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爭點地圖(2版)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這本書,是以行政法總論相關的學說與實務的重要爭點或最新發展作編排,以幫助各位考生能快速地將所有的總論重要爭點瀏覽一遍,提高考場上對爭點的敏銳度。
目錄
Chapter 1基本原理原則 1-1
一、依法行政原則 1-1
㈠法律優位原則 1-1
㈡法律保留原則 1-1
公法上請求權之消滅時效,其法律保留層級是否為絕對法律保留? 1-3
公法上除斥期間或申請期間,應屬於何種法律保留層級? 1-4
回饋金之法律保留層級 1-5
中央立法開徵地方稅,授權地方議會制定徵收稅率,是否符合租稅法律主義? 1-6
大學自治與法律保留原則之關係? 1-8
大學學費調漲是否屬於大學自治之範圍? 1-9
營造物利用規則與法律保留之關係? 1-10
空白刑法之構成要件,是否得授權行政機關以命令為補充規定? 1-11
二、信賴保護原則 1-13
㈠信賴基礎:國家積極對外之行為 1-13
行政規則是否得作為信賴基礎? 1-13
負擔處分之廢棄是否有信賴保護原則之適用? 1-14
事實行為是否可作為信賴基礎? 1-15
㈡信賴表現之判斷標準 1-15
㈢信賴值得保護 1-16
對重要事項提供不正確資料或為不完全陳述,致使行政機關依該資料或陳述而作成行政處分,是否限於故意? 1-16
㈣保護方式 1-17
三、不當聯結禁止原則 1-18
㈠基本概念 1-18
㈡適用範圍 1-18
廢棄物清理法是否包含行車安全之公益目的? 1-18
涉及專業判斷餘地時,法院審查之界限為何? 1-19
汽車換照時要求先繳清罰鍰,是否違反不當聯結禁止? 1-19
四、平等原則 1-20
㈠基本概念 1-20
㈡行政自我拘束原則思考流程 1-20
行政機關規範機關內部秩序及運作之指令暨辦事細則是否具有行政自我拘束原則之適用? 1-21
Chapter 2行政程序與組織權限 2-1
一、行政組織類型 2-1
㈠行政主體 2-1
公法人之要件為何? 2-1
㈡行政主體之類型 2-2
我國有哪些地域團體類型之公法人? 2-2
我國有哪些身分團體類型之公法人? 2-3
我國現有之行政法人有哪些? 2-5
公營造物如何與人民發生法律關係? 2-7
二、管轄權與權限移轉 2-8
㈠基本概念 2-8
「權限」與「職權」之概念是否相同? 2-8
㈡管轄權種類 2-9
公路法之管轄權為中央或地方? 2-10
㈢法定管轄與權限移轉 2-11
依「法」委任、委託或委辦,是否包含法規命令? 2-14
行政委託與行政助手之區別? 2-14
管轄移轉後,原管轄機關對於同一事務是否仍具有管轄權? 2-15
㈣管轄衝突 2-15
㈤職務協助(機關協助) 2-16
下級機關對上級機關之協助,是否屬於職務協助? 2-16
三、正當法律程序 2-17
㈠告知義務 2-17
寄存送達之合憲性 2-17
㈡資訊請求 2-18
行政程序法第46條之卷宗閱覽請求權得否單獨提起救濟? 2-19
㈢陳述意見 2-19
行政機關對於人民依法申請之案件為駁回之行政處分,是否屬於「限制或剝奪人民自由或權利之行政處分」? 2-20
㈣調查證據 2-21
㈤公正作為 2-21
㈥附記理由 2-22
公務員免職處分應遵守之正當程序 2-22
都市計畫應遵守之正當行政程序 2-22
市地重劃應遵守之正當行政程序 2-23
土地徵收完成後是否有正當行政程序之適用? 2-23
四、公物 2-24
㈠概念 2-24
㈡種類 2-24
公物是否以所有權歸屬於國家為限? 2-25
㈢特徵 2-25
私有之公物是否得交易、強制執行? 2-25
㈣公物之成立 2-25
公用地役關係成立之要件 2-26
形成公用地役關係之既成道路,所有權人是否具有徵收請求權? 2-26
Chapter 3行政行為 3-1
一、行政命令 3-1
㈠概念 3-1
㈡類型 3-1
緊急命令得否再授權? 3-2
「規範具體化之行政規則」之概念 3-4
㈢行政命令之合法要件 3-7
受託行使公權力之私人得否作為行政命令之發布主體? 3-7
行政機關得否以「行政規則」代替「法規命令」?得否以法規命令「再授權」或「再委任」下級機關發布法規命令? 3-7
法規命令之「發布」是否屬於「生效要件」?是否得以網際網路代替政府公報或新聞紙? 3-9
行政規則之「發布」是否屬於「成立或生效要件」? 3-10
㈣行政命令之效力與適用 3-12
行政規則之間接對外效力 3-13
行政規則修正或變更時之適用方式 3-16
㈤行政命令之違憲審查權 3-17
二、行政處分 3-18
㈠定義 3-18
㈡要件 3-18
內部單位之意思表示 3-18
行政處分之作成權限,屬於行政處分之成立要件或合法要件? 3-22
都市計畫變更之行為類型 3-25
公用地役關係之確認與廢止,其行為類型為何? 3-25
交通標誌之行政行為類型 3-26
設置道路反射鏡之性質 3-27
公告地價與公告現值之性質 3-28
核備、備查之行為定性? 3-29
重複處分與二次裁決之區別 3-32
土地登記簿「註記」之性質 3-32
繳款通知書之性質 3-33
陳情回復是否為行政處分? 3-34
㈢種類 3-35
「配合處遇計畫實施之通知」之性質 3-35
第三人效力之行政處分之案例 3-38
前階段行為之要件 3-40
㈣效力 3-42
構成要件效力拘束之對象包括何者? 3-45
構成要件效力之相對化? 3-46
行政處分對於普通法院是否具有拘束力? 3-47
㈤合法要件 3-49
土地徵收與補償之事務管轄 3-50
聽證與公聽會可否相互替代? 3-52
行政行為內容明確性應至何種程度? 3-55
㈥無效事由 3-55
行政處分違反土地管轄之規定者,其法律效果為何? 3-56
行政程序法第111條第7款之「重大明顯」判斷基準為何? 3-57
㈦撤銷廢止 3-58
法定救濟期間經過「前」,行政機關是否得依職權撤銷違法之行政處分? 3-58
行政程序法第121條規定,撤銷權應自原處分機關或其上級機關「知」有撤銷原因時起2年內為之。其判斷標準為何? 3-59
行政程序法之「撤銷」與訴願法之「撤銷」,有何差異? 3-61
行政程序法第123條第1款所謂「法規」准許廢止,是否包含「行政規則」? 3-62
行政程序法第124條關於廢止時效之起算時點 3-63
行政程序法第128條第1項第1款所謂「事實事後發生有利於相對人或利害關係人之變更者」是否包含「法律」變更在內? 3-64
「法定救濟期間經過後」是否包含已經過行政法院判決之行政處分? 3-65
程序重開之救濟 3-65
㈧附款 3-66
「為確保行政處分法定要件之履行而以該要件為附款內容」是否包含負擔處分? 3-67
易處處分是否得為附款? 3-67
負擔與停止條件之區別 3-69
「切結書」、「承諾書」之法律性質? 3-70
附款之救濟方式 3-72
三、行政執行 3-74
㈠概念 3-74
㈡執行之機關(行執§4) 3-74
㈢開始與期間 3-75
行政執行法第7條「5年內未經執行者,不再執行」,性質為何? 3-75
㈣行政執行之法治國要求 3-76
㈤行政執行之流程 3-76
「告戒」、「執行方法之確定」之性質? 3-77
㈥行政執行之救濟 3-78
異議後可否提起行政救濟?如何提起救濟? 3-78
行政機關移送「無執行力之行政處分」或「非行政處分」至行政執行分署執行,人民應如何救濟? 3-80
執行程序終結前,第三人救濟程序應依民事訴訟或行政訴訟程序? 3-81
㈦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之行政執行 3-81
罰鍰處分具執行力後義務人死亡,得否強制執行? 3-82
㈧行為、不行為義務之行政執行 3-83
代履行是否包含機關自己執行之情形? 3-83
㈨即時強制 3-84
即時強制得否收取費用? 3-85
即時強制之性質? 3-86
身障安置之性質(最高行政法院108上947決) 3-86
四、行政罰 3-87
㈠行政罰之概念 3-87
行政秩序罰與行政執行罰之差異 3-88
行政秩序罰與管制性不利處分之區別 3-88
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人,嗣後已履行該行政法上之義務,是否得處行政罰或執行罰? 3-89
懲戒罰是否為行政罰? 3-90
㈡行政罰之類型 3-91
「沒入」之性質? 3-91
沒入與沒收之競合 3-91
裁罰性之判斷方式 3-93
吊扣或吊銷車牌,性質為何? 3-94
政府採購法第31條第2項第7款規定,違反「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有影響採購公正之違反法令行為」不予發還或追繳押標金,性質為何? 3-95
都市計畫法第79條「勒令停止使用」,性質為何? 3-95
一、依法行政原則 1-1
㈠法律優位原則 1-1
㈡法律保留原則 1-1
公法上請求權之消滅時效,其法律保留層級是否為絕對法律保留? 1-3
公法上除斥期間或申請期間,應屬於何種法律保留層級? 1-4
回饋金之法律保留層級 1-5
中央立法開徵地方稅,授權地方議會制定徵收稅率,是否符合租稅法律主義? 1-6
大學自治與法律保留原則之關係? 1-8
大學學費調漲是否屬於大學自治之範圍? 1-9
營造物利用規則與法律保留之關係? 1-10
空白刑法之構成要件,是否得授權行政機關以命令為補充規定? 1-11
二、信賴保護原則 1-13
㈠信賴基礎:國家積極對外之行為 1-13
行政規則是否得作為信賴基礎? 1-13
負擔處分之廢棄是否有信賴保護原則之適用? 1-14
事實行為是否可作為信賴基礎? 1-15
㈡信賴表現之判斷標準 1-15
㈢信賴值得保護 1-16
對重要事項提供不正確資料或為不完全陳述,致使行政機關依該資料或陳述而作成行政處分,是否限於故意? 1-16
㈣保護方式 1-17
三、不當聯結禁止原則 1-18
㈠基本概念 1-18
㈡適用範圍 1-18
廢棄物清理法是否包含行車安全之公益目的? 1-18
涉及專業判斷餘地時,法院審查之界限為何? 1-19
汽車換照時要求先繳清罰鍰,是否違反不當聯結禁止? 1-19
四、平等原則 1-20
㈠基本概念 1-20
㈡行政自我拘束原則思考流程 1-20
行政機關規範機關內部秩序及運作之指令暨辦事細則是否具有行政自我拘束原則之適用? 1-21
Chapter 2行政程序與組織權限 2-1
一、行政組織類型 2-1
㈠行政主體 2-1
公法人之要件為何? 2-1
㈡行政主體之類型 2-2
我國有哪些地域團體類型之公法人? 2-2
我國有哪些身分團體類型之公法人? 2-3
我國現有之行政法人有哪些? 2-5
公營造物如何與人民發生法律關係? 2-7
二、管轄權與權限移轉 2-8
㈠基本概念 2-8
「權限」與「職權」之概念是否相同? 2-8
㈡管轄權種類 2-9
公路法之管轄權為中央或地方? 2-10
㈢法定管轄與權限移轉 2-11
依「法」委任、委託或委辦,是否包含法規命令? 2-14
行政委託與行政助手之區別? 2-14
管轄移轉後,原管轄機關對於同一事務是否仍具有管轄權? 2-15
㈣管轄衝突 2-15
㈤職務協助(機關協助) 2-16
下級機關對上級機關之協助,是否屬於職務協助? 2-16
三、正當法律程序 2-17
㈠告知義務 2-17
寄存送達之合憲性 2-17
㈡資訊請求 2-18
行政程序法第46條之卷宗閱覽請求權得否單獨提起救濟? 2-19
㈢陳述意見 2-19
行政機關對於人民依法申請之案件為駁回之行政處分,是否屬於「限制或剝奪人民自由或權利之行政處分」? 2-20
㈣調查證據 2-21
㈤公正作為 2-21
㈥附記理由 2-22
公務員免職處分應遵守之正當程序 2-22
都市計畫應遵守之正當行政程序 2-22
市地重劃應遵守之正當行政程序 2-23
土地徵收完成後是否有正當行政程序之適用? 2-23
四、公物 2-24
㈠概念 2-24
㈡種類 2-24
公物是否以所有權歸屬於國家為限? 2-25
㈢特徵 2-25
私有之公物是否得交易、強制執行? 2-25
㈣公物之成立 2-25
公用地役關係成立之要件 2-26
形成公用地役關係之既成道路,所有權人是否具有徵收請求權? 2-26
Chapter 3行政行為 3-1
一、行政命令 3-1
㈠概念 3-1
㈡類型 3-1
緊急命令得否再授權? 3-2
「規範具體化之行政規則」之概念 3-4
㈢行政命令之合法要件 3-7
受託行使公權力之私人得否作為行政命令之發布主體? 3-7
行政機關得否以「行政規則」代替「法規命令」?得否以法規命令「再授權」或「再委任」下級機關發布法規命令? 3-7
法規命令之「發布」是否屬於「生效要件」?是否得以網際網路代替政府公報或新聞紙? 3-9
行政規則之「發布」是否屬於「成立或生效要件」? 3-10
㈣行政命令之效力與適用 3-12
行政規則之間接對外效力 3-13
行政規則修正或變更時之適用方式 3-16
㈤行政命令之違憲審查權 3-17
二、行政處分 3-18
㈠定義 3-18
㈡要件 3-18
內部單位之意思表示 3-18
行政處分之作成權限,屬於行政處分之成立要件或合法要件? 3-22
都市計畫變更之行為類型 3-25
公用地役關係之確認與廢止,其行為類型為何? 3-25
交通標誌之行政行為類型 3-26
設置道路反射鏡之性質 3-27
公告地價與公告現值之性質 3-28
核備、備查之行為定性? 3-29
重複處分與二次裁決之區別 3-32
土地登記簿「註記」之性質 3-32
繳款通知書之性質 3-33
陳情回復是否為行政處分? 3-34
㈢種類 3-35
「配合處遇計畫實施之通知」之性質 3-35
第三人效力之行政處分之案例 3-38
前階段行為之要件 3-40
㈣效力 3-42
構成要件效力拘束之對象包括何者? 3-45
構成要件效力之相對化? 3-46
行政處分對於普通法院是否具有拘束力? 3-47
㈤合法要件 3-49
土地徵收與補償之事務管轄 3-50
聽證與公聽會可否相互替代? 3-52
行政行為內容明確性應至何種程度? 3-55
㈥無效事由 3-55
行政處分違反土地管轄之規定者,其法律效果為何? 3-56
行政程序法第111條第7款之「重大明顯」判斷基準為何? 3-57
㈦撤銷廢止 3-58
法定救濟期間經過「前」,行政機關是否得依職權撤銷違法之行政處分? 3-58
行政程序法第121條規定,撤銷權應自原處分機關或其上級機關「知」有撤銷原因時起2年內為之。其判斷標準為何? 3-59
行政程序法之「撤銷」與訴願法之「撤銷」,有何差異? 3-61
行政程序法第123條第1款所謂「法規」准許廢止,是否包含「行政規則」? 3-62
行政程序法第124條關於廢止時效之起算時點 3-63
行政程序法第128條第1項第1款所謂「事實事後發生有利於相對人或利害關係人之變更者」是否包含「法律」變更在內? 3-64
「法定救濟期間經過後」是否包含已經過行政法院判決之行政處分? 3-65
程序重開之救濟 3-65
㈧附款 3-66
「為確保行政處分法定要件之履行而以該要件為附款內容」是否包含負擔處分? 3-67
易處處分是否得為附款? 3-67
負擔與停止條件之區別 3-69
「切結書」、「承諾書」之法律性質? 3-70
附款之救濟方式 3-72
三、行政執行 3-74
㈠概念 3-74
㈡執行之機關(行執§4) 3-74
㈢開始與期間 3-75
行政執行法第7條「5年內未經執行者,不再執行」,性質為何? 3-75
㈣行政執行之法治國要求 3-76
㈤行政執行之流程 3-76
「告戒」、「執行方法之確定」之性質? 3-77
㈥行政執行之救濟 3-78
異議後可否提起行政救濟?如何提起救濟? 3-78
行政機關移送「無執行力之行政處分」或「非行政處分」至行政執行分署執行,人民應如何救濟? 3-80
執行程序終結前,第三人救濟程序應依民事訴訟或行政訴訟程序? 3-81
㈦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之行政執行 3-81
罰鍰處分具執行力後義務人死亡,得否強制執行? 3-82
㈧行為、不行為義務之行政執行 3-83
代履行是否包含機關自己執行之情形? 3-83
㈨即時強制 3-84
即時強制得否收取費用? 3-85
即時強制之性質? 3-86
身障安置之性質(最高行政法院108上947決) 3-86
四、行政罰 3-87
㈠行政罰之概念 3-87
行政秩序罰與行政執行罰之差異 3-88
行政秩序罰與管制性不利處分之區別 3-88
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人,嗣後已履行該行政法上之義務,是否得處行政罰或執行罰? 3-89
懲戒罰是否為行政罰? 3-90
㈡行政罰之類型 3-91
「沒入」之性質? 3-91
沒入與沒收之競合 3-91
裁罰性之判斷方式 3-93
吊扣或吊銷車牌,性質為何? 3-94
政府採購法第31條第2項第7款規定,違反「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有影響採購公正之違反法令行為」不予發還或追繳押標金,性質為何? 3-95
都市計畫法第79條「勒令停止使用」,性質為何? 3-95
序/導讀
二版序
2021年應該是各位考生相當難熬的一年,各種延後考試(司律還延兩次……)所產生的後續影響,將會明顯的表現在2022年的考試。以司律考試來說,2021年底考完二試後,2022年初放榜,萬一不幸落榜,隔大概半年左右就要再次上陣,所以從準備考試的時間來看,2022年顯然需要以快速複習的方式為主。
本書的設計,就是以爭點的編排為主,本次改版同時補充近一年多以來的相關實務與學說見解,可以讓各位讀者能夠用最有效率的方式來搞定行政法這個科目。
最後要感謝金寶和肚肚,以及讀享CC學姊、小藍,在本書改版過程所給予的協助,也預祝各位讀者順利上榜。
磯貓人
2021.10.29 鳩
2021年應該是各位考生相當難熬的一年,各種延後考試(司律還延兩次……)所產生的後續影響,將會明顯的表現在2022年的考試。以司律考試來說,2021年底考完二試後,2022年初放榜,萬一不幸落榜,隔大概半年左右就要再次上陣,所以從準備考試的時間來看,2022年顯然需要以快速複習的方式為主。
本書的設計,就是以爭點的編排為主,本次改版同時補充近一年多以來的相關實務與學說見解,可以讓各位讀者能夠用最有效率的方式來搞定行政法這個科目。
最後要感謝金寶和肚肚,以及讀享CC學姊、小藍,在本書改版過程所給予的協助,也預祝各位讀者順利上榜。
磯貓人
2021.10.29 鳩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