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設計與社會量測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1.歷經六次改版,內容更成熟完美
2.包含量化與質化研究的完整概念介紹
3.引經據典,適用於社會科學各領域的研究
4.可作為研究訓練STEP-BY-STEP的指南手冊
對於從事社會科學經驗研究來說,研究設計和變數測量無疑是兩個相當關鍵的環節。一項具體的經驗研究如同一項工程,事前的設計是研究者理論素養、方法素養、邏輯思維、社會知識以及研究藝術的綜合體現。在一定意義上,我們甚至可以說,研究設計決定了研究的品質、研究的收益,甚至研究的成敗。至於社會測量,則是社會科學研究的“瓶頸”。與自然現象那種相對具體、相對客觀、相對單純不同,社會現象顯然更加抽象、更加主觀,也更加複雜,對於要探索其奧秘的社會研究者來說,如何更有效地對社會現象進行測量,一直是困擾他們的首要問題。
本書正是抓住這兩個重要的方面,為社會研究者學習和查閱相關的方法技術提供了很好的幫助。該書自上世紀70年代初出版以來,深受廣大社會研究者歡迎,到2002年已出版了第6版。將此書翻譯出來,對我國社會學以及政治學、人口學、教育學、新聞傳播學、管理學、心理學、社會工作等專業領域的經驗研究將會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特別是書中大量的量表和指數,十分便於研究者借鑒和使用。
2.包含量化與質化研究的完整概念介紹
3.引經據典,適用於社會科學各領域的研究
4.可作為研究訓練STEP-BY-STEP的指南手冊
對於從事社會科學經驗研究來說,研究設計和變數測量無疑是兩個相當關鍵的環節。一項具體的經驗研究如同一項工程,事前的設計是研究者理論素養、方法素養、邏輯思維、社會知識以及研究藝術的綜合體現。在一定意義上,我們甚至可以說,研究設計決定了研究的品質、研究的收益,甚至研究的成敗。至於社會測量,則是社會科學研究的“瓶頸”。與自然現象那種相對具體、相對客觀、相對單純不同,社會現象顯然更加抽象、更加主觀,也更加複雜,對於要探索其奧秘的社會研究者來說,如何更有效地對社會現象進行測量,一直是困擾他們的首要問題。
本書正是抓住這兩個重要的方面,為社會研究者學習和查閱相關的方法技術提供了很好的幫助。該書自上世紀70年代初出版以來,深受廣大社會研究者歡迎,到2002年已出版了第6版。將此書翻譯出來,對我國社會學以及政治學、人口學、教育學、新聞傳播學、管理學、心理學、社會工作等專業領域的經驗研究將會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特別是書中大量的量表和指數,十分便於研究者借鑒和使用。
目錄
第一篇 導論:理解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評估研究 1
1.1 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與評估研究的性質 2
1.2 基礎研究的導向和任務 4
1.3 應用研究的導向和實踐 5
1.3.1 應用研究的類型學 5
1.3.2 應用研究者是干預者 6
1.3.3 應用研究者未來所需要的訓練 6
1.3.4 應用研究機構的不斷出現 7
1.4 評估研究者的導向和責任 8
1.5 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與評價研究的文獻 9
1.5.1 基礎研究 9
1.5.2 應用研究 10
1.5.3 評估研究 10
第二篇 基礎研究設計 11
2.1 社會研究計畫設計的基本方法 12
2.2 形成研究的問題 14
2.3 評估現有研究 16
2.3.1 一個「好的」研究問題的特質和用途 18
2.4 研究設計的要素 19
2.5 選擇研究設計 20
2.6 科學是如何建立的 26
2.7 社會學理論對經驗研究的影響 30
2.8 理論語言與研究語言之間的溝通 36
2.9 判斷假說有用與否的標準 38
2.10 科學:觀察、實驗和歷史回顧同時進行 43
2.11 設計、模式建構及大規模研究指南 50
2.12 模型在研究設計中的角色 54
2.12.1 實體模型 55
2.12.2 理論模型 56
2.12.3 數學模型 56
2.12.4 機械模型 57
2.12.5 符號互動模型 58
2.13 研究設計的一般考慮 59
2.14 影響研究設計內在效度與外在效度的因素 60
2.15 抽樣 62
2.15.1 隨機抽樣 62
2.15.2 分層抽樣 64
2.15.3 判斷或目的抽樣 64
2.15.4 抽樣技術綜述 64
2.16 關於基礎研究與研究設計的推薦書目 68
第三篇 應用與評估研究 71
3.1 一條與政策決策相關的應用社會科學基本原理 72
3.1.1 應用社會學的未來:一個會長的看法 74
3.2 應用研究設計 75
3.3 為一個問題設計應用研究計畫 76
3.4 學術研究者在應用研究中的心情 77
3.5 應用研究在政策分析中的成功應用 78
3.6 關於應用社會學、知識使用、政策制定及評估的推薦書目 85
3.6.1 應用社會學 85
3.6.2 知識應用 88
3.6.3 政策制定 / 政策分析 89
3.6.4 評估 90
3.6.5 評估的範例 91
3.6.6 知識應用的範例 96
3.7 評估研究是一個程序 97
3.7.1 評價模型的設計和應用 98
3.7.2 定義評估及內部與外部評估的比較 111
3.7.3 評估的順序 112
3.7.4 評價過程中模型的概念 114
3.7.5 關於評估研究的推薦讀物 114
3.7.6 精選評估方面的文獻 120
3.8 研究倫理及其實踐 126
3.8.1 機構的審核過程 143
第四篇 定性研究 165
4.1 導論 166
4.2 系統的研究方法 166
4.3 關於五種方法的概念 167
4.4 敘事研究 168
4.4.1 不同的取向 169
4.4.2 敘事研究的關鍵要素 171
4.4.3 敘事研究的程序 172
4.5 現象學 172
4.5.1 不同的取向 174
4.5.2 現象學研究中的主要要素 174
4.5.3 現象學研究的操作程序 175
4.6 扎根理論研究 176
4.6.1 不同的取向 176
4.6.2 扎根理論研究的關鍵要素 179
4.6.3 扎根理論的研究程序 180
4.7 民族誌 182
4.7.1 不同的取向 182
4.7.2 民族誌的關鍵要素 184
4.7.3 民族誌的研究程序 185
4.8 個案研究 186
4.8.1 不同的取向 187
4.8.2 個案研究的關鍵要素 187
4.8.3 個案研究的程序 188
4.9 定性研究方法論:一個新的看法 189
4.10 為定性研究者推薦更多的資料 200
4.10.1 推薦讀物 200
4.10.2 學術機構和團體 203
4.10.3 定性研究的E-mail討論小組 203
4.10.4 社會科學定性研究方面的網路資源 204
第五篇 利用圖書館、田野與實驗室蒐集資料的方法與技術 207
5.1 社會科學研究者的場地、主要方法與具體技術 208
5.2 流覽印行的或線上的社會科學研究資源 211
5.2.1 社會科學索引(SSI) 212
5.2.2 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 212
5.2.3 當前教育期刊索引(CIJE) 214
5.2.4 人口索引 215
5.2.5 社會學摘要 215
5.2.6 心理學摘要 217
5.2.7 心理學資訊 223
5.2.8 當代社會行為科學錄 223
5.2.9 社會學年度評論 224
5.2.10 美國社會學評論 224
5.2.11 略 224
5.2.12 聯邦政府的教育資源 224
5.2.13 兒童成長論文摘要及目錄彙編 230
5.2.14 人口資料線上(POPLINE) 230
5.3 美國人口普查署及其他聯邦資訊資源 231
5.3.1 如何取得人口普查局的資料 231
5.3.2 勞工統計局資料 232
5.4 FEDSTATS 232
5.5 Data Mining through Federal Resources 232
5.5.1 PAIS International Database 232
5.5.2 ATLA Religion Database 232
5.6 問卷調查:選擇與設計方法 232
5.6.1 郵寄問卷法的優點與缺點 233
5.6.2 問卷設計與製作指南 234
5.6.3 利用外來資源建構問卷 238
5.7 提高問卷回收率的技術 239
5.8 實地研究中個人訪談技術的選擇與運用 245
5.8.1 個人訪談的優點 246
5.8.2 個人訪談的缺點 248
5.9 電話訪問前的準備工作概述 250
5.9.1 電話訪問的指導 250
5.10 電話調查與當面訪談的比較 255
5.11 在郵寄問卷法、當面訪談和電話調查三者之間作選擇 257
5.12 作為研究工具的小組調查方法 258
5.12.1 小組研究方法的優點 259
5.12.2 同組調查方法本身內在的困難 259
5.12.3 重複訪問的偏誤 261
5.13 社會量表和指標的建立與選擇 268
5.13.1 Thurstone等距量表 270
5.13.2 Likert量表 271
5.13.3 Guttman量表分析 273
5.13.4 量表區分技術(Scale Discrimination Technique) 275
5.13.5 等級評定量表(rating scales) 275
5.13.6 潛在距離量表(latent distance scales) 277
5.13.7 配對比較法(paired comparisons) 278
5.13.8 語意區別法(semantic differential) 279
第六篇 社會科學資料統計分析導讀 283
6.1 質疑科學 285
6.2 測量的四種層次及其相對應的統計 289
6.3 統計顯著性的意義及其用法 291
6.4 相關與群體差異的共同量測法的總結 295
6.5 相關量測法概述 295
6.5.1 Pearson積距相關係數 295
6.6 均值差異檢定的概述 298
6.6.1 獨立均值檢定的t值 298
6.6.2 配對均值檢驗的t值 298
6.6.3 兩個均值以上的F檢驗計算 300
6.7 因果關係和多變數分析:從單變數和雙變數問題到社會行為的多變數分析 301
6.7.1 原因的四種特徵 301
6.7.2 多變量分析的統計世界 302
6.7.3 複相關、回歸和聚類分析 303
6.7.4 因果分析的路徑分析 306
6.7.5 因數分析:以簡單條件解釋眾多變數間的關係 314
6.8 其他統計方法的概述及應用的例子 318
6.8.1 Bayesian方法:貝氏推論和貝氏統計 318
6.8.2 典型相關 320
6.8.3 因果分析 320
6.8.5 同期群(Cohort)分析 323
6.8.6 溝通網路分析 324
1.1 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與評估研究的性質 2
1.2 基礎研究的導向和任務 4
1.3 應用研究的導向和實踐 5
1.3.1 應用研究的類型學 5
1.3.2 應用研究者是干預者 6
1.3.3 應用研究者未來所需要的訓練 6
1.3.4 應用研究機構的不斷出現 7
1.4 評估研究者的導向和責任 8
1.5 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與評價研究的文獻 9
1.5.1 基礎研究 9
1.5.2 應用研究 10
1.5.3 評估研究 10
第二篇 基礎研究設計 11
2.1 社會研究計畫設計的基本方法 12
2.2 形成研究的問題 14
2.3 評估現有研究 16
2.3.1 一個「好的」研究問題的特質和用途 18
2.4 研究設計的要素 19
2.5 選擇研究設計 20
2.6 科學是如何建立的 26
2.7 社會學理論對經驗研究的影響 30
2.8 理論語言與研究語言之間的溝通 36
2.9 判斷假說有用與否的標準 38
2.10 科學:觀察、實驗和歷史回顧同時進行 43
2.11 設計、模式建構及大規模研究指南 50
2.12 模型在研究設計中的角色 54
2.12.1 實體模型 55
2.12.2 理論模型 56
2.12.3 數學模型 56
2.12.4 機械模型 57
2.12.5 符號互動模型 58
2.13 研究設計的一般考慮 59
2.14 影響研究設計內在效度與外在效度的因素 60
2.15 抽樣 62
2.15.1 隨機抽樣 62
2.15.2 分層抽樣 64
2.15.3 判斷或目的抽樣 64
2.15.4 抽樣技術綜述 64
2.16 關於基礎研究與研究設計的推薦書目 68
第三篇 應用與評估研究 71
3.1 一條與政策決策相關的應用社會科學基本原理 72
3.1.1 應用社會學的未來:一個會長的看法 74
3.2 應用研究設計 75
3.3 為一個問題設計應用研究計畫 76
3.4 學術研究者在應用研究中的心情 77
3.5 應用研究在政策分析中的成功應用 78
3.6 關於應用社會學、知識使用、政策制定及評估的推薦書目 85
3.6.1 應用社會學 85
3.6.2 知識應用 88
3.6.3 政策制定 / 政策分析 89
3.6.4 評估 90
3.6.5 評估的範例 91
3.6.6 知識應用的範例 96
3.7 評估研究是一個程序 97
3.7.1 評價模型的設計和應用 98
3.7.2 定義評估及內部與外部評估的比較 111
3.7.3 評估的順序 112
3.7.4 評價過程中模型的概念 114
3.7.5 關於評估研究的推薦讀物 114
3.7.6 精選評估方面的文獻 120
3.8 研究倫理及其實踐 126
3.8.1 機構的審核過程 143
第四篇 定性研究 165
4.1 導論 166
4.2 系統的研究方法 166
4.3 關於五種方法的概念 167
4.4 敘事研究 168
4.4.1 不同的取向 169
4.4.2 敘事研究的關鍵要素 171
4.4.3 敘事研究的程序 172
4.5 現象學 172
4.5.1 不同的取向 174
4.5.2 現象學研究中的主要要素 174
4.5.3 現象學研究的操作程序 175
4.6 扎根理論研究 176
4.6.1 不同的取向 176
4.6.2 扎根理論研究的關鍵要素 179
4.6.3 扎根理論的研究程序 180
4.7 民族誌 182
4.7.1 不同的取向 182
4.7.2 民族誌的關鍵要素 184
4.7.3 民族誌的研究程序 185
4.8 個案研究 186
4.8.1 不同的取向 187
4.8.2 個案研究的關鍵要素 187
4.8.3 個案研究的程序 188
4.9 定性研究方法論:一個新的看法 189
4.10 為定性研究者推薦更多的資料 200
4.10.1 推薦讀物 200
4.10.2 學術機構和團體 203
4.10.3 定性研究的E-mail討論小組 203
4.10.4 社會科學定性研究方面的網路資源 204
第五篇 利用圖書館、田野與實驗室蒐集資料的方法與技術 207
5.1 社會科學研究者的場地、主要方法與具體技術 208
5.2 流覽印行的或線上的社會科學研究資源 211
5.2.1 社會科學索引(SSI) 212
5.2.2 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 212
5.2.3 當前教育期刊索引(CIJE) 214
5.2.4 人口索引 215
5.2.5 社會學摘要 215
5.2.6 心理學摘要 217
5.2.7 心理學資訊 223
5.2.8 當代社會行為科學錄 223
5.2.9 社會學年度評論 224
5.2.10 美國社會學評論 224
5.2.11 略 224
5.2.12 聯邦政府的教育資源 224
5.2.13 兒童成長論文摘要及目錄彙編 230
5.2.14 人口資料線上(POPLINE) 230
5.3 美國人口普查署及其他聯邦資訊資源 231
5.3.1 如何取得人口普查局的資料 231
5.3.2 勞工統計局資料 232
5.4 FEDSTATS 232
5.5 Data Mining through Federal Resources 232
5.5.1 PAIS International Database 232
5.5.2 ATLA Religion Database 232
5.6 問卷調查:選擇與設計方法 232
5.6.1 郵寄問卷法的優點與缺點 233
5.6.2 問卷設計與製作指南 234
5.6.3 利用外來資源建構問卷 238
5.7 提高問卷回收率的技術 239
5.8 實地研究中個人訪談技術的選擇與運用 245
5.8.1 個人訪談的優點 246
5.8.2 個人訪談的缺點 248
5.9 電話訪問前的準備工作概述 250
5.9.1 電話訪問的指導 250
5.10 電話調查與當面訪談的比較 255
5.11 在郵寄問卷法、當面訪談和電話調查三者之間作選擇 257
5.12 作為研究工具的小組調查方法 258
5.12.1 小組研究方法的優點 259
5.12.2 同組調查方法本身內在的困難 259
5.12.3 重複訪問的偏誤 261
5.13 社會量表和指標的建立與選擇 268
5.13.1 Thurstone等距量表 270
5.13.2 Likert量表 271
5.13.3 Guttman量表分析 273
5.13.4 量表區分技術(Scale Discrimination Technique) 275
5.13.5 等級評定量表(rating scales) 275
5.13.6 潛在距離量表(latent distance scales) 277
5.13.7 配對比較法(paired comparisons) 278
5.13.8 語意區別法(semantic differential) 279
第六篇 社會科學資料統計分析導讀 283
6.1 質疑科學 285
6.2 測量的四種層次及其相對應的統計 289
6.3 統計顯著性的意義及其用法 291
6.4 相關與群體差異的共同量測法的總結 295
6.5 相關量測法概述 295
6.5.1 Pearson積距相關係數 295
6.6 均值差異檢定的概述 298
6.6.1 獨立均值檢定的t值 298
6.6.2 配對均值檢驗的t值 298
6.6.3 兩個均值以上的F檢驗計算 300
6.7 因果關係和多變數分析:從單變數和雙變數問題到社會行為的多變數分析 301
6.7.1 原因的四種特徵 301
6.7.2 多變量分析的統計世界 302
6.7.3 複相關、回歸和聚類分析 303
6.7.4 因果分析的路徑分析 306
6.7.5 因數分析:以簡單條件解釋眾多變數間的關係 314
6.8 其他統計方法的概述及應用的例子 318
6.8.1 Bayesian方法:貝氏推論和貝氏統計 318
6.8.2 典型相關 320
6.8.3 因果分析 320
6.8.5 同期群(Cohort)分析 323
6.8.6 溝通網路分析 324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