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史(原始至晚明):從古代氏族到半封建時代中期的教育啟蒙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近代知名教育史家陳青之,耗費十年心血寫就
胡適、鄭振鐸、蔡元培、傅斯年、顧頡剛……
經多位著名學者組成的大學叢書委員會審定
【公認影響最大,學術價值極高】
中國教育史研究者必讀!躬行實踐,超越空談理論
中國古代教育的發展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其思想核心在於「倫理」。因此,只要掌握儒家一派學說,官學和私學兩種教育體系,封建社會、半封建社會等不同社會型態,及不同的學制發展階段、具代表性的教育家,就有助於理解各時代的重要教育思潮:
▎封建時代──東周:孔子
「士人教育到了君子的地步,則修養可算成熟,於是不激不隨,有為有守,藹然一副儒者氣象。這種人格,不僅富於知識,實優於品性,得志時能致君澤民,不得志時能安貧樂道。國家若是有了多數的這種人才執行政務,則政治必然清明;社會有了多數的這種人才主持正義,則風俗必然醇厚──這就是孔子的教育目的。」
▎半封建時代前期──漢:董仲舒
「自此以後,中國學術就於一尊,孔子成為思想界的中心人物,儒家經典成為民族的必然讀物,歷代國家教育莫不規定以儒家學說為範圍,……其後有時雖因政局的關係,儒家勢力在政治上偶一衰微,但在社會方面總不失為重心,且衰微不久而即恢復。」
▎半封建時代中期──宋:朱熹
「他不但直承伊川的傳授,且以廣闊的胸襟,縝密的頭腦,好學深思的工夫,網羅濂溪(按:周敦頤)以來諸家學說,上接孔、孟的言論,綜合貫通,而成一包羅萬象的朱子學系,可謂集宋學之大成了。」
▎半封建時代中期──明:王陽明
「教育只從心上栽培灌溉,待得良知純全了,擴充起來,自然晬面盎背,自然篤實光輝,自然事父而能孝、事君而能忠,自然不計利害一本良心行事,這與孟子的培養主義同一功用。」
本書特色
本書爬梳中國歷代教育發展,詳述教育制度和思想的轉變歷程,以及其前後繼承關係。在教育之外,書中也將政治、經濟、文化做一剖析。除學校教育,透過整理、反芻豐富的史料文獻,他也留意到女子教育、兒童教育、社會教育等,蒐羅全面。作為懷抱熱忱的教育家,他有意針砭當代教育現狀,並提出歷史可供參照之處。
目錄
原始氏族社會時代的教育
第一期 自商代以上(西元前3500年—西元前1123年)
第一章 初民的生活與教育的起源
第二章 漢人臆造之上古教育制度
封建時代的教育
第一期 西周(西元前1122年—西元前771年)
第三章 西周社會的概觀
第四章 後人附會之西周教育制度
第二期 東周(西元前770年—西元前222年)
第五章 東周之社會與思想
第六章 東周教育家及其學說
半封建時代前期的教育
第一期 秦漢(西元前221年—西元前219年)
第七章 半封建社會形成之第一幕
第八章 儒家學術之獨占與教育
第九章 兩漢學風
第十章 兩漢教育制度及其實施
第十一章 兩漢教育家及其學說
第二期 魏晉南北朝(西元220年—西元588年)
第十二章 魏晉六朝之政局與民族
第十三章 魏晉六朝之學風
第十四章 魏晉六朝之教育
第十五章 本期教育家及其學說
第三期 隋唐及五代(西元589年—西元959年)
第十六章 隋唐之國力與士氣
第十七章 隋唐學風
第十八章 唐之教育制度及其實施
第十九章 隋唐教育家及其學說
第二十章 唐末及五代
半封建時代中期的教育
第一期 宋(西元960年—西元1276年)
第二十一章 宋之政治與教育的關係
第二十二章 宋代學風及學派
第二十三章 宋代教育制度及其實況
第二十四章 北宋教育家及其學說
第二十五章 南宋教育家及其學說
第二期 元(西元1277年—西元1367年)
第二十六章 蒙古帝國之政治經濟與教育
第二十七章 元代教育制度及其實況
第二十八章 元代教育家及其學說
第三期 明(西元1368年—西元1643年)
第二十九章 蒙古帝國瓦解與漢族主權恢復
第三十章 明代學風之三變
第三十一章 明代教育制度及其實況
第三十二章 初明教育家及其學說
第三十三章 中明教育家及其學說
第三十四章 晚明教育家及其學說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