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漢學與新疏
內容簡介
清代學術以經學為中心,典範轉移,宗尚「漢學」,羣經「新疏」率皆薈萃一代經說,堪稱最具代表性的成果。而且,繼六朝、唐宋之後,清代新疏為義疏之學推昇另一波發展高峯,在經學史上也饒富意義。本論文集纂輯臺灣經學界之研究成果,包括《周易》、《尚書》、《詩經》、《儀禮》、《周禮》、《左傳》與《孟子》之新疏,遍及惠棟、江聲、焦循、陳奐、胡培翬、孫詒讓、王先謙諸家,用以揭示研究路徑,定能引導新進持續深入。
目錄
序/張素卿
導論:清代新疏在經學史上的意義/張素卿
一 惠棟《周易述》之述古以詮新/張素卿
二 江聲《尚書集注音疏》的注經體式──以〈堯典〉為例/許華峰
三 陳奐《詩毛氏傳疏》的訓釋方法/林慶彰
四 焦循《孟子正義》及其在孟子學之地位/林慶彰
五 從「四例」談胡培翬的《儀禮正義》與禮學觀/鄭雯馨
六 集大成的《左傳》新疏:儀徵劉氏之《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張素卿
七 孫詒讓《周禮正義》「鄭非經旨」、「賈非鄭意」辨/葉純芳
八 論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之定位/賀廣如
清代漢學與新疏學術編年/張素卿 編
清代漢學與新疏主題書目/張素卿 編
索 引
導論:清代新疏在經學史上的意義/張素卿
一 惠棟《周易述》之述古以詮新/張素卿
二 江聲《尚書集注音疏》的注經體式──以〈堯典〉為例/許華峰
三 陳奐《詩毛氏傳疏》的訓釋方法/林慶彰
四 焦循《孟子正義》及其在孟子學之地位/林慶彰
五 從「四例」談胡培翬的《儀禮正義》與禮學觀/鄭雯馨
六 集大成的《左傳》新疏:儀徵劉氏之《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張素卿
七 孫詒讓《周禮正義》「鄭非經旨」、「賈非鄭意」辨/葉純芳
八 論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之定位/賀廣如
清代漢學與新疏學術編年/張素卿 編
清代漢學與新疏主題書目/張素卿 編
索 引
序/導讀
自從撰寫《清代漢學與左傳學──從古義到新疏的脈絡》一書,我開始關注於惠棟經學及其「漢學」典範,十餘年來,迄未中斷,藉此由《春秋》左氏學延伸,拓展自己的研究視域。
清代經學所涉及的文獻和議題相當繁富,十三經「新疏」是足以表徵一代之學的代表作,無論針對清代或擴大至整個經學,這批文獻都是必須研讀的重要著作。因此,我以羣經「新疏」為中心,逐步探索「漢學」典範影響下的清代經學。同時,為引導初學,並提供自己摸索的經驗,從100學年度起在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開設「清代十三經新疏專題討論」課程,帶領對經學有興趣的研究生,一起研讀,共同討論,頗得教學相長之樂。鑒於適合研究生閱讀的專書仍屬有限,乃仿效林慶彰教授策畫主編《啖助新春秋學派研究論集》、《陳奐研究論集》等主題論文集之先例,配合課程講授,逐年編纂講義,歷經數年,累積不少資料。適逢教育部推動「人文及社會科學博士論文改寫專書暨編纂主題論文集計畫」,遂提出申請,獲得專案補助(計畫期程:107年2月1日至7月31日),這本論文集就是執行計畫的成果。
由於「編纂主題論文集計畫」旨在集結臺灣學界之研究成果,這本論文集的收錄範圍以此為限,共收論文八篇,作者六位。就論文而言,涵蓋《易》、《書》、《詩》、《禮》、《春秋》及《孟子》諸經領域,均針對「新疏」,選取專經、專家書式評述的論文,期能綱舉目張,深入淺出地揭示不同的研究議題,展示不同的研究面向,以為初學者進階之助。就作者而言,分屬不同研究機構或學校,各具代表性,如林慶彰教授為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長年身兼中國經學會理事長等職,一生為推動經學,心力勞瘁,是臺灣經學領域首屈一指的領航人;賀廣如教授任教於中央大學,專研明清經學,曾對三家《詩》作一系列探討;許華峰教授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專研《尚書》與清代辨偽學;鄭雯馨教授任教於政治大學,專研三《禮》之學;葉純芳教授,師承林教授,獲東吳大學博士學位,專研孫詒讓《周禮》學,曾任教於東吳大學,後來進入北京大學歷史系服務,從事經學史研究;本人則任教於臺灣大學,原本專研《左傳》,近年來關注於清代經學,尤其是惠棟「漢學」典範及其影響。我們六人分治諸經,研究專長不盡相同,多因參與林教授主辦的研討會而結識,遂有機會彼此切磋。承蒙教育部之支持與資助,又獲上述學者慨然授權,這部論文集才得以順利成編;執行計畫期間,聘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陳威睿、莊民敬,及碩士班研究生詹雅琇三位助理共同協助,彙整書目,統一格式,並反復校對。論文集出版在即,謹略述原委,並在此一併申謝。
因應教育部計畫之要求,論文集除收錄八篇論文外,基於主編職責,我撰寫了一篇〈導論〉,扼要綜述清儒為羣經撰新疏的學術背景、發展脈絡、薈萃一代經說的代表性,以及賡續義疏之學而再創高峯的經學史意義。此外,又依論文集主題,編纂「學術編年」與「主題書目」作為附錄,俾與各篇論文參照,以利延伸閱讀,或作為研究之參考。「學術編年」旨在反映「漢學」觀念之傳播,與羣經新疏之撰述歷程,紀錄相關學者之生卒年、重要學術活動,附載與新疏有關之跋或書信、文章等,呈現學術發展脈絡之概要。由於論文集收錄範圍以臺灣為限,輔以「主題書目」,可藉此延伸,進一步蒐集中國大陸、香港,以及日本之研究論著,提供比較全面的學術訊息,俾有助於引導初學了解研究概況,探索治學方向。
由於論文收錄的範圍有限,又考量論文集的篇幅和字數,加上個人眼界所限、人脈不廣,論文集僅收論文八篇,必有遺珠;至如邵晉涵《爾雅正義》、郝懿行《爾雅義疏》、陳立《公羊義疏》、廖平《穀梁春秋經傳古義疏》,與劉寶楠《論語正義》等新疏,未能選錄論文,亦屬缺憾;而「學術編年」與「主題書目」,詳略多寡取捨不易,尤難辭求全責備之譏。冀望藉此論文集抛磚引玉,呼喚出更多佳編偉構,是所至盼。
中華民國一○八年己亥孟夏張素卿識于臺大中文系十四研究室
清代經學所涉及的文獻和議題相當繁富,十三經「新疏」是足以表徵一代之學的代表作,無論針對清代或擴大至整個經學,這批文獻都是必須研讀的重要著作。因此,我以羣經「新疏」為中心,逐步探索「漢學」典範影響下的清代經學。同時,為引導初學,並提供自己摸索的經驗,從100學年度起在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開設「清代十三經新疏專題討論」課程,帶領對經學有興趣的研究生,一起研讀,共同討論,頗得教學相長之樂。鑒於適合研究生閱讀的專書仍屬有限,乃仿效林慶彰教授策畫主編《啖助新春秋學派研究論集》、《陳奐研究論集》等主題論文集之先例,配合課程講授,逐年編纂講義,歷經數年,累積不少資料。適逢教育部推動「人文及社會科學博士論文改寫專書暨編纂主題論文集計畫」,遂提出申請,獲得專案補助(計畫期程:107年2月1日至7月31日),這本論文集就是執行計畫的成果。
由於「編纂主題論文集計畫」旨在集結臺灣學界之研究成果,這本論文集的收錄範圍以此為限,共收論文八篇,作者六位。就論文而言,涵蓋《易》、《書》、《詩》、《禮》、《春秋》及《孟子》諸經領域,均針對「新疏」,選取專經、專家書式評述的論文,期能綱舉目張,深入淺出地揭示不同的研究議題,展示不同的研究面向,以為初學者進階之助。就作者而言,分屬不同研究機構或學校,各具代表性,如林慶彰教授為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長年身兼中國經學會理事長等職,一生為推動經學,心力勞瘁,是臺灣經學領域首屈一指的領航人;賀廣如教授任教於中央大學,專研明清經學,曾對三家《詩》作一系列探討;許華峰教授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專研《尚書》與清代辨偽學;鄭雯馨教授任教於政治大學,專研三《禮》之學;葉純芳教授,師承林教授,獲東吳大學博士學位,專研孫詒讓《周禮》學,曾任教於東吳大學,後來進入北京大學歷史系服務,從事經學史研究;本人則任教於臺灣大學,原本專研《左傳》,近年來關注於清代經學,尤其是惠棟「漢學」典範及其影響。我們六人分治諸經,研究專長不盡相同,多因參與林教授主辦的研討會而結識,遂有機會彼此切磋。承蒙教育部之支持與資助,又獲上述學者慨然授權,這部論文集才得以順利成編;執行計畫期間,聘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陳威睿、莊民敬,及碩士班研究生詹雅琇三位助理共同協助,彙整書目,統一格式,並反復校對。論文集出版在即,謹略述原委,並在此一併申謝。
因應教育部計畫之要求,論文集除收錄八篇論文外,基於主編職責,我撰寫了一篇〈導論〉,扼要綜述清儒為羣經撰新疏的學術背景、發展脈絡、薈萃一代經說的代表性,以及賡續義疏之學而再創高峯的經學史意義。此外,又依論文集主題,編纂「學術編年」與「主題書目」作為附錄,俾與各篇論文參照,以利延伸閱讀,或作為研究之參考。「學術編年」旨在反映「漢學」觀念之傳播,與羣經新疏之撰述歷程,紀錄相關學者之生卒年、重要學術活動,附載與新疏有關之跋或書信、文章等,呈現學術發展脈絡之概要。由於論文集收錄範圍以臺灣為限,輔以「主題書目」,可藉此延伸,進一步蒐集中國大陸、香港,以及日本之研究論著,提供比較全面的學術訊息,俾有助於引導初學了解研究概況,探索治學方向。
由於論文收錄的範圍有限,又考量論文集的篇幅和字數,加上個人眼界所限、人脈不廣,論文集僅收論文八篇,必有遺珠;至如邵晉涵《爾雅正義》、郝懿行《爾雅義疏》、陳立《公羊義疏》、廖平《穀梁春秋經傳古義疏》,與劉寶楠《論語正義》等新疏,未能選錄論文,亦屬缺憾;而「學術編年」與「主題書目」,詳略多寡取捨不易,尤難辭求全責備之譏。冀望藉此論文集抛磚引玉,呼喚出更多佳編偉構,是所至盼。
中華民國一○八年己亥孟夏張素卿識于臺大中文系十四研究室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