基本功,開啟直接面對人與人群獲取關鍵脈絡資訊的大門。
——宋世祥(中山大學西灣學院助理教授、《百工裡的人類學家》作者)
田野如果可以進補,這本是應該最美味的工具書,不只因為用料精實,更可貴在於作者群將課本的知識現地燉煮,所以彷如雞湯一般濃郁卻爽口。
——蘇碩斌(臺灣大學臺灣文學所教授、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
終於等到這本專為田野新人而寫、手把手教學,完全貼近台灣地氣的田野入門工具書了!一群佛心而不佛系的田野老手心法大公開,為你一步步指點曲徑通幽的田野研究風景。
——蔡晏霖(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芭樂人類學部落格作者)
作為一個貧窮議題行動者,深感於田野工作是一切行動的基礎,田野的深度恰恰等於行動的深度不多也不少。本書作為一本入門書,用一個個概念搭配例子,讓人在閱讀後明確的掌握田野的意義、方法與原則,因而非常推薦。
——巫彥德(人生百味創辦人)
目錄
各方推薦
推薦序 田野中,「有我」╱何欣潔
0寫在前頭
怎麼開始
這本書是怎麼來的?
纏繞在一起的章節
關於「田野」的哲思辯證
從田野技能到田野態度
1打開感官
「做」田野:以全身作為理解一個文化的工具
田野裡的身體感:怎麼理解「我」在田野裡的感官經驗?
從「觀」到「察」:感受「我」的身體在說話
2觀察記錄
Why fieldwork?
角色化(characterization)+劇情(episode)
機會開始於田野勞動中無所不(自)在的思考
3發展提問
開場:從路上觀察到提出問題
深化問題:骨牌法
結語:往前必須顧後
4訪談互動
深度訪談是什麼?
訪談前的準備
訪談過程與技巧
訪談的後續:撰寫訪談筆記
5書寫呈現
開始下筆之前……
從田野素材到書寫大綱
大綱之後,田野素材的斷捨離
從書寫大綱到完稿
6田野倫理
什麼是倫理?
田野工作有什麼倫理?
後記:當田野跑路中……
延伸閱讀書目
敲敲門Podcast放送
► 語言不通怎麼辦?
► 打開田野大門:進入田野第一步?
► 提問不是一二三四,換個角度,再來一次
► 關係太近或太遠:如何與田野對象保持適當的關係?
► 田野調查後的書寫,能吃嗎?
► 男生、女生有差嗎?
► 疫情期間的田野教學與研究
推薦序 田野中,「有我」╱何欣潔
0寫在前頭
怎麼開始
這本書是怎麼來的?
纏繞在一起的章節
關於「田野」的哲思辯證
從田野技能到田野態度
1打開感官
「做」田野:以全身作為理解一個文化的工具
田野裡的身體感:怎麼理解「我」在田野裡的感官經驗?
從「觀」到「察」:感受「我」的身體在說話
2觀察記錄
Why fieldwork?
角色化(characterization)+劇情(episode)
機會開始於田野勞動中無所不(自)在的思考
3發展提問
開場:從路上觀察到提出問題
深化問題:骨牌法
結語:往前必須顧後
4訪談互動
深度訪談是什麼?
訪談前的準備
訪談過程與技巧
訪談的後續:撰寫訪談筆記
5書寫呈現
開始下筆之前……
從田野素材到書寫大綱
大綱之後,田野素材的斷捨離
從書寫大綱到完稿
6田野倫理
什麼是倫理?
田野工作有什麼倫理?
後記:當田野跑路中……
延伸閱讀書目
敲敲門Podcast放送
► 語言不通怎麼辦?
► 打開田野大門:進入田野第一步?
► 提問不是一二三四,換個角度,再來一次
► 關係太近或太遠:如何與田野對象保持適當的關係?
► 田野調查後的書寫,能吃嗎?
► 男生、女生有差嗎?
► 疫情期間的田野教學與研究
序/導讀
推薦序:田野中,「有我」
何欣潔(端傳媒台灣組主編)
我一直記得,在十多年前的BBS上,一位剛開始學習進入田野的社會系同學,在自己的個人版面發問:「到底田野裡面有沒有『我』啊?」一夜之間,有許許多多的學長姐跑來文章下回覆「有我啊!」「當然有我啊!」「有我喔。」「有的,你很重要。」
如此這般答案一致地蓋了七、八樓後,終於有人忍不住感嘆,「這篇真的好溫暖喔。又像在回答他問題,又好像在跟他說『不要怕!有我!』」
當我翻閱完《田野敲敲門》時,多年前看到這篇文章的感受,彷彿又重回眼前:六位各有專長的老師,窮盡所有可能性,想讓讀者理解,在田野之中,「我」該如何行事;也像不斷地在告訴讀者,如果你想進入田野、認識這個立體而寬廣的世界,別怕,你還有這本書。
要對田野新手說出一句「有我」的承諾,並親身實踐之,其實不容易。作為新聞工作者,我也常常被問到如何進行田野調查?如何在陌生的社區甚至國家開展採訪與記錄?說來慚愧,我回想起來,總想不太出個所以然來,只覺得是「直覺」、「經驗」或者「臨場反應」讓這些採訪與寫作圓滿落幕,而總是說不太清楚這些「直覺」如何養成、「經驗」如何建立,看似隨機的「臨場反應」中,又蘊含著多少前輩與學長姐曾悉心給我的指點與祕訣。
當然,這原來就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而即便是經驗豐富的老手,也一定會有行差踏錯、空手而歸的時候。田野之道,千變萬化,這本書無疑是相當好的入門磚。
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一開場的「打開感官」章節。由受過劇場訓練的人類學家陳懷萱主寫,耐心而仔細地教導讀者如何打開五感,等於從暖身階段開始教新手如何打好一場比賽。
從「寫在前頭」文中陳懷萱老師的說明可知,本章的寫作初衷是因為「大部分的人太習以為常地以『視覺』來記錄自己『看到了』什麼;但田野裡頭人事物彼此的意義連結,常常不能只是用『看』的就能得出個所以然……」而文中練習中的小字提醒「不能用形容詞喔!」令人莞爾。
這確實是初學者很容易踏進的兩個陷阱:一是過度仰賴視覺來認識周邊環境,導致最後的產出或有偏視,甚至近乎於一個2D的平面世界、而非立體的3D世界;二是以形容詞掩蓋自己對現實的認識不清,剝去華麗文詞後,發現真正的核心語句與框架一團混亂,尚未釐清。
如果能謹記本書的提醒:自田野筆記的書寫開始,便改去這一「太早開始使用形容詞」進行記錄的習氣,對接下來的所有工作都大有幫助。能夠想到從這看似不起眼的小處提點,讓初學者在第一步便養成正確的基礎動作,可以見到寫作團隊的用心之深。
這無疑是一本值得在書齋細讀的好書,也是一本可以陪你走進田野的友伴之書。無論你是對「田野工作」好奇、有所嚮往的學徒,或者是已經戰戰兢兢「在路上」的工作者,迷惘的時候回頭看看,會發現這本書躺在案頭上,告訴你別怕,「田野有我」。
何欣潔(端傳媒台灣組主編)
我一直記得,在十多年前的BBS上,一位剛開始學習進入田野的社會系同學,在自己的個人版面發問:「到底田野裡面有沒有『我』啊?」一夜之間,有許許多多的學長姐跑來文章下回覆「有我啊!」「當然有我啊!」「有我喔。」「有的,你很重要。」
如此這般答案一致地蓋了七、八樓後,終於有人忍不住感嘆,「這篇真的好溫暖喔。又像在回答他問題,又好像在跟他說『不要怕!有我!』」
當我翻閱完《田野敲敲門》時,多年前看到這篇文章的感受,彷彿又重回眼前:六位各有專長的老師,窮盡所有可能性,想讓讀者理解,在田野之中,「我」該如何行事;也像不斷地在告訴讀者,如果你想進入田野、認識這個立體而寬廣的世界,別怕,你還有這本書。
要對田野新手說出一句「有我」的承諾,並親身實踐之,其實不容易。作為新聞工作者,我也常常被問到如何進行田野調查?如何在陌生的社區甚至國家開展採訪與記錄?說來慚愧,我回想起來,總想不太出個所以然來,只覺得是「直覺」、「經驗」或者「臨場反應」讓這些採訪與寫作圓滿落幕,而總是說不太清楚這些「直覺」如何養成、「經驗」如何建立,看似隨機的「臨場反應」中,又蘊含著多少前輩與學長姐曾悉心給我的指點與祕訣。
當然,這原來就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而即便是經驗豐富的老手,也一定會有行差踏錯、空手而歸的時候。田野之道,千變萬化,這本書無疑是相當好的入門磚。
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一開場的「打開感官」章節。由受過劇場訓練的人類學家陳懷萱主寫,耐心而仔細地教導讀者如何打開五感,等於從暖身階段開始教新手如何打好一場比賽。
從「寫在前頭」文中陳懷萱老師的說明可知,本章的寫作初衷是因為「大部分的人太習以為常地以『視覺』來記錄自己『看到了』什麼;但田野裡頭人事物彼此的意義連結,常常不能只是用『看』的就能得出個所以然……」而文中練習中的小字提醒「不能用形容詞喔!」令人莞爾。
這確實是初學者很容易踏進的兩個陷阱:一是過度仰賴視覺來認識周邊環境,導致最後的產出或有偏視,甚至近乎於一個2D的平面世界、而非立體的3D世界;二是以形容詞掩蓋自己對現實的認識不清,剝去華麗文詞後,發現真正的核心語句與框架一團混亂,尚未釐清。
如果能謹記本書的提醒:自田野筆記的書寫開始,便改去這一「太早開始使用形容詞」進行記錄的習氣,對接下來的所有工作都大有幫助。能夠想到從這看似不起眼的小處提點,讓初學者在第一步便養成正確的基礎動作,可以見到寫作團隊的用心之深。
這無疑是一本值得在書齋細讀的好書,也是一本可以陪你走進田野的友伴之書。無論你是對「田野工作」好奇、有所嚮往的學徒,或者是已經戰戰兢兢「在路上」的工作者,迷惘的時候回頭看看,會發現這本書躺在案頭上,告訴你別怕,「田野有我」。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