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超速習法即戰力:啟動快速閱讀,深植長期記憶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2個人喜歡
  • 79 205
    260
  • 分類:
    中文書心理勵志學習/潛能開發閱讀法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園善博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卓惠娟
  • 出版社: 智富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7/06/02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有很多書要讀?

同樣單元,怎麼讀都記不住?

讀完很快就忘記?

 

你必須相信

Paul Scheele影像閱讀法】日本最強導師 園善博!

打破自己的閱讀障礙,進入30分鐘讀完記好境界。

 

Hack大腦極限,學校不知道的學習秘技!

排隊兩年也要上的超速讀學習課程!

 

引發動機→實行超速習法技巧→進入工作記憶模式→再也忘不掉!
普通人讀完書「記不起來」,是因為記憶方向完全錯誤!
源自美國NLP神經語言學,結合腦科學與認知心理學,
大腦運作學習進行最佳化!
 
一次解決讀書三大問題:
1.無論怎麼用功,考試也考不好?
2.沒辦法很快讀懂書的內容,要讀好幾次。
3.明明讀過,要用的時候怎樣也想不起來。
記憶方向錯誤,書當然讀不好!
 
我從2002年開始在日本教授發源自美國NLP神經語言學的速讀法,創造世界上最快速也最多學生的記錄。但是我從小醫師診斷為閱讀障礙,老師覺得我很笨,是班上的笑柄,無法在課堂上完整唸出課本上的文字,甚至年過三十連一本書也看不完。
我決心努力研讀腦科學與認知心理學,終於發現學習秘訣在於「改變大腦運作方向」,於是第一年讀完也記住了500本書!
這本書就是將我的實戰經驗與大家分享。
閱讀障礙的我做得到,普通人的你一定也做得到!

名人推薦

東大博士、東大教授 池谷裕二

日本會計師合格紀錄創造者 勝間和代 推薦

作者

園善博

 

出生於日本京都,現為主持「速習法講座」。以符合記憶機制的學習法克服對學習形成障礙的失讀症。32歲開始大量閱讀,在13個月內閱讀完包含英、日文的商業經濟書籍58冊、腦神經相關的專業書籍43冊、心理學叢書48冊、學習障礙(失讀症)相關叢書82冊、運動訓練相關書籍27冊。從「高中畢業,閱讀經驗零」的狀況,快速補回失去的34年的學習。目前藏書超過一萬冊。

 

作者活用此項經驗,截至2008年為止,成為世界最快速栽培出7336名學員,並培養出眾多作者的首席講師。即使講座費用不貲,報名的人仍趨之若鶩。目前致力於以自己的閱讀經驗為基礎,並根據腦科學理論,以傳授符合記憶機制理論的速習法講座。興趣是騎著哈雷機車(Harley-Davidson)到各處的聖地朝聖,並以電影駭客任務的主角尼歐(Neo)為愛車命名。

譯者

卓惠娟

 

文化大學文藝創作組暨日文輔系畢。任職出版工作十餘年,曾任保險行銷雜誌之日文編譯。旅居日本。現為專職譯者。譯作有《孩子是媽媽最初的老師》、《治百病,就靠體溫!》、《相信靈魂轉生,改變人生》等。

目錄

前言
第1章  最強的學習法 什麼是「速習法」?
1速習法是「牢記知識」的最佳方法
2速習法是從腦科學和認知心理學衍生的學習法
3已具備的知識量決定學習的深度與速度
4認識現狀,明瞭「知識不足」的地方
 
第2章  建構「速習腦」的方法①
明確目的「待機」
1確定「為了什麼目的讀書?」
2看書之前先設定好「待機狀態」
3決定「目的」和「報酬」的話,能提升處理能力
4念書之前想清楚「目的」、「目標」、「手段」
5檢視「環境」和「能力」是否齊備?
6「目的」成立於欲求之上
7想像達成目的後的自己
 
第3章  建構「速習腦」的方法②
針對要閱讀的書進行「熱機」
1運用「熱機效果」能加快閱讀速度
2運用「待機」和「熱機效果」閱讀
3「熱機」的具體作法
4如何篩選「目前最適合你的書」
 
第4章  透過速習法一年可以閱讀五○○本的魔法
1速習法是將閱讀區分為「三種方法」的學習法
2學習的第一步是「掌握概要」
3以「蜻蜓點水式略讀」掌握概要
4新知識如果和「自己的知識」相關就能記得住
5運用「標靶式精讀」掌握細節
6運用「地毯式詳讀」徹頭徹尾地閱讀
第5章  「速習法」是能使記憶一二○%牢記並活用的技巧
1短短四小時就忘了所學的一半
2「腦袋」和「身體」同時記憶,容易回想起來
3分割閱讀「分散型讀書法」讓記憶更牢固
4聯結「聽覺記憶」和「視覺記憶」,提高記憶力
5背誦時,用「聽的」效果比較好
6有效果的「輸出」,「輸入」速度也能加速
結語

試閱

建立「速習腦」的方法 

Step 1:Prepared mind

設定明確目的的「待機」

確定「為了什麼目的讀書?」

創造容納知識的「容器」

速習法是一種特別重視閱讀前「準備階段」的學習法。

因為大腦在亳無任何準備的狀況下,即使有新的知識或訊息的進入,也無法立刻吸收。因此,在你打開書本之前,請先在腦袋中準備好接下來要存放的知識及訊息的容器。

學習速習法時,所做的設定「待機狀態」是用以確定閱讀目的的動作,以及為了順利吸收書本知識的「熱機」都非常重要。因為如果你跳過這兩個步驟,對於「訊息理解」的掌握程度將呈現截然不同的成果。

這一章將針對「待機狀態」的設定詳加說明。

讀了書之後,你想達成的目的是什麼?

英國生物學家湯瑪斯.亨利.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人生最大的目的不在於知識,而在於行動」。

沒錯。我們並不是為了「儲存知識」而來到人世,而是為了付諸什麼行動而誕生的。因此,除了「讀書本身就是興趣」的人之外,其實,讀書並非我們的目的。

「我想參加代書資格考試,必須念很多書,所以想學速習法」。

「我想轉行,正考慮轉到市場行銷相關的公司;轉行前我想先讀一些書,了解工作的概況」。

「我想多讀些有關股票及不動產相關的書籍,希望對於資產的運用能有所幫助」。

「因為發生全日蝕的關係,我開始對天文學感到興趣。所以想讀更多書,學習有關宇宙的形成及最新的宇宙理論」。

如果能夠像上述一樣,事先確立某個目的,就越能夠清楚描繪出「自我未來形象」的人,對於速習法技巧的掌握速度將越快。

然而,我發現,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無法確定自己的「未來形象」,而「期盼他人為自己做決定」。自己無法勇於舉手發出「我想做這個」的宣言,只是表現出一副「人家要我做什麼我就做做看」的姿態。明明是自己的事情,卻無法果斷地下決定。像這樣的人越來越多。

曾有人問我「我很猶豫是否該參加速習講座?怎麼辦才好?」

針對這樣的疑惑,我都會做如下的回答。

「如果您感到困惑的話,最好不要參加!」

如果你向我追問為什麼做這樣的回答?我的答案是,因為他們參加講座的「動機」不夠明確。在「動機」不明確的情況下來參加速習講座,並無法因此學會速習技巧。至於會感到疑惑是因為你被動地認為「只要參加講座,好像就可以有什麼收穫?似乎可以得到什麼樣的啟發?」

其實,在來參加速習講座的學員當中,有許多人是「抱著某個期待而參加」,也有人是「不太清楚」為什麼來參加。

「因為速讀現在好像很流行,所以先來看看。總覺得好像很有趣的樣子……」抱著這種心態來參加雖然也沒有什麼關係,但這樣的人通常很容易因中途受挫而放棄。這就像如果沒有決定終點在哪裡,就無法進行馬拉松是相同的道理。

為了讀書而讀書,一點意義也沒有。

缺乏周延的準備,將無法達成目的

運動選手在接受訓練之前,通常都會「先確定訓練的目的,接著再思考,為了達成目的,該進行哪些配套訓練,以及用什麼樣的時間表來練習」。

如果不配合「目的」及「自己的程度」來進行訓練的話,在體能和技巧的提升上想必會很有限。

當企業經營者制定期初的經營計畫時,一定要明確擬定能夠讓前期數字提升的方針及組織架構,才能提高營業額。企業經營都應該依循著「經營計畫」而進行。在這個時代毫無計畫的商務(漫無目的的商務)應該很難成功吧!

不管是運動的訓練或是企業的經營,在付諸行動前,做好周延的「準備」,是能不能產生成效的「必修科目」。

以「近代細菌學之父」而聞名的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曾留下:「機會降臨在準備周全的心」(Chance favors the prepared minds)這句名言。

當你期望付出的心血能夠開花結果,行動之前的「準備」就絕不能輕忽怠慢。

同樣地,讀書時最重要的是,你是否「做好了準備」?

「你是為了什麼而念」?

「你想達成什麼樣的夢想」?

「你想從這本書中學習到什麼」?

「你打算以什麼樣的方式來讀」?

「讀完這本書後,可以獲得什麼」?

如果以上所列舉的這些事項都很明確,並且抱持著「準備周全的心」,那麼相信你的學習成效一定能夠突飛猛進。

透過讀書,決定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看書之前先設定好

「待機狀態」

準備待機狀態必要的四個項目

「速習法」把「準備周全的心」稱之為「待機狀態」(Prepared mind),就是在開始學習及閱讀書籍之前,要先「設定好心理的待機狀態」。

設定好「心理的待機狀態」必須達到下列「四個項目」。【設定好心理的待機狀態必備的四個項目】

 目的(目的及報酬)
 條件(環境和能力)
 欲望
 形象

說得更明白一點就是

「自我的目的明確,齊備達成該目的的條件,抱持強烈達成的欲望,想像順利達成目的後的自我未來形象」。

決定「目的」和「報酬」的話,能提升處理能力

「處理明快的人」=「目的意識明確的人」

「不知道為什麼而念書」和「抱著明確目的而念書」,很明顯地,「抱著明確目的而念書」的人,學習速度較能夠提升。

或許你也曾有過這樣的經驗。在考試前一天晚上臨時抱佛腳,這時的吸收力、專注力總是格外驚人。

另外,像暑假最後一天趕作業,通常也都能發揮比平常還要快上好幾倍的完成速度。

之所以能夠提高專注力,就是因為抱著「考試能夠及格」、「必須完成作業」等明確目的。

事實上正是如此!只要清清楚楚地確認「必須做什麼」,就能夠提升作業效率。

換句話說,「處理明快的人」=「目的意識明確的人」。

有了目的,訊息處理就能變得快速。

給自己「獎賞」,學習將能夠更順利進展

我接下來要說的,可以算是老生常談。

在我們設定「目的」時,如果能一併想好達成目的時能夠獲得的「報酬」,那麼在學習上將能進展得更順利。我在這裡所說的報酬,所指的就是「獎賞」。

「這件工作完成後,就能利用年假去夏威夷旅行」。

「只要簽下這份合約,就能得到更多的分紅獎金」。

「只要能拿到這個證照,就能夠開業了」。

「考上那所大學,就能買輛新車」。

「如果能夠得到好成績,最喜歡的老師就會稱讚我」。

當人們的眼前清楚地揭示著「獎賞」,我們就等同擁有朝向目標全力衝刺的動力。

就像「把胡蘿蔔掛在馬的眼前」一樣。

對於無法找到明確目的的人,或是無法描繪出「自我未來形象」的人,我認為先決定「報酬」會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因為一旦決定了報酬,就能發現「為了獲得報酬,一定要付出哪些行動?」

例如,先確定「收入增加」的「報酬」,然後再進一步考慮為了達到「收入增加」的目的,是該選擇「創業?或是通過公司內部升遷考試?還是兼營副業比較好?」

對於繼承家業的我,之所以開始從事「講師」的工作,就是因為想著「能在人們面前說話,受到大家讚美,還能賺錢真好」的報酬。之後我更進一步具體地做出決定,要藉由參加速讀講座,達到「教導別人讀書的方法」(目的),同時也能「賺取收入」(報酬)。因此我才得以持續不斷地研習速習法的這條路。

從大腦的構造來說,如果能先讓你的大腦明白確定「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及「我是為了獲得什麼?」然後再開始讀書的話,你就更能夠加快學習的速度。

學習的動力,會因目的和報酬而加快速度。

讀書之前先想清楚

「目的」、「目標」和「手段」

「目的」是終點,「目標」就是路標

如果達成「目的」的過程(中途進展狀況)能夠很清晰,更能強化你的動機。

例如,如果想登上富士山頂,一定不能把目標設定為一口氣直接攻到山頂。

一般人的攀登計畫是,在六合目、七合目、八合目等「轉折點」的山中小屋稍事休息,然後確認登山路線、時間、身體狀況、天候,一面檢視登山計畫一面進行登山才比較實在。

在這種情況下,登上「山頂」是「目的」,山中小屋即為「目標」,如果沒有事先設定「目標」,中途就會因精疲力竭而放棄。

例如從東京開車到大阪的話,「抵達大阪」是「目的」,高速公路的休息站則是「目標」。

與其一路馬不停蹄、完全不休息地直奔大阪,設定「每隔兩小時在休息站稍事休息」的目標,旅途比較不會疲累。

要是塞車嚴重時就早點休息。時間充分的話,或許也可以考慮中途下高速公路而改走一般道路。

打個比方來說,所謂「目的」,指的是作為最終目標的「終點」;「目標」則像是通往終點站持續指引的路標位置,我想這樣應該比較容易理解。

為了避免半途而廢,要先確立你的「目標」。

決定好「目標」,才講求具體的「手段」

決定好「目標」之後,也一定要考慮達到該目標的「手段」。因為無法確定「手段」,就無法付諸具體的行動。

確定「想成為○○○○」的目的之後,最初的一步該如何跨出去呢?一個星期之後該做些什麼呢?一個月之後呢?半年之後該做什麼呢?

決定了「目標」後,為了達成目標,就可以明確判斷「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手段?」

例如,高爾夫初學者以「一年後低於一百桿」為目的,然後訂定以「一個月後能上高爾夫球場」為「目標」,為了達成上場目標,就會採取「買高爾夫球桿、去練習場練習」等「手段」。以「一年讀三百本書」為目的來說,「一個月後讀二十本書」作為「目標」,為了達成該目標,則會採取「現在立刻去書店,買二十本書」等「手段」。

「目標」確立後,思考實現目標的「手段」。

檢視「環境」和「能力」

是否齊備?

營造適合的「環境」,學習更容易

我從一年前開始打高爾夫球。雖然我並不是個有運動習慣的人,但是在第三次練習時,我的開球已經可以擊出一二○碼的距離。最近一次則是球技已進步到「用一號木桿就能讓球落在目標點的二十公尺範圍內」。

我之所以能在短期內有長足進步的原因是,明確地設定了「打高爾夫」的「目的」。除此之外,我所做的就是「環境的齊備」。

因為住家附近有座高爾夫練習場及球場,所以我能夠不多費氣力地很輕鬆練習。另外,也因為父母親都喜歡打高爾夫球,所以他們也給了我許多揮桿的建議。他們不但陪我練習,有時還一起到球場打球。

可以說,我正因為齊備了「打高爾夫方便、有利的環境」,所以我能夠不斷地持續。

就算我企圖去「組一個棒球隊」,附近沒有場地,而且只有一個人根本無法打棒球,因此就沒有辦法像打高爾夫一樣地進展順利。

又或是即使我計畫「全程跑完馬拉松」,周遭如果沒有全程跑完馬拉松的過來人可以請教,就難以了解到正確的練習方法,想要達到「目的」,只怕會變得極為遙遠。

三個月成績增加到一百五十分以上的學員山口晉一先生說,因為有「嫻熟雙語的朋友」,所以「能夠獲得到快速學習英語的訣竅」。

另外,經營餐飲店的朋友,因為置身於「能夠試飲紅酒的環境」,所以準備「侍酒師檢定考試」格外地得心應手。

雖然常有人說「不要歸咎於環境」,但是不得不說環境的確很重要。在可能的範圍內,請為自己打造一個完善的學習環境。

營造容易學習的環境。

尋求支持自己的人

為了達成待機模式的「目的」,你應當要去檢視「條件」。所謂的「條件」,包含了「環境」和「能力」兩項因素。「環境」和「能力」的正面要素越多,越容易達成目的。

【環境】
.「是否準備了學習的環境」?
.「有支持自己的人嗎」?
.「有妨礙自己、阻擾學習的人嗎」?

【能力】
.「自己的能力在什麼樣的程度」?
.「擅長的是什麼」?
.「不擅長的又是什麼」?當我剛開始舉辦「速習法講座」之際,也曾試著一一列出為了達成「目的」的條件(環境和能力)。

「教導心理學的老師對我而言是正面因素」。

「學員當然是正面因素」。

「會製作網頁的好友是正面因素」。

「同業是負面因素」。

「我擁有在人前侃侃而談的能力,這是正面因素」。

「不過,對於行政事務較不擅長,是負面因素」。

針對「能力較差的部分」或是「不擅長的部分」,設法從支持自己的人們當中尋找能夠補強自己的人,這麼一來,自己就能全力貫注於「擅長的項目」。

要是你的周遭並沒有「支援自己的人」,那麼可以運用各類講座或「社群網路」等,找到和自己抱著相同目的的溝通團體,讓自己置身於「正面因素」的環境中。

如果獨自學習很困難,就借用他人力量來協助。

「目的」成立於欲望之上

「目的」不是「一切」,重點在「渴望的事物」

教導我「心靈結構」的向後善之老師曾說過:

「如果要以話語來表現目的,『想做……』比『應該……』會來得適合。」

「應該」這個詞裡,感受不到「自由」。因為充滿了義務感、「被強制要求的感受」,因此無法提高學習的意願。

例如,公司如果充斥著「務必嚴守的規定」,會議當中如果總是充滿了「應該」、「絕對」等話語時,個人的自動自發意志(想做……的心情)就容易受到壓抑,使得「組織容易陷於膠著狀態」。

讀書也是一樣的。心裡老想著「不讀書不行」、「讀書是應盡的本分」,那麼你的學習意願一點都無法獲得提升。而且,當你若是無法如願以償時,更容易因而感到挫折。

因此,就算你的目的很明確,如果那並非「打從心底想實現的目的」,就無法產生「我要好好地讀書」或「我要持續地認真用功」等態度。

「想做……」比「應該……」更能達到速習效果。

把學習的「目的」結合「生理的欲望」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主張「人類需求層級就像金字塔分為五個階段」,發表了所謂的「馬斯洛需求層級理論」。他認為人類「當較低層級的需求被滿足時,就會期望滿足更高一層的需求」。

我認為「待機狀態的心理設定」之「目的」也應當基於「想做……」的自我需求。金字塔圖上的「五大需求」當中,越是底層的需求,驅動人的原動力越強。

「生理的需求」及「安全感的需求」是生命存續及物種保存的基礎,是人類最原始、本能的需求。

因此,如果能把讀書的目的和「生理的需求」及「安全感的需求」結合(就算牽強附會也沒有關係),意願動機就能提高。

例如,如果「目的」是「只要取得這個資格,就能對國家社會更有貢獻」,不妨試著將這個「目的」和「要是沒有這個資格,我就活不下去了」的生命存續結合在一起。

又或者是如果「目的」是「學會英語後想到國外留學」,可以將這個「目的」結合「只要學會了英語,那麼我就能追求外國女性」。

自己「想這麼做」的目的或許是屬於「愛、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甚至是「自我實現的需求」等較高層次的需求;但是,若能把它再加上「生理的需求」或「安全感的需求」等基本層次的「目的」,就更不容易中途放棄了。

根源性的需求,能產生更強烈的動機。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9369749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4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 2025夏季暢銷展-世茂/世潮/智富出版任選兩本75折
預計 2025/09/30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